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蜘蛛人 驚奇再起 2】我是誰?

超級英雄救苦救難,不是因為不忍心,而是因為「這就是他」。

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的主角,而這個故事的名稱就是「每個人的故事」。上一集結尾就說了.......

其實所有的故事只有一個共同的結構,就是探尋:我是誰。

彼得帕克是蜘蛛人。

邁克斯是電光人。

哈利奧斯朋是綠惡魔。

你是........我是..........?

真正的故事從來就不在「我們怎麼變成自己」,(因為「自己」就在那,)真正的故事應該是關於我們怎麼查覺自己的本性、真正最適合的樣貌,我們又怎麼在探尋它、適應它、發覺它的潛能的過程中跌打碰撞、搞得一身傷但又屹立不搖.......或是我們怎麼讓它失控、怎麼讓它凌駕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再遵守「本性」應有的範圍........




必須要說,不虧是漫威史上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之一,「劇情結構」之扎實(但剪接沒剪好),就算要應補插入背景劇情,也會做得如此乾淨俐落。

整體來說,劇本的結構卻常的繁瑣複雜,但敘事很不乾淨,明明有兩個小時的篇幅,但很多細節沒交代,很多轉折很突兀。

最關鍵的幾場戰鬥,其實都是「預告看的時候好像很酷」,但實際上看了......

就那樣而以啦!

好看!真的好看!但其實免不了有些失望。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2014金馬奇幻影展:女巫不該讓男人流淚】吃男人不吐骨頭

挺奇妙的一部電影。
觀看/閱讀大家的想法也很有趣,可以清楚的發現「政治正確」滲透進我們的文化中有多徹底。



其實「女巫」存在於現實且現代化的社會中,已經是個很普遍的事實了!

走進商場,或搜尋商業訊息,會發現...這是個大家都在消費垃圾、購買垃圾、生產垃圾、管理垃圾、經銷垃圾的時代。

很難看到一個因為「解決了某種人類普遍要面對的疑難雜症或社會問題」的人可以因此致富,反而是普遍會看到有某個大企業用各種契約、條文、或商業手法來掠奪這個解決方案產生的利益,然後發明的人只剩下一點殘羹剩飯。

這個大企業本身更能否產生有用的東西往往沒有關聯。──有它們、沒它們,會做的人還是會做。

但是維持這個大企業運作的人,往往會領高薪、享有更多(對社會、對大眾)的話語權,很多時候甚至是更高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影響力。(錢多,開的車比較高級、穿的衣服比較高級、住的房子比較高級、吃飯的餐廳也比較高級。)

然後這些人經常大喊著:不夠!我們還要更多........不行!你們這些做不到的人都比我們差勁!

電影中,看不到這些女巫會些什麼具體的、有用的技術,穿的是文明社會的衣服,講的是文明社會的語言,追求的是自己欲望的極致滿足.......然後她們唾棄整個文明世界,渴望用巫術毀滅、奴役整個世界。這在現實世界不是種很普遍的現象嗎?



今日男性的暴力因子被社會思維和風潮給拔除、或大力的撻伐跟否定,──好笑的是這個社會又不停歌頌男性靠著暴力因子取得的成就。(在這裡把暴力擴大解釋為鬥爭本能和權力慾望。)...結果會變成「獲得女性許可/免於被撻伐的承諾的男性」似乎經常可以為所欲為的使用暴力。但這太政治化了,不多提。

總之,這其實就是種女性反向「奴役」男性的過程。(讓男性不得不扭曲自己的很多特質,放棄自己應得的優勢......等,然後卻又以為這是應該的、自己裡當心甘情願做出這樣的選擇。)

本來這個現象跟性別議題無關。這就是種權力的運作被群眾意志干涉並扭曲的現象,只是公民道德和公民教育中都有提倡/教導人努力避免自己也成為這種扭曲的力量之一,唯獨女性的性別意識不受這些認知的約束,──美國電影牽涉到校園霸菱題材,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男性霸菱和女性霸菱的差異,前者是種個人武力權力的展現,(逼迫旁人袖手旁觀,)後者...就是那麼回事了。



這部電影基本上講的,就是女性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後,把男人當成晚餐享用、當成貢品戲弄.......然後還大唱著「這樣還不夠!我們要佔有整個世界才甘心!」

太誇張嗎?

男主角的前妻,乍看之下是個關心兒子的好媽媽、有穩定工作的摩登女性。

但其實她工作的態度讓人不能苟同,情緒控制力更是差,而且兒子不過就是她拿來折磨老公的籌碼罷了!──一旦有了更高一層的目的,她就親手把兒子當成祭品.......

「女人,難道真的是女巫嗎?」這觀點很有趣、很大膽。

但更有趣的是即使這個世道已經變成如此,還是一堆人認為「是男人先讓女巫流淚的」。只能說.......這是個把「男人要自願被奴隸」當政治正確去信奉的年代。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幻影殺陣】精細度不及格,但有著生猛的想像力和豐富的娛樂性

我快要不記得『為何電影劇本要講究起承轉合?要注意人物情緒轉變的邏輯與關鍵?要注意符號形象表徵的意意如何回歸到劇情中?」

這片實在不算爽片,它對大企業的冷血所進行的控訴讓人看了感到無力,連番動作飛車追逐場面被其實沒那麼協調的歌舞表演中斷,(或是反過來,歌舞表演被動作飛車追逐場面給稀釋,)它的歌舞表演既不是舞台秀、也不是歌舞劇,而且音樂形式顯然為了刻意討好美國觀眾,所以美式流行音樂色彩很重,(旋律變化少、相似度高,即使聽不懂歌詞,但耳朵還是很快就厭煩了。)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好話?

這片的警探搭檔是我這幾年看過的警匪片中少有的鮮活,不管是扎實的動作場面,或是嬉笑逗罵。

動作場面的想像力...雖然邏輯破綻百出,但娛樂效果十足。

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它用一種帶著純粹的敬意,而不是妖魔化、浪漫化、或神秘化的手法,去描寫一種「美國本土之外」的民族情感與精神。

主角對於自己的血統或天生才華的自信,(聆聽著父親關於「我們是太陽之民」的教誨,)不會因為國力、經濟力、或是一些文化表現的落差而感到退縮或有所遲疑,(而且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建立在這種自信之上,它用一種完全平等的觀點去看待美式資本主義的粗暴,完全不帶有半點「我們是弱小、對方應該同情我們」之類第三世界、或弱勢族群常有的觀點。)

相較之下,台灣人/東方人面對好萊塢時,那種「自以為矮一截」、「想趁著對方還有好奇心、熟悉度也很低時出賣自己對東方文化的天生熟悉優勢」...或許我們欠的不止是資金、技術、或政策,我們欠缺的是更核心的東西。(.......我好像每次都這麼說。)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Buck Wild 野殭屍】隨興又簡單





就整體上來說,這片真是爛到了極點。

雖然是殭屍片,但定位上是徹底的搞笑片!(跟【活人牲吃】的那種嘲諷式搞笑不同!這是真的搞笑。)環境背景的設定很兒戲,根本不打算追求戲劇效果。(小鎮的惡霸們完全沒有惡霸的氣勢,從頭到尾都是丑角。最後變成了殭屍還開著不明機械交通工具出場?)

特效很一般,只有「血漿不用錢」這點落實到底。

某疑似同性戀的眼鏡男竟然有著讓女人噴鼻血的「漢操」?劇情後段還老是被不明原因給剝個精光(只有穿內褲)?...唯一有激情鏡頭出現的女演員從頭到尾都包的好好的,(雖然有穿著內衣跳到男人身上數次,)喜好傳統殭屍片的人看了絕對會忍不住破口大罵。



但某方面來說,這就是「大家都走公式」走到了一個極致後,就會有電影創作人忍不住來個反公式、無視公式、創新公式.......這算是種由內而發的反動吧!

個人最欣賞中間殭屍莫名其妙變成心理醫生的「超展開」,幸好結局證實了那只是滿篇謊言,不然男主角還要接受殭屍的心理輔導「相信你女友!相信她沒有背著你跟我(變成殭屍以前)偷吃!」...同是男人,感覺挺不好受的!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迴路人生】對地獄的想像=沒有極限的不可知論+人道主義 ~~ (我浪費了兩個可以向導演提問的機會,希望主辦單位不要把我打為問題人物)

2014/4/6星期六晚上的金馬奇幻影展,主辦單位特地「邀請」到了本片的導演(自掏腰包)到現場和金馬奇幻影展的愛好者們一起觀賞「全球首映」........(改天補上我那爛爛的手機拍的照片。)

電影結束後,我先是舉手把主辦單位為觀眾在影廳內安排的「唯一一個問題」浪費在一個最明顯、也最不需要問的問題上,然後在場外的簽名會後,我又再一次問了個好像很有學問、但其實超級沒營養的問題(而且我本來想要舉手告訴主持人他背後有個綁馬尾、穿紅褲子的小女生一直想發問,但是我舉手的那瞬間,那小女生在跟朋友很熱情的咬耳朵,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問了.......)。

為什麼我對自己的這兩個問題評價那麼低?

現場有人好奇導演對「外來裔移民的處境是何態度?(同情?關切?或純用觀察角度?)」也有人好奇導演是否在劇本中留下了某些「忘了處理的漏洞?(那棵樹的意義?某個一起「參加療程」的高中生年齡之謎?)」「為何用電視表示『權力者』?」.......

這些問題每個都非常精彩!

但為何我對自己的兩個問題評價那麼低?

因為.......不需要問我也大概知道答案是什麼。



結論是:導演是個從理性角度上出發而選擇了不可知論態度的人道主義者。

幾乎所有優秀的創作者在創作和表現時都是採取這種立場。(所以根本不需要問。)

導演因為對死後世界會好奇、會禁不住用死後世界的標準來解決一些現世的道德邏輯困境,(所以可以確認他不是無神論者,)所以他編寫了這個故事,而且在這個異常冷酷、甚至有點殘暴的死後世界設下了各種怪異的「破解之道」。(讓結局變的異常溫暖、異常正面。)

感覺上造成了矛盾,(可是導演在很多問題上都很坦然的說「這是電影」,──如果不懂這句話中代表的萬千含意,有空再解釋吧!)但另一方面,其實又補足/強化了導演的觀點。(傷害自己心愛的人是最大的罪惡,但讓犯下這種罪惡的人一而在的重新面對那種罪惡感,也是最大的折磨與處罰。)

整部電影從不流於說教,(跟羅賓威廉斯的超級失敗大作完全不同,)追求就是單純的對某種「地獄型態」的想像,以這個想像為基礎,再代入導演本人的經歷與認知,──這是一體兩面的!因為對人性的探索與追尋感到興趣,創作才會有價值,(不是唯一的價值,但如果創作者不關注這個議題,都只想著一些很具體、很功利、很即刻時用性、或單純的行而上兼抽像的主題,那創作世界會失色不少。)

如果對人性不關心,不能諒解人性的脆弱,不能理解人性的尷尬和困境,創作者就會開始自大的說教,或傲慢的用邏輯遊戲玩弄觀眾。

但因為關心人性、理解人性脆弱、看見了各種的尷尬與困境,所以導演反過來,從「劇中角色」的角度去決定每個人的命運.........

或許我不是很欣賞本片,但我很珍惜本片這麼純粹濃厚、但又「謙卑」加「清爽」的內容。不虧是花了四年打磨的劇本........




我的兩個問題:
一、本片主角死後去的這個地方,到底是地獄(折磨)、還是試煉(每個人都有無形中通過的方法)、或是救贖(「獲得」是必須的,只看自己的態度來決定)?

二、本片主角最後的遭遇,是否有受到東方佛教「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思維影響?(或是有什麼其他原因讓你有這樣安排的理由?例如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