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姊姊妹妹殺起來】人存在的意義




兩個女主角分別演過【死恃】中的「Negasonic Teenage Warhead」和【X戰警:天啟】中年輕的「暴風女」,──跟漫威都挺有緣的。(或是說:漫威其實在選角上並不會只看明星魅力,其實也很重視演員的基本能力。)


雖然預告把本片形容得像是在惡搞兼破壞「Slasher」B級恐怖片的模式,但其實內裡出乎意料的認真嚴肅。

人活著到底該追求什麼?

以前宗教告訴我們:「我們該為死後的「另一段生命」做準備」。接著是理性主義告訴我們: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自然也無法討論。然後就出現了愛國主義、享樂主義、犬儒主義、博愛與人道精神、功利思維(不是功利主義)......

但這些或多或少都還有點宗教形式(要人放棄討論直接相信),接下來就是完全捨棄了宗教形式的唯物論或所謂的無神論:根本就沒有「另一段生命」!幹嘛那麼執著於當好人或當壞人呢?


所以很快的,人活著該追求的目標不知從何開始變成了「留下紀錄」「留下事蹟」「留下隻字片語」「留下影像」......就好像「新聞就是要追求收視率」一樣......(這不正是我現在也在做的事情嗎?)

這荒唐嗎?仔細想想,一點也不荒唐,反而非常理所當然。

如果人停止「認為」自己跟其他生物不一樣,也不過就是一大團比較複雜的化學反應與電子流的集合體,如果DNA的功能是負責複製與延續化學反應,那整體的行為負責將電子流記錄下來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謂的良知只是一種假象。

對殺人的恐懼反映的不外乎是「如果被殺的人是自己」或「殺人不成反被殺」的想像。 一旦拔除了這些想像的空間,例如把殺人轉化為單純的使用不對等的武力,或是坐在辦公室內下指令,或是如兩個主角一般自信心過度膨脹.......殺人一點都不邪惡。

喔!剛好是228,講些應景的話做結尾。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屍速狂殺 WYRMWOOD】社會秩序崩壞的如此容易



【終極警探4.0】中,年輕駭客Matt清楚的指出了一個颶風怎麼癱瘓了紐奧良的政府機能。【衝鋒飛車隊/瘋狂麥斯】系列本身也是在想像「人類必須要有能力獨自面對政府與秩序消失的景象」。數不盡的殭屍電影,或是80年代好萊塢許多帶有社會批判性質的電影,更是對於想像政府公權力如何被遍地四起的小事件耗損殆盡、可能導致最後失去功用。

所以人民有權力保有「當那種景況發生時,仍有存活餘力」的機會。


哦......我在說人民合法擁槍的權力。


但這個角度還不夠好,已故的喬治羅密歐本人立刻注意到這點,所以他終其一生都不停的用殭屍電影思考這個議題。

這個角度怎麼個不好法?

因為公權力並不是保障不變的!一旦失去了更大的框架指示與規範後,警察可以是流氓、軍隊絕對是土匪、整個政府就是法西斯或麥卡錫主義者的走狗、本該保證人民不被司法程序侵害的無罪推定原則在「性侵」面前完全不被尊重.......這不是空想!而是空想以現實作為依據後進行改編讓觀眾好接受。

所以人民有權力保有「當那種景況發生時,仍有存活餘力」的機會。


當然,很多人渴求的並不是這種機會,他們很多只是空洞沒有方向目的的「泰勒德頓」,現有公權力的好壞與存廢並不是個客觀判斷,而是自己的主觀渴望就能決定的問題。

很多時候,癱瘓了政府公權力的人,正是那些「無端害怕」政府公權力侵犯他們、或不按照他們標準行事的人。


如果硬要區分雞生蛋、蛋生雞,那這些「無端害怕」政府公權力侵犯他們、或不按照他們標準行事的人絕對是先到位的人。

就好像【醉後末日】中幾位主角高唱著「人類就是愛搞爛自己人生」「我們有權搞爛自己的人生」一樣,大家並不會真的在乎自己搞爛的其實不是只有自己的人生而已,只是就算「本來無一物」,也會「何處惹塵埃」,萬一這種搞爛自己人生的衝動不知道收斂、或數目太多太普遍,這個社會就會被癱瘓。

所以【醉後末日】固然在嘲笑那些自以為有理性就賦予自己權力去干涉人、指正人、把人便成唯物思想下與草物無異狀態的威權體系,但難道我們應該要肯定衝動不負責任的主角嗎?

這部電影看似是很狂放隨興另類、想要在殭屍片題材中加入大量惡搞元素的另類喜劇,但恐怕它是想要告誡那些正被體系限制與規範所保護的人,不要那麼沉溺在自己的不滿(然後整天用憤怒武裝自己)、或是以為自己的幸福得來理所當然。


(也是有人天生就愛干涉人或指正人,但生物結構導致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會轉向控制自己的子女,或是往科層體系發揮,而不是去追求武力暴力。所以我認為這些人反而跟這個議題無關。)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靈蝕Eclipse/Veronica】越成熟越脆弱



這部電影雖然本身就是靈異恐怖片,但走的卻是拉丁西班牙式的魔幻,主軸看似是「探觸邪惡儀式招來的厄運」,但內裡講的卻是少女對自己身體潛能的無知讓本該是令人喜悅的事卻變成一件恐怖的悲劇。

但必須要說導演對青少年的觀察挺大膽(也挺悲觀)。

雖然已經十五歲,雖然個性已經很成熟,卻因為尚未經歷月經,所以即使在照顧弟妹上一直表現得很稱職但仍不被周圍的人全心的信賴,同樣都要分擔家務、但在旁人(母親和好友)眼中她似乎就是比別人差一截。

即使大家都不講,但她就是感受的到自己跟周圍的人之間的「距離」,──這不是「隔閡」,並沒有人真的要疏遠她,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態度在無意間傷害了她,而她也不知道要抗議,──所以女主角Veronica有著跟自己的責任感(分擔母親壓力)不相襯的渴望:就是能感受到跟死去的父親有聯繫。

在學校中,大家都穿著一樣的制服、做著一樣的事,所以大家(師長們)容易忽略每個人這些最細微的差異,(但如果不穿制服,那些衣著上的差異又容易掩蓋過去。)

同樣都在玩碟仙,有些人是為了好玩尋求刺激,有些人則是不知所云的貪圖新鮮,但有人冷靜平淡的行為表面下卻有著壓抑到發黑變形的渴望。

但這種渴望只是表面,內裡其實就是壓抑和失落,──說到底,月經來不來有那麼重要嗎?


這種極力鼓吹「性成熟」的價值觀真的好嗎?

「這表示妳是個成熟的女人了。」難道在月經來以前的Veronica就不是嗎?

說到底,月經來不來有那麼重要嗎?


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毒鯊Toxic Shark】生動活潑的劇本(情人鬥嘴+惡質企業經營者),可惜導演無力掌控B級科幻要素


「我們」可能都犯了一個錯:認為怪物電影的劇情應該要形式上的向觀眾交待怪物的來歷。

但其實「在一艘外星人的廢墟太空船中發現異形」這實在不能算是什麼解釋,但這好像就成了一種傳統。

我們要解釋變異科技的來歷,我們要看到它影響的過程.......

但這片很瀟灑地讓人忽略了這些東西。


劇本真的很有趣,兩個正在鬧分手(或自以為已經切斷彼此聯繫)的情侶竟然在千萬里外的異國度假區重逢。(真正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男方的友人去隨手翻了翻女方閱讀的女性雜誌覺得內容很有趣而記下了同樣的度假地點......男人的陰柔面很自然而然的就大爆炸了,哪有被壓抑呢?)

開頭藉由狐群狗友瞎姊妹的一說一唱,快速建立腳色的性格,雖然都有點刻板,例如只想把妹的只想把妹,只會念書的只會念書,腦袋沒料的腦袋沒料......幾乎該有的一樣不缺,但這個故事大框架還算不落俗套。

比起「大家看似開心地一起度假,但其實內裡嫌隙如同暗潮洶湧」來的更好、也更有創意。

還有渡假村老闆那投機不負責任、滿腦子自我膨脹、老愛賣弄空洞不切實際的術語、不尊重員工專業但又挑剔一堆的嘴臉,劇本寫得好,演員演得更好。

雖然導演在處理很多應該要很有張力或爆發力的畫面時,技術不良不說,攝影或節奏都缺乏巧思(基本工),但瑕不掩瑜,基於劇本(創意)之優秀,本片仍算是我最近看B級片的一大驚喜。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權謀與地位是世界上最渺小的力量(2017年電影回顧)



你以為有了權力與地位,用一聲號令來支配千軍萬馬好像是理所當然,把辦事不利的屬下當狗踹也只是剛剛好,最好還要用點謀略來支配人的心,左右對自己忠誠不二的晚輩,要他愛誰就愛誰、要他恨誰就恨誰,讓權謀在自己手中變成一種藝術、一種無人可以質疑的特權.......

光劍攔腰砍成兩段,沒人會對著你的屍體掉眼淚。這也是理所當然。

【非常命案Twisted】「我可以騷,你不許擾。」


大家(愛抓劇情漏洞的人)都會以為【星際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中,如果芬恩的計畫成功、反抗軍成功逃脫「第一秩序」的追擊,故事就可以結束。但其實「第一秩序」只是換個地方殲滅反抗軍而已。反而是靠著電影中一連串的「失敗」,最後竟引來史諾克被殺、主艦被摧毀、最後反抗軍在天行者路克的掩護下逃亡...這才是對「正義一方」來說最正確的選擇。


影評普遍對本片評價不高,因為劇情太拖...但我覺得這反而是本片最精華最有巧思的要素。

在懸疑面來說,本片並不算高深複雜,但相對的也幾乎沒有破綻。 可是這種電影如果不搞得高深複雜基本上就失敗了一半,因為寫影評的人大多不懂推理和邏輯,愛抓劇本漏洞的人絕大多數也不擅長應付真正複雜的情境關係。(像最上面【星際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的例子。)

所以......沒什麼好所以,劇情的懸疑面沒有太多值得評價的地方,本格派推理從來就不是電影主流正道,因為電影要考慮片長、而剪接師未必懂推理的流程和線索呈現,真要照本格標準去拍電影是不切實際的事情,所以懸疑偵探冒險才是王道。(以上所說根本片一點必然關係也沒有。)


這部電影劇情其實很完美的反轉了舊式警匪偵探片在性別上的設定。

硬派、生活頹廢、但專業機敏的偵探在追逐真凶尋找真相的途中不停和各種美艷、別有心機的女士交手或發生豔遇。只是在本片中主角是個女性,和她發生豔遇的就變成了男性。

如果主角是男性,和他有過性關係的女性死了兩個以上,就算沒有任何證據他也免不了被其他看他不順眼的警察剝掉三層皮(好逼他承認),但在本片中...眾男士們都必須要冷靜地承認「對!我們沒有證據!」

所以職場的性別歧視文化算是救了女主角......不是在開玩笑。

雖然這些年關於「性騷擾」或「尊重女性身體自主權」這類的意識興起,這部電影的內容看似也在迎合這樣的內容而對職場文化做出無聲的控訴,但請仔細想想.......

新搭檔麥可是「只要說聲停就絕對停下來」,轉任辯護律師的雷則是「看準/認定了女主角也是個玩咖、只要情境對了絕對不會拒絕自己的要求(但如果自己錯了...那丟臉的也只是自己而已)」,吉米看似「主動侵犯女主角」,但其實他卻承受了女主角「毫無必要的反擊」...我知道有人聽到我說「毫無必要」,馬上會「開心的」認為「我在主張女人在面對男人的性騷擾時應該採取忍耐」,(所以我故意把他擺在最後,)但大家這樣想吧...今天如果偵探(男)開門後發現是曾經跟自己有過一夜情而非常渴望和自己繼續發展下去的女人闖入自己家中,他應該怎麼做?強硬地把對方請出去?還是哪天等對方受不了、拿出武器要逼自己就範時反過來用武力將對方即倒在地後還壓在對方身上賞對方兩拳?

吉米象徵得不但不是男性對女性的侵略本性,反而突顯了這個年代的男性不管是情感上或實體上,經常被女性傷害的事實。


打死不肯承認這些的人一定打死不肯承認。就繼續主張「犯錯的男人被擊倒在地不夠,最好還要壓在他們身上把他們活活打到死」吧!

【攻殼機動隊】濫用「忒修思之船」概念而被嚴重高估的經典、拖垮了往後二十年科幻的走向



這個過年無意見看到電視撥放了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上次看是十五年前,看完相當的不以為然(但又說不出理由),這次看完瞬間豁然開朗。

雖然大家都說這部動畫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忒修思之船」這類的議題,但回歸到最基本的戲劇面,其實它只是在描述當「使用網路資源」成為商業與工業生產的重要技能後即將會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且極端的不平等、菁英化思維、和完全將普羅眾生踩在腳底下的態度。

但事實是今天的網路之發達,當年這部動畫跟本觸及不到毛皮。

或說,這部動畫想像中的未來會是:網路世界之龐大,芸芸眾生只能使用到它表層的...10%,而剩下的90%就是給深度改造後、徹底拋棄了舊人類忒值得賽博格人(或純人工智能)使用的樂園。就好像九成使用網路服務的人都要付費,但又只能使用一些很基本表淺的功能,那些使用到最專業的功能、佔去伺服器最大量運算的使用者反而都不用付費。

簡單來說,這部動畫在戲劇上,是以將腳色完全的中二化為劇情走向脈絡。哲學辯證和表層劇情都是假的!


「忒修思之船」是個舉例,但它所要說明或論證的東西,也就是「那些東西構成了一個人」,其實是建立在「實際上能夠發生的事情」。

如果在忒修思之船上裝了反重力引擎、讓它可以飄浮在空中然後用風力推進,請問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思之船嗎?

說明白一點:「忒修思之船」這種議題必須要建立在「船本身會對自己的性質產生疑惑」上,旁人的質疑都只是種法律或辯論的程序而已。

用比較古典的電影題材,會變成「將一個人的靈魂抽換掉,這是否還是同一個人?」保守一點的電影劇本會是「一個殺人魔如果失去了記憶、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人,我們是否還要判他死刑?」

不管你偏好哪一個版本,「忒修思之船」這個議題不是讓人用來裝牛逼、或是「要寫賽博龐克題材一定要加入的要素」。


【駭客任務】所以經典,因為它提出了一個後工業化時代眾人質疑的問題:母體是什麼?在這個社會中我所立足的階層是母體的一部份、或是被母體操控的假象?

窮人覺得自己的生活被企業、被政府操縱,但大企業家覺得自己只是被恐懼驅使著去賺錢,他根本不懂恐懼的真相與來源,政客覺得自己只是個被選票、媒體、金主左右的玩偶.......

請問誰是這個「社會階層」的最基礎?(大家都活在這個基礎之上?)


但像【駭客任務】都已經有點不著邊際,編劇導演可能也只是把從某處看到的、像我這樣挑明著寫的「淺白疑惑」轉化成哲學辯證的體裁、然後再融入劇本中。

相較之下,近代的科幻絕大數的辯證都背離了這點。

否則,當大家探討人工智能的危害以前,不是應該想想看「認為人類有害」是種智能思維?還是種不理性的厭惡?

認為人類會將地球資源消耗殆盡,為何不想想「資源一直都在地球圈內循環,何來耗竭?只是換個不同取用形式而已!與其恐懼耗竭、認為拋棄地球是答案,為何不思所為何找不到新形式?」 (湯姆克魯斯的【騎士出任務】其實背後就有回答這個問題。可惜電影被定位為喜劇帶動作片,科幻成分被幾乎徹底忽略只視為一種「背景設定」。)


所以.......【攻殼機動隊】真的能被視為經典嗎?還是被嚴重高估了?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羅根】年輕氣盛、腦袋空空(2017回顧)


「你」可以感受到自己體內無限的潛能,那是集合了各種的年輕、野性、爆發力、野蠻的破壞衝動、還有毫不收斂的噬血慾望。

「你」看不見任何其他的人,除了那些跟「你」有簡單、原始情感交集的人,可能是被稱為女朋友/老婆的固定炮友,也可能是父母,「你」很滿意這樣的自己、跟這些人擁有交集讓「你」覺得做自己很痛快完全不需要再多顧慮什麼。

「你」以為自己是什麼美好理念或英雄形象的範本,但其實「你」只是種被(其他人)慾望跟野心操控的假象或邪惡變形複製版。

「你」的本性是種矛盾,(因為那不是「本性,那本身就是種人為刻意控制的結果,)而「你」的腦袋裡其實空空如也,或說不管裡面裝了什麼,那東西最終的命運只配被一槍開個大洞噴灑在草地樹林中。


(真正的父親,或說真正愛「你」的人,會極力地避免「你」落入這樣的命運,而不是想盡辦法在這一天到來以前利用「你」、壓榨「你」。)


很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上還真的很多X24,以為自己年輕,因為還不老,所以自以為必然不會故步自封、落入膽卻不敢行動的陷阱,因為也不幼小,所以自以為行動力與智慧判斷力都在顛峰......

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這樣的特質,我們受困於別人的野心而不自知,我們缺乏個人特色、存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圍繞著自己的慾望和低級本性打轉而不自覺,有想法、但想法空洞沒內涵.......

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證人】開放的保守文化



兒時看這片只覺得劇情突兀而且「主軸」不夠精彩,當時並不懂「主軸」只是本片的表層,而且也沒有能力去領悟片中警察長官稱呼警察自己也是一種「有自己獨特文化的組織」這樣的對話之精妙,現在來看頓時理解:這其實是在嘲笑(甚至是很嚴厲的抨擊)那些將阿曼人/阿米許文化簡化成「獨特文化的組織」的人其實跟這些窩在體系中啃食體系價值的警察敗類沒兩樣。

阿曼人/阿米許的文化並不「排斥」先進科技。從爺爺吃飯時坐的那張椅子上竟然有輪子就知道:他們其實也很懂得享受先進科技。甚至前去送行的追求者還很開心的告訴小男孩「你一定會大開眼界」。

但他們終究選擇了抗拒絕大多數的先進文明,因為他們抗拒的並不是文明本體,而是這個世界的主流文明並不畏懼「形式上的惡」的這種態度。

功利主義尚且是小事、甚至是思考主流習慣(只是大家不自覺或不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功利主義),厚黑學更是顯學,不具備基本道德良知的天才(可以隨心所欲的冷眼旁觀它人思緒行為進一步操縱影響它人好達成自己的目標)變成一種令人嚮往的都市神話,「殺一百個人是謀殺,殺一千萬個人只是數字,」這類教條更是許多人朗朗上口。

追求個人慾望變成了一種道德標準,手段並不重要,不要失敗才是根本造成差別的關鍵。


就連男女之間的情慾或追求這種事情也是。

當代的流行文化,譬如汽車上撥放的音樂一事,製造男女「交流情慾」的機會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與目的之一,商業形式、流行文化、娛樂文化......或多或少都是如此,(它除了原始主要功能以外,或多或少都有在製造這種機會。)

但,對阿曼人/阿米許文話來說,女人應該選什麼樣的男人?很會跳舞?很會賺錢?非常帥氣?.......女主角的選擇其實跟世間主流文明中的男女沒什麼兩樣,就是臣服於自己最簡單基本的情慾,(雖然電影也暗示那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後爆發,)但其實在臣服的好長一段時間,她看到的卻是一個擅長木工、工作認真、勇敢負責、和他人合作融洽的「好人」。

(若非主角明確的表達了「自己並不願意留下來」,否則這種爆發是沒有必要的。「只需要他是個好人就夠了。」)

對!好人。不僅僅是個性和善而已,還要能夠與他人有著良好互動關係,這才真的配的上好人。就好像其他追求者即使視他為情敵,但當下也要專心在工作上,也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因為大家都在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雖然到了【終極警探】中,他搖身一變成為整天喊打喊殺、讓領袖頭痛不已的狠腳色)


那些整天抱怨「好男人死哪去了」的女人,其實她們在抱怨的是「願意犧牲自己的需要轉而把金錢時間力氣拿來滿足我的男人到哪裡去了」。(所以這些女人找到的男人最後終究會變成「不是好男人」。)

(那些靠北「沒有女人看上我這個好人」的男人更是虛假的字以為自己表淺的行為形式可以印證自己是個「好人」、可以成為實質代表。)

我們可以用一個人品味音樂然後跳舞的方式判斷這個人是好人嗎?我們可以用一個人的穿著和座車、或是消費時結帳的大方程度判斷這個人是好人嗎?......還是我們可以用一個人工作時競爭致勝手段的俐落與「致命」程度來判斷這個人是好人嗎?......

阿曼人/阿米許文化顯然認為不行,所以男人工作時女人專心觀察,(不是因為要把女人剔除、避免女性競爭,)──這種制度當然不完美,但比起主流文明所建立並宣揚的「資本主義下的自由戀愛形式」來說,它至少目的、過程、與結果都一致。

一個目的、過程、結果...無一不在欺騙活在其中的人的文明文化,為什麼不該抗拒呢?...不!為什麼順從它、努力壯大它是在追求進步?但發現它的欺騙本質而進一步抗拒卻是保守呢?


至於為什麼主流文明要建立起這樣的形式........拜託!其實答案大家都曉得。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海盜戰記Vinland Saga】父權、父權.....多美好~~~

這是一部從2005年日本講談社開始連載、完全以硬底子歷史知識為背景架構的虛構冒險漫畫。 作者為幸村誠。

故事主題是西元1016年至1035年間由維京人克奴特大帝所建立的北海帝國興起壯大(可能也包含了殞落)的過程。(這個帝國只延續了一代,他死後即分崩瓦解。) 

但漫畫正確的名稱翻譯應該是「文蘭傳奇」。所謂的文蘭是指古維京人傳說中的北美地區加拿大紐芬蘭島蘭塞奧茲牧草地。而「文蘭傳奇」應該是指傳奇維京人「萊夫‧艾瑞克森(Leiv Eiriksson)」發現文蘭的過程。(只不過在這部漫畫中,萊夫是配角,故事的重點在於他的發現對於當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又有哪些人促使他脫離原本的航海經商生活去冒險。)

(至於Saga一詞,也有指形式鬆散的敘事散文。也就是類似小說和歌謠的前身。取這樣的名字只能說是種「流行」,並沒有實際意義。)

會提到文蘭,是因北海帝國的建立與壯大雖然是種維京人在大西洋兩岸政治成就的巔峰(另一個巔峰則是在歐亞大陸上建立了俄羅斯帝國,)但為了這個巔峰,信仰殺戮跟掠奪的維京人文明也走到了盡頭(或說這段互相殺戮的巔峰期)而被全面基督教化。早在這個帝國的創立者克奴特大帝即位前,王國四處就開始有人質疑「鼓勵人們勇於在戰場上掠奪廝殺換取進到戰士之館的資格」的北歐信仰提倡的生命觀真的有意義嗎?

「這樣的人生真的有價值嗎?好累啊!」

當時,向平民鼓吹這種信仰的國王們其實很多都已經皈依信仰基督教(當時的天主教),或至少形式上容許傳教、試著跟羅馬教廷(和法蘭西諸國)保持友好以換取貿易利益。也就是說:基督教(天主教)信仰根本無法改變或滿足平民與戰士(海盜)們的空虛。

人們需要的並不單單是自己死後的去向,也開始思考並關注自己可以留給後代什麼樣的東西。


主角就是有這種想法的人之一,但苦於找不到實踐這個想法的契機,最後聽到文蘭的傳說後,就彷彿若有所思地認為:我一定可以在那塊新天地上建立一個讓我實踐這個夢想的國度。

(在故事中,克奴特大帝則是選擇「就在眼前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可以讓人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的王國。不管是戰士館、還是上帝的招喚,都沒有意義!甚至連神都要嘉許自己,因為自己建立的王國比他的樂土還要美好。」)


介紹一下主角跟故事好了。


圖片正中央、中央右側、與下排左側中的就是主角(年少時)。(上排中間右邊則是為叫作阿謝拉特的重要人物,上排左邊則是克奴特大帝的父親斯偉恩王。)

他的名字叫托爾芬。故事初登場,是一場法蘭西帝國(今天稱為法國)境內一作延湖而造的要塞周圍發生的內戰,──因為是內戰,所以參戰雙方都是法蘭西帝國成員。(因為法蘭西帝國實施諸侯制?)──雙方都僵持不下,守軍無法擊退來犯者,攻擊方也無法突破堡壘守衛,這時候,一批在旁邊觀戰的北歐海盜傭兵派出了一個14歲少年作為使者,來向攻擊方提議:我們幫你們突破防衛,但戰利品我們要拿走一半。

這個少年就是托爾芬。而海盜傭兵團的首領叫阿謝拉特,是少年的殺父仇人。


故事好像又要再往前拉一點,但簡單描述一下這場戰爭的結尾:當晚,攻擊方的後勤部隊看到有幾條「龍」在森林中行走,隔天早上就有數艘北歐海盜船出現在湖上,那幾條「龍」其實是海盜船的船首雕飾,「龍在森林中行走」其實是一百名海賊將船扛在肩上徒步翻山越林的結果。

但戰爭在船出現前就開打了。戰爭一開打,少年就衝入前線、爬上堡壘外牆,當守軍因為海盜船出現而慌亂時,他就把握機會翻過牆垛然後重挫守軍的石弓(弩)部隊,並且殺了守軍指揮,讓海盜船可以幾乎毫無阻礙的從湖岸攻下堡壘......


我們的主角托爾芬,今天這個驍勇善戰的少年,在十年前,其實還是個在冰島上白天無憂無慮幫家裡放著羊、晚上圍著營火聽老人吹牛講「文蘭故事」、深夜被姊姊悠瓦當暖爐抱著睡覺的流鼻涕小鬼。有天,有艘大家沒看過的戰艦停靠村莊碼頭,領隊佛洛基說要找一位叫作「約姆的戰鬼」的男人,結果出來應聲的竟然是自己的父親托爾茲。

當時英格蘭和丹麥(後來的北海王國)的衝突擴大,挪威的傭兵戰士團「約姆」決定全力支援丹麥國王斯偉恩王。(漫畫中說這是英格蘭單方面開啟的殺戮,但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當時英格蘭已經因為丹麥連年的軍事騷擾和要求英格蘭「盎格魯薩克遜王朝」支付和平贖金而財政困難,所以才會出此下下下下策。)為了投入這場戰爭,約姆戰士團的領袖決定招回逃跑的前副團長(同時也是自己的女婿)托爾茲,「不來?你們這個村莊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可不敢保證。」佛洛基留下了這樣的威脅後就離開了。

無可奈何下,托爾茲只好和開商船的雷夫老爹組成船隊,駕著自己過去帶走的戰船出海準備趕赴戰場。搞不清自己有多幼小的托爾芬以為自己可以像爸爸一樣成為偉大的戰士,就私自躲在補給桶中一起混上船展開人生第一場遠航。

但這場遠航走沒多遠就亂了調。

(好幾十集以後揭曉,)原來佛洛基的女兒剛成了團長的媳婦,如果沒意外,他的孫子會是未來的團長,所以他打從心裡不希望托爾茲趕赴戰場重返戰團,但這番盤算沒人知道,戰士們只知道他離開冰島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到阿謝拉特和他的傭兵團藏身的地方討論一筆交易。

談些什麼交易?「暗殺托爾茲!酬勞是兩百枚金幣!」


接受了暗殺委託的阿謝拉特算準了托爾茲的船隊會經過的某處峽灣,就在峽灣出入口都設下陷阱困住船隊後準備登船直接殺了托爾茲。沒想到托爾茲的戰力超乎預期,除了阿謝拉特自己以外,部下無一人能抵擋他任何一擊,最後只好答應托爾茲決鬥的要求。

決鬥的結果幾乎是一面倒的由托爾茲占上風,最後阿謝拉特竟然提議讓托爾茲取代自己成為這個傭兵團的領導者,但這提議反而激怒了自己的左右手索倫,他便介入決鬥挾持了托爾芬當人質要求托爾茲乖乖束手就擒。

(被弓箭射傷)斷氣前,托爾茲請求阿謝拉特遵守決鬥的結果「不要傷害船隊的任何人」,結果阿謝拉特真的遵照他的請求,並且帶走他的船當戰利品。托爾芬趁亂中躲在船的夾艙中,自此成為阿謝拉特傭兵團的成員,「我一定要成為我父親那樣的戰士,然後在決鬥中光明正大地殺死你!阿謝拉特!」


前事說完,多年以後,英格蘭又跟丹麥起衝突。只是這次是斯偉恩王單方面決定一勞永逸的消滅「盎格魯薩克遜王朝」,徹底統治英格蘭。

阿謝拉特的傭兵團自然也加入了斯偉恩王的麾下,但大軍殺到今天的英國首都倫敦時過不去,因為約姆戰士團的其中一批部隊──由團長的弟弟,同時也是僅次於托爾茲的第二號戰士「長人‧托魯克爾」所領導──脫離了團長的指揮,竟然選擇悖離同胞加入英格蘭部隊並且幫忙防衛倫敦,有托魯克爾防守的倫敦宛如銅牆鐵壁。

雖然托爾芬在戰場上奪走了托魯克爾兩根手指頭,但還是不能攻下倫敦,斯偉恩王決定繞過倫敦奪取其它要塞,至於攻擊倫敦的事情,暫時就交給他的小兒子庫奴特王子。(因為維基上的翻譯是是克努特,所以我接著也這麼稱呼他。)

但接下來的戰爭只打了兩個多月,英格蘭就進入冬天,丹麥大軍大多選擇撤回比較穩固的陣地內。但克奴特王子的部隊並沒有離開倫敦,反而被托魯克爾看準機會用五百人的少數部隊給(近乎)殲滅並俘虜了克奴特王子。

攔截了殘餘部隊要向主力部隊求援的情報後,阿謝拉特大膽的判斷「如果將克奴特王子救出,自己一定會獲得無比豐厚的賞賜。」所以再次領著自己那四處打劫的部隊準備趁亂(托魯克爾繼續掃蕩王子殘餘的部隊時)救出克奴特王子。

結果計畫出乎意料地順利。(細節不詳述,但大致上是放火圍攻正在廝殺的兩方,然後趁煙幕瀰漫時派托爾芬進去把王子救出來。──腦筋動得快的人可能已經注意到:阿謝拉特刻意讓托爾芬在實戰中成為一個堅強、且有名望的戰士,雖然無法具體展握未來的發展,但他至少是有意讓這件事情發生。只是托爾芬遲遲不能發現這點,在他眼中,阿謝拉特一直只是個殺父仇人而已。)

當時丹麥軍隊和盎格魯薩克遜王朝的軍隊將英格蘭一分為二、個具有東北和西南兩方,阿謝拉特的軍隊則是在中西部救回了克奴特王子,本想直接往東北去,但被托魯克爾截住了去向,所以就直接往北甚至偏西的方向走,最後一路進入了威爾斯一帶。


威爾斯當時並不屬於盎格魯薩克遜王朝的領土。因為它是山區,西邊則有沿海,更重要的是:它是亞瑟王的領土與神話的發源地。

但亞瑟王是後代穿鑿附會編造的神話文學人物,在這部漫畫中這個人是有明確的形象與事蹟存在的,他叫做阿托利斯(Athoriz--簡寫後就是亞瑟),(可以參考電影「亞瑟王(2004)」,這故事非常接近漫畫所採用的版本,除了亞瑟王本人是威爾斯當地人以外。)當地人至今仍相信阿托利斯養傷完畢後就會從海上的精靈領土重返威爾斯。

而阿謝拉特的母親就是阿托利斯在威爾斯現世現存的最後血脈,(啊!終於還是講到這件事了。)雖然因為母親淪為奴隸而讓自己身上混有丹麥人血統,而且現在領導的是丹麥人海盜傭兵,但阿謝拉特衷心思切的其實還是母親的故鄉威爾斯的命運,還有像先祖亞瑟王一樣將入侵土地的敵人擊退。(只不過亞瑟王擊退的正是今天盤據英格蘭的盎格魯薩克遜人而已。)

(所以如果有個更強而有力的人來加入自己的軍團,就好像梅林一樣,對阿謝拉特來說簡直就是夢想。這可能是他當年會反過來邀請托爾茲取代自己成為領導者的動機。)

但威爾斯本身國力乍弱,而且政治分裂,大家能夠提供他的也僅僅只有糧食和過路之便而以。


當時,克奴特王子還是個十七歲、被父親派上前線送死的庶子,──因為他個性軟弱,又崇尚基督教那套講求和平寬容與慈愛的信仰,遠不如大哥一般的堅強善戰,──所以阿謝拉特相信自己如果能夠成為王子的左右手,輔助王子成為丹麥國王,一定可以幫威爾斯換來長遠的和平,甚至是更為有力的地位。

但一路跟隨他的屬下們不懂這點,大家只看到「老大對著一個沒有作為的王子低聲下氣」,而且一路上判斷接連出錯,讓大家遭遇了強敵追殺、還被威爾斯人繳械、離開威爾斯後又為了走捷徑而導致大家被困在大風雪中。(阿謝拉特可能是擔心「從老邁的國王手中奪得皇位繼承權容易,但要從年輕的大王子哈拉爾德手中就難了,」這番盤算後來錯很大,但等一下再說。)

所以當托魯克爾的部隊再次趕上後,阿謝拉特的手下們決定趕走阿謝拉特、獻上王子以換取加入托魯克爾部隊的機會。

但這計畫才剛萌芽就被阿謝拉特發現。更慘的是自己身邊忠心的、願意聽從自己命令的,竟然只剩下托爾芬和自己的左右手索倫而已。

阿謝拉特反制的計畫本來是:自己斷後,讓托爾芬和索倫駕車帶著王子先跑,藉此將部隊一分為二,等自己(一個人)殺光後面的部隊後,再從後面趕上幫車子解圍。

但計畫不太順利。車子沒有跑多遠就翻車了,而阿謝拉特竟然連一半的人都解決不了,而且托魯克爾這時已經趕到........


描述一下托魯克爾。這人年約四十上下,在今天來說還是壯年,但當時已經算老人。身高大約180~200之間,在今日來說也只是一般的「高」而已,並不算頂高,但在當時已經是巨人等級。

這樣的體格、這樣的戰鬥資歷,還有天生一副怪力:他在倫敦的圍城戰中,曾經單手舉起一棵巨木當樁打穿整艘維京戰船。

當他舉起兩根幾乎跟本人一樣長的巨斧、向「你」說「珍惜最後一次爭取進入戰士館的機會吧」,「你」看到不是人,而是惡鬼。


對了!這個人是個北歐信仰價值觀的堅定擁護者。

所以他根本不希罕阿謝拉特的手下要求加入的請求,只是很開心地對著他們說.......(上面那句話......)然後就把他們殺個精光,獨獨不殺阿謝拉特。


前面說到駕車逃跑的王子一行人沒跑多遠就翻車了。翻車之後索倫決定忠實貫徹阿謝拉特的指示捍衛王子,但托爾芬擔心阿謝拉特會被托魯克爾殺掉,所以就搶了匹馬回頭回去「救」阿謝拉特...或是說要去殺托魯克爾。

索倫跟過去的戰友廝殺時,因為翻車而神智陷入恍惚的王子和隨行的神父(本來也是囚犯、後來被一起救出來)有了番打破自己過往認知的談話......

神的愛並不如自己過去所想,是像父母對子女或情人對情人之間的情愛一般。「人死了,肉會被鳥獸啄食,骨頭昆蟲啃蛀,最後植物在上頭扎根繁盛,這時候的人對萬物再也沒有偏見,這才是真正的愛。死亡讓人擁有的了愛。」

這話的合理性先不談,但克奴特王子頓時理解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和眼前這些戰士們的北歐信仰同時都令自己感到矛盾、空洞、失望的本質。他立刻下了一個決定:要成為國王,並且建立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家。


靠著這個決心,克奴特王子回到正在決鬥的托爾芬和托魯克爾面前,──應該說決鬥已經結束了。托爾芬奇蹟似的打敗了托魯克爾,但眾多屬下們無法相信自己的老大從此不再是天下第一,所以要求托魯克爾不要遵守決鬥約定「放了阿謝拉特」,就在托魯克爾左右為難時,克奴特王子來到他面前,告訴他自己的夢想、要求托魯克爾離開英格蘭軍成為自己的手下。

當時托魯克爾以為王子想要用暴力與軍事手段達成目的,而這是他從未聽聞過的野心,所以很開心地接受了。阿謝拉特則是無法相信竟然有人能夠有祖先阿托利斯的胸襟,當場心悅誠服地跪下像克奴特王子宣誓效忠,甚至還在不久之後像克奴特王子全盤托出自己的身世。

「既然有這麼偉大的血統,你為什麼不自己當王呢?」「你沒在聽我講嗎?......因為你比我更適合(成為世人新的希望)啊!」


有了托魯克爾加入,等於反過來拿下了倫敦(還有眾多仰望托魯克爾保護的英格蘭城鎮),克奴特王子這下立了大功,斯偉恩王頓時對他另眼相看,決定在約克舉行盛宴表揚他。

不過這只是表面,私底下國王真正的想法不變:王位會傳給大王子,克奴特必須死。

所以雙方就在約克鎮展開了一番鬥智鬥力。這場戰爭是阿謝拉特技高一籌取得勝利,但他沒注意到自己反而成了王子陣營中的弱點!──一個軍隊中的智能如果有90%都由同一個腦袋提供,找個機會把這個腦袋拔掉,這個軍隊就「智缺」了。

結果一深入調查阿謝拉特的家世,斯偉恩王就發現了他跟威爾斯可能存在著牽連,就在宴會上先宣布克奴特將會代替自己成為英格蘭王,全國軍隊接下來會準備朝威爾斯和蘇格蘭進軍,如果(趁著頒發五十枚銀幣作為救回王子的獎勵時小聲講)「想要保威爾斯,就自己殺了克奴特。」

這樣狠毒的威脅收不到效果,因為斯偉恩王低估了阿謝拉特的「抱負」(那不僅僅是對國家或民族的忠誠而已),而且他講這番話時就站在阿謝拉特面前,而且阿謝拉特是全副武裝。

「想到你這張噁心的臉竟然可以帶著王冠就讓我不爽!我可是這塊土地真正的國王阿托利斯唯一的血脈!我才是真正的國王!」這話說的既大聲又直接,眾人還沒反應過來,阿謝拉特就拔出寶劍一刀剉下斯偉恩王的腦袋。


原來阿謝拉特的盤算是自己一肩扛下殺害斯偉恩王的罪名(不管眾人會以為他是忽然發神經?或從一開始就計畫要殺害國王所以才營救王子?)重點是蘇格蘭或威爾斯都不會是克奴特王子...不!是克奴特國王的目標。

接著,大殿的守衛和阿謝拉特產生一番激戰,死傷無數卻沒人能傷到阿謝拉特一根寒毛。

在大廳外自己吃肉喝酒的托爾芬聽到騷動往內一探,只發現阿謝拉特竟然成了眾人攻擊的對象,便趕緊想要穿越人潮衝進去、希望能在最後一刻搶到殺死阿謝拉特的機會。

可惜托爾芬慢了一步。阿謝拉特的胸口種了克奴特王子一劍,而且是一劍貫穿盔甲。眾士兵看到這幕雀躍的歡呼,因為竟然是王子親手幫國王復仇。

趕到阿謝拉特身邊的托爾芬只來得及聽到阿謝拉特的遺言:「托爾芬啊!我死後要找到新的目標活下去,最好是像你父親一樣真正的戰士。」但托爾芬聽不下去......等到他回過神時,竟然將克奴特王子當成仇人,舉起短劍就一刀揮過去,但這一刀被托魯克爾一把擋下。

本來眾人氣憤地以為托爾芬也是刺客同夥要當場殺了他,但克奴特王子鎮定壓下眾人的聲音,表示「國王死後,英格蘭的權力和軍隊指揮都由我代管!我說不許殺他!」托爾芬就這樣逃過了死劫但被貶為奴隸。

(克奴特王子接下來為了建立北海帝國而作的諸多努力就不是我敘事重點了。翻翻維基百科可以看到不少,漫畫的考據挺詳盡。或是有空去直接翻出漫畫來看吧!)


半年之後,在日德蘭半島(更精準來說是南部、接近法蘭西交界)的一個大地主克提爾數月內買進了兩個奴隸,準備要開墾第二片農田。

其中一位奴隸來自愛爾蘭,叫艾納爾,另一位來自冰島,叫作托爾芬。(後者當然是我們的主角。)

克提爾是個兼具和善與商業頭腦的人,他對兩位奴隸說:這塊土地開墾後的作物收成由你們兩人平分,我會付錢買下,而你們最後可以用它買回自己的自由。

據許多資深員工表示自己以前也是奴隸,也是用這樣的管道獲得自由,所以克提爾不是在騙人、也不打算訛詐他們兩人的熱情。

但,農場其實看似充滿希望,背地裡卻充滿了許多令人窒息的玄機。

克提爾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被指定要負責繼承家業,大兒子則是年紀輕輕就出外加入傭兵團闖蕩天下。

這樣的文化安排挺巧妙。(也是標題想要講的東西。)

十七歲的小兒子歐瑪爾其實不想從事農作、也想像大哥一樣成為一個戰士,(但他只是不甘心自己在眾人眼中都是「父親的兒子」,也想要獨當一面,至於是不是戰士倒不是他真正在乎的事情。)

也就是說:其實歐瑪爾對於自己人生的選擇權被自己父親給剝奪了感到憤怒。

或是說:歐瑪爾成了父親維護產業完整跟可運作性的備胎,當父親自己還很有活力、不需要思考接班人問題時,兒子就是可以隨意他去、隨意決定人生的一個獨立個體,但當父親自己開始明顯感受到體力落下、生命開始步入晚年,就需要一個人讓自己安心的知道家產可以在自己不能工作後仍舊保持完整。這就是接班人存在的意義,而這讓歐瑪爾憤怒。

但這些都是表面!

事實是:大兒子的性格一直都讓克提爾感到害怕。因為大兒子以傷人為樂,但克提爾則是個想要照顧眾人的大家長,(雖然後來發現他底層性格也有跟大兒子相似之處,)反觀小兒子骨子裡頭也是個很和善的人,(跟父親吵架總是搶先一步選擇走開避免雙方火氣繼續上升,看到有醉漢踩踏眾人辛苦耕種準備收割的小麥心裡也會不忍,)所以大兒子離家不在農場,對他來說也樂得輕鬆。

但他剝奪了小兒子的人生選擇權,這是不爭的事實。這種父親可以隨意剝奪子女人生選擇權的風氣或社會結構,絕對是種父權結構。

但選擇權是在「會有要使用時」才會有被剝奪的問題,而為何要作選擇、或說讓人出現選擇需要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人想要作出讓自己快樂幸福的選擇」,而是「體制」的另一種(更強烈、更邪惡的)剝削。

就好像那些鼓勵男人們投入戰場的「男人當如此」「戰死才能進入戰士館」之類的信仰與說詞。

或是當代普遍存在企業、各種組織單位、大大小小職場中的「科層體制」。科層體制的定義跟目的好懂,但我在這裡提到它的原因是:科層體制把很多工作職務的真相給掩蓋掉。

像:內政勤務不管在怎樣的行業或公司中所作的事情都大同小異,如果有差異往往不是基於專業考量,而是領導者的個人選擇,「公司的SOP我決定!」

也就是說「剝除掉科層體制後,絕大多數的工作就是個沒有真正專業技巧原則、只是在賺取酬勞的體力缺,本身並不存在著可以滿足人快樂幸福的能力,除了金錢以外,職場的人脈交際(藉此擴展視野),或是體制本身賦予的權力庇護福利,這些才是讓工作看起來有意義的原因。」

雖然沒有科層體制就不會有玻璃天花板,也可能不會男女雇用比例不一、甚至是「同工不同酬」的疑慮。

但,人們今天的「規劃職涯」或「找工作」,說白了其實是在面對科層體制的需求,而不是真正的「工作」。告訴人們在這個系統中可以成就自我...其實是種糖蜜包裹的騙局毒藥。

就好像北歐信仰讓人成為領主的廉價戰士,基督教信仰讓人成為領主的順民,農莊盛行的開墾括荒積極開發思想則讓人成為領主的錢包.......

如果這種流程從古至今一直不斷,那父權到底從人類身上剝奪了什麼呢?(要有東西,才有剝奪。但如果一直如此,要去剝奪什麼呢?)

還是反過來...父權其實才是種保護?


思考結束。

其實克提爾本人和克奴特王(還不是克奴特大帝)是一體兩面的人。只是前者人生順遂,導致他的視野胸懷就僅止於自己的農場(還有農場的擴展),而克奴特王則有改變世界的雄心。

但克奴特王即位四年後需要軍費,就看上了日德蘭南部新開墾的富庶土地,(更重要的原因似乎是因為當地的貴族之前支持他的哥哥,)就決定「要求」當地的地主交出土地......

這個地主和國王爭執的過程中,克提爾禁不起壓力而精神崩潰產生了要用武力跟國王對抗的妄想,最後地土方損傷慘重,而且事情也已經不是單純的交出土地就可以收場的地步了,但事情走到了這地步,一向魯莽不知輕重的小兒子歐瑪爾(看過戰場殘酷後)決心站出來代替父親代表地土方和國王談判,才保住了大部分的土地跟當地居民多年開墾的果實。(所以歐瑪爾最後真的成了一個獨當一面的男子漢,敢下定決心走到從銳氣正盛的克奴特王面前去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家園和家人的生計。)

雖說這是結果,但真正的功勞還是要歸功於托爾芬也已「曾經的國王護衛」身分介入幫忙調解,才讓國王撤銷了自己原本的計畫。因為托爾芬在這四年的墾荒務農裡,看盡了自己小時候沒機會看見的、父親當年渴望的平凡人生活,也算好運的完成了阿謝拉特死前的遺言,所以看到地主方傷亡慘重的他,忍不住質疑克奴特王曾經向阿謝拉特承諾的「要在這塊土地上建立樂園」計畫怎麼會變成「濫用暴力犧牲一直勤懇開拓的地主」?

面對托爾芬的質疑,克奴特王輕蔑的反駁:「我可是北歐最大帝國的統治者,手掌握千軍萬馬,我的力量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甚至鎮壓海上的波濤,」話說到這,下一刻他就舉起手對著眼前的大海喊著「以帝王克奴特之名命令你,停下來吧!海浪!」......

但什麼都沒發生,這是當然的,因為克奴特王的無奈正是「即使是王其實也就這麼點能耐而已」,海上的波浪不會停,因為「這是神的旨意」,甚至就好像自己發誓要消滅的這世間凡人承受的苦難一樣「都是神的旨意」。(因為沒有苦難,人就失去了愛與愛的能力,所以神更不可能消除苦難,甚至還要把現世製造苦難的工作丟給維京人,這樣的維京人肯定進不了神的國,如果自己的樂園不優先顧及他們,還有誰可以?)

聽完了克奴特王的無奈,托爾芬也發下豪語:那這樣的人就到我建立的樂土來吧!你的樂園救贖不了保護不了的人,就到我的土地來!

基於對托爾芬胸襟的認可,克奴特因此撤銷了徵收地主土地的計畫。(因為軍費沒有著落自然只能大幅刪減軍隊規模,但這舉措意外的受到英格蘭當地人歡迎,反而讓他們進一步認可克奴特王是他們的合法統治者,算是因禍得福。)

克奴特王撤軍,托爾芬和他的新朋友艾納爾也獲得自由之身、搭上雷夫大叔的船準備回到冰島。


但故事還沒完,因為還再連載中.......

首先要回老家拜見多年不見的母親以盡孝道(還要承接這些年負責照顧母親的大姊那驚人的怒火)。前往文蘭建立新天地需要很多錢。約姆戰士團的下一任領導者名單中也赫然有他的名字。跟著阿謝拉特當傭兵、四處掠奪的人生中所累積的仇家也上來找他復仇...........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科洛弗悖論】故事主軸鬆散、還想繼續賣藥




以發生在太空或封閉背景的科幻驚悚片來說,這部片其實很單薄。沒有刺激精彩的動作場面,特效非常保守,故事更是缺乏一個讓觀眾凝聚注意力的焦點。

因為它就是把一個科學實驗性經常要經歷的事情(各種儀器的故障)轉移到一個很極端的環境和時空背景下。太空中?不夠!一不小心就會爆炸?不夠!幾十億全人類都在等著大家的實驗成果救命?...還是不夠!...出了錯以後,整個太空站忽然變成一個殺人陷阱的大集合?...「Bio-man」會把它跟【撕裂的地平線】相提並論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故事,不單單是人物之間的關係,還有劇情,甚至還有環境結構,從一開始為的就不是要產生什麼觸動人心的時刻,僅僅是為了產生「殺死劇中每個腳色」的契機、以此娛樂觀眾。(人類早已經遺忘、甚至放棄去提升自己的心靈智慧然後進一部反饋到自己的人生中,大家求的就是用短淺的破壞或殺戮麻木自己、讓自己知道「當下死的不是自己」就夠了。)

但,這片也沒有別的東西了!

就這麼點人要怎麼維持這個太空站的運轉?(太空站運轉的細節根本不需要多解釋,除了那台可以做出麵包和武器的烤麵包機以外。)

能量科技的原理?(本來以為那是冷融合,但不是;打破上帝粒子?聽都沒聽過,而且打破一顆又能怎樣?)

為什麼太空站中會發生這麼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沒理由那些關鍵就這樣會聚在一個人身上,然後這個人還能活那麼久,卻在最後一瞬間死掉。)

為什麼一個人的手可以忽然變成那樣,然後這個現象再也沒有發生?

為什麼那些殺死人的意外陷阱會存在?然後大家完全無從防備?

以上這些,不要說解釋了...連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都沒有形式上的交代,乍看之下要解釋很多事情,但除了大怪獸的來歷以外,整部電影什麼都沒有真的解釋。


至於我們期待了數十年的柯洛佛檔案背後的真相,說白了其實一點都不神祕或深奧。

簡單到反而讓我們掉入一個「可能永遠不知道怪獸來自哪裡」的「悖論」中,──不知道答案,反而可以用想像力創造答案,一旦給了個解答,反而所有的想像空間都被封鎖,卻要去費心追逐電影中假設的「無窮無盡的多元宇宙」......然後乖乖繼續等續集。


 爛片!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意外】完全無視世間人情常理的可惡受害者家屬和聲援者



本來期望這部電影的調性可以維持在一個理性的基礎下去呈現或探討「世事無奈」「不要為了發洩憤怒而遺忘了可以讓自己人生繼續走下去的機會」「讓神/因果/宇宙大意志去處理這些惡人吧!」(例如【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

但,警長和母親的這番談話完全打破了我所有的預想。(對話在文章中間......)


對,警局裡、甚至小鎮中,充滿各種奇怪的人和難堪的事,但他們的行為或許是醜惡、或許是粗鄙,但他們並沒有像受害者一樣用自己遭遇的不幸將深藏自己內心的瘋狂偏執甚至惡毒給合理化。

甚至...這些受害者表面上總能講出一些很體面很冠冕堂皇的隻言片語來掩飾這些瘋狂偏執甚至惡毒,但前後的整個情境來看,那些話根本毫無道理、邏輯也對不上。

「我們已經比對了所有的DNA,當地和全國資料庫都沒有符合資料,我們也找不到目擊者,現階段,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做的事了!...你那幾塊牌子對我的指控很不公平!」「那,我們就建立一個全國的資料庫,把所有男人的基因都蒐集起來,不停蒐集,直到找到符合的資料為止,然後我們就可以OOXXGGYYOOXX...」「幸好有人權法案阻止我們這樣做。」「你有時間跑來這找我抱怨這些,為什麼不去認真做點事情!」

大家可能不太懂這些話背後的意思,所以我試著釐清一下.......

「我們已經比對了所有的DNA,當地和全國資料庫都沒有符合資料,我們也找不到目擊者,現階段,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做的事了!(我們只能耐心等那傢伙因為別的原因落網,)...你那幾塊牌子對我的指控很不公平!」「那,我們就建立一個全國的資料庫,把所有男人的基因都蒐集起來,不停蒐集,直到找到符合的資料為止,然後我們就可以OOXXGGYYOOXX...」「幸好有人權法案阻止我們這樣做。(我們不是在討論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發生在妳跟妳女兒身上的悲劇嗎?)」「你有時間跑來這找我抱怨這些,為什麼不去認真做點事情!(不要給我講道理,不然我就是要平白無故嗆你是個沒在做事的廢物!我敢不理你身上的悲痛、而且我還要吃定你不敢反過來也這樣做,就乖乖給我嗆就是了!反正就做點事,例如生出這套資料庫來給我!)」

不知道母親的這種說話邏輯是滑坡,還是斷章取義。總之她先是跟警長好好地坐下來、看似好像準備理性的溝通,但警長用符合普世常理與人情人性的標準邏輯講完話,她第一時間的回覆則是完全無視、甚至顛覆普世常理與人情人性,但卻是用「你是白癡嗎?」的口氣或角度。

警長並不是無言以對,而是不忍心傷害一個悲傷的母親,所以輕輕點到,結果母親繼續完全無視警長背後要承擔的責任與限制,反過來丟出一番好像很高明、很「貫穿盲腸」的話來反教訓人。

兩人之間的互動已經從溝通轉變為「單方向的教訓別人」。如果旁人不深入問事情的因由,──警長根本沒有必要來找她,也別浪費那個口水勸她不要把心思時間花在埋怨自己上,也就是說如果不看警長這番舉動深入後的善意,──那警長真的就是在「浪費時間」。

其實這種模式的對話,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例如在網路鄉民或SJW的言論中。)遭遇災難或出身帶有某些受害者/被歧視者特質,但這些人完全無心去超越災難帶來的悲傷,或是觀察社會施予的輔助好讓自己超越出身的限制,而是一心一意的沉浸在某種無法言喻的瘋狂、偏執、甚至是惡毒中........

電影內容雖然很豐富,但我覺得這段對話背後的瘋狂(用著絕佳冷靜的智慧去反理智)是本片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