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洛基恐怖秀】讓LGBT族群真正被理解的一天晚來了十多年的經典



可能是因為年輕的時候不懂得欣賞這種百老匯風格的歌舞片,也可能是因為【鬼玩人】的音樂劇太成功(音樂太好聽),所以我對【洛基恐怖秀】的基本觀感就不「太好」。(個人喜好問題。)但音樂性不是我的重點,這部電影的故事核心才是我如此下標的原因...


包覆在流暢的音樂場景之下,這部電影其實很粗暴!

它用一種令觀眾不會去多深思、無法有太多抗拒或質疑的方式,把一種刻意塑造出來的文化(不管是本劇獨創、還是外界本來就存在的偏見)包裹成華麗歌舞表演的一部份,讓觀眾在欣賞歌舞的同時就不知不覺地「接受(習慣)」了這樣的文化。


 這「文化」說白了就是打破「性壓抑」、正視「性」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環。所以真要說本片如果「恐怖」,應該是「被壓抑」「被禮教制約」的人性牢籠竟然那麼容易的就被打破,人真正的本性就那麼赤裸裸地跑出來......一般恐怖片賣的是血漿,它賣的那是種掙扎、失落、毫無選擇地被破壞。(反正80、90年代的恐怖片賣到後面,也都是種形式上的血漿屠殺歡樂秀。)


但「反‧性壓抑」真正的樣貌或本意是什麼?這部電影並沒有負起「正確描述它」的責任。(需要嗎?這其實是個「問題」,而不是個需要爭論或作為評論依據的點。)

因為片中的主流大眾代表男主角和女主角,一個(女性)就是發花癡,另一個(男性)就是來者不拒(但又事後拼命後悔),而非主流大眾的代表們(派對女主人、僕人、和眾多來賓)在片中完全起不了可以深入或破除大眾對LGBT族群還有深櫃們的刻板印象的功能,結果電影反而用一種強大的音樂跟娛樂性趣讓這些偏見變成一種很好宣傳複製的歌舞表演。


當偏見或刻板印象隨著廣受歡迎的音樂四處粗暴的傳播,人們(根本沒什麼選擇的)習以為常以後,.......對!恐懼跟排斥少了,但是當有人講起「我們應該要更理解...」的時候,那種必要跟會喚來的注意力也跟著少了。

 最後只剩下......

同志要穿皮衣、要露出生殖器的形狀、要擁有活躍的性生活性渴望性魅力.....(有些人或許會插針說:「某某腳色其實是某某族群,並不是同志!你錯了!所以你整篇文章的意見都不可
取...」...在這裡消個毒:「請你們自己有點羞恥心,節制一下。」)

或是.......

深櫃們就是愛穿著保守、行事謹慎、唯恐自己內心的牆被外界的刺激衝破。

然後就這樣一路走完了80年代90年代,直到【慾望城市】興起、繼續給LGBT族群換上不同的偏見為止。


在今日回頭看,這部電影所象徵、或要追求的,其實始終是種最純粹的自由。

幻想的自由,創作的自由,表達的自由,發表的自由,衝撞傳統與主流的自由......

在電影領域中,它可能是邪典之始祖,但在社會面來說,它的價值跟那些散播並強化偏見的電影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它所散播的是種極度歡樂正面的偏見。

其實就算沒有這部電影,人們也未必會去聆聽那些「正確的訊息」,所以還是會有新的偏見存在,或舊的恐懼與排斥會持續興旺。如果真要說,「理解」並沒有早到或晚到的問題,只是根本片一點關係也沒有罷了!



講更慘白一點...

這部片所關注的解放是更全方面的!而不是單純的「少數族群能否有抬頭挺胸光明正大走在陽光下的權力」那種包著政治、完全泛政治化的議題。

難道「異性戀男性一定都依戀藉由女性的肉體作為自慰以外的性慾滿足方式」?尤其到了今天,我們「時不時」都會聽聞異性戀男人跟「女裝男」(實在不想去計較政治正確的稱呼方式)順利穩定交往的新聞,所以......

 「解放」的權力或應該被關切的對象並不該僅限於少數族群,這部電影所描繪的解放也不是只在少數族群身上,但性平(政治)運動者基於找出一個「象徵大眾通俗文化支持性平運動(譴責多數)」的代表,所以強加本片加上了許多「LGBT限定」的詮釋。

強加的........



回私人目錄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美國眾神】人創造了神。(人創造的每一個東西都是神。)



尼爾蓋曼當初創作這部小說時,刻意模糊了他所謂的信仰跟神和世俗傳統所謂的信仰跟神的異同。

那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東西。

在這部小說的世界觀中,神明明確確是人所創造出來的東西,而人一直在不停地創造神卻不自知。

也許是人理解了自己創造力的無遠弗屆,或是人當純的不再「信」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反正隨時可以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但不是每個被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會被新的東西取代掉,也不是每個新的東西都更好、都可以更有效率的取代舊東西。──整個故事形而上的隱喻非常強大且走偏鋒。(或說是走在明確跟曖昧的中間,既是隱喻、但又不是。看似所謂的中庸,但以隱喻來說,這反而是種偏鋒。)



但仔細想想:這並不是科幻,只是種後設主義。

科學家創造科學,小說家創造故事與人物。而小說家創造了這些人物情節,目的是讓人物情節反過來檢視自己的生活(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中。)

這不禁讓我好奇:在科幻小說中,人類所創造出來的「人造人」在意義上究竟是人類的奴僕與工具,還是人類的信仰與神?

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創造的東西多麼強大?或是在虛無中有某種東西(不管邪惡或善良)以我們的創造為媒介產生了實體,我們只是創造了媒介,真正發揮作用的東西從來就不是我們的創造?

(所以有些科學家或發明家堅持:我們沒有發明任何東西,那東西本來就在那哩,我們只是發現它而已。)



看了幾集發現........

影集的影像太犀利新潮,有些破壞了原著想要追求的「純真」。

片頭免不了有種歌頌「美國精神(自由、實事求是...)」、並且貶低「傳統信仰」的味道。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蜘蛛人:返校日】空有質量驚人的彩蛋與驚人特效,但內裡浮誇甚至矯情。

說白了,它還是在(也應該這樣做)教訓年輕人:不要花那麼多力氣去跟人生經驗遠比你們豐富的大人對抗!(大人其實思考的比你們周到,而且聽話的能力也遠比你們想像的強,只是有時候他們的稱讚來的比較慢或不明顯.........)

做為一部Y.A電影,它的教訓其實遠不如【金剛戰士】來的大膽(還是雙向的)和有力。(誰能想到不用悲情主角的Y.A電影可以有【金剛戰士】這麼昏暗的電影開頭?)

甚至......搞砸了一堆事情的彼得帕克竟然在校園內全身而退,這未免有點虛偽矯情。(所以它其實是很普通的電影。)

但不是說這部電影不好看,而是大家很容易過度放大了「它有Y.A成分」的意義。

在一種電影類型下放入Y.A要素並不特別。【驚聲尖叫】的驚悚?【哈利波特】的魔幻?(其實大家主流長說的幾部Y.A電影也不過是以愛情或心靈成長探索為基礎的電影罷了!)



如果只顧著看Y.A,大家可能不會注意到、或誤解了...這仍然是一部浮誇的超級英雄電影,只是它並不是一部介紹蜘蛛人誕生的電影,而是部介紹蜘蛛人的反派登場、然後藉著反派的存在襯托出「蜘蛛人到底是個怎樣的超級英雄」的電影。

蜘蛛人是個怎樣的超級英雄?──「友善的鄰居─蜘蛛人」這個稱號的意義其實也隱含著:「在越做越錯、越走越遠、把事情越搞越大條以前.....拯救你脫離這個爛坑。」因為這個「善意」,所以蜘蛛人在這部片中至少獲得了匪類三次的敬意,──剩下的,不暴雷!自己看!

所以這其實是一部「蜘蛛人怎麼拯救一個大壞蛋」(或說是講述「蜘蛛人是個願意抱著善意去拯救所有人的超級英雄」)的故事。

但身為觀眾,我無法從這個壞蛋身上感受到「重量」或「厚度」,反而有一種「我怎麼會把自己搞到這個地步」的喜感與無奈。說到「壞人其實沒有那麼壞」、「當他的心思都被為惡的念頭給佔據時,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會找到合理化的藉口,」【鋼鐵人二】的鞭狂、或是【雷神索爾】中的洛基,其實都跟禿鷹並沒有兩樣。但做為電影開頭、預告禿鷹登場,這部電影的手法又遠不如【鋼鐵人二】。(所以它真的是很普通的電影。)



最後最值得說的,可能只剩下它份量驚人、而且應用方式巧妙的各種預告或致敬式彩蛋。

原來史塔克大樓就在火車站旁邊。(這算彩蛋嗎?)

漫威標誌打出來時,用的是蜘蛛人主題旋律,而不是慣用的配樂。(就跟【蟻人】一樣。)

那校園(門口)風格真的還原度很高........

蜘蛛人一路上用過的造型,竟然一口氣致敬了「最原始的蜘蛛人」(這其實已經不算致敬了,因為這個電影造形式有功能的,但漫畫中並沒有)、「緋紅蜘蛛人‧班萊利」(那件套在蜘蛛服外的白上衣)、「蜘蛛殺手」、「究極蜘蛛人」。(喜歡蜘蛛宇宙的人如果沒發現,請去面壁思過。)

有個很經典、但沒什麼名氣、最近改邪歸正的反派也在電影中以禿鷹手下的身分登場。

片尾「M.J」登場.......這是在暗示「關史黛西」也會登場嗎?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異星智慧 Life】「汝不可膜拜偶像」


生命存在的「意義」如果在地球上成立,那也一定在火星上成立。所以觀察外星生命模式跟地球生命模式的差異,可以從中找出相同之處,這相同之處理頭就隱藏著生命存在的「意義」。



「對人類有危險的外星異種生物」對這類科幻主題很敏感的人一定會發現:這片中的科學家們普遍對「危機」表現遲鈍,甚至愛紙上談兵、照本宣科。

然後真正敢冒險、敢果斷行動的人,竟然死第一個。



除了為了證明「地球外有生物」以外,為什麼科學家要那麼積極的尋找外星生物?

科學家的理由聽起來不特別,因為那其實就是一種「創造論」。──生命起初的被創造、被延續、能持續存在...這一現象是有特別意義的!

所以科學家不過就是在追尋一種刻意抽離了「神」以後的「創世紀」罷了!



科學雖然「殺死」了「神」在人心中神聖且絕對的形象與地位,但那本來就是種宗教家刻意傳頌、並且用世俗教條維持的東西。

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善惡的標準並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是為自己服務的!

但是「因為不遵循這套外在定義的標準,會被抨擊、會被處罰,」所以很多人會認為「還是乖乖遵循好了。」「如果有機會,我會用自己的標準編寫一套神的教誨!在這套教誨中,我是至高至真至善...我做什麼都應該是對的!天地萬物都該為我服務為我犧牲為我讓步!然後我會無所不用其極的要別人信這個教!」這才是從古至今(還有未來)眾多宗教信徒的內心真實寫照。(「偶像皆虛假且邪惡,所以神痛恨它。」這才是十戒的意義。問題是我無法證明神存在,所以如果要堅持那套反宗教人士所「信仰」的「神小氣偏激殘暴」...我也沒意見啦!)

反而是(理論上與戲劇腳色定位的假設)應該是無神論的科學家,才是堅持尋找神(真理)、渴求神(真理)的一批人。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金剛戰士】新世紀的青春期哀歌



電影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想要模仿【變形金剛】一樣大玩機器人特效但做的不上不下。

除此以外,本片其實不少耐人尋味之處。



幽冥女王Rita是壞人嗎?

仔細想想:如果船注定要沉,盡可能打包船上物資跳上小船逃生,這樣的行為真的有辦法用善惡常理去論斷嗎?

當然這有可能是藉口,這些人原本就有掠奪船上一切物資占為己有的計畫。

但這樣的惡人其實不多。反而是這種便宜行事、或凡事都將利益與風險都做最佳規劃的人經常不知不覺間跨越了尺度,「做了不該做的算計」「剝奪了別人做選擇的機會」「模糊了自己與他人的立場角度」........

所以...幽冥女王Rita是壞人嗎?這是個「重點不在答案」的問題。

(這大概是近幾年主流娛樂電影反派中形象思維最反覆多變的一位。)



以前,青少年正義使者們都是些品學兼優的乖乖牌。

但今天我們知道那些只是這個社會誘惑年輕人把自己的青春與潛能拿去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所編造出來的謊言。



上一兩個世代的青少年其實就已經開始略知這個謊言的架構與背後真相(因為總有些人長大了不甘心企圖暗示大家這個真相)。

可是對抗它談何容易?

有些人發展出了(像鬥陣俱樂部一樣的)虛無但又兼具毀滅的哲學,也有些人只是採取了故作豁達且世故(明明就是個小屁孩)又屌兒郎噹的遊戲人間姿態(「既然未來都是謊言,當然要玩個夠本。」)

但這些策略退一步來看根本是把自己越搞越糟,就好像在「自殺抗議」一樣,根本稱不上「對抗」。

至於友情?才華?愛情?......那連理論都稱不上,只是種娛樂用文本的框架。



當不管是接受或各種消極積極反骨的對抗都失敗了......

長大後的人生就好像金鋼狼一樣只是在「慢慢死去」而已。



但這個世界真的需要英雄。

惡魔們不見得都有像印和闐一樣千百萬年的歷史和彈根手指就能令大地生靈塗炭的能耐,他們可能是政客、可能是貪官、可能是無良資本家、可能是荒謬陳腐的俗見教條......

顯然,生命並不是沒有可以與之奮戰的東西與對象。所以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生命荒廢在繼續做出那些近乎是自毀的對抗呢?......成為英雄吧!

(至於為什麼英雄少、正義魔人多......這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