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預告】格列佛遊記......地雷率:三成

直覺上認為,這會是一片很冒犯人的電影。

傑克布萊克的電影向來有這樣的趨勢。

但他的冒犯沒有惡意,壞人、黑臉總是會有單純的可愛或可笑之處。

這是他的電影令人感到討喜的地方,可能也是他獨步影壇的優勢和品味。



至於這品味是高是低,是好是壞,或他本人的演技如何,要看完才知道........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今日新聞】鞭屍!..........台灣的新聞有病

 【NCC不續發執照給年代】

看一堆立委和NCC主席在那作秀對罵......

NCC的預算、人事權、乃至政策決議結果,都在立法院的監督能力之外,(別告訴我法規徹底大翻修,)整場諮詢、甚至是「吵架」,不外乎是例行公事罷了,不管兩方所執之詞為何,NCC不會改變決議,顯然也沒人能動搖NCC的權力。


【連勝文的臉】

我相信連勝文是真的挨了一顆子彈。

因為臉很明顯的歪掉了!(本來已經很豬頭了,現在更豬頭;可以讓自己豬頭到這種程度,即使是做戲作假,我想全民也只能乖乖買單了。)

民進黨要不相信......當年國民黨也不相信陳水扁那顆子彈是真的啊!偏偏前幾天就有個警察挨了一槍,子彈剛好也留在外套內,留在皮膚上的擦傷看起來也幾乎一模一樣。(嗚~~我是外行人。)



【自由時報要拿、又要罵】

所謂的要拿、又要罵,是指自由時報要拿政府機關為了宣導(護航)政策,而發出的公關、媒體、廣告費。但自由時報往往拿完了錢、做完了廣告,隔幾天又開始全力砲轟這些政策......另外,從陳水扁執政開始,自由報系的三立電視台所製作的節目,就是接受最多來自總統府「下單」(我不知道要用什麼詞來形容舉動)的電視台。

我是在中視新聞看到這則評論。

坦白說,如果偷吃有沒有罪,要看吃相、看嘴巴有沒有擦乾淨,「啊!擦乾淨了,無罪!」那中視的指責完全合情合理。

國民黨在台灣的「國庫通黨庫」,通了幾十年,各種政商或媒體人脈與資源盤根錯節,要買個廣告根本就可以買個不落痕跡,難道這值得誇獎嗎?

有本事,把直接來自國民黨的金錢也列入計算,看看到底各大電視報紙媒體,誰接受「政府+國民黨」最多的政策宣導(護航)費用。


【擋救護車,又比中指】

本尊都已經到過警局作筆錄了,警察、檢察官、法官要怎麼作,自有評斷。

台灣人不尊重救護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身為記者,針對這個議題做專題報導,不才是正確的選擇嗎?

怎麼今天不但沒有將議題作更高層次的發揮,反而開始挖掘當事人的隱私?

「當事人是台大博士生,」 ──記者是想暗示什麼?暗示台大博士生水準低落嗎?

「當事人的弟弟在網路上公開道歉,」──..........這人真是當事人的弟弟嗎?

「網友對當事人父親再call-in節目上的發言表示一至撻伐。」──哪天網友如果反對新聞媒體,新聞媒體是要質疑網友的反對?還是像今天一樣一致性買單?



【殺妻人倫慘案,blog中十年前就有預告】

靠!

有人擋救護車、還比中指,記者隔幾天會跑去問精神科醫生意見,這個案子呢?

我發覺這位老兄根本就是個只陶醉在自我幻覺中的人渣。

不知道怎麼結束老婆的生命?看到部落隔文中那四個字「難不倒我,」我差點沒吐血。

心疼老婆的病痛,卻忍心拿榔頭把螺絲起子敲進老婆的腦袋?......不是有安眠藥?不知道怎麼用安眠藥讓老婆上路嗎?

就結果來看,不論怎麼說這都是件很冷血的行為。

再往前推,一個十年前就會玩部落格,還玩這麼兇的老人,怎麼看都是單純的「愛現」,不是愛炫燿自己的外貌、錢財、或身分,而是愛炫燿「自己很愛老婆」這點。

部落格的文章中,光是看新聞節錄的片段,就可以發現他完全只用自己的觀點來陳述和老婆的關係。說自己老婆情緒不穩?有多不穩?為病痛折磨殘身?有多折磨人?......根本沒有實據!

是不是情緒稍微起伏大了點,就認為這人情緒不穩?是不是經常露出痛苦的表情,就認為這人已經承受不了?

「老婆的情緒不穩,會讓她對病痛的承受力減低,」→「因為她對病痛的承受力不高,所以導致情緒不穩,」......如果再一不小心掉進這個邏輯漩渦中,最後就變成......「天哪!老婆好痛苦啊!趕快趁機結束她的痛苦,讓我對她的愛昇華到世人無法企及的境界,Oh~~yeah~~」



拜託,趕快增加多一點的電視頻道,讓數位電視用戶可以選擇吧!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鋼鐵人二】惡毒者的福音

所謂的「惡毒者」,是指「仁者」的相反。

仁者無敵。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湧上心頭的一個成語。

基本上,所謂的仁者,若是想要無敵,空有仁心並不夠,還要有仁術,也就是能服人、能不以力使人,同時不與人結怨。

再更簡單的說,仁者並不需要仰賴強大的武力保護自己。



看一下第二集的大反派「伊凡」,真正促使他對主角伸出惡意之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窮困、或什麼慾望野心,而是因為怨恨、因為感受到了父親的有志難屈之痛。

再追究一下這種怨恨和痛的根源,不就是因為主角/主角的父親嗎?

首先,主角的父親這樣對待自己的合作夥伴,就是在以力使人,使不動、就使用讓人無法心服的手段來對付人。

其次,主角繼承了父親的公司,還有那過往的黑心軍火生意歷史,第一集誇下豪語說「要改變這一切」,看看第二集改變到了什麼程度?「由我保護美國,」「我要自己下場賽車過過癮,」「我繼續花天酒地,」......正義使者原來這麼好當。

好當到什麼程度?在國會上不負責任的大放厥詞還有一堆人鼓掌叫好?商場上唯一的對手/惡意競爭者,白痴到連「弄隻鳥」來做不到?而且還要讓一個物理學家來負責完成機械人的程式設計?

不論這些對手多麼不像話,不論伊凡最後走上多邪惡的路,最原始的根源始終是史塔克家族,──因為他們那惡毒的手段,(與低下、無品的修養。)



就思維上的哲學來說,【鋼鐵人二】是部不折不扣的濫片。

可是.......大家就是希望這種濫事可以真的發生,而且最好發生在自己身上,人人當想當東尼史塔克,自戀、物中無人,身上又背負著(根本不存在)沒人可以分擔的絕世重任.......


唉!大家愛看啊!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食破天驚】「白痴」電影

關於標題,我並不是指這是部「白痴才會看的電影」,而是指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關乎一群永遠搞不清事情利害的白痴、而且除了搞不清事情利害的白痴以外什麼都沒有的電影。

配樂很好,相當有質感,別出心裁,雖然算不上什麼經典,(和【異想天開】相比,)選的歌曲也不夠「口水」,(跟【麥克邁】相比。)安娜法瑞斯的配音也很優秀,每個配音員都很優秀。(我覺得【麥克邁】的布萊德彼特根本不知道是來幹麻的。)

劇情其實並不差,但很多角色的造型和細部反應太過.......標題的那兩個字,就算是為了營造笑點也過度刻意且不自然,再加上把一切花俏的元素撇除後,本片劇情其實很單薄,原著據說是「繪本」,那種一集結束、且一集通常不過十幾頁的童話書,──別跟我扯「幾米」,──考慮到劇本在角色設計部分的失敗,等於本片從頭到尾一直在賣弄著各種「食物從天而降」的畫面。

「食物從天而降」對兒童來說似乎很有吸引力,但真正的吸引力並不是來自於可以免費吃到很多食物,而是單純的覺得那種極端詭異的畫面很有趣。 但是兒童的品味跟選擇很不可靠,有點經驗的人都曉得,例如對玩具的喜新厭舊,對一時狂熱的不知節制......

(可是今天成人的品味普遍跟兒童差距不多,成人和兒童會做出不同的選擇的原因,已經退化到僅僅是因為荷爾蒙作祟,與成人的知識和野心所驅使。)

說白了,【食破天驚】選了一個很不好的著力點來發揮這個本來就很單薄的原著。

視覺。

可是和【異想天開】相比,本片的視覺其實更為成熟,理論上來說這應該是優點。和其他家動畫公司相比,和皮克斯、夢工廠、藍天相比,SONY自己的動畫部門相當有特色,不像夢工廠在電腦動畫基本功夫上很薄弱,(所有的毛髮都是用特效加工轉化而成,──但【麥克邁】在這點上改善了不少,)也不像皮克斯老愛用電腦亂數自動生成物件,(【超人特攻隊】是「經典」,)但也不像藍天一樣愛賣弄自己的技術,(毛髮很明顯都是及時生成,所以他們的電影都盡量追求畫面簡單,──避免電腦燒掉?所以【冰原歷險記】的背景會選在都是白雪的冰河時期,因為東西不多,第三集因為恐龍都沒啥毛髮,反而更好製作。)

SONY的技術如何?

材質很好。綜合表現甚至在皮克斯和夢工廠之上。(果凍屋、沾醬噴泉......)

人物造形很扎實,有特色、有巧思。(主角的頭髮和父親的眉毛是兩種技術上的極端對比,擺在一起並不圖兀,而且讓人物的造型有了很大的對比性。)

人物動作、攝影機運轉,都有兼顧到。

只是這一切擺在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的【食破天驚】中,等於都被砍手砍腳。

人物造形設計無法太有突破,畫面特效要一直到最後半個小時才真正有亮點......

追根究底,一切都出在劇本上頭。

如果接下來能夠有更好的劇本,我會很期待SONY的作品。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麥克邁】現代商業戰爭和政治鬥爭的縮寫

【豺遊民的格主Luke「推薦」大家看這片......推薦的好,因為這片確實很好看,我覺得這張電影票花的很有價值。

但如果可以,我希望大家不要看,因為這片模糊了很多人類應該遵守注意、或無法忽視、無法逃避的規則定律。

拍的很棒,導演表現一流,劇本一流,但.......】



好懷念【全民超人】中的約翰‧漢考克,因為那片中所描述的才是善惡真的標準:好人的小惡,和壞人的小惡,並不是同一件事,也不該相提並論。(但是我更懷念的是【全民超人】的配樂,既有巧妙的現成樂曲,還有很棒的原創交響旋律。)相較之下,【麥克邁】對善惡的論述或許有獨特的觀點,但其實並不深入,更遑論正確。

如果再仔細看,這片所講的善惡,其實是一個「超人」和「平凡大眾」之間的關係:城市超人靠魅力獲得大眾的喜愛,麥克邁則靠武力獲得大家的恐懼。兩者所得其實皆是他們努力爭取來的,如果泰特(第三者)可以選擇屈服於自己的慾望,城市超人其實也有機會;如果安分於當個老是出差錯、紕漏的科學家,麥克邁其實也很有機會獲得大家的尊敬,如果泰特可以摟著他的肩要求和麥克邁合夥,為何城市超人不會向麥克邁求援呢?(左思右想,城市超人厭惡「當個超人」是遲早的事情,不管有沒有麥克邁,當那天到來時,可以「幫助」城市超人隱居消失的,不也是只有麥克邁嗎?)

講白了,這只是一場兩個強人之間的爭戰,原版的【超人】其實是一種漫畫家對於「神明」的「同志」化褻瀆......其實真正的「超人」對於現實社會的功能,再失去了超級壞蛋以後,剩下的也只有等於同超級壞蛋的破壞力而已。(要超人幫忙蓋房子嗎?別鬧了,工人會抗議;要超人幫忙對抗天災嗎?別鬧了,能有這種設定,還需要什麼劇情!......)超級壞蛋所有邪惡的作為,幾乎都是相對於「對抗超人」這件事,否則如果沒有了超人,沒人可以阻止壞蛋為所欲為,搶個銀行就像採近自家後院一樣,何必搞什麼華麗的大破壞?(壞蛋行惡終究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但手段卻不是。所以沒有超級英雄,又哪來的超級壞蛋?)

今天的社會中,到處充斥著這樣的對抗。

蘋果的iphone,若沒有windows和RIM的耕耘,人們絕對不會對「上網」、「行動上網」有足夠的需求,自然也不可能有如此驚人的銷售數字;從我的觀點來看,大而無當、架構封閉、一點都不好用的iphone自己唯一真正下過功夫、做過的努力,也就是把自己包裝成「魅力十足、拯救千萬行男行女免於俗氣手機的荼毒」......它真正的成就其實來自於自己所對抗的對象,它自身唯一真正的努力與成就,其實只是空洞的施展魅力......

寫到這,文章該收尾了,看完電影讓我真正想問:到底什麼是英雄?

人們崇拜景仰英雄、恐懼堤防壞蛋,到底為什麼?因為英雄有魅力所以職得崇拜? 因為壞蛋的外表和淺層行為不討喜所以要被人群厭惡?到底英雄賦予了崇拜他的人什麼?壞蛋又從畏懼他的人身上奪走了什麼?

結果什麼都沒有,一切彷彿就像是兩個強人的棋局,棋局結束、勝者帶著榮耀離去、輸家摸摸鼻子下次再來,棋子呢?收進盒子、關在黑暗中。

【魔獸世界機造影片】浩劫與富翁 by AFKpl@yer

@【雖然我這是影評部落格,但因為我不喜歡使用facebook,不喜歡到拒看【社群網站】這部電影,所以看完我要破例評論一下AFK的作品【浩劫與重生】。

怕有人是因為這篇文而第一次點進我的部落格、第一次看我的文,所以先聲明:不管WEB2.0世界的風潮為何,我文不習慣寫短、意見不習慣講淺,就連話也不習慣講白、發言態度更是狂妄到了極點,要看我的文,請有心理準備。】





坦白說,跟AFK的舊作相比,少了那麼點魅力。

主要原因有二,先說說殺傷力較小(非來自創作者本身)的原因,其次再討論這次的內容。

首先,魔獸世界走到今年,也已經走過一個世代,(在台灣,三年就算一個世代,因為國中、高中各只要唸三年,只要一畢業,畢業生就變成了新生耳中的「以前啊~~」,新人也變成了畢業生口中的「現在的年輕人啊~~」,)剛開始時,好多新鮮、炫麗的設計,其實都已經不再有吸引力,就譬如節目主持人的動作,其實看來看去就那幾個,──動作生硬的表演藝術很多,皮影戲、木偶劇、布袋戲,但這列名單上任一種所使用的素材,其動作都還是比機造影片要來的華利豐富,甚至更能傳達表演者的心境。

可能有人會反駁我這樣的批評太嚴苛,(嘿!我已經先預想好了.....真是時間多,)那我就用日本一個機造影片製作團隊「mirage」的作品來作回應 。

我個人第一次接觸機造影片,就是這個團隊製作的「has anybody here seen my corpse」,魔獸世界的靈魂醫者、還有靈界踩屍的設計,很大部分是出自EQ玩家在這部動畫中所呈現的怨念,但這部動畫卻將這種怨念用影片的形式轉為了一種幽默,──甚至「無止境的撿屍體」也因此而變成了一種遊戲中確實存在的樂趣,這種機造影片在內容上的意境,始終是AFK團隊無法企即的,這篇文的後半段會在這裡多發表一些意見。(轉連結:「再見了,EQ。」)

也許有些人又會反駁我「mirage的作品有網路音樂設計團隊EFS設計的樂曲加持,」......可是AFK團隊的作品也有現實世界媒體的產物加持啊!事實上,這點也是我接下來想要表達的第二點。(注意!AFK團隊作品的內容其實並不弱,所以並不存在著「是否過度仰賴花俏的素材」問題。)

AFK團隊的機造影片並不僅僅只是在「擅用機造影片製造機」,而是先務求有個良好的題材,在搭配堅實的企劃過程。用我很討厭的【阿凡達】作例子,「一個擁有完整一草一木的外星虛擬世界」就是個題材,然後「加入嚴謹的科學考證」就是企劃過程。光是如此,就已經讓AFK團隊的作品列入一流之林。(否則,憑他們配音的水準,還有運鏡取景的巧思,實在不能跟很多更有才華能力的創作團隊相比。)

但除此之外,在最基本的取材之外,他們還會在這個材料上頭加入自己的大膽的獨特「見解」,──不僅僅只是原封不動的創意,而是進一步昇華到一種見解。

譬如【巫妖電視王】同時利用的快速轉臺切換電視節目,來讓各節目之間介紹了新資料片的內容,同時還表現了「電視節目的俗不可耐」;【部落大聯盟】不忘記玩轉移下這個切換節目的把戲,同時也表現了台灣體育節目的低水準......(未必是在抱怨水準問題,但體育活動本身確實很有可議之處。)

每個「題材」並不僅僅只是「題材本身」,而是擴展到了這個社會對這個題材的觀點、或這個題材對社會的影響。能夠在內容上有如此深度本來才是AFK的拿手絕活。(有誰會忘記【艾澤拉斯電影排行榜】中的【我叫朵拉斯──邊緣工作者的告白】?)

和前作相比,這部【浩劫與富翁】明顯的就只是在於玩弄問答益智活動的皮毛,笑點也僅止於遊戲內容和電視節目內來賓的醜態,(魔獸世界本身的梗或是星海爭霸二?別鬧了......再多也不值錢,)社會性觀點在這集中徹底缺席。

以此而論,這集的製作水準遠超過前作,新素材的使用量很明顯比較多,但創意和巧思度可能只有他們成名以前的作品水準。(【巫妖電視王】中,「30秒說完巫妖王的歷史」背景使用的還是很潦草的手繪背景。)



【魔獸世界】在我來說並不是個好遊戲,因為光是看內容介紹的第一時間,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它是爲了服務精英玩家而設計的。

何謂「精英玩家」?就是把玩遊戲當成一種學問、砸下了超乎其他常人時間比例的一批族群。再更挑明了說,所謂的精英玩家就是藉著在遊戲中破關斬將、成群結黨,來獲得成就感的一群人。──縮減各種從BBS介面時代流傳下來的MOD式遊戲中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說是線上遊戲標準必備的各種瑣碎動作,爲的就是讓精英玩家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打怪破關、練等級、收集寶物上頭;副本系統更是進一步宣告「各位玩家不用等,想打多少就打多少。」

如果有讀過我的舊文【魔獸玩家被排擠是應該的】,就可以知道我對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反感到了極點,因為它根本上拋棄了遊戲的本質,將「遊戲真正的樂趣」用一種「設計者自以為是的空洞預想」給取代掉了。

【因為起了個頭,所以講一些會犯眾怒的意見:魔獸世界的系統深度其實遠不即它所參考的前輩遊戲EQ,雖然第一時間就獲得了精英玩家的喜愛,但對骨灰級玩家、重度玩家來說,這樣的遊戲內容其實走不久,第一章資料片「燃燒的遠征」在被全破後,就有骨灰玩家批評「不夠用心」即為一例;爲了讓遊戲內容走長走久,它就在遊戲中設計了一些毫無營養的空洞目標給大家,譬如成就系統,譬如各種副本競爭,好繼續維持精英玩家想要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的渴望......但所謂的成就感,是指有所成就,而且這個成就不能只是經由第三方認可,甚至還要有第四方、第五方,而不是某個單位下了個題目,然後凡是答隊的人都給個獎勵頭銜,期望玩家一直滿足於這種行為、不要視破這種行為的空洞,佔了魔獸世界很大部分的設計原則。】

其實......這種批評是有點多餘的。因為「服務精英玩家/使用者」是今天各行各界的黃金準則。

譬如政客要討好精英(死忠)支持者,商家要討好精英(錢最多、也最肯花)消費者。就連AFK的這一集【浩劫與重生】,很大的程度來說也是在討好精英觀眾,──那些最愛看「魔獸梗」的人。

只是這樣作其實在忽略一切娛樂的本質和最根本的功能與意義。

娛樂看似「沒有實際價值」,並不像科學研究、或從事生產一樣對社會或人類文明進步有實質貢獻,但那是因為人類壽命很短暫,導致我們個人的視野很短淺、總是看不見大時代的長期演變。

因為有輪子,所有齒輪、有蒸汽機、有各種先進機械,但輪子是怎麼產生的?不就是從滾動圓形而開始的?第一個滾動圓形的人類所謂為何?......我想不會有人回答是為了製作車子吧!

各式各樣用「滾動圓形」為基礎的體育/娛樂活動,除了阿茲提克人的足球以外,都是建立在社交、友善、發達友誼上頭,(足球賽的贏家要被砍頭......)就連沒有「滾動」的圓形也被拿來製作出了象棋、圍棋,(因為他們是用切片木頭作成的,事實上當初發明的人應該沒有想過刻意把它們作成圓形。)

反觀其他當下極富有經濟效益、也受到廣大群眾歡迎的娛樂活動,對後世的影響就不那麼光彩體面:羅馬毀於競技場,阿茲提克毀於獻祭儀式,北宋毀於都市夜生活,(百年的歲貢和冗兵搞不垮它,擴建汴京卻讓它活不過十年。)這些娛樂活動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充滿了華麗炫採的外觀,過程激情暴力放肆,禮儀、理性、真誠待「人」被棄置一旁......

所以【魔獸世界】不是好遊戲,因為它完全符合這點。

【再說一些會犯眾怒的話:到EQ和同時期的許多遊戲以前,其實發展、並豐富遊戲的禮儀、理性是一直是遊戲設計者很重要的目標,雖然最後成果不算理想,但總算可以看見在這上頭下功夫的企圖心,但【魔獸世界】的成功卻是站在踐踏這些原則、譁眾取寵上頭。】

所以......慎選娛樂啊!



【不是要大家別玩【魔獸世界】,更不是要大家別看AFK團隊的作品。

因為這次的作品還是有其獨特的內容:時代越亂、越沒希望,大家越熱衷於獲取個人利益。在台灣來說,就好像經濟越不景氣、產業科技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越薄弱,大家越愛六合彩和公職補習班......就是沒人想到要去迎身趕上時代的變化......

寫這篇文真正的動機與原因是因為我一直相信:光是「知道」就可以讓事情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差別,並不見得非要去「抗拒」,所以我想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大家分享,至於大家怎麼反應......別「學」我,請有自己的主見。】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精武風雲】形式雖然成功、但精神空洞的模仿作

這片難看到令人髮指的程度,看完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用google talk傳訊息給朋友抱怨,「好久沒看到這種幾乎一無可取的電影了。」

真的有那麼糟嗎?絕對有!事實上,糟糕的程度憑我那簡陋的言語根本不足以形容。

但關於本片過度賣弄「民族主義」的部分,我就不打算多討論了,網路上一堆叫罵的文章。

我覺得本片真正讓我詬病的地方,其實在於它竟然很不知好歹的模仿李小龍舊版【精武門】的劇情結構。

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歐美列強冷落相對稱於原著霍元甲的過世;日軍暗殺上海反日名人對稱於原著陳真用武力制裁舔日漢奸......

凡是電影都有形式,包含所謂的「反形式」。(不斷的累積小差異,最後才有新形式誕生。)仔細看一下、思考一下李小龍的原著【精武門】到底是怎樣的形式?

「除了主角以外,所有的腳色都是毫無能力、沒有作為的跑龍套腳色。」 「不管目標再明顯、方向多好預測,主角和武功最強的大魔頭一定要到片尾才決戰,不管電影的背景主題為何,電影一定要用這場決鬥收尾。」

模仿這樣的電影形式,會是個好的創作策略嗎?

不只如此,真正支持電影的,其實還在於其劇情邏輯。這部電影有任何邏輯可言嗎?

綁架陳真是如此簡單,為何小日本大佐還要花那麼多力氣跟他打賭?就算是爲了報父仇,大大方方下戰帖不能了事嗎?眾人圍繞之下,不抽煙的舞女每天買包煙不引人注目嗎?日本人可以光明正大在上海租借搞出這樣的暗殺,其他列強為何遲遲沒有反應?.............



以為有了名作的形式,和一堆時下流行商業電影的元素(明星、話題、特效、大製作.......)就可以製作出好電影?

唉.......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天際浩劫】「萬物之靈」這個概念的真相

探索頻道曾經做過一個特集,介紹一些「來自亞洲的驚人建築技術」,這個節目的重點在於「技術」,而不在於仰賴技術所建成的建築,而且這些技術還必須要由亞洲國家自己主導發展。

南台灣有一家建築公司發展的「彈簧型鋼筋」技術也列入了這個特集的內容。比起傳統將鋼筋彎曲結合無數個方格的「籠型鋼筋」,「彈簧型鋼筋」不但用量少、避震效果反而還提升。

呼應這個節目的主旨,想出這個技術的人當然也必須要是台灣人。

對比於想出這個技術的工程師,我家族中有個同輩分的年長者,本身是土木相關科系的研究所學歷,畢業後靠著學長的介紹進入了一家股票上市的工程公司擔任「品管員」──一種高中生就可以勝任的工作職位,而他的月薪是一個月五萬元。如果靠著學歷跟人脈,就可以拿到這種待遇薪水,這種有百倍實質貢獻的人應該給多少薪水呢?.....一百萬?兩百萬?......五百萬?



對於這種現象,艾因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就用了一種毫不留情的態度痛批:這根本就是無能者對於有能者毫不留情的掠奪、壓榨、甚至是奴役。

人類的文明主流價值其實一直都在於「要當有能者」還是「要當無能者」週期性擺盪。如果是前者勝出,則文明發展日益飛進,但隨著文明的進步,越來越多人會覺得「當無能者」好像也不錯......然後文明發展就開始停滯、甚至開倒車、到最後崩潰。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當無能者」比較好?──請讀者自己思考,我想寫的是「為何這種想法可以成型、並且被大眾接受」?

這其實就好像「國王的新衣」一樣:我看不見這件衣服,(我不能理解「當無能者有什麼好」,)是因為我很笨,(是因為我不夠聰明,)不可以告訴大家我看不見這件衣服,(不可以公開表示質疑。)

當然,「國王的新衣」會有「pro版」,也就是「萬物之靈」這個古早的概念。這個概念真正的運作方式,並不僅僅只是「我們是萬物之靈」這麼簡單一句話,應該是要擴展為「你/妳是萬物之靈,理所當然有權利用比其他生物更優渥、輕鬆、低風險的方式生存,何必去思考自己的能力高低、貢獻多寡,因為你/你是萬物之靈,身為萬物之靈就是一種貢獻、就是一種能力。」



如果抽離了【天際浩劫】中,外星人形象和上帝、神、人存在價值的重疊之處,單只論究這個「萬物之靈」的概念,則外星人前來地球的目的,和侵略、大屠殺的動機,就會變的很清楚、也很合理。

怎說?

今日亞洲國家在面對歐美拿環保和人權議題來敲門時,「經常」會採取的一個捍衛說辭,就是:「當年你們入侵我們的時候,怎麼沒有思考過人權?當年你們開發我們國家的資源、破壞我們的環境時,怎麼沒有思考過環保?」(其實這個說詞也是最近才成型。)

說這番話的人,顯然沒想過如果沒有這些帝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歐美國家可能早就因為內部的經濟成長壓力而崩潰,自然也沒有餘力繼續發展物質科技、政治制度、甚至是許多人權思想,如此一來,我們今天不但要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生病了沒有抗生素、營養補給品,甚至坐在北京紫禁城內的還是「愛新決羅氏」......

那為何會有這種說辭出現?......很簡單,這不過是種「萬物之靈」的延伸。「我們大家都是萬物之靈,沒有必要去區分彼此的能力高低、貢獻多寡,更不需要計較彼此間進入理性世界的先來後到順序,因為我們都是萬物之靈。」

試想一下,如果百年前的歐美列強入侵亞洲時,會想到日後我們會用這種心態跟觀點來看待他們、衡量自己,他們還會跟我們「進行自由貿易,分享科技知識」嗎?

同樣的「經驗」延用到外星人身上,當他們看到像人類這樣落後原始的種族,應該要好心的和我們分享科技知識和物質,還是把我們人類殺光光?

顯然的......殺光光,不但合理、富有經濟效益,甚至滿足了公理正義的條件。

【天際浩劫】關於外星人的真相

【這片真的很雷,雷到破表、可以列入人類影史排名前十名,而且直到這片的內容成真為止,都遙遙不墜。

但......我覺得雷的好!踩到這樣的雷,我心甘情願。】

關於外星人用來誘捕人類的藍光,某個女性角色這樣表示.....「美到讓人轉不開視線。」

這話大有玄機...............

再說到關於現存在人類社會中的主流宗教,不知道大家是否抱持過一個疑惑:神到底懷著什麼樣的心眼?

如果讀者信的是道教、或許多傳統風俗教派,裡面盡是一堆極端擬人化、或想像出來的神祇,那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

但我信的是基督教,所以思考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就很痛苦。

多痛苦?有時候,我不禁會納悶,到了世界末日、或啟示錄中所預言的那一天,神、耶穌、阿拉、神的使者們......來到我們面前,也許先是有美麗的光、柔和的語調,通知我們過去集合......等到我們就定後,忽然神臉色一變,把我們通通打入活地獄之中?或通知我們其實我們存在的意義不過是牲畜,他們(神、耶穌、天使......)一直在等待適合宰殺的日子,所謂的福音和宗教,全都是騙我們安心過日子、繁殖、虛擲生命的藉口?

所謂的救贖只是謊言,死亡之後不只是空虛、回歸虛無就結束,不但沒有天堂在等待著我們,反而只有無止盡的地獄折磨......

有時候,我真的很困擾:為何只有我一個人會有這種想法?

看完這片以後,我安心多了,因為這念頭並不是只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

與其說外星人是來獵殺、消滅人類,不如說外星人是來收割農作物......

仔細看他們對待人類的方式就知道。(人類收割農作物,往往只從農作物上留取自己需要的部分,但整株植物經常因此而被毀壞......這部表示人類仇視農作物、想要消滅農作物......)

人類並不是什麼害蟲或消耗品,人類的「腦」就是他們這一趟前來的目的。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天際浩劫】地雷率:七成

好事不過三,今年已經太多「大片」了,年初有【特攻聯盟】,接著【鋼鐵人2】、【超世界封神榜】、【史瑞克】、【馴龍高手】輪番上陣,晚一點的則有【天龍特攻隊】、【波斯王子】、【魔法師的學徒】、【惡靈古堡4】,暑假結束後接著是走高評價路線的【竊盜城】、【社群網戰】......




真正的好片並不多,可是真正爛到極點的電影也沒幾部。(像【超世紀封神榜】,如果不是刻意轉成3D,本身其實也還是頗有可看性的電影。)也許這就象徵了今年的電影品質,如果再呼應好萊塢的「水準定律」──專拍爛片──實在沒有理由對這片抱予太高的期望。



OK!說實話......除了【星際終結者ID4】以後,有幾個人真的把這種「外星人大規模入侵」的題材給拍好過?

扣掉濫竽充數、也缺乏巧思的B級片,史帝芬史匹伯的【世界大戰】其實有些很致命的瑕疵,「地球停止轉動的那一天」劇情邏輯簡直就是腦殘、或者說毫無邏輯可言,提姆波頓的作品太另類,而且充其量也就是不失敗......

【柯洛佛檔案】不屬於「外星人大規模入侵」;查理辛淪為二線演員以前總算拍了部【不能說的秘密前傳】,但外星人並沒有入侵,......外星人只是偷偷的讓人類決種而已;【第九特區】的外星人好可憐;【怪獸大戰外星人】的外星人數目太少.........

總之,就連歷史和命運的潛在運作原則都在暗示我們:「這種題材不討好、失敗率極高......」下,我不認為幾個影評的意見真的能夠代表什麼.......

【咦?我寫的......好像也是影評耶!神奇!】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撕裂的地平線】科學的發展,最終會突破科學的疆界、導向反科學

【剛剛在HBO上轉到,竟然忍不住拼著不睡覺把它看完了.....保羅安德森「有那麼點貧乏」的執導能力,跟對美術異常高調但又怪異的品味,從執導這片時就可以一覽無疑。】

一個大家都在看,但其實都沒意識到的物理學未來......要說明這個未來,請大家跟著我一起做下面的動作:

首先,拿張空白的紙,在中間上畫一條直線,(或說是可以將紙均勻分成兩等份的直線。)

接著,在線上標出0、1、-1等三個點。

1,即是我們所熟知、高中水準以前所交授的所有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天文地理或地球上之事物的「知識」。

-1,則是相反,是宗教、神話、奇幻小說中經常描寫的魔境、天堂、地獄......或一切與「非理性」、「反現實」等事物與規律。

0,則是介於這兩者中間,那絕對無法讓任何事物與道理立足的點。簡單說,不是大於0,就是小於0。

接著,我們再將這條標上了0、1、-1的線,擴充出一條垂直的線,行成一個X、Y座標圖。

X是標上了0、1、-1。Y則是要標上不一樣的東西。

要標上什麼?分子、原子、電/質/中子、夸克、構成夸克的物質、構成「構成夸克的物質」的物質......如果喜歡,可以用同樣的原則一直持續切割下去,反正物理學已經確認了一件事:這種切割是永無止盡、直到技術力的盡頭為止。

接下來開始重頭戲:從「分子」在Y軸的位置上,畫出一條平行於X軸的線,然後在相對於X軸的1點上,標示出一個A;接著,從「原子」在Y軸的位置上,畫出一條平行於X軸的線,然後在相對於X軸、一個小於1的點(暫且標示為b點)上,標示出一個B;接著,從「電/質/中子」在Y軸的位置上,畫出一條平行於X軸的線,然後在相對於X軸、一個小於b的點(暫且標示為c點)上,標示出一個C;以此類推下去......

注意到什麼了嗎?

一個物理事實,但是大家都不太去討論的,就是:越細分,出現的粒子其物理特性其實會越「反物理」。巨觀世界的一些物理性質,例如距離、質量、速度、甚至是相對論所描繪的特性,會隨著越細分,而越來越不明顯、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特性。

而這些東西都存在於同一個宇宙、同一個時間空間系統中。

藉由電子、質子、中子三種粒子的組合,就可以產生數百種原子,但四種垮克卻只構成了電子、質子、中子?(事實上,確實有陽電子、陰質子的存在。)

那垮克的下一等級的粒子,又可以構成些什麼樣的物質?又具備什麼樣的特性?由這些物質所構成的世界,是否還具備著我們所熟悉的物理特性?藉由這些物理特性會構成什麼樣的世界?

一個又一個的新粒子被發現,每一個粒子的特性都越來越偏離1,在剛剛的XY軸上,這張圖會呈現什麼樣的線型?(1)一條曲線最後突破0的界線?(2)還是無限趨近、但永不交錯在0上?

本片的編劇或許是誤打誤撞、觸擊到了這個議題,(但這根本不算什麼議題,因為無法被邏輯延伸、推論,更無法用簡易實驗來快速實證,而人類的技術力遲早會碰到極限障礙,到時候一切的討論都會是死胡同,)但「地平線號」所去的地方,不見得非要存在於另一個時空中才有可能成立,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比地獄還像地獄」(這話有邏輯矛盾)可以存在我們目前所處的宇宙,祇是宇宙實在太大、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和它接觸而已。

【天堂呢?為何只描寫地獄?卻不提到天堂?

難道人對於地獄的恐懼,遠大過對天堂的渴望?】

【有些影評認為這片明顯的是科幻小說【索拉力星】的廉價商業版,但我不這麼認為。

就某方面來說,這片有走出它自己的格局,也繼承了一些舊式太空科幻恐怖片的傳統。這是種就算不算驚人、但也是很值得佩服的成就。】

【某些學物理的人,可能不能認同我這種標記、辨識、描述各種量子力學新發現的方法。......我只能說:思考觀點不同。】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都市恐怖(/懼)病:功夫】“俠”的浮淺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話的浮淺空洞,在九把刀的詮釋後,達到一種空前絕後的境界。

首先,凌霄派上上下下都不是人嗎?為何不能傷害百姓,但“他若是對師門不滿,儘管把我們滅了便是。”這位凌霄派師祖爺的邏輯之怪異,真是讓我嘆為觀止……

在我來說,一個主張“行俠仗義、懲奸除惡”的組織,應該算是種“公之器”,……用公共設施的概念譬喻,可能比較好,……隨意破壞公之器的人,如果不算危害百姓,到底怎樣的惡行才是?

但轉念一想,這樣的思考很適合九把刀身為台灣人的天性。



說白了,所謂「出來江湖混」,只要把口號喊好、而且造成只有自己可以喊這個口號的假象即可。

藍晶堅持自己的劍是「用來殺人的」,──何錯之有?......除了他拿自己的同門還有無辜的村人練劍以外。

反觀,凌霄派一堆人,竟然毫無反抗之力,平常練的武功都到哪去了?馬桶裡?──今天(故事中),大魔頭藍晶就是出自凌霄派,所以「藍晶」可以說就是這個質疑的答案。,但這種安排可以說是九把刀獨有、甚至是九把刀鍾愛的劇情,同樣的情節也發生在【少林寺第八銅人】,九把刀似乎都把這種邏輯上的迴圈當作掩飾「武林人存在的目的與行事目標其實是空洞虛無」的手段。

 今天如果沒有藍晶的存在,或者這個殺遍天下的大魔頭不是出身正派,那這些正派練的武功真的都可以掃到馬桶中了。



OK!我又在繞遠路了,......到底何謂 「這樣的思考很適合九把刀身為台灣人的天性」?

簡單講,出來江湖混,職責不是練武功,以備哪天國家有難、江湖有妖道為患時,可以出面制止,練功?夠用、夠耍帥就好,武功再強都沒有「徒子徒孫手下成群」實在。(所以【少林寺第八銅人】中,不殺仍舊要培養一堆沒啥真本事的徒弟。)

混江湖,或者是混任何一種行業,需要的不是使命感、或配合這使命感的天份,──(未完)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料理鼠王】皮克斯的美式自大、狂妄、與暴力

老鼠,如果是美國人,只會集體寄生在黑暗處,靠著偷竊人類所產生的文化和物質維生。

它們(美國人)將使用這些文化與物質視為理所當然,完全不去嘗試理解生產這些文化與物質的不易,(美式文化經常膚淺的取用歐洲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但卻又從不回饋任何東西,)還反向的從各種片面極端觀點來醜化人類(歐美文化)......(舒菲雅柯波拉的【凡爾賽敗金女】就是從反美式的觀點去重新理解「法國大革命」,──瑪莉皇后明明就是個純真善良的女人,法國當時的財政會失敗,美國本身要負上極大的責任,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的民主議會本質上如何算「良善」?)



不管人類(歐美文化)清不清楚老鼠(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人類討厭老鼠、試圖消滅老鼠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巧合嗎?......如果爭論到這個地步,虛構和真實之間就不需要有界線了。)



面對自己的老鼠本質,皮克斯怎麼反應?

拍部以自己為主角的電影,在電影中安排自己可以徹底的駕馭人類的文化與物質,成就甚至超越了所有人類。反觀真正原本應該負責生產文化與物質的人類,醜的醜、笨的笨、粗暴的粗暴、下流的下流......相較之下,老鼠們真是有夠純真善良,而且又團結、又有效率。

誰還需要人類?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畜生話】又是蘇花高......

【潘衰人講話,我很不喜歡,但我是環保基本教義派,所以我對他的意見有偏見。話先講在前頭。】

我才剛發現連接東西岸的「藍色公路」行不通,今晚的政論「娛樂」節目就談到蘇花X(Y)路。

看完後的感想:基本上,李濤主持節目的風格依舊讓我很討厭,首先......他很明顯的刻意放縱觀眾跟來賓彼此誤解彼此的觀點。

對於環評、對於要不要蓋蘇花X路,蘇胖子講的話、和潘衰人其實講的都是不同觀感、但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可是一旦到開放觀眾call-in時,民眾卻是一面倒的罵潘衰人、肯定蘇胖子......,r節目會出現這樣的景象,一方面,我要罵花蓮人沒水準,一方面唾棄蘇胖子就會講體面好聽的話,另一個就是要厭惡李濤的主持方式。





接著我要針對具體的節目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

首先......環保團體面對的困境跟立場可能一般人不能想像。因為環保團體不是只要「反對」、或「監督/質疑」而已,去全方面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才是環團的立場。正因為這樣,在不斷宣導、傳達自己歸納出的「(其他)怎麼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過程中,就漸漸的變的好像「環保團體很喜歡模糊焦點」。

其次是一堆反對、質疑潘衰人的「人」,我覺得他們都犯了一個更基本的邏輯錯誤(亞利安星人式邏輯法):「蘇花高是條死亡公路」是「安全需求」的根本立論點,但一旦潘衰人試圖破除「蘇花高是條死亡公路」的迷霧時,就馬上有人跳出來質疑「這不是重點」?如果在電視節目上就用這種投機、不公平的態度,怎麼能夠期望你們的專業意見值得信任?

最後......我還是對蘇花高、蘇花改沒什麼好感。前陣子二高走山事件,已經證明了「不論是興建過程,或建設完成後的使用,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人為建設。」.......不!這段話的結論應該要直接改成「凡是人為建設,就等於不安全。」為什麼我們還要相信一堆明顯就是既得利益份子的工程師出來背書講話?











【畜生話:我也很希望看到花蓮人有一條安全的道路來使用,但是萬一今天蘇花X路蓋下去後,安全連連、甚至最後也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功能標準時,誰來買單?

這也是這也是我為何要幫潘衰人講話的原因。「要知道陳X扁有沒有說謊,只要看他有沒有開口。」同樣的文字理路,我也可以再這裡說:「台灣的公共工程有沒有弊端、利益輸送、官僚無能錯誤?只要看這工程是不是台灣的。」

蘇花公路繼續維持原狀,了不起一年死千人;萬一這條公路蓋下去,最後拖垮了台灣經濟,數千萬人會生不如死。也許反對蘇花X路的人真的是很畜生,但一想到這個未來可能的恐怖結果,我寧可今天當畜生給人罵,然後在那「廢話」一堆「藍色公路」、「鐵路」......。】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影史上最殘忍、血腥、暴力的電影,終於要在HBO上播映了!(?)

10/24的HBO,要撥出電影【變形金剛二】。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人,看到「人」在螢幕上被開膛破肚、一把抓起來揉個稀爛、一刀剖成兩段、一槍爆掉腦袋......會作何感覺?



【變形金剛二】絕對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殘忍、血腥、暴力(、也許還有一點點變態)的電影。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絕命終結站四】迷信,是好物。

如果有一個【公共安全宣導影片奧斯卡獎】,基本上只要當年沒有推出新的【絕命終結站】,最佳影片就應該從缺。

只要掌握這個原則,這系列影片的很多缺點是可以被無視的。

就連[片商又再猛撈錢]也可以讓我諒解……對人類文化來說,這片的價值明顯高過幾乎全部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總合。


以上是引言。重點在[宣導公共安全]明顯優先於[驚嚇觀眾],是拍攝本片的指引,第一集時還有會異常消失的積水,第二集明顯戲劇化的編導,到第三集以後完全消失。

一切都是意外,無論死神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第四集,這概念又更進化了,[逃離、遠離意外是不夠的,要更積極的避免意外發生。]
(結尾可以說是徹底實踐了這個原則,如果主角有機車點、確認工人作好安全工作,而不是笑著走掉……)

除此之外,第四集不刻意放大血腥或慘不忍睹的畫面,這是值得稱許的地方。



【如果主角聽信自己對眼前所見一切畫面的直覺, 也許他們還有機會在第五集出現。

所以.....迷信是好物。】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捉鬼宅男】我們的教育制度

【這文沒有前言,但不見得會變的比較簡潔、好讀。】

跟腦中被裝了「介面」的查克相比,【抓鬼宅男】的主角實在不夠宅,頂多就是有個怪胎朋友而已,本身倒是個十足普通的傢伙,......最多、最嚴重、罪直得一提的,就是染了個害他被大學退學的怪病。

劇集廣告中預告的最大賣點,本來是「看主角如何使用日常用品除鬼驅魔」,但巧思實在不夠,(而且那些日常用品都被魔鬼改造過,實在已經算不是日常用品,)而且才第一集就看到主角外掛上身,放超大絕、使用超能力擊退妖魔......

賣點到底在哪!(問號?有必要嗎?)



不過我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AXN在禮拜三晚上撥出的第一、二集。

因為裡面對魔鬼的描述吸引了我。



我們今天對魔鬼的描述和感覺,到底真實、正確嗎?

聖經裡頭,「鬼」是一種和疾病一樣普遍的現象,──但是「鬼」到底引來了哪些疾病,感覺上已經不可考、或無法完全信服人了,──人們對疾病,不耐煩、望除之而後快,但不會「恐懼」,更遑論「仇視」。

煽動人們去「仇視」、「恐懼」魔鬼,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概是「十字軍東征」這個點子開始出現以後吧!



當時大概是流行這樣的說法:「魔鬼」,等於「異教徒」。

因為這種說法,所以連帶的也流行另一種聯想:如果「魔鬼」很恐怖,「異教徒」一定也很恐怖。

因為這種說法和聯想的綜合效果,流行了一種結論:如果「堅定的信仰」可以作為對抗「魔鬼」的武器,那......「加入十字軍」一定可以成功消滅「異教徒」......



很熟悉的語言。對吧?

國民黨以前就來這一套反共抗俄的把戲。

「共產黨是魔鬼、很邪惡、對我們有威脅。國民黨的領導、對領袖的忠誠是對抗共產黨最佳的武器.......」

爲了方便灌輸這套狗屁,我們的教育制度被徹底的從裡翻到外、再從外翻回裡......這樣「改造」了個三回吧!(概念性的誇示數字,請大家別去深究。)

搞笑的事,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反共抗俄,但未了方便宣揚這種思想而留下來的制度,卻被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教育體制。





破除迷性、迷思、陋習、荒謬的舊觀念,是件很好的事。

但......就像本片所描寫的,魔鬼或許不是那樣整天張牙舞爪,(傷害人類是他的工作,並不表示他喜歡、一定只會傷害人類,)但是否魔鬼就會如此平易近人?或地獄就是「懲罰邪惡」的工具?

無意要否定任何「可能性」或「說法」,但說到底,陳述了一個事實的同時,卻也強迫灌輸了一個(極可能)荒謬的論點倒觀眾腦中。──這些大眾媒體娛樂創造者到底何時才要認真的對待觀眾的大腦?這種討便宜、只想著猛撈錢的創作心態,好像永遠沒完沒了。

至於說到我們的教育制度......每個人都想利用這種「洗腦」制度,誰會來破壞它呢?畢竟要在建立新的洗腦制度,實在太麻煩了。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影片】10:10

【鬼扯】如何讓劉曉波出國去領諾貝爾和平獎?

簡單。

死掉、燒成灰、裝在罐子裡、讓他老婆捧著上台......



坦白講,如果諾貝爾協會頒獎給第一代的中共民權鬥士,我覺得實至名歸。

可......劉曉波算第幾代?他真的對和平的實質貢獻有大到、重要到值得獲頒這個獎嗎?



諾貝爾獎的權威,早在他們頒獎給高爾以後,我想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頒獎給劉曉波?這根本就是政治功能大過「學術/獎勵」的意義,或者就是想要藉著頒這個獎,來突顯中共是個野蠻殘暴的國家。

既然要突顯中共是個野蠻殘暴的國家,槍斃劉曉波、燒成灰.....豈不是皆大歡喜?

要求釋放劉曉波的人,──「嘿!劉曉波出獄了!」

不能釋放劉曉波的官員,──「嘿!我們沒放人喔!」

想要突顯中共很野蠻殘暴的人,──「哇!你們(中共)果然夠殘暴野蠻!」



嗯!我應該去玩政治!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學生電影】匿名遊戲

【人工進化】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

【我不喜歡把這片解釋為「告誡人不可扮演上帝」。因為「第一支」從突變而產生的物種,其DNA往往和其他進親歧異過大,所以必須要回頭跟自己的親代交配繁衍後代,──這是種必然、也是很正常的選擇和反應,本片安排了男主角和「怪物」發生性行為,後來「怪物」又變性強暴了女主角,就是基於此道哩,所以這並不是種「懲罰」的象徵符號,而是爲了在科學考究上作到嚴謹。

不只是這段劇情的考究在學理上很嚴謹,本片從頭到尾所搭設的實驗室場景,逼真講究的程度超越了所有到今天為止,牽涉到了生化題材的電影在搭景上所下的功夫。

因為生化實驗其實仰賴的大多是藥劑和培養皿、試管,而過往的電影都不太強調「藥劑」,對於培養皿和是館的期待,也都太過於巨大、前衛、超現實。

至少......從沒看過哪部電影真的讓演員在鏡頭前做DNA複製和合成的PCR反應,但本片作了。】


上帝計畫了「創造耶穌」,而且早在計畫執行的百年前就預告猶太人會有這號人物的到來,甚至同時暗示了「你們會把他吊上十字架」,......然後執行計畫......然後對著按照自己計畫行事的猶太人「動怒」。

有時候真的很感慨,不管是讀聖經也好、當基督徒也罷,───好累、好煩、好整蠱人啊!

重點是......

神到底是什麼?

骨子裡身為一個「不可知論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可能才是「一切問題」(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癥結核心。

今天,每個人,不管中心思想、所屬的生長環境......一旦講到神,大家所謂的神不外乎是兩大類,也就是絕對的人格化、和極端的超然物化。

前者很好懂。後者,例如早已經消失的大地之母信仰,或是陽具崇拜、祖靈祭祀、敬畏聖山與聖地......都是超然物化。

可是我相信神的存在,或神的性質,或神的真面目,絕對不屬於這兩者。

因為前者的真面目是一種神話迷信、和自我感覺良好,後者則是純粹的無知。可是「神」絕對存在,就好像人相信、也歸納並證明了有「科學定律」這種東西一樣。無法證明、且無法歸納......終究祇是眼前的技術障礙而已,不管這個技術是物質面、或精神面。



所以......假設基督教中的神、這位耶和華存在,那它的第一個特徵,或它作事情的方式,就是:上帝計畫了「創造耶穌」,而且早在計畫執行的百年前就預告猶太人會有這號人物的到來,甚至同時暗示了「你們會把他吊上十字架」,......然後執行計畫......然後對著按照自己計畫行事的猶太人「動怒」。

......不懂?

按照人的標準來看,這種行為不是毫無邏輯,就是絕對的流氓。「我要打你,你不許閃。」(一拳打出,正中要害,)「打你要害也不閃?那麼欠揍?可惡!」(繼續揍。)

但......這個「神」不是人。所以不管是毫無邏輯、或絕對流氓,這些批評都不能適用在他身上。



所以...假設女主角藉由自己的DNA,來影射上帝讓人類「像」他,那女主角就「是」上帝。

不論結果為何,──電影的形象符號學,最終一定會和現實有某種程度的偏差,──女主角最後的遭遇,其實都可以假設為上帝「原始計畫」的「初衷」。

所以......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是要人類強暴「他」(?)



【人類絕對有權利、也應該去扮演上帝。

因為扮演某人,畢竟不是在當某人。

甚至扮演這個動作,本身最深層的動機根源,不正是一種肯定、渴望、崇敬嗎?】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神鬼無間】(修正版)看電影,到底是在追求什麼?

看電影的人,到底在追求什麼?

是理性沉澱和感性的刺激,還是民族驕傲與挫折感的平衡?

很多人、甚至可以說是華人界的主流聲音,一致的同意【神鬼無間】不如【無間道】。可是除了寥寥幾部可以評論出【神鬼無間】的手法、或是特色以外,幾乎一整個的意見,不論是網路或專業雜誌媒體,其實都是在論述一件事:【神鬼無間】不夠像【無間道】;而【無間道】的地位太崇高、太美好,所以一部不像【無間道】的改編電影,是不該有資格獲得那麼多奧斯卡獎的;就差沒有說出: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應該開一場反省道歉大會,跟亞洲粉絲承認自己羞辱了這部經典。

換個方式來形容:認為『神鬼無間』不如『無間道』的人,其實都是期望看到充斥著大量B級製作的港式電影中,警匪動作片中那種誇張、扭曲、畸型的邏輯和手法,出現在這部有著好萊塢一流資金、導演、技術的電影中,而且用著幾乎朝聖、膜拜的觀點重現、複製、模仿一次,以作為一種「好萊塢文化向東方文明與思維低頭」的一次勝利象徵。

看完神鬼無間,我的良心大聲的提醒我:「我並不喜歡港版【無間道】。不只是因為它並沒有那麼優秀,事實上它還很膚淺。」所以我告訴自己:「寫一篇文,來推翻【無間道】的神話地位,讓大家持平而論的看待【神鬼無間】。」



【無間道】,很精彩,徹底突破以往港式警匪動作片的極限。但是那僅限於技術面,骨子裡它仍舊是部觀點上毫無新意的電影。

作為一部電影界的指標,它除了那極為有限的藝術手法外,也僅僅只是比較清楚的標示出了香港進入全新的時代。全新現代的警局取代了那個從雷洛時代就遺留下來的老建築,警察也全部脫掉了舊風衣、夾克,換上帥氣的西裝﹍﹍數不清的例子,可是我對新香港還不熟悉,對舊香港也沒有什麼深刻的回憶,所以無法做仔細的比較,總之,這是種電影「企劃」、「規劃」手法的進步,還是屬於技術面。

至於說到毫無新意的部分......數十年的發展後,港示警匪動作電影最大的奇蹟,就是毫無節制的神話、美化警察和黑道人物,不論是他們的形象、作為、或是能耐。這樣的電影看起來很過癮,但那是因為(個人推測)無法製作出精細龐大的內容,仔細論究會發現一部港式A級預算的動作片,呈現出來的精細度往往只有好萊塢B+級的成果,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中製造出自己優勢,才發展出這種型態的電影手法。

港式警匪動作片(還有黑道片)將人物神話、美化?——咖哩辣椒(二?三?)中就說了,這只是黑道投資拍攝的電影,為了吸引年輕人加入黑道當小弟,所想出來的把戲,沒有必要把它當作一種藝術手法來看待。如果真要將它視為一種藝術手法,那這種手法的層級事實上也很「空洞」。如果大量的利用慢動作特寫、聚焦,再配上刪情到了極點的配樂,任何觀眾的情緒都可以輕易被挑動,「我在暗示這個人很了不起」、「我希望觀眾覺得這麼人很了不起」......然後觀眾們就乖乖買單接受......這種手法有藝術性可言嗎?

反正這種把人物極端神話美化的手法,並不是港式警匪動作片的專利或特長。這種形式的創作或人物鋪陳,在華文可以說相當典型。最經典的例子: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都沒有獲得絕對的正統王朝繼承權,只能看著最後是誰用武力吞併對方,藉此產生繼承者;即使規則是這麼訂,一旦要區分誰是忠是奸,大家馬上可以搬出小說三國演義的結論,說蜀漢的桃園三結義是忠、三公曹操是奸。

對於這種觀點,我相信其實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根本上主張:「世俗或文字表面的善惡不過是種假象,真正的惡是平凡和失敗,真正的善則是優越與成功。」(中國小說或戲劇當然不乏以平凡、受挫折的小人物為主角的故事,但那都是建立在大環境相當腐敗混亂、根本毫無介入著力的焦點上頭。)因為這傳統就已經賦予我們的思維,所以香港電影把這些「人物的神話、美化」視為必要性,甚至就連觀影者都習慣看到這種手法,認為這才是警匪動作片不可缺少的元素,想擺脫都擺脫不了!──到了【無間道】,這種思維被發揮到了極限:善弄權謀、智計卓越、野心龐大且意志力堅定者,理當被鏡頭包裹著一曾英雄或神聖的外衣;因為不識時務、擋在他面前、賣弄小智慧和他為敵的警探,最終下場就是壯烈、悲劇般的死亡,不知好歹背叛他的人,自然而然就是奸險小人。

(多麼不開化、反文明的思維啊!)

相較之下,好萊塢就徹底的採取相反地手法,甚至連正邪善惡對比的觀點都拋棄了。



怎麼說好萊塢連善惡對比的觀點都拋棄?

梁朝偉在吳宇森的鎗神中,就曾經扮演過臥底警員,也曾經大吐臥底警員的辛苦與風險,沒有什麼太高明的策謀與計畫,所謂的臨場反應,不過就是賭下自己的性命行走在光明的邊緣、甚至一腳踩進黑暗的核心。可以看出港片基本上對於臥底警員的定義,就是在「為了打擊犯罪、不惜承受生命風險的正義精英」,這造就了『無間道』在「鬥智」內容超越了過往的作品,──因為大談臥底的甘苦談,怎樣也不可能「超越」前人(其實是梁朝偉自己)的作品。

可是在神鬼無間中,卻挑明著講:臥底,其實是見很粗糙的事,——假裝自己和對方是同一掛人,其過程不只是辛苦和危險,甚至往往充滿屈辱,而這一切付出都是有代價的。

什麼樣的代價?薪水?獎金?名聲?升遷機會?還是以上皆非?

真正的答案是以上皆非。神鬼無間中的兩個主角,簡單說是:一個是骨子裡是黑道,可卻妄想做著警察的工作;一個骨子裡是徹底的警察,但是卻一時糊塗而跟黑道掛勾。前者是成為臥底的比利,後者則是警察敗類柯林。

比利是黑道?這問題要用兩種層面來看待,一是他的出身,另一則是他的本性。

比利的父親死於黑道鬥爭(地盤?火拼?利益糾葛?),母親的親人(似乎)因為父親的關係,也對他們母女兩個疏於照顧,但是這一切都是導因於父親的黑道身份。所以他痛恨黑道、抗拒走上黑道之路——乍看之下這樣的理由非常完美,但是這並不表示他有理由一定要成為警察,成為一個警察只是種暴力性的選擇罷了。

可是比利還是加入警校,而且順利完成警校訊練,為何會說他骨子裡是黑道?這答案其實是還是要經過「柯林骨子裡是個警察」來相比較後得到的結論。

「柯林骨子裡是個警察」?重新用個例子來說明港式警匪動作片是如何神化黑道和警察。這些電影其實都建立在一個電影價值觀上的基礎:雙方在鬥智鬥力的過程中,並不存在著絕對的善惡,也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著道義上獲勝的必要性。(參照「三國演義」部分的說明。)

在美式的警匪動作片中,卻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觀點:警察是種非必要之善,黑道卻是種必要之惡。非必要之善和必要之惡,之間有明確絕對的優劣、正負可言嗎?

還是看一下【神鬼無間】,或是美式的價值觀吧!──警察是種政府組織的單位,而政府與黑道其實是種性質雷同的東西。例如政府跟黑道都一樣,不會徵求百姓同意,就發出稅單跟抽保護費;如果拒絕,政府(再次不經人民同意)就祭出高額罰金與刑罰手段,並且灌上各種難聽的名號,而黑道也有屬於自己的手段。

可是收到稅金與保護費後,政府(在完美狀態下)會想盡辦法將稅金利用在可以促進社會進步的管道上,例如公共建設、福利制度、公務機關﹍﹍,黑道則是跑去花天酒地享樂。所以人民會接受政府管轄,而不是選擇黑道,是一種類似利益交換的模式,並非表示政府理所當然的有權利管轄人民,而黑道也並非理所當然的要被當成蟑螂一樣剷除。

基於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更有效率的追求利益,所以旗下的公務人員任用標準也應該以追求利益為優先。就好像:奉公守法的警察與快速破案的警察,究竟哪者比較符合全民利益?

說到底,警察並不是正義的守護者,拿起衝鋒槍和黑幫火拼是警察,可是告訴觀光客回飯店的路、幫助八十歲老太婆過馬路、努力進修換取學歷和升遷的也是警察,即使懂得擺脫「玩槍」和「炫耀警徽」的心態,警察組織中還是不乏追求功名利祿之徒。柯林就是個「快速破案」型的功名利祿之徒,即使沒有法蘭西的扶持幫助,也只是稍微減緩他攀升的速度,並不能改變他很優秀、很熱衷於名利的本質。

(和柯林相較之下,比利就缺乏真正的警察特質,比較像是「暴力型」的秩序維護者,也就是所謂的黑道。)

因為警察並不等於正義,(即使正義是他們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這個社會要維護秩序,有時候需要依賴警察以外的手段。黑道老大法蘭克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不要因為他身上掛著黑道老大名稱、老愛口出諱言、動不動就威脅手下的生命安全,就錯判他的價值。電影一開始就顯現出這個人和一般的黑道差異,這人心中顧念的,其實是自己身為愛爾蘭人對同胞所應負起的「責任」,所以他走進商店向遲交保護費的店家催繳保護費,也僅僅只是用溫和的口吻做出警告,而不見什麼極端暴力的手段:相較於燒香結拜時才知道「曉以大義」的韓琛,法蘭克尚且知道要照顧一個家世貧困的小孩、還不忘叮嚀他要用功讀書,兩者之間的格調根本是天差地遠。

簡單說,【神鬼無間】的內容並非著墨在善惡黑白之間的鬥智鬥力,而是要精確的剖析警察與黑道真正本質上的不同,(可是模糊兩者的本質、全力聚焦在鬥智上卻是港版【無間道】的「一切」,)因為如果法蘭克是個貪婪無度的「兇殘份子」,那警局裡面的那一幫警界精英,也只是藉著打擊犯罪,來滿足自己對功名利祿慾望的「衣冠禽獸」罷了。可是對於整個城市的秩序貢獻,法蘭克所建立起的秩序可能遠遠超過政客、律師、警察的能力範圍。

再更深入一點,港式警匪動作片,在價值觀上向來無視這點。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警察、或是任何形式的政府官員與公務員,並不需要真的證明自己的價值,(人民天生就需要接受這些人的管轄,忍受因為他們的怠慢造成的不便,不只要忍受,甚至要必恭必敬,)所以警察就是有權力以正義使者的姿態出現在鏡頭前;黑道的惡劣性也並未被明證,所以韓琛可以是個「奸雄」、是個形象高偉的偶像領導人物。

即使刻意強調了善惡兩字,【無間道】中的善惡是絕對中性的字眼,最後只有成王敗寇的問題。但在【神鬼無間】中,善惡根本不存在,也不需要存在,因為一切只有人的作為,也只需要人的作為,畢竟這些人的作為最終都有觀眾的眼睛作「公評」。

當所有人,不論黑道、白道,其實都只是一幫用自己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名利渴望時,如何界定誰是正、誰是邪?﹍﹍這話帶有陷阱,因為其中一方確實對自己帶有更多的期許與規範,這就是正邪的分界。但這種期許畢竟誰都可以掛在嘴邊講,一部電影只有兩個小時,畢竟要作出取捨,沒有時間去深入探討誰是講講、誰是實踐。

和黑道掛勾者永世不得超生,那單純的和競爭者同謀、出賣同伴者呢?丁南最後槍殺柯林,並不是正義的制裁,而是代表被拋棄的同袍出口怨氣,因為這種怨氣無論如何都不能公諸於世。(為何不能?自己思考啦!)

所有站在權利與物質金字塔頂端的族群們,是不是隨時都在擔憂著自己哪天開門回家,卻發現過往被自己拋棄的同袍,早已等候多時、要掏鎗在自己腦袋上開個洞?更可笑的是﹍﹍自己早就引頸盼望這一天到來。

無間地獄,無所不在,沒人躲得掉!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神鬼驚奇:古生物復活】好爛、好爛、好爛的片名啊

我喜歡蓋瑞其版的【福薾摩斯】,因為裡面的倫敦神秘、古老、但又有現代的前奏要素。

但我更喜歡【神鬼驚奇】的巴黎,──這城市能夠成為時尚之都不是沒理由的,住在裡面的人即使狼狽不堪,也絲毫不減時尚華服穿在身上的魅力。



片名爛歸爛,可是以中文化的電影片名來說,其實也不算太糟,畢竟我們中國人文不對題習慣了。

(歐美電影或小說的標題名稱,在中文文學作品中,經常會讓人有「這是論說文」、「這是抒情文」、「這是自傳」的錯覺。)

總之......

這是部很棒的電影。

不是因為法式幽默,而是因為它就是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這點可以從電影賦予木乃伊的形象跟個性上看出來。對法國人來說,木乃伊的看待文明的觀點遠比木乃伊恐怖的外表有魅力,)不同於好萊塢或任何一地的美國電影,金屬味、工業生產的味道很濃厚。

何謂金屬味、工業生產味?......好萊塢的電影,「起承轉合要有一定標準作業流程」味道很濃厚,電影的節奏、長短、氣氛轉折點都相當固定,電影劇本如果寫成大綱,大多非常簡單。

例如:1.段落不能超過十個要點。2.(外景、佈景、攝影棚)場景單位(各)不能超過十個。精準控制這些要點,就是好萊塢電影。(舉例:有注意到【神鬼傳奇三】的夜總會跟魔宮傳奇的開頭夜總會很像嗎?......能不能夠「重複使用現有的東西」就是這第二點的執行小技巧。)

相較之下,這片可以說靈活數倍。(其實這片的製作技巧也有參考好萊塢原則,畢竟製片是盧貝松。)

其餘,美女還要配俊男,俊男要用來洗辣妹......這公式更是百用不膩。

反觀這片,美女有了、俊男一個也沒有,(其實有,但都刻意低調打扮,)既然沒了俊男,要沒人洗的辣妹何用?

比起要靠夜夜笙歌、嚐遍天下男人來表達女性獨立自主的美國片,這片的女主角既不失女性的優雅、大方,但又充滿活力、勇氣,絲毫不做作,「掌握自己的人生,爲自己的行為負責,」完全不需要去消費男性、評論男性,真是.......



【本片不適合那種明明電影開演前,就已經「知道」電影的主題、也已經預想好自己「會」看到哪些橋段,只是等著看別人怎麼把自己腦海中點名的橋段拼貼、重組、下重藥重新大鍋炒,如果藥下的夠重、炒的夠力,就會說電影好看,除此以外的電影一律不買帳的人。】

【POSTAL】the company flight song

這部電影的很多片段都很有趣,不只是有趣,簡直是無限濃厚的趣味。

像這段......一開始主角去面試一段工作,講沒幾句後,旁邊的女秘書開始問起了一機智問答......

我覺得機智問答不是壞事,可是當所有的公司都開始跟風搞這種遊戲,會讓經歷一連串面試的人精神錯亂吧!(個人頗有感觸。)

尤其是後面的這首「the company flight song」。



It's not a flag, it is a company#

high flying company#

and it will cheerfully work you to death#

by the time you are old, the pension is sold#

and your cube will be your casket#

It is a company,high flying company#

Now please get back to work#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竊盜城】這「應該」是爛片

【心靈捕手】好看嗎?......羅賓威廉斯同時期拍的電影,都是垃圾、都是搶著想得奧斯卡而策略性應景拼湊出來的東西,為何這片可以例外?

對我來說,【心靈捕手】不但爛,根本就是應該被撒旦收藏的荼毒人心、引人走向罪惡的「佳作」。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角「心靈剖析」就像廣告,把這種廣告拉出來當成主題,而且還包裝成「人類文明的主流價值」,就變成了【心靈捕手】。──如何?夠爛吧!)

所以班艾佛列克的編劇能力在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號召力。



我本來很想看【竊盜城】,甚至不惜抱著踩地雷的心理準備,可是一聽說它影評這麼好,又有點興趣缺缺了。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人工進化】人怎麼當父母?

人不是為了當父母,所以才變成父母。

人會當上父母,理由大多不像話。

開始的理由就不像話,何況是接續的發展。

以上是引言,也是我對現今人類文明現況的部分(關於父母的部分)所做的側寫。



這片藉由這對科學家的處境和觀點,「完整」呈現了現代文明人當父母的心路歷程,―─再加入了很多存在主義。

看完,我有了種心得(或從本片得到的教訓):「要當好父母,就要能承受苦難。」

可是現代人承受苦難的能力…退化幅度完全抵消因為科技進步和文明化而得到的能力。(哈哈哈哈哈哈!請參考【鬥陣俱樂部。】

(Dren不是自母親的子宮內誕生,所以女主角並未經歷生產的痛苦,但她企圖用手將Dren取出時就被毒刺攻擊,原因與意義不言自明。)

因為沒有承受的經驗,當Dren又哭又鬧又任性、沒辦法和她有效溝通、她又一天隨著一天發展強壯……咿?以上純為個人觀點,看看就好。(結論是啥我就不講明了。)

……簡單講,當父母不是仰賴知識、身份、經歷…如果以上皆不管用,到底要仰賴什麼?可是不管答案為何,我們顯然早已失去這些能力。

既然如此,我們又是靠著什麼樣的機制或動機,維持“當父母”這件事?或者我可以更進一步、更乾脆的質疑:還有父母這種東西存在嗎?(今天存在這世界上、普遍被稱為父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今人的DNA結構都已經和古人有所差異,何況是我們對事務的認知、執行的手法與心態,真的還有一絲一毫相似之處嗎?既然都已經不同,我們怎麼能用相同的詞和概念去定義今天這個明顯已經跟史祖/初代完全不同的東西?)

……

……

少想為妙。


【參考文:科學的疆界,人性的疆界 〈人工進化〉 (Splice)

【那些用手機寫文的人......真是強啊!這篇文原本就是在手機上完成,利用看完早場二輪後、整天再外面走走停停的時間寫完。】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粉絲眼中的Apple產品】別人的九十九分,等於蘋果的零分

「蘋果的東西有那麼好嗎?」注意!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蘋果的東西很爛」,請粉絲不要每次一聽到有人發出這樣質疑就開始過度反應。

其實我對蘋果的東西是好是壞,並不是真的那麼在意,賈伯斯的暴君式管理,和偶像式行銷,才是讓我看不爽的原因,(這些行為都很反智、反文明,)但這文不講這個。

我比較好奇的問題是:那些把iPhone、iPod、iPad捧的那麼高的消費者,腦筋到底哪裡有問題?

再澄清:我不是要那些人「清醒」過來,從此不再買蘋果產品,......東西好就是好,用好東西天經地義,不但是種權力、更是種義務。

可是如果無法清楚明確評斷自己手中、身邊所使用之物的價值或優缺點,那哪天要投票、決定公眾事務時,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腦筋有清醒的去明辨自己現在所持的立場是正確、是錯誤,或其必要點、合理性、潛在價值是什麼? 還是完全只憑自己的感覺,「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的,所以這是對的;因為這是對的,所以我覺得這是對的。」......(八成的人會用這種邏輯決定自己八成的行為。)

所以......我覺得討論一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是很重要、極其嚴肅的一件事。

標題其實就是我的答案。




「為什麼蘋果可以創造出好東西、有創意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而我們卻不行,只能任份的作仿冒、代工,或是當個小公司裡的苦命小員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裡頭瀰漫著一種很矛盾、根本站不住腳的觀點,就是「只要有心、肯努力,人的能力可以不受限制。」簡單講,蘋果做得到的事,我們大家都做得到,但事實上就是我們大家都做不到的「事」,蘋果就是做到了。

為何?

極其終極、及至的答案版本,就是:「蘋果比我們大家都來的優秀,而這些事情只有像蘋果這麼優秀的公司團隊才做得到。」

這個「優秀」不是99分和100分的「這種差距」,而是0分和101分之間的「那種差距」。

「這種差距」不足以讓我們的自尊心、安逸感、生存自信抵擋現實的打擊所帶來的挫折,.....我們當然可以訓練自己,讓自己可以承受這種挫折,可是(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從源頭......也就是這種打擊去下手,不是更乾脆、更有效嗎?相較之下,「那種差距」就是個很有效的「擋板」,可以讓我們完全無視現實帶給我們的打擊。

因為有了這些心理上的「擋板」,讓我們可以不用去認清現實,──什麼樣的現實?先不講,──可以繼續去追逐蘋果的產品、崇拜蘋果的設計,同時每天不斷的看各式各樣的「老師」、「講座」、「網路名家」分析、分享、指導我們怎麼做到和「蘋果」一樣與眾不同。(有些人鑽門追蘋果,有些人擅長捧臉書,還有些人專於其他領域如巴菲特、google........)




事實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iphone的iOS介面設計的很棒。我說狗屁!......iOS的介面(如果)好用,關鍵點在於蘋果導入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手持觸碰操縱裝置。在iphone之前的手機多使用「電阻」式觸碰螢幕,這才是真正導致以往的產品(如WM6.5)使用經驗不像iphone的原因,不是因為iphone就是設計的比它們棒,而是因為iphone佔有後來者的技術優勢。(蘋果真正的優勢不在於創意或設計,而在於看出了這種新觸碰介面技術的成熟。)

可是作為最早使用「電容式觸碰螢幕」的產品之一,iphone真的就做的很成功嗎?第一個視窗概念、或真正商用化的視窗介面是蘋果或微軟發明的嗎?(光是在DOS系統中,我就使用過一堆搭配鍵盤來進行操縱的視窗系統或介面,)沒有看過更多更新更棒更有突破的產品以前,就擅自認定iphone最棒、iphone最好、其他人都只配抄襲iphone......(f_ck!一堆無腦人在放屁。)

但......就算(未來證明了)iphone並沒有把電容式觸碰介面設計到最佳、最理想狀態,但iOS依舊是相當優秀的產品,(這種優秀是絕對的,而不是比較出來、藉由別人的插進與失敗而襯托出來的。)

簡單講,粉絲們、追隨者們以為蘋果藉由「某種方式」達到了「完美」或「及至」,(所謂的「完美」或「及至」,就是種經過比較後的優秀,代表著「沒人能比我更好」。)可是其實蘋果並沒有達到「完美」或「及至」。

如果連這麼簡單明顯的事都會判斷、定義錯誤,要怎麼思考、判斷、回答「蘋果做了哪些事?」

至於蘋果到底做了什麼?

再拿iOS的介面或使用者經驗來說。觸碰面板的技術才是真正的關鍵,(CPU性能的進展也是其一,)而且不需要去強求和電腦的連線同步,也是它不具備的包袱,(可憐的WM系統,)說來說去,iOS並不需要真的去「設計」什麼,光是決定方向、決定基本架構,就已經決定了它今日九成的樣貌。

不懂?不懂就算了,因為「蘋果」根本不是關鍵,正在崇拜著蘋果、試圖將蘋果複製到自己身上的「各位」如何看待、分析、取捨事務的眼光與標準才是關鍵。

(今天如果蘋果是家台灣公司,iPhone會有傳統的電阻螢幕、仿電腦作業系統的介面,還有一個又大又笨重的鍵盤,和性能高到嚇死人的CPU。完畢。) 



(對別人來說可以拿到99分的創意,在蘋果和賈伯斯眼中到底可以拿到幾分? )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凡爾賽拜金女】可憐的陳菊

我不是要拿瑪莉皇后比喻陳菊,因為陳菊畢竟是個被扶上梁的小丑,落到這種局面是必然的結果。

作為一個高雄縣人,我其實很欣賞她那種想要讓南部也能像台北一樣充滿藝文氣息、成為一個可以另創意人才不斷工作的環境,但──凡事成功不必在我,她不懂這個道理,也犯了這個大錯,所以高雄市的財政被爆出這麼大的坑來,完全合情合理,至於那場大水不過就是壓死駱駝的稻草罷了。

重點是:陳菊到底有多「沒用」?相較於國民黨派出的競爭對手,她又「原本」到底有多優秀?......

人民看不見政治人物的真面貌,對於政治人物的了解多是以訛傳訛、甚至「只」於謠言而已。事實上除了朝夕相處的人以外,我們也看不見彼此的真面目;甚至不只是朝夕相處的人,到死為止,我們除了自己以外,恐怕一個人也不認識,(有些人連自己都不認識。)

就好像瑪莉皇后和法國人民之間的關係一樣。

這是政治的通論。每當有大亂發生時,就是跳梁小丑們出來踐踏那些精英的機會......人民根本不會對這些跳梁小丑說不,反而會鼓譟的一起加入他們。

大家都有這種衝動......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是精英,但也不至於是跳梁小丑,可是看著所有的資源和機會都落在精英手上,能夠欣然接受這個結果、想到「這些人才是能夠擅用機會與資源的人」.....少之又少,「我就是要資源」、「我就是要機會」,一個「我就是要」的念頭如果永遠沒有機會實現,那至少踹這些精英幾腳過過乾癮也爽。

(陳菊當然不是什麼精英,這年頭真正的精英少之又少。可是在五十步可以笑一百步的時代,只要當那五十步就好,我想陳菊好歹也是那五十步。)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獵殺幽靈寫手】沒有所謂的真相,只有觀點的差異(內有劇透)

這是一部結合了陰謀論的二流推理劇。

缺乏激情、徒具讓觀眾窒息的緊張和懸疑感,並不是理想的推理故事,(簡單說,灑狗血、溫情......這些劇情要素才是推理故事的骨幹,)以此而論,這並不是個好推理故事。

但這還是個「好故事」,──能刺激我思考的故事,對我來說都是好故事。



前英國首相的老婆在就讀大學時就已經被美國CIA吸收為情報員,數十年來不斷利用她對首相的影響力左右英國的政府政策。

所以......為何要獵殺「幽靈寫手」?不是因為他知道了什麼首相不願意透露的秘密,而是這個秘密根本上就連首相本人也不知道。

至於搞出了這些陰謀的CIA很壞嗎?──表面上來說,第一個聽到這個陰謀論的人都會這樣質疑,讓人這樣質疑很明顯也是作者、導演的首要目標。


但我完全不這麼想。

先不提首相的老婆是否是「某某外國情報單位的幹員」,為何不提?......因為要影響首相老婆的政治立場,方法除了將他吸收為己方情報員以外,選擇應該遠多於此。

例如......收買首相老婆信服、熱愛的名嘴、偶像、作家,利用這些人的筆、或嘴、或公開演說,來間接左右首相的想法和意見。

這跟「將首相老婆吸收為己方間諜」有何不同?(不都是種邪道?)

甚至問個反向的問題:今天如果CIA是我方的單位,我們會反對、阻止、禁止CIA做這類的事嗎?(各位只要想想在心目中,『虎膽妙算』中的特工們,究竟是奸角或英雄,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電影中,首相做事並不是以「老婆的意見」為重要依歸,「老婆的意見」終究只是個轉折點,事實上他最後所作之事最後都是本於自己的良知和理性,也就是說如果CIA希望藉由「老婆的意見」作出;完全只偏袒美國之事,事實上是絕對不可行的。

所以,這片中所謂的陰謀,在現實中並不構成實質的傷害性或邪惡。既然如此, 陰謀好像也算不上什麼陰謀了。



可是......一個男人,本來應該要「開開心心」(?)的當個小演員,娶個真心愛他的女人,平平淡淡過一生 ,最後卻落的要和一批他永遠不能欣賞的政客朝夕相處打交到,整天提心吊膽、疑神疑鬼,數十年後婚姻生活不美滿,情緒起伏不定......用如此手段扭曲了一個人的人生,CIA真是邪惡啊!

咦?等等,倒帶回轉一下,「一個男人,本來應該要「開開心心」(?)的當個小演員,娶個真心愛他的女人,平平淡淡過一生 ,最後卻落的要和一批他永遠不能欣賞的政客朝夕相處打交到,整天提心吊膽、疑神疑鬼,數十年後婚姻生活不美滿,情緒起伏不定......」這不是很多人的人生寫照嗎?如此說來,這好像也不是什麼大奸大惡!(?)

可是再換個看法,沒人喜歡自己的人生被這樣操縱、甚至是惡搞吧!......



不管「再換個看法」多少次,終究 ,這一切在客觀角度來看,只是「每個」當事人和觀眾的主觀感覺罷了!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看法,看法還具有什麼標準性可言嗎?

靠著這種根本「無所謂」的東西,來建立劇情的張立.......失敗中的失敗!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政治口水】台北弊案多又多,國民黨的報應

【好久沒寫跟政治有關的東西了......安怎今天會忽然有興致?】

我覺得......

巧立不存在的名目,然後將取得的款項挪作己用是一回事,但將存在的名目金額灌水,不管這中間的差價被誰拿去、又被作何利用,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重點是公務員或政府機關首長、幕僚也是人。 如果私人企業用人、取才、選擇合作對象,可以無限制私相授受,完全只以「人脈」為取捨依歸,那為何規劃、審核、管理任何「公家事務」的人需要受到那麼嚴密的人際交往互動規範?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國民/市民應該要睜大眼睛看著政府的人員拿著自己的稅金去亂搞。

但今天問題到底何在?或這個「問題」的「正確名稱」到底為何?

弊案?大家真的確定這是起弊案嗎?為何大家總愛把這兩個字掛嘴上講?而且出發點往往只是因為「事情成效不如期望值」。仔細想想,如果這樣算是弊案,今天台灣就有兩起最大最嚴重的弊案,分別是「DRAM產業政策」和「LCD面板產業政策」,砸了十年的時間,花了產學界無數的資源、人力、和心思,結果2009和2010年的三星擴產證明了我們政府訂立的產業政策不但成效不彰,基本上就跟用海砂填出來擋土牆、堤防、國宅、重要橋樑是一個樣。

(即使產業政策的內容止是很草率的租稅優惠,但好歹也是個政策。何況我們的產業政策內容遠多於此。) 


???

不懂我的意思嗎?

我的意思是:花博爛雖爛、水準像笑話,但總是辦成了,但政府本來就不是營利機構,老是像逛電子街大賣場、或在網路上找便宜的摳客,滿腦子只想著用最少的預算作最多的事,啟不是要業者通通過苦日子?──要省錢,我寧可他們多省點錢在自己的福利和薪水上。

新聞中看到花博業者、非花農跳出來講話,然後記者馬上跑去採訪花農作為「無聲的反擊」,(為何說是無聲?因為記者擺明了認為業者說的話是放屁,只是不想明講,)看了就有無限的感慨。

花農很辛苦,OK。但盤商們就是翹著腳乘涼過日子、等錢自己飛進口袋裡嗎?今天如果花卉會自己從花農的苗圃中自己飛到馬路上,再經過長長大路、進到市區、停在每一家花店內,那這些盤商們確實是在乘涼過日子,但很顯然不是,盤商或許不用曬太陽、作粗重的工作,但總有我們外人不知道的風險存在,不去論述、追究這些風險成本,只是把一邊的說辭淡化,然後拼命強調另一方的反證......

這些新聞報導本身也只是整個花博事件的一小角,用它下結論並沒有意義,還是回到我的論點上吧!



為何說這是國民黨的報應?

因為不論是貪污也好、弊案也罷,甚至是單純的腦殘意外,用主觀人為意識力量來制裁這些事情,不正是國民黨在處理陳水扁的「海角七億」時所發明的標準程序嗎?

既然是人為,同時也是主觀,過程自然一定一團混亂,充滿了各種毫無道理、不正確、情緒性的謾罵和批評。

昨天國民黨這樣應付陳水扁和民進黨,今天人家當然可以如法泡製。

(不過年底選舉國民黨贏面還是較高,台北房市跌三成的那天恐怕是遙遙無期。)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讓我拒吃的四海遊龍

為何台灣餐飲業的從業人員心態可以隨便到這種地步呢?

這是發生在距離現在不到兩個小時以前,大約九點半到十點之間的事。

上完補習班的課,就想走到附近的四海遊龍去吃個鍋貼當宵夜。

負責幫我們點餐的,是個笑容有點虛偽的胖胖中年婦女,(但其實年紀大不過我十歲,)因為店面準備打掃,只有準備騎樓的座位給「來店吃」的客人,所以我就立刻決定帶走。也因為決定要帶走,所以我點完餐後人就站在櫃檯旁發呆。

不發呆還好,一發呆就看到我這輩子最怵目驚心的畫面。

從新介紹一下電員。首先就是負責點餐的胖胖女,還有一個皮膚黝黑、但在料理區內動作很勤快的小姐,另外就是一個屌而郎當、上下來回不停整理垃圾和空餐具的年輕人。

 不知道為何,明明都已經沒幾個客人了,可是料理區內的那位小姐還是忙到分不出手來幫忙料理我點的鍋貼,所以那個年輕人就丟下手中的煙,走進去幫忙了.......沒錯!他本來正在騎樓下抽煙。

不只在抽煙,他還順手把一張桌子的垃圾跟碗盤撿起來,垃圾當然丟垃圾桶,碗盤丟流理檯,然後接著他就打開冰箱、拿出一袋鍋貼,抓出我點的份量丟進鍋子裡...........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他從頭到尾都沒洗手!

接著,那位本來在料理實物的小姐終於空出手來接手煎鍋貼的工作,那年輕人就離開料理區,去處理其他工作。

接著我看到他拿著一袋明顯不屬於料理區、也不屬於用餐區的垃圾袋(?),把那垃圾帶丟進擺在騎樓另一端的大垃圾桶內,但是大垃圾桶已經滿了,他只好用力的將垃圾袋硬塞進去。

這時來了另一批客人。可是那位胖胖的太太跑去準備托地板,所以又改由這個年輕人負責點餐........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他還是依然不洗手!

而且......

剛剛那袋垃圾,是從廁所裡面拿出來的,裡面裝的是擦過OO和XX,充滿GG與YY,如果吃下肚會讓人ABC..............

拿過了那東西後,他想都沒想,就跑去幫客人點餐!

這到底是什麼服務品質和衛生水準?

HACCP的標準是頒發心酸的嗎? 




對了,那間四海遊龍的地址在台中市三民路二段和光復路的交叉口。


================================================

後續:

我剛剛一時興起,想要把這篇部落格文章寄給四海遊龍的總公司。

不知道是因為我使用的瀏覽器是opera還是別的原因,公司官網上竟然沒有半個收集顧各資訊與意見的窗口,只有一支免付費電話。

(有一個「加盟資訊」,可以留下姓名、聯絡e-mail、和詢問事項,但......沒有「送出」功能啊!這也太讓人拍案叫絕了!)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阿特拉斯聳聳肩】(2)【惡靈古堡IV:陰陽界】安布雷拉邊黏屎

【因為發現兩個主題的內容有相關聯,所以乾脆合成一篇一起發表。】

參考文:

【阿特拉斯聳聳肩】(一)台灣的教育和文化深層意識


沒有目標的大反派:【惡靈古堡4:陰陽界】  by 咪咪寶

【阿特拉斯聳聳肩】這本書的內容實在不能說非常精湛。

雖然觀點相當驚人,可是被許多作者個人對自由市場的稱許與肯定給混淆,反而讓今天大多數的世人誤以為作者只是在「無意義」的堅持「自由市場是正確的」。

但其實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只有一點:對吃人不吐骨頭的掠奪者來說,任何文化、信仰、道德、法律、科學觀點,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利器,當然也就包含「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在內;唯有毫不妥協的運用理性來衡量事物,是對抗他們的唯一機會。所以當人們對當人們對自由市場的信心大到幾乎是無理性時,是不是就已經違反了作者的初衷?




至於這跟三流爽片【惡靈古堡IV:陰陽界】有什麼關係?

可以點開第二篇參考文【沒有目的的反派】下方的討論,可能會比較容易了解我寫這篇文的目的。

主題:「世界末日後,保護傘公司的架構不可能繼續存在,不可能有那麼多人繼續爲它賣命。」

在開始說明我的「外行」觀點以前,先說明一個「假設到不行」的大前提:一個組織一旦進入了大者恆大的境界,則全體社會的生命週期唯一的選擇就是伴隨著它一起興起、衰落、甚至步向死亡 。

但雖然是假設,可是中國的歷史基本上就是這個假設的明證。當國家機器掌握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藝術、思想後,這個國家的強弱興衰就決定了國民的未來與命運,根本不可能指望有第二、第三、或其他組織來補強或進行拯救;革命、推翻舊國家體制幾乎是唯一的選擇,過度、大量重複此過程,結果就是中國的歷史。



「有什麼組織可以大到這種程度?」如果把「組織」的概念標準放大、抽象化、且嚴格規定其彼此間的分界,這可能會比較好說明。

一家私人企業要怎麼掌控一所大學?......自己蓋一所?還是利用學校的董事會、產學研究合作、就業導向等各種管道,逐步影響一所學校的風氣和運作方向?

同樣的方式,一所私人企業可以很容易的將自己的影響力擴散到礦業、運輸業、製造業、傳播影視.......可是外人根本看不出來。

甚至還有UP-GRADE版的搞法,無數個影響力遍及各領域的組織,合力起來將自己的財力、智力、影響力合成一家「公司」.......這是否才是「保護傘」這個邪惡組織最完美、最終極的「誕生來源」呢?(簡單講,先有了架構,才有了保護傘。)



再做個反向的假設式推論。

一個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實力和型態的商業組織,要進入其行業領域,難度是否會比較低?

譬如擁有通路優勢?(MS靠windows綁樁賣Office?)內容優勢?(iphone就靠著iTune把其他智慧型手機打的人仰馬翻。)

 結論是......正看、反看,保護傘擁有98%的世界資源,是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反過來說,什麼樣的人、或什麼樣的團體,會有那個心力去追逐、建造一個這麼龐大的組織?

除了宗教以外,沒有別的答案!

「對!保護傘公司其實應該比較接近一種宗教。」

不要覺得企業跟企業跟宗教是相抵制的。鴻海不就是象徵著一種「對郭台銘無底限的服從和信任」嗎?更過分的是加入這個宗教的人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宗教,恐怕也根本沒有多少機會選擇不加入。(因為鴻海太大、工作機會太多。)

人很容易盲從。一旦進入了一個組織、在這個組織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被需求的點後,很多人都會選擇「不去抵抗」。

所以當世界都已經步入了毀滅、保護傘公司只能選擇躲藏在地底下繼續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時,──一堆人還選擇服從這個體制的指揮,合理!

宗教組織的型態相當五花八門。先不考慮這個宗教最後受到了多少人的認同,因為存在就是存在,如果保護傘公司是一種宗教型態,其「一線教眾」的數目恐怕也沒有多過許多現存在世界上三流宗教的教眾數目。

況且,用個迷霧式的邏輯來推論:宗教的型態五花八門,根本沒有合理性可言,所以根本不需要去論斷宗教組織的型態是否合理;也因為太五花八門了,所以可以說只要是「宗教」,其組織型態必然合理。



反正.......

現實中很難出現類似保護傘公司這種教義的宗教組織。但這正是整部惡靈古堡系列的出發點。

也就是說:這個大前提是不可以被驗證的。

凡是人腦虛構的故事或戲劇,都必然建立在這種有瑕疵的假設上,不管是因為突發奇想、覺得好玩,或是有什麼根本的論點必須靠著這個背景來做發揮。

(比起【阿凡達】中,假設人類會用那麼野蠻、物我不分的思維去開發、侵略外星球,保羅安德森的【惡靈古堡】 在我眼中來看簡直是完美經典。)

所以........

保護傘公司的組織或運作方式一定不合直觀的道理,或至少找不到一個絕對讓眾人可以信服、接受的合理設定與解釋。

任何人、任何評論家、任何愛雞蛋裡挑骨頭的白目如果企圖用這種方式去檢驗任何一部戲劇,基本上都是在欺負「小孩子」!



(我白目,我經常雞蛋裡挑骨頭,有人要這樣罵我,我通通照單全收。)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惡靈古堡IV:afterlife】艾莉絲的『存在主義』

複製人艾麗絲的特徵在於她們綁馬尾。

看完電影的人有注意到嗎?所有的複製人們很統一、自願的標榜出了自己並不是本尊的事實,然後身先士卒的在保護傘公司東京總部攻擊作戰中衝上去,一個一個像砲灰一樣的把自己免洗掉......

有沒有那麼偉大?

「我是艾莉絲,雖然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消滅保護傘,也不知道消滅保護傘後人類會有什麼樣的未來,但我還是要繼續奮戰,因為我奮戰,所以我是艾莉絲。......完畢。」


對於保羅安德森撰寫的劇本,相當多人感到微詞,例如主角的木然和冷淡,或配角們的故事沒有得到發揮......

這兩點說來很可笑。先說說後者好了,有觀眾抱怨配角們的故事沒有得到發揮,可主角的故事又被發揮了多少?我們至今只知道她致力於消滅保護傘公司,這種志願強大到滲透進了她的DNA,可以藉由複製的動作傳染給每一個複製人,讓每個複製人有志一同、不惜犧牲性命,除此之外我們對這個腳色其實一無所知,就連Claire我們都知道她有個哥哥,可主角呢?說她殺殭屍、對抗保護傘的動作就跟殭屍一樣,......這真是個挺直覺、但又有點客觀的評論。

但根本的問題在:知道那麼多幹麻?幾句「我是個不得志的演員」、「我是巨星」、「他是個製片」、「他是製片助理」......多輕鬆爽朗,幹麻老要假設每個人都有非常悲傷戲劇化充滿商業價值的過往?(又不是小日本的王道漫畫。)

說到主角的木然和冷淡,根本原因在於女主角蜜拉喬娃維琪不是個很優秀的演員,(哈!)但這一集最大的特色在於變種殭屍四處橫行,保護傘公司的邪惡已經不只是「製造病毒」,甚至進一步擴大為「惡意的散佈病毒」。在這樣的世界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沒有保障,──「除非保護傘公司被徹底消滅,否則至今還存活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未來和生命可言。」既然沒有生命和未來,又哪有「失去」生命或未來可言?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惡靈古堡IV:after life】Jill Valentine!!!!!

「保羅安德森是好萊塢數一數二的製片,同時也是個優秀的編劇,但卻是個水準在平庸之下的導演。」

每次只要講到他的作品,我一定會提到這段話。

身為製片,他到底有多優秀?......這片最後,副導演名單每個都用特寫大字呈現,而且足足有五個人。反而是他自己的名字,連製片跟「Paul Anderson film」這字樣都省略,完全沒有賣弄、或累積個人名氣的意思。(這人完全沒有藝術家的驕縱或傲氣,完全把心思專注在呈現娛樂效果上。)

但這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這部片的一些現象,例如整片的風格從頭到尾不統一,雖然不至於混亂,但可以明顯感受到不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不要一直去論述這些很主觀的東西 ,還是說說這到底是部什麼樣的電影吧!

本片的3D效果...阿凡達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在於它的3D空有層次感,但物體真正有立體形狀的並不多。(阿凡達裡面,只要不是用電腦畫出來的東西,都只有層次,但沒有立體效果。)可是本片從地板、牆壁、桌面、杯子、到人手上拿的槍跟棍棒,3D效果通通有出來!

再想像一下【駭客任務一】中最精采的大廳槍戰,在本片被用全立體、且動作細緻一倍、場景大小擴大一百倍的方式重現......

光是這個「保護傘公司東京總部攻防戰」就可以保證本片值回票價,不管是不是【惡靈古堡】系列的電玩迷,還是一般的動作片迷、殭屍片迷......痾!殭屍片迷除外,......這片絕對有看的價值跟潛力。

 不過跟電玩迷們爆一個小小的雷:注意電影最後一個出場的人物!......那不是Jill嗎! Jill Valentine!



至於說到劇情、或美術的部分......





這是電玩第五代中的大魔頭,電影也安排他當大反派。

 我個人並不想觸電玩迷的禁忌,可是這樣的怪物造型......就是為了造型而造型而已,本身完全沒有創意或功能的合理性可言,強到這種程度,若不是因為有個「這是遊戲」當緩衝,否則兩位主角要用電玩所呈現的方式全身而退的可行性.......

根本就是零啊! ......完全看不出來主角們有什麼本事,讓Wesker掉入陷阱中、乖乖吃子彈。等他衝上來時,再把槍塞進他口中,相較之下合情合理。

 若是考慮到這一點,電玩的劇情根本應該要等於電影版的三分之一,(如果電影有一百分,電玩就有三十三分,電影若只有六十分,電玩就只有二十分。)

但電玩本來就不能跟電影相提並論。不該用電影的合理性比較高而否定電玩,但請電玩迷也不要因為電玩似乎比較炫,就一味的肯定電玩。畢竟光是怪物那種造型美感,就不見得都是人人能點頭叫好的。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阿特拉斯聳聳肩】(一)台灣的教育和文化深層意識

【本文是相對於撒旦發表在自己部落格的文章「台灣的教育困境與文化的深層意識」。】

不先介紹這本書,就直接引用結論來討論這個話題......並不是很好的做法。

可是,管他的!我就先直接說出我的結論吧!

「台灣的教育並沒有困境,因為台灣沒有真正實質上可以稱為教育的制度,有的只是政府爲了應付產業界需要和方便統治,而創造的洗腦制度。不存在的東西怎麼會有困境?認為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會遇到困境,撒旦兄的標題跟思維基本上就不合乎邏輯,也並未完全認清事實。」


「同理,台灣的深層意識也不可能有問題,因為我們並不是不重視創意,而是根本上我們就完全沒有文化!──如果主張人應該追求「不勞而獲」的權力,並且標榜獲得這種權力的人為國家社會的精英、高階知識份子...這樣的認知可以稱為一種文化,那今天這個地球除了台灣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文化!」

結論說完!

哇!我已經好久沒有像這樣,不去繞一大圈、就直接點出結論了!......別打我!圈子該繞的還是要繞,否則這個結論講了等於沒講。



在中國,真正的知識份子、讀書人、或有足夠學識涵養的人,是不會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話的,他們會說的是「誰知盤中蕵,粒粒皆辛苦」這種話。

就讓我拿「唐宋古文八大家」來作例子好了。蘇東坡,又名蘇軾,從很多他個人的日記作息和政積瑣事來看,這個「人」已經擁有今天先進國家政府在編列預算和進行稅務支出會計等必須要有的觀念和技巧,(我們都以為他是被貶官,但其實他只是被派去整頓地方財政而已,這並不是什麼「貶官」,會死在去海南島的路上,只能說是宋朝的不幸;)王安石,他的王安石變法中,扣掉具備今日銀行金融借貸概念精神的青苗法以外,保甲法和保馬法更是從現代國家的觀點來考量兵役和軍需支出...(做法不見得正確,但這「人」確實已經知道兵役、軍需、金融業的重要性和運作核心。)

宋朝,政府的體制除了軍隊、財政、行政(兼司法)、御史台以外,有一個單位的大小幾乎等於前面四個單位的總合,那就是太學、又稱國子監,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大學、高等教育。

這個單位有多發達?除了中央首都直屬的國子監以外,最高級的地方政府單位(例如台灣今天的省,或美國的州)也有自己的國子監。國子監所在地,運行方式已經類似今天的大學,雖然是個政府單位,但卻不是採封閉的方式運作,如果走在首都街上,問「請問國子監在哪?」得到的回覆(可能)往往是「國子監?喔!這位兄台是說國子監街吧?......」國子監內所教授的科目,並不是單純的寫文章、吟詩頌詞,不但不是,這些科目其實往往是最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科目從軍事、土木、稅務......到發達一點的醫學,都可能有包含,(因為各地方國子監的資源和教師組成不同,)完全是以「一個國家運轉所需的知識和技術」為根據。(同樣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曾鞏,是個流行病學防疫專家!司馬光是財政高手!歐陽修擅長水利工程!蘇轍懂教育,幾乎一輩子都在國子監打轉。)

要進國子監唸書,管道有二,一是通過地方科舉考試,二是獲得官員跟鄉紳推薦。如果看過古代的科舉考試題目,(八股學盛行的「不正常時代」就別管了,我看的是正常時期,)就會發現今天作文教育注重的各種膚淺知是,他們幾乎不管,光是題目就知道他們希望考生要「知天下事」、「能分析天下事」、「能從分析中發現各種危機、機會、或是深層的運作機制」...簡單講,即使在視君權為絕對、君命為至高無上的時代,中國政府還是認為第一線跟君王接觸互動的人要有.......

自己的思考。

自己的觀點。

自己的獨立思維。

自己的創新能力!

(這些能力,要靠正在讀書、學習的人有自覺才可以,不是靠體制就可以培養、導引的。撒旦兄如果用心去看、觀察、感受,就會知道這話的正確跟真實性。)

相較之下,今天台灣如果要成立一所大學,第一件事就是把校地用高高的圍牆包起來,出入、使用設備還要看學生證,入學資格考的是背書的速度、被訟記憶的持久度,或是那可笑的「起承轉合」和「引經據典」,畢業後沒多少人會真正去從事可以發揮所長、是國家社會運轉所必須、也不可或缺的工作和行業......宋朝人的思想不知道開放了多少倍。

還是我們不如乾脆承認:我們今天的教育,根本不配被稱為教育!因為教育如果夾在基礎和方向目的之間,則這個教育沒有根基,也沒有方向和目的!如果將社會制度比喻成一個房子,四壁與天花板是以地基為基礎,家具運作是以電力為基礎,目的則是讓人住、讓人使用、讓人有安全舒適感,不可能有一樣東西是沒有基礎或目的!



先不說目的,今天、在這個「地球是平的」時代,任何國家社會要存在的基礎是什麼?

國際貿易!

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餐桌上擺的實物、商店理櫥窗陳設的商品......早就沒多少是完全由我們自己國家自產自足的,不管是買原料回來生產、或買成品回來直接銷售,先決條件是就是「我們拿什麼去跟人家進行買賣?」

「無知的渾蛋」這時就會說「拿錢去買」。為何說這答案很無知?...假設今日石油公司為全面國家稅收出資,所有國民都可免費享受石油...過沒幾年,我們就會發現國家沒錢修馬路、造橋、舖鐵路、遷電線、蓋機場碼頭......(我們拿要買自己本國生產的錢去買國外生產的東西,結果本國的東西沒人買,生產這些東西的人就賺不到錢去買國外進口的東西,進口的人花錢進口之後卻賣不出去,結果兩頭空......)

能夠跟別人進行買賣,真正的「基礎」在於我們自己要能夠生產出別人需要、而且產生慾望需求的商品。

知道我國的GDP已經有突破15%的貢獻是來自補教業嗎?...請問國外的國家需要我們提供的補習教育嗎?如果不需要,我們不管產生了多少補習班、補習班中又有多少學生,我們都無法製造超過我們國家人口的產量,否則製造出來的「服務」都是「浪費」。(補習班薪水照付,但卻不會有相對的收入和利潤產生。)

......不是真的懂經濟學,或沒有研究,或無法放棄「中國人根本觀點」的人絕對很難理解這段話。

但是何謂「中國人根本觀點」?...宋朝人就已經知道國家運轉必須要有人才維持,除了商人、農人、和工人以外,都必須要靠國家來維持和推動,(希臘的克里特島是人類文明歷史上僅此唯一的例外。)但偏偏我們今天台灣人不懂。北宋一滅亡,經歷了南宋、元、明、清,這個認知已經被從我們國家的文化裡頭徹底拔除了,這就是「中國人的觀點」。

不只不懂,我們還反向的認為「國家自己會運轉,企業自己應該要獲利,」所以只要考上公務員資格,就可以領一輩子鐵飯碗、不用擔心國家哪天會發不出薪水,只要通過面試、之後每天按「時」上下班、通過形式的評鑑,就可以一輩子無優無慮......除了想辦法獲得政府單位或企業的「承認」和「錄用」以外,這個國家社會的人什麼都不關心、什麼都不承認。

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人要,是誰的責任?要誰來解決?......在台灣,標準做法就是先把生產線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或是撤除所有研發設計部門,然後想辦法運用政商關係,讓自己的產品獲得通路優勢、租稅優勢、甚至乾脆由政府單位買單創造銷售量......作出「別人要」的商品?那是啥?商品哪需要什麼更好的設計?技術哪需要研發和更新?...我覺得如果一家企業內離開了生產和設計線上的每一個人都這樣想,都認為這樣做合理,那我們可以稱這家企業為「台灣的企業」。(哈!別打我!)

台灣如果有文化,如果有深層意識,那應該是這樣:我們今天享受的一切,不管是物質、或制度,都是理所當然會自己產生、會自己運轉的,生產、或維持,這種工作沒有價值,因為不需要,既然不需要生產和維持,那重要的當然就是怎麼去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用來分配資源的唯一、也是最管用的標準,就是身分層級,大學生比國中、高中生更高級,碩士生又比大學生高級,博士比碩士高級,兩個博士學位釘一個博士學位,一個博士學位加助理教授頭銜贏兩個博士學位,中研院院士贏助理教授,某某協會成員、或某某院長的親朋好友又釘過中研院院士......

靠!搞了半天,我們的文化、深層意識的運作原則,和大老二一樣。

國家跟企業就是會源源不絕生出薪水、獎金、補助款來,我們要考慮的只有怎麼掠取這些東西、排擠別人來跟自己分享這些東西而已。

如果今天國家跟企業衡量的標準是學歷跟國考,全體人就去瘋學歷跟國考。

如果今天國家跟企業衡量的是臉蛋和唱歌跳舞的才一,全體人就會轉去瘋整容跟歌舞訓練......(因為韓國補助影視工業補助過頭,讓國民以為這個行業那麼好混,所以才會一堆人跑去整容、紅了幾年後又自殺......)



人要立足於這個社會,就要有公民道德感。可是國家社會唯一需要承認的公民道德感,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人無時無刻都要思考:這個國家社會為何需要我?

這不是不追求回報式的付出,根本上的問題在於我們拿什麼去互相交換、互相滿足,不要拿不出來,就去想盡辦法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條件,還要對方承認是自己吃大虧......這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不管做什麼,下品人都只有乖乖掏錢買單、誠實繳稅的份。

「誰知盤中蕵,粒粒皆辛苦。」農民爲了溫飽大家,付出的辛勞是何其巨大,讀書人憑什麼從他們手中接過稻米?因為自己有學歷?因為自己叫做讀書人?因為自己會吟詩作對?

兩種思維,今天的台灣是哪一種,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因為這部小說據說要被改編成電影,所以我將這篇文章歸類在預告。】

【跟撒旦說聲抱歉,說要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寫到最後,還是在婊人......壞習慣真是難改啊!】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3D食人魚】(後半場)對家長來說......

前幾天看了則新聞,讓我覺得我的理論似乎不是單純的理論。

節錄、補充、整理一下我的理論:

「生養、撫育下一代,在人類來說看似一種愛、或人類有別於動物的特徵,但其實人類只是藉由生育的這個動作,來獲得對這個幼體絕對的宰制權,整個撫養的過程其實只是享受跟維持這個權力的過程罷了。

譬如文憑主義。我們的社會、或大多數的成人選擇、並維持文憑主義的理由,並不是因為文憑主義有什麼優勢或優點,而是因為文憑主義之下,成人可以很容易區分出自己和幼體的不同:成人已經過了追求文憑的階段,幼體的這個過程尚未結束、還不配獲得任何權力。

在這個制度下,只要搬出『等追求到足夠的文憑,在來跟我(們)分享權力』這樣的說辭,就可以很輕鬆的永遠將幼體的真正需求、尊嚴、價值永遠處於被片面壓倒性否決的一方。」


這個引發我寫這篇文的新聞內容,在僅靠我個人記憶引述下,可能不是很精準和充分,但大致上應該不會有錯:

「因為擔心子女談戀愛、耽誤功課,所以家長選擇將子女送入有嚴格管理男女交往的私校。

該所私校每學期開學時,都會發一張『男女交往管理辦法同意書』給學生,要求他們帶回家給家長同意簽名、並帶回。

這個『男女交往管理辦法』中最精要的精神和原則就是:不論是上學放學,禁止校內學生進行任何一切不合乎禮儀的男女互動。

就有男生和女生聊天,被處以大過處分。談到這件事時,校長還很和顏悅色的對著記者說『僅是處以薄懲』。」

唉......家長單方面的過失和混蛋,我就不再多講了,這裡只說學校吧!

先罵這個渾蛋校長。對他來說,只是薄懲,可是學生事後要受到的連帶效應與處罰,才是這個懲罰真正的重頭戲。先不提他為何要支持家長的這種混蛋心態,不能看見這一點,就是十足十的官僚漫酣,說不仁是客氣,如果可以當面罵,我會說他是假仁假義、殘暴、無恥、下流的偽君子。

再罵學校,或制定出這個策略的人。教育到底是什麼?是迎合家長需要?還是創造出自己的主體價值?(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是單方面要迎合家長的需要、讓家長產生「我想把子女送到這所學校」的渴望,然後創造出高招生率、高營收的結果......那就是欠罵,如果這樣辦學不能罵,那石、化、電子、光學工業產生的廢水毒氣垃圾到處亂排亂丟,我們也沒有資格譴責,因為我們已經等於認同了:「爲了延續一個非生命體的組織延續,大家可以縱容組織無視其他人的權益和自己的責任,然後胡作非為。」

如果是爲了創造出自己的主體價值,那學校、或制定策略的人根本腦殘。什麼叫做合乎禮儀的男女交往?如果聊天、私事的互動不合乎禮儀,那我們今天社會企圖發展、或擺脫的『親權宰制』的婚姻關係恐怕很快就會復活;況且若是真要徹底實踐這條規定,男女分校不是更快?每天同處在一個環境中,竟然除了討論功課外,不許有其他任何交流,這個畫面怎麼看都很冷酷、很缺乏溫情人性、幾乎是把人徹底的機械化,竟然會以為這個叫做禮儀?...禮儀的真諦並不是在於「禁止」,而是「鼓勵」,不去想辦法激發學生產生更高層次的渴望,來替代因為挫折而產生頓入男女慾望世界的衝動......這所學校的真是讓我太感動了!



簡單講,這個規則跟執行方法的必然結果只有一個:校方首先就省下的大筆重制、規劃校舍,和預備進行男女輔導教育的預算,接著學生遲早會經由其他管道觸犯這個規則,屢次觸犯這個規則後的下場就是被退學,被退學後校方又可以再次省下大筆的成本......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3D食人魚】(中場休息插花文)我也來看藝術與獸性的衝突

【參考文:從〈3D食人魚〉看藝術與獸性的衝突 by Luke(豺遊民)

藝術跟獸性有什麼衝突?

沒有!沒有!沒有!

來!再說一遍。

藝術跟獸性有什麼衝突?

沒有!沒有!沒有!


為何這麼說?因為藝術不過就是「Article」,簡單說,「凡是人所作所為皆是藝術。」

可是何謂人的所作所為?...動物也會使用工具,中區非洲土著會將蜘蛛網的網格融入自己的服飾,公烏鴉會拿彩色的物體佈置自己的窩,...顯然,對色彩、乃至對音符,甚至是對文字的應用並不是藝術個根本,(如果文字只是拿來紀錄每天的打獵紀錄,那當然沒有藝術性可言。即興音樂、即興演奏如果可以這麼興盛,為何夜晚蟲鳴鳥叫的「偶然結合」不能視為一種演奏?)

說白了,藝術是一種我們對於自己是人類的肯定、或提醒。



再仔細看看【3D食人魚】吧!我個人不是爲了看裸女、巨乳、濕T-shirt才進去的,我進戲院目的有兩個:

一、Luke邀請,沒理由拒絕。

二、向克里斯多佛洛伊致敬。

【回到未來系列】三集,內容橫跨了60~70年代的美國,還有未來(其實是今天)的美國,甚至是1900年以前的美國。就取材來說,正好象徵了美國人心中最美好的三個時期:西部開拓史象徵著美國人的勇氣,還有將這種勇氣散播給其他人的能力;科幻式的未來象徵著他們感於作夢、感於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野心;50、60年代,越戰還沒變成一攤濫泥,經濟還沒有開始萎縮,美國人是如此富足、安居樂業、勤儉自制......

這部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史上空前絕後的作品,真正的主角是誰?...這裡的主角是指電影真正的「目的」,例如警匪片是將壞人繩之以法,愛情片是看到天成佳人、從此幸福快樂,【回到未來】三集的目的其實都只有一個......

「快去找博士!」

請問誰演博士?(Say his name!! You bitch!!!)

Christopher Lloyd!!

再說一次!誰演博士?

Christopher Lloyd!!

致敬完畢,回到主題。


講真的,我並不認為片中的女體有多美、或多吸引我的「獸性」,至少當下是沒有的。(因為我的口味太重又太特殊,看A片打手槍在我來說其實是件工程浩大、需要許多前置工作。)

要引起男人的獸性,過程很「簡單」,但大眾的認知基本上是錯的、或從焦點上偏開的,──山頂只有一個,可是上山的路絕對不只一條。

對沒有入門、了解要訣、甚至就搞不清楚這點的人來說,所有賣弄女體的電影其實都長一個樣。

但其實就算要脫衣服露胸部,也有千千百百種脫法,搭配上情境、劇情、胸部的大小形狀顏色......哪有「脫衣服解決一切」的說法呢?

甚至,脫衣服賣弄女體看似這部電影以此吸引觀眾的商業策略,可是......用別的東西做例子吧!

iPhone在誕生前,不知道有多少手機設計出現在市面上,不是每支都打著「我們是iPhone的實驗品」,可是這整個手機銷售、競爭的過程,卻都成為了iPhone的養分。並不是說iPhone是手機的終極設計,而是想說......其實這部電影也是一種實驗,只要人類還在變化、還沒有產生終極型態,所有的商品、文化、思想,都是終點、但同時也是起點。

那【3D食人魚】這種電影在企圖塑造什麼、實驗什麼?當然就是人怎麼處理自己的慾望、怎麼看待自己的肉體。(註)



「人的慾望真的是那麼醜陋、且低俗的東西,尤其是男人的獸性。」對這個結論,基本上我是很不屑、甚至是寧可用憤怒已對的。

因為女人對男人也有對等的慾望,可是這種慾望卻很成功的變成了一種社會通識,壓在每個男人頭上,同時男人還要接受「我們有獸性」這樣帶著譴責的標籤。

流行服飾有意義嗎?一堆不管是物體或心靈功能性都為零、只是設計師在「不想重複設計」下必然會採取的策略而產生的產品,本身追逐這些東西、同時還鼓吹其他人也要熱衷追逐這些東西......(這就是我們的社會通識。)伊索語言裡頭就有一篇「沒了尾巴的狐狸」來抨擊這種行為。

(什麼叫做心靈的功能性?廟宇的樑柱壁畫,就是種心靈的功能性;今天流行服飾的設計師,很多只是單純的爲了創意而創意,消費者到底有何消費必要、或消費之後會產生的價值,都是這個流行工業自己說了算,或聯合起來轟抬出一種虛構的價值觀跟邏輯,就跟強盜搶完人、還說被他們搶是種義務一樣。)

如果再用比較非具體的方式觀看藝術的演進,整個藝術創作/欣賞的思維,對肉體的態度就是從「肯定」(希臘羅馬)進入「非肯定」(黑暗時期的基督教文化),再進入「肯定」(文藝復興)、然後又轉入「非肯定」(所有的裸露、肉體的描寫都變的很黑暗,)然後又進入「肯定」(印象派?)......今天的藝術觀點(對待有色情觀點、或純粹慾望性的裸露,)不過就是上一波「肯定」之後必然而來的「非肯定」的下坡期罷了。

人的肉體到底是什麼?所有「非肯定」的基礎共通性,就在於它引起人的獸性,甚至本身就是獸性的基礎。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鼓吹這些論調的人,很多自己都不遵守這些論調,就好像譴責淫亂的人往往私底下更淫亂,要追隨者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可是自己私底下卻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這已經不是種單純的觀察結果或經常現象,而可以說是一種定律。(鼓吹人過著刻苦、紀律、嚴守道德規條的生活...如果只是鼓吹,那非常OK,人有言論自由,但是這樣做的行為基礎合理性何在?...如果有,那討論打住,但如果沒有呢?進行沒有合理性基礎的行為,本身不就跟自己的論點相違背嗎?...或者這整個論點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不合理,為何還要鼓吹其他人遵守?)

事實上,如果大家選擇繼續無視,那也就算了,但如果睜大眼睛看看,人的肉體功能或意義遠比大家所想還要複雜,絕對還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刻。



註:

首先,如果看電影就可以發洩/滿足各種奇形怪狀的性慾,那閹割掉強暴犯變成是多餘的,因為不會有強暴犯,就算有,直接槍斃也不為過。

其次,如果看電影就可以發洩/滿足各種奇形怪狀的性慾,那這個世界上就不需要妓女了,更不會有黑道逼良為娼了,因為沒有市場、不會有人光顧。(假設電影界真的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

最後......萬一真的有女性不幸淪落到要走「滿足男性慾望」的路來維生,單純的脫脫衣服、讓攝影機拍一拍,總比被車子載到賓館、下車、走進房、脫光衣服打開雙腿.....來的優許多吧!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3D食人魚】(前半場)物化自己的肉體以供男性娛樂為女性的天性與不可逃避的天職

【個人理論:一個成熟、能夠延續、並壯大,而不是淪為一時的風潮,最終消失變成歷史迷霧、干擾後人正確評斷歷史的文化,除了要具備功能性的發展前景以外,還要以理性為基本運行基礎外,最重要、但也最不起眼的,應該就是要能夠容許四面八方的觀點、不論友善或惡意的思維來對它進行調侃與醜化。】



以上圖片來自「The Horror Geek.Com」。(天知道它又從哪裡弄來的......)

OK!主角是穿紅色比基尼的「採精妹」(Wild Wild Girl),Danni,本名叫做Kelly Brook。

我個人覺得身材是不錯,但沒有到讓男人瘋狂著迷的地步。能夠讓男人陷入瘋狂的狀態、然後再讓她「採精」...要靠別的本事。(就好像片中有一段水上派對,主持人就毫不客氣的拿著啤酒噴灑器,對著舞台上熱舞的女郎們一邊噴灑啤酒,一邊撕喊著:「男士們!不要錯過這些打手槍的好材料。被這樣一哄抬過後,再怎麼平凡、甚至不堪的肉體,其實都有讓男人瘋狂的本錢。)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可見本片視覺走的完全是服務男性眼睛的取向,──如果塞一堆讓人打哈欠的肌肉猛男或氣質型男,這片就是服務女性眼睛。


聽起來好像很低級,可是試映會當天,到場的觀眾中男女比例大約是3:2,(男性並不是絕對多數,)而且看完之後女性的反應一致性的「還算不錯」,簡單講,認為這種電影是在羞辱女性、物化女體、會引來女性不適的人,顯然都是多慮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銀河便車指南】(小說)中,有一段話是這樣:「每個重要的銀河文化都傾向經歷三個不同且明顯的階段,也就是生存、質疑和世故,又名如何、為何和何處的三個階段。比方說,第一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弄吃的?第二階段的問題是:我們為何要吃?第三階段則是:我們去何處吃午餐?」

跟女性自覺、女性主義相比,男性霸權文化天天都要面臨各種人道主義、理性主義、心靈探索需求的挑戰與質疑,可是男性霸權文化還是穩穩站立了數百年,(啟蒙時代以後才開始算,之前的數千年就當做送分吧!)所以如果女性要隨時去計較物化女體、羞辱女性......那還是少看電影吧!(要去哪看電影?...為何要看這種電影?...要看哪部電影?)

這麼說其實有點取巧且不厚道,不過......按照慣例,能夠簡單說完的東西,我絕對要繞一大圈。

上個禮拜才去大同區的朝代戲院看完了鳥到不行的【波斯王子:時之刃】和濫到讓我做惡夢的正宗恐怖片【刺客公敵】,還有每次開演之前都還會加放一次準‧禁片【慾望城市二】的預告。其中,【慾望城市二】是我寫本文的焦點。

本文開始,我曾經提到觀眾的男女比例,如果觀眾的男女比例是可以預料的、掌控的,那是否意味著每部電影在開拍之前,都已經預設好了「準備服務、娛樂的觀眾群」?假設答案為是好了,(事實上,若用純機率來看,答案幾乎肯定為是。)那【慾望城市二】這樣的電影究竟是要拍給什麼樣的觀眾群?如果男人會渴望辣妹成山、山中波峰連綿不絕的慾望天堂,【慾望城市】滿足與服務的對象就很明顯了。

但如果將男性跟女性各自獨立成一種文化來看,今日哪種文化較為成熟,其實用各以兩種文化為基調的電影相比,就非常的明顯。

【慾望城市】是否有誠實的剖析流行工業的真相?或這種生產與創造模式對人類社會的正面價值?

當然,男性藉由各種清涼圖片、或類似【3D食人魚】這樣的電影來物化女性,真相是很醜陋的,而且也沒有什麼正面價值可言,但至少【3D食人魚】很誠實,「這是打手槍的好材料!」光是這句台詞就可見本片不但誠實,導演/編劇/製片/演員更有勇氣去嘲諷、揶揄、甚至是狠狠的甩這種文明一個耳光。這些電影不會刻意鋪陳出「醜女該死、魚干女是公害、大奶不脫是缺德、辣妹有當公車的義務......」之類的謬論,可是【慾望城市】卻很不客氣的否決了所有跟高端流行時尚(不管是衣著、作息、甚至是戀愛習性)搆不上邊的所有族群,可是卻又很裹小腳的歌誦傳統價值觀。

怎麼評量一個文化、或一種思維的永續性、或發展前景?不是單比較它的經濟效益、渲染性、傳播速度即可,根本上這個文化或思維是否具備理性的自我反省和揶揄能力,就已經足以決定一切。所以像【3D食人魚】這種看似低俗血腥、但卻具備了基本理性思維蘊含的電影,與【慾望城市】這種集合了各種毫無功能性可言的流行文化精品於一身的電影,孰優孰劣?有點品格品味的人,經我這樣一分析,應該都不難做出選擇。


(【慾望城市】的票房吸引力、或收視群神話,我認為主要來自於一種上下交相賊的心理作用。

女性希望得到肯定、或者被提升為文化的主導者,可這是不可能的,──原因太過複雜,我無力論述,但重點在於這種希望無法被壓抑或轉化,所以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或先寫一部這樣的小說,然後告訴女性這裡面有他們需要的答案和他們渴望的理想生活方式,同時.....標榜著「看這些電影/小說的男人都是我們女性的夥伴」......DA─LA─神話就這樣產生了。

有任何實質內容嗎?......爽片的內容都比較扎實。)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3D食人魚】(開幕文)無人存活的爽快

電影,一般來說手法大概就是兩大類。明確或隱喻,開放或封閉......

但這些手法又經常互成表裡,例如:看似封閉的劇情,但其實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未交代的細節。

或像本片,結局看似充滿了不確定性,會讓觀眾疑惑「怎麼就在這地方結束了?接下來他們會如何?」但只要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

他們通通死定了!



這部電影真的刷新了我對虐殺型恐怖片的觀感。──要先澄清,說它是虐殺型恐怖片,而不說它是大自然、動物、或怪物類型的災難片,主要是因為裡面充滿了女體的暴露,毫不遮掩的性暗示,還有對青少年放縱的處罰,所以雖然它們題材是動物、也牽涉到大自然的災害,可是我不認為將它跟大白鯊相提並論會合適。

至於說它刷新了我對虐殺型恐怖片的觀感,是因為虐殺型恐怖片一般來說都有寓教於樂的功能,真正懂這種類型電影的人,大概只要在每個腳色登場的頭30秒,就可以知道這個腳色會不會領便當,因為關鍵很基礎──是否縱慾、或心靈有否純潔,如果有縱慾、或心靈不純潔,十五成(150%)的機會領便當。

如此說來,當初發明這種電影的人還真是用心良苦......直到這部片為止。



按照慣例,能夠直接講明白的東西,我絕對要繞一大圈,更何況是不能夠直接講明白的東西。



有動物學家觀察圈養的野生狼,發現狼雖然是群體行動的動物,可是卻有類似我們人類社會的性別區隔概念,例如母狼會習慣性的聚集在一起,而且會有自己的首領(母狼)。一個很好玩的現象是,不同於其他動物,會集體幫忙照顧新出生的幼體,母狼的行為更乾脆,──沒有懷孕經驗的首領,偶爾會因為幼狼經常親近它,而激發出了母性,......這時候它會把自己當做幼狼的母親,等到幼狼可以進入斷奶階段後,就剝奪親生母親接近幼狼的權利,如果親生母親試圖跟幼狼有親密的舉動,首領就會攻擊母親。(好玩的是,在觀察的範本中,親生母親並沒有太多掙扎與不捨,很乾脆的放棄了對幼兒的照顧權。)

這個行為「顛覆」了很多人類科學家的「認知」。(首先,科學家要先承認這個現象有意義,並不是圈養下產生的變異行為,其次是這個科學家本來就要有這個認知,否則這個現象的意義對這個科學家來說並不大。)

顯然,展現權力對於動物來說,並不只是一種滿足低級生物慾望的手段,同時也會用來追求更高層級的理性慾望。(狼當然不會有近似人類的理性,但這種對親情的渴望,性質卻是相通的。或者,所謂理性慾望並不存在,其實也是一種生物慾望。──後者在近日越來越盛行。)

再說說動物會用權力來進行哪些事情可能可以讓我的論點更清楚。權力大的生物,會限制權力小的生物許多行為,舉凡是飲水和分享集體狩獵成果的順序,甚至是交配繁衍後代的權力。說來很可笑,我們可以從人類的心理行為做個觀察並得到一個推論:權力大的生物並不喜歡給權力小的生物加上那些限制,只是鬥爭是一種生物本能,鬥爭之後就會有強者弱者淘汰者產生,但如果不是在鬥爭的當下,這個結果往往沒有意義、或是不明顯,(簡單說,就是「強者沒有自己是強者的感覺」,)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行動或印記來表彰自己是一連串鬥爭行動的終極獲勝者。(對應到人類的心理行為中,會出現:不管有沒有必要,科層制度中的管理者就是會把屬下找來,要求他們做一堆有/沒有必要的事情,因為他要彰顯自己的權力優於下屬的事實,或者藉由看見/意識到下屬必須無條件接受命令,來獲得滿足感。)

這個生物現象其實也可以在人類身上得到明證:用剝奪玩具、零食、甚至吃正餐的權力來處罰小孩,比用體罰的方式來的更為有效。(這是否意謂著「體罰其實才是比較文明的行為」?......)

到此為止,我們直接切入正題。用虐殺式恐怖電影來傳達「性氾濫」、「心靈不純潔」......應該受到處罰,是否恰當?是否理性?

我的理論是:「性氾濫不好」這個印象,其實是種君權時代,全體國民的交配、婚配、性行為的權力仍舊需要受到「高層統治者」管轄束縛的一種象徵。(「FUCK」這個詞,其實是「這房子內的居民已經獲得領主同意、可以進行生值行為」的縮寫。)而在君權垮台,權力普遍的被全民擁有、支配後,人要怎麼彰顯自己獲得的權力?長官當然就是對下屬性騷擾,(或霸佔下屬的妻妾,甚至還有像英國人那樣,撞見長官和老婆躺在床上性交時,要有禮貌、鎮定的說聲「Sorry.」然後輕輕的關門離開,)父母親當然就是限制子女的性交對象;等到權力又再一次被平均分配後,長官不可以性騷擾下署,父母親必須要允許兒女自由戀愛、選擇交往(性交)對象後,這時候限制下屬和兒女的娛樂時間和管道,顯然是最合理的手段。

在工作的關係與層面上,就不多討論了,避免引起階級仇恨,所以我以家庭的部分為主。(喔耶!破壞傳統倫理道德價值觀。)

在台灣,有意識到「學歷重要」的家庭,都會告訴/暗示/強迫子女接受這個觀念:「要玩,以後再玩。」甚至有人明著講:「學生/小孩子哪有玩的資格!」(連問號都省略了。)

「愛玩」是人的天性。只是大家愛玩的東西不同,有人玩工作,有人玩股票,有人玩女人,有人玩........憑什麼小孩子沒有玩的資格?先不提玩具的價格,事實上大人是在強迫小孩子遠離玩樂場所,壓抑自己的慾望。

台灣的現象(或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當然有點極端,可是比較開放自由的歐美呢?

我無法明確定義是怎麼回事,只能說「壓抑始終存在」,或者說「允許玩樂被視為一種施恩,玩樂始終不是屬於自己的權力。」所以等到終於升上大學,被視為有完整行為能力與權力、可以完全選擇自己的玩樂之後......美國人得知英國人終於投降、允許他們獨立時,是什麼反應?不就是狂歡慶祝嗎?雖然今天的大學生慶祝的方式不太一樣,但用意跟心態始終是相同的,如果大學生的行為是墮落、是罪惡,那每年慶祝獨立紀念日和雙十節的美國人與台灣人,究竟算什麼?


結論就是如此簡單,在(早已滅亡的)大自然面前,人的行為好壞根本沒有區,所有人的下場中就是殊途同歸。虐殺式恐怖片向來所熱衷於傳達的意旨,表面上並沒有被本片捨棄,但仔細一深究,導演根本是在對著它吐口水。


由Jerry O'Connell飾演的A片導演Derrick Jones就挑明的講了:我最想捕捉的是純真。

對這個吸毒、酗酒、言語下流粗魯的俗臘來說,性愛或女體,真的沒有牽涉到那麼多的慾望或淫念。

可惜說比做容易,這傢伙終究還是像條淫蟲般的領便當了。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回到未來】back in time

看到看到【食人魚3D】中有布朗博士,整個人就對這片遲遲無法忘懷。



【關鍵報告】請支持廢除死刑

史蒂芬史匹伯是個大腦極度空洞的導演,不提他在電影中呈現故事的手法和觀點很平板、缺乏彈性與多元的可能性,基本上他本人的理解能力顯然也極為有限。

【關鍵報告】說白了,不過就是由他擔任製片的【回到未來系列】的科普等級論述,(而且娛樂度和喜劇層度很低,)──什麼叫做科普等級論述?用比較刻薄的方式形容科普等級,就是科學家不想讓大眾「誤」以為:大眾很無知、科學家很自大,所以就把科學知識的專門性剔除、讓科學知識用很膚淺易懂的方始出現在大家面前,例如「複製人的道德性」、「沒有數學計算的記量經濟學結論」......還有這個最知名的「時光旅行的邏輯」。

說實在話說實在話,就連「時間可能不存在」都已經快要成為一種高等物理常識理論的今天,如果還執著在那假想「時光旅行可不可能,如果可能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把一切都建立在幻想上,卻不肯去花點時間看看實際的理論認知進展到什麼程度......這個導演沒多少用心,只是在吃老梗而已。


算了!不婊他。看在【世界大戰】拍的還不錯的份上。 



=========== 正 文 在 這 裡 ===========

這部電影、或這部原作,談的其實「可能」不是時光旅行、或什麼個人自由意志,而是「我們對待犯罪的態度」。

「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其實就是本片的預知系統所標榜的功效,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死刑可以有效遏止犯罪。」想起來了嗎?(所謂的「堵」,就是讓有犯罪意念的人不敢付諸實行。)

我個人並不敵視死刑,因為會殺死人的制度不是只有死刑一項,如果非要等到某個特殊機關團體猛打溫情牌,社會才會注意到死刑的不可靠...(下刪數十項理由論述)...那其他會殺死人的制度呢?救護車上的人球小妹妹是不是被健保制度殺死的?軍營中的受虐致死新兵?過勞死的大學教授?......這些哪一項不能算是直接/間接的制度殺人?

如果我沒有能力對抗這每一樣會殺死人的制度,那我實在沒有太多特別的力氣,去花在死刑上頭。

畢竟,如果全體社會不知道對司法審判的慎重,有錢的人濫興訴訟,沒錢的人任檢調和有錢人聯手蹂躪,有沒有死刑又如何,沒聽過生不如死嗎?

再回來看看。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就好」的心態,其實才是全片能夠存在、能夠發展出如此華麗戲劇效果的關鍵。如果當年受雇行兇的人有被多問幾句話、或警察有多花點心思保護受害者,可能這幾十年後的事件都不會發生。

所以我支持廢除死刑,其實是敵視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就好」的心態。犯罪事件真的堵不起來,──片中就假定了,臨時起意的犯最永遠不會消失,──既然堵不起來,......為什麼還要拼命去堵呢?

 再說到底。死刑其實象徵著我們對於生命的態度。一個人的生命就好像體外的財產或法律權益一樣,是可以視行為標準而與以保障或收回的。收回一個人的生命,就好像「褫奪公權終生」一樣,只是「褫奪公權」有很多種標準,一個人的生命被收回了...就不可能恢復。 

本片很巧妙的用「沉睡/催眠...(忘了正確名稱)」來避開這個層面的議題,其實是在暗指「如果被收走的生命可以發還,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就好的態度就沒有瑕疵。」

繞了一圈回到原點,本片從根本出發點就否定了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的處置方法,那「死刑」何來的成立基礎?

觀察一下這個「允許死刑運作」的制度:罪犯沒有爲自己辯護的權利,處置方式死板僵硬、毫無人性介入運作的餘地,被害人的地位更是被輕忽冷落......

轉換到現實,這片描繪的還真是透徹。死刑執行時,還會粗魯的打斷死刑犯的遺言,(就因為聽的不耐煩,)寧可因為怕死刑犯的「怨念」而把死刑執行改在深夜,卻不肯關心「這人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怨念」,整個社會還聯手營造「殺人者死就是伸張正義,受害者與家屬都應該致力於追求看到兇手流血伏法」這樣的觀念......

死刑,這麼邪惡的制度怎麼可以不廢除。



(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並不該作為沒有犯罪的人可以無限上綱敵視犯罪者的說辭。

畢竟,沒有碰到「那個時刻」,就好像主角看到自己正跟殺死兒子的兇手同處一室時,沒人可以證實自己的自由意志到底有多強大!

況且,把自由意志搬出來,其實是在暗示所有犯罪者都是心甘情願的犯罪,沒有衝動、失去理智的空間。

一旦面臨了「那個時刻」,人的選擇就只有像主角一樣冷靜的讓自由意志克制自己犯罪的衝動,否則就要面對最無情的懲罰。

史蒂芬史匹柏的觀點讓我多年前在戲院中看這片的時候就感到很不安和噁心 ,這麼多年過去,在電視上看到這片的不安和噁心感依舊沒有減少,只能說導演真是利害......往負面方向的利害!這也算是一種犯罪吧!導演藉由這些電影謀殺了人的心靈與良知。)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3D食人魚】掠食者的價值

因為沒真的看過【魔山】,所以對導演的本事不是很清楚,可是看過本片的預告後,可以清楚知道幾項資訊:

1.這這種食人魚是種已經滅亡的化石物種。

2.它們的獵食能力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強!

博士不做時光機後,改行研究古生物?



一般來說,今天人類的文化主流價值觀是「如果可以選擇,寧可當個三流的獵食者!不要當第一流的獵物!」以「能力」來說,顯然人類認為掠奪他人生存的空間、剝奪他人生存的權利,是種最高級、也最重要的能力。

但事實上,這種擁有極致獵殺能力的遠古食人魚就是絕種了!......顯然獵食能力一點都不重要,或者在關鍵時刻根本起不了作用,就跟老二的大小是類似的東西。

相反的,從兩百萬年前就開始濾食海藻、吃小魚小蝦、靠著拼命繁殖延續生命的普通魚類,在今日的海洋中「優游自在」,如果它們可以從兩百萬年前遠古食人魚繁盛的時代「優游自在」到現代,它們絕對可以再下一個兩百萬年一邊看著其他高級掠食者滅亡、一邊繼續「優游自在」......



光是這個觀點,我的直覺就告訴我本片絕對值得一看。

(拜託!過去這一年以來,幾乎所有的「大片」的哲學通通都很鳥、很爛、很失敗!難得看到一部這麼有內涵的電影,不去彭彭場怎麼行呢!)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7-11思樂冰的秘密



炎炎夏日,7-11的思樂冰好像是大家的救星、福音.........

可是有人知道這張海報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資訊、製作者企圖向各位傳達什麼樣的真相嗎?..........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張大春發飆】欠罵的新聞局、欠罵的公務員、欠罵的精英統治階層、欠罵的台灣人

張大春。

看過他的在三少四壯集發表的文章、這個字怎麼唸系列、各式各樣文集......坦白說,在台灣文學中青壯派中,如果他說自己不是第一,絕對沒有人敢跳出來自稱第二。(但如果張大春自稱第一,文壇可就精采了。)

這幾年,除了從事創作以外,他也將足跡深入廣播電視......這不就是新聞局的領域嗎?

我不知道新聞局內部是否有相關的單位,來和各領域的人進行聯繫,如果沒有,那很可惡,但是如果有,一樣還是很可惡,因為竟然不知道張大春的聯絡方式,而且顯然平常更是沒有和他有所接觸。

對一個「了解台灣文化ooxx.......」的作家,平常不聞不問?......新聞局內部,或是台灣政府的任何一個單位,平常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和哪些領域的人互動來往?

真的看了就讓人火大!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Discovery chanel】Boom de yadah!

我最喜歡的歌曲:

1. stand by me (Ben.E.King)
2. you shock me all night long (ACDC)
3. my boyfriend is back (the Angels)
4. I love L.A. (Randy Newman)
5. take a chance on me (Abba)
6. Boom de ya da (??? discovery chanel theme in 2008)










請務必看看維基上的介紹,有完整歌詞喔!






還沒完喔.......



該怎麼說...

聽這首歌,看這些影片...真是感到滿滿滿的愛呀!





discovery中文版使用的是這個30秒的版本




這不知道是啥,音樂差了點,但感覺不錯。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全面啟動】關於「說實話」這件事.........

人為何為何要守孝道呢?

「因為不守孝道就會下地獄。」

那...為何為何不守孝道就會下地獄呢?

「因為閻羅王會派鬼卒來把不守孝道的人抓去地獄。」

那...為何閻羅王要抓不守孝道的人呢?

「因為...因為不守孝道是壞事。」

那...為何不守孝道是壞事呢?

「因為...因為...因為...壞事就是壞事,還需要問為什麼嗎?」

那...既然壞事就是壞事,為何還要搬出閻羅王、地獄...這些東西來告誡人要守孝呢?.........比起告訴別人閻羅王、地獄以前,應該要先試著證實確實有地域跟閻羅王這種東西,同時也要保證不守孝道的人真的會下地獄,不是更乾脆嗎?



所以......

潛意識到底長啥樣?沉溺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原因,到底是因為眼睛或感官有缺陷,還是因為夢境真的太過有說服力?

這些根本的問題,諾藍有試著告訴各位觀眾嗎?......聽說沒有!聽說也沒有人問,......或者想問的人不敢問、不好意思問......

所以,到底是片中的角色沉溺在自己的潛意識中無法自拔,或諾藍陷在自己缺乏實證的幻想中不肯正視所有待克服的議題與假設?

啊!我聽到糞青要罵人了,「這不過就是部娛樂電影,幹麻討論這麼多?」如果這是部這麼經不起內行人討論的電影,那它不過就是娛樂爽片罷了,請把「兼具哲學/深度/內涵.....」這類的誇獎之詞拿掉吧!



唉!這個世界上,敢大聲說真話、有能力義無反顧的說真話的人沒幾個 ,不管拍電影的人,或看電影的人。



【這篇文是「不可能的影評」,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搞笑】草食男?肉食男?女士們,請幫自己貼個標籤分類一下先吧!



男士們國中高中一定都經歷過的,一票死黨三三兩兩躲在某個女孩子們一定會經過的走道、門廊、斜坡旁的陰影裡,然後「集體評分」、「編冊」.......

想不到日本的女孩子把這種行為擴展到以「國家」為單位,用電視網路為串聯、集合、交換資訊的管道....... 

【七龍珠︰全面進化】兒童片

原本充斥滿了七龍珠的黃色笑話,到了這裡一個不剩,龜仙人看個比基尼就可以滿足?......擺明了是要把這部片給去勢。


我相信周星馳不是七龍珠的正統死忠漫畫迷,因為他的觀點還維持在「七龍珠是漫畫、是拍給小孩子看的」,所以這是一部徹徹底底魏兒童而梁身打造的電影,服裝很有特攝味,劇情與視覺效果盡量不要以刺激取勝,而是「質感優先」,(這片的動畫其實作的不錯,)武打也不要真的靠暴力吸引人......



剛剛在電視上看完之後,深深覺得並沒有網路影評普遍抨擊的那麼糟,只能說大家搞錯方向而已。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約會喔麥尬(Date Night)】要動作片情何以堪...

事實是......

就算已動作片的水準來看,這部片也有水準之上的表現,就好像【史密斯任務】一樣,用動作片來隱喻「婚姻生活的彈性疲乏」,可是擺到這片面前就變成了在隔靴搔癢、笑點不及格。



前幾天,在再MAX上看到一部至少有二十年歷史(1969年出品)的動作片,叫做【The Assassination Bureau】。劇情大意是講述一位女性(也就是女主角)發現/推測有個神秘組織在歐洲大肆發動著嚴密的刺殺行動,便上報社自告奮勇要查探這個組織的底細、並請報社雇用她;巧合的是...報社老闆正好就是這組織的「副主席」......沒想到這位「副主席」並沒有打算迫害女主角,反而開出了很優渥的條件,要女主角開始進行調查......

得到工作以後,該怎麼跟這個組織接觸?女主角想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計畫: 成為委託人,並且拜託這個組織除掉自己的主席。(這個計畫正好是「副主席」會雇用她的原因。)

沒想到聽到女主角的委託後,主席反而也認為這是個絕佳的好機會,因為他早就認為組織裡頭的一票殺手早已經失去往日的熱情、淪為一票只會追求金錢和權力的酒囊飯袋,便對眾殺手們下達指令:不殺了我,我就會去殺了你們......



很難想像這麼久以前的電影,但從今天的標準來看,該有的動作片元素一樣不缺,舉凡刀劍拳腳格鬥、跑跳動作、爆破......應有盡有,但同時劇情詼諧幽默、節奏明快。

唯一可以的挑剔,就只有特效逼真度......




如此看來,動作片的黃金年代真的過去了。電腦特效的發達和特技人員滿街跑,到底還有多少動作片的前製工作有花足夠的心思在企劃和創意上頭?

找齊技術人員?有票房號招力跟話題性的明星?配合度高的編劇?......action!



(【特公【特攻聯盟】證明了A級動作片根本不需要花大錢。】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金剛狼】哪國生產的爛劇本!?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腳色的個性有被完整描寫或鋪陳出來,片中重點腳色的表現更是缺乏亮點,(萊恩雷諾斯!金牌手!)

還硬要跟正傳三部曲的劇情有所銜接,但其實並沒有做好,該拍的不拍,像上校的兒子到底做了什麼事,夏威亞教授跟萬磁王的年輕往事,卻把重點擺在獨目龍身上,而且還拍的無聊到了極點!

最後還讓夏威亞用雙腳走路登場!

各種編劇刻意逞能的痕跡充斥這部片。



光是就此而論,就可以斷定這根本就是一部純粹消費漫畫粉絲的電影!

還很賣弄的搞了個隱藏結局,可是內容更是乏力。

看金剛狼喝酒?看史上校被逮捕?

金牌手的動作效果差到了極點,和XI的決戰更是無聊到令人要爆炸。

請問導演是睡著了嗎?製片把看電影的人當白痴嗎?......




整體來說,這片沒比第三集難看,但也沒好看到哪裡去......

好萊塢的的動作片黃金歲月真的過去了。

關於品德...

品德對工作的重要性? 簡報能力對工作倒是很重要! by ikki

品德,絕對比能力重要!  by me

進行討論的小技巧:說說你的假設   by ikki


 恩...

真正的結論是:「我的技巧還需要練習。」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駭人怪物】不知所云

我在第四台上斷斷續續夾雜著無數的廣告與「轉台、再轉台」看完之後,決定了用四個自來形容這片。

不知所云。

其實這片的想傳達的議題很明顯,但按照慣例,太明顯的東西我都不講明白,(只能好奇為何導演要選擇這個議題與手法。)

我想講...電影,或任何人為的、有故事性的、充滿了角色互動的創作中,一切都應該要很聰明好?還是笨到不合理好?

陳某的漫畫就是典型的聰明到不合理,喬治克隆尼的「Ocean's X」系列也是。

這片...則是典型的笨到不行。好萊塢的恐怖片一般來說只有被殺人魔追殺的波霸女演員才會有這麼低能的反應,這片的演員卻是從頭低能到尾,環境的設計是從頭低能到尾,整個社會紛圍動向與一切的一切更是低能中再加兩個低能......

結論很顯然...太過聰明,或許會引來觀眾讀者側目;可是太笨...會讓人想翻桌砸電視。



至於這片......

如果有人在街頭大喊「有殭屍」、「有怪物」、「有外星人」...在「以前的」台灣,保證一堆街彷鄰居跟著那人指的地方前去一探究竟。

因為我們在乎別人的恐懼,乃至於一些微小的感受,看到我們眼前的人因為痛苦與恐懼而發出求救時,我們不會不厭煩的要別人閉嘴死到一邊。(既然是「以前的」,就表示...)

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在乎...不要在這時候引用「放羊的孩子」這種例子出來,因為那是種「不信任」,但我覺得這裡所說的,應該是不關心、不在乎。

簡單來說就是如此。

我們不關心怪物就在河上游來游去,就好像我們不關心政客的醜聞天天在電視上撥出,我們不在乎下層階級的困窘生活,天知道我們會不關心、不在乎的對象或事物為何?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吃】一天兩次壽司

禮拜四,去了一趟北投,某次在部落格上看到某人推薦在北投的「復興公園」周圍有家路邊攤,裡面的壽司、生魚片很不錯。

...(位置在哪?我很好新,給大家一點提示。)


 同行的同伴肚子不舒服,怕點生冷的東西會惡化...所以只點了味僧湯和一份大份的綜合壽司。


...我的「壽司品味史」中,從未有過一口吃不下的壽司,直到這個攤子為止。


 味道:醋飯不夠入味,(根本吃不出來是醋飯,)肉鬆放太多,...但沒有加一般壽司都會用的薑,飯其實煮的有夠滑順,肉鬆很香、肉味十足,夾的烤鰻魚味道......及格!

那麼大一盤那麼大一盤只要兩百元,兩個人差點吃到翻桌。



晚餐吃啥?

是爭鮮 ...壽司。


 這是我在爭鮮吃過最好吃的鮭魚生魚片......

 照片照的不夠好,但好吃的鮭魚就要有奶油般的色澤!什麼都先別管。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賞金戀人】征服 or 尊重你/妳的情人?

一般來說,【賞金戀人】的評價比較差。例如火行者就很不給它好評,甚至可以說直接開出負面評價。



可在我看來,這片很不錯,至少不再【全民情聖】之下。



這位導演安迪泰南特...看待事情的觀點很有趣。

好萊塢的愛情片,基本上都是建構在不合理的基礎上,例如男女雙方,至少要有一方擁有常人通常不會擁有的經濟物質條件。

貧賤夫妻、小人物,通常都上不了愛情片的主題。

光是以此而論,這片就可以說是獨一無二了。

男方是成功企業家或第n代,女方是富豪千金,雙方在上流社會的校園、舞會、職場相遇......。這是好萊塢處理愛情片的一貫手法。當然,不用雙方都符合這個標準,就是一部典型的「麻雀變鳳凰」、或「窮小子翻身」的戲碼,更有看頭。但如果男女雙方都不具備這些條件......

在近二十年內,各位有印象看過這類的電影嗎?(【一日鍾情】,我腦中只能搜尋到這部片,【危險情人】太無聊了,所以我假裝無視,)如果男女雙方、或其中一邊,都缺乏衣食無缺、物質富裕的條件,至少也要把電影拍的看起來很像、很符合這類的情境......所以男女雙方的工作往往缺乏深入的描繪。

學生都不用讀書,忙著在運動場邊加油、在校園內吃午餐聊天、在教室忙社團......

社會人士都忙著跑夜店、慢跑、逛街,工作的時候都在聊天打屁、講廢話,服裝、證件、辦公室就代表了專業......

(哈!愛情電影好不好看,我的直覺是把這搬出來一看就知道。)



除此之外,這片還有什麼特點不同於其他一般愛情電影?

一般愛情電影,都是以「成功」當作「勇敢面對自己感情」的信號。例如商場大亨成功克服事業危機之後,馬上跑去跟心上人告白......

這片最大的特色在於:戀愛中的雙方,彼此就是對方的事業。

男的是賞金獵人,女的因為小事而成為通緝對象,這很好理解;但女的是個記者,最近手中調查、報導的事件觸礁,男的手中卻掌握了一些瑣碎、但卻關鍵的資訊,幾乎是最後真相可以大白的關鍵。

(【永不妥協】中,男人除了幫忙看小孩之外,根本幫不上忙、甚至沒有任何交集。)

人面對愛情、面對愛情中的個體(也就是兩邊主角),到底是用什麼態度?

把對方當成一個待征服、攻略的目標?或是要一起互相合作、尊重、理解的夥伴?

由此來看,這片真的跟其他愛情電影很不一樣。




對了,配樂選的很棒。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小小的領悟】怎麼去電信門市買手機?

1.不要讓店家看出你/妳的動機,最好在店內晃一晃,隨意看看。

2.不要直接詢問店家任何事,讓店家主動提供你/妳優惠。

3.旁敲擊側,讓店家在「偶然」間談到你中意的手機上,然後才請店家提出優惠。





資訊產品,售價中有15~30%,其實都是被通路門市給賺走的,如果加上回扣跟獎金,可能高達40%。

所以......永遠有更優惠的價格存在,什麼價格永遠在變,都是騙人的......

【魔境夢遊】what a piece junk!!

有人真的覺得這片好看嗎?

劇情過度天真幼稚?我以為那是宮崎駿。

運鏡手法千篇一律?我以為那是史蒂芬史匹柏。

情境膚淺?我以為那是麥可貝。

邏輯誇張空洞?我以為那是詹姆斯卡麥隆。

特效不到位、視覺美感欠佳?我以為那是Uwe Boll。

...........

真的不懂這片到底好看在哪。

劇情幼稚、邏輯空洞、缺乏層次感,結局更是老套、沒深度,女主角手上的毛長到讓我ooxx,(歐美人...)這樣的片都還可以拿到好評?難不成提姆波頓已經變成九命不死的妖怪了?

拍出【決戰猩球】、【巧克力冒險工廠】、【瘋狂理髮師】......都沒人有那個膽說:「爛片!」因為這些片頂多是缺點很明顯......可是這次的【魔境夢遊】噁爛度直逼阿凡達。

【龍吻】俠,全世界共通的另一種語言

【龍吻】,就是講一個俠客見到地方惡霸欺負遺孀孤兒寡女,一時怒火中燒、吃飽飯後就去挑了對方老巢的故事。(【荒野大鏢客】也是差不多的原則。)

這就是個標準的武俠故事。

只是它還保留了俠的心態轉折,從一開始的只求自保,到後面萬夫莫敵的覺悟。



超人不是俠,超人...就是超人。

如果每天做的事情都跟吃飯、喝開水沒兩樣,「俠」義何用?這只是在展示自己的優越而已。


【最近又再電視上看到這片,就感慨......東方武俠是不是真的已死了?我們除了鄭丰這種賣弄偶像操作與崇拜的次級貨以外,還保有什麼武俠精神嗎?......李連杰親自寫的這個劇本簡單老套,但內裡真的好!】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失落之地Land of the Lost】「我真的需要這份工作」

在HBO撥出時,我看到在地上一邊打滾、一邊笑。

排除品味問題,這片真的作到五分鐘一大笑,十分鐘一狂笑,三十分鐘撞一次牆的境界。

尤其是與暴龍對決時的「那一跳」與接下來的發展......我相信自己已經笑到口吐白沫了......



這片其實很成功的嘲諷了美國的「崇拜偶像」習俗。

「你/妳是否有潛能當個偶像?」幾乎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能否被肯定。

霍金如果沒有頂著身障人士的光環,其實他也就是近代物理學名家之一,除了業界人士以外,真正會去關注他、了解他、記得他名字的人並不多。

身障,這時候就變成了一種偶像潛能。



反過來,主角長的既不帥,也不是多麼能言善道,更缺乏媒體公關運作天份......上了電視節目自然就只有被奚落、到最後抓狂的份。

而他在全美面前出了個大糗,要怎麼鈑回來?......去當的動作英雄、去冒險。

就連學者也要當起動作英雄......

這種設定,在『地心歷險記』是創舉,但它的重點並不在於學者爲了驗證自己的學說而跑去當冒險家,就好像研究基因的學者不見得要把自己變成變蠅人一樣。

這種觀點只能說是種偶然,但將它視為常態,就爲免有點羞辱科學、過度崇拜偶像操作原則。



既然這不是好現象,拍部瘋狂悪搞電影吧!我不怎麼反對。

而且對於屎尿笑話的運用,這片硬是擠下了周星馳,真是給他有夠讚的啦!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新聞】日本6項流行次文化 老美難理解 更新日期:2010/06/14 04:11

【原始出處】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流行次文化不但穿透亞洲,還飄洋過海在
歐美引發風潮,連日本官方都想乘著這波風潮發展「萌經濟」。不過,有一個美國網站卻像「國王的新衣」裡的孩童一樣,直接點名六項日本流行次文化「簡直跟瘋了沒兩樣」、「讓人無法理解」,究竟是美國網友太落伍,還是日本人太瘋狂,彼此間的文化差異令人玩味。


網站點名「跟瘋了沒兩樣」

美國網站CRACKED.COM點名的六項令人抓狂的日本次文化,包括彩繪卡車、一○九辣妹、蘿莉公主、視覺系、男公關及不良少年。彩繪卡車據說源自青森八戶港輸送漁獲的卡車,一九七○年後期因為「卡車野郎」系列電影上映,由哀川翔主演的運將老大,開著彩繪卡車行遍日本各地,電影帶動了改裝卡車風潮,運將老大為凸顯自我個性,卡車畫得一輛比一輛壯觀。


一○九辣妹則大約起於一九九○年後期,最盛期約為二○○○年左右,一般流行於高中女生之間,特色在於辣妹黑色的臉蛋、膚色、金髮、白色眼影及誇張的穿著。不但老外歎為觀止,連日本人也不太能理解。

而對照組的蘿莉公主,最具代表性的是二○○四年上演的電影「下妻物語」,由深田恭子演女高中生,喜歡穿著華麗、蕾絲、色彩鮮豔的古典蘿莉衣服。同劇中由土屋安娜扮演的不良少女,同樣是美國網友不能理解的類型之一。


視覺系源自英語「Visual」,原來是指一種樂團的類型及音樂表演的呈現方式,但後來卻因表演者的打扮太過另類而成為一種特色。一九八○年代,日本的地下樂團受到了西方華麗搖滾,如大衛鮑伊、吻合唱團等的影響,最終由X Japan掀起了日本的視覺系風潮。

另外,讓老外吃不消的還有「男公關」及「不良少年」。東西文化差異,或許是讓美國網友無法理解的主因,只不過像視覺系搖滾樂,原本是從外國輸入的文化,經日本改造後,美國人反而變得無法接受,倒是令日本人有些意外。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正龍拍虎、秋雨捐書

典故:

  10:43 正龙拍虎

  “华南虎照片事件”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是在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拍摄到了一张野生华南虎的照片,最后这张照片被认定有假,周正龙以诈骗罪被判处2年6个月有期徒刑。

  10:43 秋雨捐书

  著名学者余秋雨“捐款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起初是,《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的一篇博文直指余秋雨汶川地震"假捐款",网络舆论几乎呈一边倒之势直扑余秋雨,更有评论认为余秋雨乃是"文化首骗"。特别是“学术超男”易中天近日加入骂战而再度升级。而对于众口沸腾,余秋雨一直没有作出正面的有力回应,也没能拿出公众期待的“捐款凭证”。6月18日,四川都江堰市教育局首度开腔回应余秋雨“捐款门”事件,表示余秋雨与都江堰市教育局签订了“君子协定”,援捐三所学校图书馆图书3万册,价值将超过20万元。余秋雨“捐款门”事件总算有一权威回应:“秋雨捐款”实为“秋雨捐书”。


不能再說大陸人沒文化、沒創意、沒水準了......

語言、文學......所謂何來?作用何來?

讓人講話的時候釣書包、炫燿自己記憶力很強?.....抱歉,在台灣,也許這就是事實,還是常態,同時也是可以放進國立編譯館版字典裡的解釋。



成語到底有什麼用?

這兩句成語出處來自大陸玩家所製作的魔獸世界機造影片「網癮戰爭」,只要這部影片還在網路上流傳,只要觀看者還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就很難不會有人去追查這兩句成語。

只要一查,永遠有人會記得這兩起歷史事件。一種語文要如何和我們的生活產生親密度、關聯性,我想這種類似使用成語的過程就是方法。

這究竟象徵著什麼?...我先不下定論。

可是看看我們台灣,不要說像228這樣的歷史大事,真相已經揭露了十有八九,剩下的就是各方解讀觀點說法不一,...可是很多直得記載的歷史事件呢?很多可以讓人從中發掘人性、理解台灣人的本質,或更親近自己家鄉土地的事情呢?

比起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台灣的學生不知道從多少代以前就要平時課堂上要讀古文,聯考也要考作文,但是仔細一翻...還真看不到我們台灣人創造了什麼屬於自己的成語。

如果有人,例如某成名作家,要創造一個成語。某某更有名、或至少一樣有名的作家可能就會表示不屑,搬出「他以為自己是誰?某國學大師?某大學中文第一把手?」之類的話來攻擊他......沒多久,就變成了筆戰,變成了笑話,變成了很快被人們例行性遺忘的瑣事。

台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大多既沒有那個心去創造任何東西,有沒有任何幽默去欣賞任何創造,除非這個創造可以在直覺範圍內讓人們感受到一絲的功利價值,就好像「快速學習法」、「補腦營養品」之類的東西。

所以不難理解為何我們從未創造過任何屬於自己的成語,也不能享受到藉由欣賞、解析、學習成語的過程,和自己生活的環境、歷史、土地、群眾產生任何密切的連結。

(國民黨去死,民進黨也去死,文憑主義者去死,90%的教育家也去死!)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BBC】Mactini

【BBC】iToilet

【轉載】死刑的嚇阻有多大效力?

原始出處:旭日之丘。作者:毛毛牙。


反廢死陣營最愛提的,除了一命抵一命的想法之外,就是死刑可以嚇阻犯罪了。

很多人會開得玩笑,說台灣的交通規則是參考用的,但其實,完整說法應該是:交通規則只有在罰則與警察兩者同時存在的時候才有意義,不然參考一下就好--任何一國、任何一種法律 都一樣,只有當罰則與被抓到的可能性夠高,才有嚇阻力量。

其中,把抓的可能性才真的是關鍵,法律本身反倒不是(但法律仍是必要條件)。

舉個簡單 例子,如果闖紅燈會被罰3600,提高成36000,但「路口沒有監視器」,你覺得有多少「嚇阻」效果?

相反地,如果闖紅燈只罰360, 但「路口保證有監視器」,你覺得有多少嚇阻效力?

換句話說,死刑這種刑罰的嚇阻效力,跟有效率的辦案和公正的審判相比,哪一個才真的有嚇 阻犯罪的效力?

(請注意這裡講的是「嚇阻」,公德心的培養之類的不在討論範圍)

常跑高速公路得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一路上大多數的人都超速(+10公里,違法但監視器不罰的程度),但突然間就 會有人慢下來,然後大家全變慢--因為前面出現警察。變多慢?通常會低於110(二高大多數路段速限),甚至低於100,大家都變得很乖。但一過警車,又開始衝了。

若是車上有裝偵測器的,更是一路大超速啊!罰則再高,有用嗎?

很多反廢死的人愛提一些所謂執行死刑之後殺人案 件降低的數字來說嘴……是嗎?其實,「案發」跟「破案」本身就有同樣效果了,不需要「死刑」。

簡單說,受到關注的犯罪,不管是哪種形式的關注,都會「暫時」降低同類犯罪。

(「案發」的嚇阻效力會隨再發生而降低,甚至反成鼓勵--只要不破案,要先分清楚。)

只要去看看那些殺人案件,就可以發現絕大多數殺人案都是衝動犯,比方說一時氣憤、酒醉之類的,這類死刑嚇阻效力相當有限,反倒是 就業安定、心理輔導、戒酒團體之類的還比較有防止的效果。(不過這類殺人案件不大可能判死刑就是了)

預謀殺人,比方說這次台中的大案子, 死刑有啥用?頂多是「延後」、「更小心」,或者「跟警察關係搞更好再來」而已,嚇阻?哈!另一種預謀殺人則是像長期受虐的報復這種,這種殺人本來就是因為 求助無門或者資訊錯誤產生的,死刑有用?

防衛殺人……正當防衛但防衛過當的……防衛過程誰會去想後果啊?

變態殺人……都 說是變態了,死刑能幹麼?他們要挑戰的是法律本身,刑罰越重越有挑戰價值啊!



買兇殺人……這是價錢問題,死刑只是讓價錢提高而已啊!

唯一可能產生「下手前想一下後果」的,只有「犯罪後加重犯 罪」的類型,比方說強姦之後殺人滅口。但跟上面的狀況一樣的,死刑的存在只會讓這些人「更小心犯案」,比方說不殺人,但把人弄瞎之類的,你說這樣救人,好 吧!有多少效果?

我不能完全否認死刑的存在會讓「少數」人在作案前多「想一想」(想完是變成不敢殺人還是小心殺人呢?)

我 想知道的是「效果」還有「持續多久」?

有些網友提出一些「短期數字」……就算這些數字很有意義好了,那為了讓「效果持續」,不就要「定期執行死刑」?

你不覺得「定期執行死刑」這種說法很變態嗎?

網友提供一個科羅拉多大學經濟學教授摩坎(見留言13樓)的論點,這好玩極了,裡面提到「死刑執行」可以嚇阻一 些殺人案件的產生,文中也提到:「的確沒有證據顯示當人們「立法制定」死刑時具有嚇阻效果。但是「執行」一次死刑時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這真的笑死,這位網友是要來表示反廢死有理的,結果卻反過來證明死刑是件多麼可笑的事情。(更不用提那位教授自己也說他反對死刑)

想想前一 陣子一次幹掉四個,真浪費,我不知道一個死刑的新聞能吵多久啦!(新聞持續時間大概就是嚇阻時間,不過這是我猜得,因為似乎沒有相關數據),假設槍斃一 個,新聞能發酵一個月好了,那不就要一兩個月槍斃一個,才能「持續」產生嚇阻效力?換句話說,那四個大概可以分成半年槍斃,不然真的太浪費了。

還 有四十個勒!可槍斃好幾年,結果法務部打算今年底要槍斃完……一個子彈可以降低一個月犯罪率的話,一次爆掉四十顆未免太可惜了。

快殺完的 時候,還要通知法院準備幾個死刑犯備用的勒!

這簡直跟吸毒一樣,真是變態。

別忘記若只有死刑這種刑罰的存在……幾乎讓人感覺不 到他的存在,除非發生「死刑執行」,才能讓人想起來有這件事情,這有多大意義?你必須先發生案件,然後透過懲罰來嚇阻……為何不先想辦法阻止案件發生?如 上面所述,死刑的嚇阻效力只對「犯罪後加重犯罪」有效,但提高的破案效率卻對所有案件統統有效,更完善得犯罪輔導也對所有犯罪統統有效。反廢死的網友很愛 提侯友誼說的話,但他說那些死刑犯幾乎都是再犯,那我想問問,他們初犯的時候,受到的是社會更加排斥產生更大怨恨,還是受到妥善輔導?或者初犯--小罪就 先槍斃掉比較快?

幾位網友舉的「反廢死有理」證據,其實都剛好大打自己嘴巴啊!這些只證明了「死刑有些微、短期嚇阻犯罪的效果」,卻「產 生更多問題、推卸更多責任」,而「合乎法益、合乎人權、有一致性」(同時針對受害者與加害者)的犯罪防治措施,才是真正有長期效果的。

看警察跑去黑道地盤打麻將,你槍斃再多人也只會讓人加對司法更厭惡而已,法律本身沒有用處,「會被抓」本身才是嚇阻犯罪的關鍵,死刑不是。

既然死刑「法律本身」對嚇阻犯罪沒什麼用處,司法又爛到根本無法讓人信任,冤獄的可能性有沒辦法降到「0」,死刑有什麼用?

死刑不是不可 以,而是不好,明明廢死是對社會更好的選擇,卻又要很情緒性的選擇死刑,而且又對受害者的保護起不了作用……

死刑有什麼用?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特攻聯盟】向虛偽、本位思考式創作的反擊

【蝙蝠俠:黑暗騎士】在我來說,就是種典型的虛偽、本位思考式創作。

「?!!!」有沒有人聽見之後,心中是這麼反應的?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劇情基本上從頭到尾沒幾處經的起思考,舉凡「如何搬那麼多炸彈上船」、「如何同時綁架兩個人」、「引爆炸彈的主謀還可以從容的走出現場」......等等。

看似精密、大膽、威能,但其實只是無數的巧合和好運。

因為超級英雄電影中,「主角越來越利害」,爲了讓這種「利害」得到適當的襯托和發揮之處,所以要設計出相對等的超級壞蛋。

偏偏力量強大的壞蛋,已經被「超人」和「X-men」挖的差不多了,所以只好從智能導向的壞蛋著手。

再加上爲了拖戲,所以這些壞淡記倆,說穿了都不堪一擊......


這跟【特攻聯盟】有何關係?



裡面的主角很威嗎?......嗯...Big Daddy就這樣掛了,Hit Girl被黑道老大痛扁,主角Kick-Ass是個標準的遜咖......顯然,一點都不威。

 偏偏壞蛋有什麼超級邪惡的計畫嗎?(扣掉誘捕Kick-Ass的那個計畫以外。)



這就好像NBA冠軍賽上,兩隊都派出菜鳥成員組成的三軍上場比賽一樣......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大家可以欣賞蝙蝠俠精采的身手和先進的裝備,惑式小丑那冷酷、絕對瘋狂、但又異常精密的犯罪計畫。



(還是沒完......怎麼這文寫這麼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