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Strange Wildness】 去他的海腳一頭熱!國片(觀眾)去死啦!

今天中時有個深度個報導,『「海角」出頭 國片脫困還很拚』,看完真的是感慨無限。(怕這篇新聞不見,所以把它轉貼在下面。)

今天大家都只知道『海腳七號』熱賣,都在為導演今日的成功可以脫離往日的困窘而高興,──我真想叫這些人通通去死!國片真的不會有未來!就好像我們的教育改革,永遠會因為那一卡車希望靠高學歷換得高收入的人搞死一樣。大家只是在國片中尋找可以替代「好萊塢製造」的娛樂效果罷了!基本上大家完全不在乎導演的特質跟用心,否則不會有這麼多優秀的國片死在戲院中。



這跟『strange wildness』這部好萊塢製作的電影有什麼關係?

魏聖德紅了、賺錢了、可以償債了、可以募得拍下一部電影的錢了,可是他會開心嗎?

我覺得還有得瞧!

電影中,一個王牌動物節目主持兼製作人的兒子,希望可以繼承父親的衣缽,也走上這條路,可是無奈自己真的沒有天份,也沒有頭腦,所以這部電影的過程基本上就是看他和製作團隊超有限的經費、技術、智商中,完成他們想要製作的影片......基本上是部搞笑片,而且結局也是失敗收場,──電視公司的主管把他、製作團隊、完成的影片給轟出會議室。

「好慘!」搞不懂狀況的人一定會這樣說,「可是他沒才華,所以他活該。魏導不一樣。」

假設今天國片市場成熟了,觀眾也會定期的走進戲院欣賞國片,so?過一陣子,大家發現國片不如自己預期的好看,然後有種被愚弄的感覺,就好像年輕時熱衷過政治,老了就會苦命勸後輩;「別搞那個啦!政治都是騙人的玩意!」

今天大家都在大力的強調「海腳七號的票房」、「魏聖德導演昨日的困境與今日的風光」......可是大家都不去關心:什麼樣的人可以拍出好電影。

那是當然的,因為觀眾大多無腦無品到不在乎到底什麼是好電影,很多時候,自己在看垃圾、推薦垃圾,卻毫不自覺。



要拍出好作品,其實第一個條件不是天份或能力,而是要能「樂」在其中。

這裡的「樂」,不是指表面情感的喜怒哀樂,而是只可以安於一件事物的任何層面,不是只有再順利募得經費、作品繼續拍攝的時候會開心,而是連募集資金的過程所發生的「狗屎」,都可以欣然的將它當成「黃金」一樣收到懷中。

想投入電影製作業嗎?如果告訴高三畢業生選填了相關志願後,畢業未來十五年可能都要面臨跟魏導同樣的人生,有多少人會願意走進這行呢?

別跟我說「有才華的人自然會走進來」,看看台灣多少研究大學,養了多少博士研究生,各個都有才華天份嗎?──屁啦!一堆人連基本的人文素養和邏輯能力都沒有,就會K書和作苦工罷了,還妄想作學問?



台灣人,不!華人,實在很精於算計,無時無刻不在算計「怎樣的安排風險最低、回收最高」,所謂的理念、夢想、抱負,通通都是狗屁,即便是美國、好萊塢,照華人的標準來看,電影事業依舊是風險最高的一門行業,就算今天把好萊塢完整搬移到台灣來,憑台灣的水準文化思維價值觀,一樣沒兩三年就玩完。

就算是要投入學術研究,大家也只知道看齊「哪個產業最熱門」,然後熱門的實驗室一間一間成立,經費申請書一份一份往上送,結果許多真正有前瞻性、關鍵性、重要的研究,卻一直在地下室和停車場的角落中,等著那些有心的研究員利用自己閒暇的時間來完成。

而現在全台觀眾也都在用同樣的思維心理衡量國片。

魏聖德接下來會開心嗎?我真的不看好,因為接下來等著他的,是資本化市場資方險惡的臉孔,這和過去缺乏品味、喜好難以掌握的觀眾是完全兩碼子的事。

也許幾年後,他會今日拍了『海腳七號』,然後詛咒所有的進去首輪戲院看電影的觀眾。




【新聞轉貼】

編按:《海角七號》掀起國片熱;然而,「海角現象」之後,台灣電影下一步如何走?本土創作者如何克服客觀條件限制?下一部《海角七號》又在哪裡?正值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本報調查採訪室與影劇組合作,訪問四位近一年內有推出新作的導演,以及影視產業學者,共同來探討台灣電影「情非得已的生存之道」。



 「偷天換日、暗渡陳倉、草船借箭、虛與委蛇……」在電影鏡頭外,台灣導演每天都在上演鬥智鬥力的戲碼,爆紅前的魏德聖也一樣。《海角七號》的企製人員透露,曾拖欠恆春一家便當店十八萬元達一個月,還得每天硬得頭皮去訂便當。

 電影創作者如何打一場不對稱的資源消耗戰?我們看到的菲林背後,又有哪些動人的故事?

 事實上,鈕承澤就把台灣導演的甘苦,拍成一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他說,當初獲得三百五十萬輔導金,就算自己募得相對資金,也不過七百萬元,很難依照原訂構想拍片,「光是一場自焚戲,大概就要花三百五十萬」,他靈機一動,改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說一個真真假假的故事。


 鈕承澤表示,片中部分劇情刻意誇大搞笑,有些橋段卻真實發生,包括拍片資金是媽媽的姐妹淘合力湊來的,還有一位洪阿姨把定存解約,投資他拍電影;劇中會計天天喊著公司帳戶沒錢、卻收到兩百萬元電影娛樂稅的稅單,全都活生生上演。

 創意導演 窮則變變則通

 不過,窮有窮的拍法,窮也能拍出豐富的創意。《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主要場景就在「豆導」位於東區的公司兼住處,手提攝影機既增加真實感、又省下鋪設軌道的時間,演員也與劇組大幅重疊,該省的、能省的都省了,就連片中的心理諮商師,都是情商客串。這樣的小成本製作,照樣在金馬獎及鹿特丹影展拿下好成績。

 說起「窮的創意」,台灣導演的確很有一套,導演鴻鴻去年的《穿牆人》申請輔導金時,原本想拍歌舞片,雖然獲得一千萬元輔導金,但評估兩千萬很難拍出大場面的歌舞片,於是改弦易轍,類型改成科幻片。然而,經費又不足以搭建龐大的科幻布景,怎麼辦?

 於是鴻鴻與劇組開車四處亂晃,最後在台南七股鹽山、高雄火力發電廠找到「非常科幻」的景點,然後改寫劇本結尾的巴黎場景。結果,拍攝效果被影評人譽為「成功打造末世與科幻質感」,也讓美國《綜藝報》對片中「大量的鐵藍/灰色的金屬色調」讚不絕口。

 精打細算 克難達成任務

 除了改劇本、換場景,台灣導演受限於預算,常常要「一塊錢打四個結」,《囧男孩》導演楊雅?是最佳例證,他說,拍片的前置作業最重要,他寧可花九個月開會籌備,多付薪水給攝影師等劇組人員,開拍後卻能省下更多錢。

 楊雅?舉例,為了平衡影片效果與預算,他必須精準運用大場景的拍攝場次,《囧男孩》片中有三場下課戲,必須動用上百位演員、升降車攝影營造場面感,光是出動一台升降車就要五萬、十萬元,因此他精算觀眾心理,讓下課戲出現的時點恰到好處,然後集中在三天內一起拍完,才能節省成本。

 《刺青》導演周美玲也提到「省錢祕笈」,例如《漂浪青春》有一場雨中親熱戲,臨時發現消防局不再支援水箱車拍片,如果找民間業者南下,一趟至少要一、兩萬元,她只好在現場找水龍頭,教導場務人員以水管模擬下雨的效果,最後再靠著控制鏡頭範圍、前景逆光效果等設計,「用兩條水壓不足的水管」完成任務。

 金主難尋 為錢低聲下氣

 除了節流,開源絕對是導演最痛苦的經驗。周美玲說,《刺青》開拍前,她接受兩家比較尊重劇本創意的金主,簽下「金主優先還本」的拆帳方式,即使如此,六百萬投資與四百萬輔導金,還是讓她拍片後期捉襟見肘,只好尋求贊助商以商品置入影片,才能拍完全片。

 沒想到,劇組人員不小心得罪贊助商,讓對方大發雷霆,她連夜南下高雄陪罪,一杯一杯灌酒陪喝,她的口頭禪是「反正爛命一條,喝掛了隔天再說」;還好她的誠意讓贊助商消氣,劇組也順利拿到尾款。

 鈕承澤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裡,尖刻描寫尋找資金的困難,甚至有「金主指定女星陪酒、交往」的情節,鈕承澤說,有些劇情是他聽來的,但他拍片前找過不少投資者,全數石沉大海;周美玲透露,《刺青》一片曾有金主指定女主角,但她堅持用楊丞琳,只好把錢往外推。鴻鴻的《穿牆人》接觸不下十位國內外的投資客,最後還是他抵押房子才能開拍;但他不忘提醒,「去問問魏德聖,他接觸的金主應該有五十個吧」。

 到頭來,鴻鴻拍片賠了近千萬,只好教書、拍紀錄片、接公家活動來償債;鈕承澤知道拍偶像劇是他的金雞母,沒錢時只能來回操作;曾因《豔光四射歌舞團》負債兩百多萬的周美玲,靠著年菜廣告等千奇百怪的接案,也讓她兩天賺回三十萬;楊雅?相對幸運,因為找到李烈當製片,所以較無後顧之憂。

 堅持理想 只盼產業回春

 既然這麼辛苦,幹嘛堅持拍電影?鈕承澤浪漫地說,電視劇在客廳等開放空間上演,「電話在響、小孩在吵、牛肉麵在吃」,必須拍得快速直白;電影在黑漆漆的空間裡放映,大銀幕上所有細節,觀眾都不會遺漏,「我可以好好花一百分鐘,說一個故事」。

 前幾年,台灣電影曾陷入「全年票房產值不到一千萬」的谷底,近一兩年,在電影工作者的努力及《海角七號》拉抬下,台產片開始出現復甦契機;嚴冬過後,台灣電影的春天不遠了嗎?



【影評】

穿牆人:出走的詩意 071105 from 藍藍的 movie blog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台灣人,看到這種政治霸菱,請生氣。

台灣人,你為何不生氣?【版本一】
台灣人,你為何不生氣?【版本二】

今天吃晚餐的時候,看到電視上頭播送當時畫面的錄影,看了真的很心寒......



張銘清是渣!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但卻能完全柄棄世界主流價值思想的政府官員,顯然不是天生低能、大腦有缺陷,就是滿腦子只想奉承上意、拼命擠進權力核心列車。

所以他是渣。



但是在民主社會哩,面對一個人渣,不代表任何人有權力作這種事,──我不是說害他跌倒的那一「推」,而是指整個事件過程,基本上就是有違法嫌疑。

聽過校園霸菱嗎?除了「好玩」以外,很多時候霸菱犯都是抱持著「他/她活該」、「教訓他/她有什麼不對」的想法,說服自己和從眾,一起施暴。

如果校園有校園霸菱,那台灣的政治圈也有所謂的政治霸菱。

如果有老師因為學生家長財大勢大、私底下給自己好處,因而對某些學生親愛有加,那是老師的問題,這不能叫做霸菱。所以別跟我說「霸菱是合理」的!我不是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人,就算今天被推的人是個渣中的混蛋,也不代表那樣把人圍起來,是法律可以容許的!




真的不懂,台灣人怎麼可以水準低劣到這種程度,首先有個「議員」可以公然號招民眾進行違法、粗暴的不文明行動,接著竟然還真的有一堆群眾集合響應,事後,他們不知道收斂低調,旁觀群眾(含部落客)看了也完全不會心驚,還用『apple老師:人家張老先生的內心受到傷害啦!你沒瞧見他離開台灣時候哭成那樣。』這樣文字在耍嘴皮子,......這真的是政治霸菱啊!這篇文章作者的嘴臉,就好像那些沒動手的小嘍囉對著動手的人稱讚著:「老大!你好行啊!把那白目揍到哭!讓我們看的好爽喔!可惜老師更白目,要懲罰你。」




P.S.1 邱毅的行為,在我來看頂多就是破壞公物罷了,當然只判三個月。(嘴賤!請大家公幹我!)
P.S.2 所以人家能當官,部落客只能在免費平台上打嘴炮、賺人氣取暖。請問張銘清何時講過「滅了你們台灣喔!」之類的話嗎?(嘴賤到不行!我自己跌倒,不用你們推!)
P.S.3 罵歸罵,我還是希望王定宇能被判無罪。希望大家搞清楚法院跟檢察官是兩檔事,不要隨意侮辱國格!



我才不管funP上有多少人推這篇文章,也不管推這篇文章的人,有多少經常讀我的文章。...XB!不小心按到投票鍵!送了它一票。】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絕命尬車】 人命!要浪費在這種事情上!




如果賽車沒有安全防護,其實有沒有那些機關槍、火箭炮、陷阱、防護裝置,並沒有太大差別...


真的會死一堆人!

來!大家跟我唸一次......

會死一堆人!

唸一次不夠,再跟我來......唸個十次好了!

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會死一堆人!


啊!唸太多次了!......管他的!反正一堆人愛看賽車,而這就是娛樂,(本片最經典的台詞!)本片把娛樂的本質毫不遮掩的暴露了出來,(『恐怖旅社』相較之下都遜掉了!)這也是電影最大的價值──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娛樂效果,羅馬帝國死了一堆人,好萊塢只要砸錢就做得到。(難怪羅馬滅亡了!)



保羅安德森的導演能力真的很貧弱,這裡有篇影評(武裝戰鬥湯瑪士小火車 "絕命尬車")把這點講的淋漓盡致,可是這就是爽片!這就是好萊塢無腦動作電影,也許保羅安德森真的是個三流導演,可是他卻是個一流的製片。

知道這片是改編自1975年的B級電影嗎?應該知道,但是知道那片長啥樣嗎?


「violence!violence!violence!...That is why we love you!」



美國人過度渴望暴力,但又拒絕花任何力氣去用積極正面的事物轉化這種渴望,也不想讓這種渴望被其他事物填充掩埋,這是早在1975年就知道的事。(1975年版似乎比較樂於討論這個現象,而不是玩弄血腥暴力。)

可是能怎麼辦?暴力帶來的血腥場面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還要更能舒壓,儘管大家知道這是電影、這些是特效、這些是假的,可是只要能帶來感官的刺激,它就是有用。如果沒辦法把大家心甘情願的騙進教堂和心理治療團體,那當然只好如大眾所願,在不會真的死人的情況下,提供大家需要的娛樂(治療)。

但是不是只要暴力和血腥就好?──已經有太多失敗的恐怖片告訴我們「不行!」

因為觀眾的胃口成長很快,眼光和辨識力也會進步,一旦眼前的鏡頭不再讓他們足以信服、或是產生足夠的錯覺假象,來填飽那種對暴力的渴望,他們很快就會拋棄這種電影,接著下一步......或許本片的時空背景架構真的會成真實現!

夠恐怖吧!大家希望看到這種事情發生嗎?如果不希望,那就繼續祈禱好萊塢可以不斷進步,然後拍出愈來愈沒營養、但又說服力十足的暴力電影。

這可不是簡單任務...有多少導演死在這塊領域中?史蒂芬史匹柏的雷恩大兵,史考特的無腦鬥士和搶救墜機阿兵哥,麥克貝的所有電影......不是太感性,就是太新潮,但是通通無法將暴力的感官刺激表達出來。幾乎所有各位講的出名字的導演,都可以肯定他們會鳥在這個領域中,尤其是史蒂芬史匹柏加麥可貝後拍出來的『變形金剛』,更是名證,而這就是製片在一部電影中的地位。好的導演可以讓好的劇本和演員更上一層,可是那要有製片來給他們一個可以發揮空間的「場地」,偏偏暴力電影的「成功」並不是建立在拍攝的過程,而是在拍攝之前就已經具備的基本元素上頭,尤其像本片:夠暴力的賽車,而且會死一堆人,死的又毫無價值、愚蠢無限,完全只是滿足觀眾當下「為什麼不掛掉這咖」的念頭。導演們也許懂攝影、懂取景、懂掌控演員表現,但是導演往往不是很懂如何集合電影需要的素材,最起碼不懂這種電影的竅門。


保羅安德森啊!繼續拍電影吧!也許可以考慮找一個搭檔當導演,然後你來掌鏡,就像盧貝松一樣。

美國需要你啊!



【其實仔細想一想,電影中都在暗示「這種娛樂只有在破敗的世界中才會有市場」,可是這種娛樂的「精神」早已經橫行文明世界,這是不是暗示其實現在的文明世界其實和電影中的破敗世界已經差距不遠了呢?──所以,每個走進電影院,看完之後大呼過癮的人,其實都不曉得自己正被保羅安德森狠狠的揶揄了一番。】

【death race 2000】
part 1(沒字幕)
part 2(撞死女人十分,撞死小孩四十分,撞死老人一百分!......好屌的比賽!)
part 3(手套殺人法!不管撞死誰,只要撞死了都有得分?美國人用這種方式來追求公平正義?太屌了!)
part 6(撞死總統幾分啊?)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Achmed the dead terrost :Jingle Bomb

聖誕節的時候可以唱喔




Jeff Dunham Achmed’s “Jingle Bombs” lyrics

Dashing through the sand
with a bomb strapped to my back.
I have a nasty plan
for Christmas in Iraq.
I got through checkpoint A,
but not through checkpoint B.
That’s when I got shot in the ass
by the US Military…

[it's not funny!]

Oooh, jingle bombs, jingle bombs
Mine blew up you see.
Where are all the virgins
that Bin Laden promised me?
Oooh, jingle bombs, jingle bombs
U.S. soldiers shot me dead.
The only thing that I have left
is this towel up on my head.

I used to be a man,
but every time I cough,
thanks to Uncle Sam,
my nuts keep falling off.
My bombing days are done.
I need to find some work.
Perhaps it would be much safer
as a convenient store night clerk.

Oooh, jingle bombs, jingle bombs
I think I got screwed.
Don’t laugh at me because I’m dead
or I’ll kill you…

I KILL YOUOUOU!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where in the world is osama bin laden】尋找賓拉登



沒搞錯!拍過『麥胖報告』的傢伙,這次拿「尋找賓拉登」當題材,拍攝了一系列周遊中東國家的紀錄影片。

看看下面這張海報,真的夠屌吧!




但是我覺得最屌的不是那張,而是這張...



看看預告吧......「哈喽!歐薩瑪!」





本片多次在「旅遊」的過程中,利用口述旁白插話的方式,探討了恐怖攻擊和美國的關係,或是說為何恐怖分子要攻擊美國和美國人。就這層意義來說,它遠比「反恐任務」的片頭還要成功。

另外,同樣走進了中東世界,但絕不會像是其他任何一種類型的影片製作人,都把中東世界當成「另一個世界」再處理,在摩根眼中,中東世界其實和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角落,差距不會太大。大家都是人,有男有女,都有七情六慾,都懂得仁義禮智,甚至在埃及受到的款待,遠超過在以色列所受到的敵視,(有人抨擊這段式在醜化以色列,)即便埃及街頭的人都知道「美國敵視我們」,但大家還是把自己友善、熱情的一面拿出來。

對於美國攻打阿富汗的行動,摩根也藉由訪問美軍大兵,間接提出了自己的評價,──相當與眾不同的評價,完全從另一種觀點出發。「不是派更多的士兵和更強大的武力,而是提供教育、醫療、基本生活物資......塔利班只會威脅美軍,不會威脅當地百姓。



不是刻意的同情和美化中東國家、然後批判西方的蠻橫,只是忠實的呈現「遊客」和一般「電影製作人」不會注意到的角落,也不會片面呆版的相信美國價值、再將中東世界妖魔化,是本片最大的成就,至於它提供的娛樂性相較之下就微不足道。(反正也只有開頭半個小時是屬於娛樂優先,後半段都是嚴肅居多。)



像下面這段影片就屬「戲謔」有餘,但兌現況毫無意義。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神鬼二勢力】好萊塢的皮毛,配上歐洲的血肉

【美國的西部片中,把搶劫合理化成一種天經地義的行為,不斷個歌誦那些留名史上的大盜做為題材,為何?因為美國的歷史曾經有一度就是不斷上演著『資本家藉由金錢勾結政治家獲取不斷權力,再轉而利用權力壓榨百姓、獲取更大利益』的濫戲,所以狠狠修理資本家的搶匪會成為英雄,他們的故事也才值得頌揚。現在...這個精神早就被丟一邊了,反而是來自歐洲的電影公司把這個精神撿回來,又不會像『蘇洛』一樣,淪為幼稚的愛國童話劇。】

看到製作公司,大家應該注意到這不是部美國出資拍攝製作的電影,而是來自法國。

所以電影的整體觀感,完全脫離了好萊塢的美式動作美學,也柄棄了靠著快捷奏、大場面、炫麗的聲效等元素來刺激觀眾的感官,而是改用比較樸拙且紮實的劇情,來讓觀眾享受這部電影。


樸拙?紮實?可能有人聽不懂。

電影和舞台劇的差別在哪?一、電影可以剪接,二、電影可以迅速換場景,三、可以打馬賽克噴霧,或轉換鏡頭好讓畫面不會超越尺度。

因為可以一和二,所以才有如此豐富精采的特效出現在電影中,否則特效應用在舞台劇的歷史,可能還超過電影開始注重特效的時間。(從有舞台劇開始,到舞台劇製作人開始思考如何讓畫面逼真,比大家想像中的快。最起碼,莎士比亞就已經知道要追求特效。)

排除特效以後,除了這三點以外,其實電影和舞台劇並沒有太多不同。

所以如果要理解好萊塢電影本質,就是仔細觀察他們如何大量的突顯這三點,好讓自己的電影作品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文化的電影區隔開來。



這和本片有什麼關係?

本片其實不是單純的西部片,特別是那種男性沙文主義充斥的西部片,──裡面的男主角一定要渾身是膽、天不怕地不怕,不管是豪邁型、粗獷型、或是俊美型,都要有讓女性神魂顛倒的本事。所以本片的兩位主角是女性,而且除了練靶以外,本片鮮少開槍動武,(槍戰次數根本少的可以,最激烈的打鬥還是兩個娘兒們互毆,)而典型西部片男主角做不到的事──搞笑,喜劇式演出,更是本片的核心,「We did it... We did it...」光是看小潘這樣開心的又唱又跳,本片就值回票價了。(成龍的「西域威龍」還是在打打打打打......打不停,所以跟傳統的西部片沒有不同。)

而且攝影取景相當棒,同樣是以「墨西哥」為背景的「蘇洛」,就顯得很可笑,幾乎沒在這上頭下功夫。

有多少部好萊塢電影的結局,會是兩個主角散步在夕陽的餘暉之下,互相安慰、互相吐嘲?好像沒有吧?好萊塢式電影要不讓主角之一抱得美人歸,就是兩人名利雙收,打上字幕後,觀眾都會以為剛看完了一場成人式童話,「大家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痾!

如果有人要看這電影前還會期待著好萊塢式的聲效娛樂......那我奉勸此人,以後少看電影。

(看過後,我愈來愈肯定2007年的『史密斯先生』是濫片。)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好深奧的言論自由

我想講言論自由,因為我在這個板的留言被刪了。

這有什麼好講的嗎?華文界部落格那麼多,部落格主也那麼多,(好吧!分站很多,所以要打個折。)大家一天到晚在刪除過濾板上的言論,被刪個一兩次有什麼要緊?

對我來說很要緊,因為我曾經在另一篇文章中說過「此人的文章讓我看了很肚濫」,其實這篇文寫的不好,因為我這個板有寫政治文的習慣,凡是牽涉到「豬」、「狗」等字眼,大家都應該主動對焦成「這是政治文」,偏偏我沒有強調這點。

可是這個部落格的作者沒有因此而惱羞成怒,還主動跑來,跟我用板上的嵌入式msn通話,(我想他跑來的時候就已經有點生氣了。講完話後,因為我知道他的習慣,所以搶先一步把談話內容貼上部落格。)可是因為禮貌,所以我沒有把話講得太難聽,一直到這篇文章為止,才上去發表一下「我為何肚濫」的真正理由。(當然要有禮貌,有誰看過九把刀、豬學橫、陳水扁、馬英九、李登輝來過我的部落格嗎?這位作者可是第一個,當然要給點面子。)

重點是...他第二次刪我文,讓我覺得有點小訝異,(或者根本不訝異,)因為發現這位作者也是這類人。



我一開始有說:上一篇文章是政治文。而這篇其實也是。

大家可能會罵我,認為我在硬坳...連我也認為大家可以這樣罵我,因為那篇真的很不像政治文。

其實這篇想講的,跟那篇想講的核心,還是一樣的,就是大家公開交流資訊的目的。

就好像上一篇文:同樣都在寫部落格,甲還是在評論乙自己公佈在部落格上的內容,而乙是將自己私下跟別人通msn的內容再轉公開,(而且隱含著很多幾近貶抑對方的訊息,)可是讀者們卻可以毫無保留、理所當然的認為甲是在消費乙,而乙是在藉由爆料「服務」大家。



這種態度真的很讓我做噁,「不都是部落客嗎?Web2.0的精神到哪去了?」

我早先的政治文,總是用「藍狗」、「綠豬」等詞來統稱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支持者,但沒幾個人注意到,我鮮少用這種方式稱呼、或回應來板上罵我的人,──即便這些人少的可以。

因為對我來講溝通就是溝通,寫文就是寫文,如果其他人寫政治文可以光明正大的用「藍丁丁」、「鄉民」等絕對是貶抑性的字眼來稱呼自己想批評的對象,那我真的不想對自己的用詞遣字保留太多,(有位懷孕的朋友跟我抱怨後,我才警覺到這種態度是死路一條。)可是一旦有人走到我「面前」要跟我溝通時,我絕對都慎重其事。(我有多慎重?見仁見智啦!但絕對不會隨便用輕蔑和隨便的態度對人,絕對希望對方屬名,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撒旦可以因為我寫了一篇非常冷血的文章而另外在文中痛罵我,可是今天我們也學會了互相欣賞跟交換意見。溝通就是這麼寶貴的東西。

因為我寫文,是希望能夠求進步、求刺激、求砥礪的機會,而不是關起門來靠著在文字領域中放狗修理自己想修理的假想敵。

這種行為絕對無法滿足我。公眾交流的管道,絕對不該淪為眾人吐口水、歛聚個人聲望的手段,這不是言論自由的價值跟意義,卻是大家今天競逐的目標。

舉例的這個版就不用多提了,我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就有名的就是當過記者的垃圾「王」,老愛把不順應自己意見(不捧自己LP)的發言者當作搗亂者應對。

其實今天許許多多政治傾向濃厚的部落格,都有這樣的毛病,動輒糾眾「圍毆」持反對意見者,所持理由竟然都有一個,就是「誰叫他來這地方發言」。大家或許會以為這種無視言論自由意義價值的行為,對大家的終極利益沒有損害,但其實錯的很嚴重!我們的社會早就已經被這種想法給嚴重損害了,這種態度如果延伸到現實,其實很恐怖...當然,大家面對言論自由的態度,並不代表大家在現實中面對持相反立場者的手段,可是人腦並不是精確機器,恐懼、猜忌、疑惑......這些情緒會凌駕理性支配大家的行為。

請問:藍營到底有沒有人一天到晚把「哪天中共開著坦克車登岸後,你們這些獨狗通通等死吧!」或類似的言論掛在嘴邊?

答案當然是沒有!用常識判斷也知道,這是對岸無腦糞青的常態。

胳臂要往內彎,如果哪天真的要統一、哪天真的會統一......統派也不希望看到獨派的人身安全受到損傷,畢竟這只是政治立場的不同,可是撇棄掉政治立場的差異,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座島上的同胞,要優先照應彼此。

講到這,明理的人一定知道我是針對很多激進的獨派,老愛喊著「把統派趕出台灣」、「把它們推進台灣海峽」這類的詞搬出來講,甚至應用在討論中...「講這種話的人滾出台灣」、「把這樣想的人推到台灣海峽裡」......

不是說藍營的態度就有多高明,如果高明,我就不用稱他們為藍狗了。反正這篇文也不是要罵人,只是一種無奈跟感慨......看到國民黨可以輕鬆的藉著「追殺陳水扁」來滿足藍營上上下下,而綠營不論黨內黨外,竟然就搶著繼續消費這件事、玩弄種族議題,卻沒有人敢冒著虧損自身私益的風險,出來為「罪不至此」的前黨魁講實話,我真的要感慨......


他媽的明明就是單純的洗錢,為何要搞成這樣?

他媽的不過就是起訴而已,搞成好像是專制國家要凌遲處死無辜百姓?台灣人怎麼這麼好騙?


連言論自由的「價」「質」都可以像狗屎,台灣的政治還能有什麼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腐敗至此,這個國家的未來還有什麼指望?

(靠!我股票已經買下去!)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恐怖分子樂園/郵政恐怖份子 POSTAL】強暴美國夢



【2017/9/13 線上影音串流平台正式推出本片後取了個有點微妙的片名。話說竟然有人因為我這篇文章就以為這部片真的叫「強暴美國夢」...真是罪過啊!】

好像還真沒幾個人看過這部電影?好吧,誰叫這片「濫」到八大片商不敢幫忙發片!

這是來自德國、在美國贏得了「濫片王」之美稱的導演:Uwe Boll,在2007年的作品,改編自上世紀末的一個血腥暴力遊戲『POSTAL』。原著如此命名的用意在於這是講述:「一個發了瘋的郵差,如何拿槍殺光全鎮、同時又不被警察掛掉的過程。」如何?聽起來相當的沒有品味吧?可是電玩迷們看完本片後幾乎一面倒的破口大罵Uwe Boll「又在摧殘經典」。(Uwe Boll的作品幾乎都被這樣一面倒的批評。)

要不要聽聽正常人、沒體驗過原著魅力的人,會怎麼批評吧?(其實是我自己的意見,雖然我也是個電玩迷,但是對這種遊戲向來是興趣缺缺。)

「這種低級沒品味的遊戲也敢被稱為經典?趕快感謝人家導演有那個佛心,讓你們有機會看到自己喜愛的作品重新再大螢幕上重生吧!」

哦!這樣說有點誇張!但意思不會差距太遠。

總之,原著的名稱是指郵差,在電影中卻變成了主角的名字,而且變成了一整個在揶揄九一一後的美國文化。



『干他X的九一一什麼事?這不過就是部濫片!你這小咖不要在這亂鬼扯!』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很多會這樣罵我,(即便不是很討厭這部電影。)

首先,電影開頭就是以九一一為主題,講駕駛飛機的恐怖分子因為爭論「死後到底會得到幾個處女作獎賞」,而差點吵了幾來,理由相當多,例如:「為何賓拉登跟你說九十九,但卻跟我說一百?」「還是他根本也不知道確切的數字?」「一百跟九十九有差嗎?」「萬一是七十五個呢?(夠我用了!)」「萬一是十個呢?(嘿!我現在一個都沒有!)」「萬一十個還是要我們兩個平分呢?(一人五個?那可是要用到永恆耶!)」

最後吵不出結果,他們只好打手機問賓拉登,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因為烈士太多,處女不夠用了,所以只能保證你們一定有二十個。」【就這樣把劇情講出來?──算了!就當是雷吧!】

因為這次事件,幾年後,(也就是電影主軸的時間,)賓拉登還不忘對著屬下抱怨:「不拿處女出來當獎賞,就沒人要打聖戰了。」

根據以上內容顯示,很明顯的,這是部跟九一一掛勾的電影。



九一一到底對美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為了製造同仇敵愾的氛圍,突顯「攻擊美國本土是件不可饒恕的罪惡」,所以要不計一切代價讓人民相信「家園是美好的」、「家園是合樂的」、「我們住在天堂」、「美國就是天堂」......最後推論出了「攻擊天堂的人是惡魔」!

很無腦的推論,可是徹底的支配了九一一之後的美國影視娛樂。螢幕中的美國,不再有貧名窟存在,就算有,住在裡面的人都是隨手會掏槍出來傷害善良人的餓棍,或者是等待救助的不幸可憐人,真正善良上進的人都會住在漂亮的住宅區、人手一張信用卡、等著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狂歡購物......;工作,是美國人的生存價值,不管工作的內容與本質為何,只要能夠賺大錢、有好的升遷管道、不合理的勞資地位,千萬要無視愚蠢的職場文化,還有貪婪當道的企業倫理,最好大家都可以像銀行的理專一樣,只管賣東西收手續費,不管買東西的人死活,(或是用同樣的心態去生產電影、小說、電視劇、電玩遊戲...)

成功,是美國的價值跟真理,(運氣是狗屁,大環境不會跟人玩俄羅斯左輪,......失敗的人是狗屁,大家要偽善一點,支持一下社會福利,別讓這些人死光光。)



像這樣的電影已經氾濫到讓人以為:美國人如果不拍、不看這樣的電影,肯定會絕種。

所以本片毫不留情的把這些近期電影所支撐起的假象一一打濫,手法極盡粗暴、毫無水準可言、每個細節都是低俗下流......已經跟強暴沒啥兩樣。但實際上電影能夠糟到像本片這種程度,不是因為導演無能平庸,反而是因為導演刻意,而且是用天才級的刻意。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樂園」的小鎮,可是那裡的人毫無同情心、自私、易怒、冷血,一堆人都跑去信仰一個整天宣揚「美國夢是假的」、「世界末日將近」、還有「美女都要獻身給教主」的詭異教派。街頭的乞丐是警察養的「募款箱」,大公司裡負責面試的主管最愛羞辱前來應徵工作的人,(跟那個人的能力無關,只是單純的因為主管喜歡羞辱人。)公務員各個對自己的工作毫不帶有敬意與責任心......寫到這裡為止,本片根本是再描寫現實世界嘛!最重要的是:整個鎮就像個拼裝起來的工寮,雜亂不堪,最後被中國發射的核彈徹底摧毀...【糟!這下把電影結尾徹底爆出來了。】

這就是美國的真面目,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邁阿密、紐約、華盛頓......這些只能代表不到百分之一的美國,所以如果你/妳也是個喜愛美國夢、嚮往美國夢的人,千萬不要看這部片!

【我個人看完只能說:「才華,就是要拋擲在這樣的作品上!」Uwe Boll確實是個天才,(工作態度有點讓人不能茍同就是了,)以後我要考慮叫他一聲「烏維大神」,和喬治羅密歐(簡稱「喬治大神」)齊名。附帶一提,本片的特效風格真是沒話講,不管是屍塊、核爆、還是片尾字幕,可以說是Uwe Boll近幾年最棒的作品,甚至還超過同年的『史密斯先生』。】





附上個連結,大家別去猜測我的用意,真的沒有鼓勵大家作任何事......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蠢片生死鬥】2008 2

回顧:2008 1

第一場比賽就鬧出了「無人晉級」這麼大的烏龍,司儀李奧奈達趕緊小聲的向主辦人詢問接下來的動向,「老大!這比賽還要繼續辦嗎?辦的下去嗎?」

主辦人挖挖鼻孔,毫不在乎的回答:「又沒有觀眾抗議,怕什麼?死的是她們又不是你!叫後備選手上場吧!」

「後備選手?我怎麼不知道有後備選手?連後備選手都準備好了」李奧奈達一半是訝異、一半是欽佩,又扯開嗓門大喊:「你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這可是蠢片生死鬥啊!上場吧!蠢片們!第二場比賽還是愛情電影!」



「還是愛情電影?」哈利趕緊趁著這個還沒開賽的空檔,發表一些無關痛養、絕對安全的意見,「真是期待接下來登場的選手.......哇!我眼花了嗎?接下來是要大亂鬥?」

哈利沒看走眼,真的有一堆電影角色同時擠上台,有穿著比基尼的泰絲(傻愛成金)、圍著圍巾的潘尼洛普(真愛之吻)、還有扁平胸的西希麗亞(贖罪)、還有人類史上第一個男伴娘丹普西(新郎不是我)、和一個穿著時髦的豐唇金髮女郎(?)。

裁判約翰看了一眼面前的亂象,再疑惑的轉向主辦人,「這要怎麼比?」

主辦人沒回答他,只是伸出食指,指向天空......忽然有個穿著黑衣、帶著黑眼圈、同樣也是一頭金髮的熟女從天而降。碰!著地點被狠狠的撞出一個大洞,可是她卻完好無傷,走上台還跟裁判約翰說:「抱歉!我來遲了!今天晚餐吃義大利麵。」

她竟然是超級家庭主婦瑪麗(全民超人),約翰馬上吹響哨子,說:「瑪麗小姐請退出場,這是愛情電影組,不是動作電影組!」

聽到自己被吹哨子,瑪麗先是愣了一下,但是聽到約翰的理由,她眉間冒出一股黑氣,同時身邊開始捲起了一陣狂風,「你說...我是動作電影?」雖然狂風乍響,但大家還是可以聽到瑪麗的指節爆響。

有很多觀眾不禁擔心約翰的安危,但是也有許多觀眾很期待,因為一個影迷們一直爭論的問題:約翰麥克連究竟是真的神勇無比?還是單純的好運加不怕死?也許這正是一個尋得答案的好機會。

「等一下!大家何必爭呢?」穿著時髦的豐唇金髮女郎忽然跳出來講話,「就讓她上台吧!反正我一定會讓她輸的很難看。」

「妳是誰?」「講話這麼囂張?」「當我們都是聾子嗎?」......就連觀眾裡頭,也有人看不貫這女人的態度,一起加入口頭討伐她的行列。

那女人似乎早已習慣這樣的場面,甩了一下頭髮,停頓了兩秒後,說:「我是芭莉絲希爾頓,我好辣!」(愛上野豬妹)

此話一出,巨大的能量瞬間擊斃場上的所有參賽選手,即使是身為女超人的瑪麗,如果不是站在場外,恐怕也凶多吉少。接著只看到瑪麗驚呼一聲後,迅速的逃離現場。

「嗯!說的太好了!」場外的哈利點頭表示同意,「本片其實平平,除了美感和觀點的品味低了些以外,算是部中規中矩的作品......唯一的問題就是找來了芭麗絲希爾頓!不知道是哪個白癡製片還會想到找她來拍電影,但卻又不讓她在電影中露點?」

「嗶!」沒想到這時候約翰又趕緊吹響了哨子,然後遞了一張紅牌給芭麗絲,「犯規!禁止問候電影製片!」

「不要!這不公平!」約翰沒想到芭麗絲一看到紅牌,竟然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來,「媽媽!為何要把我生的那麼蠢?......我也不想這樣啊!......2008年又還沒結束!」




【待續...】

大家都搞錯了

大家以為國安基金是來救股市?

其實國安基金的操盤人才是真正吃人不吐骨頭的,沒看到一堆新聞和分析師告訴大家:「進場選股票,選有國安基金護盤的。」

最好真的是這樣,選了之後呢?國安基金其實一直有在進進出出,大家以為只有股市不好的時候才會動作嗎?錯得可大!如果準備了一筆錢卻只要讓它擺著,等到特定時刻才進場,那幫它取名叫「基金」作啥?拜託各位不要那麼鄉民,政客跑出來喊一聲「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就真的以為這筆錢是用來護股票的,負責基金操盤的人才不甩政客,他們只管審核績效的時候能不能交出漂亮的成績而已......績效不好,他們可是會被換掉、甚至被國安局抓去塞到鐵桶中灌水泥然後推到台中港的。(哎呀!大家連「股市就是生錢機器」都會信,還有什麼會不相信的?)



那為何之前股市跌不停,現在卻會因為國安基金進場的消息而有(微小的)轉變呢?我在這裡告訴大家──因為國安基金是要賺錢的!

大家懂嗎!

它要賺錢的!

來!跟著我唸一次!它要賺錢的!



所以當大家都把資金投入「國安基金護盤」股時,國安基金很快的又賣出殺光,留下一堆套牢的散戶和外資......

對!國安基金如果要「殺」,是不挑對象的,管你是台灣無腦傘戶還是跨海無良外資。

所以......少怨幾句!別再說國安基金進場是為了幫外資解套,太沒常識了吧!(廢話!這個島的人十八歲以後就不再吸收新知了,政論節目和股市教學是他們吸收知識的主要管道。)


【不相信的人可以試著去找找國安基金歷年的操作績效,看了就曉得。】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總統、總理、總書記、部長、秘書長......通通變先生

嫌馬英九被降格?那我們也把他們降回去!

1.當天馬英九不要到場接機!派個海基會中的次級官員即可。

2.接待儀式禮儀一分不少,唯獨對外新聞也用先生兩字作為來訪者之頭銜。

3.以後對岸來訪官方人士一律比照辦理。



這不就結了?

外交,不過就是詞彙、禮儀、與心思的角力場,其結果往往只能作為點綴裝飾,真有大創建的時刻少。(個人的刻板面印象。)

所以如果人家要在這詞彙用語上矮化我們,我們就用同樣的方式反應回去。即便是我們主動矮化自己也無大礙,因為目前兩岸的局面就是需要有人主動放低身段,為何台灣不能當那個主動放低身段的人?如果看到台灣主動放低身段,但卻不能接受這種齊頭式的矮化,那我想中共對台灣的動機用心,也就很清楚了。

外交的目的是交流,而交流也是唯一的重點,不管來的人身分多小咖,我們都要認真看待;畢竟這是為了兩岸未來長遠的發展,實在不適合意氣之爭。




轉貼新聞:

許志嘉:總統國慶演說兩岸政策 依循520大方向
更新日期:2008/10/10 13:26 鍾錦隆

針對馬英九總統今天10日在
國慶大會演說中,談到有關兩岸政策的部份,台灣知名
的兩岸學者、現任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許志嘉分析說,馬總統的國慶演講主要還是
依循520演說的方向,重申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比較重要的是,為了化解外界一些疑慮,馬總統特別強調了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

針對馬總統今天在國慶大會的演說,談到兩岸關係的部份,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許志嘉表示,馬總統主要還是依循520就職演說的方向,強調在不統、不獨、不武的架構下,推動兩岸關係。

許志嘉說,比較重要的是,馬總統在國慶演說中,強調捍衛主權,企圖化解外界對他的一些疑慮,包括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訪問時說,兩岸是非國與國的特殊關係。

許志嘉說;『一方面包括馬總統出訪,接受墨西哥太陽報的訪問等等,讓大家對馬總統在主權的問題上,有一些質疑,或是爭議,馬總統也特別強調了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主要做的方向是運用智慧,來擱置爭議,這些基本的共同點。』

許志嘉說,從馬總統今天的演說中可以看出,政府目前的政策理念,是以發展國內經濟為原則,先建構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國際環境,同時努力做好國家建設。

另外,馬總統在演說中同時也談到大陸毒奶粉事件的影響,希望不要因此因噎廢食,
要化危機為轉機,馬總統的說法,是不是表示,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如期訪問台
灣,在台北舉行兩會會談呢?

對於這個問題,許志嘉說,台北會談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符合馬總統的施政理念,所以只要短期內,沒有重大意外,就兩岸政府的主觀意願來說,都是希望台北會談如期舉行。

天下第一雷片 把我炸的好慘 【蝙蝠俠:黑暗騎士】

坦白說,要我花文字去形容這片有多爛、有多恐怖,根本是在羞辱我,所以我僅僅寫綱要。

劇情主題,比元祖正宗第一集蠢。(前一集已經夠蠢了,這一集根本是蠢中蠢。)

導演風格,比前一集狂妄。

演員功力,希斯萊節演出的小丑果然是雷,(預告成真,)可憐的他竟然要在天堂看著這片變成自己的最後代表作?(所以儒家教育是有價值的,沒人知道自己下一刻會掛點,也沒人知道自己掛點後留給後是瞻仰的,是不是就一個「蠢」?)這哪是在演一個享受犯罪的人?不過就是一個連好好講話都不會的怪胎罷了。



總之,雷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真的很賤,明明看的很爽,還是不肯手下留情,大家如果期待明確一點的評論,等幾個禮拜吧!】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轉載]歐洲大崩盤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90 期 作者:賀先蕙、李郁怡、單小懿

與美國歷史一同累積起來的華爾街百年金融體系,最後,因人性貪婪而岌岌可危。(攝影●陳炳勳)

「如果下週再沒有辦法解決,我可能就得回去送報紙。」十月二日,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麼說。 什麼事,會讓全球第二大富豪的財產歸零?答案是:金融海嘯。


第四波海嘯撲向歐洲
恐懼擊敗市場,歐股帶頭全面重挫

股災再度肆虐全球!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跌破萬點!

十月五日晚間,德國政府才宣布斥資五百億歐元,挹注德國第二大商用不動產放款機構Hypo控股,並承諾以超過新台幣四十四兆元鉅資,對所有銀行的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消息傳來,英國、法國、德國股市立刻暴跌八%,日本、韓國等亞股全倒,俄股更崩跌一九%,一度停止交易。因為這顯示歐洲金融體系正在崩潰!

災情氾濫,繼愛爾蘭、希臘之後,德國、丹麥、以及冰島三國,也相繼宣布對於私人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市場搖搖欲墜,「恐懼擊敗了市場」的斗大標題,占據了英國當地媒體的版面。

傳到大西洋彼岸,美國道瓊工業指數一開盤,正式跌破萬點大關,盤中更一度重挫八百點,這是四年以來,道瓊工業指數第一次跌破萬點!

距離第三波海嘯——美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不到一個月,沒想到,第四波海嘯再度來襲。這會兒,浪頭更凶猛,並從美國撲向了歐洲!

此時,《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已兵分兩路,一隊前往歐洲的金融心臟倫敦,一隊前往震央美國華爾街(Wall Street),企圖為讀者找出「What's Next?」,接下來會怎樣?

飛越九千八百公里,我(記者李郁怡),抵達倫敦,前往倫敦西側的「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這裡,占地二‧六平方公里,倫敦是歐洲的金融心臟,超過四成以上的歐洲金融機構將總部設於此,金融從業人員共三十四萬。金融城就是心臟的最核心。

倫敦現場 34萬金融從業人員前途未卜

以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為中心,往北,十六層樓高的玻璃帷幕建築,低調隱身在一個小廣場內,這就是九月二十八日剛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政府聯手接管的富通金融集團(Fortis)總部;再往前走,則是剛被英國政府接管的第九大放款機構布拉福德-賓利銀行(Braford & Bingley Bank)的分公司。

再搭地鐵往西方走,在聖保羅教堂邊是倫敦證券交易所,沒有閃亮亮的跑馬燈,也沒有繁忙的交易大廳,稍不注意,就會錯過它的銀色招牌,這是低調的英國作風。

這,就是近十年英國金融繁華的櫥窗。兩年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還評論,「倫敦金融成就讓紐約羞愧。」不過兩年,繁華過盡,由大西洋對岸襲來的金融海嘯,已撲向城內三十四萬金融從業人員。

「我們都知道風暴一定會來,但是,沒有想到會這麼的快速。」一名美林公司(Merill Lynch & Co)倫敦分部,綽號鯊魚(Shark)的交易員(trader),語氣疲憊的對我說。三週前的週末清晨,他好整以暇的在倫敦市中心的昂貴公寓裡,打開彭博(Bloomberg)資訊,邊煮咖啡,邊關注雷曼兄弟是否破產的消息。沒想到傍晚,黑莓機就傳來簡訊:「美林告急!」

「怎麼會這樣?」在金融業超過十年,他從沒想過有一天工作可能會不保。當晚,他不能睡。隔天早上四點,黑莓機再傳來簡訊,「美國銀行購併美林底定。」一夜沒有閤眼的他,這時才回到床上歇息。

然而,壞消息還沒結束,三週後,歐洲捲起了史無前例的金融大海嘯。

歐洲國家三天救援五家銀行

從九月二十八日開始,接連三天,歐洲連續五家銀行出事,需要挹注鉅資(詳見第五十二頁倫敦災情現場圖)。雖然美國八千億美元的紓困案在驚濤駭浪中通過,然而,股市不領情,十月三日當天,道瓊工業指數下跌一百五十七點。「我想紓困案無法解決長期問題。」標準普爾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韋斯(David Wyss)說,只要無法阻止房價下跌,經濟的惡性循環就會持續。

就在同一天,我進入美林公司位於「倫敦金融城」的分部,二、三樓的交易室繁忙異常,天花板的指數走馬燈閃個不停,坐在電腦螢幕前的交易員,緊盯指數、線圖、報表。

「從我進入辦公室開始,電話就接不完,從早上八點進辦公室開始,完全沒有時間抬頭,一天就結束了。」Shark說。「光光是倫敦,至少會有二萬五千名的banker(銀行家)會沒有工作。」一名職員說,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是其中之一。

另一位交易員則對我說,「我有一個在雷曼兄弟工作的朋友,七月被裁員,拿著遣散費,打電話給我哭訴,說他如何不幸;兩個月後,雷曼兄弟倒閉,他又打電話來,『我超級幸運!』」這名交易員聳聳肩說,「世事難料!」

這群金融貴族們,年輕、多金,他們努力工作、獲得高薪。過去幾年,他們斥資數百萬英鎊,在倫敦蒐購高級住所。黛安娜王妃待過的英國肯辛頓宮周邊、諾丁漢丘(Nottingham)一帶,是他們的最愛。

豪奢不限於高階主管,許多中階主管都住在附有泳池的高級公寓,一個月管理費超過三、五千英鎊(約合新台幣十七至二十八萬元)。這些人推升著英國房市泡沫,也推升著消費市場。

但現在,如果你晚上到金融區的酒吧,每個人的臉上難掩焦慮。英國木星資產管理公司(Jupiter Asset Management Ltd.)國際執行總監薛楷文(Kevin Scott)告訴我,他女兒的同學,爸爸在曼雷兄弟工作,現在因為無法負擔學費,只好轉學。另一位金融業主管則說,他同一棟樓的其他三間公寓,最近忽然空了下來,只剩他一人。

越來越多人付不起高房租、房貸,在倫敦街頭,很容易可以看到出讓(to let)的廣告招牌。

壞消息進一步打擊了所有人的信心。因為愛爾蘭政府宣布,將無限額擔保一般存款戶的存款,英國人開始把現金轉到愛爾蘭,為了穩定英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三日才報導英國政府將存款擔保由三萬五千英鎊,提高到五萬英鎊已經定案,七日就考慮緊急變成「無上限」,英國媒體評論,這是個「兩兆英鎊的選擇(the trillion questions)」。兩兆英鎊,約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五倍。

以歐洲為震央的信心危機,迅速蔓延全球。在英國,鋼鐵公司Marlin Steel Wire經理人擔心,他們沒有辦法從銀行借到錢,無法購買原料,公司無法交單,經營不下去;豪華車品牌,賓利(Bentley)的員工現在一週只工作三天;英國的房價降到十七年來新低,降幅將近二○%;而著名百貨公司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面對三年以來最差業績。壞消息接二連三而來。

歐洲銀行「大到不能倒,也無法救」

「全球金融危機,對英國的衝擊,現在才剛剛開始。」木星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卡特(Edward Bonham-Carter)預言。他分析,金融業占英國GDP比重逾一○%,且過去十一個月,英國房價持續走跌,房市泡沫的負面影響一定會擴散到各層面。

不只英國,歐洲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就指出,「某些程度看起來,許多歐洲銀行看來比他們美國的對手更脆弱。」

因為歐洲銀行的高槓桿操作比美國更為嚴重。《經濟學人》分析,華爾街的銀行,每收到一美元存款,借出九十六美分。歐陸的銀行每收到一歐元存款,卻借出一‧四歐元。現在,「他們必須從貨幣市場上跟投資人借來其他的錢,而這些投資人現在剛好又沒有什麼信心。」

高槓桿運作碰上了現在的信用緊縮成為災難!「大部分時間人們都沒有注意到信用(credit)像血液一樣,流過經濟體的肺。但當信用停止從市場流向銀行、企業和消費者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發現。」

《經濟學人》形容,現在,血液停止流動了。許多銀行即使每天到公開市場請求別人給他們一條生路,卻還是坐擁無法變賣的資產。而且信用緊縮的狀況最終會擴散到一般企業面,影響整個經濟。

此外,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主任丹尼爾‧葛羅斯(Daniel Gros)更分析,美國第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金融集團(AIG)過去為許多歐洲銀行提供高達三千億美元的信用保險,如今AIG流動資金不足,恐危急這些歐洲銀行的資金調度,可能進一步動搖市場信心。

葛羅斯分析,歐洲前十二大的金融機構財務槓桿比美國更高,歐洲面對的風險因此也更大。譬如德國最大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其財務槓桿操作達五十倍(手上只有一元卻做五十元生意),該銀行如今負債達兩兆歐元,占德國GDP的八成。

因此,歐洲銀行的關鍵問題,「不只是大到不能倒,同時也大到無法救(not only too big to fail but also too big to be saved)。」葛羅斯預言。

倫敦橋下的泰晤士河水,在淒風苦雨中變成黃色泥流。一六九八年,在它北岸的倫敦金融城,就開始進行股票交易,三百年後,這個城市正奮力對抗這百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

2008年歐洲金融危機
1. 歐洲8國3天決定出手救援5家銀行
2. 5國無上限保證民眾存款
3. 英、法股市創21年來單日最大跌幅

【倫敦災情現場——歐洲英德法3大經濟強國都捲入!】

冰島第3大銀行:格里特利爾銀行
'08.9.29冰島政府斥資6億歐元買下 75%股權,接管該行。

比利時第1大銀行:富通金融集團
'08.10.6法國巴黎銀行斥資145億歐元收購該集團在比利時及盧森堡的業務。

英國第5大抵押貸款銀行:北岩銀行
'08.2.17英國政府提供該行550億英鎊借款和擔保。

原英國第1大抵押貸款銀行:哈利法克斯蘇格蘭銀行
'08.9.18在英國政府協助下,被英國萊斯銀行以122億英鎊收購。

英國第9大房貸銀行:布拉福德-賓利銀行
'08.9.29英國財政部接管該行500億英鎊的房貸與貸款,並提供180億英鎊協助將其存款業務與所有分行售予西班牙國家銀行。

原全球第10大金控集團:德克夏集團
'08.9.30因股價暴跌30%,比利時、法國和盧森堡聯合該行股東,注資64億歐元。

德國第2大商用 不動產放款機構:Hypo控股
'08.9.29受愛爾蘭子公司過度放款拖累,財務告急。
'08.10.5德國財政部宣布已和銀行達成協議,同意規模500億歐元的救助計畫。

愛爾蘭全國金融機構
'08.9.30 為避免進一步金融風暴,愛爾蘭政府宣布以4,000億歐元擔保所有國內存款與債務2年,此金額相當愛爾蘭GDP的2倍。

紐約現場 交易冷清,不復十年前意氣風發

將場景轉回華爾街。

我們(記者單小懿、攝影陳炳勳),也飛抵一萬二千五百公里外的紐約華爾街。

炳勳才把鏡頭焦點對準紐約證交所,便嘆了口氣。十年前,他因採訪威盛電子也到此地。當時股市風光,每天開盤前,門口總聚集了上百名交易員聊天、喝咖啡、神采飛揚;九點一到,大夥兒馬上進去廝殺。

十年後的今天,證交所門口卻冷冷清清,交易員三三兩兩混在門口抽菸,多出來的角色卻是抗議者、媒體和觀光客。「真是今非昔比啊!」他感慨。

這一天,紐約證交所門口演了三齣行動劇。有人扮演億萬富翁,得意的喊著「銀行給我、債務給你」,諷刺七千億美元紓困法案是劫貧濟富。有人則戴著白面具站在華盛頓銅像前,宣告「貪婪殺人」(Greed kills)。旁邊一個猶太人則吹著號角,警示現代人過分重視金錢、道德淪喪,猶如世紀末來臨。

五十年老交易員:華爾街已脆弱不堪

華爾街,這條全球最知名的金融街道,只有一百二十號,只要二十分鐘就可以走完。

十七世紀時,它是一條沿著哈德遜河建造的護城牆,當時荷蘭人為了外人的侵略而建造,因此有了「牆街」(Wall Street)之稱。十八世紀末期,投機者開始聚集在此街中間的大樹下,進行非正式交易,成為紐約證交所的濫觴。

二十世紀初,紐約證交所坐落在華爾街二十三號,這個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所,財富匯聚,資本家們競造摩天大樓,成為炫耀財富的地標,也開啟百年的金融龍頭地位。

然而,「雖然華爾街看起來仍跟建築物一樣堅固,裡面卻已經脆弱不堪了。」年近七十歲的證交所交易員泰德(Ted Weisberg)對我感嘆。他在華爾街有五十年交易經驗,歷經四次歷史大空頭。

看著一棟棟屹立百年的摩天大樓,他嘆息著,百年歷史的華爾街,竟在一夕間瓦解崩塌。

就像華爾街七十號,AIG大樓依然屹立,在一九三○年代,這可是全世界第三高的建築。但如今,它已搖搖欲墜。

「華爾街的命脈是信任、榮譽與關係;只要一點點碎裂,就會全部瓦解。」泰德苦笑。堅固與脆弱,竟只在一念之間。

證交所前,一位交易員克里斯多佛,忙著給抗議行動劇拍照。問他為何不去看盤?「股市每天都有,但行動劇是他來華爾街二十年來,第一次看到的。」他笑說。

「你不擔心未來嗎?」他給了我一個標準美式的樂觀答案。「美國還是全球最強的經濟體,現在只是在轉型。你想想,大蕭條、大崩盤(編按:指一九八七年道瓊大崩盤,單日跌幅二二%)、九一一,華爾街都經過;這次只有六%(道瓊跌幅),算甚麼啊?歐巴馬一上台,一切都會解決。」

我不禁想,美國人過去二十年,可能都活在這種完全樂觀的心態中,難怪房市泡沫會越吹越大。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
1. 耗資8,000億美元金融紓困,史上最大
2. 道瓊指數9月29日大跌777點,創史上單日最大跌點
3. 947萬人失業,失業率6.1%

【紐約災情現場——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都垮!】

第1大保險公司: AIG
'08.9.16聯準會提供850億美元緊急救助。

原第1大儲蓄與貸款機構:華盛頓互助銀行
'08.9.26 10天內被提領167億美元,流動資金不足,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銀行倒閉案。

原第1大投資銀行:高盛
'08.9.21由投資銀行轉型成商業銀行。
'08.9.23巴菲特斥資50億美元入股。

原第5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
'08.3.17瀕臨破產,以每股2美元低價出售給摩根大通。

原第3大投資銀行:美林
'08.9.14以每股29美元、共500億美元,將全部股權賣給美國銀行。

原第2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
'08.9.21由投資銀行轉型成商業銀行。
'08.9.29三菱UFJ金融集團斥資90億美元,收購21%股權。

原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
'08.9.15宣布破產,負債超過6,000億美元。英國巴克萊銀行買下其部分資產。

前2大房貸機構:房地美 與房利美
'08.9.7美國政府接管2家機構,預計花費2,000億美元。

第4大商業銀行:美聯銀行
'08.9.29 花旗集團同意以21億美元股票收購其銀行業務,並承擔530億美元債務。
'08.10.3 宣布以151億美元賣給富國銀行。至截稿收購案尚未底定。


惡性循環四大步驟

根據統計,過去一整年,全球股市市值已蒸發二十一兆一千億美元,約占二○○七年全球GDP的三八%。這代表全世界六十億人口,過去一年孜孜不倦的工作,但實際的產出、對全球的貢獻,有近五個月因為金融大海嘯而做白工。

接下來到底會怎樣?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會不會來?

「從二○○八年底到○九年底,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會更虛弱,美國會持續處在非常艱困的狀態,失業率會繼續上揚,民間消費會繼續縮減,住宅市場會持續走空頭。」施達文(Dennis Stattman),全球最大境外平衡型基金「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的首席經理人預測。

惡性循環正在成形,而且越來越嚴重,把世界推往懸崖邊,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這個循環主要分成四大步驟。

惡性循環第一步:房價持續下跌,銀行虧損壓力大增。

今年七月份美國房價較之二○○六年的高點,已經下跌二一%。各方估計,美國房價最少還要再跌一○%,最快明年中才會落底。房價下跌,銀行手上握有的房貸相關資產價值低落,銀行虧損金額擴大,倒閉風險增加。

惡性循環第二步:市場出現信心危機,銀行緊縮信用。

金融市場人人自危,即使手握現金者,也不願意對外拆借。因此,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不斷飆高,年初時,風險加碼僅一、兩個百分點,最近卻傳出有投資銀行一度得準備一○%的利率向同業拆借資金,資金緊俏狀況遠超過一九八七年的美股大崩盤。

此外,即使通貨膨脹仍在,投資人寧可把錢擺在低利、但安全的政府債券,結果是,美國三年期公債的利率逼近○%,創歷史新低。「投資人寧可一毛錢也不要賺,只要他們的錢是安全的。」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解釋。

信心危機,讓美國各州、市政府都舉債維艱。紐約市最近發行的短期債券,利率高達九%,是九月初的七倍之多。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更表示,因為銀行雨天收傘,州政府的現金只夠用到十月二十八日。

惡性循環第三步:企業被抽銀根,減薪、裁員機率增,大失業潮來臨。

當企業資金被緊縮後,不管規模大小,都將受衝擊。坐擁二百三十億美元現金的微軟,執行長史帝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就擔心,「沒有企業是對這些議題免疫的。」

美國的披薩連鎖店達美樂執行長布蘭登(David Brandon)也說,他們在美國的許多分店都遇到銀行抽銀根。「連跟他們往來很久的銀行,都拒他們於門外,」《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

連美國的標竿企業奇異公司都受影響。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指出,十月一日,奇異的債權銀行要求奇異,提供前所未見的高額短期融資的風險溢酬(risk premiums),逼得奇異只好便宜賣掉一百二十億美元的普通股,並且賤價將三十億美元的特別股賣給巴菲特。

企業籌資困難,裁員及減少開支,成了求生法則。美國八月份耐久財訂單較七月大幅下滑了四‧八%,遠超過一般預期的一‧六%,顯示企業開始縮衣節食,減少對未來的投資,以期度過寒冬。

因此,美國的失業人口大幅攀升,十月份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已高達六‧一%,創五年新高;總失業人數達九百四十七萬人,創十年新高。過去一年以來,就有二百二十萬美國人失業。

惡性循環第四步:民眾消費緊縮,經濟衰退。

因為民眾投資虧損、工作不保或被降薪,消費將更為謹慎,這可能讓經濟引擎熄火。以美國為例,其儲蓄率已從七月的接近於零,成長到八月份的二‧五%。美林分析師大衛‧羅森堡(David Rosenberg)更預期,美國人的儲蓄率可能回升至八%。

【金融海嘯連環效應】

房價下跌→房地產證券化商品價格暴跌→銀行倒閉→資本市場信心危機→信用緊縮,現金為王→銀行抽銀根,緊縮企業貸款→企業因週轉不靈而歇業或裁員→失業潮來臨→消費緊縮, 開始節省度日→經濟衰退, 一片蕭條

經濟危機三大預言

種種證據都顯示了最壞的狀況還沒到來。到底,最壞的狀況會如何呢?

預測一、美國還有四千家銀行要倒閉或被整併!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執行長肯‧路易士(Ken Lewis),九月中旬接受美國CNBC專訪時表示,美國接近九千家的銀行中,在未來五年,將會有一半倒閉或是被整併。

預測二、大失業潮即將來臨!明年底,美國可能有一千二百萬人失業。

美國財經研究機構Financial Forecast Center預測,明年四月的失業率會達到七‧一%。高盛證券更悲觀預測,明年底,美國失業率將會達到八%。

以目前美國近一億五千五百萬的勞動人口估計,到明年四月時,將可能有超過一千萬的美國人失業。最悲觀的狀況是,明年年底,美國將有約一千二百萬人失業,直逼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預測三、景氣還沒到底,最糟狀況可能在明年中,歐、美經濟將零成長或負成長。

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測,景氣最糟的狀況將會落在「今年底到明年中」。摩根大通(JP Morgan)預估,美國經濟將在今年第三季開始,到明年第一季出現負成長,尤其以今年第四季衰退一‧五%最為嚴重。摩根大通也預測明年歐元區經濟將出現○‧四%的衰退。這將是歐元區成立十年以來新低。

回到台灣 信用危機正蔓延,努力當個倖存者

同樣的,第四波海嘯也重擊台灣。

九月份,外資在台股大舉賣超九百零四億元,創下單月最高賣超紀錄,也引爆台股融資斷頭賣壓,投資人哀鴻遍野。(詳見第八十八頁投資人求生篇)

此外,企業為求自保,紛紛將資金移動至安全的停泊港。譬如,二千二百億元的台積電,近來就大動作贖回逾二十檔國內外金融商品,增加三百三十億的現金。

企業的資金大挪移,加上金融市場利空消息不斷,讓金融機構備感壓力。三十八檔上市金融股中,過半股價低於十元(至十月七日);十四檔金控中,更有過半數的股價低於淨值。

如同歐、美,金融業的信用危機,將蔓延至其他產業,企業銀根被收縮,倒閉、裁員恐將隨之而來。

「這次真的是經濟上的珍珠港事件…,在我成年以後,我從來沒有看過人們像現在一樣,對經濟如此恐懼。」巴菲特說。

然而,儘管海嘯肆虐,我們仍然要勉力當個倖存者。「這時候,一定有很多人會犯錯,」當別人犯錯,就是你的機會,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湯明哲說(詳見第七十六頁企業主求生篇)。

的確,在斷垣殘瓦之中,仍然有一批謹慎尋找金蛋的獵人,他們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勢在必得。譬如,股神巴菲特逢低入股高盛、奇異;再譬如,日本野村控股收購雷曼兄弟在亞太、歐洲、中東業務;三菱UFJ金融集團收購摩根士丹利股權等。

就像電影「明天過後」,當冰山撞上南極洲的冰棚,引發連鎖效應,冰雹重擊東京,颶風席捲夏威夷,印度飄雪,在這場全球風暴中,你選擇放棄,在電梯中等死;還是盲目從眾,行走冰雪中凍死;或者,像主角 傑克一樣,冷靜的保留實力,奮力求生?

明天過後,是你的機會?還是威脅?或許,英國文豪莎士比亞這句話,值得你深思:「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好有學問的軍事

【這篇文其實不該寫,因為我的論點有瑕疵,所以才會被Kao叼的那麼難看,(點這裡可以看文,)「就乖乖把批評吃下去吧!」才是正確的態度......但是我手賤,而且沒題材寫文,(本來想寫張榮發的鄉民心態,)所以......】

過去這幾年,世界的經濟走向和政策,一直是崇尚絕對自由的芝加哥學派所掌握,其餘學派的聲音都很難出頭。

這一波金融風暴,大家終於曉得芝加哥學派也不是那麼好用,......但芝加哥學派的功過需要專家們再討論,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表示: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是多種思維互相爭鳴的,絕對不該獨尊任何一種派別,就好像漢武帝獨尊儒術,還有現代軍事思維的「境外決戰」和「先發制敵」等......



台灣上次的大規模對美軍購,最大的爭議就是「為何只賣我們防禦性的F-16A/B型?」

現在想想,很詭異。當年中共在福建沿海的飛彈部署數量,只有今日的一成,所以台灣如果要擔憂,並不是以「飛彈來襲」為優先考量,而是實質的空軍武力侵犯,或是海上艦艇數目的壓制,但是當年共軍的空中武力尚不具備足以威脅台灣的實力,今天也沒有,可是賣我們戰機卻不賣我們攻擊系統,其用意根本不用多解釋。另外還有就是靠數目優勢的海上封鎖,當年可以應對這些威脅的武器,美國一樣都不肯賣我們,還要靠台灣自行研發雄風系列飛彈,好不容易租到了幾艘船,還是系統需要升級的舊貨,光是和共軍的主力艦排表比一比性能,大家臉應該都會塌下來。(性能並沒有優秀到可以彌補數目上的不足。)至於買到的飛彈......靠!隔了好久才交貨!

所以我覺得美國政府對台軍購的誠意,真的很直得懷疑。別忘記每年都是他們在催我們買武器,不買就講酸話兼威脅我們的無知鄉民,現在要買了,卻還在那東挑西檢。說到底,真正迫切需要這筆軍購的,是美國,不是我們。



因此我得到一個結論:對美軍購,或美對台軍售,其實完全不能用任何軍事理論來推論,完全就是政治角力罷了。

大家想想:如果馬英九真那麼想要往中國靠攏,有必要在今日美國的國力有可能開始走下坡的時刻,還跑去跟他們買武器嗎?

啊!爛問題!對綠鄉民和藍丁丁來說,「馬英九就是想統一當區長」是定律,是命題的至高無上原則,任何違反這個原則的現象或推論,都應該要直接無事和無理由推翻。



如果真要講軍事,我們看看美軍賣給我們的武器有多垃圾吧?

先看看那買不到的「黑鷹直昇機」。也許大家會覺得沒有攻擊性的東西沒有價值、更沒有爭取的必要,可是那其實是這次軍購武器項目中,最有戰略價值的東西。

如果要打擊福建沿海的軍事基地,以下有三種攻擊方案:一、用飛彈還擊;二、派出載具如戰機或攻擊直升機;三、派出步兵部隊。

一是威嚇效果大於實質,台灣沒本錢建立同等級的飛彈基地去摧毀敵人的飛彈基地,所以二跟三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二可行嗎?如果覺得二是最合理的方案者,基本上等同腦殘,應該剝奪所有公民權、判定無行為能力。

知道用肩射式地對空飛彈打下一台攻擊直昇或是低空飛行的戰機是多輕鬆的事嗎?而一枚肩射式地對空飛彈只要多少錢?發動一次攻擊其實是傷敵十、自傷一百的行動,所謂的境外決戰、制敵先機,有時候根本是種笑話,偏偏這大概就是美國賣我們阿帕契的理由,以為我們會呆呆的把阿帕契拿去作渡海攻擊。──將空中武力作為對地攻擊主力,是上個世紀中期美軍發展出來的軍事思維,還拍了一系列的濫片來宣揚這種計畫。(從『鐵鷹F-16』開始,到最近的『機戰未來』。)光是美軍現期服役的機種,功能五花八門,絕非台灣的規模可以相比,更不用提導彈要靠步兵使用雷射瞄準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的事實。(不相信的人可以參考『變形金剛』。)所以真正要制敵先機於境外,一定要靠步兵運輸載具,也就是被美軍打回票的黑應直昇機。(這其中還牽涉到黑鷹直昇機原本會在台灣組裝,大概美國現在經濟真的很吃緊,連這點小零頭跟不肯放過。如果台灣能夠答應再美國組裝、同時支付組裝費用,應該就有著落了。)

以為台灣有能力靠一兩次軍購就建立出可以用空中武力先發制敵者,基本上真的都沒大腦,甚至可以推論這些人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不賣我們攻擊性戰機的理由,其實就跟賣我們攻擊直昇機,卻不賣我們直昇機步兵載具,是同樣的道理。一旦步兵的裝備獲得提升,例如獲得雷射導引等裝備後,戰機的攻擊能力會呈倍數增加。

所以美軍當然不賣我們。只要台灣不具備(完整的)攻擊能力,等同一旦和中共之間發生戰爭,最終還是要一邊挨打一邊撐,等第七艦隊過來救人。何況只要檢視一下過去的軍購歷史就知道,對美國來說,否決台灣自主攻擊力是一貫的政策,絕對跟馬囧向中傾斜無關,何況自主攻擊力實在不是台灣「應該」具備的。


至於賣我們愛國者飛彈,其目的就只是希望台灣和日軍、琉球、第七艦隊一起構築一道完整的反飛彈防禦線。賣我們這項武器的根本目的,才不是要讓台灣具備自我防禦的能力,說穿了就是當他們的看門狗。(防的不是打向台灣的飛彈,而是打向美國的飛彈。)

如果真希望台灣能夠獲得完整的防禦能力,為何又不賣我們反潛機?這不是自相矛盾的行為嗎?



這樣的軍購,大家還要相信美軍的誠信和動機嗎?大家還敢指望協防的時候,他們會多努力多用心嗎?

還是專心拼自製吧!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台灣,現世報天堂:執行率九成九...

【有時候,我還真的很慶幸自己是個冷血的的王八畜生,所以才能這樣肆無忌憚的寫文。按照慣例,看不爽的請儘管到這個板上公幹,這個版是言論自由天堂。】


應該不用我在這個板上專文解釋什麼叫現世報吧?畢竟我是個基督徒,解釋這種東西會有點「碴碴」的感覺。

台灣有哪些現世報的活驗證?陳進興?槍斃了槍斃了。伍澤元?客死異鄉。鄭太極?伏法。羅福助和顏清標?蹲苦搖去。就連前第一家庭陳家都只能蹲在國內看著那匯到海外去的幾十億流口水......台灣終究不是個邪惡會得逞消遙的世界,這證明了有「現世報」。至於那不在九成九九九......的事件裡,有哪些?啊!聽說台北縣有個紈绔子弟把拒絕自己追求的女性活活砍死,可是卻因為律師用「精神耗弱」、「失去行為能力」之類的理由,而逃過死刑判決。法律畢竟是人在推動,出差錯是難免的,這並不代表台灣是個公理正義不存的地方。(我是基督徒,別想跟我討論現世報的精確定義。)



其實還有很多事都可以拿出來講,例如『壹周刊』就曾介紹過某個老不死的,幾十年前開設創投公司西了一大票金後,惡性倒閉兼宣布破產,結果他今天竟然可以住頂級套房、每天帶著辣妹出入餐廳、用魚翅漱口......除了他以外,還有許多搞股票內線交易的黑心商人,幾乎也沒幾個真正被定罪的,可憐了一堆被套牢的小老百姓......

最好小老百姓真的很可憐!從客觀角度來看的事實是......這次現世報是降在小老百姓身上。

說說那個老不死吧!大家真的當錢那麼好賺嗎?為何可以沒品到相信這種謊言?從小到大的品格教育都是假的嗎?沒人教過這些被騙的人「腳踏實地過日子」是多麼重要、多麼寶貴的信條嗎?貪心到以為錢真的會那麼容易從天下掉下來(或說是錢滾錢),遭現世報還免得死了以後下地獄!

至於內線交易?......現實是大家不是在氣有人可以搞內線交易,而是在氣「為何搞內線交易的不是自己」、「為何要搞內線交易不算自己一份」。對於貪婪無恥到這種程度的廣大群眾......處理辦法比照上例!不服氣?有本事就問問自己的良心,哪天有機會搞內線交易時,大家會拒絕這樣的機會嗎?



話說我今天看到社會新聞,有一則很有趣的現世報實例──新聞一堆,大家自己搜尋啦!這裡只提供一則連結。事件本身已經讓我夠不爽了,相關報導裡頭,有一則真的要讓我大嘆「法律就是你們的現世報」!

真正的悲劇(如果有悲劇可言)不是不能把腦死家屬的器官捐贈給自己的親屬,而是除了自己人以外,沒人願意捐贈器官來救自己的家人。面對這樣的窘境時,這些人也相當始終如一,徹底的只為自己人著想,──簡單說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

如果那位弟弟早就簽了同意書,也許還不用等到動手術那天,哥哥就已經獲得移植機會。這樣的事情沒發生,就是因為大家都不簽同意書。你不簽、我不簽、大家都不簽,當場面變成這種鳥樣,移植手術存在跟不存在都是一樣的。

況且移植手術畢竟是「人的領域」,而不是「神的領域」,就算遺傳免疫相合度高達九成九九九九九,在「人的領域」中止要不是百分之百絕對的無風險,那風險都會相對的無限大,因為生命可以承受的風險是「零」。今天因為捐贈的器官是肝,所以有「差點就可以進行活體手術但卻變腦死」的遺憾,可是如果是腎、肺、心等無法再生的器官時,大家就會知道「沒人肯簽器官捐贈同意書」才是問題的根本癥結。弟弟好好的撐到醫院、簽下同意書、推進病房、把一顆腎或一片肺取出來,成功移植進哥哥體內後三個月......手術失敗!別不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這種事情一天到晚在發生,再慢慢等吧!什麼?等不到?因為沒人要捐?那就等死吧!



所以這個制度的設計本意就是:你要願意救別人,別人才會願意救你。這是所有文明體制的大前提,「大家都要接受一點的不方便、甚至虧損一些自己的利益,好為全體、包含自己,換取得更大的利益。」完全無視這個大前提,就只想到要就自己、或自己的至親?當其他簽下同意書的人是白痴嗎?「哈哈哈!我不用簽,可是我的家人和我自己還是能得救,捐的人是笨蛋,因為我才不管他家人死活。」所以我認為法律不但不該放寬限制,還應該要加註:如果親友和本人並未在發生移植需要前簽署同意書,則不可以接受移植。

夠帥吧!正義怎麼寫?我覺得要這樣寫。



我覺得做人自私不要緊,畢竟有人情因素這種東西存在,可是要有限度。被這個法條碰的一鼻子灰的人,這家絕對不是第一個,可是他們肯定是第一個把事情鬧到這麼大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打從心裡完全認為是法律阻礙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完全不能認同這個必須要先付出、先願意承受風險與犧牲,然後才有收穫和保障的規則,只想著自己的利益。

自私到這種程度,如果不遭現世報......實在可惜,實在有夠沒天良,老天實在有夠不長眼睛!

至於那些因為不能捐給自己家人就「退簽」的......慢慢看著自己的老父老母受苦吧!這是他們的報應,誰叫他們把你們教養成這樣自私自利的無腦混球!


這世界上絕對有神,而且還特別照顧台灣,連這樣的小細節都不放過。

【怎樣?夠冷血吧!這樣的論調希望大家不要學,因為這只是種發自精英階層的傲慢,這世界原本就不完美、當個無知鄉民並沒有錯,所以本文如果有可取之處,那也不在我的文字詮釋後的內容,希望大家可以自行過濾一下。至於我的文字,大家看看就好,除非也跟我一樣,看完新聞會有一肚子的火氣,否則真的別模仿我的言論,反正我已經有心理準備要變成畜生了。】

------------------------------------------------------

自由時報的水準真的很低!

只要每逢社會事件,他們的觀點都是毫不保留的偏向這種無腦鄉民論調。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2008秋季電影觀望

是是是...秋天早就到了!這篇文實在發的太晚了。


唯一推薦:開麥拉驚魂


知道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太陽帝國』嗎?如果知道,那應該知道約翰馬可維奇在裡面飾演一個集中營的「逃亡軍團」團長,班史提勒則飾演一個台詞只有幾個字的副手。

所以班史提勒在好萊塢已經也算是半個骨灰級的演員了,就級數來說,還遠在布來德彼特、湯姆克魯斯等人之上。

有這樣的資歷,配上他選片的眼光,還有執行製作與創意能力,就算這片是他當導演,我想也應該很有看頭。

尤其---誰叫我那麼愛看諷刺型電影。




值得一看:007量子危機


我知道!龐德終究只是一頭手中拿著槍、開著名車、穿著西裝的性愛野獸。

可是新龐德丹尼爾克雷格讓「性愛野獸」四個字有新的意義,這個從史恩康納接手以來就一路走歪、走邪路的情報動作片,(沒聽錯!我對舊系列的評價就是有這麼糟,)雖然中間曾經有皮爾斯布洛斯南讓它變的不讓人那麼反感,但是我覺得龐德真正的傳奇才要開始。嘿!把內褲套頭上的蝙蝠俠都可以「重新開戰」,為何007不行?

(理由分析一下其實也很簡單,跟『開麥拉驚魂』裡有班史提勒是同樣的道理。丹尼爾克雷格不是什麼演藝圈的空降天兵,也打滾過很多年,拍過很多青黃不等的腳色。就演技來說,賦予了龐德更多的面相,這樣的電影怎麼會不好看呢?)




會變成傳奇的電影:二十世紀少年



除非是能夠一局丟掉五十一分的投手查理布朗接手當導演,不然這是部原著讚到幾乎不可能搞砸的電影,(好硬的梗!有人懂笑點在哪嗎?)但我還是只建議(而且是強烈建議)沒看過漫畫的人去看這部電影。

原著的風格已經有強烈的電影化跡象,其實將它再拍成電影,是有點多此一舉的行為,──爆雷的風險極高,吃力不討好。但是看了一下預告,發現小日本沒有傻傻的將原著的所有畫面原封不動搬上螢幕,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創意,這是極大的優勢。(誰來演賢一?誰來演將軍?誰來演青蛙仔?......原著照抄是絕對不可能的。)

看一下這部電影,可以讓大家知道日本的漫畫工業已經發達到什麼程度,相較之下,好萊塢始終只能改編超級英雄,就未免太遜了。






電到我一下:歌舞青春三

這是怎麼了?我不是把迪士尼的歌舞劇給貶到谷底了嗎?怎麼會忽然想看這片?

其實一二集的劇情太鳥了,是我不推薦的真正理由,但是這集似乎有個像樣一點的劇本,所以讓我有點小心動了。






說真的,今年秋季的電影,要說有多無趣就有多無趣,連『鷹眼』這種炒冷飯的戲碼都推的出來,我還能說什麼呢?

反正只要場面夠大、劇情夠刺激、卡司夠像樣,什麼樣的電影都拍的出來。

大家要保重。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大支佬對幹破壞市容 猜一部片.....

無敵浩克。就算沒看過的人也能猜到,預告中講得太明顯了。

發明了表演式摔角的美國人,會對這樣的題材有異常的狂熱,不是沒有道理、更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

所以可以用簡單幾句話來形容這部電影:這是場兩個大支佬將決鬥定在紐約街頭對幹的摔角比賽,過程中有尖叫、有爆炸、有被採扁的工作人員(美國大兵)和觀眾(路人),就是沒有兔女郎和上空粉絲。到兩個人開幹之前的片段,就好像WWW聯盟摔角比賽的賽前例行表演一樣,有劇情、有聲光、有舞台效果......轉到體育頻道,真的很精采。



請大家將就著看,暫時找不到開場很精采的比賽。摔角的王道基本上有幾個:1.專業選手一定沒有團隊精神,(所以三個冠軍花九分鐘搞不定五個菜鳥。)2.裁判看不到的地方幹啥都行,(少林寺十八銅人被挖角了嗎?)3.大亂鬥才是王道。


其實走進三輪戲院前,我有聽到網路上評價說:「這是部劇情很蠢的電影。」

說這話的人不懂創作。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劇情蠢?答案是藝術!

有種東西叫做符號學,在劇情中就是隱喻法。讓人、事、物含有超越本身具備的形象意念,替如『魔戒』中的「魔戒」,『斷背山』中的「斷背山」,『色‧戒』中的「色」與「戒」......

李安的那兩部,基本上劇情都沒啥問題,流暢、不會留下許多小毛病讓人挑剔。可是商業性質比較重的『魔戒』就不是了,即便把拖爾金挖出來,再給他一個三十年去思考「魔戒到底如何讓人迷失於它的誘惑中」,恐怕也是徒勞無功,所以我們永遠只看到「迷失後的慘狀」和「迷失的瞬間」。

很蠢吧!即便這只佔非常少部分的劇情要素。

為了圍繞著這個隱喻的中心、為了讓劇情能夠圍繞著它打轉、或不會有打破隱喻完整性的劇情出現,所以這種電影的劇情都難逃變「蠢戲」的命運。觀眾看的爽,就少有人計較,如果觀眾看的不爽,那這缺點就很嚴重了,否則......蜘蛛人的劇情有哪部不蠢?新復出的印第安那瓊斯冒險蠢不蠢?蝙蝠俠活躍的高譚市生態蠢到讓人好奇可能重現在現實中嗎?


因為藝術是要花心思去琢磨的。要把劇本中的「蠢」給模掉,動輒需要十年半個月的時間,才有辦法萃煉出一部這樣的劇本。而在標榜大量製造的好萊塢,這種品質其實做不到,所以除了少數天才以外,很少有人的劇本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大多數就是淪落為比「誰比較不蠢」的行列。

也有人徹底向這個規則投降、或徹底的鄙視這個規則,不管是哪個,大家的選擇都是徹底無視所謂的藝術性、符號學、隱喻、劇情的層次......這就是爆米花娛樂。


難道爆米花電影的劇情會比較好嗎?很抱歉,得意太早了,莫非定律告訴我們「不會出錯的地方終究有可能會出錯」,連「不會出錯的地方」都難逃「出錯」的命運,何況是那許許多多傭手用草率的心態和短促的時間內完成的劇本,裡面有許許多多相當多精細與高難度的環節,怎麼可能不會出錯呢?

爆米花愛情片?蠢哪!噴血狂殺式恐怖片?更是蠢哪!無腦英雄豪邁喜劇?蠢到沒有文字可以形容!物極必反之爆熱血青春勵志片?蠢的本質是無法掩蓋的!......


總之,不管是順應、或是違逆,藝術就是會讓商業化的電影變蠢。


至於『無敵浩克』的劇情?很無奈,先有科洛佛檔案,接著還有全民超人,不管是比賽破壞紐約市、還是蠻力對幹,它的視覺效果既沒有真的讓我看的很爽,劇情也沒讓我非常滿意。可它是部超級英雄漫畫,就屬性來說,是種藝術。

美式超級英雄跟日式超級英雄不同,後者大多都是無腦耍帥、宣揚容易讀者認同的價值觀為優先,前者往往卻是以一個「隱喻」為起點。

超人,見證集體人類的脆弱、愚蠢、無助。蝙蝠俠,內心的黑暗如何化為現實中的正向助立,(聽我在鬼扯,最好真的是這樣解釋。)蜘蛛人,強悍的肉身不見得有堅毅的心靈。浩克,人都有狂暴本質,而且都長一個樣、都做同樣的事......

為了解釋這個狂暴本質,李安用「第一次變身」和「父親」作為對比。這一集,則是比較單純的用了一個渴望戰鬥的特種部隊士兵,在獲得解放後的猙獰姿態作對比。

就為了讓這個核心有機會發揮、不要偏離主題,劇情免不了會充滿瑕疵、甚至到達有點「蠢」的境界。(所謂的核心釋隨人看、隨人解釋的。)

看完要怎麼反應,這就看觀眾們的選擇了,是為了藝術性而放過這個「蠢」?還是要因為看的不夠爽而追究這個「蠢」?就我所知,大家都選後者。

美國完蛋了

這是引狼入室?還是飲鴆止渴?還是自毀長城?

以下是新聞內容

港報:中國擬動用2000億購美國國債
BBC中文網- 2008年10月05日

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新版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後,香港媒體消息稱,中國將相應購入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香港《明報》星期天(10月5日)報道稱,中國已經向美國承諾,當美國為救市方案發債集資時,中國將認購其中最多2000億美元。

《明報》報道稱,據該報掌握的消息,中國將在首階段購入700至800億美元美國國債。

此外,美國國會眾議院星期五(3日)通過新版救市方案後,作為中國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時間星期六(4日)早上馬上發表了聲明,歡迎美國國會的決定。

聲明說:“在穩定金融市場方面,中美兩國有著共同利益。中方願與美方加強協調與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還將繼續與各國中央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密切溝通與合作,共同抵禦金融危機。”

《明報》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說,人民銀行的聲明意味著中國將在未來數天推出新一輪對市場有利的措施,也有空間聯合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機關一同下調利率。

目前美國共發行2.67萬餘億國債,中國截至今年7月底持有其中的5187億元,佔總額逾19%,是美國國債全球第二大債權人,僅次於日本。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金額在某程度上已經被視為中國對美國經濟影響力的指標之一。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在一周前的首場電視辯論中就說:“我們欠中國5000億元。”

麥凱恩當天說,美國陷入目前的經濟困境,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政府開支已經失控,似乎在暗示這是美國對中國欠下巨債的主要原因。




基本上,靠這筆債款,中國幾乎快要可以吃定美國了。今年借五千億,明年再借五千億,而且利息都是4.8%起跳。

因為日本買美國國債,等同於是投誠效忠的行為,可是中國買美國國債,卻是光明正大的掐住美國脖子,或是把「美國賺的錢」變成自己賺的錢,然後轉到自己的口袋裡。(賺這筆錢有多容易?不用花心思談判、交易、簽約、進出貨,只要『等』就好了。)

真是風水輪流轉,美國靠借債給歐洲而稱霸世界,今天中國想要靠借債給美國當太上皇嗎?

這樣看來,美國如果要解套,五年之內,中美之間可能會有檯面上的間接軍事衝突出現,地點不見得是台灣,可能又是中東或非洲的某個受中共庇蔭的獨裁小國,被美國強制解放,然後中共在當地的投資就會瞬間變成「死狗放水流」。

嗯...我直覺認為是非洲,石油資源太敏感了,瞄準其他礦物資源會比較適合。

到底這個世界何時才要平靜下來?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I love you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沒啥
心血來潮貼首歌

畢竟真的很經典





這部電影的劇情就別太去深究了
活力和創意有時候可以讓人無視那些考究與細緻










這裡有個也讓人很噴飯的橋段
那是梁家輝嗎?



真的是梁家輝耶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part 7
part 8
part 9
part 10
part 11
part 12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哇塞!火力十足,可是論述一樣薄弱。

【最近忽然覺得寫政文一點意思都沒有,所以這篇寫完,可能會減少發文頻率、甚至不寫了,請大家笑話我。】


這個版的討論很荒謬,因為即便是我這個被壓倒性認為是個「藍吱吱」的「外星畜生」,也無法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

獨立,真的就是愛台灣!

真正的問題在於:統一到底算什麼?



先講點別的吧!從馬囧流政府最近的政策談起好了,而這要介紹一下近代世界的經濟演進。(去funP的經濟板上逛一下,有人專文介紹這系列的背景之事,只是我忘了出於何處。)



美國是怎麼得到今日的霸權地位?關鍵就是在於第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為了獲得必要物資,紛紛跟美國進行借貸,讓生產物資大量流入美國,到最後變成了全球經濟市場中,「美金比黃金好用」的荒謬現象,這就好像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白銀可以直接取代各國貨幣進行交易,是同樣的道理。

總之,經過巧妙的商業貿易協定,美金終於取代了黃金,成為國際貿易的交易單位,所以的貨物都要以美金進行價值計算,而美國也靠著這個優勢,累積自己的經濟實力之餘,也換來了強大的軍事實力。


可是不斷的將自己的製造業外移的美國,最後終究成了一坨泡沫,最上面最大的一顆,最近就破掉了。

這是什麼道理?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完全捨棄製造業,純粹改靠資金優勢和高創意和研發能力來維持自己的經濟成長,大家講想一下:自己國內的人民過著只要躺著動動腦筋,即使點子不見得是絕頂優秀,但只因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人,所以就有機會被採用、然後靠著這個點子開始賺錢,可是其他人國家的人生活目的卻是在為這些人生產製造高污染、低經濟效益的日常用品,好讓這些人能過優渥的日子,而自己卻要用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購買這些人的三糧創意所設計出來的昂貴商品...這樣的體制能夠維持嗎?

所以美國的經濟價值一旦開始萎縮,他們就會失去足夠的錢去維持進口消費,還有那些零零種種的貸款。

過程雖然不太一樣,可是任何一個經濟大國都要面臨這樣的趨勢,就是「人工變昂貴」導致商品失去優勢,所以必須要外移尋找人力低廉的地方,可是外移後又失去了本國的經濟來源基礎,所以他們要改用金融掠奪的方式(建立華爾街」,從其他地方獲取收入來源。這在帝國主義時代,可以用一個動作解決,就是建立殖民地、然後跟殖民地抽高稅、只給殖民地的勞工低廉的工資,今日卻要使用好多步驟手段。

感覺上「殖民地」是受害者,但其實殖民地在這過程中學到了工業化國家的技術,同時為了方便產業發達,道路、能源、教育等建設也會開始發展。就好像今日的中國與許多新興市場。

結果是總有一天,這個以「向宗主國輸入物資的貿易體系會中止,各國要進入到已發達和滿足本國內需為優先考量的時代。」這就是馬囧流政府為何干冒被民進黨政府鬥到臭也要跟中國示好原因,因為中國是台灣週邊唯一保有內需優勢的國家。過去十年,台灣一直靠龐大的對美歐貿易來維持自己的經濟成長,可是當這波經濟風暴即將重創這兩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時,我們台灣要何去何從?像日本那樣,第一時間就輸出自己的資金,根本是在「舔美國的屁眼」,台灣做不來、也不會做。

(此路其實也不通,因為近期的跡象顯示中國自己萎縮的速度可能會更快,哪來的內需優勢可言。)


所以回到一開始,MouthGun的論述哪裡有問題?

問題在於:獨立,就是愛台灣,這不需要爭論。問題是為何遷就事實、跟國際現實妥協的統一派,要被這樣抹黑?

認為「為了獨立而發動戰爭是值得」的人,腦筋都有問題,人格也有問題。想看看,台灣海峽今天如果發動戰爭,日股和亞股一天要跌掉多少?大家會因為基於「支持台灣」的道義而希望這場戰爭長久打下去?還是看到它速戰速決、管他哪邊勝哪邊敗?

基於這個理由,美國不會、也不該來協防台灣,贊成發動戰爭的人,根本上已經是在拖全世界陪葬、就為了成全自己那小不拉機的心願。這不是人格跟腦筋都出問題嗎?

至於謝長廷的「將台灣建立成瑞士」,更是荒謬中的荒謬。瑞士是法國作為過去歐洲大陸第一路上霸權國家,要提供一個經榮貿易的緩衝區,而設立的特區,只是法國的霸權已經滅亡,可是這個特區卻用國家的方式繼續存在、繼續發揮功能。如果將台灣比作瑞士,那我們第一步就是要跟中國統一,然後跟中國搖尾巴求情,請他們讓自己成為經榮貿易特區,請他們承認自己的地位、並且配合這樣的政策,──這不是獨派假定馬囧流正要作的事嗎?搞了半天,要把台灣建立成瑞士,是馬囧流的政策、也唯有他才有能力實踐!

如果沒有實力,「將台灣建立成瑞士」也是張一定會跳票的空頭支票而已,不要以為瑞士是先成為「人間樂土」,所以才有辦法成為世界人均收入第一高的國家,這是本末倒置。怎麼我還看到有人將這張空頭支票政見拿出來講?



愛台灣的方式很多,馬囧流政府的做法,其實也是愛台灣的一種方法,只是走的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是在把台灣的老本整碗捧去給中共。但是獨立這條路何嘗又不危險?

對立這條路,真的走不久,看看東西德,看看美蘇,看看中東地區。不要以為自己是民主國家就一定會遵照歷史經驗一樣,成為活下來露出微笑的那一方,因為民主根本不是關鍵條件,勝利的一方靠的是全國上下有志之士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配合與信心,才造就的結果。

看看獨派的論述?不管是買武器自己打、還是期望協防也罷,都是在一個勁巴美國的大腿,算什麼有志?連自己的主張有何矛盾都看不出來,我覺得根本就是一票丁丁罷了,把台灣的前途交到這些人手中,會有什麼好結果?

一百年後,世界的局勢會如何轉變?眼光如果看的夠遠,就會知道今日的爭論真的很蠢,獨立根本沒有必要性,統一也不是一定要被排斥的選擇。





另外,看到很奇怪的論述,就是台灣已經獨立,所以討論獨立沒有必要、該怎麼統一才是重點。

我覺得這種論點很危險,徹底無視大家的現有討論基礎,「台灣目前並不屬於統一或獨立」,因此所有的事情才會有這麼多討論空間。

這樣無視大家的基礎共識概念,結果是什麼?這種說詞一下可以為獨派所利用,「我們是個獨立的國家,沒有理由任大陸干涉我們的內政、更妄想與他們統一。」一下又可以讓統派拿來粉飾自己,「建立獨立的國家,代價卻是成為美國的附庸,有這個價值嗎?」

搞屁啊!這個論點的基礎根本就把兩邊都當放屁,這麼沒禮貌的行為,何必理它。

【報應】 非基督徒別在那裝懂

耶穌曾用無花果作過譬喻,為使徒和將來準備傳教的基督徒們作心理建設,這譬喻的大意是: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受教,所以他們不信,不見得是神的錯、或傳教者的錯,而是他們就像不會開花的樹一樣。

口頭喊個佛號或是基督的名字,手捏起幾香搖幾下晃幾下,這些都很容易。可是一旦遭遇困境挫折時,每個人的反應就出現差別。在這部電影中,有人選擇咒罵神,有人選擇信靠邪神,而這兩者本質上是有差異的。

究竟是因為遭遇到了挫折,才導致這些人跑去信撒旦,還是這些人打從心中就從未讓信仰真正的在自己心中紮根?或許大家該問問:即便今天不碰到龍捲風,改天若是碰到了別的困境時,這些人會不會做出拋棄信仰、頭像撒旦懷抱的事呢?不接受考驗,人的真面目不會險露,就好像不到開花的時刻,無花果其實也跟一般果樹沒有太大差異,(都是樹,)就好像那些原本過著平凡安定日子的小鎮民們,看似虔誠、但一推就倒。

這片對非基督徒來說好像是個荒謬的笑鬧劇,但是對基督徒來說,更是幾乎絕望般的警告,因為一旦意識到不是做做樣子、裝成乖小孩就管用,每個人一定都會開始擔心:自己到底是哪類人?


只要是人,一定都會有對「神」感到失望的一刻,不管這個「神」是什麼。這是聖經中的教訓,對基督徒來說,這就好像生老病死一般,都要面對的一刻;當這一刻到來的時候,每個人的真面目都會顯露出來,不容任何人抵賴。

在多神教中,所以老是有一堆人愛見廟就拜,因為他們心裡頭很清楚;只信一個不夠用。但在這樣的環境中,我也沒看到幾個人跑去拜撒旦。

所以關鍵不是在於不可以不信神、不可以對神感到失望、不可以對神沒有信心,真正的關鍵在於:別跑去拜邪神!

但也別鬆懈的太早,以多神教信仰為生活氛圍的台灣可能無法輕易接受這個概念,就基督教的觀點來說,即便沒有要人動刀動槍去四處燒殺擄掠,所有不是「喊基督」的,終究都是邪教,即便這個神今天用「善」的面目個別顯現在每個人面前,可是只要時間軸一拉長,每個人最終都會體驗到邪惡和絕望。(個人理論,缺乏全方位的現實根據,大家就別計較太多了。)




至於聽到有人認為這個神是邪惡的、殘暴的、不值得信的,說這些話的人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有些入主圍觀呢?例如「這個神規矩特別多」、「這個神在歷史中的形象不好」、「這個神給的福利特別少」......等,所以最後總結出了一個「這個神不值得信」。

我覺得這就是「無花果」。(燒掉算了。)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正義悍將 「今天開始當好人(今日開始,好人的修業式。)」

【要有在看小日本寫的輕小說才能搞懂標題的笑點...如果真的有笑點可言。】

【華人文化圈對於「創作」有多不尊重、與極盡輕賤之能事,看看『正義悍將』在網路上得到的影評就可以清楚。把「創作」當成一種免洗技能,才是讓大家失去機會從另一種觀點看待本片的原因。】



首先,請大家先提醒自己......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來,一次不夠,再提醒一次.......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嗯...好像還是不太夠了,算了...一口氣默念個十次吧!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鐵面特警隊是經典中的經典。



怎?這行為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

大家會因為某部電影受到莎翁名著的影響、甚至擺明了就是翻拍版本,而在那計較「不夠忠於原著」、或是「缺乏創新」嗎?

如果不會,那本片「像鐵面特警隊」是有什麼不對?



但不是說本片表現可圈可點,因為光是基努李維那平板空洞的演技,就足以砸掉這部片了,想看看鐵面特警隊若非集合了那麼多大咖,其實它的娛樂性也是低到讓人痛苦,──被預告片晃點的我以為這是部很歡樂的電影,LD租來看完後,我反而成了全家最痛苦的一個。──所以演員選角不妥是第一步,接著又在劇情細節的掌握上失敗,尤其回頭看看DVD的刪減片段,會讓人更痛苦的發現編劇還把焦點全集中在男主角和女友的文戲上頭。(這根本是腦殘!觀看DVD的刪減片段原本是種娛樂,可是本片把它搞到變成毒藥的境界。)



導演的上一部片是「震撼教育」(編劇),據說是部精準的捕捉了洛杉磯街頭幫派文化的電影,這可以說是導演一貫的偏好,因此可以用這點作為欣賞這片的出發點。

而看完本片之後,我要佩服的說:「這世界上沒有正義,只有對立和衝突。」

台灣是個和好萊塢相比,幾乎是天堂淨土的國家,我們會為了十年可能不會發生一次的殺警案宣嚷半天,可是對岸美國早已經把這些新聞當早餐吃。在這樣的國家中,警察可不是整天只要掛著迷人的微笑,為民眾做做筆錄、沒事出去開車兜風當巡邏就好,用主角這樣的手段執行勤務,在很多人眼中也是種正義。

但那並不是全體。有多少人能夠拒絕旺達的誘惑?有多少人能夠區分出「幹壞事的人」和「用別人幹壞事的把柄威脅別人的人」到底誰好誰壞?

因為很少有人可以真正享受到、體會到手握大權的感覺,也很少人會去思考得到權力後要如何善用權力,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掌握權力者是敵人、是阻礙自己實現個人野心的絆腳石,如果有機會像旺達那樣抓到掌權者的小辮子,大家一定也會毫不猶豫的成為像旺達那樣的人,「反正那是敵人,」──所以我們不但沒辦法變成主角,我們連避免別成為旺達都做不到。

偏偏導演和編劇沒有刻意強調這點,一直到最後一刻才暴露出了這個用自己的方法維持正義的「國王」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惡棍。如果不理解他其實是個惡棍,而硬要說他的作為也是一種正義,那:「這世界上沒有正義,只有對立和衝突。」為什麼?當警察的勤務絲毫不給予旺達這樣的人貪保中囊的機會時,他還會好好執行勤務嗎?主角從沒有那個機會這樣做,或者他從未想過要這樣做,所以他是例外...真的是例外,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旺達的路;如果告訴律師「你們以後不許收那麼高的律師費」,天底下還有多少律師會認真的為只交的出「最低額度律師費」的人辯護?每個走進法院的人,扣掉那些擺明了要玩弄法律者,有多少人能夠接受法律不會做出對自己絕對有利的判決、還能夠在收到判決後告訴自己:「這是我應得的?」有多少人?沒幾個!大家都是看到判決對自己不利、或不如自己期望時,就不分是非曲直憤怒的轉身離去,還不忘丟下一句話:「這世界上沒有正義。」

現實是,人不關心正義,更不需要正義,正義只是一種方便大家在衝突和對立的過程中將自利行為合理化的藉口,警察和流氓起衝突,律師和檢察官起衝突,大企業和小職員起衝突......大家都在衝突對立的過程中,尋找滿足自己利益的機會。如果當正義不能當作藉口、甚至成為自己的阻礙時,大家絕對不會猶豫的就把正義拋棄。


期望自己是正義,很簡單,承認自己是壞人,很困難,找個理由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是每個人的直覺反應,但是真正知曉正義在哪的沒人,沒幾個。本片很直接的指名了這點,如果看完後覺得不舒服、不痛快、甚至認為這是顆雷,那這個人應該要檢討一下。




參考影評:

正義悍將:越帥氣越智障 from 天空,約定的城邦。

[影評] 正義悍將 Street Kings from The Wind and The West Moon

《正義悍將》舊瓶新酒,至少新酒還不錯喝 from 火行者的電影部落格–主站

最惡的好人《正義悍將》 from 上進天良的白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