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功夫熊貓】皮克斯與夢工廠的差異

仔細想想,皮克斯所有的作品都是以動作冒險為基礎,從最早的玩具總動員開始,到最新的天外奇蹟,就連料理鼠王中也處處是現實的A級動作元素。

反觀夢工廠,動作是它們的弱點。



會不認同、或不理解的人,通常是因為他們搞不懂何謂A級元素。

爆破、簡單的跑跳、只有架式但內裡軟啪啪一看就知道是花拳繡腿的功夫架式......這些也可以是動作,尤其是不需要專業演員也能執行和設計的動作。

袁和平神奇的地方,在於他能設計出非專業動作演員也能執行的動作場面,雖然那還要配合背後數不禁的特效工作人員...

夢工廠則是相反。因為一切特效都是發生在電腦記憶體中,所以要多少有多少,因此他們的電影中充斥著爆破、火花、爆破、單調的反地心運動......

演員倒在地上,然後看著周圍破爆火花連連,不停發出尖叫,這也是種動作場面,可是絕對構不上A級水準。跑步誰都會,從高處跳到綿墊上,是基本動作演員的功夫......這些都是夢工廠到目前為止所能應用的動作元素。【史瑞克】就是部這樣的電影。



如果注意到這點,【功夫熊貓】中所要展露的野心與企圖,就非常明顯了。

藉由這部電影,夢工廠的團隊證明了他們也能設計出高難度、且又極具有創意的動作場面。



並不是說夢工廠之前都一無可取,因為說到「動作」,其實夢工廠還是擅長比較意像性的舞蹈掛帥,或是喜劇元素居多的誇張肢體表演,可是不管是意像性、或是喜劇元素,給人的感覺都很「低端」,──就拿史瑞克作例子吧,裡頭引用、嘲弄了不少經典童話,可釋誰能解釋一下為何而嘲弄,與如此嘲弄之後所彰顯的意義和目標? (擺在【曼哈頓奇緣】前面,這片顯得只是在賣弄「ugly」。)......這裡頭,當然有所謂的意義與目標,可是這些東西並不值得一部長一個半小時、耗資上億的動畫來講述,這就好像拿鮑魚龍蝦作7-11的關東煮一般,奢侈、為了創意而創意、為了博得驚嘆而不擇手段......

所以夢工廠的作品中,我比較喜歡【馬達加斯佳】,在喜劇上來說,這部卡通才是夠誠意。同樣是講生涯危機,【超人特攻隊】其實略輸給它。



【不是要告訴大家:凡事朝A級看齊就好。只是所謂的「A級」是種團隊管理、調度、事前計畫構思、......整體實力的象徵,也可以說那顯示了整個團隊為了創意所願意付出的心力,即使是純喜劇,也有A級、B級之差異,重點並不在技術、資金、工作團隊人數......。試圖朝A級邁進,應該是所有創意團隊都有志一同的目標。】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傳說中的 追殺比爾三】我忽然「知道」昆丁要拍什麼了

比爾 和 八曲大師 之間的恩怨



應該是他們年輕時的事,所以...不用擔心大偽卡拉定已經翹毛這件事。



烏瑪舒曼年紀也不小了,吉娜黛薇絲上次拍動作片,也是差不多她現在的年紀...

這先好萊塢女星到了這到了這個年紀後,都會想要拍個動作片來紀念一下...

這已經是公式了。



比爾 和 八取大師 的恩恩怨院

加演白眉大師和某個戲份被剪掉的黑人復仇記(DVD有收錄。)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健保.破產.3.8個月年終

OK!首先自首,這個標題取法純粹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網格文章曝光率,不然...這種命名法其實有違我的原則。

否則,依照我的慣例,這篇文章應該取名為「就算真的破產了又如何?」



請問:健保局員工的薪水從哪發?

從各位繳的健保費中扣除嗎?──這麼牛屄的問題,應該不會有人達錯吧!

健保局員工的薪水,是由中央或各級政府機關編列預算,與健保預算績效無關。



如果健保要破產,所以要扣健保局員工年終......現在政府預算赤字、稅收大減,要不要扣財政部和經濟部員工薪水或年終獎金?

更積極一點,哪天國軍跟共軍(或任何外國軍隊)發生衝突,如果戰敗或失利,則全體參戰軍官扣新降職,陣亡者名列「國恥名單」......如何?



所謂師出無名、焦點模糊,就是這麼回事。大家都愛用不合法、沒依據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怒氣。(大家究竟是在清算陳水扁貪污,還是拿貪污為名懲罰他「拼經濟」不力?)

坦白說,台灣的公務員待遇很明顯是齊頭式假平等的典範,沒有合理監察機制,更沒有合理評級。

3.8個月,何只健保局員工領的心虛?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Avatar】應該也是爛片...因為導演是詹姆士卡麥隆

老子是台灣人。影評不好寫,連我自己都寫不好,所以不勉強藍藍路,但是觀影心得也請好好寫,別人文章的標題也請看清楚,還是藍藍路連「影評」和「關影心得」的不同都搞不清楚?......嗯!應該是搞不清楚。......另外,請不要沒事只會躲到粉絲堆中求認同,去你X的「寫影評本來就是個人觀感」。

前陣子衛視西片台撥【魔鬼終結者一】,本以為這部特效、攝影、劇情...各方面都已經落時的電影不會給我太多感覺,只是睡不著所以開著電視累積情緒,沒想到......

越看越感動,越看也越火大。

不是因為阿諾那到了第二集中很明顯削薄的眉梁骨,而是因為第一集真的各方面都很優。最後只有半截的終結者到了第四集又重生一次,工廠內的追逐戲碼到了第二集被改成煉鐵場,第四集中拍攝終結者生產線的視角觀點其實與第一集差距不大,公路的追逐戲碼在第二集原封不動上演,只是把卡車爆破改成液態氮外漏,旅館內作炸彈變成修車廠內拆開終結者大腦......

「老詹,第四集爛情有可原,可是你的第二集實在他媽的有夠難看!劇情完全依舊在走第一集的公式,毫無新梗,演員表現掌握更糟,氣氛和劇情台詞過度賣弄感性與人文......」

這導演的本事底蘊大概就這樣了,【魔鬼終結者一】是他身為導演的集大成巔峰,【異型二】還算維持水準,之後的電影一部比一部爛,就會拼命賣弄特效與「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實力」,這樣的模式在【鐵達尼號】達到了巔峰。

老詹的電影一系列比較、回憶下來,讓我感覺這傢伙以為自己是喬治盧卡斯,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他只是在幫人家提鞋而已,(【T-2】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特效是哪家公司完成的?不就是盧卡斯的光魔嗎?【侏儸紀公園】的暴龍有好幾幕其實是用實際比例的機械人,不是全部仰賴電腦特效,之後又過了十年,盧卡斯才開始回頭製作【星際大戰首部曲】,這種搶著幫人家試刀的行為,不是提鞋是啥?)若非票房很好看、很會搶題材,他的導演功力其實跟Paul.W.Anderson有得拼。(至少Paul Anderson不會賣弄技巧或裝深度,更不會靠龐大金來包裝自己的電影,──這是讓我很欣賞這個導演的原因。)



至於這部【Avatar】,之前有篇文章講到【2012】,說【2012】應該是爛片,同樣的原因也會發生在【Avatar】身上。

要不要看看今年同樣以「人類轉化為入侵者,入侵外星生物居住領域......」的電影,一共有多少部?

標準從嚴,把【第九禁區】剔除後,今年奧斯卡動畫片入選名單中就有一片是同樣題材,還有一片電影也是相同、或類似題材。

這種大混戰局面,其他幾部影片幾乎隨便抓一個製作班底成員來,詹姆士卡麥隆都只有旁邊排著站的份......不信?【魔戒】大導演當製作人,夠嗆吧!同樣都在砸錢拍電影,人家是到紐西蘭去取景,詹姆是卡麥隆在是郊區挖游泳池......呵!這種比較法很爛,因為兩者都對整體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多過正面影響,但是老傑克好歹還拍了部【金剛】自我檢討批判,好萊塢往後幾十年的「數億大製作」亂象由誰開啟?不就是詹姆是卡麥隆的【鐵達尼號】嗎?

講【鐵達尼號】對後世的影響,是想提醒大家兩件事:1.這傢伙身為一個導演,真的沒啥料。2.電影不是砸錢跟技術拍出來的東西,而是要花心思、化腐朽為神奇。(【星塵傳奇】和【絕命尬車】,這兩片我覺得是徹底實踐這個原則的作品。)

電影中,大動作場面是許多動作臨時演員賴以維生的飯碗,大量應用【貝武夫】這種真人捕捉技術,就好像【鐵達尼號】中,上一幕場景中都是從加州訂作電影道具,下一幕卻又充斥著卻又從中國大陸進口廉價貨來取代一般。一集【貝武夫】看看可以當新鮮,可是接著有【聖誕夜驚魂】,然後又有【Avatar】......動畫失去了動畫的樂趣,卻又不能精準傳達真實佈景的優勢,我不敢想像除了高科技中毒的御宅族外,有誰會真的喜歡這部電影?

何謂動畫的樂趣?...逼真並不是人們追求藝術和娛樂的唯一標準,適度的和「不完美」、「不逼真」妥協,也是很重要的。電影【莎翁情史】中,演到當年莎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上演時,茱麗葉的鮮血是用紅布表示......為何需要戲劇?因為動作在一個「故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時,完全仰賴文字來表達動作,會破壞閱讀故事時的整體節奏感,(要拉拉偺偺寫一堆,)也無法讓讀者真的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所以何不乾脆用人來真的擺出作者想要的動作,而且還是連續動作?...這才是影像故事真正該專注的地方,而不是越來越逼真的特效。

現實中的生物、人物無論如何都作不出來的東西,才會需要藉由動畫來傳達。

一部本末倒置的電影......我不知道有什麼好期待的。




另外:什麼是高科技中毒的御宅族?......就是那些以為看到電腦資訊科技越來越進步,明明不是自己的功勞、自己也只有掏錢當培養皿的份,可是卻可以興奮的把自己所有的品味、感受性......等都關閉掉。......(對!就是在說藍藍路。)

寫這篇文章,還有個原因是因為我很欣賞Johnnathon Mostow,他是個很敢作夢,更是同時兼顧手段與節制的實現自己夢想的導演。偏偏他的【魔鬼終結者三】被罵的慘兮兮,一直是讓我覺得很可惜的一件事,第四集問世後的今天來看,這個惋惜更是加深數倍,偏偏他同時也是【獵殺代理人】的導演。

如果大家可以因為「就是覺得特效要逼真」,所以就毫無顧慮的發言批評,那難怪台灣今天政治亂象永無停息之日,「我就是覺得XXXX一定要實現!」「我不管你有什麼顧慮,妥協的就是爛!無能!」........

扯到政治去了?......人類的行為有哪件跟政治無關?想當不沾鍋?以為當不沾鍋很清高?......隱居去吧!



【以下是網友bias的補充資料,在回應區中,有我們兩個一系列的討論,我覺得挺值得一看的。】

我同意 James Cameron 有很多成就都是靠砸錢堆砌出來的,恐怕未必有在整個娛樂產業體系中靠拍馬屁賴以維生的媒體所讚譽推崇的那麼厲害。不過從板主所舉的《Sardust(星塵傳奇)》《Death Race(絕命尬車)》等反例我們也同時可以看到,也不是說只要砸更多錢就能夠達到什麼成就。不然 Michael Bay 就應該不會只是專拿金酸莓獎的「最佳導演」了。

但對於本文中部分觀點,我並不完全同意。在此提出一些從維基百科翻查得到的資訊作為補充:

James Cameron 自己擁有一家製片公司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雖然《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有部分特效是找 George Lucas 成立的 Industrial Light & Magic 合作完成,但根據維基百科,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大多數電影中的視覺特效,主要都是出自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常勝軍 Stan Winston 之手。Stan Winston 因《T2》獲頒奧斯卡最佳化妝及最佳視覺特效的殊榮。

Stan Winston 亦擁有自己的 Stan Winston Studio,擅長的領域倒不完全只在電腦動畫繪圖,還有更多展現在特殊化妝、建造機械模型等方面以及這個別領域的整合。包括 ILM 亦有份參與的《Jurrassic Park》,那結合電腦動畫與實體機械模型的特效,也讓 Stan Winston 再度贏得一座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後來 Winston 和 Cameron 與從 ILM 出走自立的前任經理 Scott Ross 共同創立了一家視覺特效動畫公司 Digital Domain ,最負盛名的作品包括史上最昂貴沉船《Titanic》與《Apollo 13》《True Lies》《I, Robot》等。後來 Digital Domain 三位聯合創辦人紛紛釋出自己手上的股份而不再與其有關,經過幾手交易後 Digital Domain 目前最有名的大股東之一名叫 Michael Bay...



若要說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和 Industrial Light & Magic 在《T2》中的合作關係讓 Cameron 只配幫 Lucas 提鞋,我想恐怕是有點認知上的誤會?把榮耀都歸於 ILM 或 Lightstorm 恐怕都不完全恰當精準,或許該說 Stan Winston 才是這些視效佳作的關鍵幕後推手。要說試刀,無論是《Aliens》《T2》或《Jurassic Park》,也都是 Stan Winston 在試啊...

誠如板主所言,從前莎翁劇在處理打殺場面時,只用一塊紅布代表流淌的鮮血也就夠了。中國平劇拿幾支旗子插在背後就代表幾千幾萬大軍,拿兩面畫上輪子的布繞圈圈就代表在開車駕馬趕路中呢。這些輔佐道具存在的重點不應放在百分之百的擬真,而只要能夠推動劇情前進就算功德圓滿,觀眾當然也養成一種看戲的默契,知道這些道具各代表哪些隱性意涵而不會去苛究其真實性,而會更把看戲重點放在體會感受「戲劇」的情感內涵本身。

電腦動畫特效作為一門藝術化的工業技術,運用在電影當中,本應也扮演這樣的角色就夠了,過度強調其重要性,而忽略的劇情節奏角色性格的鋪陳,的確反而可能是捨本逐末的倒置。但若從此角度來評價 James Cameron 的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與 George Lucas 的 Lucasfilm 與 Industrial Light & Magic,我個人倒認為,Cameron 一直是此工業技術的開創者,每次砸錢都是花在開發更炫的嶄新技術,在將這些新技術運用進電影作品中也未必都充滿刻意為之的斧鑿痕跡,包括從《T1》的終結者機械人單格連映動畫到在《Aliens》裡可以一次同時處理數十隻小異形的來襲,在到劇情後半段的 Power Loader 對抗 Queen Alien 動作場面,這些都是足以在電影特效史上留名的機械模型動畫科技進展足跡;再看《The Abyss》的水製外星人(Pseudopod)到《T2》的 T-1000 液態金屬終結者,不僅展現了電腦動畫與真人演員互動的合成技術演進,在電腦繪圖的動作模擬、材質及反光貼圖的技術上也都是一大突破,Steven Spielberg 也才會因此找上 Stan Winston 拍出《Jurassic Park》來。Peter Jackson 的【The Lord of the Ring】《King Kong》又何嘗不是踩著 James Cameron、Steven Spielberg 踏過的腳印在試圖作出超越?

相較之下,回來看看 George Lucas 的【Star Wars】,特別是事隔二十年後的前傳三部曲,畫面上那些動作位置都整齊劃一的複製人大軍,反而是較為低層的動畫技術就可辦到的成績。當然這些地方不算是電影中的重點,至少全動畫角色 Jia Jia Binks 和她的族人就是運用《Jurassic Park》技術作出來的翻新里程碑,看來更活靈活現了。然而那又怎樣呢?即使 ILM 成為好萊塢工業在電腦動畫特效的最重要環節,幾乎所有億萬製片的 CG 畫面都是透過 ILM 的超級電腦運算繪製而成,但妳不覺得 ILM 的多產才該為專致於電腦動畫技術搞壞電影編導重心負上更多的責任嗎?Lucas 擁有這樣一家頂級龍頭動畫公司,自己拍起【Star Wars】前傳三部曲以及交由好友 Steven Spielberg 執導的《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這幾部自砸招牌之作,可又何曾真正將重心放在所謂劇情節奏的推展、角色性格的鋪陳上頭?

以「劇情片」的角度而言,我不敢期待《Avatar》能夠多好看、多感人、多富含人文深度。不過若要拿 James Cameron 跟 George Lucas 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作比較,無論身為一個開創或廣泛運用電腦動畫特效新技術新軟體的電影製片人,或是身為一個用心創作的電影導演,我個人還是會給予 Cameron 更高的評價。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藍藍路...影評不好寫,不代表心得就可以隨便成這樣

導火線:【電影感想】獵殺代理人 from 藍藍路 黑暗部落格

後續:【Avatar】應該也是爛片...


公幹人這種行為,其實不好。──我很清楚這點,所以真的對我的部落格熟的人,會發現我其實是用幾乎戲謔的方式在經營部落格,和充斥裡面的公幹文。

人會犯錯,因為人很脆弱。公幹人時,盡量針對人家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家的為人,...轉譯一下後,這段話在我來說就變成了:「我只是在指出你/妳的缺失,但是我跟你非親非故,你/妳十之八九也不會來看這篇文章,所以我何必用詞客氣、態度客觀?......誰叫我寫文時理性短路,天生又反骨腫大、腦白特別明顯。」

可是這是個大家總愛亂用「義氣」的時代,「不爽我的行為,等於不爽我的人;想跟我做朋友,就要對我所有的行為買單包容。」我公幹人的行為,大家總以為我是刻意要公幹他們的一切,......藍藍路也是,反正他們有人氣、有粉絲的支持,是非對錯都丟一邊吧!幹麻在意我的批評?躲進粉司堆和朋友群中就一切都解決了!

以上是引言,大家斟酌看看。



基本上,藍藍路的文章總是娛樂成分高,但實用價值偏低,就好像「要自私才會成功」這種話一樣,至於他爆的料,就好像在指點讀者「還有這種自私法」......

看完引用的那篇文章,我很感慨:台灣的電影會沒希望,基本上就是基於大家都喜歡看到別人娛樂自己,卻又不管負責娛樂人者有多辛苦。

簡單說明:

好萊塢用一種「show you the wonder」的心態在經營電影娛樂事業,全民也樂衷於追求「see the wonder」,用掏錢買票的方式作為對這些人的肯定,所以不但累積了驚人的相關產業,很多時候電影更是推動科技工業進步的功臣;相較之下,台灣人卻是把相關人一律當小丑看待,所謂的演藝人員是「不許哭、不許累、不許有自己的想法,只准讓我們看的爽!」好像是在逛菜市場,期待看到有人再街頭賣藝雜耍,表演的好不用賞錢、表演的不好儘管把垃圾往他們身上丟一樣的心態。

相對的,拍電影的人,很多時候是期望能夠藉由這些電影,讓觀眾抒發再現實生活中累積的苦悶與不滿,或是藉由看到「the wonder」,來讓自己相信「這世界上還是有值得一看、值得期待之事物」。相較之下,我相信台灣的電影人根本沒幾個有這種志願,多的是自以為自己就是有資格,靠著把腦袋裡的不切實際想法現化,把自己淺薄的見識拿來賣弄...藉由這些行為,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

觀眾和從業人員之間認知與行動上的落差,導致了台灣今天電影市場的慘況。



不提心態和視野層級有高低,所謂的「非禮勿說」,基本上就是藍藍路這篇文章的反面態度,因為是私底下的聊天,所以就可以極盡所能的用小家子氣心態說些鄙言俗語,然後再把它一字不動轉貼到部落格上來......

(誰不講鄙言俗語?誰不講?

可是就這樣把他拿出來賣、拿出來炫燿的人,還真的不多。

除非是在刻意搞笑。)




因為藝術不是只有逼真一條選擇而已,所以這種講求內涵劇情的電影,當然不會無上限去爭取預算,再進一步用預算換特效。

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試圖把導演製片編劇想要傳達的經驗表達出來,也是種電影的「藝術」。

我不是要說「那部電影」很成功,可是......大家稱讚藍藍路為網路界的壹週刊,想不到他真的把自己徹頭徹尾八卦化,思維用詞觀點......這是後台客時代web2.0精神的最高境界嗎?體、心、術三者都以八卦和鄙俗為最高原則融合為一?

【2012】這...應該是真的...

但電影是唬爁。就算不是唬爛,錯誤內容也比正確內容多。




只是......看看這位導演製作的電影,從ID4開始,某種程度上他所預言獲描繪的畫面,都部份成真了。

ID4─資訊戰爭成了現代化軍事的主流裝備之一。

史前一萬年─金字塔建成的年代,確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早很多,那時候確實還有猛瑪象。(而且那時候撒哈拉還不是沙漠,敘利亞一代的遊牧民族花了五千年的時間,把它變成沙漠。東天的時候,猛瑪象有可能北遷被避暑,然後就被留了下來。......導演只是忘了幫猛瑪象修修毛、替撒哈拉添點綠意而已。)

明天之後─氣候異常確實在發生,只是沒那麼快、那麼突然罷了。



所以......2012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有幾個很有趣的點,大家先思考一下。

所謂的神話傳說和預言,大都是以撰述人雙眼所及的範圍為「世界」,所以創世紀的大洪水其實是有考古證據支持的,就連諾斯特拉德姆的預言經過學者的嚴謹考證後,發現其實都只是集中在基督教世界的一些政經局勢而已。

所以2012所謂世界毀滅......不太可能真的是世界毀滅,可能只是瑪雅人足跡所即的世界。

何況光是「預言」本身就與現實證據矛盾。

預言中說:這個世界每幾年就會遭遇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其實考古學家也告訴我們:這並非「預言」真正的意思。)

可是光是人類可考證、已知、延續的存在歷史,就足以推翻這個「預言」。



那我寫這篇文章是想幹啥?



因為羅蘭畢竟不是科學家,而是個藝術家,對於知識的考究上不是很嚴謹,他應該有點抱著寧爛勿缺的態度。

所以標題所謂的「這應該是真的」,其實是指一種「巧合」。

各位如果用瀏覽器,搜尋一個關鍵字「史前南極地圖」,會發現以下的資訊:

古代土耳其帝國的皇宮中,藏有一張「南極大陸地圖」,可是這張地圖完成時,世人連澳洲的存在都不曉得,何況是南極,而且還是埋藏在層層寒冰下的南極大陸。

即使是現代科技也要用最先進的衛星探測,才能精確定位出南極大陸的輪廓,據說此圖的正確性不下於衛星。

更誇張的地方在...這張地圖上有註名說:這是古老版本地圖的謄本。


這張地圖被稱為考古學界的N不思異,和金字塔、毛艾像、依朗的乾電池、阿茲提克的飛機、印加的水晶骷髏、印度的鐵柱......並列。


可是今天大家都已經知道:南極並非永遠包在寒冰之下的。因為板塊飄移的作用,才讓它移動到今天的位置。

所以.....莫非有人在南極還未被冰封的時期,就完成了這張地圖?

「那時候還沒有人類!」這個觀念否決了這個答案。




(以下資訊,我手邊並未保存參考資料,網路上也很難查到,所以無法推舉出處,我就連原作者的姓名都不記得了。)可是早在伍零年代,有個板塊飄移學說中的「異端」,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解釋:

「板塊的飄移並非總是緩慢、肉眼不可見的。

距今大約五千年前,南極大陸其實位在印度洋的中央。可是因為地殼忽然發生類似液化的現象,導致它急速滑動,才到達今天的位置。」

這個理論尚未出版成冊時,就引來學界嘲笑,因為它比板塊學說本身更荒唐可笑,(當時板塊飄移學說還未被接受,)可是有個人卻願意在即將出版的書上寫推薦序言,讚揚這個作者的研究態度嚴謹,想法又不受傳統思維侷限,希望大家可以拋棄論就這學說是否正確的心態,都一起來看看這本書。這寫序的人就是──愛因斯坦。

(找到了。可是我的資訊不是來自這個版本。)


知道我想講什麼嗎?


這部電影中所描繪的事件,是有可能成真的。

或許日期不正確、規模不正確、和天體運行之間的關聯也不正確,而且和瑪雅預言更是無關......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麥可傑克森的傳奇】Earth Song?這什麼鳥歌?

這首歌,整個就是在諂媚環保人士與人道關懷者。

知道化石證據中有所謂的「大滅絕」嗎?即使沒有人類這樣破壞環境,地球還是會不定時來場大滅絕,讓地球表面的生物重新洗牌一次。

麥可怎麼不寫首歌問問地球:為何要作這種事?


關懷貧童?

全球貧富如此嚴重懸殊,除了工業化腳步不均等外,其次就是為了讓北半球工業化國家...絕大多數都是麥可唱片銷售所及之地...可以享受現代化便利的生活,所以導致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看看他自己生活多奢侈?還好意思大唱這首歌?...這人是怎樣的變態,可以無恥到這種程度?

拜託大家別再神話他了!

要洗版請便。


--------------------------------------------------


Earth Song

What about sunrise 想想那陽光
What about rain 想想那雨
What about all the things 想想它們的全部
That you said we were to gain.. 你認為我們所應該得到的一切
What about killing fields 想想那死去的土地
Is there a time 還會再有嗎?
What about all the things  你說的那些
That you said was yours and mine...  屬於你我的萬物呢?
Did you ever stop to notice  你可曾停下腳步
All the blood we've shed before  反思我們犯下的重重血債
Did you ever stop to notice  你可曾停下腳步
The crying Earth the weeping shores?  聽聽地球母親那悲痛的淚海?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What have we done to the world  我們對這個世界付出過什麼?
Look what we've done  想想我們所做的一切
What about all the peace 想想漫天的平和
That you pledge your only son...  那可是你向你唯一的孩子許下的諾言
What about flowering fields  百花爭艷的大地呢?
Is there a time  還會再有嗎?
What about all the dreams  你承諾的那些
That you said was yours and mine...  本來是屬於你我的夢想呢?
Did you ever stop to notice  你可曾停下腳步
All the children dead from war  想想戰火中罹難的孩童?
Did you ever stop to notice  你可曾停下腳步
The crying Earth the weeping shores  聽聽地球母親那悲痛的淚海?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I used to dream  我曾經有過夢想
I used to glance beyond the stars  我曾經仰頭張望那美麗的星空
Now I don't know where we are  但如今我不知身在何方
Although I know we've drifted far  只知道我們已漂的太遠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Aaaaaaaaaaah Aaaaaaaaaaaah  啊啊啊~~~啊 嗚嗚嗚~~~嗚

Hey, what about yesterday 昨天怎麼辦 ?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seas 海洋怎麼辦 ?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The heavens are falling down 天堂正在墜落~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I can't even breathe  我已經無法呼吸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bleeding Earth  地球已經受了重傷!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I need you   我需要你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nature's worth  大自然的價值呢?
(ooo,ooo)  
It's our planet's womb  那可是萬物之靈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animals  動物們怎麼辦呢?
(What about it)  牠們怎麼辦?
We've turned kingdoms to dust  我們已經把樂土燒成灰燼了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elephants  大象們怎麼辦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Have we lost their trust  我們已經失去牠們的信任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crying whales  痛苦的鯨魚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e're ravaging the seas  我們正在蹂躪海洋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forest trails  森林都到哪裡去了?
(ooo, ooo)  
Burnt despite our pleas  慾望燒毀了一切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holy land  想想神聖的土地
(What about it)  怎麼辦?
Torn apart by creed  宗教都四分五裂了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common man  所有的人類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Can't we set him free  誰能釋放他們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children dying  垂死的孩童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Can't you hear them cry  難道你們聽不見他們的哭喊?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ere did we go wrong  我們這是怎麼了?
(ooo, ooo)  
Someone tell me why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babies  嬰兒怎麼辦呢?
(What about it)  他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days  我們的生活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all their joy  我們所有的歡樂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man  人們在幹什麼 ?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the crying man  悲傷哭泣的人類呢?
(What about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Abraham  亞伯拉罕先知呢?
(What was us)  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death again  想想滅絕的重現
(ooo, ooo)  
Do we give a damn  我們真的不在乎嗎?

2009年11月17日 下午 2:59

【豪門大頭症】陶晶瑩在空中開火

因為這女人就是「女人真偉大」的擁護者、實踐者,所謂的談話節目只是一層外衣罷了。

開這個節目、選這個話題,用意何在?不就想知道社會大眾對此的觀點嗎?為何要對一個不合自己意的觀眾發言如此大動肝火?

這女人的修養品格見識根本有問題!



何況......我們假設一個狀況好了。

人到底為何外遇?......這不是種生理需求──如果如陶晶瑩所言,──那就表示一定有某種動機跟觀念,促使了外遇者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使那種理性的反彈減到最低。

就好像「殺人」一樣。

今天,已婚男性可以找到千千百百種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女性的理由何在?......我不是要強調外遇是合理的,而是說如果是毫無道理的行為那跟連續殺人魔因為許多根本無法解釋歸納的理由而不斷動手殺人,有何不同?

理由就是理由,想法就是想法,不去關心這種理由想法的成因,只知道躲在安全的位置大聲譴責懷有此類理由想法的人......陶晶瑩是患了嫁入豪門的女性專有的大頭症嗎?



外遇是兩造雙方(或三者)之間的私事,可能有太多太多不可對外人言的隱私機密存在。

人不是完美的動物,面對這些隱私機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決心動力去解決它、克服它,即便在旁人眼中是很理所當然的小事......

就好像那個認陶晶瑩發火的發言好了,心理學的解釋:這位男性可能在現實兩性相處的過程中受挫、受壓抑,所以要靠著這種畸形變態的觀念,來緩和自己的不滿......對!這種行為沒意義,可是如果用「阿Q心態」來解釋,我想大家應該就能懂了。

說白了,陶晶瑩並不關心這個社會中存在著怎麼樣的兩性不平等亂象,特別是女高男卑的異像,反正她嫁給了一個足以說是眾女稱羨的老公,本身事業又有成、對夫家也盡到了傳宗接代的任務,沒人「可以」挑剔她在這段婚姻中是否有任何缺失,......除了她老公本人以外,但是這個人幾乎沒有聲音。


插句話:我不是要合理化外遇。如果我老婆有外遇,如果是因為我有缺失,我會選擇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和她溝通,如果她真的就是天性水性楊花......那活該自己被當成笑話,誰叫我是前沒看清楚這女人的真面目。看了這篇文章後不爽的人,可以省下用「哪天你老婆也外遇」這種話攻擊我。


重點是:陶晶瑩的節目除了提供女權暴力擁護者和熱中於舔屄獻媚的男犬族,回到現實後有一個互動話題以外,對整體社會進步毫無貢獻,甚至是反貢獻,就因為自己享有一段夢幻般的婚姻關係,所以她可以如此催眠自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跟觀念,......大頭症。



【我不認識陶晶瑩,我對她也沒敵意,人不是完美生物,只是希望她能理解:她不是科學家,那位發言觀眾可能也不是。如果無心尊重發言者,那以後還是取消觀眾caill-in吧。】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王者天下】麥可傑克森...終究只是個小丑

小丑崇拜小丑,標題解釋完畢。

這干【王者天下】這部電影何事?

前天在緯來娛樂台看到這部電影,(其實我有DVD,但不在手邊好一陣子了,)就把他看完,看到最後主角問薩拉丁一句:「聖城到底有何意義?」薩拉丁兩次回頭,第一次說:「Nothing.」第二次卻又回頭說:「and everything.」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不只一次在部落格中的觀影心得這樣問。

愛情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好的愛情電影會客觀論述,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見加諸觀眾心中,甚至不會像前幾年的愛情電影一樣,其實是在高聲頌唱觀影者心中幻想的理想愛情。(我永遠記得艾希頓庫奇的【誰趕來晚餐】中,鮑伯叔叔那句「女人永遠是對的」,看完簡直像惡夢一樣......讓我想吐。)

如果愛情的意義在電影裡頭,可以有這樣的落差,那我想【王者天下】是好的,最起碼它不是追求短暫多變的芸芸眾生認知,而是用解析歷史的觀點來呈現一個梗古不變的道理。

所以,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工作,我們生活,我們娛樂,我們創作,我們衝突......這一切的意義何在?

Nothing, and everything.



寫了幾篇看似「罵」、「扁低」麥可傑克森的文章,其實就是感到好笑。

有人因為他對流行音樂的貢獻頗多,所以崇拜他。可是流行音樂對人類的價值何在?...不懂為何有人一直要引用他的事績數據,來說服我、試圖讓我一起崇拜他?

也有人因為他熱心公益,所以尊崇他。可是從九牛中拔下一毛,能算上什麼豐功偉業?何況這些慈善公益團體到底作了些什麼事跡,來讓麥可捐出去的前真正有行善的價值,也沒聽到有人來舉證,難道只要把錢捐給掛上「慈善團體」的機關單位,就盡到的行善的功德?

說白了,麥可有今天的地位跟名聲,全因為他熱心於創作。創作對他之於,就像聖城對於十字軍和回架徒一樣,「Nothing, and everything.」

崇拜者們眼中的麥可,是麥可自己眼中的哪個麥可呢?是那個「Nothing」?還是「Eveything」?

其實結果都不重要,因為那都是麥可自己的人生,而事實擺在眼前,這人的人生徹底失敗。──被父母當成搖錢樹?因為歌迷的瘋狂崇拜:被演藝工業層層剝薛?因為歌迷的瘋狂崇拜;找不到幾個知心好友?因為歌迷的瘋狂崇拜......

沒有人是直得崇拜的,但也沒有人是值得小看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價值,而不是干於當別人的踏腳石、培養皿。

麥可選擇用創作當自己生命的價值,無腦歌迷怎麼選擇自己的?......無腦?




關於【王者天下】...

萊德利史考特已經是上個世紀的導演遺物了...這種導演手法在卡麥隆的【鐵達尼號】達到登峰造極...

說白了,這是種導演和製片兩值極度結合相容的手法,道具、佈景、服裝......在各種器物上頭追求極致的盡善盡美,但實際上是徹底了忽略「人」在一部電影中的地位,幾場動作場面,演員武打的動作怎麼看都很憋腳,男女主角的演出更是淺白到讓人冒冷汗......(相對比之下,【三百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就是另一種完全相反的電影,整部電影都是靠演員在堆砌的......哦!特效也很精采啦!這是一定要的。)

難怪......



【嗯!果然是小丑,這種無恥洗版手段就這樣拿出來用。沒關係,到時候整篇備份,然後刪掉重發就好。】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Heroes】Awesome? Awesome! Awesome!!!!

【Heroes】影集,經歷了第二季、第三季、甚至第四季要死不活的大跟「瘋」後,終於轉回第一季的風格,不會再去費心思把這影集搞的好像是主流動作影集一樣。


每個人都要尋找自己的家。


Sylar的人格因為某些原因跑到了Matt警官的腦海中,兩人似乎相處「愉快」;順便一提,現在住在Sylar身體裡的,是飛人Nathan的人格。(Nathon的身體已經死了......挺詭異的。)

Hiro得了腦瘤,想要在死前利用超能力,把人生的遺憾都修正過來。

Peter跟他媽媽的關係似乎陷入冷凍狀態,因為他媽媽不讓他知道「你哥哥其實是Sylar」的事實。

好多超能力角色登場,好多超能力角色死掉.....



啊!啦啦隊長Claire唸大學了,她的室友Grechen是個同性戀,「Claire,我對妳一件鍾情......」「Grechen,妳吻功很棒,可是...妳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很喜歡妳...」「只是...這種喜歡不是那種喜歡?」「不...我不知道?」「Awesome!」

Awesome!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終棘警探】密室政治預言

這部電影...到了第四台上觀賞後,才發現它的政治諷刺意味濃厚。



民主政治最大的特色在於行政部門的決策都是關起門來的。

儘管他們薪水沒有大企業高,可是組織比大企業嚴密,權力層級也高。

當他們有權力、也有意願關起門來商討著如何處置「別人」的生殺下落......They always get what they want!



英國人,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