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3D食人魚】(中場休息插花文)我也來看藝術與獸性的衝突

【參考文:從〈3D食人魚〉看藝術與獸性的衝突 by Luke(豺遊民)

藝術跟獸性有什麼衝突?

沒有!沒有!沒有!

來!再說一遍。

藝術跟獸性有什麼衝突?

沒有!沒有!沒有!


為何這麼說?因為藝術不過就是「Article」,簡單說,「凡是人所作所為皆是藝術。」

可是何謂人的所作所為?...動物也會使用工具,中區非洲土著會將蜘蛛網的網格融入自己的服飾,公烏鴉會拿彩色的物體佈置自己的窩,...顯然,對色彩、乃至對音符,甚至是對文字的應用並不是藝術個根本,(如果文字只是拿來紀錄每天的打獵紀錄,那當然沒有藝術性可言。即興音樂、即興演奏如果可以這麼興盛,為何夜晚蟲鳴鳥叫的「偶然結合」不能視為一種演奏?)

說白了,藝術是一種我們對於自己是人類的肯定、或提醒。



再仔細看看【3D食人魚】吧!我個人不是爲了看裸女、巨乳、濕T-shirt才進去的,我進戲院目的有兩個:

一、Luke邀請,沒理由拒絕。

二、向克里斯多佛洛伊致敬。

【回到未來系列】三集,內容橫跨了60~70年代的美國,還有未來(其實是今天)的美國,甚至是1900年以前的美國。就取材來說,正好象徵了美國人心中最美好的三個時期:西部開拓史象徵著美國人的勇氣,還有將這種勇氣散播給其他人的能力;科幻式的未來象徵著他們感於作夢、感於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野心;50、60年代,越戰還沒變成一攤濫泥,經濟還沒有開始萎縮,美國人是如此富足、安居樂業、勤儉自制......

這部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史上空前絕後的作品,真正的主角是誰?...這裡的主角是指電影真正的「目的」,例如警匪片是將壞人繩之以法,愛情片是看到天成佳人、從此幸福快樂,【回到未來】三集的目的其實都只有一個......

「快去找博士!」

請問誰演博士?(Say his name!! You bitch!!!)

Christopher Lloyd!!

再說一次!誰演博士?

Christopher Lloyd!!

致敬完畢,回到主題。


講真的,我並不認為片中的女體有多美、或多吸引我的「獸性」,至少當下是沒有的。(因為我的口味太重又太特殊,看A片打手槍在我來說其實是件工程浩大、需要許多前置工作。)

要引起男人的獸性,過程很「簡單」,但大眾的認知基本上是錯的、或從焦點上偏開的,──山頂只有一個,可是上山的路絕對不只一條。

對沒有入門、了解要訣、甚至就搞不清楚這點的人來說,所有賣弄女體的電影其實都長一個樣。

但其實就算要脫衣服露胸部,也有千千百百種脫法,搭配上情境、劇情、胸部的大小形狀顏色......哪有「脫衣服解決一切」的說法呢?

甚至,脫衣服賣弄女體看似這部電影以此吸引觀眾的商業策略,可是......用別的東西做例子吧!

iPhone在誕生前,不知道有多少手機設計出現在市面上,不是每支都打著「我們是iPhone的實驗品」,可是這整個手機銷售、競爭的過程,卻都成為了iPhone的養分。並不是說iPhone是手機的終極設計,而是想說......其實這部電影也是一種實驗,只要人類還在變化、還沒有產生終極型態,所有的商品、文化、思想,都是終點、但同時也是起點。

那【3D食人魚】這種電影在企圖塑造什麼、實驗什麼?當然就是人怎麼處理自己的慾望、怎麼看待自己的肉體。(註)



「人的慾望真的是那麼醜陋、且低俗的東西,尤其是男人的獸性。」對這個結論,基本上我是很不屑、甚至是寧可用憤怒已對的。

因為女人對男人也有對等的慾望,可是這種慾望卻很成功的變成了一種社會通識,壓在每個男人頭上,同時男人還要接受「我們有獸性」這樣帶著譴責的標籤。

流行服飾有意義嗎?一堆不管是物體或心靈功能性都為零、只是設計師在「不想重複設計」下必然會採取的策略而產生的產品,本身追逐這些東西、同時還鼓吹其他人也要熱衷追逐這些東西......(這就是我們的社會通識。)伊索語言裡頭就有一篇「沒了尾巴的狐狸」來抨擊這種行為。

(什麼叫做心靈的功能性?廟宇的樑柱壁畫,就是種心靈的功能性;今天流行服飾的設計師,很多只是單純的爲了創意而創意,消費者到底有何消費必要、或消費之後會產生的價值,都是這個流行工業自己說了算,或聯合起來轟抬出一種虛構的價值觀跟邏輯,就跟強盜搶完人、還說被他們搶是種義務一樣。)

如果再用比較非具體的方式觀看藝術的演進,整個藝術創作/欣賞的思維,對肉體的態度就是從「肯定」(希臘羅馬)進入「非肯定」(黑暗時期的基督教文化),再進入「肯定」(文藝復興)、然後又轉入「非肯定」(所有的裸露、肉體的描寫都變的很黑暗,)然後又進入「肯定」(印象派?)......今天的藝術觀點(對待有色情觀點、或純粹慾望性的裸露,)不過就是上一波「肯定」之後必然而來的「非肯定」的下坡期罷了。

人的肉體到底是什麼?所有「非肯定」的基礎共通性,就在於它引起人的獸性,甚至本身就是獸性的基礎。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鼓吹這些論調的人,很多自己都不遵守這些論調,就好像譴責淫亂的人往往私底下更淫亂,要追隨者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可是自己私底下卻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這已經不是種單純的觀察結果或經常現象,而可以說是一種定律。(鼓吹人過著刻苦、紀律、嚴守道德規條的生活...如果只是鼓吹,那非常OK,人有言論自由,但是這樣做的行為基礎合理性何在?...如果有,那討論打住,但如果沒有呢?進行沒有合理性基礎的行為,本身不就跟自己的論點相違背嗎?...或者這整個論點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不合理,為何還要鼓吹其他人遵守?)

事實上,如果大家選擇繼續無視,那也就算了,但如果睜大眼睛看看,人的肉體功能或意義遠比大家所想還要複雜,絕對還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刻。



註:

首先,如果看電影就可以發洩/滿足各種奇形怪狀的性慾,那閹割掉強暴犯變成是多餘的,因為不會有強暴犯,就算有,直接槍斃也不為過。

其次,如果看電影就可以發洩/滿足各種奇形怪狀的性慾,那這個世界上就不需要妓女了,更不會有黑道逼良為娼了,因為沒有市場、不會有人光顧。(假設電影界真的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

最後......萬一真的有女性不幸淪落到要走「滿足男性慾望」的路來維生,單純的脫脫衣服、讓攝影機拍一拍,總比被車子載到賓館、下車、走進房、脫光衣服打開雙腿.....來的優許多吧!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3D食人魚】(前半場)物化自己的肉體以供男性娛樂為女性的天性與不可逃避的天職

【個人理論:一個成熟、能夠延續、並壯大,而不是淪為一時的風潮,最終消失變成歷史迷霧、干擾後人正確評斷歷史的文化,除了要具備功能性的發展前景以外,還要以理性為基本運行基礎外,最重要、但也最不起眼的,應該就是要能夠容許四面八方的觀點、不論友善或惡意的思維來對它進行調侃與醜化。】



以上圖片來自「The Horror Geek.Com」。(天知道它又從哪裡弄來的......)

OK!主角是穿紅色比基尼的「採精妹」(Wild Wild Girl),Danni,本名叫做Kelly Brook。

我個人覺得身材是不錯,但沒有到讓男人瘋狂著迷的地步。能夠讓男人陷入瘋狂的狀態、然後再讓她「採精」...要靠別的本事。(就好像片中有一段水上派對,主持人就毫不客氣的拿著啤酒噴灑器,對著舞台上熱舞的女郎們一邊噴灑啤酒,一邊撕喊著:「男士們!不要錯過這些打手槍的好材料。被這樣一哄抬過後,再怎麼平凡、甚至不堪的肉體,其實都有讓男人瘋狂的本錢。)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可見本片視覺走的完全是服務男性眼睛的取向,──如果塞一堆讓人打哈欠的肌肉猛男或氣質型男,這片就是服務女性眼睛。


聽起來好像很低級,可是試映會當天,到場的觀眾中男女比例大約是3:2,(男性並不是絕對多數,)而且看完之後女性的反應一致性的「還算不錯」,簡單講,認為這種電影是在羞辱女性、物化女體、會引來女性不適的人,顯然都是多慮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銀河便車指南】(小說)中,有一段話是這樣:「每個重要的銀河文化都傾向經歷三個不同且明顯的階段,也就是生存、質疑和世故,又名如何、為何和何處的三個階段。比方說,第一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弄吃的?第二階段的問題是:我們為何要吃?第三階段則是:我們去何處吃午餐?」

跟女性自覺、女性主義相比,男性霸權文化天天都要面臨各種人道主義、理性主義、心靈探索需求的挑戰與質疑,可是男性霸權文化還是穩穩站立了數百年,(啟蒙時代以後才開始算,之前的數千年就當做送分吧!)所以如果女性要隨時去計較物化女體、羞辱女性......那還是少看電影吧!(要去哪看電影?...為何要看這種電影?...要看哪部電影?)

這麼說其實有點取巧且不厚道,不過......按照慣例,能夠簡單說完的東西,我絕對要繞一大圈。

上個禮拜才去大同區的朝代戲院看完了鳥到不行的【波斯王子:時之刃】和濫到讓我做惡夢的正宗恐怖片【刺客公敵】,還有每次開演之前都還會加放一次準‧禁片【慾望城市二】的預告。其中,【慾望城市二】是我寫本文的焦點。

本文開始,我曾經提到觀眾的男女比例,如果觀眾的男女比例是可以預料的、掌控的,那是否意味著每部電影在開拍之前,都已經預設好了「準備服務、娛樂的觀眾群」?假設答案為是好了,(事實上,若用純機率來看,答案幾乎肯定為是。)那【慾望城市二】這樣的電影究竟是要拍給什麼樣的觀眾群?如果男人會渴望辣妹成山、山中波峰連綿不絕的慾望天堂,【慾望城市】滿足與服務的對象就很明顯了。

但如果將男性跟女性各自獨立成一種文化來看,今日哪種文化較為成熟,其實用各以兩種文化為基調的電影相比,就非常的明顯。

【慾望城市】是否有誠實的剖析流行工業的真相?或這種生產與創造模式對人類社會的正面價值?

當然,男性藉由各種清涼圖片、或類似【3D食人魚】這樣的電影來物化女性,真相是很醜陋的,而且也沒有什麼正面價值可言,但至少【3D食人魚】很誠實,「這是打手槍的好材料!」光是這句台詞就可見本片不但誠實,導演/編劇/製片/演員更有勇氣去嘲諷、揶揄、甚至是狠狠的甩這種文明一個耳光。這些電影不會刻意鋪陳出「醜女該死、魚干女是公害、大奶不脫是缺德、辣妹有當公車的義務......」之類的謬論,可是【慾望城市】卻很不客氣的否決了所有跟高端流行時尚(不管是衣著、作息、甚至是戀愛習性)搆不上邊的所有族群,可是卻又很裹小腳的歌誦傳統價值觀。

怎麼評量一個文化、或一種思維的永續性、或發展前景?不是單比較它的經濟效益、渲染性、傳播速度即可,根本上這個文化或思維是否具備理性的自我反省和揶揄能力,就已經足以決定一切。所以像【3D食人魚】這種看似低俗血腥、但卻具備了基本理性思維蘊含的電影,與【慾望城市】這種集合了各種毫無功能性可言的流行文化精品於一身的電影,孰優孰劣?有點品格品味的人,經我這樣一分析,應該都不難做出選擇。


(【慾望城市】的票房吸引力、或收視群神話,我認為主要來自於一種上下交相賊的心理作用。

女性希望得到肯定、或者被提升為文化的主導者,可這是不可能的,──原因太過複雜,我無力論述,但重點在於這種希望無法被壓抑或轉化,所以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或先寫一部這樣的小說,然後告訴女性這裡面有他們需要的答案和他們渴望的理想生活方式,同時.....標榜著「看這些電影/小說的男人都是我們女性的夥伴」......DA─LA─神話就這樣產生了。

有任何實質內容嗎?......爽片的內容都比較扎實。)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3D食人魚】(開幕文)無人存活的爽快

電影,一般來說手法大概就是兩大類。明確或隱喻,開放或封閉......

但這些手法又經常互成表裡,例如:看似封閉的劇情,但其實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未交代的細節。

或像本片,結局看似充滿了不確定性,會讓觀眾疑惑「怎麼就在這地方結束了?接下來他們會如何?」但只要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

他們通通死定了!



這部電影真的刷新了我對虐殺型恐怖片的觀感。──要先澄清,說它是虐殺型恐怖片,而不說它是大自然、動物、或怪物類型的災難片,主要是因為裡面充滿了女體的暴露,毫不遮掩的性暗示,還有對青少年放縱的處罰,所以雖然它們題材是動物、也牽涉到大自然的災害,可是我不認為將它跟大白鯊相提並論會合適。

至於說它刷新了我對虐殺型恐怖片的觀感,是因為虐殺型恐怖片一般來說都有寓教於樂的功能,真正懂這種類型電影的人,大概只要在每個腳色登場的頭30秒,就可以知道這個腳色會不會領便當,因為關鍵很基礎──是否縱慾、或心靈有否純潔,如果有縱慾、或心靈不純潔,十五成(150%)的機會領便當。

如此說來,當初發明這種電影的人還真是用心良苦......直到這部片為止。



按照慣例,能夠直接講明白的東西,我絕對要繞一大圈,更何況是不能夠直接講明白的東西。



有動物學家觀察圈養的野生狼,發現狼雖然是群體行動的動物,可是卻有類似我們人類社會的性別區隔概念,例如母狼會習慣性的聚集在一起,而且會有自己的首領(母狼)。一個很好玩的現象是,不同於其他動物,會集體幫忙照顧新出生的幼體,母狼的行為更乾脆,──沒有懷孕經驗的首領,偶爾會因為幼狼經常親近它,而激發出了母性,......這時候它會把自己當做幼狼的母親,等到幼狼可以進入斷奶階段後,就剝奪親生母親接近幼狼的權利,如果親生母親試圖跟幼狼有親密的舉動,首領就會攻擊母親。(好玩的是,在觀察的範本中,親生母親並沒有太多掙扎與不捨,很乾脆的放棄了對幼兒的照顧權。)

這個行為「顛覆」了很多人類科學家的「認知」。(首先,科學家要先承認這個現象有意義,並不是圈養下產生的變異行為,其次是這個科學家本來就要有這個認知,否則這個現象的意義對這個科學家來說並不大。)

顯然,展現權力對於動物來說,並不只是一種滿足低級生物慾望的手段,同時也會用來追求更高層級的理性慾望。(狼當然不會有近似人類的理性,但這種對親情的渴望,性質卻是相通的。或者,所謂理性慾望並不存在,其實也是一種生物慾望。──後者在近日越來越盛行。)

再說說動物會用權力來進行哪些事情可能可以讓我的論點更清楚。權力大的生物,會限制權力小的生物許多行為,舉凡是飲水和分享集體狩獵成果的順序,甚至是交配繁衍後代的權力。說來很可笑,我們可以從人類的心理行為做個觀察並得到一個推論:權力大的生物並不喜歡給權力小的生物加上那些限制,只是鬥爭是一種生物本能,鬥爭之後就會有強者弱者淘汰者產生,但如果不是在鬥爭的當下,這個結果往往沒有意義、或是不明顯,(簡單說,就是「強者沒有自己是強者的感覺」,)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行動或印記來表彰自己是一連串鬥爭行動的終極獲勝者。(對應到人類的心理行為中,會出現:不管有沒有必要,科層制度中的管理者就是會把屬下找來,要求他們做一堆有/沒有必要的事情,因為他要彰顯自己的權力優於下屬的事實,或者藉由看見/意識到下屬必須無條件接受命令,來獲得滿足感。)

這個生物現象其實也可以在人類身上得到明證:用剝奪玩具、零食、甚至吃正餐的權力來處罰小孩,比用體罰的方式來的更為有效。(這是否意謂著「體罰其實才是比較文明的行為」?......)

到此為止,我們直接切入正題。用虐殺式恐怖電影來傳達「性氾濫」、「心靈不純潔」......應該受到處罰,是否恰當?是否理性?

我的理論是:「性氾濫不好」這個印象,其實是種君權時代,全體國民的交配、婚配、性行為的權力仍舊需要受到「高層統治者」管轄束縛的一種象徵。(「FUCK」這個詞,其實是「這房子內的居民已經獲得領主同意、可以進行生值行為」的縮寫。)而在君權垮台,權力普遍的被全民擁有、支配後,人要怎麼彰顯自己獲得的權力?長官當然就是對下屬性騷擾,(或霸佔下屬的妻妾,甚至還有像英國人那樣,撞見長官和老婆躺在床上性交時,要有禮貌、鎮定的說聲「Sorry.」然後輕輕的關門離開,)父母親當然就是限制子女的性交對象;等到權力又再一次被平均分配後,長官不可以性騷擾下署,父母親必須要允許兒女自由戀愛、選擇交往(性交)對象後,這時候限制下屬和兒女的娛樂時間和管道,顯然是最合理的手段。

在工作的關係與層面上,就不多討論了,避免引起階級仇恨,所以我以家庭的部分為主。(喔耶!破壞傳統倫理道德價值觀。)

在台灣,有意識到「學歷重要」的家庭,都會告訴/暗示/強迫子女接受這個觀念:「要玩,以後再玩。」甚至有人明著講:「學生/小孩子哪有玩的資格!」(連問號都省略了。)

「愛玩」是人的天性。只是大家愛玩的東西不同,有人玩工作,有人玩股票,有人玩女人,有人玩........憑什麼小孩子沒有玩的資格?先不提玩具的價格,事實上大人是在強迫小孩子遠離玩樂場所,壓抑自己的慾望。

台灣的現象(或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當然有點極端,可是比較開放自由的歐美呢?

我無法明確定義是怎麼回事,只能說「壓抑始終存在」,或者說「允許玩樂被視為一種施恩,玩樂始終不是屬於自己的權力。」所以等到終於升上大學,被視為有完整行為能力與權力、可以完全選擇自己的玩樂之後......美國人得知英國人終於投降、允許他們獨立時,是什麼反應?不就是狂歡慶祝嗎?雖然今天的大學生慶祝的方式不太一樣,但用意跟心態始終是相同的,如果大學生的行為是墮落、是罪惡,那每年慶祝獨立紀念日和雙十節的美國人與台灣人,究竟算什麼?


結論就是如此簡單,在(早已滅亡的)大自然面前,人的行為好壞根本沒有區,所有人的下場中就是殊途同歸。虐殺式恐怖片向來所熱衷於傳達的意旨,表面上並沒有被本片捨棄,但仔細一深究,導演根本是在對著它吐口水。


由Jerry O'Connell飾演的A片導演Derrick Jones就挑明的講了:我最想捕捉的是純真。

對這個吸毒、酗酒、言語下流粗魯的俗臘來說,性愛或女體,真的沒有牽涉到那麼多的慾望或淫念。

可惜說比做容易,這傢伙終究還是像條淫蟲般的領便當了。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回到未來】back in time

看到看到【食人魚3D】中有布朗博士,整個人就對這片遲遲無法忘懷。



【關鍵報告】請支持廢除死刑

史蒂芬史匹伯是個大腦極度空洞的導演,不提他在電影中呈現故事的手法和觀點很平板、缺乏彈性與多元的可能性,基本上他本人的理解能力顯然也極為有限。

【關鍵報告】說白了,不過就是由他擔任製片的【回到未來系列】的科普等級論述,(而且娛樂度和喜劇層度很低,)──什麼叫做科普等級論述?用比較刻薄的方式形容科普等級,就是科學家不想讓大眾「誤」以為:大眾很無知、科學家很自大,所以就把科學知識的專門性剔除、讓科學知識用很膚淺易懂的方始出現在大家面前,例如「複製人的道德性」、「沒有數學計算的記量經濟學結論」......還有這個最知名的「時光旅行的邏輯」。

說實在話說實在話,就連「時間可能不存在」都已經快要成為一種高等物理常識理論的今天,如果還執著在那假想「時光旅行可不可能,如果可能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把一切都建立在幻想上,卻不肯去花點時間看看實際的理論認知進展到什麼程度......這個導演沒多少用心,只是在吃老梗而已。


算了!不婊他。看在【世界大戰】拍的還不錯的份上。 



=========== 正 文 在 這 裡 ===========

這部電影、或這部原作,談的其實「可能」不是時光旅行、或什麼個人自由意志,而是「我們對待犯罪的態度」。

「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其實就是本片的預知系統所標榜的功效,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死刑可以有效遏止犯罪。」想起來了嗎?(所謂的「堵」,就是讓有犯罪意念的人不敢付諸實行。)

我個人並不敵視死刑,因為會殺死人的制度不是只有死刑一項,如果非要等到某個特殊機關團體猛打溫情牌,社會才會注意到死刑的不可靠...(下刪數十項理由論述)...那其他會殺死人的制度呢?救護車上的人球小妹妹是不是被健保制度殺死的?軍營中的受虐致死新兵?過勞死的大學教授?......這些哪一項不能算是直接/間接的制度殺人?

如果我沒有能力對抗這每一樣會殺死人的制度,那我實在沒有太多特別的力氣,去花在死刑上頭。

畢竟,如果全體社會不知道對司法審判的慎重,有錢的人濫興訴訟,沒錢的人任檢調和有錢人聯手蹂躪,有沒有死刑又如何,沒聽過生不如死嗎?

再回來看看。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就好」的心態,其實才是全片能夠存在、能夠發展出如此華麗戲劇效果的關鍵。如果當年受雇行兇的人有被多問幾句話、或警察有多花點心思保護受害者,可能這幾十年後的事件都不會發生。

所以我支持廢除死刑,其實是敵視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就好」的心態。犯罪事件真的堵不起來,──片中就假定了,臨時起意的犯最永遠不會消失,──既然堵不起來,......為什麼還要拼命去堵呢?

 再說到底。死刑其實象徵著我們對於生命的態度。一個人的生命就好像體外的財產或法律權益一樣,是可以視行為標準而與以保障或收回的。收回一個人的生命,就好像「褫奪公權終生」一樣,只是「褫奪公權」有很多種標準,一個人的生命被收回了...就不可能恢復。 

本片很巧妙的用「沉睡/催眠...(忘了正確名稱)」來避開這個層面的議題,其實是在暗指「如果被收走的生命可以發還,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就好的態度就沒有瑕疵。」

繞了一圈回到原點,本片從根本出發點就否定了這種「把犯罪事件堵起來」的處置方法,那「死刑」何來的成立基礎?

觀察一下這個「允許死刑運作」的制度:罪犯沒有爲自己辯護的權利,處置方式死板僵硬、毫無人性介入運作的餘地,被害人的地位更是被輕忽冷落......

轉換到現實,這片描繪的還真是透徹。死刑執行時,還會粗魯的打斷死刑犯的遺言,(就因為聽的不耐煩,)寧可因為怕死刑犯的「怨念」而把死刑執行改在深夜,卻不肯關心「這人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怨念」,整個社會還聯手營造「殺人者死就是伸張正義,受害者與家屬都應該致力於追求看到兇手流血伏法」這樣的觀念......

死刑,這麼邪惡的制度怎麼可以不廢除。



(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並不該作為沒有犯罪的人可以無限上綱敵視犯罪者的說辭。

畢竟,沒有碰到「那個時刻」,就好像主角看到自己正跟殺死兒子的兇手同處一室時,沒人可以證實自己的自由意志到底有多強大!

況且,把自由意志搬出來,其實是在暗示所有犯罪者都是心甘情願的犯罪,沒有衝動、失去理智的空間。

一旦面臨了「那個時刻」,人的選擇就只有像主角一樣冷靜的讓自由意志克制自己犯罪的衝動,否則就要面對最無情的懲罰。

史蒂芬史匹柏的觀點讓我多年前在戲院中看這片的時候就感到很不安和噁心 ,這麼多年過去,在電視上看到這片的不安和噁心感依舊沒有減少,只能說導演真是利害......往負面方向的利害!這也算是一種犯罪吧!導演藉由這些電影謀殺了人的心靈與良知。)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3D食人魚】掠食者的價值

因為沒真的看過【魔山】,所以對導演的本事不是很清楚,可是看過本片的預告後,可以清楚知道幾項資訊:

1.這這種食人魚是種已經滅亡的化石物種。

2.它們的獵食能力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強!

博士不做時光機後,改行研究古生物?



一般來說,今天人類的文化主流價值觀是「如果可以選擇,寧可當個三流的獵食者!不要當第一流的獵物!」以「能力」來說,顯然人類認為掠奪他人生存的空間、剝奪他人生存的權利,是種最高級、也最重要的能力。

但事實上,這種擁有極致獵殺能力的遠古食人魚就是絕種了!......顯然獵食能力一點都不重要,或者在關鍵時刻根本起不了作用,就跟老二的大小是類似的東西。

相反的,從兩百萬年前就開始濾食海藻、吃小魚小蝦、靠著拼命繁殖延續生命的普通魚類,在今日的海洋中「優游自在」,如果它們可以從兩百萬年前遠古食人魚繁盛的時代「優游自在」到現代,它們絕對可以再下一個兩百萬年一邊看著其他高級掠食者滅亡、一邊繼續「優游自在」......



光是這個觀點,我的直覺就告訴我本片絕對值得一看。

(拜託!過去這一年以來,幾乎所有的「大片」的哲學通通都很鳥、很爛、很失敗!難得看到一部這麼有內涵的電影,不去彭彭場怎麼行呢!)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7-11思樂冰的秘密



炎炎夏日,7-11的思樂冰好像是大家的救星、福音.........

可是有人知道這張海報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資訊、製作者企圖向各位傳達什麼樣的真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