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不可能的任務四】不可能的蠢蠢蠢蠢任務

開始讀這篇文章前請記得一個大前提:這片很好看。(寫這篇文章純粹是雞蛋裡挑骨頭。)

導演實在是一時之選,這點錯不了;延續了第三集「情報員​也是人」的觀點來鋪陳細部劇情,我很喜歡........




但劇情​實在蠢到家。(可能是【阿凡達】之後最蠢的好萊塢A級製作。)




用【終點戰】做為反例:一旦永生變成可能後,犯罪就立刻升格為一種​毫無經濟價值的愚蠢行為,──對!可以用經濟學解釋人為何犯​罪!(犯罪,本來是種有極高「死亡風險」的行為!但本來「就算不犯罪,人總有一天也會死」,現在卻變成了「犯罪造成的死亡機率時在大的不合理」。一旦了解這點,大家除非是進行合法犯罪,否則應該都會選擇安分度日。)──由此來看,第四集的大反派(諜報片史上戲劇效果最弱)如果聰明到可​以被政府聘僱為顧問、還能找到核武系統的盲點,那怎麼會不知道進​行這樣的行為會有多大的風險、有多高的出包機會?.......​

他只要真實身分一曝光就完了!

只要美蘇一共享情報他就完了!

如果​女殺手沒得逞他又要等個幾年(然後增加真實身分曝光的風險),最​最最最最不可思議的是.......IMF竟然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被腦殘總統解散掉!......他怎麼知道?.......

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他怎​麼知道?

用屁股穴和鳥毛想也知道他不可能知道!簡單來說,這老兄等於冒著​無比巨額龐大的風險,去執行一個就算自殺十次其實也沒啥機會成功的計畫!

重點已經不在於這個計畫內容合理與否、或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多少次的巧合與偶然......等這類的劇情小瑕疵,凡是電影,劇情一定有瑕疵,但這片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整件事情發生的契機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不會(不應該)有人想這麼做!(想毀滅世界是一回事,採行這個蠢方法是另外一回事,認為這件事情值得冒險也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偏偏這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不存在的契機上頭。

蠢!......別告訴我它很好看!老子有懼高症、我才不買杜拜​的帳!

蠢!......別告訴我它動作很精彩!我還是比較喜歡【超人特​攻隊】!

蠢!......那大結局實在太太太太牽強了!簡直要用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蠢.......來形容!



【哇!這張電影票太值得了!看得過癮!婊得開心!(文寫起來更是順​手!)】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惡靈戰警】死老百姓,會保護你們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義』!

【養子不教誰之過】、【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請神容易、送神難】、【豬頭滿天下】、【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最近看了好多電影,但這幾天我一直想的都是這部電影,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這片的觀點很特殊,有點反傳統,不像【蜘蛛人】那樣骨子裏頭還是有點媚俗。

第二則是因為選舉又近了,想找個題材來發洩一下、罵罵台灣老百姓那種死人/不要臉/超級自我感覺良好的性格。



大部分漫畫中的英雄,不分東西中美日,其實並不是一批勇於維護正義的人!這是長久以來大家都有的迷思。

就拿剛推出完結篇的【哈利波特】來說吧!我對這小子的定義是:自私、自我中心、自我感覺良好、愛無病呻吟、愛逞能、老幻想著當英雄......綜觀整個系列,(直到第七集以前,)不管他解決了多少次危機、打敗了多少次佛地魔和他的狗腿們計劃的陰謀,但其基本出發點是在於他想當英雄,(當然也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對佛地魔的仇恨,)那些因此而獲救的同學、老師、芸芸眾生......只是撿尾刀撈好處而已,他們的存在大多不是哈利心中關切的核心。(哈利不是等金妮失蹤、或妙麗中詛咒才開始關切消失的密室,天狼星的冤情也不是他的第一優先要務.......)

根本上,眾人對「正義」都有個很腦殘/混蛋的直覺定義,就是:「保護我、為我抒發不滿和挫折的人/事/物」。(這個定義不只可以用在漫畫超級英雄身上,也可以作用在現實中。)

所以超人要不停緝捕壞人/收拾殘局,然後隔沒幾天就要聽到這些壞人被法院輕判/提早假釋,儘管效率這麼低,但大家還是會崇拜這個角色,......因為「想吃豬肉不見得想知道怎麼殺豬」,想看到壞人被制裁,但不見得需要知道該怎麼制裁才能真正一勞永逸.......這個道理幾乎可以應用到所有超級英雄身上。

不刻意延續、甚至打破這種慣例,就是【惡靈戰警】這個角色在基本屬性上最大的特質:它很嚇人!不管好人、壞人都會怕它!不是因為大家都有幹過壞事,而是單純的因為──它真的很嚇人!

這個角色存在的基本目的並不在於保護無辜/「自以為善良」的群眾,所以它不像其他超級英雄一樣,需要一個帶點男同志暗示/小丑屬性/能讓人有親切感、或放鬆緊張情緒的外型穿著,它甚至不屑於使用一般黑暗系/墮落系/腹黑系英雄角色的造型要素,而是直接使用了邪惡角色會有的外型:火焰+骷髏頭。


從外型上延伸出來的,是它執行正義的方法:讓所有壞人感受到自己所做的壞事帶給旁人的痛苦,而且不要妄想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也不要以為自己是無辜百姓就可以鼓掌列隊歡迎他的到來,這東西對邪惡和「邪惡應受的制裁」自有一套自己絕對、但又可以接受客觀公評的標準,──多「完美」的正義使者!



雖然第一集整體劇情很薄弱、動作場面更是虛,但排除掉「超級英雄電影」的要素後,其餘每個片段都拍得有模有樣,──要說這是一部「失敗」的電影恐怕有欠公允...雖然電影的根本目的就是「娛樂」,而它很顯然搞錯客群了!

但看著這角色,我還是會期待續集將會發生的故事。

「那一定很不一樣!」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婚禮終結者】ALL you need is love. 【大亨小傳改良版+喜劇版】

所謂的「豪門」,有分成歷史長久的望族,和歷史短淺、可能目前當家作主者即是第一代的「暴發戶」。

暴發戶,這個詞其實充滿了陰謀論的味道。因為這個詞是建立在一種「不需要任何驗證、也無法驗證」的歧視上頭。使用這個詞的人(望族)並不需要證明自己為何有資格使用這個字,也不接受任何質疑,例如「你和暴發戶的差別在哪裡?」「你又比人家優越多少?」被冠上了這個詞的人也沒有權力證明自己並不屬於這個「詞意」所定義的族群。



【大亨小傳】基本上講的就是這個事實。

人都想大富大貴、擠進豪門社會,豪門社會也總是對著平民大眾展開親近宜人的一面,說:「只要努力,人人有機會加入我們!」

結果?(不想再引用【鬥陣俱樂部】!該進步了!)任何人靠著自己的努力致富之後,經常被望族們用「暴發戶」一詞拒擋在外,甚至多方(從社交上、商場上、政治上)與之作對、直到看見這人失敗為止,(然後再對著失敗者的背影/屍體說一句:「我就知道這傢伙走不遠!看吧!」之類的話,)或是「不忘從他身上撈好處,但自己有好處時卻總是不分享,直到這人的利用價值消失殆盡為止。」

蓋茲比,【大亨小傳】的主角,(全書是由一個叫做尼克的中產階級青年以第一人稱口述自己認識蓋茲比、成為知心好友、了解蓋茲比真實人生的過程,)他在從軍時(第一次世界大戰)認識了一位名叫露西的上流社會女孩,兩人曾經想要私奔、但因為某些說不出口的原因而沒有成行,為了能夠和露西在一起,蓋茲比走進了商場最黑暗的角落,靠著很多不合法、幾乎是詐騙的手段,成為紐約長島一代知名的富豪,──蓋茲比剛離家獨立生活的時候,曾經在西岸某知名實業家底下工作,如果沒有意外,他本來會成為這個實業家的接班人,可惜這個實業家死的早、遺產被親友刮分一空,蓋茲比什麼都沒有得到,除了從實業家身上得到的一身經驗與知識,但為了快速致富,蓋茲比把這些也拋棄了。

可惜這時候露西已經嫁為人婦,丈夫吉姆(尼克的大學同學)是個無所事事的富二代,不工作、沒有一技之長,但提起炫耀自己「會」的東西又是一等一的好手。

本來以為自己新的身分可以讓露西鼓起勇氣離開丈夫、離開家族,沒想到這時候的露西反而嫌棄自己、覺得自己失去了以往的魅力......

故事的結局是吉姆開著蓋茲比的車,不小心撞死了自己的情婦,最後卻把錯推給蓋茲比,害的情婦的丈夫將蓋茲比當成兇手、被一槍打死。(負責料理蓋茲比後事的尼克,看清了吉姆、露西、還有許多在蓋茲比旁邊來來去去的上流人士那現實、貪婪、薄情的嘴臉,最後也打消了自己制富、掌權、擠身豪門的夢想。)



不去多論述「露西」就象徵著這個社會階層遊戲規則的潛在真相,因為開頭就已經講完了。

【婚禮終結者】對於描寫這批美國東岸的「豪門+望族」,顯然語氣上客氣許多、觀點也溫和許多。

豪門,對一般小老百姓來說也不過就是一場場華麗奢侈的婚宴,──但再奢侈華麗,都不會讓婚禮變的有趣、讓結婚變的更值得紀念,直到這兩小子亂入為止。「如果「有錢」的意義與價值也不過爾爾,那些想破頭、擠破頭,試圖發財晉身豪門的人,到底得到了什麼?──還不如學這兩小子,「繼續亂入吧!把我們兩人散播歡樂散播愛的天份分享給這些除了錢以外一無所有的人!」

這已經有點「笑傲江湖」的味道了!

除此以外,豪門大家長克里瑞(財政部長)是個有真才實學、同時兼具有教養品德的人,只可惜情感上稍嫌無能,(所以老婆老愛肖想年輕小夥子,女兒也已為父親會希望自己跟一個「門當戶對」的共結連理。)整體來說這些豪門只是「充滿了喜劇要素(不管是白臉還是丑角)」,並不具備讓人唾棄憎恨的成分。

「年輕人!老子欣賞你的才華,我女兒也喜歡你,Go!Go!Go!」「你愛我,我也愛你,我們一起拋棄這一切吧!」全片就收在這樣的大結局下。

不批判豪門,不戳破發財夢的虛偽可笑,一切都可以用愛情撫平......

真是........



我喜歡這片!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香功堂 開講】如果時代就是要我們追求膚淺、速成、近利,那「我」就讓你們見識骨灰級深度的魅力

1.我還是對賽德克沒好感。

2.這篇心得原本是要用「靠!台下一堆娘兒門!」這種帶有強烈性別歧視的篇名,但某些原因所以放棄......

3.本文是香功堂要開講囉!!!!讓我們跟著電影一起出走吧!的心得文。

4.最近寫文頻率掉很大,所以拿這篇文來希望撿回寫文的胃口和習慣......



這年頭要做一件事情,我們都習慣有個明確的目標、動機,或可以預期、分析、掌握的潛在利益、好處。

寫部落格?......想成為知名部落客?想要有廣告收入源源不絕?想要不斷的有廠商提共的免費好處?......講太多會讓這篇文章顯得立場態度偏激,所以我先打住,反正有慧根的人馬上會知道我再講什麼。

看電影?......因為晚上閒閒沒事幹,因為約會找不到好活動,因為想要找個夠炫、夠新的聊天題材,.......這些電影觀眾總是在戲院前來來去去,遲早會退到DVD出租市場,或是第四台,甚至就看看粗製濫造的連續劇打發時間了事的地步。看電影,就好像人生的過度期一樣,跟我們拋棄掉的奶嘴、奶瓶、尿布、制服、後背式書包、洋娃娃、模仿自己崇拜的卡通主角......等,本質上並沒什麼兩樣。

不會有人從奶嘴中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也不會有人因為書包而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品質,沒人真的可以單純的藉由擁有洋娃娃和持續看卡通來找到維持人生的竅門。

同樣是看電影,就是有人只會拼命的計較「剛剛看的電影夠不夠爽」、「剛剛看的電影能不能讓我顯得的很特殊」......香功堂堂主看電影,即使同一部電影給其他人如上的想法,但他「硬」是從中找出了不一樣的收穫──「總有一天我要去拜訪這些電影中出現的場景。」



這場講座,真的讓我很「感動」。

看電影,在臺灣、在香功堂的成長歷程中,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只是件浪費時間、沒有營養的消遣,畢竟李安還沒成名,魏德勝的人生在最低點,藝術家在台灣都是賠錢貨,會去拍電影的更是瘋子。大環境告訴大眾要把凡是跟學歷沾不上邊、更昇官發財沾不上邊的行為從自己的人聲中掃除,然後稱這個為成長與成熟,又因為經濟發達、生活變的雅致,所以忽然又開始「指導」大眾去積極填充自己的空閒時間,而且還不忘記「建議」大眾要想填充的比別人更聰明、更有品味、更有效益,直到這一刻,大眾才開始關心怎麼看電影、看什麼電影......如何看電影變成一門顯學!

「去!煩不煩啊!老子就是愛看電影,電影本身就是件很有趣、很吸引我的東西!」

在拒看電影和「如何看電影」這兩種極端之間,有什麼?

不是芸芸眾生,因為那兩種極端就是芸芸眾生,除非有即刻明確的好處,(或是能夠輕鬆立即得到的答案,)芸芸眾生從來不會、也沒有能力去追尋任何東西,他們對萬事萬物的要求和標準都很一致,(感想與意見當然也很老套,)任何想要與眾不同、不以追求即刻利益為優先的想法......「算了算了......」

相較之下,香功堂看電影的方式,讓我真的很感動。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超自然檔案】Spirit in the sky




【超自然檔案】在美劇中,除了收視率和題材特殊以外,自有其特殊之處。

這特殊的地方在於它的劇情結構和整體節奏獨一無二。



美劇是以「季」為單位,不同於台灣的連續季,一拍就拍不停、拍到殺青為止。

上一季的結尾,都會在最大限度內把整季的故事收尾、但又為下一季鋪梗,例如第二季兄弟終於聯手殺死了黃眼惡魔、但哥哥也只剩一年壽命,第三季哥哥始終逃不過惡魔的索命符、死在惡魔獵犬的圍攻之下......

跟一般美劇並沒有太多不同之處,觀眾都會帶著點懸念看著舊一季結束、等待新一季開始。

但更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整個劇集的故事很敢「開新局面」......結果當然是故事會開始爆走,從原本單純的「復仇/為自己的人生找回平衡點」,變成一次一次的捲入了「世界即將被邪惡超自然生物毀滅」的危機中。

可是美劇這種在每季節尾賣懸念的手法,硬是讓「超自然檔案」給走出自己的新風格。



第三季結尾,哥哥死後下了地獄,(因為他跟惡魔做交易換回弟弟的性命,)第四季一開頭不到兩分鐘,(播放完回顧後再一分鐘,)就看到哥哥翻吐爬出墳墓......復活了!

第四季結尾,好不容易殺死了頭號惡魔莉莉絲,但沒想到這正是打開地獄、釋放路西法的儀式,兄弟兩人看著逐漸擴大的地獄之門,和觀眾一起想著:「靠!這次真的死定了!」沒想到第五季開頭連字幕都沒打出來,(美劇秀出劇名前就會先開始進入一小段劇情暖身,)兩兄弟竟然被「上帝」傳送到一架飛機上!

第五季結尾,弟弟抱著同歸於盡的氣魄抱著路西法跳進地獄之門,哥哥帶著遺憾、放棄狩獵超自然邪物的人生歸隱,沒想到卻看到弟弟的倒影出現在玻璃上觀察著哥哥,「難道弟弟的靈魂在地獄備路西法給征服了!」觀眾正這樣擔憂時,第六季(字幕打完後)我們就看到弟弟又出現在哥哥面前,.....還順便救了哥哥一命!

第六季節局,為了避免天使們強制再次打開地獄之門、重啟啟示錄的世界末日,低階天使卡斯提爾打開了煉獄、吃掉裡面的靈魂、讓自己的力量成長到一種幾乎逼近神的程度,一出手立刻消滅了所有和他意見相左的天使,還威脅主角們「跪下,遵奉我為你們的新天父,否則我就消滅你們!」.......天哪!有什麼比這更絕望的!「神」要消滅他們!.......沒想到第七季主角們正準備下跪,卡斯提爾就先投降,「別這麼做!這不像你們!」......



不拖泥帶水!是【超自然檔案】在鋪陳劇情上最讓我激賞的地方,故事不至於平鋪直敘,也會有許多暗潮洶湧,但不會重複過度翻攪那個牽動觀眾情緒的要素和謎題,該揭露就揭露,(而且了不起三到五集,)揭露完一定妥善收尾並開新局。

不過這點用在兩兄弟的情感上頭就不太適用。弟弟明明是比較聰明的那個,但老是犯下愚蠢的錯誤,哥哥明明是比較堅強的那個,但老是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特別是再跟弟弟有關的事情上婆婆媽媽......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ViewPad 7e】使用兩周心得(有圖無真相,文字才是硬道理)

這台使用的是靠感應壓力來反應的電阻式螢幕,──不需要使用電容式相關產品,帶著手套就可以用,隨便拿支筆也可以點,而且維修更換的成本......理論上也比較低,過保了也不怕!(以前電阻式螢幕的PDA就有這個好處。)

不會很輕......因為我是以「手機」作比對。

始終沒有機會使用外接鍵盤。因為要外接USB,需要另外買一個miniUSB的轉接座,而且是公對公的轉接頭,但ViewPad7就有轉接隨身牒的改裝文,ViewPad7e的系統理論上應該可以做到充分的支援。

沒有大部分android系統預裝的GMail軟體,所以登入GMail有點麻煩,特別是......它的wifi信號捕捉能力很弱,拿MacBook比對後才發現針對同樣的AP,MacBook的信號等級為滿格,ViewPad7e和其他android手機竟然時有時無。

Mobile1的軟體市集使用起來很流暢,而且據稱「直接連結AndroidMarket」,只要假以時日,軟體量一定也會很可觀......

Android的賣點不該在Market的強大,畢竟真正好用的軟體不多,目前線上的軟體都是「嘴砲」、「謠言」性質居多,客制化/付費軟體始終才是王道。

使用Android手機的重點在於GoogleMap、GMail,轉到平板上,多媒體播放能力、文件瀏覽編修......這些能力要突顯區隔出來比較實在,而且很慶幸的,除了軟體本身功能不夠強大或完整以外,ViewPad7e的CPU(型號8255)相當夠力,拿angry bird rio來說,7227上(山寨機和其他低價手機常用的CPU)會嚴重延遲,但此刻在這支手機上相當流暢。

更不要提跑影像了......Youtube上720P是小case,更高的畫質......我對播放效果很滿意。(這麼說是因為我並不是重度的影音玩家,能力有、可用就好,但對影音玩家來說......這台至少有讓大家一跑門市去操作展示機的價值。)



ViewSonic獨家的立體桌面?......見仁見智,因為始終抓不到使用要訣,可是桌面可以輕鬆突破五張的限制,......屌!



另外,CPU型號雖然是Qualcom8255,但繪圖核卻是Samsung設計的...ooxx...我不記得了。

很多會使用到圖像功能的軟體,例如照相,竟然會發生程式中斷執行的現象,──而且還很普遍!──這是最需要注意的缺點。

(我個人也是程式設計師,所以知道Samsung有自己專門的Android函式庫,會無形中擋下很多設計師針對它的產品優化的意願......)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姊妹】我不想看這片的理由........



簡單說明,這片的賣點在於「改編自一本久遠的暢銷書」。

但人們看這片的目的是什麼?

想要感受自由?想要感受偉大的解放和對抗偏見巨輪的勇氣?..........



我覺得......

先思考一下那個時代的黑人婦女怎麼說話、怎麼思考、怎麼站立、怎麼用臉上的表情表示自己的喜怒哀樂.......

看預告,感覺上就是一堆聽爵士、雷鬼、嘻哈長大的黑皮膚女人,被硬套上女傭服然後急就章學了一個早上的白人講話給丟進拍片現場.......就這樣糊裡糊塗拍成了一部片。



如果這片的選角骨子裡還是藏不住對黑人的刻板印象,說要傳達什麼勇氣或理想或紀念那段令人感動的事蹟......通通都是在放屁!



當然,這一切都是偏見。

可是最近好萊塢的電影真的夠讓我受傷的,所謂的立志/溫馨/感人/富有深度和思考空間.......其實都是拿一些政治正確的老套題材來讓觀眾方便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我不認為這片會有什麼不同........

而且本來就不是什麼正妹的艾瑪史東,那頭髮好醜.......她不適合金髮!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鐘點戰】覺得這片不好看的人請進來.......

從電影製作來說,這片完全滿足了安德魯尼可對冷色調場景、爵士年代的奢華、和超環保電子車的狂熱,敘事手法則是更加的破碎中斷不連續.......

但這就是安德魯尼可。想看情緒一氣呵成、但內容空洞的電影,我們有史匹柏和麥可貝雙霸天,或是剛靠【阿凡達】突破頂觀的卡麥隆........就是別來找安德魯尼可。

(如火行者說的,這片光是題材就有一看的價值,就好像第一部百人性交馬拉松、飲精女王大對決這類的A片一樣......,看完會不會有打手槍的衝動根本不重要,就是有人會看、就是有人想看、就是有人愛看!)

這片的很多設定符號要素都很矛盾,例如想講貧富差距,可是卻用這麼「兒戲」的搶劫銀行來作解套,更不用提貧民窟中有「只搶自己人的強盜」,還有「手頭時間一多就不想工作、寧可比腕力賭命也不肯施捨個一分鐘給需要的路人、和把自己喝到掛的死老百姓」。──根本上,窮人跟有錢人一樣可怕啊!

但一想到這是安德魯尼可的作品,矛盾本身忽然不是矛盾,反而成了一種很高明的解答!



誰說窮人一定沒未來?時間賊們不就有人活了七十幾歲?如果不是踢到主角這塊鐵板,肯定也可以活破百!──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觀眾大部分都感受到導演對「貧富差距」的關切,但卻不能理解導演在關切什麼。

看完過【阿特拉斯聳聳肩】的人都會曉得作者倡導的「人要用自己工作生產的成果去交換得其他人工作生產的成果」。所以如果工作所得是以時間作為代價交換,只要保證自己工作的成果一直是另外一批人迫切需要的,不就好了嗎?

如果醫生的收入比洗車工人高太多,關鍵在於醫生看診收費太高?還是洗車工人的勞動就是只有這點價值?

如果企業主、或銀行家的收入比生產線工人高太多,是因為企業主薪水紅利領太多、銀行家不肯無息借出自己手中的錢?還是生產線工人的價值就只有這點?

事實是:同樣都是生產線工人,有人獲得了十年就可以把自己喝到死,但有人卻想要改變一切,大部分的人則是連咖啡漲價都不知道抱怨跟變通,銀行利率高的嚇人還是絡繹不絕的走進去.......

窮人的窮反映了他們自身的無能!──這才是貧富不均的真相。



另一個看完電影後才會領悟的事:大家並不真的在意貧富差距,大家真正在意的,還是自己花的那張電影票有沒有給自己帶來值回票價的爽度!

爽度才是王道,意義是三小!「畢竟,要懂造成貧富差距的那些有錢人多可惡,看政論節目就好啦!聽你導演花快兩小時拍部電影幹嘛!」更進化的想法是:貧富差距差不到我頭上,因為我絕不會一輩子當窮人/被人指著鼻子罵是無良有錢人,我會用更聰明的方法從其他人口袋中偷/騙/搶到更多更多的錢!

不信?講個很簡單的實證(個人體悟)!

台灣是個文憑至上主義的國度,在這國度中,常識告訴大家:「要在這個社會立足,學歷是基礎應該具備(或說是義務)的條件,」所以我們的社會中可以見到「許多」靠著學歷翻身的人,例如台X電董事長、廣X董事長、民X黨前任總統、國X黨現任總統......。

可是還記得大二那年的某天,當時我正躺在宿舍床上發呆,一個靈光閃現,讓我爬起床對著幾個正在使用我的電腦見證新的飲精女王誕生的同學說:「為什麼在台灣就是有些人可以比我們輕鬆弄到更顯赫的學歷,像哈佛、劍橋......為什麼明明就算頂著同級的學位,就是有些人能力也不突出可是卻可以在企業公司中搶到更好的職務與晉升機會?.......」現在來看,我當年的言論並沒有錯,今天在台灣四處可見富二代們等著靠捧裙帶關係換來的假實積接手企業經營,政壇二代們也在裝模作用的開史營造「自己在黨內頗有人氣、天份潛力被黨內大老和資深黨員看好」的假象........

如果大家會相信文憑主義那麼偉大、那麼有用、那麼美好,大家也會相信自己可以順利擺脫這種貧富不均等的「惡況」。(說白了,就是只要「自己好」就好。)



貧富差距真的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大家所想、所渴望的,都是同一件事,以至於一旦有機會,大家都會作同樣的濫事,而不是當個更好的人。(就好像不管哪個政黨候選人當上總統,最後都會「同等」濫!──說到底都是同一批人選出來的啊!)

同樣是搶劫,大家只會搶比自己更無力的人。同樣是搶劫,大家都會美化自己的行為。同樣是搶劫,大家都會認為自己可以免於被制裁。同樣是搶劫,大家都覺得眼前那個正在搶劫的「不是自己」是錯的、是可恨的。

哀.......

參考文:

請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 FROM 茶靡誌

鐘點戰只能算是科幻片中的平庸之作 (我相信:有圖無真相)

對了,這次選舉,請大家一起投廢票。下次選舉、也請大家繼續投廢票。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惡女殺很大】蕾絲邊好威!


【這篇文的原始標題是「抖動x海x咪x咪,拼命x舔x舔x又x吸x吸,蕾絲邊好威!」
但被警告說這篇文章有色情內容,所以就修正了。】

誹句!我在寫誹句!

寫的很濫.......

不過說真格的,以Gay片來說,這片很威!

【心得、影評完畢,以下為屬性不明片段。】

Slap是啥?拍?取這種片名、配這種海報,感覺上內容應該是關於三個女人穿著性感,然後你拍我胸部、我拍你屁股、你捏我大腿、我捏你XX......一路Slap到底的電影.......

可是......不不不不不!

這片標榜的竟然是暴力血腥!

然後呢?

除了開場拖出後車廂的男人以外,大部分的男人死法都輕描淡寫,既不殘忍、也沒啥血漿,絕對稱不上「殺很大」。

騙錢!騙很兇!

(所以這騙真的只有當Gay片的價值。)

不過這片不停使用切割倒續的敘事法,好像要挑戰【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一樣,這可能映證/反映了兩件事:

一、導演東施效顰。

二、大衛芬奇的敘事法說白了只有新鮮感......但其實是種很不穩定、很Cult的玩意。

我覺得兩者都有。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選舉,請投廢票】好威的藍狗綠豬總統候選人啊!台鐵建設費用中央買單、醫生被告也中央買單......選屁啊!

【我已經懶的加註評論了!

PM 5:55  算了  加個註解吧!】

蘇嘉全:台鐵屏東高架中央買單
2011年11月13日22:20 蘋果即時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今天到屏東市參拜代天宮,他表示,若民進黨勝選,台鐵屏東高架化工程經費,未來將由中央政府全額負擔。
綠營指出,台鐵屏東市潮州高架化工程,在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已裁示由中央全額負擔,但換國民黨執政後,卻修改計畫,地方需負擔3.3億元,完工日期也延到民國104年,綠營對此感到不滿。

【所以...蔡英文如果當選,核四是不是也要再次停建?】
==================================

生產醫療糾紛救濟 馬推明年試辦
2011年11月13日22:12 蘋果即時

總統馬英九今天晚間在衛生署長邱文達陪同下,出席台中縣100年醫師節慶祝大會,馬英九在致詞時指出,行政院目前正在研擬醫療糾紛及救濟法相關草案,明年起將先試辦「生產過程」的醫療糾紛救濟,由行政救濟程序進行補償,估計1年約需新台幣3億元。

馬英九說,醫學並不是百分百準確的科學,有太多事情無法預料,在法律上一些不可歸責、不可抗力的因素,將由政府行政部門介入,協助醫師分擔損失,而且這些損失,可能是保險不一定願意能承擔的。

【政府已經打定主意挺醫生挺到底、不管則認到底是誰的就對了!.......「醫學並不是百分百準確的科學」?最好這話是這樣用!幹!】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新聞觀感】陶晶盈+鐵管哥=流氓天堂

我很痛惡陶晶盈。人可以沒才能,只要能努力,而且是有效率、有技巧。

身為藝人,陶晶盈能唱?能跳?能演?能編?能導?能寫?……答案明顯的都不是耶!歌聲不怎樣,也沒有其它優勢創作天賦,主持的節目風格內容都是最膚淺的那類……
根據商業類雜誌所言,她身為藝人最大的價值,是[會講話]?

好吧!我先讓步,因為講話是種藝術,但這種藝術的根本並不在講話本身,而是講話者本身的反應、思緒、觀察力……

否則硬要幫被評審狠批的星光參賽者說些緩頰的話,也只會淪為笑柄、或招來虛偽的批評吧。
所以……陶晶盈的口才有用思緒、反應、觀察力……為後盾嗎?

不!

陶晶盈的會說話,完全是看準了中文的不精確。如果評審給了個惡評,她就快速找個相近、但詞意上不帶否定意味的說法,如果要對事情表示看法時,永遠以大眾主流意見為依歸,而且要用政治正確的詞句包裝,―簡單說,別得罪任何人,或者得罪對自己最沒威脅的一方,如果兩方都沒威脅,那就都得罪、以顯示自己的公正……

這跟鋼管哥有何關係?

我不在乎誰錯在先,……人有沒有自省能力很重要,否則誰沒有小素行不良?……但光天化日之下,拿著武器作勢要打人?

這是公訴罪吧?

而且是惡行重大的那種。(誰會沒事在駕駛座下放鋼管?當然是準備用的人!)

怎麼會有人在這當中,還自以為很理性的說些[各打五十大板]、[一個IQ差、一個EQ差]這樣的話?

天哪!如果這種標準成立、可以迎來任何的掌聲與認同,那就表示以後流氓們要在街頭打人,都只要想辦法製造出「對方有錯在先,我只是EQ不好、自制力不足而已」的假象,就可以通通輕鬆出入法院。──台灣要不要改名為流氓天堂?

若不是新聞講的清清楚楚、「這是網路留言」,我第一時間還以為這是在訪問陶晶瑩的看法。

在台灣,事情已經不存在著絕對的(比較合乎人性、理性、普世文明的)價值標準,只有一種價值標準:就是口頭說說很好聽的標準。

而且在追求、堅持這種標準的過程中,所謂的追求和堅持也不再存在,因為大家都養成了口頭講的習慣,而且一遇到阻力就立刻轉換立場、甚至再開口前就已經調好了角度。

結果大家怪政治人物鄉愿?怪企業家心中只有股價?............在我心中,這一切的亂象都跟陶晶瑩有關!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吸血鬼少女大戰科學女怪人】愛情、愛情,多少惡行假汝之名而行

這裡海報好多!

相較於開頭與過程,結局的水手服吸血鬼大戰極道和服科學怪人反而很弱,但誰叫這片是Cult film,──如果有那個資源人力在美術上多花點心思,還能叫Cult film嗎?

這片最大的賣點,首先是錯置了一般電影、甚至是世俗習慣的男女定位,把男主角定位在柔弱的被動、女性定位在強悍的主動,其次是模糊了善惡的定位。女吸血鬼的形象,其實很難讓人覺得「這是女主角」,畢竟觀點始終是集中在男主角水島身上,除此以外的敘事法都偏向戲謔狂亂。

以電影來說,這片就是東洋風的Cult film,我看Cult film,但我不愛Cult film,所以對於Cult film的部分,.......自己搜尋網路吧!



我覺得這片用一種很溫和、但卻直指要害的方式,點出了時下男女荒唐的戀愛觀。

不過這可能也牽涉到了日本人都不太主動「反抗」、選擇用「忍耐」或「期望有救援降臨」的態度來面對一切日常生活中的騷擾和壓迫。

但......關鍵在於大家總會找理由來合理自己的行為,在這片裡,不管是「異樣轉學生」或「哥德羅麗不良少女」,背後都是用「我們喜歡男主角」來合理自己的行為。

不良少女會有化身成為不顧危險保護心愛男人的苦海女神龍的一刻。

吸血鬼最後也就是俏皮的吐吐舌頭,以為自己只是作了件小惡作劇、只要賣弄一下風騷就可以一筆勾消。

只要找到了體面的理由,──本片是愛──大家都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那麼的合理且美好。



參考:

「將悲慘與荒謬融合」開頭這句就很讚。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艾瑪好色】菩提本無樹...

「基督徒不是應該要反對婚前性行為嗎?」  看完這片的當天晚上,在臉書的聊天功能中,某位朋友(女)忽然這樣問我。

我聽了...摸摸鼻子...好奇...(但其實不怎麼好奇)...怎麼大家都愛問這個問題?

身為基督徒,以下是我經常被問的三個問題,1.「XXX,你相信進化論嗎?」2.「你反對婚前性行為嗎?」3.「你的電腦螢幕上怎麼永遠開了一堆網路A片和色情圖片?還都是無碼跟內射.....耶穌不會生氣嗎?」

這個問題其實跟在網路上寫影評、還一天到晚公幹東/公幹西後會引來的抨擊沒啥兩樣,(對!我在寫影評,我希望我寫的東西可以被當成影評,我不怕大家用比較嚴苛的標準來看待我的文章,只要搞懂一些基礎事實、而且閱讀的時候要腦筋清醒即可。)


個人理解:只要是牽涉到人、或以人為主體的萬事萬物,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徵與原則,其中最常作用的一項─人看不清生命的意義,但即使在怎麼好奇的想要知道答案,最後會真的花力氣去追尋答案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幾乎所有人都只會催眠自己、告訴自己答案已經在自己手中,雖然手中的東西跟生命的意義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懂?.......

對於朋友(女)的問題,我直接回復了...(以下為濃縮精華版)...

有誰是無罪的?有誰的一言一行是絕對合乎法律條文、道德規範、真善美原則的?如果神真的出現(在此指據說創造了天地又完全不留下任何證據的那一位...),有誰敢走到他面前、大聲疾呼說:「神啊!為我感到喜悅吧!」...

誰!站出來!

..................

..................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我們會經常聽到某些教訓鼓吹我們應該要重視、追求那些「正確的」、「堂堂正正的」、「好的」、「有益的」......但其實這只是要掩飾我們對於自己生命價值的茫然與徬徨罷了!

不管是那些大聲疾呼的人,或是奮力響應的人。

就好像穿著新衣的國王事實上會叫手下當接把講實話的小孩打死,狐狸們都會成功的被沒尾巴的狐狸蠱惑.......而且還覺得「那小孩死的好、多打死幾個!」、「沒了尾巴以後,我的狐狸人生就變成了彩色的!」

就好像我們急於迫害那些行為不符合社會認知的人,但我們卻不肯多花點力氣去討論社會認知是否正確、是否理性,「先動手再說!」是我們的常識。

即使有(一群)人幫忙代勞,思考、討論、激辯了半天後產生了個幾乎完美的答案,但是換來的常常只有一聲「喔!」「你們真無聊!」「沒有更重要、更有價值的結論嗎?」然後就轉頭去.....迫害同性戀、中輟生、精神異常者、言行思想過於前衛者.......

要讓自己起來活得很有尊嚴、很有價值......很簡單 ,別去思考何謂生命的意義,也別去管尊嚴的標準、或什麼是理性常識說的通的價值,就直接標示出另外一批和自己看似沒有太多交集的人,然後把各種沒尊嚴、沒價值的頭銜或罪名安插在他們頭上,再用套套邏輯(「我罵你,是因為你欠罵;你欠罵,是因為我在罵你。故得證,你欠罵,我也應該繼續罵你。」)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否決任何自我省思和節制的空間.......

(就相對標準來說,「我」變得很有尊嚴、很有價值......和另一批人相比之下。)




對於「婚前性行為」,我其實有個更簡單、富於巧辯、可是又極好懂的解釋,「這就跟女人的三從四德觀念與裹小腳的習俗一樣,中國人已經全面廢掉了裹小腳的習俗,但三從四德其實還在,只是換了個樣貌罷了!同樣的,表面上基督教跟天主教不同,但很多時候他們還只是廢掉了天主教版本的裹小腳而已。」


我不是主張人應該縱慾,而是想指出─任何大聲疾呼、反對婚前性行為的人,甚至企圖要大家毫無理由的去擁抱古老習俗觀念的人,其實手中都捏著一顆石頭、隨時準備丟向那些擁抱婚前性行為或拒絕 擁抱古老習俗觀念 的人。

用丟石頭來處置罪人是不好的。「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這些都是耶穌說的。



為何要丟石頭來處置罪人?.......任何形式的死刑出發點都是仇恨、恐懼、自私、甚至還有貪婪!(貪婪,只要研究一下在古代怎麼處理死刑犯的身家財產就知道為何我要用這兩個字。)

牧羊人會拿棍子驅趕狼,但不會花時間去在森林中追逐、獵殺狼群,因為那是獵人的工作;但即使是獵人,也不會是出於對狼群的痛恨,如果可以......他們寧可狼群走得遠遠的......(婀,獵人的部分有點一廂情願,請大家專注在牧羊人身上就好。)愛仇人?為迫害我們的人祈禱?......不管有什麼理由與立場,別去做任何帶有惡意的事,(做了也別找藉口,請承認這些事情帶有惡意,)只是這麼簡單而已。

(偏偏一堆牧羊人不去思考怎麼照顧羊群,整天愛幻想著「怎麼用手中的鈴鐺殺狼」之類的問題,然後攻擊/排擠那些不一起思考的牧羊人。)





以上所寫的一切,跟這部電影有什麼關係?

「沒什麼?我只是不喜歡有話直說,不管在簡單的東西,都要繞一大圈。」......

.......

.......

如果以為我會這樣說,恭喜!你的腦筋跟艾瑪有得拼!



性,其實應該是件很單純的事情,不牽涉任何惡意,也不該以純粹狂暴的慾望為導向;它很私密,是一個人最赤裸裸、最真實、集合了最強與最弱的部分。

艾瑪好色嗎?...當然!但就好像其他牽涉到人、或以人為主體的萬事萬物一樣,「艾瑪好色」這件事被很多有心人搞得很複雜、很畸型。

在同學眼中,她變成一個滿腦子都在幻想著老二的怪女孩,在好友眼中,她變成「同一個男孩的競爭者」,在母親眼中,她變成.......好色的不良少女?

但其實艾瑪只是喜歡一個男孩,想要跟他有著更親密的關係而已,就算把不去考慮男孩子的存在,她也不過就是好奇「性是怎麼回事」罷了。(有人好奇有錢是什麼感覺,有人好奇吸毒是什麼感覺,也有人好奇殺人是怎麼感覺.......多單純的一件事。)

不過...在同學眼中...在好友眼中...在媽媽眼中...事情一點都不單純,但這些不單純卻沒有一件是跟「艾瑪對性很好奇」有關,有媽媽的虛榮心、同學的冷漠、好友的忌妒........。

搞到最後─「艾瑪」想問「性到底是什麼?/我到底該怎麼跟喜歡的人發展進一步的關係?」怎麼有一堆人都在排隊想要塞棵菩提樹給她?而且.....菩提本無樹......別拿本來不存在的東西來給她當答案!



話說回來,如果「我」問了就可以直接得到答案,那這片肯定很無聊.......看A片也罷!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為愛,贖命/關鍵救援七十二小時】黛安克魯格和伊麗莎白斑克斯

【不要去區分哪個版本比較好看,......真的沒有意義!各有各的風格和節奏,演員詮釋方法也不同。基本上都是相當不錯的電影,剩下的就是每個人的口味問題。】

黛安克魯格的演技充滿了.....爆炸性!

相較之下,伊麗莎白斑克斯的演技就很平實......甚至可以說沒有特色,但同時又完美的表現出了居家女人和重頭腦的上班族氣質......

因為前者是靠的身為演員的天份,後者則是以先天特質加上後天的「磨練」來詮釋角色。(其實如果真要比對兩者的演技資歷,黛安克魯格未必不適合「磨練」兩字。)



這兩個演員在國內、在華人界的人氣,或許不是很高,但在這部電影女演員的氣質、或詮釋方式卻是關鍵。

不管是哪個版本,從客觀角度(觀眾/我的角度)來看,人妻會入獄的理由實在很牽強。找不到的包包!......找不到!......怎麼想都讓人啟疑!還有那背部的血跡!......在背部!......怎麼辦到的!尤其是那毫無說服力的動機!......毫無說服力!......是怎樣?每個法官或陪審團天天看到有人為了這種小事殺人、所以覺得人妻也不例外嗎!

.........
.........
.........

所以一開始要談到兩位飾演人妻的女演員,因為他們詮釋的方式和天生的氣質是關鍵。

黛安克魯格飾演一個天生個性就相當凶悍、容易令人有犯罪聯想的女人,──牢房裡摔蛋糕那一幕算是最典型的。(仔細想想,黛安克魯格演過的幾部片中,【Troy】他飾演誘使王子犯罪的公主,在【惡棍特攻】中,他則飾演賣國演員,──都是犯罪動作/犯罪者。能夠自由詮釋這些腳色,......即使有些根本不需要啥演技.......多少還是需要點天生的氣質。)

伊麗莎白斑克斯則是有種小心眼、會記仇、發起狠來不輸人氣質的女性。(【撕裂人】中,有句形容他的台詞:「這女人真猛!(That bitch is a hard-core.)」能夠讓這種落差成立,多少還是需要點演技。)

這兩人如果站到法庭上,我想不會有法官、陪審團懷疑「這女人能殺人嗎」。

在這點上頭如果缺乏說服力,整部片的可看性其實會瞬間減少許多,──楚楚可憐的女人被無情無能無腦的司法系統丟進監獄中?太狗血了!



看完這兩片,讓我最有感觸的,不是「你能信任你愛的人到何種程度」,也不是「司法系統有多混蛋」,而是它很有趣的選角邏輯。

【戲份最多的人,未必是整部戲的關鍵。】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台灣的悲哀: Sonic ViewPad 7e

別搞錯!我對這款商品給予四點九顆星的評價!

問題是.......

各位知道這款商品不支援Google官方的Android Market嗎?

這算是很重要的消息吧!因為......(用推測的)以中文軟體數目來說,不管是亞馬遜Amzon,還是任何其他線上Market來說,數目應該都不如Android Market。

但........線上新聞就算了,各家專業IT3C商品情報網站......有誰認真的指出這點嗎?......

不但沒有!大家全部都是使用標準的新聞稿!

反觀對岸簡體字的網站......九月的報導文章就有清楚指出這點......

幹!

最好不要讓我聽到有人跟我說台灣的媒體會顧及、考慮消費者的權益,或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事情。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11女性影展:女生玩動畫-玩偶的毛毛旅程 Bildo】玩與被玩

這部動畫和【女生玩動畫】的其他幾部作品最大的差異在於:

1.劇情和主題相較之下更為模糊。和「中國城踹共」、「美國我愛你」相比,這部短片完全沒有政治意含,甚至也不像「行星發霉記」一樣明顯的帶有警世諷刺的意味。就是單純的展現一種玩弄的「逗趣」。

2.缺乏強烈、優秀的美術技巧。和「阿莫的異想畫冊」、「波麗士狂想曲」、「單人旅程遇上愛」(幾乎每部都有大師級的美術技巧、造型風格、或獨特的視覺觀點)相比,這不過就是使用單格攝影連續合成的動態影像。

【女生玩動畫】中國城踹共! 5 Lessons and 9 Questions about Chinatown (234)(0)
2011-08-26【女生玩動畫】美國,我愛你? America mon Amour


但我卻忍不住要給予這部動畫最高的評價。

不是因為裡面有女性陰部的特寫畫面,而且還把預告中的小人偶給塞進陰部中跳舞轉圈......(越描越黑......)



首先,想要聲明的,是我覺得這種近乎低俗的大膽,反而其他幾部在創作技巧上挑戰登峰造極的作品,更成功、也更直接的展現了創作者在思維上的狂野。

中文有個形容詞就叫做「裹小腳」,是指那些想要尋求突破、驚世駭俗、前衛......但又明顯受到傳統、習慣、甚至舊觀念限制的人、事、物、行為。

動畫最大的魅力,創作對創作者最大的魅力,不就是在於「不受限制」與「自我表達」嗎?(頗自以為是的推論。)要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素,有什麼比用這種毫無美感與遮掩的方式來展露自己的身體,來的更為直接與徹底呢?

但這與狂野的關聯為何?

即使知道以上的組合可能可以達到的效果,但又有多少人可以毫無顧忌的直接採上這條路?稱這種精神為狂野,我想並不為過吧!



動畫中,小玩偶一開始是以被女演員把玩以從中獲取快感的方式登場,但是......玩著玩著玩著,小玩偶忽然搖身一變,成為那個操縱著快感來源開關的掌控者!(這是個可以極盡可能政治化、或物化討論的部分,但我選擇跳過。)

這其中的樂趣已經遠遠大於觀看女體了!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可愛地基主】啥都有,就是沒娛樂效果

這片,有創意,而且是那種iPhone等級的創意。傳統手工動畫要如何在新鮮感、質感....或各方面上「勝」過3D電腦動畫?這片肯定是解答,完成度之高,除了明顯的預算不足、所以沒辦法直接作成立體版以外......

有了這樣的創意之後,不刻意挑選、營造具有票房效益的題材,反而回歸主流電影的根本──對社會的側寫──這樣的行為我並不想肯定,因為「想要澆灌池塘週邊的盆栽」,方法不該是「拿起石頭往池塘裡丟,期望濺起的水花能起的了作用,」想要關懷社會,方法可以更直接才對,所以儘管野心值得掌聲,但結果有點慘不忍睹。

加上畫技刻意「模仿」宮崎駿,充斥著圓滾滾的異型生物,角色總是在進行著帶有強烈「唏哩呼嚕嗯哼齁」等不雅壯聲詞的動作......(明明出現在真實中,會是很粗俗的表情或動作,但是總被宮崎駿用瞬間誇張扭曲的人物輪廓所營造出來的「違合可愛感」給壓抑下來。這種宮崎駿式的另類招牌,在這部卡通中也處處可見。)

但這並不是部失敗的作品,因為它的定位就好像處在迪士尼、皮克斯、宮崎駿...(還有過去十年間,許許多多在網路上竄起的一堆空有形式創新、但卻無能創造內涵的獨立動畫創作者)...等名家都管不到的「N」不管地帶:展現創作者對現代社會的觀感,並同時進行一種近似關懷的動作,看來才是拍攝本片的目的。

(個人經驗是:即便是主流/非主流的電影,也鮮少用這種方式來關心社會議題。劇情片和喜劇片總愛用狗血或皆大歡喜的結局來扭曲焦點,紀錄片不是避開這種格局過大、容易引 的議題,不然就是愛增加過多不真實的戲劇效果。)

本片光是這種極為獨特的觀點內容,就有值得讓人走進戲院一看的價值。


不過....前頭就說了,事實上創作者可以有更直接的選擇,而不是花費一堆心思去創作一部技術性構思超前衛的動畫片。

不過一值爭論這點沒有太多意義,還是看看它的內容吧!



雖然主題明確的說了是「家」、是人們在現代化過程中被扭曲的「住宅價值觀」,但能夠被擺進「女性影展」中,顯然的其內容呼應了某種當代女性需要的議題。

因為另一方面從更根本上的,這部片其實是在暴露女性主義的另類本質,──女性主義的根本並不是女性自覺,而是另一種現代化的扭曲,就好像癌細胞(女性主義)和不健康的身體(現代化的扭曲)一樣。

實際上,女性主義的很多訴求,時間拉長後來看,都是很矛盾、很短視、甚至本身更違反人性的。

要女性獨立自主,說白了只是想要刺激女性多多進行消費,多投入可能帶有投機性、或不具實質生產貢獻的工作,最後不是產生一堆高不成、低不就,人生明明就處在不上不下狀態的敗犬、剩女,或是變成一個虛偽空洞、濃妝豔抹的老太婆......



故事最後的結局,以電影來說會讓觀眾很錯愕,但以目標或功能性來說反而很完美,──事實就是不管都市長啥樣,現代高樓也好,屋頂違建也罷,總會有一代又一代、因為被現代化扭曲了價值觀的男男女女走進來,填充那些沒有人要的角落,然後等到發現自己陷入死角後、無奈的被迫撤退。

事實就是如此......我悲觀的這樣相信。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隔離島】以人道、文明、法制、理性為基礎的瘋狂無能社會

本片最後,主角隱瞞了自己其實已經恢復正常,選擇讓正常人的自己死去、以一個沒有腦額葉的怪物度過下半生......



好玩的問題一:切除腦額葉怎麼會成為治療精神病患的選擇之一?

這不是人道與否的問題?......我不是要問「這樣做人道嗎」,而是這樣做有道理嗎?

畢竟,一旦切除,等於否定了這個人未來復原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說是直接促成了「這個人永遠不會復原」的結果,也必須要接受精神病患照顧機構的管護一輩子,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政治層面,這樣的選擇肯定會讓議會和輿論吵翻。



好玩的問題二:切除腦額葉怎麼會成為治療精神病患的選擇之一?

這不是人道與否的問題?......我不是要問「這樣做人道嗎」,而是好奇這樣做會有什麼好結果嗎?

這片,主角最後選擇了迎向一個「軟性」的死亡,──人因為怕死,所以沒辦法自殺,但也沒有決心抱著悔恨和罪惡感活下去,所以既沒辦法接受事實,又只能不斷的在幻想、自我催眠中循環,這個過程幾乎沒有可以解套的出口,既然沒辦法砍斷對幻覺的依賴、也沒有勇氣活下去,不如選擇一個可以不再怕死亡、也不用依賴幻覺的方法活下去......

但這有比較好嗎?眼前顯然有三個選項,一是變成怪物,二是沉溺在幻覺中,三是一輩子生不如死.........

先不提哪個比較好,這部片中,醫生們都希望主角可以選擇三,而且他們只專注在「如何讓人選擇三」,但其實選擇三的內容為何,他們根本不關心。

根本上,這套精神醫療標準,是「我們」這些從沒碰到老婆發神經殺死自己兒女、本身也沒有酗酒問題的人所想出來的。「我們」的人生就是體面的衣著/制服和豪華舒適的住家,然後學歷稱投、交際顯貴......把這些「精神病患」的遭遇視為一種疾病、忽視疾病的根本,最後就是這部片的基礎。



(說到底,主角的妄想成真了。因為這種處置手段完全是種醫學界經常採用的另類實驗:大量推行一個「即使錯了也無所謂」的治療,然後等著看著「一堆因為這個治療而病疾交迫、必須不斷到醫療機構報到」發生,並同時收集大量的醫療數據.......納粹用猶太人,蘇聯共產黨用勞改集中營的犯人,妄想病患以為使用精神病患,但現實中的西方醫療體制直接使用全民.......)



更好玩的一個終極問題: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面對這樣的狀況?

強迫一個人從幻覺中清醒過來、服完刑期後強迫他繼續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或是第一時間就槍斃這個人、強迫他拿把槍轟調自己的腦袋............?

多說多錯,我們根本不該假裝這裡頭存在著理想的方案,我們根本不該假裝自己活在一個理性、可靠的社會裡,那都是一種體制包裝好、強迫販售給我們、要我們接受的一種概念。

負責維持、推銷這些概念的是哪些人?醫生......是壞人,公權力的代表(穿著制服的典獄長)......更是壞人中的壞人,(到了媒體和網路發達的今天,共犯結構更是發達,扯下去扯不完,)賦予這些人當壞人權力的「我們」.......到底算什麼?壞人中的壞人中的壞人?


這個社會制度標榜的、追求的,不管是什麼,最後都是無止境的謊言、惡夢(幻覺?)和痛苦(藥物戒斷後遺症?),沒碰到、沒體驗到,只是因為你還沒走到那個地步。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消失在第七大街】舊時代的結束



如果熟悉伊藤潤二作品的人看這片應該會很過癮

看完,我發現「理性的時代」、「大發現」、「大進步」.......這一大段讓人能對美好、進步、未來、希望的概念有所堅持與信心的時代......已經徹底宣告結束了

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卡在一個退不得、無處進的狀態 (哈哈!Android......)

信仰......?沒用!

理性......?像是消失前的碎碎唸!



過往描述末日的電影,總是帶有一種隱喻,例如殭屍電影,或是基督教義的啟示錄光景(人性犧牲美德多偉大)......這些東西在本片全無

可是......沒頭沒腦的電影這不會是第一部,就好像羅密歐大神永遠不會解釋殭屍的來源

但毫不留情的剝奪觀眾所有一相情願幻想的電影......這大概是第一部




值得看嗎?

不值得,一點意義也沒有,不過可以拿來給那些病態性樂觀的人看看、矯正一下

唯一的問題是.........

........

........


這世界上並不存在著這種程度的樂觀、會需要動用這部電影吧!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賽德克‧巴萊】獵奇式的觀點

假設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給編導演、原住民演員.......那許許多多讚賞這片觀點的觀眾來回答........

沒有壓力!請大家輕鬆、誠實作答。

今天,如果是各位和當時的日本易處,各位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和賽德克族相處呢?

不要忘記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賽德克族把殺人...................

當飯吃!

我們要上學接受義務教育,他們要殺人獵人頭!

我們要準備升學考試,他們要殺人獵人頭!

我們要關心政治、討論如何讓社會進步,他們要殺人獵人頭!

我們要..............................................



回答完了嗎? 答案自己知道就好,我沒興趣知道。



所謂的尊重異文化、異教信仰、異族思維........魏德聖只吸收到了「異」這個字,至於什麼叫尊重、文化與信仰的價值、思維的型態.......他通通沒搞懂,根本連皮毛都沒摸到。

請問莫那魯道真有留下「讓你們看看野蠻的驕傲」這類的話嗎?亦或只是某個漫畫家過度浪漫天真、自以為兼具翻案和創新的異想天開(但其實已經到了幻想的境界)?


隨便找個題材或話題,然後把它套入比較膚淺俗套的「理性寬容尊重式」發言,.......這很容易!

我們都可以是個「尊重同性戀的開放思想者」,我們都可以是個「討厭政治臭臭的中立理性主義者」,我們也都可以是個「不會盲目崇拜高調藝術的務實主義者」........

這真的很容易!說白了,【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的題材深度真相本質只是如此而已,至於期商業算計則是讓觀眾可以在看過這部電影、理解(片面接收)這個膚淺(而且狗屎到了極點)的觀點之後,以為自己也是個「能夠輕鬆遊走在人道和理性之間的務實主義者」而自翔.......

不能理解嗎?那.........請跳進時光隧道,請住在賽德克族聚落旁邊,感受一下自己試圖去理解尊重的對象到底是什麼東西。


如果......出草這種土風信仰習俗直得尊重,那......包小腳、歧視女性、活人獻祭、帝國主義、種性制度是否也有同等機會或角度直得我們去尊重?



我不知道還要批評魏德聖什麼,畢竟他只是拍電影而已,觀點「獵奇」了點,(講好一個故事──少,賣弄對觀眾來說其實很稀有的歷史文化豆知識──多,)但針對這部分其實是可以和電影整體切割出來罵一罵、批一批就算了。(電影好看不好看......跟這無關啊!)

至於其他人......說到這,我也來賣弄一個從網友November那聽來的豆知識吧!

據說南太平洋某個海島上的土著,有著年輕男孩要幫族中長輩口交、接受其男性精華澆灌的習俗。

這個習俗還有許多細部規則,例如同輩分之間不可以有這樣的行為......等等等,但關於這個風俗讓我在意的是:

如果有某個死小鬼,因為討厭男性精華的味道、或跟西北太平洋的男性有著某種心電感應導致他長大後寧可把自己的精華拿去澆灌心儀的女性.......結果族中長輩,可能是某個很有男子氣概的族長,掐著他的「脖子」,要他接受澆灌/幫其他男性澆灌時......他會怎麼作?

不要以為這個問題或處境跟生活在文明世界的我們無關。我們都曾經被長輩的意見與壓力所束縛、或扭曲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例如本來要讀高職、後來選了高中,本來要選哲學或藝術,後來跑去唸了商管......

屈從長輩、或某個握有權力者的指示,不只是屈從,而是從根本上的放棄/捏息心中那抵抗、反感的火苗......「認命,」「少抱怨,」「這是我們的文化,」(這部片採用的觀點,)......這類似是而非的假教訓充斥啊!......相較於堅持自己的意見選擇本性,前者多輕鬆多簡單啊!

文明的進步、世界的進步,好像從來不是因為前者。

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為了遵從長輩的意志而不去堅持、輕易的放棄,怎麼期望這個文化的未來綻放出希望光芒呢?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了......如果和當時的日本人易處,甚至如果各位是當時的賽德克族人......各位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賽德克巴萊】歷史歷史濫番茄

當A和B的意見觀點發生衝突時,有兩種結果,一是其中一者的意見觀點正確,二是兩者的意見觀點都錯。

邏輯清楚的人馬上會知道我想講什麼。

A錯、B也錯,並不代表「絕對的正確」不存在。

就好像電影【鈕扣人】的台詞一樣,「我們只是壞的程度不一樣罷了!」這話的意義並不是說「沒那麼壞的人就是好人,」更不是說「只要比X%的人好就可以算是好人,」以上皆非!

因為......好人的標準是不會變的!

所以......當遭遇到A和B的紛爭、而且好死不死剛好又是A和B皆錯的狀況下,  腦筋清楚、有格調的人會掉頭離去、或是立刻將自己從中抽離保持中立,而不是靠著盲目的直覺、人情包袱、私人利益來從中做選擇,選擇之後使出一切手段抹黑、打壓、OO、XX那些和自己做出不同選擇的人。



坦白說,要「人」有這種水準的格調和頭腦並不容易,(連我自己也是說說而已,)可是往另一個極端方向的行為表現靠攏經常是被大眾公認為極度「理所當然」、「可以、也應該被容許」的表現。

所以我們經常要忍受/經理以下這樣的言論........

「這就表示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重點不是如何掌握正確,而是如何詮釋自己的行為,」「只要別說他們是錯的,他們就都不是錯!」........

說白了(個人理論),人在面對這些時刻狀況時講這些話,並不是因為這是正確的,而是因為他們不想承認自己的軟弱,同時從中找到為自己的行為開脫解套的理由罷了!

要避免掉入這種自我解套的低俗模式,當劇本走向處於這種A錯、B也錯的時候,編劇要不是將理性/正確/絕對理想的觀點用抽象方式埋設在劇本中,就是藉由角色C的行為言論來帶出這樣的觀點。



本片,魏德勝既是導演、又是編劇。所以......如果本片「疑似」將所有的抽象觀點維持在「解套」上,顯然也沒有添入任何可以帶出/具備客觀言論行為的角色,那......我實在懶的理這片好不好看、有沒有娛樂性、製作多龐大.........



【開始婊啦!】

基本上,人類的文明為何重視歷史?不就是因為藉由觀察歷史,可以得到何謂理想的、相對正確的、理性的、有前景性的行為/觀點/思想/價值觀嗎?

(請不要把「歷史唯一讓我們學會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東西」之類的話搬出,前面那堆落賽長的文字就是要解釋這句話背後的邏輯與用意。)

(英雄當然會有瑕疵,但那是指英雄因為自身智慧與能力的不完滿,導致自己經常必須要做出「必錯之選擇」,而不是讓每個臣服於自己的短視、野蠻、物質和權力慾的小人物有機會可以藉由文字或影像來包裝自己、為自己獲得漂白解套的機會。舉例:三國演義永遠只會是小說,而不是歷史,會把他當歷史研究的只會是俗人,可能永遠不會有所作為。)

如果用沙盤推演的方式,以天羅地網無所不包為等級,來評斷魏德聖的作品,我發現:不管魏德聖的用心為何,基本上都是失敗的、甚至是低俗的。

想要反不理智的民族主義?(然後變成無所謂作為、沒有立場、甚至偏向反秩序的消極虛無主義?)想要點醒被奴性左右而看不清統治、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真相?(但其實只是再為所有曾經被強權打壓過的人強加上一層虛假的神聖光環?)想要鼓勵大家去深入這個島嶼的歷史?(不多講,大家看看新聞就知道......).......不管是什麼,最後都只是用一個更狹隘、更不理智、更粗暴、更低俗的東西去替代、去填塞那些可能是渴望答案、或只是單純的想要打嘴砲、尋求娛樂的大腦。

就好像把腦中的歷史濫蕃茄,換成魏德聖的濫蕃茄。

Fuc_!



雖然電影應該以娛樂效果擺第一位,但我這篇文不是要告訴大家什麼觀影指南,或是觀影後心得。

以上就是我對魏德聖、對【賽德克巴萊】的想法。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玩具總動員3】好看,但是部標準的爛片 (兼論:娛樂爽片就是垃圾!/人不如玩具)

在還沒有現代文明雛型以前......大概是人類剛開始懂的製作比較精巧的石器、利用群聚的優勢、夜晚會圍著營火的時代。

「好無聊啊!」某個老兄(年輕、可能仍然單身、後世如果知道他的存在一定會尊稱為「夜貓子」的始祖)這麼說。

「那......想聽件有趣的事情嗎?」

這(大概)就是「說故事」的開始。(以上這翻假設完全沒有證據支持,但......按照人性本能作為自由心證,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並認同。)

從打獵時碰到的「有趣事情」,到走在樹叢裡碰到的「有趣事情」,然後有「山的另一端有什麼」、「另一端的另一端又有什麼」......漸漸的,開始有「為什麼天上的螢火蟲都不會動」「為什麼水會變成一滴滴、從天上掉下來」......這類的「大哉問」出現在故事中。

簡單講,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從「說故事」開始的。

只要人還會繼續說故事、想聽故事、用聽故事來優先打發時間,文明就會繼續進步。

但,故事的「發明」卻不是為了「我們想要讓文明進步」,用一種很模糊、很神秘、完全缺乏概念性與關聯性的說法來解釋,就是因為那一聲「好無聊啊」,讓故事變的這麼神奇。

所以......我無法明確告訴大家什麼是(我心目中的)好故事,但我肯定可以告訴大家什麼樣的故事很濫!

「快來聽(看)這個故事,不聽(看)你就落伍了!」......這故事肯定很濫!

「我的故事沒什麼劇情,但因為我有很多特效,所以快點來聽(看)!」......我好想打死這個說故事的人,......真的!也許神會把這當作「義行」、然後讓我因此上天堂也不一定。

重點是......當說故事的人的動機,從圍在營火旁那純良的一刻,轉變成為一種帶著炫燿、或為了牟利而出發的狡猾奸詐自利行為時,說故事就是在「拿著文明反文明」。



看【玩具總動員三】,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驚嘆佩服於片中場景,特別是中間要從育幼院逃脫、到一行人意外流落到垃圾場,這中間先是把育幼院轉換成高規格戒備監獄,還讓「獄卒們」有著【衝瘋飛車隊】中的末日飛車黨一樣的行徑,接著又把垃圾場變成星際大奇觀中才會有的異世界......但其實這片只是不斷將前人經典名作的內容要素竊為己有罷了!

娛樂爽片,就好像那些聽了別人講來的「有趣故事」,只是說故事的時候要配上各種說學逗唱、還要拿捏好時機加入各種聲光特效......最好說故事的人還去整個容,中間不時賣弄一下肌肉或胸部.......

但故事的根本在哪裡?故事的有趣在哪裡?

不是要告訴大家說學逗唱不有趣,聲光特效不有趣,或者「故事的有趣」一定只能是......

而是:娛樂爽片說白了跟泡麵、罐頭、和零食沒兩樣,食物的價值本來不該在是否好保存、調味包的豐富、包裝的鮮艷.......,但人們吃泡麵、罐頭、和零食,卻經常是為了這些要素,而忽略了裡面包裝的東西說白了還是「食物」。

 沒有人去生產食物原料,空有一堆保存技術、調味包、包裝...... 泡麵、罐頭、和零食還會好吃嗎?(想想泡麵沒有麵,只有調味包,零食沒有麵粉、油脂,只有調味粉和贈品......)

相同的邏輯轉移到電影上,沒有那些不會「徒然的追求精準的節奏」、「預算無上限的絢麗特效」、「充斥著吸引鎂光燈焦點的俊男美女演員」的「非」爽片,這些娛樂爽片哪有那麼多現成的素材可以填充?

誇獎娛樂爽片、鼓勵大家把時間拿來優先看娛樂爽片......這不是在啃蝕電影的根本嗎?

簡單講,如果把農田全填上水泥改建成罐頭泡麵零食工廠,會讓人類文明進步、生活更富足,那請吧!但事實上不會......人的味覺容易偏向 泡麵、罐頭、和零食 ,這是事實,不需要去探究原因,但至少請有點修養和品格,承認這些東西沒啥營養、是垃圾食物、少吃為妙。

(「娛樂爽片是垃圾」和「「娛樂爽片不是垃圾」,這兩種論調所帶來的結果中間大概沒有灰色地帶,──就好像不管各種痛罵垃圾食品的言論再發達、再主流,垃圾食品文化還是那麼的發達,萬一哪天「吃垃圾食品也可以是種很高雅的事情」變成了一種大眾可以順利接受的論點呢?......當然人類不會傻到把全部的農田填平作成工廠,但當大家寧可把錢花在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上頭,要那些盡心盡力生產原料的人情何以堪?)




玩具的命運,不管這片編織的情境再理想、再夢幻,都不能改變殘酷的現實──玩具總有一天變垃圾。

這裡說的垃圾,不是單指會被沒理由的丟進垃圾袋,而是指因為歲月跟使用不當而破損,到最後無法在保存並持有的地步。

巴斯光年的晶片,總有一天會生鏽,胡迪身上的皮件和纖維總有一天會裂化.......能說話、能思考、能談戀愛、能因為即將被塵封而煩惱,但卻看不見自己的終極命運?這就好像人不知道自己生命有極限、以為自己會永生不死一樣,.......由此而論,藉著動畫的魔力和創作特權來讓玩具會說話, 賦予玩具意志,.......本身其實是個很「噁心」的點子。(有點吃觀眾豆腐的感覺,利用主角們是「玩具」的設定,來迎合兒童,但主題又是如此成人。)

再說誰不玩玩具?只是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玩具罷了!(就連玩具們也玩玩具。)

就好像電影觀眾作在戲院內,其實就是把演員當玩具,(導演和編劇是實現他們夢想的推手,)請問演員只在動畫中才會有聲音、有意志嗎?

說到底,玩具需要人,因為玩具沒有能力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想想那垃圾場外星球......)不僅僅是因為「人的需要定義了玩具的存在」,(玩具存在的目的不是因為人的需要,而是人的需要扭曲了許多物質的本性而產生玩具。) 玩具和玩的人之間,並不存在著附屬物和操縱者的從屬關係。



從屬關係......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人活著需要感受到活著的目的,就好像電影中的玩具需要被人類需要,這跟尊嚴與否無關,從沒有任何一個被拋棄的玩具,會用「好丟臉」之類的字眼來形容那種感覺。

電影中的玩具會抗拒被拋棄、被封藏,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命運。

但人往往不懂這個道理,沒有半點左右自己命運的尊嚴,把自己的生命價值隨意綁在工作、公司、政治偶像.......上,怕被工作、公司、偶像拋棄,所以都放棄了自己的思想、封閉了自己的聲音、拒絕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

說來很諷刺,說來很詭異,......究竟是電影真的有那種想要讓玩具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機會,還是單純的我想太多,竟然把玩具的生活方是當成人的正道,還用它來反向批判這個社會.......

不多想了,「發佈文章」按下去吧。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的希望長這樣。帥啦!

學生踢館 工業局App平台下架
更新日期:"2011/08/22 09:26"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


初生之襩不畏虎!去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銀牌得主賴宇宣,以一篇軟體開箱
文「失敗的App 123-經濟部工業局出品」向政府「踢館」,直批經濟部長施顏祥
代言、工業局推動的「App123」創作平台,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去試」,因為「任何以App123製作的App,都不可能在Android Market上架」。


經濟部工業局看準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當道,本月十日舉辦App產業記者會,大張旗鼓宣布將與工研院合作推動台灣App產業,讓台灣成為「華文App創作中心」。


當時施顏祥誇口,政府計畫扶植台灣業者走向行動應用程式市場,目標是「一年推出兩萬個質量兼具的App應用軟體」;工業局還推出三大策略,包括仿選秀節目的「App之星選秀競賽」、培育校園App種子教練、建立App123創作平台與服務團隊。


依工業局官網介紹,開發服務平台的目的,是提供不熟悉程式設計、但又熱愛創作的素人文創免費App服務平台,將作品轉為行動應用程式格式,上架至各種軟體商店。


賴宇宣依官網指示,逐一實測各步驟,發現問題多多,做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可能上架,他質疑,平台只能上傳純文字,「這實際上是一個電子書平台嗎?我記得網站名稱是App123,不是E-bookㄅㄆㄇ吧?」「難道工業局還沒有看出整件事情都怪怪的嗎?」


賴宇宣將實測圖文全程上網;被踢館的工業局則灰頭土臉,貼文隔天即以「為加強系統相容性」為由,緊急下架。


賴宇宣直言,政府犯了「四不一沒有」錯誤:「不研究、不測試、不傾聽、不改善、沒有配套」,政府最該做的,是以法律確保市場開放且自由,其次是最基礎的公共財建設;至於辦比賽或其他宣傳,政府不必搶民間的事情做,否則只是花納稅人稅金去降低市場效率而已。


他批評,最糟糕是政府誤以為自己有創意,想出很複雜的產業策略,試圖運用集體力量改造市場,包括撒錢補助、政府主導的輔導、提供非通用性的工具等,「政府並不能建立產業,只能建立適合產業的環境」。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美味關係】好看,但卻是部標準的濫片!(兼論:不高興的茱莉亞柴爾德/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在還沒有現代文明雛型以前......大概是人類剛開始懂的製作比較精巧的石器、利用群聚的優勢、夜晚會圍著營火的時代。

「好無聊啊!」某個老兄(年輕、可能仍然單身、後世如果知道他的存在一定會尊稱為「夜貓子」的始祖)這麼說。

「那......想聽件有趣的事情嗎?」

這(大概)就是「說故事」的開始。(以上這翻假設完全沒有證據支持,但......按照人性本能作為自由心證,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並認同。)

從打獵時碰到的「有趣事情」,到走在樹叢裡碰到的「有趣事情」,然後有「山的另一端有什麼」、「另一端的另一端又有什麼」......漸漸的,開始有「為什麼天上的螢火蟲都不會動」「為什麼水會變成一滴滴、從天上掉下來」......這類的「大哉問」出現在故事中。

簡單講,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從「說故事」開始的。

只要人還會繼續說故事、想聽故事、用聽故事來優先打發時間,文明就會繼續進步。

但,故事的「發明」卻不是為了「我們想要讓文明進步」,用一種很模糊、很神秘、完全缺乏概念性與關聯性的說法來解釋,就是因為那一聲「好無聊啊」,讓故事變的這麼神奇。

所以......我無法明確告訴大家什麼是(我心目中的)好故事,但我肯定可以告訴大家什麼樣的故事很濫!

「快來聽(看)這個故事,不聽(看)你就落伍了!」......這故事肯定很濫!

「我的故事沒什麼劇情,但因為我有很多特效,所以快點來聽(看)!」......我好想打死這個說故事的人,......真的!也許神會把這當作「義行」、然後讓我因此上天堂也不一定。

重點是......當說故事的人的動機,從圍在營火旁那純良的一刻,轉變成為一種帶著炫燿、或為了牟利而出發的狡猾奸詐自利行為時,說故事就是在「拿著文明反文明」。



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在美食上。而這其實就是部在論述「何為美食」、「人為何要追求美食」的電影。

人為何追求美食?道理跟講故事是一樣的,只是起點/根源從圍繞著營火,變成圍繞著餐桌罷了。

所以真正的美食,不該是追求技巧、氣氛、食材等級,更不是那句帶著炫燿和自信的「祝各位胃口大開」。

那種「想要跟其他人分享(交換)自己努力的成果」的心情與企圖心,才是美食的根本。

這個觀點,基本上在這部片中可以說是徹底缺席了!

為了一本食譜,茱莉亞柴爾德經歷了多少年,花費了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和丈夫朋友們分享過多少自己製作的食物,其動機絕對不是單單的一個「想要出本書賺錢」。

相較之下,茱莉鮑爾,只打算花一年,也就這僅僅一年,而且明顯的還是搭茱莉亞柴爾德名氣的順風車來完成一本書.......

試問:  茱莉亞柴爾德知道後開心的起來嗎?

當然,這個在明顯不過的答案,也在這部電影中徹底缺席了。

【講白一點,我覺得這片雖然打著美食的名號,但其實卻在反美食的根本。

儘管原著似乎是嘗試著想要表達「茱莉亞柴爾德的美食」是作者的人生在谷底/同時也是紐約因為911而最低潮的時刻,所能經歷最美好的一件事,但這電影的編劇和導演似乎不想理會這點,劇情雖然囊括了以上所說的內容,但電影的敘事觀點純粹只想專注在一個人如何藉著在部落格上寫「美食經驗」而功成名就的過程上。】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特攻聯盟】確實,當下很爽快,但餘韻短缺

深夜在HBO重看了一次這片,忽然能理解為何很多人不給這片好評價的原因。

首先,和【星塵傳奇】相比,這部片感覺上變成了導演挑戰主流動作片的「跳板」,幾次角色持槍的動作、還有高空俯仰的鏡頭,在今年的【X-men:First class】中被大量重複應用。

其次,導演其實並沒有真的深刻咀嚼原著,說白了他也只是把其中的商業價值/容易吸引觀眾目光的要素集中並放大,(甚至可以說是以自己為觀眾藍本來對原著進行一翻扭曲,)有了這個疑點和認知後,再回頭看看【星塵傳奇】與【X-men:First class】......很明顯可以看出這些影片的魅力有一半都是在劇本形成時就已經被賦予的!

很好看,題材與劇情對我來說還是有無與倫比的魅力,但馬修身為導演的光芒在我眼中頓時螁去不少。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殺手歐陽盆栽】幹!影視堂!幹!蕭敬騰!幹!星光幫!幹!


台灣的工業發展歷史基本上是這樣的...(我下一篇文章剛好還會延用到這件事)...

美國的國內工資太高、導致企業利潤被壓縮,剛好台灣需要買美國的武器,所以美國就來敲老蔣的門:「當我們的代工,你們賺到的錢(我們省下來的人工)就當做買武器的本金吧!......至於技術轉移的部分......」

聽起來好像很划算,但是台灣支那人犯賤的狗種豬腦本性這個時候徹底展露無疑,人家才剛要講到技術轉移,就迫不及待的主動說了:「好啊好啊!我們幫你們代工,順便送留學生到你們那邊,錢我們自己出,只要轉移一些最低端的技術給我們、讓我們夠發展代工業就好。」

天哪!這世界上哪有這麼美妙的事,做這種實際上根本沒賺頭的生意,技術轉移還要自己掏腰包,這等於拿學費去買「當人家孫公司」的機會一樣.......(不是子公司的子公司就叫孫公司......請讀者注意其中的差異。)



同樣的情況與模式,如果在今天轉移到比較小的演藝圈內,那美國就好比演藝圈的「節目製作公司」或「演藝人員經紀公司」,那台灣就是那些跑去參加星光大道的追夢人。

參加這場追夢大賽的成本之高.......所有的機會和入門成本,這些參賽者全都自己迫不及待的主動掏腰包吸收,結果還要一口同聲齊力把這個節目包裝成「實現夢想的最佳平台」.......

基本上對於所有星光幫出身的演藝人員,我本來就不具有任何好感,──但也不至於有負面評價,畢竟「笨」無罪。

但是既然踏上了演藝之路,難道就沒有想過要讓自己的本領日益精進嗎?雖然演員片場的表現,導演要付上很大的責任,但蕭敬騰演這片真的演的很隨便,已經到了一種可以說是瞧不起專業演員的程度......(我這樣罵已經算語帶保留了,粉絲如果不爽,......咬我!)

虧我本來還想...「歐陽盆栽...詮釋這傢伙需要演技嗎?」...結果歐陽盆栽在整部片中,全變成了蕭敬騰個人形象的制入式宣傳影片,從歐陽盆栽平常的打扮,到最後他參加星光大賽的回顧影片........

幹!

幹!

幹!

九把刀(或許)沒罵,我幫他罵!(幹!九把刀其實一樣欠罵!但相較之下他實在又太可愛了!)

幹!

主流媒體屌!可以這樣糟蹋網路文學!幹!

幹!

新聞局你屌!幹!

就會幫有背景跟管道的企業抬轎,幹!

然後要在角落默默努力的人吃屎!幹!

還我『殺手歐陽盆栽』!還我這個熱死人的夏天難得的涼快夜晚!幹幹幹幹幹!



【話說,這片其實不難看,片頭動畫還頗有有國際水準,就是搞制入式宣傳這點讓我很不爽而已。】

參考 :

《殺手歐陽盆栽》: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歐陽盆栽不是長這樣?為什麼?瞧不起網路文學嗎?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我想太多】台灣人的真面目

剛剛上班的途中,看到一個當下很另人震驚、思考後另人作噁兼絕望的畫面.......

為了讀者著想,想請心臟弱、天性太樂觀、對(台灣的)人性有著(一絲)正面評價的人,到此就好,別再讀下去了......



走出捷運蘆洲線在台北市區的某站,往習慣的方向走,陽光很大,前後左右都沒有正妹,只有台北街頭常見的濃妝豔抹OL/女大生,加上前晚沒睡好,心情其實有點低落。

這個時候,迎面騎樓人行道下走來一位老先生,一手提著菜籃、另一手牽著一條狗,走路姿態好不輕鬆隨意......但這畫面我當下就覺得有兩個不對勁的地方。

首先,老先生只顧著自己一直往前走,根本沒有回頭多看自己的狗幾眼,完全不管那隻狗已經很老、根本趕不上老先生的腳步,一條足足有三公尺長的溜狗繩,被拉得直直直的.......完全沒有拖地。

其次,一走出捷運站就是一排銀行,可能是因為歷經了前幾年台北市的淹水,所以這排銀行都喜歡搭高,也因此每要過一條巷子,行人都要踩下兩階樓梯才能經過巷子,(然後再踩上兩階樓梯,進入另一邊的騎樓人行道,)這樣的路況對人來說都有難度,何況是隻站起來可能還觸不到我膝蓋的小狗。

但是......

偉大、悠閒、正顧著散步的老先生根本沒有回頭看小狗一眼。



我和這位老先生剛好就在一個巷子口交錯而過,以上這一切想法,都在那一個交錯的瞬間成型。

下一個念頭,就是悲劇......

這個悲劇的起點是:我先注意到了那條溜狗繩的長度比巷子還要寬,老先生就算過了巷子,小狗也還沒走下樓梯;其次,我一直忍不住回頭看......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台車過來,會發生什麼事?




結果真的有車過來。

速度雖然不特別快,但轉彎轉的是又猛又直接,完全就是那種「行人給我滾邊,別擋我的路,如果被我撞到,老子就用走路的人不擋眼睛反告妳/你刮傷我的車」的姿態。



小狗的下場?......車子撞上了那條繩子......先把小狗拖行了一小段路......又捲進車底下......

還需要多說嗎?



撇掉對小狗的哀悼與同情,因為......假設我真的「曾經」有在心中為小狗哀悼與同情......那也維持不到下一個轉角;也省去對狗主人的致哀,原因我想在交代事情始末的字裡行間,就已經透漏很多了,──我比較想痛罵狗主人!

反正一過了轉角走進另一條路視線遠離了這一切,我就開始思考命運企圖藉由這個事件所要帶給我的啟發為何。



人養狗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養狗很麻煩,不但要照顧三餐,要清掃排泄物、清洗身體毛髮,還要擔心它生病。所以這裡會暴露出一個很矛盾的事實是:另一方面來說,人又對狗很粗心!很不用心!

養狗,變成了一種只是用來打發時間、且可能也比較經濟的娛樂和生活選項。

台灣人在狗身上投入了無數的時間、資源、心力,但其實狗主人對自己的狗並沒有太多感情,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把對待生命的謹慎用在狗身上,就好像那條三公尺長的溜狗繩。

這樣的原則可以沿用到很多地方。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線上遊戲文化。



那些超愛玩線上遊戲、整天泡在線上遊戲的人,對自己正在玩的遊戲有任何情感嗎?

面對台灣線上遊戲玩家普遍「不講禮貌」、「愛追求直接快感和華麗表象」、「排斥用理性手段處理互動」的事實,要如何說「有」?(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缺乏深入耕耘、理解的意願,只想著利用第一線直覺性的方法去從中獲得成就感、或滿足肉體慾望和虛榮心,等到哪天這個遊戲不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有誰不會馬上轉身離去?)

砸了無數時間心力在線上遊戲,目的就是要消磨時間、享受等級/裝備/金錢數字累積的空洞成就感,就好像那條三公尺長、被拉到緊繃的遛狗繩一樣,老先生完全只顧著自己的需要,不會想要回頭看一眼那隻可能是自己花了無數時間照顧陪伴的小狗。



但......有一個很恐怖的假設:萬一相反呢?萬一老先生其實對小狗是很有感情、把它當成自己的家人小孩一樣對待呢?

那條三公尺長、拉到緊繃的溜狗繩,是不是就暗示著台灣人對待/照顧自己家人的品質和原則?

究竟是人比較需要狗?亦或是狗比較需要人?

不可以因為人把狗生存的環境壓縮到極限、逼迫他們不得不依附我們以後,就大膽武斷的宣告狗比較需要人;畢竟,流浪狗可以滿街跑,顯然狗是可以不需要人、對狗來說人是可以替代的,但人養狗大部分卻是為了情感需要,這種需要是很難被取代的!

只不過因為人擁有較多的資源和權力,所以即使自己才是在這段互動關係中比較依賴對方的個體,但人還是會......把權力大者在面對全力小者經常會有的傲慢跟輕率拿出來!拉緊那三公尺長的遛狗繩!



今天早上,從那一人一狗,我好像看盡了台灣人的內心。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殭屍有情天】殭屍片的新里程碑

片頭的動畫,成本相當低,因為那只是把單格照片用特效軟體作單格處理後,再用一些flash等級的軟體組合、增加動畫效果罷了!

但效果相當好。可以忽略不要太去深思,但絕對是電影中執得多花一兩眼看看的片段......(其實這段動畫有個很棒的巧思,就是顛覆了電影的前奏公式,──本來只是很簡單的使用字幕向觀眾交代這起殭屍病毒傳染事件到結束的始末,從病毒是怎麼產生、在歐洲肆虐、韓國出現第一起傳染案例......韓國政府最後決定大力撲殺感染者......在交代完撲殺政策的成效後,忽然把字幕「倒帶」回到「韓國出現第一起傳染案例」,接著才結束動畫、轉入電影第一個真正的鏡頭畫面......)

故事一共有六個段落,除了最後一個(其實已經同時在撥放片尾字幕)段落【止痛藥】並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卻有很豐富強烈的意像以外,其餘都有很完整、絕對可以獨立發展成一部電影的故事主題。

但這部電影並沒有這樣做,就好像【亡命天涯】中,有必要去刻意描繪男方是怎麼染上病毒嗎?或【之後,對不起】中,有必要去強調男主角「還是殭屍」時是怎麼去攻擊、感染其他人類的過程嗎?

賣弄血腥......好像變成低成本殭屍片的俗套解脫法,──不是說這片完全沒有血腥,只是刻意不那麼寫實之下,血液就變成了一堆「紅色的不知名液體」,但觀眾又能夠藉由這些液體的出現意會到「噴血了!」......這不是戲劇的根本嗎?......不忘本,讚!──可是第一代的活屍電影(喬治羅密歐並沒有使用殭屍這麼字)並不刻意強調血腥,反而在無言的鏡頭中傳達了許多對社會現象、政治制度、人性本質的控訴。

要回到這個原始的起點?還是去拼命走俗套路線、然後加入各種新潮流行手法?......仔細想想,兩者並沒有高低優劣的差別,因為就連搞笑式活屍片【活人牲吃】都暗中加入了各種嘲諷「活人其實跟將失並沒有兩樣」的隱喻符號,【殭屍有情天】只不過是放棄了目前低成本主流習慣的(搞笑喜劇)風格,回到活屍片最根本的初衷罷了......


各片段的幾句話短評:

1.【夾縫之間】御宅族面對自身人性本能缺失的困境最後只能用「毫不留情(甚至很開心)的吃掉自己」作為解套......

2.【亡命天涯】時下流行的愛情觀,真的很腦殘......(但也很感人,不能否認這個事實。看到男方看著也變成殭屍的愛人後誇獎她「今天的妳看起來特別可愛」時,愛人臉上那害羞的表情......)

3.【錐心之痛】東方儒家式的孝道,就是「即使父母變成了會無止盡無理取鬧、要兒女義無反顧犧牲奉獻的怪物,但子女還是要全心全人投入的孝順父母」。

4.【解藥時代】低成本的動作片。(但卻最有潛力,【奪魂鋸】就是使用同種思維發展出來的虐殺恐怖片,可惜這段篇幅過短,沒辦法多深入發展劇情。)

5.【之後,對不起】主張不可以廢除死刑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段,看看你們在那自以為是維護公理正義、但其實早已陷入瘋狂的醜陋嘴臉,對於無法認同你們觀點的人來說是多讓人噁心的畫面。

6.【止痛藥】其實這個片段延續了一些【之後,對不起】(同時也零零碎碎散佈在整部電影中)的主張──持續控訴主流大眾對於少眾的冷酷剝削和快速拋棄。



參考

槍聲肆虐,遺憾四濺:《殭屍有情天》


【魏德勝的【海角/腳七號】......有把『逐夢者』類型的電影帶向任何新方向嗎?......好像沒有耶!......如果沒有,如果做不到,卻只會在那抱怨自己沒錢拍電影、對大眾洗腦說「拍電影就是要錢」......唉!以後再「講」......】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變形金剛三】長話短說...


除了這是「變形金剛」以外,我覺得「星際大戰:西斯大帝的復仇」還比較有趣。

不管是空戰、還是動作武打,這部片終究只有賣弄特效的份,傳電影的基本內容要素可以說完全缺席,──特別是飛車追逐在這集佔的比重異常薄弱之下,那空洞的空戰還只有三分鐘左右的鏡頭有那麼點意思,動作武打依舊從頭到尾讓人像霧裡看花,第一集至少還知道要很體貼的在某些時刻慢動作,這一集卻在很多完全不知所云的時刻慢動作。

而且老愛把「關鍵時刻」剪掉!讓觀眾看不懂兩段劇情之間的銜接!(上一幕......誰誰誰不是很威嗎?怎麼下一幕就變成狂派的俘虜,還被當成沙包?)



但以上跟接下來的相比都只算小缺點,那就是......

劇情格局真是有夠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

不要因為它扯到了人類的登月計畫,就以為這叫「大格局」,因為說白了就是看密卡登如何計畫了一個邏輯上毫無必要性、效率更是低中低的破爛計畫,並且花了半個世紀(但其實只有十五分鐘左右的片段)執行它。(詭異的地方是:如果除了他以外,沒有半個狂派知道內幕,那狂派們是怎麼知道要先到月球作準備?何況當時連密卡登也不知道有領導母體的存在,根本上他更不可能會想要去計畫這整件事!──不花太多力氣挖掘劇情的瑕疵,所以這個點到為止。)

不管最後計畫牽涉到的個體數量之多之大,這個計畫其實程序上很簡單!可能比前兩集的主題「尋找關鍵物品」還要簡單!人類和博派會毫無防備、毫無抵抗的上當,除了說是劇情需要以外,根本沒有任何有利的解釋。好像只是因為經歷了第一、二集的「全面搜索、橫衝直撞」式劇情後,導演製片想要跟世人展現這部電影也存在著以精密和巧思構築而成的可能性,所拼裝出來的怪異東西.......

至於開頭前半段看主角怎麼找工作?.......「很」有趣!「非常」有趣!完全把新鮮人的痛苦、迷惘、失落表達無遺。不過這終究是插曲,改變不了整體上真的格局很小、很怪異的事實。

(這可能應驗了媽媽的某句台詞:「要想留住女人/觀眾,你身上就要有些東西特別大!」......真的如此嗎?)




以暑期大片來講.......

這片徹頭徹尾不及格!

我寧可再看一次【綠光戰警】!......(開玩笑的!【綠光戰警】沒那麼好看!)

【有個陰謀論在最後偷偷講:為何這片的動作武打場面永遠要派的不清不楚?

因為這樣觀眾才會在DVD上市以前,不停的重複掏腰包進戲院!】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變形金剛三】這集可能會是濫片的理由

【不是說其他兩集就很棒,但前兩集沒有讓我有那樣的自信寫這樣的文。】

反恐戰爭都快收尾了,拍一部宣揚"美國無敵主義"的電影有什麼意義??

而且這個"美國無敵主義"還是建構在"美國大兵的裝備比其他國家都精良"上。

人類能夠在電影中跟變形金剛進行合理的抗衡 很大程度是靠這些「現實中仍不存在的武器」,可是到了今年、新的一集,還能推什麼樣的武器出來?國防部贊助這片、提供武器上的資料有背景時空需要?到了今年(其實是去年)還會這麼大方嗎?

基於此,這集的戰爭場面應該只有機械人單方面的表現 。(感覺上會跟天際浩劫很像。)

否則,麥可貝或編劇就要搬出什麼很詭異的東西來讓劇情可以勉強合理到能推進的程度,例如再搞個S8之類的機構,暗中研發了某種可以瞬間殺光機械人的武器,例如機械人病毒之類的詭異東西。

以上是製作的實務面......




我不知道梅跟福克斯是有多顧人怨,真的很難想像。但是據說所有批評她的工作人員都是女性.......,偏偏連男主角都幫她講話 (因為史匹柏"可能真的跟他媽在二十多年前有一腿" 所以他才可以放膽講實情?)

這中間應該有一些很值得咀嚼的東西。



像麥可貝這型的導演可能有兩種,一是對女性女體真的存著一長的美感和執著,或是單純的想要騙票房、想要藉機把女演員騙上床... (真相是哪個? 對女演員來說恐怕都不是多受用的事)

其次,梅根福克斯跟被史匹柏光芒庇祐的西亞拉畢福不一樣,據說她兩集片酬加起來不到一百萬。 (這個數字很待確認,不過應該不是重點。)

這個數字在台灣或許很嚇人,可是除非下半輩子是要窩在雞不拉屎鳥不生蛋的鄉下地方老死,在好萊塢這個經紀公司要狠狠刮層皮、律師要用力吸口血、還要自己掏腰包顧保鑣的地方,這個數字等於跟要她喝西北風沒啥兩樣吧。

結合以上兩點後,這個陰謀論的重點是:史匹柏和麥可貝這個團隊的核心,很明顯的是打算剝削梅根福克斯這個三線出身的小演員,當她明確的表現出了 "老娘不給剝削" 的姿態後,當然就趕緊把她開除。

講這麼多,(都說要講重點,)終究還是在這個陰謀論的周圍打轉.......



以上所說都是臆測,雖然間接證據不少,而且真相可能不會差距太多,尤其最近還有西亞里畢福的證詞背書,但是員工跑來插什麼話?我完全不能理解...

尤其內幕應該都擺在員工面前,是非公道他們應該都有定奪才對。

結果他們不但跑來插話,而且還是站在導演/製片這邊。最直接的解釋,當然是因為梅根福克斯很顧人怨,可是有個怪異的理論/法則,讓我可以解釋眼前的怪異現象:


呆伯特法則。


怎麼會用到呆伯特法則??

以麥克貝和史匹柏的身段,應該不至於要員工上網發言以表示忠誠。

也就表示這些網路上的言論都是員工自願發表的。

即使是「大老闆有暗示」,只要沒有明確要求,員工應該都有能力拒絕、或裝傻忽略才對,所以推論員工是"自願的" 應該合情合理 。(我不想低估現代人在職場求生的適應能力。)

把這個現象明確套到呆伯特法則中去尋求解釋,所得到的結論是:沒有能力的員工藉由這種行為來提升自己在老闆眼中的地位。

或,整體組織的運作重點從組織的存在目的(例如拍電影)轉到"如何討好上司"。

結果會如何?

呆伯特法則預告這樣的組織不是組織本身會失敗(倒閉) 就是工作成果會失敗(製造出來的商品很濫)。

如果進一步解釋這現象跟這次的變形金剛三有何關聯....... 電影才剛開拍 工作人員明顯心就不在電影上  這樣的電影品質會如何??



看懂我這篇文的重點了嗎?跟梅跟福克斯、八卦、西亞李畢福的媽媽是不是真的再二十多年前根史匹柏有一腿......一點關係都沒有

寫這篇文,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前陣子真的看完了呆伯特法則(沒想到這把年紀才真的拿起這本書)。

然後非常非常有感觸。感觸之大根本不下於 阿特拉斯聳聳間 與 鬥陣俱樂部。

當然,想要搶在電影上映前,先開婊、「騙」點閱率...也是目的之一啦!


婊完。

順便補充  這篇文是在臉書上一句一句打完的

還沒打完  就有人亂入發言婊我吵死了

........臉書真是神奇詭異的東西啊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綠光戰警】來自靈魂最深處的呼喚

【作為一部電影,【綠光戰警】的缺點很多、而且都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但是優點更多。

只能說:電影真的是「有趣」為王,其餘都是理論。】



所謂的英雄特質、或英雄的宿命,看盡一卡車超級英雄電影,如網紋緊身衣男、內褲套頭男、內褲外穿男、內褲不穿男......之後,其實會變的有點模糊,反而是【移動世界 Jumper】中,有個很清晰、看完讓我覺得很新鮮、興奮、令靈魂感到釋放的論點。

人最終要回應自己發自靈魂最深處的渴望,不可以永遠置之不理、或拿替代方案敷衍了事。

所以【移動世界】中的主角,總是不停在夢中跳躍回到家鄉的圖書館,(圖書館在原著小說中可以隱藏了某些主角跟女主角的某些特別回憶,只是電影沒有特別介紹,況且跳躍到沒什麼人的圖書館,比跳躍到女主角家、甚至她床上好,──如果故事不這樣安排,就會變成囧片頭、囧片尾。)「因為」(好吧!這話有點假設成分,)人終究不能靠著追尋/獲得能力、身分、財富來填補自己的人生......

再例如本片的主角海爾,長的帥、職業吸引人,可以夜夜找不同的陌生女子尋歡作樂......看似輕狂不羈,但這只是在壓抑自己內心深處對特定一個女孩的渴望。被綠光戒指上身、成為綠光戰警的一員以後,主角第一件真正想到的事情,當然就是跑去找自己一直心儀的女孩子。──真正讓他想要認真執行綠光戰警職務的動機,並不是基於不希望看到地球被毀滅,而是想要成為女主角希望的「那個人」。



偏偏我們這個社會主流的認知正是:人不需要、也不應該回應自己發自靈魂最深處的渴望,必要時可以永遠置之不理,大多數的時候只要拿替代方案敷衍了事即可。

有具體的例子嗎?有!每年主流媒體都會在哪炒作宣揚的「熱門科系」或「前景看俏的職業」就是最典型的現象。

參考這些主流媒體所兜售的意見,等於認同了「應該要忽略自己真正的夢想,選擇比較輕鬆、勝率看似較高的路,然後在這條路上取得經濟、名聲等基礎後,再以這些基礎轉換跑道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然後呢?數不盡的職業泡沫了,大多數是高科技產業,或是有證照保障工作。

也許有人僥倖趕在前頭把所有好康的撈光閃人,然後?看到一堆科技新貴「退休」後跑去開民宿,過沒幾年就資金燒盡、血本無歸......能說什麼呢?「自以為聰明的下場」?這麼說未免太腹黑、太不仁慈了點......「報應啊!怎麼不乾脆讓他們流落街頭變乞丐呢!」嗯!好多了!

(台灣早年發了航太夢,所以搞了很多相關的科系、砸了很多錢培養了很多「人才」,這些人後來都變成了光電產業的基礎,──液晶面板跟太陽能源板產業就是這樣來的!台灣會大力發展這些產業,比較像是政府為了消化相關人才而提出了許多輔助措施,無形中降低了創業門檻、些微增加了國際競爭力 ,但除此以外,台灣在這方面根本沒有實質競爭力,這樣的產業當然不到十年就泡沫掉了!

在台灣,幾乎所有的高科技產業都有相同的邏輯與潛助力在運作,只是我還沒有能力一一破解揭破而以。)


【自我催眠?自以為是?自私天性作祟?我不想管為何這個世界的主流聲音會是如此,只是這片不去譴責它,單純的反向的強調了「我們並不需要這樣」。相當有趣。】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超級8Super 8】J.J.的英雄主義極至表現 (本文內有雷)

從【不可能的任務三】中可以看出來,J.J.心目中的英雄往往比凡人更有血有肉、也更為脆弱。

團隊合作、訓練、自律的決心......才是英雄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



但傳統英雄主義在這片並沒有死去,只是J.J.也藉著這個機會讓它提升為另一個有正反議論的型式。

首先,人類對待外星人的方式真的恰當嗎?如果不恰當,我們要因為「大家都是人類」而袒護他們?還是認同外星人的憤怒報復之舉?

就算不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也可以注意到;那上校死了沒人會為他調半滴眼淚!...(他家人好友除外......)

這麼說,那外星人反而是為民除害了!

英雄!

前幾天才跟朋友說:美國人傳統的英雄標準,大概是要阻止一萬件犯罪,逮捕一千個壞人,關懷一百個小朋友,解除十次世界毀滅的危機......然後是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要拯救一位美女!

這些狗屁規則,到這片全都灰飛湮滅,──成功的平息自己的怒氣,找到回家的路,你就是英雄!



但是......更深層的來看待這種英雄.......

這個英雄畢竟造成了無比巨大的破壞,死了好多無辜的百姓,但一切只是為了回家!

這是何等無比的自私與莽動,而這才是世俗英雄的真面目!不管把其本質包裝成膚淺型,或詩意版,英雄似乎一點都不英雄!


很難精確描述J.J.心目中對英雄最完美、最極致的定義,但那肯定反世俗英雄!

【超級8Super 8】人類視覺的極限

人類的視覺很受促於肉體功能極限,例如眼球只有兩顆,我們的大腦極為仰賴立體成像所以無法雙眼獨立對焦,更不可能一顆在前、一顆在後,如果說到視神經能夠接收的光譜跟光量範圍,.......只有一聲長嘆.......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發明藝術,不管是文字藝術、圖像藝術、甚至是影像藝術,為的就是彌補肉體的不足,讓我們肉眼所見之物的意義與內涵可以超越肉眼所見。

所以即使在那個Sony隨身體剛問世的時代,家家戶戶好像都有一台攝影機,不管是因為家裡有個想當導演的小瘋子,或是家長是個老古板警察,──大家都會為攝影機的神奇功能而著迷。



在這部片,攝影機的功能幾乎串聯了一切。

因為有攝影機,所以主角們才知道怪物確實存在,不是女主角的父親酒後發神經,(儘管當時他沒喝酒,)也因為有攝影機,所以主角們才能從科學家遺留的帶子中找到事情的關鍵真相。



好笑的是,我們的視覺有極限,就好像我們的行動能力也有極限,跑不快、潛不深、飛不動,老鷹所見我們看不到,肉食狩獵者的視野我們無法體驗,就連在陰溝裡鑽動的老鼠也遠遠在我們能力之外。

玩弄攝影機,為了已經不僅僅是彌補我們天生視覺缺陷的遺憾,更是一種挑戰人類極限的舉動,一種純粹的冒險。這種挑戰/冒險不像賽車、開飛機、參加海軍駕駛潛艦........但都有著相同的起點與根源。

一個其貌不揚、但無論如何都不放棄內心狂想的死小鬼。



對「這件事實」懷抱著一種敬畏與想念的心情,是這部片的基礎。

看似科幻片──不管是怎樣的科幻片──但其實說的還是這些電影冒險家的冒險過程。

製作電影實在不是一種精確的科學。

事實上,創造/打造一種全新的東西,狀況本來就容易百出。(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台灣一直抗拒著大規模發展這個領域,──因為我們純粹的喜歡/肯定任何不會出狀況/可以百分之百掌控的東西。)

也許拍電影拍到一半,來了場暴風雨、發生了戰爭 、戰爭又結束、油價飆漲、總統對著國民說謊.......當然,偶爾也會發生一支外星人跑進拍攝現場這類的狀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人還能堅持著自己的工作/目標?

(郭台銘、乃至整個台灣企業,都是一碰到問題就閃人換陣地。 )

死小鬼!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搞笑】澳洲脫口秀解釋台灣跟中共的差別

【型男飛行日誌】人際關係與生命的意義

按照呆伯特法則的邏輯,(最近才真的看完這本書,其實跟【阿特拉斯聳聳肩】的觀念很接近,只是態度有著一百八十度的不同,)工商業組織中,大部分的人其實對商業、生產、或組織的運作,既沒有實質貢獻,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用這話作開頭,目的不是要強調「開除員工是對的」、「應該拼命開除員工」,因為即使「大部分」的員工是如此,但「有貢獻 」跟「沒貢獻」之間的界線經常很模糊、甚至會不斷變動,今日沒貢獻、並不表示未來永遠不會。但更重要的......和遠在這一切商業、生產、或組織運作之上的事物相比,工作的價值、生活的目的......這一切的價值到底何在?

主角的工作,坦白說並不是工作,這份工作會存在是因為別人有工作、而且還失去工作,所以主角的這份工作才會存在、也才有機會從事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沒有具體工作技能可言,也不存在可靠、可依循的程序和目標,甚至讓我們旁觀的人要質疑:這份工作非存在不可嗎?非他們來做不可嗎?

先放棄目前的話題、切換一下角度......



今天的人大部分是用「什麼」在工作?

綜觀來看,沒有人真的有「一技之長」,靠的大多是種抽象的生活態度與能力,最簡單最具體的,就是「面試的時候想辦法說服面試者錄用自己」的能力。

這種「說服」的能力幾乎定義、規劃、建造了一切。 說服別人作或提供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才是今天人工作的核心態度與方法。(呆伯特法則中強調了:主管並不總是那個管員工、指使員工、影響員工的人,只要員工夠高明,這一切實質上是可以顛倒的。)

 因為這種能力最終極的具現化版本,就是人際關係──如何應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在職場、乃至於整個社會中,四處逢迎得利、如魚得水。(跟主管的關係,從面試的第一刻就開始建立,也就是說所謂的面試,只是求職者在給面試者好的第一印象罷了!)

 雖然現實中大家有不同的版本說法來形容這個現象,例如異業合作,或是建立人脈.......等等。

 重點是......當人際關係成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時,大家到底是在用什麼工作?......顯然所謂的職場也不過就是將人際關係用虛幻的邏輯一層又一層加以包覆、擴大、建立起一座高樓罷了!平時歌舞昇平、大家開心又歡樂,這樣的行為看似沒什麼不對,但公司或組織維持不下去時呢?(過度擴張自己的人際關係、缺乏謹慎評量自己行為對自己人際關係的影響......可以說就是公司會失敗的主因。)

要跟真正的朋友絕交、或轉換交流模式時,不需要負擔很多風險,也不需要在這些形式上花太多腦筋, (雖然跟戀人分手是種學問,)可是大家卻把交朋友的心態應用到工作上頭。所以明明是應該公事公辦的工作,無形中吸走了許多人生命的精力與人生的可能性,最後被開除時的錯愕,不僅僅只是感到被開除的失落,反而就好像被摯友出賣、棄絕.......因為大家已經把兩者給搞混了!

顯然,雖然搞混,但受影響而嚴重變質走調的,並不是工作的本質,反而是這個世代人際關係的本質。大家都「知道」要用最嚴謹的態度面對其實和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太多直接關聯的工作,可是卻對直接構成自己人生一部分的家人、朋友、情人用輕率多的態度,或把重要性置在工作之下.......

菜鳥的男朋友用簡訊跟她分手,主角的情人用假簡訊和他調情、把他當做下班以後的娛樂和避難所......(到底遊戲人間比較差勁?還是虛情假意比較惡劣?......我想觀眾心中都有共通的尺度來衡量這個問題。)

或許正是因為看穿了今天這個世界的人際關係變質走樣的如此嚴重,所以主角才會走上這一行,才會用如此嚴謹、但又附有彈性的態度處理自己的工作。



  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主角其實充滿了意見,但這些意見都藏在心中,而不是拿出來轉化成尖銳的態度然後面對這個世界。 

 對主角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達成自己定義的「數字」;他並非真的排斥婚姻,只是一則沒遇到合適人選,二則不對它抱持太高、太多的期望與要求;至於人際關係,是個無時無刻都必須要謹慎面對、或至少要審慎考慮每個行動後果的議題,──不要在自己的人際關係中累積「垃圾數字」,──而不是整天想著「交這個朋友可以得到多少好處」、「提出這個要求會不會導致這個朋友反彈」.......寧可人負我,決不我負人。





【相當政治不正確的一部電影。奧斯卡大敗?難免啦!】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X戰警:第一戰 X-Men:First class】神級的膚淺、俗氣、普通

請各位相信我,我真的很愛馬修范恩斯,他的【星塵傳奇】、【特攻聯盟】,對我來說都是一等一的佳作。

請各位也相信我,我也很喜歡詹姆斯麥考維的演出,【最後的蘇格蘭王】、【刺客聯盟】.......對我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佳片。

但是基於某種說不上來的信念與原則,我要說.......

他媽的這什麼濫片!

婊完!這篇文章要說的就是這些,剩下的全是可有可無的廢話,──我最近在矯正自己那「話都不直接講、一定要繞世界一圈」的習慣。

趕快把廢話說完,【型男飛行日誌】在等我。



Marvel,如果要用日本漫畫出版社比喻,它就類似講談社,利用既有的龐大資源、將各個部門和創作者合縱連橫發揮加成效應、熱衷各種「掌握讀者最新喜好趨勢」的手段.......

必要的時候,它們不惜大膽的強暴原著!

【X戰警】系列,就是個已經被一再強暴的作品。



我沒待過美國,也不曉得那個種族分離/仇恨主義猖狂的年代是有著什麼樣的空氣,但我知道今天如果繼續高喊「保護同性戀」、「和黑人平等相處」......只會顯得自己很無知!很種族主義!很不思進取!

(我不認為這是陰謀論,黑人如果因為表現不好而被開除,會大喊「種族歧視」,但因為怕被告種族歧視而保護這個黑人,卻是在表現「平等」......這就是今日的文明水平。)

如果回溯到這部漫畫剛問世的年代,這部漫畫會受歡迎,主要還是基於兩種讀者的「阿Q心態」。

首先:讀這部漫畫,等於支持博愛與平等主義,反對歧視、暴力、偏見......但比起去跟黑人或同性戀作朋友、不要用偏見對待異性,大家還是寧可把時間花在房間裡看這部漫畫,獲是偶爾在公開場合拿出這部漫畫、講述裡面反歧視、反暴力、為弱勢者平反的形象符號。

其次:除非能夠徹底甘於平凡、把自我意識消除後和整體融合,否則大多數人都經常有種「不被理解」、「不被肯定」......的......該怎麼說......不甘心?【X戰警】給了所有人一種藉口跟心理依靠:「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你們有多優秀!」......天哪!這真是太催眠人了!

坦白說,我寧可Marvel把焦點集中在突變人、平凡人、未來人、外星人的俗辣愛情肥皂劇上,也不想看它在上述的這些議題打轉。(對了,【X戰警】中本來是有外星人存在的。琴葛雷的「火鳥」人格其實是種被外星生命體附身的表現。)

面對這麼「賽(crap)」的原著,馬修范恩斯要怎麼拍?......原本我認為大羅金仙降世也救不了,何況是拍起電影來,凡事都講「平凡主義」的馬修范恩斯。



馬修范恩斯的「平凡主義」?......我又再自己亂發明一堆希奇古怪的分類名詞了。抱歉,在此特別說明。

我相信、觀察到近代好萊塢的電影都是仰賴演員的一些「特異化」演出來塑造角色性格。

例如講話怪腔怪調、肢體動作誇張、作某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招牌動作.......

連穿件外套都要很有創意。而且這件外套還不能是普通的外套,要經過某個有自己的名片的服裝設計師處理過、特製過,否則入不了鏡、上不了演員的身。

馬修范恩斯的電影向來不理這套。【星塵傳奇】的服裝都走很中規中矩的歐洲風,除了女主角出登場時的素面連身裙;【特攻聯盟】每個「英雄」的裝扮不是超很大、就是俗不要錢。

重點是,仔細的和現場的攝影、運鏡,妥善的運用小道具帶來情境意象,還有讓演員能夠適當、且適時的展現情緒反應,才是馬修范恩斯拍電影的風格。

要眼淚?每個人都有眼淚;要邪氣?不是反派才有。──這片沒有一個演員是花瓶,全都有扎實、精湛、或基礎的演技。

反觀其他導演的電影,經常會變成:需要哭戲的時候,演員哭不出來、哭不好,需要有演員死掉的時候,死的沒有魄力,所以一旦有某個演員哭很兇、死的很入戲,導演就只好拼命拖戲,平衡一下整部電影的演員都沒有深刻情緒表演的事實。

在指導演員的表現上頭,馬修范恩斯似乎是嚴格且絕對奉行「普通」二字。(畢竟這是我的主觀分析,所以話就不講死了。)而且以此為基礎,他的攝影、動作場面、配樂、剪接.......每一項都是徹底的平凡、從不炫技。(他會在很奇妙的時刻加入蒙太奇式攝影,真要賣弄,絕對不會輸給很多靠此揚名的名導。)



重回到整部電影的內容。

【X戰警】如果真的是那麼庸俗、洗腦騙人錢不怕下地獄的商業作品,馬修范恩斯要怎麼面對這種原罪、把它改編成電影同時又賦予它另一種層次的意境?

首先就是要誠實面對這種庸俗。......俗人有兩種,一種不知道自己很俗,還拼命炫燿,另一種則知道自己俗,所以會去找出自己的優點,然後發揚光大。【X戰警】的原意當然不像我上文所分析一般的差勁,因為那是在出版社不斷強暴之後產生的突變奇蹟。

先把標點集中在種族歧視上好了,(或者可以自行代入「同性戀」、「女性」、「精神障礙」.......)不管是支持、或反對,根本上都是很反智的!

物種競爭,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就好像黑人跟白人的後代在特定情況會都會是黑人?還是白人?如果識破這個事實,就會知道只要一旦有「彼此是不同物種」的差異,就會有「某個物種的基因會徹底取代另一個物種」,建立一個和平社會、讓大家和平相處稱兄道弟,結果就好像非洲草原上的草食動物,表面上齊樂榮榮,但獵食者一來,大家都各走各的、巴不得把別種生物丟在後面當誘餌。

人類的情況其實更極端更徹底,遠在基因開始入侵以前,文化面、信仰宗教、價值觀......各種的侵略與滅種行為走就已經開跑。美國高唱種族共合了幾十年,事實上除了沒有任何特色與信仰、唯物到了極點的中產階級價值觀文化以外,這個國家、所謂的美國人,可以說被徹底的消滅!音樂,是黑人發明的藍調、爵士、饒舌,或者是英國風的搖滾,......天主教和猶太教依舊是國內大宗信仰,第一波移民而來的新教徒後代都紛紛變成起源於理性主義的無神信仰,工作職場文化被迫「日本化」.........

面對這樣的條件,面對這種活生生的滅種行為,為何還要給兇手「和平相處」的豁免通行證,給受害者「我們可以當更好的人」的強行認命指令?



所以......請停止講一些膚淺的客套教條,開始思考到底哪種行為在今日才是正確的?繼續高唱種族共和平等相處、然後某天發現自己要被取代或被奴隸?還是要替日漸稀微的「暴力仇恨主義」站台、保護自己的生物天性尊嚴?

這片其實是為「暴力仇恨主義」站台。但不是片面的站在萬磁王這邊。

優越的新物種取代舊物種,是種不可抗拒的趨勢。可是X教授的理論畢竟是舊理論,事實上優越與否都是不客觀的主觀定義,對演化來說並沒有絕對可言,就好像舊人類仰賴的高科技可以發明出阻絕心靈感應的頭盔,也可以發明出讓萬磁王沒路用的材質;新物種取代舊物種一定會發生,但過程跟時間卻無法預料,畢竟努力了幾十年,萬磁王的成果還是小的可憐,除了發洩自己的仇恨以外。

像萬磁王那樣被仇恨纏身矇蔽,或是像X教授那樣的「被傲慢給腦殘化、老愛炫燿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是舊物種恐懼新物種的根源,試問這兩人要如何成功的推動「奴役人類」/「和平共處」的目標?

如此看來,暴力與仇恨,是很必要、而且是很必然的過程,但目的卻不是為了產生最後的獲勝者.......

「不打上一架,誰知道到底哪邊比較優秀?......就憑你查爾斯和艾瑞克是主角? 」每個人打架的方式都不一樣,萬磁王用的是絕對的暴力和恐懼,直接摧毀人類世界,但X教授卻是用教育滲透的方式,讓新一帶突變人更適應社會、更不引起社會戒心、直到不知不覺間被突變人控制為止。

因為本質上兩者並沒有差異,所以各走各的路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可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X教授老是擋萬磁王的路,萬磁王又老是越界挖X教授的牆角、甚至以超格的手段排除X教授......

難怪第三集的結果是:X教授死掉,萬磁王失去所有手下,人類發明的「治療」手段萬萬歲。(舊人類終究還是最優秀的?)

因為這兩個人注定一事無成。 仇恨與暴力是不可免的行為,不要去排斥,但也不要把它當作什麼通行證掛在身上,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個小分子,承認、理解、尊重這個事實,比什麼都還要重要,然後多花點時間在怎麼生活、怎麼談戀愛、怎麼傳宗接代(哈)......不是更實在嗎?原著說到底,部可免俗的還是要加入很多這類的故事,誰跟誰談戀愛、誰跟誰結婚、誰跟誰情人撕破臉變仇人、誰跟誰又一起生了小孩(如果不能生,至少可以辦所學校,).......這裡頭熱鬧激烈的程度根本不輸給打打殺殺、仇恨來仇恨去、和平來和平去.......




原著漫畫本來就沒有無條件把X教授當成好人、萬磁王當成壞人,(強暴、強暴、強暴......每個月被出版社強暴一次後,不管是怎樣的作品都會變的有點畸形,)從很多方面來看,他們的行為互不矛盾。這是前三集內容所無法觸級到的層面。

但馬修范恩斯的前傳卻做到了。

所以......這部前傳等於比起前三集,更刻意的去挖掘出了它的普通(根本沒有什麼高深的議題)、膚淺(只是在利用觀眾的阿Q心理)、俗氣(如果它有什麼議題存在,繞了一大圈也等於什麼都沒講,說白了也就是在用打打殺殺、愛來愛去的情節撐場)。

什麼樣的電影會做這種事?......能不說它是濫片嗎?

(別怪我故意耍婊,要怪就怪我們對濫片的定義有問題。

如果Uwe Boll把電玩遊戲改編成電影、然後在電影中處處暗諷「原著好濫」......做的還挺成功且高明,但卻要被觀眾跟影評人罵的臭頭,那我也覺得這片很濫!)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索命條碼Repoman】組織核心的多餘殘渣(超級超級怪的品味)

電影劇本本身就很怪,建構了一個完全不穩定、很不協調、讓觀眾無法融入認同的世界。整個故事的過程、角色的性格、最後的結局(最後的2/5的內容都是主角的夢)除了讓觀影者感到不舒服以外,完全沒有任何價值,不管本片是要給觀眾帶來娛樂、或是深刻思考.......

花了那麼多的心力在美術設計、特效、動作場面,還選了很多經典(而且完全無法為劇情加分)的配樂,但本片從一開始就注定是災難!

(還很多餘的在片尾加上『邪惡組織』的商標......算是最另類的遺珠畫面吧......)



雖然在文章的一開頭,我就把這片說的一文不值,但其實這片的觀點很有趣,幾乎到達極品的等級。

何謂組織核心的多餘殘渣?

這個詞看起來邏輯上有點不通,用個很怪異的醫學知識來說明吧.....

人之所以是人、有思考能力智力、有知覺、有自我認知,是因為大腦皮層在運作。

可是以純粹生物學角度來看,青蛙跟魚都有的延腦,嚴格說起來還不是腦、只是脊髓頂端的膨大,才是最重要的部位,輕微的損傷都可以致命。

但只要搭配一些精密的技巧跟程序,人可以自己把自己的大腦煮來吃,挖來生吃也可以.......(對!我在說電影【人魔】的情節。並沒有科學實證說明人可以這樣做。)

可笑的是......同樣以純生物學角度來看,人的生活方式或是和其他生物之間,並沒有太多等級與優劣上的差異,就是單純的型式不同罷了。為了造成、支持這種差異而產生的大腦,事實上只是種生命核心的殘渣罷了!

但是為了滿足「大腦」,全副身體必須要忍受許多不必要的工作,例如肝要製造肝糖讓腦發育,手、嘴吧、跟胃要滿足所謂的口腹之慾,甚至是喝酒吸毒這樣的壞習慣,結果......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人比動物快樂開心完美,但人肯定很脆弱、很辛苦、很寂寞、很疑惑、很不安.......

大腦所作所為,確實是「人的核心」、人運作的必須要素,只要人還想當人......但就像黑馬不是馬,人也不是生物、不是活的,大腦(全副大腦)並不是活下去的必備要素。

 任何組織都有這種特性。銀行跟高科技業的差異何在?.......或是跟製造業的差異何在?......

青蛙當然不是人,蜥蜴也不是人,但給他們人的身體並不代表他們可以變成人,(雖然呆伯特法則不這樣說,)人也沒辦法適應青蛙和蜥蜴的生活,而這不單僅僅是因為「不適應」。

重點是:即使在組織的核心,也有可拋棄跟不可拋棄之別,為了讓組織特化,(好像青蛙演化成人,)核心也要跟著進化、特化、發達化,讓許多新「組織」成為核心的一份子,這些新份子負責許多讓組織之所以是今天的特化後的樣貌,......跟我的「大腦譬喻」比較不相何的地方是,現實中,任何組織的一份子都可以成為核心的新份子。

過程不外乎是考試制度、考績制度、評準制度、人事鬥爭.......明明就客觀角度來說,「加入核心」並不等於組織存在的原始目的,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加入核心」變成了所有人存在的目的。

只要大腦願意、或某種慾望的驅使,根本上大腦可以無止盡的無視身體痛苦,把自己無意義的需求建立在壓榨身體的健全上頭。只要核心成員願意,整個組隻都必須要忍受各種無形的壓榨、奴隸、欺騙.......針對本片,姑且這麼說:過去一直幫助腦壓榨身體健全的一個大腦皮層細胞,忽然覺醒......結果......就是本片。



不去論斷這個現象,但思考一下這個世界的這個層面......

  整片的議題、觀點、與思維與思維明明很有趣,但就這樣淹沒在過度複雜的劇情段落,花俏但次極的特效......等等之中,除此以外剩下的只有不舒服。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青蜂俠】公道不在人心,正義在乎實力

如果沒有雷布利,加藤會怎樣消耗他的人生?──繼續找一個渾蛋為他賣命?

事實上,雷布利再怎麼像個紈褲子弟,總也有個常人都不具備的夢想、野心、眼光......可觀眾都只注意到他的個別能力遠不及加藤。

這就是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所以紈褲子弟大多都變成了紈褲子弟,空有一身「技術」的小人物卻成為了凡人眼中的大英雄.......



怎樣打擊犯罪最有效?

這種「生蟲之計」沒想到空前絕後的有效。

這就是凡人思維達不到的功效:當正義使者的原因與目的,只要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就好,不是為了讓眾人崇拜仰慕。

這會導致另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是:既然眾人的觀點意見根本就不需要去在乎,至然也不需要去過問他們「對英雄這樣執行正義的手法和標準有何感覺」。反正十幾個月後,壞人全都死光光,治安大幅改善,老百姓也不覺得青蜂俠的存在對他們有何實質威脅.......正義萬歲!

【這片的觀點真是誠實的可怕!】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阿凡達 Avatar】詹姆斯卡麥隆納那值得全世界媒體和觀眾讚賞的哲學思維眼光

詹姆斯卡麥隆所構築的衲美星,基本上就是用來欺騙懂不多、對經典的認識也不多、但是又很容易聽信媒體吹捧的觀眾。(這篇是婊文,請別計較我這句話太武斷、太不客觀。如果不武斷、又客觀,就不叫婊文了!)



含羞草,藉由伸展、萎縮的動作,可能可以少量的趕走如昆蟲之類的攝食者。即使是植物,也是很盡力的避免「被吃」這件事情發生,體內帶有毒素、果實帶有毒素......是司空見慣的事,並不特別發生在某些物種上;真要「被吃」,吃的人往往也要付出高昂的門票,例如果實很難消化、可以幫忙傳播種子,或是吃一口立刻斃命、就地倒下變成超高濃度氮肥。

植物並不是基於「啊!動物需要食物,就讓我們當他們的食物吧!」這樣的想法而產生的。

可是在衲美星上,植物的造型功能卻是拼所有可能去違反這個最基本的生物特性。看到夜間走在森林裡,腳下踩的地衣竟然會發光?......搞什麼?現在植物不但可以當食物,還可以當天然的探照燈?──植物的能源何在?先不考慮腐生異營的可能性,這就表示這些發光地衣的能量來源是吸收光線行光合作用;是直接吸收光合作用、變成能量儲存?還是藉由光合作用產生另一種可以吸收陽光的物質,來進一步儲存日光、夜間反發光?現實地球上就有類似安康魚這樣的生物採取這種策略,但安康魚是動物,發光捕食的投資報酬率很高,在電影中的發光地衣首先要被其他更高大的植物遮蔽住陽光,所以光合作用效率必然低,其次在夜間發光無異是告訴其他生物來吞食自己、踐踏自己......這種生物生存演化策略是怎麼定型的?完全違反邏輯!(這個邏輯應該不是地球特有的。)

如果要採用腐營性,先不考慮其實腐營性的效率並不好,所以地球上腐營性的植物大多矮小、根發達、生長期長,萬一假設這種地衣就是有超級消化酵素,則這種地衣寄生的植物也很快就會死亡,或是一家烤肉萬家香、各種腐營性植物會聚集在上面,導致這顆被寄生植物的結構會很脆弱、很快瓦解......在上頭跑跑跳跳等於是玩命。(因為衲美人身體結構很堅固,所以不怕摔?)



一個以「互利」為基礎的生物圈,是不可能發展出多樣性的,各物種之間只有不擇手段自利,才是生物圈五花八門的法則。

這是很基礎的生物演化哲學,其背後是靠著很多邏輯演算、因果法則背書的。

用最簡單的方法解釋,「互利」,或「利它」式的生物演化生存思維,代表著食物鏈中必然存在著一種超強勢的物種,(該物種不僅僅只是位於最上層,還有一種其他物種根本不能抗拒的優勢,已經到了一種可以稱為「統治權力」的等級,)最後可以將其他所有物種當成自己的食物;該物種若是過度發達,則生物圈中所有食物鏈等級在它們之下的物種必然只有滅絕一途,──就因果上來說,這會變成「物種存在的目的是要孕育毀滅自己的物種」,既然物種存在的目的是要自取滅亡,放棄生存的動力不是更為直接?

所以「互利」、「利它」式的生物演化思維,最後只會讓整個生物圈全部崩潰毀滅,動物圈有動物圈的毀滅者,植物界也有植物界的毀滅者,因為所有的生物在演化思維上都只顧著「利它」或「互利」,根本不會有物種顧及到自己的生存適應性問題。順應這個事實而發展出來的科幻片,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星際傳奇】。

但以上是靜態的生物圈變化,若是把觀點轉換為動態式的呢?......最終極的毀滅物種並沒有能力毀滅所有等級低於它們的物種,只是讓它們的數目減到最低......地球目前的生態環境就表明了:生物除了抵抗外界物種的競爭外,自身的繁殖演化也是物種能否延續的條件之一。若是數目低於了一定數字,則這個物種的數量只會「自然性」的持續減少,到最後滅亡;即使有少數物種可以僥倖逃過這個事實,不斷的在毀滅者的攝食名單中除名、入榜、再除名、再入榜......這景象跟阿凡達中所描繪的衲美星不是完全相反嗎?生物數目稀少、種類單調......

但事實上,衲美星的生物是不搞「互利」、「利它」的,因為其他的略食動物會攻擊衲美人,不管是出於「保護幼體 」,或是想要把衲美人當作食物。如果動物們不來這套,為何植物會?
由以上論點來推斷:地衣會發光?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討論空間。



就算真的會,衲美人在演化過程中不但成為了終極生物,還發展出如何不去造成上述所說的毀滅性結果的生存文化與思維......

詹姆斯卡麥隆也無法解釋其發生過程。事實上合理的推論,納美人的型塑只是西方文明對基督教信仰中,對於伊甸園中尚未吃下知識善惡樹果實的亞當和夏娃的一種膚淺嚮往,而為了體現、滿足這種嚮往,所進行的臨摹罷了!

敢作出如此推論,是因為詹姆斯卡麥隆不只在生物學的哲學層面很貧乏,具體的實用、應用層面也很失敗!

就拿衲美星的生物都有六隻腳來說吧!



「這是因為衲美星的重力較大......」如果恐龍也沒有因此產生六隻腳,甚至還挺起尾巴走路,則用比較多的腳來支撐重量是完全說不過去的。

昆蟲會有六隻腳,是種演化不完全的巧合,──曾經有一度,地球上的昆蟲普遍有八支腳,而且昆蟲在從水下進入陸地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多如兩棲類、爬蟲類的過渡物種,它們就是直接由多足的甲殼/軟體動物直接發展為硬殼的節肢動物後,就登入陸地。

況且六隻腳不但沒必要,還很不合理!根本上違反生物結構的法則!

除非是沒有骨骼的生物,否則肢體的骨骼要依附、連結在軀幹上,軀幹就區要類似鎖骨、肩夾骨、和骨盆與呎骨的構造。就連仰賴外骨骼的昆蟲也可以看見類似的法則。

可是軀幹的「外圍」(肌肉、皮膚、體腔)必須要有彈性,因為要彎曲伸展、要呼吸收縮與擴張、要進食腸胃蠕動......重要的是軀幹會擴張跟收縮!而讓肢體附著的骨骼會限制軀幹的擴張與收縮。

呼吸的時候,身體擴張幅度最大的部位反而不在胸腔,而是肚臍以上到乳頭以下的部分,究是這個原因,但偏偏在衲美星上,那個部位卻是第三對肢體和身體連結的部位。

如果用地球上的生物作比喻,......就直接以「人」來說......要長出第二對手臂或腿,而且長在電影中衲美星生物普遍採用的位置,則......我們的背到腰(腎)的部位就需要再長出一組肩夾骨,乳頭下會再長出一對鎖骨。

而且呼吸的時候身體是不可以伸縮膨動的......

(掩耳盜鈴、多此一舉的是:電影中可以看見衲美星上的生物採行了類似鰓蓋、而不是「鼻孔+氣管」式的呼吸系統。

魚會被限制在水中生活,除了鰓需要水以外,另一個問題是「肺內的壓力並不等於體外空氣壓力」,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把肺「包」在肋骨和橫隔肌內,則肺不是像顆氣球一樣瞬間膨大、甚至超越自己本身的彈性限度,就是被壓的扁扁的、根本無法進行換氣動作。

這部分的論點比較薄弱,所以我用補充的方式列入。

反正也沒有證據表示衲美星的生物會採行這種呼吸設計,是因為考慮到了第三對肢體會限制呼吸。可能又只是詹姆斯卡麥隆想要展現「這是異星球」而增加、採用的設計。)



所以,整體來看。

阿凡達的科幻設計,在哲學面來說其實很迷信、很反智,在實用面來說就是完全不負責任式的的空想,根本沒有任何深入、可驗證性的思維,其難度不過就是素描公力很高、家中又湊巧有一套平民用生物百科的小學生水準罷了!

如果這樣的表現值得媒體讚賞、值得觀眾佩服......

全世界的科幻/奇幻創作者都會想要上吊!.......不!他們應該要上吊!......努力、天份、再努力、嘔心瀝血的努力.......這些都比不上靠著消費過去的名氣當便車搭、還有灑大錢給媒體造勢來的實用。

如果是這樣......全世界都應該明文禁止人創作奇幻或科幻,因為浪費資源、因為不夠資格,想看科幻與奇幻,只要看好萊塢製作費在兩億美金以上的製作就好。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艾德私人頻道】超越時代的作品

貞娜艾芙曼主演(而且有在台灣院線上映)的電影之一......不知道為何就是很喜歡這個女演員,(但是對她的喜愛救不了我對【相信愛情】的興趣缺缺。)

前天在出租店外的大清倉架上用一張39元的價格帶回家......真的超划算,尤其是特別製作的「音樂片段」,對我這個愛「收集」電影配樂的傢伙來說,根本是福音,省去了看片尾名單找歌曲的麻煩。(辣妹合唱團解散後,我就不再特別鎖定任何團體,只聽在電影配樂中出現的音樂。)


跑去拍【達文西密碼】以前的朗霍華所執導的作品,從DVD中收錄的刪減片段就可以看出來他對於電影規格有種莫名其妙的好大喜功,但至少在題材的選擇和呈現品味上頭還是一流的,比【達文西密碼】好了數百倍。

光是就這兩者來看,這部DVD非常有收藏的價值。



說到這片,很難不跟【楚門世界】相提並論。

但正因為提到【楚門世界】,這片的內容與潛在觀點才變的非常明確與清晰──電視文化的變革,與平凡人(如艾德)初次掌握了如何去定義並左右觀眾喜好與所能接收到的資訊內容的權力而帶來的窘態,(甚至預言了這種現象將會變成一種風潮。)

說到電視文化的變革,這片用的是種非常寫實、但又略為超越人性層級的觀點,將電視定義為一種無善無惡、純粹只是種人類生活必須的一種工具。當它是人生活中的地位成為一種必需品,甚至就連定時收看電視節目也成為一種「每日必經」的行為、和吃喝拉灑並列後,對人的生活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因為人們好不容易已經不需要再因為是否擁有電視而焦慮,(電視太便宜了!擁有電視並不是什麼多困難的事情!)甚至也不會刻意去討論自己是否有趕上電視的流行節目,電視文化變的相當多元,可以和單純的飲食穿著相提並論。(人不會因為今天沒吃「X」而感到自己沒趕上潮流,吃東西變成了一種很純粹的個人選擇,就好像今天想看什麼節目一樣。)

但是這種好不容易建立出來的「和諧且成熟的文化」,馬上卻因為電視頻道過度氾濫、電視節目消費者在種類需求上的暴增,遠超過節目創作者能夠生產節目的速度,所以創作者只好採行一種很怪異的策略:讓過往第一線的收視群,也就是最底層觀眾,在無視節目的形式、規模、技術層級下,來決定要呈現什麼樣的內容給大眾。(沒有彩排、沒有腳本、沒有企劃協助......完全只有當事人一個的意志來決定內容。)

電影中艾德除了作日常的工作和起居生活外,最常做的就是和觀眾對話、表達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這和【楚門世界】中的楚門(一開始)只能無意識的變成電視節目的一部分,是最大的差別。

但或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今天的世界平凡大眾手握製造、提供各種資訊、觀點、娛樂的權力,早已經超越了過往的主流媒體和傳統式的創意設計者。

對!我在說網路,我在說部落格,我在說臉書,我在說Web2.0、即將來臨的Web3.0...WebX.0......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特點是:這個節目的本意並不是提供無上限的狗血式娛樂,冒險、賭博式的實驗才是它的「本意」,可是卻因為艾德的凡人身分,反而讓狗血式娛樂達到一種近乎登峰造極的境界。──節目內容或許沒有經過刻意捏造與安排,但觀眾的意見與喜好反而用更直接的方式呈現,艾德也不需要展現任何的風骨或品格,只管大膽的往觀眾的意見貼上去,其無恥、野蠻、低俗的程度可能還超越了所有無良媒體!

如此說來,網路、部落格、臉書、WebX.0......真的對文明的發展有貢獻嗎?

所有的來訪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對部落客、臉書主人、或各式網路媒體貢獻自己最草率、原始的意見,可是又不希望為自己發表的意見付上任何責任,內容不管再怎麼空談、高調、不切實際,總有辦法要求這個平台(部落格、臉書、網站)主人/創作者提出正面回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這種時候被大家給當成狗屎、或只是徹底遺忘。

更恐怖的是很多時候在平台另一端接收意見的主人並不只是單純的一個平凡人,而是現實中的大公司、政府組織、專家名人,發表意見的一方並不會因此而比較謹慎......刪減片段中就收錄了艾德因為羞辱了「波蘭特技演員」,而必須要招開記者會道歉,沒想到還沒唸完道歉聲明,又不小心羞辱了「中文」和「流汗的墨西哥工人」......電影中,艾德知道要謹言慎行,不會用自己只是個「平凡人」來當推卸之詞,但現實中呢?

即使是平凡大眾發表意見,也需要具備謹慎、用心、學養,但現實中藉由WebX.0(或電影中的管道)而初獲權力的平凡人,謹慎(或是身為平凡人而必備的畏戒)少了,用心(寫部落格或臉書是為了成名)扭曲了,而學養從來就沒有多過......

遠在第一個部落格平台成立、甚至是真人實境秀真的大行其道以前,這部電影都已經預見到了隨之而來的怪異現象。

不過這是個永遠沒辦法結束、沒有終點的話題,所以就此打住。





這片劇本在起承轉合、前後呼應上,所達到的層級可能也是電影史上少有的。

譬如:伍迪哈里遜飾演的哥哥原本拍胸埔跟弟弟保證「把攝影機帶過來,我會把我們領到幸福的地方,」但第一次在酒吧內,哥哥的表現只得到了觀眾的反感;本來以為事情就此結束,沒想到最後卻是靠著哥哥的劈腿偷吃行為,才讓整個節目有了驚人的爆點,──哥哥真的實現了他所承諾的事,雖然跟所有人、包含他本人所計畫的方式完全不同。

前後呼應能夠緊密到這種層次的劇本似乎在本片成了絕響......之後的電影編劇都是努力出奇招、拼幽默、或是填裝流行元素或隨手可得的話題......




再說到這片最顯眼的主題:「美國的」電視文化──必須要強調「美國的」這三個字,因為好萊塢的電影都是以他們的本位主義為出發點,...但這些電影中所陳述的現象遲早會傳染給/發生在其他國家,所以我們一直不會去抱怨、或太過度取笑這點,──在那幾年急速變形,變形的不只是電視公司的管理經營心態,變形的更為嚴重的,還有觀眾和「演員」。

「以前,人會出名是因為特別;今天,人特別卻是因為出名,名氣已經變成美國的一種新美德。」

不管是上面這段「新美德論」,還是艾倫狄珍妮飾演的電視台導演對「觀眾的口味」所發表的評論,這部電影從頭到尾夾敘夾議,把製作群想要表達的立場跟意見,用很淺白、直接、不遮掩的方式傳達給觀眾,可是自然流暢、完全不影響觀影的情緒,甚至沒有這些夾敘夾議反而會讓電影的可看性打折......,這畢竟是部電影,能夠編寫創造出這樣的劇本,光就是論這點,它就是部難得的好電影。


電影另外預設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一切到底是誰的錯?

上半段描述的「新美德」的塑造和行成,(還有平凡人拿到了左右資訊和娛樂的供應權後的亂象,)並不是產業界的錯,也不是任何單位的錯,──這是集體認可造成的共犯結局。

新時代給予人「快樂」的管道實在太多太多了,媒體、聲光娛樂、休閒活動......人們對自己的本位生活品質已不再關注、不再視它生命中的優先事物,(很矛盾吧!不重視自己的生命,卻期望生命中還有重要的東西值得自己追尋,)於是就把名人的八卦、世界球賽、選舉口號文宣當成人生中頭等重要的事,卻忽略了自己的生命沒有方向、自己的情感沒有依靠、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等等等等的事實。

也許就是因為人們缺乏「整理/發現」這一切的能力(或勇氣),所以「上帝」才會「設計」電視台來製造這些節目來讓人們可以繼續用平淡的心境過日,但人們終究要正視「這一切都是導因於自己的無能」。

把自己的專注力轉移到電視上(電視狂)、利用參與電視節目(追星族、政治狂熱份子)來遺忘自己無能的事實......這種生活能夠持續到何時?(很大膽的假設:在沒有電視以前,人類發生中年危機的比率有多少?或許中年危機只是這種生活中斷、甚至崩潰的副作用。)

所以對主角艾德來說,打倒電視公司是何等簡單的事,但電影繞了一大圈,卻是要「幫」他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就好像每個人都需要的一樣。

(可是這另一方面是否也在暗示:現代人生活的失序還是要歸咎於自願性的墮落,跟科技進步、產業界的發達一點關係也沒有。感覺這有點幫黑心企業擦芷抹粉,可誰叫這只是部單集電影,真要面面俱到......「自己寫寫看!」)



【這部電影還講了很多事情。

例如:一旦上了電視後,人們對會在電視上出現的事物和話題鮮少認真對待,談話節目的來賓表面上是在貢獻嚴肅意見,但其實鮮少提出真正有價值的意見,「他很帥」、「他的表現不好」、「他該跟哪個正妹約會」......一般觀眾也徹底遺忘了這是個「真人真事實況轉撥」,不是什麼套過招的節目,除了類型風格節奏不同以外,真的少有人意識到這不是虛構的節目。

一旦把這種情緒跟態度擴散開後,新聞的價值和公信力也低到谷底,自然會導致新聞娛樂化八卦化的結果.......】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別叫我殺手 Love and a bullet】老闆就是老闆,當了黑社會,還是老闆

扣掉【七龍珠:全面進化】以外,這片的編劇同時也寫了【好膽別走The big hit】──馬克華伯格還沒有正式成為A咖以前主演的一部動作喜劇。

這片不但融合了純粹笑鬧式的喜劇,還把「一個殺手在黑社會世界中力爭上游」的過程,拍的有血有淚..........(這話其實有點矛盾跟多餘,就是因為有血有淚所以才叫喜劇,否則就只是單純的搞笑片了。)

這個編劇的世界觀是從哪獲得啟發,我不是很瞭,但是把殺手比喻成另類的上班族,這個點子挺創新,在他筆下也頗為成熟,不像日式漫畫都會有一種浮誇不切實際的味道。

最後的決戰不能說是精采,事實上還拍的頗粗糙,但也就是那短短的幾分鐘罷了,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粗糙歸粗糙,其實拍的還頗有趣。反觀中段去「暗殺」某個接受FBI保護的證人時,單純的邊「開槍」邊聊天,可是刺激火爆緊張感完全不會輸給大堆頭的動作片。


很多上班族都喜歡抱怨自己有個糟糕的老闆,一旦抱怨起來可是沒天沒地沒完沒了沒分沒吋。

但說到要採取具體行動、躲開這種永無止境的抱怨生活?大家馬上都變成縮頭烏龜、躲回自己那一成不變的糟糕生活與破爛工作中、甚至還傻傻的期望自己哪天可以變成馬克出書賺外快。

不過說起這片的主角馬力克,他可屌了!因為他的老闆是黑社會老大!殺人對馬力克來說是天職,──從他天生拿槍的姿勢跟其他混混不一樣就知道,從他第一天拿到槍就敢殺人就可以看出他的天份,──說到他的老闆更是心狠手辣中的心狠手辣,殺敵人決不手軟,殺自己的員工更是不會手軟。

說起來,馬立克跟老闆之間從一開始就不對盤。馬立刻認為:「黑道靠殺人解決事情,要殺人就需要殺手,既然自己能殺人、很擅長殺人,為何不立志當個殺手,不但要立志,而且要做到頂尖! 」但對於殺人這件事,老闆說白了則是滿嘴狗屁:「殺人是種摧毀上帝創造物的藝術,要充滿敬畏之心.......」

這對雇主和員工之間的關係是用什麼方式結束的呢?馬立克不但挑了個最敏感的時機遞辭呈,而且遞辭呈前還殺了老闆的女友作為抗議!(別誤會,老闆的女友求馬力克殺了她。)

看來,光是專業真的不夠,人終究還是需要膽識跟格調,否則不管混哪行都吃不開。

【女巫店】【混混天團】非主流不是種聖衣...

【會寫這篇文章,最直接的原因是我體內的「找死基因」又發作了。

寫這篇文章並不表示我認同政府處理這些事情的方法、態度、與策略,可是看到大家所表達的意見,不管是在內容、見解、或立場,都讓我有種想要婊人的憤怒和無奈。】

比起【海角七號】,【混混天團】更直接描繪了非主流(或說是尚未登上商業主流舞台)的音樂創作表演者所要面對的生活,──手法當然不算高明,可是也不像【海角七號】那般媚俗跟無腦。(【混混天團】的爽度當然差了【海角七號】好幾個層級,可是今天大家除了期待魏導的【塞德克巴萊】以外,有人會懷念【海角七號】嗎?)

(話說,我仍舊搞不懂是【海角七號】,還是【海腳七號】?.......也不想花力氣去搞懂。)

會注意到這次事件,是因為有社團成員用臉書的系統傳了篇張懸為一家名叫【女巫店】的「餐廳」即將歇業,而在PPT上發出的「請命文」

看完這篇「請命文」就讓我心中掀起一把無名火。

或許不是無名,但肯定是火,而且是熊熊大火!



文中說「軟實力永遠不會來自政府的恩惠,而是需要"得以發展延續的環境"。」全篇文的漏洞都因為這句話而昭然若揭。

何謂「得以發展延續的環境」?Livehouse竟然就是答案?

先不提我心中比較理想的答案是什麼,張懸心中對這整起事件的觀感和意像,首先就很偏離現實,看看台中「迴響藝文空間」負責人Yuki所撰寫的 「What Is "LIVE HOUSE" ? 何謂"LIVE HOUSE"?」就可以發現......這票人完全以為「這是主流社會在欺壓、迫害、醜化他們」,所以只要跳出來大聲的告訴大家「我們是被誤解、被妖魔化、被欺壓迫害的一群藝術創作推廣者」,就可以解決問題。

這跟張懸因為擔心「多元化的藝術創作會失去發展的著力點」,是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態度。

怎說?......按照經濟學的「82法則」來看,所謂的主流,其實只是囊括了八成資源的那批人罷了,而囊括了這八成資源的那批人,其中又只有少數人再次獨吞了這「八成中的八成」資源,換個具體的算法,就是4%的人獨享了64%的資源,剩下的96%的人要去爭「吞」剩下的36%。

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願意從自己的口袋中掏多少錢出來購買自己想要的「文化」,會決定了這個「文化」的規模,說白了,所謂的主流文化只是因為想要、也願意享受主流文化的人,比想要、也願意享受非主流文化的人更願意掏錢罷了!

所以單論型式與內容,所謂的主流/非主流之分,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根本上就是型式與內容不同罷了!)既然不存在,何來歧視或誤解?否則難道火是因為一個脫衣猛男而燒在一般夜店所以就叫做「工安事故」,如果換成明天燒在Livehouse就叫做「為了發展獨立音樂文化而犧牲」?.......事情的本質說白了不過就是「過去為了發展軟實力的政策而模糊動搖的法規」,今天不管是出於什麼理由,政府忽然決定不再因為這個政策而模糊法規。

這不叫「昨是今非」。如果這叫「昨是今非」,那所有二奶跟小三都可以立地升格為合法二房。(在台灣,警察是可以介入「妨礙家庭」事件的,只要有人妻出面要求,就好像警察會接受居民的檢舉而對Livehouse和一般夜店pub開單一樣。)


再換個會刺激人自尊心的觀點:Livehouse支援了非主流文化的音樂表演,但是夜店跟pub難道就沒有支援另一個層次的(主流)音樂表演嗎?由此來看,Livehouse並不是什麼聖地,他們(Yuki和張懸)主張的各種功能(提供原汁原味的音樂?)也不是多獨特、無法取代的功能。

今天獨立創作音樂再怎麼缺乏表演舞台空間,總還是強過傳統歌仔戲、京戲、布袋戲吧!──能像霹靂集團一樣一年營收幾十億,或是在電視台表演幾十年的楊麗花,或是登上國家劇場的明華園,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那享受64%資源4%人,)剩下的表演者過的生活,與這些獨立音樂創作人恐怕相差無幾。

如此看來,不管是張懸或是Yuki的主張,其實都完全偏離、模糊了表演藝術的本質 。「是否具備商業價值」是所有市場上流通的貨物都必須要經歷的考驗,包含藝術品與表演在內,只是商業模式絕對不只是一種,就好像廣告不可以要末端消費者買單,(總不能要觀眾買下電視廣告後再看廣告內容吧!)

說到商業模式......從來就沒有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需要仰賴政府主導或立法保障,畢竟政府不是制定了各種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法規、也有在認真執行嗎?(請問有哪家成功的網路商店是靠政府主導或立法保護而成功的?)

當政府已經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時,卻還有人在那抱怨政府不做事、主張不該靠政府施捨......這不是很矛盾嗎?(如果要政府做它本分以外的事情,卻又主張這些事情不算施捨?我不知道這不叫矛盾,那該叫什麼?)

況且不管是藝術也好,或娛樂也罷,群眾的需求才是它們的價值所在。非主流藝術創作不會因為它被稱為非主流而變的特別有價值、或特別需要關注,況且(以我的觀點來說)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都有主動去尋求更多聽眾或觀賞群的需要,如果體認到這點,「走出Livehouse」是非主流音樂的唯一選擇,為何還要反過頭去主動保護Livehouse的生存空間?(這就好像為了保護鋤頭、斧頭,而放棄使用耕耘機、電鋸一樣。)

再況且,Livehouse說到底也不過是另一種依附在小眾藝術娛樂上的商業行為罷了!經營者本身真有為非主流音樂創作人提供任何表演空間的使命嗎?如果有......把結束營業當作「對抗政府無能與漫酣」的手段似乎太說不過去。(說到底,抗爭無用是假,對抗太花錢才是真。)



回來這個事件的主體下結論:Livehouse和一般夜店pub相比,營收規模難以負擔各種罰單、或是改裝、或是長期經營下去的誘因,否則在住宅區中經營夜店pub和在商業區經營夜店pub的經濟效益差距是很明顯的,從客觀角度再綜合第三方意見後來觀察Yuki的發言,其實只是種單純「經濟弱勢者」的怒吼,並不是什麼非主流的反擊。

簡單講......台北市區的年輕人可以為了感受流行或現代科技的氣氛而往西門町與電子街移動,為何獨立音樂演出卻只能四散在市區各個角落?──缺乏有心人整合、聯手打進大型商圈、或發展出另類模式、全體只想依賴著自己習慣了數十年的模式恐怕是唯一的答案!

人類的文化一直在演進,這中間興起又消失的藝術創作型態不知有多少,何況是這幾十年間興起的Livehouse表演形式,要人類(或台灣社會)停下腳步、特別關注這個區塊?......如果願意,是那人類文明的勝利!如果不願意,那也只是常態,不值得作過度的渲染宣傳......有這個新力,不如多去想想怎麼走出Livehouse、跟上時代、讓自己的創作被更多人接收到吧!





參考新聞:

Livehouse相繼吹熄燈號 業者籲修法突破窘境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辣的要命】如茶几般恐怖啊!

剛看完衛視西片台禮拜三晚上十一點的首播,── 但其實是我第四次看這片。

翻譯翻的很濫,破爛水準直逼AXN過去的作品,問題不在於內容是否有錯誤,而是完全沒有把原文編劇在台詞上頭的俏皮生動轉達出來。(但這也可能是我太苛刻了,只是看到「banging couple」的翻譯從「砲友」變成「速配」......腦筋忍不住飄出一股焦味......「速配」?這個翻譯很可愛,但真的適合這片嗎?)

這片從來就不是在賣弄血腥,那些流血畫面的利道和那些「經典名作」相較隻下實在很缺乏「刺激性」,結果殺人的片段幾乎一刀未減,反而是兩個女主角在房間內「玩親親」的短短幾秒中被減的乾乾淨淨,.......不但減掉,而且還用很突兀的方式把前後段接起來,好像很怕觀眾知道兩個人在接吻,不如就乾脆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的空間:「猜猜剛剛發生了什麼超血腥、超恐怖的事?」──有必要「恐同」恐成這樣嗎?



看完真的一肚子火!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辣的要命】這就是人生,充滿了苦悶與悲傷。女孩子們一定要看的電影(內有雷)




【衛視西片台要在禮拜三撥放這片,所以打鐵趁熱、再寫一篇。要看上一篇點這裡。】



嚴格說起來,這部電影應該是拍給女性看的,而不是給想要打手槍、看女主角賣弄性感的男性看的;表面上找來了梅根福克斯,還取了個充滿淫意的片名,故事內容主題更是擺明了要讓男性觀眾感到一個半小時的歡樂.......

但其實電影開始不到二十分鐘,一首【through the trees】就把觀眾(我)打進看不見底的哀傷之中。


這片其實講述的,是每個人成長過程都必經的路:友情的開始與結束,與脫離父母的保護(?)和朋友的扶持(?),單獨一人獨立生活、用自己的方式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編劇不會掩飾自己是個女性、自己並不是很懂男人的事實,所以觀點整個專注在女孩子經歷的生活、女孩子的角度所看到的校園、女孩子會有的各種反應.......這不是什麼優點或缺點,但完全可以解釋為何影評或大部分的院線觀眾(應該都是男性)不買帳的原因。

綜觀來看,「成長的滋味」其實比較接近這部電影所要描述的中心主題,更明確一點:花花綠綠的大千世界其實青少年們大多還勾不到,甚至被刻意冷落,跟經濟力、或是生長環境沒有太大關係,就只是因為自己還沒跨過那個門檻,不管大千世界距離自己遠或近,那種被擋在外面的感覺,就是單純、苦悶......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就是不爽!

在這樣的環境下,友情是所有青少年(可能也包含兒童)所能擁有、掌控的「資產」中最重要的。

但一個醜陋的事實:這項「資產」往往不是貶值很快、或者根本就一文不值!

朋友本來就不應該完美。。不可能只有喜好完全相投、脾氣互不衝突、習慣完全配合自己的人才能當朋友,妮蒂跟珍妮佛的友情就是純粹建立在「歲月構成的經歷」和「最誠實赤裸的情感」上頭。

這樣的一段友情有多脆弱?有多不可靠?.......前一刻,她只是個有點粗魯、任性、但卻很依賴自己的好友,卻可以在一夜之間徹底大變身,變成一個會張牙舞爪吃掉自己男朋友的OX!

但這部電影、整部劇本的目的並不是要勸大家拋棄朋友、從此當作孤島,畢竟女主角冒險越獄為的是什麼?

這麼做值得嗎?這麼做有意義嗎?......電影不敢討論到這麼遠、這麼巨大的話題,但人生似乎就是這麼回事,即使這麼一來就表示下半輩子就要過著逃亡、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生活,但很多人的人生都是以莫名其妙的理由、方式、或過程決定的,女主角至少還有充分選擇的權利與機會。

只能說:這就是人生,充滿了苦悶與悲傷。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母親劫】慶祝母親節,殺光那些既自大、又愚蠢、而且很該死的布爾喬亞(雷很大)

醫生,感覺上讓人以為他是個好人, 但從頭到尾都在對女兒灌輸著他那自以為是、但其實膚淺到了極點的家庭道德觀。(速食家庭?對他來說組成一個家庭就跟吃速食沒兩樣嗎?)

偽蕩婦,這麼稱呼她,是因為她先在男主人的慶身派對上黏著男主人跳起了半套貼身熱舞,可是劇情到了中間,卻又哭著對媽媽說「自己不會跳舞」,而她的未婚夫,靠放合法高利貸為生(天性刻薄),禿頭(性慾旺盛兼好色的象徵),帶著假髮(個性愛慕虛榮與虛偽),寧可把力氣用在毆打同為宴會客人的洗衣店老闆身上。

洗衣店老闆(愛貪小便宜、做人極不老實、勢力眼、侵犯性極強),傻傻分不清楚好萊塢無腦電影和現實的區別,以為當英雄很容易,結果槍一到手馬上變狗熊。

樓上剛介紹完的這些,是該死的布爾喬亞人質組,樓下即將要介紹的,是可憐兮兮、錢被污、屋被搶的社會邊緣人搶匪組。



關於這個家庭的組成,先不提「媽媽」綁架、再用極封閉扭曲(甚至可能牽涉到亂倫)的手法養育自己的「兒女」,這些「兒女」都是在見不得光的環境下長大,跟樓上那些往往有著結構健全、經濟條件良好的家庭所培育出來的人可以說是完全屬於「不同人種」。

這些「媽媽」的「兒女」們,長大之後注定要成為社會弱勢,EQ差,不論是行為和情緒自制力,還是自我認知能力上頭,都會導致他們無法融入主流社會中。(醫生啊!醫生!......你醫學院唸假的嗎!)

對這些人來說,走上作姦犯科之路,好像是理所當然的直覺反應。可是主流社會老是學不會「少點批判」的眼光或意見,看見他們直覺會掛在嘴邊的就是「他們會去坐牢,」「跟他們在一起沒有未來,」「他們一定會殺光我們,」.......這類冷血自大瞧不起人的批評。



回來說電影劇情:就機率來說,這些「平民百姓/正常人」犯了幾個錯,首先是誤判了自己反擊獲勝的機率,因為「我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好人,他們只是一堆靠作姦犯科過活的腦殘,」而且在該出手的時刻不出手,洗衣店老闆還在那很多事的跟自己老婆黏在一起放不開,最後導致放高利貸的禿頭死胖子被一槍爆頭!其次,他們死命抓著「他們是壞人,不要跟他們講道理」的推論,乍看之下這個推論好像很可靠,但仔細看、仔細感覺,從「媽媽和她的寶貝們」的角度來看,殺這些人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他們反而更希望這次可以用最溫和且快速的手段把事情解決,最後卻死了一堆人........

說白了,這片其實是在描寫布爾喬亞們的自大和愚蠢,不但用自大和愚蠢的心態擅自評論、輕視、醜化「媽媽和她的寶貝們」,還「趁人之危霸佔別人的巢」,並且「竊取別人冒著生命危險賺來的血汗錢」...........

殺啊!殺光光!不殺光光沒天理!......否則至少也要讓他們痛苦一輩子!

【母親劫】新聞:模仿電視劇『犀利人妻』引發一起殺人事件(內有雷)



這是一個以母親為指揮中心、女兒為秘書、三個兒子為前線士兵的犯罪家庭,某次兒子們出遠們進行一連串的銀行搶劫工作,卻不知道三人出遠門的時候「家」卻被法院查封拍賣,等到三人回家後,發現自己寄回家的贓款極可能被屋主私底下私吞,為了討回贓款,三個兒子便聯合母親進行了一連串慘絕人寰的逼供刑求,為的就是討回屬於自己的錢.......



「女人要多愛自己一些。」這是『犀利人妻』中的經典台詞,本片女主角就是基於盲目的相信這個原則,私吞了三兄弟寄回家的贓款,導致丈夫和朋友陷於完全沒有必要的殺傷之禍。

女權主義發展到現在的濫觴之一,就是不管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女性都可以理直氣壯的主張自己是兩性關係中那個經常被忽略、必須委曲求全的那一半,但其實這個主張只是讓兩性關係陷入一種雙輸局面,因為女性開始理所當然的整天要求另一半聆聽自己的心聲、顧惜自己的脆弱與敏感,結果經常是讓男性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而且女性同時也停止聆聽男性的心聲,甚至停止供應男性溫柔、體貼.......與許許多多情感上的需要。

這個主張完全遺忘了一個事實:根本上女性在兩性關係中所遭遇的問題和需要,並不會因為「多愛自己一些」而解決,人妻也不可能在每一段婚外情中都扮演完美的受害者。

一旦採行了這個主張,等於完全無視一旦放棄以家庭為生命重心,寧可保全自己的利益也不願為家庭成員犧牲後的女性,其存在有何價值?

真正的母親「劫」,並不是一票暴徒闖入家中,威脅主人和客人的性命,真正的母親「劫」,是功能完整且正常的母親,正在從人類文明中一個個消失,剩下的都只是一堆徒具母親/太太皮毛能力的「犀利前人妻」。

採訪、報導 by citywalker【No News】2011:05:12 AM 2:25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預告】別怕黑



阿湯哥的老婆,其實我覺得她是個不錯的女演員,還有點生嫩,而且花太多心思在照顧女兒跟遷就老公的性傾向,但.......我覺得他是個不錯的女演員。

蓋皮爾斯,更不用說了,【時光機器】,【絕世英豪】(新版的『基督山恩仇錄』)。

編劇是誰?......預告中有說。



(靠!一查IMDb才發現已經是去年就拍好的電影,還拿到7.4分.......

但明明還沒上映啊!........

詭異..........)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大眾銀行 形象廣告】從超成功的「母親的勇氣」,到超失敗的「夢想騎士」

2010年初,大眾銀行推出了這支廣告【母親的勇氣】

剛推出時,網路上可以說是劣評如潮,(可惜我當初沒有第一時間就跳出來發表意見,只因為「廣告不是我最關注的東西」。可惜。)

但其實我當時看到這支廣告,不是故事內容,而是這支廣告的立意,整個人真的差點感動到嚎啕大哭。

終於........

終於........

終於........

台灣終於有一家企業,真的懂、也去實踐如何靠「尊重客戶」來經營企業。 

大眾,不平凡,直得企業拿出真誠的心、最熱誠的態度、與最佳的品質,來服務他們。


說白了,整支廣告真正的訴求,其實只是在告訴電視機前的觀眾........

我們「大眾銀行」了解這點。


在這之前,台灣任何一家企業的品牌形象廣告,清一色都是在那空口說白話,不停對觀眾轟炸著下面的跑馬燈,「我們是好東西,所以你應該當我們的顧客。」「當我們的顧客是件很值得榮耀的事,所以你應該當我們的顧客。」「因為有你當我們的顧客,所以我們是好東西,所以我們值得榮耀。」........

簡單講,顧客有選擇這家企業的義務責任,企業卻只有等著收業績賺錢的權力。

在這樣的台灣,竟然有一家企業拍了支廣告,告訴觀眾.......

我們知道「  大眾,不平凡,直得企業拿出真誠的心、最熱誠的態度、與最佳的品質,來服務你們。 」

天哪!太讓人感動了!



這支廣告成不成功?看大眾銀行的業績就知道。


成功到他媽的不行啊!

跟廣告的品質無關,跟廣告的拍攝手法無關,跟廣告的「取材自真實故事」更是徹底無關。




然後是今年年初的【夢想騎士】,簡直糟糕、邪惡到可以說是犯罪的程度。

一開始就聽到旁白在那碎碎念著「人為何而活下去」......

我不想攻擊現實存在的五位當事人 ,因為人就是有權利選擇自己怎麼活,但是把不切實際的浪漫用音樂、攝影、還有後知後覺者的優勢,來裝飾成「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

這樣說,可能大家還是搞不懂我在不爽什麼。人就是會死,對於這個事實,人只能學著怎麼接受死亡,而不是逃避死亡,(這個道理就連【哈利波特】都懂。)

藉著一趟旅行,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跟「你還有機會作夢」這中間的差異之大,其實是不可以混淆的。

但這支廣告根本上的目的,就是在製造這種混淆。



尊重消費者,就請不要胡搞消費者那脆弱的心智,否則與那些不尊重消費者的企業有何差異?

推出了【夢想騎士】這樣的廣告,大眾銀行的形象品牌大作戰,結論只有四個字:

曇花一現。 



說到底,這背後的真相很讓人心寒,台灣的企業,──不!是全體台灣人,精神層面還維持在「不把人當人看」的水準,實務手段還總想著追求「大家一起搓湯圓」的方式。

廣告業,重點不在於怎麼真的去拍出好廣告,例如掌握商品的價值,並且用正確、恰當的方法來將它傳達給觀眾。

對台灣的廣告業來說,──重點在於怎麼從企業手中接到生意。

至於產品的品質?........就是因為不懂品質,所以台灣的廣告業才會有生意啊! (這就是搓湯圓。幾個業務帶著客戶出來聊聊天、Happy一下,酒酣耳熱之際生意就簽下來.......)



再說回到銀行業。銀行業賣的是誠實與信用,(在這裡,所謂的客戶是以存戶端為主,)讓客戶信賴銀行會妥善保管自己的資產, 讓客戶需要銀行提供的各種快速方便又便宜的存儲兌匯服務。

而不是靠著攏絡媒體、拍攝廣告,一起營造社會假象、激起人空虛的貪婪,然後從中討便宜。

不過是一點點小成功, 就立刻把整個經營首腦的豬頭雜碎樣打出來。

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不知道消費者是人嗎?不知道人會爭取自己的幸福、會主動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東西嗎?

希望消費者成為自己的顧客,真正的關鍵不就是製造品質更好的服務?讓顧客的滿意與信任度達到最大?

像【X校長的合唱團】與【夢想騎士】這樣的虛情假意,最終能幫自己得到什麼?

幹!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鄰家特務】每個男人都有不能對女人說的小秘密

【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如果要因為一個人的政治觀點或想法而去審判、論斷一個人以前,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會因為今天這個人發表了另一種相反的觀點或想法而獎勵這個人嗎?

成龍的成就跟地位是怎麼來的?我覺得大家不應該遺忘這點。他私生活跟公領域的許多發言當然是負面居多,但演員其實是種很專業的職業,先不論長相美醜會左右許多演員的成就,但演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是靠演技,或是像成龍這樣靠特技。

大家會去計較生病的時候治病的醫生是什麼政治黨派嗎?......如果不會,那在挑選娛樂時,又何必計較?除非大家認為娛樂在自己的人生中,只是種可有可無的東西。

尤其對我而言,比起去計較這些演員編劇導演的觀點想法是不是和我相左右,我更在意這些演員編劇導演是不是言不由衷的在作品中刻意摻入了一些迎合我的想法和觀點,──寧可被牴觸,也不要被討好與奉承。

如果大家在觀賞這部電影以前,都可以把許多對成龍的主觀不良印象拋除,那這片其實是很不錯的娛樂電影。】


特務到底是什麼?

很可悲的事實,所有的娛樂電影都是以滿足觀眾那可悲又小氣的各種幻想為出發點。

就好像男性在夢中跟世界第一性感美女做愛時,永遠只會用那兩三種體位或技巧,那種夢醒之後的失落感刺激著數以千萬計的宅男把AV光碟放進撥放機中,然後拼命的猛著裡面的內容作筆記、 寫心得.......

所以特務到底是什麼?這個電影經常使用的題材,其實根本沒有一部電影真的認真討論過。

像【間諜遊戲】,講的其實是父子關係的建立、衝突、疏離、緊繃、到最後的大和解.......大部分的間諜電影,不是像【007系列】一般走完全的商業娛樂電影,就是走紀實、又趁機給觀眾政治洗腦的風格。

比較特殊的就是【魔鬼大帝:真實謊言】,因為當了特務,所以必須要在配偶或是情人面前帶上假面具,這種設計顯然已經不新鮮了,──在【魔鬼大帝:真實謊言】之前有這樣的電影嗎?不是重點啦.......

但【魔鬼大帝:真實謊言】有點刻意把間諜的人生同時融入了悲劇英雄與喜劇小男人的風格,反而顯得有點作做不自然。

但【鄰家特務】卻有點反其道而行,當個平實古板的好男人未必是種悲劇,因為總有女人會欣賞「你」,更奇特的是這種平實古板並不是種偽裝,而是「主角」真正最自然的姿態,也因為他是個平實古板的人,也才有機會與能力在和三個小孩相處的過程中,同時幫助他們打開心結,(主角畢竟不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小夥子,這把年紀還來搞那套「我其實是個長不大的大小孩,讓我們藉由相處和合作的過程中,幫助彼此成長吧!」的把戲,未免有點太不合宜。)

兩相比較下,【鄰家特務】雖然視覺效果與戲劇性沒那麼強烈吸引人,但劇情卻比較集中在「不能說的小秘密」上頭,(把「我是特務」當成「小秘密」來處理,這其實有點見仁見智,至少我挺喜歡的,)最後反而多了一種讓觀眾(我)容易親近的魅力。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這什麼鳥文章?】蓋達組織成員 75%是高學歷的有錢人 from商業週刊

2011/05/04 15:54" 文/楊少強


07年6月底在倫敦事先破獲的汽車炸彈恐怖攻擊,8名嫌犯中竟有7名是醫生,顛覆了外界以為恐怖份子必是腦袋或口袋空空才鋌而走險的印象,其實經濟學家早已發現,大多數恐怖份子不但較一般人受過良好教育、且來自較富裕家庭,這些人在社會上甚至都屬於菁英階層。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克魯格在《什麼造就了恐怖份子?》一書中,整理過去他對恐怖份子背景的研究,他認為這些人多是屬於社會菁英,因此在發展中國家消滅貧窮或推廣教育,根本無助於消滅恐怖主義。

傳統觀念認為人民「富起來」或受過良好教育,就不會認同恐怖主義,但事實正好相反,1991年巴勒斯坦政策研究中心,對中東迦薩走廊及約旦河西岸的民調顯示,學生或專業人士要比失業者或勞工,更認同恐怖主義行動,而且這些人也不認為像自殺炸彈這種「濫殺無辜」的手段,應被稱為「恐怖攻擊」。

社會上層人士反而會將恐怖攻擊「合理化」,這也是為何許多恐怖份子都是有錢、有知識的原因,如賓拉登本人就是個工程師,其家族富可敵國,賓拉登副手Dr. Ayman al-Zawahiri甚至是醫生。另據2006年1月《科學美國人》報導,在分析400名蓋達組織成員背景後,發現其中3/4來自中產階級以上家庭,63%上過大學(第三世界國家一般人只有5%到6%上過大學),73%已婚,而且大多數都有孩子,他們有3/4是專業或半專業人士,如工程師、建築師等。

學者們的研究都指向同一方向:如果說貧窮、教育程度和恐怖份子有關,那也是這些人比一般大眾教育程度高、較富有。學者研究也發現,這些教育程度高又富有的恐怖份子,往往被恐怖組織賦予較重要的自殺炸彈任務,同時也發現這些恐怖份子,執行任務時殺的人也更多。而且其中若受高中教育者,其脫逃機率是沒有受過高中教育者的兩倍。

克魯格認為,消滅恐怖主義的關鍵不在經濟,而是政治。在研究781件美國國務院定義的「重大」恐怖攻擊案件後,顯示這些嫌犯不是來自較窮或教育程度較低的國家,而是來自政治上受壓迫的國家,因此「當非暴力抗議手段無法實現,不滿現狀者就只好訴諸恐怖攻擊手段。」

克魯格更提出,出產恐怖份子較多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及巴林,「他們雖然經濟富裕,卻缺乏公民自由」,而保障公民自由傳統的窮國,比較不可能產生自殺炸彈客,因此「政府不干涉人民和平集會及抗議的自由,將有助於提供一般人採取恐怖主義外的另一種選擇」,或許「自由」才是消弭恐怖主義的關鍵。



=========================================================================

太恐怖了,商業週刊的文章水準可以低到這種水準。

如果政治上的不自由會處促使人民加入恐怖組織,為何恐怖組織會已遠在千里之外的美國為「假想敵」,而不是自己本國的高壓獨裁政權?

這篇文章、文章中所引用的書籍,其觀點光是在這個邏輯瑕疵上頭就一敗塗地到可以當成垃圾的地步。

不過...(以下是預測),商周出版社大概有意思趁著這波「恐怖風潮」正熱、或退去之前,代理發行這本書的中文版,所以用這種至入行銷式的文章在讀者之間埋下「感興趣」的種子。

無意擋人財路,(亂做不負責任的陰謀論推測也不太好..........,)反正希望這篇文章沒啥人看到。



至於這篇文章中其餘荒謬的觀點:

賓拉登已死,仔細看看媒體和百姓處理、對應其死訊的方式就會知道他的地位形象相當於一國之元首,類似二戰時聽聞希特勒自殺的訊息。

也就是說「恐怖組織」是種抽象意義上跟國家同級的組織團體,而不是一種附屬在國家之下、或跟跨國企業平級的組織。

既然是概念上的國家,內部運作原理必然也延用了國家的一些規則與現象,例如權利與機會分配的不均。

只要意識到這點,為何恐怖組織中那麼多「高知識份子」的現象就可以徹底獲得解釋。

社會地位較高、或說「出身」較好的人,本來就有機會受較高的教育,在一些較有組織、或有文化知識性的團體中,也容易有機會出頭、攀到高位、掌握關鍵權力......恐怖組織「應該」也不例外。(這只是「常識推論」的「再推論」。牽強嗎?各位讀到文章的人請自己判斷。)

再說到受高等教育,在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已經無形中蔓延到全世界的今天,受高等教育來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或社會競爭優勢已經是一種沒啥理性可言的常識,──高等教育不過就是另一種「身分階層」的延伸,高等教育的社會性功能、或對工業生產的貢獻,根本不是大部分追求高等教育的人所關心或認知到的,──沒理性的程度就好像「當恐怖分子死後就可以上天堂」。

沒啥理性可言,不論是什麼原因、或經由什麼樣的過程建立了這種認知,總之純粹就是相信這樣做是對的。

簡單說,在這年頭,相信高等教育很重要、很有用,其實跟相信「當恐怖分子死後就可以上天堂」沒什麼太大不同,尤其是在一個認為「上天堂」的重要性還遠在「賺大錢」、「在大公司中找到好工作」......之上的社會,──暫且先別去討論為何有人會這樣想,但願我知道答案,或至少可以提供一個「不負責任」的說法,可惜我不行,──在這樣的社會中,教育程度再高(或政治風氣再自由)恐怕也不能阻止人去當恐怖分子。

這更突顯了教育的重要──我指的是基本教育。這篇文章完全顛倒、甚至故意模糊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但這可能也只是現代人普遍不理性的追求高等教育的副作用,這個副作用就叫做「完全遺忘了基礎教育的存在和價值」,同時以為「只要受過高等教育就什麼都懂、什麼都通、什麼都頂呱呱」。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殺人犯】電影,怎麼有辦法邪惡到這種程度?(好片,但請不要看。)

【導演太拖戲,劇本篇幅拉太長、不夠精練,郭富城的演技在此片中顯得大而無當。】

結局雖然暗示了主角即將獲釋,可是根本不是重點,所以電影斷在一個莫名其妙的關節點上。

因為人類所有的善,所有的理性、親情、倫理、美德.......凡是人類抽象面的所有「非獸性」、「建設性」、「創造未來可能性」的能力,全被這部電影給推翻了,去講述主角接下來的遭遇又有什麼必要呢?



到底哪些東西被推翻?又怎麼推翻?

例如最基本的善?主角身為警察,行為沒有一處不自私,甚至可以說為了自保,化身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殺人犯,是早已經可以預料到的,不用等兇手之口來控訴,觀眾應該也能有心理準備。(西洋好萊塢的驚悚片也經常有類似的情節,原本一面倒被獵殺的主角,為了求得生路,最後也從體內擠出兇手也難以對抗的殺意......只是其結局通常都兩極化,主角殺人、或被殺,而本片是處在不上不下的中間。)

倫理?美德?主角被懷疑的時候,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他,──這是很詭異的地方,因為一旦「願意」相信他,其實所有荒謬之處都顯的不荒謬,心中不帶偏見的「長官」就藉由照片發現了真相。信任,這個所有倫理和美德中很重要的一個基礎,顯然只是人類社會中的神話。

理性?親情?......別多說了,主角的老婆,還有主角自己,........不懂嗎?主角那莫名其妙的大男人主義讓他一直對老婆隱瞞事實,同樣的大男人主義讓他老婆選擇無言(但祭出了淚水和巴掌)已對,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多少頓飯,看著一點都不「大男人」的主角在那焦躁憂慮,但大家都只顧著吃飯.......理性跟親情真的有意義嗎?



人一開始只是無毛的野獸,既不挖洞、也不築巢,立在茫茫天地之間,也沒有任何直覺與天性引導自己將何去何從,除了使用現成的環境當作窩來遮風閉雨、棲身安息以外,理性、親情、倫理、美德......這些東西可以說是人心靈全部的指引、遮蔽和掩護,但這些全在【殺人犯】中給徹底打碎了。「我們窮其一生所追求的一切、仰賴的一切,不管是家庭、道德、學養、還是工作,到頭來只會讓我們失望,甚至狠狠的反咬我們一口。」

看完會讓人想問:「這是真的嗎?我們真的活在這樣的世界中嗎?我們所立足的環境本質真面目其實是如此邪惡虛偽冷酷嗎?」

偏偏答案是否定的,這部電影終究是「現實與理性層面有諸多瑕疵」的絕對虛構、戲劇張力無限大的電影。

但.......這個問題真的在我腦海中縈繞盤旋不去。



以「令人不安的毛骨悚然」來說,這片大概是影史之最,到了一種完全「要破壞觀眾潛意識(深處根值的許多信仰和概念)」的惡意等級。

這樣的電影、這樣的劇本,如果找小成本、沒有大名氣的硬底子來擔任主角,這片的評價可能會完全不一樣。......可惜找了個大牌郭富城來搶鏡頭,還有沒啥演技的女主角當花瓶。

即使如此.......【殺人犯】仍舊不是值得看的電影.......甚至能夠不要看就別看。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樓上鄰居外星人】以兒童為市場的硬式科幻喜劇動作片

演員很少,不過區區十來個,包含跑龍套演員。──意思是說「沒有」!這片沒有跑龍套的演員,幾乎每個演員都有一定的最基本演出量。(真要說,父母的戲份普遍不多。)

幾個小童星的演出很精采,不像一般有兒童演出的電影,兒童的表演大多很呆版制式、很「麥克考利金」,至於大人或青少年演員中,扮演姊姊那討人厭的男朋友的演員,表現超級搶眼。

特效不能說非常精湛,可是有水準之上,尤其是幾次的外星人攻擊鏡頭,可以媲美一流動作片。

除了純粹的迎合兒童水準的喜劇之外,這片也有很扎實的細部設定,例如因為外星人的個頭很小,──不單是相對於人類,可能是對比而宇宙中的各種智能生物,──所以他們用來侵略地球的關鍵武器,除了人體操控器和抗地心引力手榴彈以外,真正的秘密武器就是「放大光束」,顯示了他們在征服宇宙的過程中。

比起其他電影動不動長篇大論戰爭之惡、好戰份子那討人厭的嘴臉,這片相當收斂,既能讓兒童體會這個層次的議題,但又不會有過多的壓力。(好戰份子有兩種?一種是天生討人厭,例如外星人指揮官,一種是單純的少用了點大腦,例如主角之二。)



另外,這片藉由原本擅長學術科目、但卻因此被當成書呆子的主角,藉著對抗外星人一事,最後適應、甚至變的有點引以為傲「自己是個書呆子」的過程,給觀賞的兒童和青少年上了一課,──不是很制式的教條指示,也不會過度偏頗,──「父母不是聖人,人生不是童話,童年的快樂時光不可能一成不變,往日能歡樂的事物,可能會變成明日的痛苦之源,但這都不是父母的錯,或至少不能把過錯都推給父母,無論如何,自己的努力跟嘗試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不論是消極的抵抗,或過度順從,都不能造成任何實質的作用。」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終極戰士團】..................

不知道要說什麼。

也或者只是單純的沒什麼好說的。



超級貧乏的電影。除了玩弄陽具崇拜和陰道恐懼以外,並沒有太多直得大書特殊之處。

超級單調空洞。「我們都是狩獵者。」WTF!這是什麼鳥台詞!

處處是抄襲模仿的味道,就連個配樂都是直接使用「predator」的現成品,除了開頭別出心裁,還有「空手拿著小刀片的殺人魔竟然有超標準的戰鬥力」另人感到驚奇以外,剩下的內容都乏善可陳。

動作場面普普,「武士刀v.s 巨大伸縮刀」...很普通,每一段槍戰場面、外星人殺人的畫面,都是普通動作的水準,除了特效以外。但在今天來看,這樣的特效也還是普普。



但是,我看的是DVD,可看的東西不只是正片,還有許多花絮、製作過程......等,內容精要,喜歡研究這方面內容的人真的可以考慮去把DVD敗回家。

導演講評始終沒有字幕,這讓我很不爽,但這不是電影(DVD)本身的錯,只能說代理公司不用心。



女主角Alice Braga的背影,那頭馬尾,讓我有種衝動想要大喊:「就是她了!新的古墓奇兵!請把安潔莉娜裘麗丟到一旁吧!」(她身材超好的!不是讓人看的兩腿之間冒火的好,或是用了很多矽膠食鹽水袋的好,而是真的好!【盲流感】為證!)

這算是意外的驚喜吧!

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Emma Stone】我手斷掉...




基本上,這女的不是我的菜,搞笑路線有點讓人不敢恭維.......(讓我有種被威脅、失去獨特性的感覺。)

更重要的,她一直不決定要不要回鍋演出【屍樂園二】!

討厭!

討厭!

 討厭!






據說這個男生也出現在影片中。 

【犀利人妻】天龍人最愛看這種東西了!

【強烈警告!上一篇是溫和評論,這篇才是寫來專門婊人兼評論的,凡是認為這部戲劇在「有可取之處」之上、或是認為「這部戲劇不是垃圾」的人,趕快點「回到上一頁」,不然看完你/妳壽命真的會縮短。

真的真的,強烈警告!

事實上,對於婊文沒有啥經驗、也缺乏抗體的人,也應該一併「回到上一頁」。

這是最後一次警告!請繼續閱讀的人自行珍重。

對了,看完請到旁邊投個票。】



台北人是不是等於天龍人?

當然不是!

但台北市是不是天龍人滿街橫行?

當然是!





光是看預告,還有演員名單,還有維基上公佈的資訊,就可以知道這部戲劇是拍給天龍人看的。

首先看看人妻女主角隋棠,那過長、過尖的下巴,挺到不自然的鼻樑,毫無靈氣、充滿了制式化妝技術的眼睛,笑容過度僵硬、連適度微笑都不懂,整張臉的輪廓就像顆饅頭,唯一值得讓我讚賞之處就是「她沒抽眼袋和過度豐唇」,整體來說,她的臉、她的美、她的氣質,就好像日本A片界的女優臉在一段時間內幾乎都長一個型一樣,看似迷人、但其實很免洗、很廉價,──因為瘋狂想要打手槍發洩的男觀眾是不會有「美感」的,──這種中興新村長大、十四歲就可以送出國的小孩,擺明就是種另類的二世祖,而且還是從模特兒/選美界那種處處是黑箱作業的環境出道......拍完這部戲就被媒體營造成「戲劇一姊」?(這個字擺明了是學習自港仔那沒啥文化深度的八卦狗仔式用詞技巧。)

再來是小三朱芯儀,氣質?穿著扮相?行為表現?土台妹!相較於人妻歐巴桑,真的是個土台妹!再「台妹」都已經去污名化的時代,她在這部戲中的表現簡直羞辱前人的努力,至於天生五官的美感邏輯其實跟隋棠根本是同一套,除了年紀差異以外,兩人角色對調根本沒有區別。

最最最恐怖、最最最該遭天遣的,是飾演講話超沒品的免洗甘草人物胡盈禎,......朱芯儀已經夠台了,隋棠已經快要到可以當台妹媽的等級,還加一個她?是要拿刀子讓三個人對砍,比比看誰是台妹天后嗎?不提外貌氣質,單論講話的方式絕對是她稱霸天下,「誰不知道妳是專吃姐夫的髒東西!」我聽到這句台詞時差點沒暈倒,這部戲劇是走地下另類經典路線嗎?怎麼會有這種活生生的超級言語暴力出現在劇中?藉由一個要扮演居中協調緩衝的腳色之口來把小三稱為「髒東西」?這部戲劇擺明了不留任合餘地要置小三於死地,但真正令人讚嘆訝異的,是有演員可以把這段台詞這麼認真用力的講出口.......啊!難怪!她是胡瓜的女兒,「胡」父無犬女!尖酸刻薄勢利原來是會遺傳的。



再婊一下飾演郝康德的李沛旭,明明維基上寫著「儘管不斷居中開導,但瑞凡仍舊執著追尋其認為的真愛,康德轉而支持安真」,我真的會想要掐死編劇,──在這地方坦承一件事,其實整部【犀利人妻】中我只看過一集,就是人妻變「犀利」後,和前夫、小三、白濫二世祖、還有這個郝康德一起吃飯喝紅酒當開頭的那一集。吃完了飯,這個郝康德和主角溫瑞凡私下聊天時,我已經記不得郝康德講什麼,但只記得講話那嘴臉下流無恥白目到讓我不得不感慨:「溫瑞凡大概打從盤古開天到現在就從不積陰德才會認識你這種人還要接受你那垃圾雞巴到了極點的開導。」

想不到我這輩子看過那麼多俗濫戲劇,第一次讓我的生理承受極限爆表的經驗是來自國家本土製作的戲劇!

(小咖的瘋言瘋語:天哪!我的大腦皮質一定受傷了!哪天找個時間去做斷層檢查,驗傷單開出來後我要考慮去控告編劇和整個劇組!)



請不要再跟我說:這部戲劇很成功。(要對某位訪客說抱歉,不是故意要針對你/妳。)

如果靠著無上限滿足觀眾的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同情心理、自我缺陷合理化,(學人妻一樣當個土臺客過日子很偉大,去努力迎合大眾膚淺的時尚與物質品味叫做高雅;學那兩位配角一樣用間酸刻薄、下流自私的嘴臉態度講話叫做客觀公正、用心開導,)來獲得收視率、討論與點閱率叫做成功,那美德無用、理性無用、文明智慧通通都無用!因為讓人能生存活著的社會根本不需要美德、理性、文明、智慧......只要不斷不擇手段的的擴大並保護自己的自我即可!(怎麼保護?拼命滿足自己的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同情心理、自我缺陷合理化。)

光是就表淺的選角層次來看,就可以清楚感覺到它是在主張應該用婚姻無上限綁死另一半,就好像男性以往用沙文主義奴役箝制女性,竟然用「犀利」兩個字來把這一切(暴力與自私)合理化。(請參考前一篇的引言。)這種創作手段......下流到了極點!

而且整部戲劇的「品味」等級,全部維持在台北這種整個經濟力、文化力、創造力都維持在封閉內耗的環境圈中所通行(或說主流常見)的等級,主角?作廣告的?人妻怎麼表現犀利?裝扮的比小三更俗,(穿上質料好一點的衣服並不會讓人內在真的升級加分,)學學沒啥料可以露的二世祖怎麼喝紅酒、當個膚淺的有錢人?

這裡要插撥(但其實才是這篇文的真正用意)罵一下這個二世祖......真的是天龍人到了極點!

「我很優秀,因為我是天龍人;為何天龍人很優秀?因為是天龍人!」坦白講,台灣今天的經濟文化困境,就是卡在大企業或文化世家的第二、三代普遍不爭氣、但又好逞強且沒有風骨上頭。

想要有個出頭表現的機會?平凡人可能要經歷好多年在組織底層打滾、「磨練」(或說被蹧蹋),就為了忍耐等待一個出頭的機會,可是這些二世祖天龍人只要帶著上一代的餘威和光環,就可以跳進組織內,使喚其他人、利用組織的方便來為自己的工作成果加分,例如沒有創意或設計力就靠權力來「強暴」設計單位,或是在領導職務上掛名不做實事,但有錯別人扛、有功優先領,或是靠裙帶關係來在台灣這個內需市場內幫自己的產品促銷、買單,沒事就跟媒體串串門子、請他們捏造篇幫自己歌功頌德的文章來證明自己不是空降部隊.......

重點是:這些二世祖們要在這個小島內「出頭」真的太容易了!任何否認或辯解只會越描越黑!畢竟事實是他們一旦走到國際市場,大部分都是見一個「被」殺一個!搞到最後台灣的企業普遍沒有國際競爭力。(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都不集中在台北這個二世祖天龍人活躍的城市裡。)

這個說不出有什麼具體才能,還找了個氣質明顯欠佳的演員來詮釋的藍天蔚,就是這種二世祖天龍人的典型代表。



我還沒罵完!

就拿「喝紅酒」或是「變犀利」這件事情來罵吧!要表現自己內涵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不再是以前那個高職畢業的歐巴桑?這中間有個很有問題的基本邏輯就是:因為高職畢業,所以內涵必然低,就好像台灣政府花了那麼多錢在地方各級圖書館增置文化書籍只是種裝飾動作而已!這些高職生除了學著怎麼當家庭主婦、歐巴桑以外,這種東西對他們來說就跟裝飾品一樣,「圖書館裡面有東西嗎?不要騙我!那東西明明是塊實心水泥!」

相較於「唸高職所以內涵差」,「讀了大學、學歷高,就等於內涵一定比較高,」在這個大家都曉得學歷和家庭經歷背景成絕對正比的時代,還把這種概念理所當然的具體化在一部戲劇中.......編劇想要遮掩什麼?

比起真正的內涵,例如豐富的哲學、藝術、氣質,像學歷這種靠錢就可以「買」到的東西,在這部戲中幫它連帶綁上了許多原本要靠實際努力才可以得到的東西,.......編劇到底在想什麼?

答案是很淺顯易懂的:所謂的「變犀利」背後的邏輯,就是這些「二世祖天龍人們」在高唱著:「因為我們有錢,因為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得到較高的學歷,因為我們天生就享受的起紅酒、習慣了名車華服、有閒經常拿本書在那邊看......,即使我們根本不懂、不具備任何真正創新、研發、經營管理溝通的能力,甚至就連那些書真正的價值與意函都不懂,但因為我們就是優秀,所以各位都應該羨幕我們、學習我們.......」

例如主角溫瑞凡,就是個學習模仿這些二世祖天龍人謀取高學歷的優秀份子,看似有著非凡的能力,但先不提廣告界說白了是種毫無產值貢獻度的行業,其實在業界眼中他的能力價值遠不如一紙離婚同意書。

設計一個好產品和設計一個好廣告,哪個行為才真正有價值?大家只要思考這個最簡單的事實真理即可?說白了溫瑞凡就跟那些二世祖天龍人一樣,不具備任何真正創新、研發、經營管理溝通的能力;愛家好男人的形象,只是藉由戲劇效果所營造出來、相對於聲稱「受過情感創傷」的二世祖天龍人藍天蔚而得到的形象結論,但真正的事實是溫瑞凡(或任何類似的人)只是在對著二世祖天龍人表明並宣示自己不會去闖入他們的花花公子式上流生活圈、不會試圖去跟他們分享或競爭相同的文化資源,所以在職場看似機會均等,但一個不情願的「自願接受奴隸」枷鎖卻牢牢壓在他頭上。

同樣的邏輯,所以在劇中,人妻謝安真要聽從藍天蔚的指導、要為他工作(?)、要學習他的價值觀。

但事實上,學歷並不是這些二世祖天龍人真正的活力來源,平凡人學歷拼再高一旦進入職場、自願附屬於大企業結構,終究都要面臨會被剝削、利用的結果,「會品嘗紅酒」這類的行為,也不是這些二世祖天龍人可以領先凡人的要訣,根本上可以「輕鬆負擔」才是關鍵,不要把這種「輕鬆負擔」的能力與權力跟任何不向自己搖尾乞憐(或接受「自願接受奴隸」枷鎖)的人、包含自己老婆分享,才是他們的要訣。

說更白一點,假設今天如果謝安真(不曾跟溫瑞凡而是跟藍天蔚結婚生子)要跟藍天蔚離婚,藍天蔚還會給房給錢給監護權嗎?如果今天老公是藍天蔚,謝安真會等到離婚之後才知道自己不夠犀利嗎?──完全無視這些假設,就在那拼命幫二世祖天龍人塗抹上新好男人的外粧,不覺得這樣的編劇邏輯很虛偽噁心嗎?

(用白濫一點的態度挑白了說,其實這種人物與劇情的邏輯設定,只是在拍這些天龍人的馬屁。)



所以整部【犀利人妻】的深層核心主題跟愛情、婚姻一點關係也沒有。

它就是單純的演示「不肯佩帶枷鎖、或企圖獲得野性」的凡人溫瑞凡如何被徹底毀滅,與誘惑他「主動將自己枷鎖脫除、或重新試圖獲得野性、並且過去不選擇二世祖天龍人、但今天卻選擇了凡人」的黎薇恩如何被踐踏、醜化、一路精神凌虐,還有「只是個街邊菜市場型美女、原本不具備佩帶枷鎖資格、但在接受二世祖天龍人奇妙恩典後展露了充分感激」的謝安真如何得道升天的過程。

天哪!二世祖天龍人,還有那些巴望著獲得枷鎖、或是被二世祖天龍人臨幸的凡人,怎麼能不對這樣的戲劇叫好。



【所謂的天龍人,除了真正的天龍人以外,還應該包括那些天生不是天龍人、但狂熱妄想著可以當個天龍人、所以努力去模仿抄襲天龍人的表淺文化外觀行為、多年以後徒勞無功但卻不知悔改跟檢討、就只好熱烈迷上像【犀利人妻】這種戲劇的人。】



參考文:沒看犀利人妻有感 畢曲的王道 我不是很支持一言堂,被婊被罵就反罵回去反挑釁回去,才是網路的王道,但......真沒找到幾篇敢大聲開罵的文章,只好將就了。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絕命派對】想不出來,但確實存在......

基本上,這片的劇情很鳥、很自以為是。

首先,想要藉由有錢人的憤怒來帶給觀眾一種感官以外的震撼,但那種壓力卻完全沒有傳達到,變成只有一個腦筋有問題、渾蛋自私又傲慢的二世祖在那把自己的悲傷無限放大,──【奪魂鋸】的主角可不是什麼多成功的戲劇範例,票房好、續集一拍在拍,可不是因為他的理由很有說服力。

其次,【恐怖旅社】中,蠢蛋/欠殺三人組中能有一人生還,是基於「百分一兩萬三千六百七十八」的好運才能成立的劇情,但因為故事明確的告訴大家「對!這傢伙走好運,壞人走了個超級大霉運!」所以很多劇情瑕疵都不是瑕疵。

但這部電影連個能讓人感受到、被說服到的「好運/壞運」都不存在,基本上劇情大部分的要素都是建立再「壞人腦殘犯蠢、而且一犯再犯三犯......」所以最後主角成功逃出。

這什麼鳥?拜託請在劇本上多用點功,難得都能想到加入一句「我表哥經常在這種地方開派對」來解釋為何這場派對要在這麼破舊的倉庫裡舉行,難道就不能再玩更大、玩更兇嗎?

(不單只是這些,台詞寫的很糟,感覺像是沒啥社會經驗的小學生看著電視八點檔中比較三流的作品所寫出來的。)



至於說到有什麼東西是「想不出來,但確實存在.......」,那肯定是導演。

這片的剪接基本上根本不合格。枉費了導演是剪接師出身。──但這評論可以當嘴砲,畢竟劇本在那,我也沒看過未修剪的完整毛片,天曉得導演手中有多少牌,何況電影的畫質到中期好像雲霄飛車一樣直線墜落,讓我好奇到底怎麼回是。

可是導演也不見得一無可取,在很多攝影的鏡頭上,可以看到導演營造出來的幽默感,這種幽默感遠遠超出了劇本的層級,是屬於他自己的巧思。(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女主角在中央控制室中把所有燈光都關閉後再次開啟時,鏡頭還給了主角為了引開追殺他的人而丟出去的手電筒一個特寫,這......真的太絕了。)

除此以外......導演還犯了什麼錯?......好像不是很重要,畢竟這樣的一個題材企劃案會通過,本來就是個奇蹟,製片、片商、出資人自己應該要想想自己當初怎麼沒有睜大眼睛、多想一想,否則本片壞蛋所懷抱的那種不負責任兼自我感覺良好真的可以當做社會的正確價值觀:「你不是花我的錢花的很過癮嗎?」(我:這錢不是你要給他花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