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迴路人生】對地獄的想像=沒有極限的不可知論+人道主義 ~~ (我浪費了兩個可以向導演提問的機會,希望主辦單位不要把我打為問題人物)

2014/4/6星期六晚上的金馬奇幻影展,主辦單位特地「邀請」到了本片的導演(自掏腰包)到現場和金馬奇幻影展的愛好者們一起觀賞「全球首映」........(改天補上我那爛爛的手機拍的照片。)

電影結束後,我先是舉手把主辦單位為觀眾在影廳內安排的「唯一一個問題」浪費在一個最明顯、也最不需要問的問題上,然後在場外的簽名會後,我又再一次問了個好像很有學問、但其實超級沒營養的問題(而且我本來想要舉手告訴主持人他背後有個綁馬尾、穿紅褲子的小女生一直想發問,但是我舉手的那瞬間,那小女生在跟朋友很熱情的咬耳朵,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問了.......)。

為什麼我對自己的這兩個問題評價那麼低?

現場有人好奇導演對「外來裔移民的處境是何態度?(同情?關切?或純用觀察角度?)」也有人好奇導演是否在劇本中留下了某些「忘了處理的漏洞?(那棵樹的意義?某個一起「參加療程」的高中生年齡之謎?)」「為何用電視表示『權力者』?」.......

這些問題每個都非常精彩!

但為何我對自己的兩個問題評價那麼低?

因為.......不需要問我也大概知道答案是什麼。



結論是:導演是個從理性角度上出發而選擇了不可知論態度的人道主義者。

幾乎所有優秀的創作者在創作和表現時都是採取這種立場。(所以根本不需要問。)

導演因為對死後世界會好奇、會禁不住用死後世界的標準來解決一些現世的道德邏輯困境,(所以可以確認他不是無神論者,)所以他編寫了這個故事,而且在這個異常冷酷、甚至有點殘暴的死後世界設下了各種怪異的「破解之道」。(讓結局變的異常溫暖、異常正面。)

感覺上造成了矛盾,(可是導演在很多問題上都很坦然的說「這是電影」,──如果不懂這句話中代表的萬千含意,有空再解釋吧!)但另一方面,其實又補足/強化了導演的觀點。(傷害自己心愛的人是最大的罪惡,但讓犯下這種罪惡的人一而在的重新面對那種罪惡感,也是最大的折磨與處罰。)

整部電影從不流於說教,(跟羅賓威廉斯的超級失敗大作完全不同,)追求就是單純的對某種「地獄型態」的想像,以這個想像為基礎,再代入導演本人的經歷與認知,──這是一體兩面的!因為對人性的探索與追尋感到興趣,創作才會有價值,(不是唯一的價值,但如果創作者不關注這個議題,都只想著一些很具體、很功利、很即刻時用性、或單純的行而上兼抽像的主題,那創作世界會失色不少。)

如果對人性不關心,不能諒解人性的脆弱,不能理解人性的尷尬和困境,創作者就會開始自大的說教,或傲慢的用邏輯遊戲玩弄觀眾。

但因為關心人性、理解人性脆弱、看見了各種的尷尬與困境,所以導演反過來,從「劇中角色」的角度去決定每個人的命運.........

或許我不是很欣賞本片,但我很珍惜本片這麼純粹濃厚、但又「謙卑」加「清爽」的內容。不虧是花了四年打磨的劇本........




我的兩個問題:
一、本片主角死後去的這個地方,到底是地獄(折磨)、還是試煉(每個人都有無形中通過的方法)、或是救贖(「獲得」是必須的,只看自己的態度來決定)?

二、本片主角最後的遭遇,是否有受到東方佛教「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思維影響?(或是有什麼其他原因讓你有這樣安排的理由?例如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