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呆伯特法則的邏輯,(最近才真的看完這本書,其實跟【阿特拉斯聳聳肩】的觀念很接近,只是態度有著一百八十度的不同,)工商業組織中,大部分的人其實對商業、生產、或組織的運作,既沒有實質貢獻,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用這話作開頭,目的不是要強調「開除員工是對的」、「應該拼命開除員工」,因為即使「大部分」的員工是如此,但「有貢獻 」跟「沒貢獻」之間的界線經常很模糊、甚至會不斷變動,今日沒貢獻、並不表示未來永遠不會。但更重要的......和遠在這一切商業、生產、或組織運作之上的事物相比,工作的價值、生活的目的......這一切的價值到底何在?
主角的工作,坦白說並不是工作,這份工作會存在是因為別人有工作、而且還失去工作,所以主角的這份工作才會存在、也才有機會從事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沒有具體工作技能可言,也不存在可靠、可依循的程序和目標,甚至讓我們旁觀的人要質疑:這份工作非存在不可嗎?非他們來做不可嗎?
先放棄目前的話題、切換一下角度......
今天的人大部分是用「什麼」在工作?
綜觀來看,沒有人真的有「一技之長」,靠的大多是種抽象的生活態度與能力,最簡單最具體的,就是「面試的時候想辦法說服面試者錄用自己」的能力。
這種「說服」的能力幾乎定義、規劃、建造了一切。 說服別人作或提供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才是今天人工作的核心態度與方法。(呆伯特法則中強調了:主管並不總是那個管員工、指使員工、影響員工的人,只要員工夠高明,這一切實質上是可以顛倒的。)
因為這種能力最終極的具現化版本,就是人際關係──如何應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在職場、乃至於整個社會中,四處逢迎得利、如魚得水。(跟主管的關係,從面試的第一刻就開始建立,也就是說所謂的面試,只是求職者在給面試者好的第一印象罷了!)
雖然現實中大家有不同的版本說法來形容這個現象,例如異業合作,或是建立人脈.......等等。
重點是......當人際關係成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時,大家到底是在用什麼工作?......顯然所謂的職場也不過就是將人際關係用虛幻的邏輯一層又一層加以包覆、擴大、建立起一座高樓罷了!平時歌舞昇平、大家開心又歡樂,這樣的行為看似沒什麼不對,但公司或組織維持不下去時呢?(過度擴張自己的人際關係、缺乏謹慎評量自己行為對自己人際關係的影響......可以說就是公司會失敗的主因。)
要跟真正的朋友絕交、或轉換交流模式時,不需要負擔很多風險,也不需要在這些形式上花太多腦筋, (雖然跟戀人分手是種學問,)可是大家卻把交朋友的心態應用到工作上頭。所以明明是應該公事公辦的工作,無形中吸走了許多人生命的精力與人生的可能性,最後被開除時的錯愕,不僅僅只是感到被開除的失落,反而就好像被摯友出賣、棄絕.......因為大家已經把兩者給搞混了!
顯然,雖然搞混,但受影響而嚴重變質走調的,並不是工作的本質,反而是這個世代人際關係的本質。大家都「知道」要用最嚴謹的態度面對其實和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太多直接關聯的工作,可是卻對直接構成自己人生一部分的家人、朋友、情人用輕率多的態度,或把重要性置在工作之下.......
菜鳥的男朋友用簡訊跟她分手,主角的情人用假簡訊和他調情、把他當做下班以後的娛樂和避難所......(到底遊戲人間比較差勁?還是虛情假意比較惡劣?......我想觀眾心中都有共通的尺度來衡量這個問題。)
或許正是因為看穿了今天這個世界的人際關係變質走樣的如此嚴重,所以主角才會走上這一行,才會用如此嚴謹、但又附有彈性的態度處理自己的工作。
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主角其實充滿了意見,但這些意見都藏在心中,而不是拿出來轉化成尖銳的態度然後面對這個世界。
對主角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達成自己定義的「數字」;他並非真的排斥婚姻,只是一則沒遇到合適人選,二則不對它抱持太高、太多的期望與要求;至於人際關係,是個無時無刻都必須要謹慎面對、或至少要審慎考慮每個行動後果的議題,──不要在自己的人際關係中累積「垃圾數字」,──而不是整天想著「交這個朋友可以得到多少好處」、「提出這個要求會不會導致這個朋友反彈」.......寧可人負我,決不我負人。
【相當政治不正確的一部電影。奧斯卡大敗?難免啦!】
用這話作開頭,目的不是要強調「開除員工是對的」、「應該拼命開除員工」,因為即使「大部分」的員工是如此,但「有貢獻 」跟「沒貢獻」之間的界線經常很模糊、甚至會不斷變動,今日沒貢獻、並不表示未來永遠不會。但更重要的......和遠在這一切商業、生產、或組織運作之上的事物相比,工作的價值、生活的目的......這一切的價值到底何在?
主角的工作,坦白說並不是工作,這份工作會存在是因為別人有工作、而且還失去工作,所以主角的這份工作才會存在、也才有機會從事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沒有具體工作技能可言,也不存在可靠、可依循的程序和目標,甚至讓我們旁觀的人要質疑:這份工作非存在不可嗎?非他們來做不可嗎?
先放棄目前的話題、切換一下角度......
今天的人大部分是用「什麼」在工作?
綜觀來看,沒有人真的有「一技之長」,靠的大多是種抽象的生活態度與能力,最簡單最具體的,就是「面試的時候想辦法說服面試者錄用自己」的能力。
這種「說服」的能力幾乎定義、規劃、建造了一切。 說服別人作或提供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才是今天人工作的核心態度與方法。(呆伯特法則中強調了:主管並不總是那個管員工、指使員工、影響員工的人,只要員工夠高明,這一切實質上是可以顛倒的。)
因為這種能力最終極的具現化版本,就是人際關係──如何應用自己的人際關係,讓自己在職場、乃至於整個社會中,四處逢迎得利、如魚得水。(跟主管的關係,從面試的第一刻就開始建立,也就是說所謂的面試,只是求職者在給面試者好的第一印象罷了!)
雖然現實中大家有不同的版本說法來形容這個現象,例如異業合作,或是建立人脈.......等等。
重點是......當人際關係成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時,大家到底是在用什麼工作?......顯然所謂的職場也不過就是將人際關係用虛幻的邏輯一層又一層加以包覆、擴大、建立起一座高樓罷了!平時歌舞昇平、大家開心又歡樂,這樣的行為看似沒什麼不對,但公司或組織維持不下去時呢?(過度擴張自己的人際關係、缺乏謹慎評量自己行為對自己人際關係的影響......可以說就是公司會失敗的主因。)
要跟真正的朋友絕交、或轉換交流模式時,不需要負擔很多風險,也不需要在這些形式上花太多腦筋, (雖然跟戀人分手是種學問,)可是大家卻把交朋友的心態應用到工作上頭。所以明明是應該公事公辦的工作,無形中吸走了許多人生命的精力與人生的可能性,最後被開除時的錯愕,不僅僅只是感到被開除的失落,反而就好像被摯友出賣、棄絕.......因為大家已經把兩者給搞混了!
顯然,雖然搞混,但受影響而嚴重變質走調的,並不是工作的本質,反而是這個世代人際關係的本質。大家都「知道」要用最嚴謹的態度面對其實和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太多直接關聯的工作,可是卻對直接構成自己人生一部分的家人、朋友、情人用輕率多的態度,或把重要性置在工作之下.......
菜鳥的男朋友用簡訊跟她分手,主角的情人用假簡訊和他調情、把他當做下班以後的娛樂和避難所......(到底遊戲人間比較差勁?還是虛情假意比較惡劣?......我想觀眾心中都有共通的尺度來衡量這個問題。)
或許正是因為看穿了今天這個世界的人際關係變質走樣的如此嚴重,所以主角才會走上這一行,才會用如此嚴謹、但又附有彈性的態度處理自己的工作。
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主角其實充滿了意見,但這些意見都藏在心中,而不是拿出來轉化成尖銳的態度然後面對這個世界。
對主角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達成自己定義的「數字」;他並非真的排斥婚姻,只是一則沒遇到合適人選,二則不對它抱持太高、太多的期望與要求;至於人際關係,是個無時無刻都必須要謹慎面對、或至少要審慎考慮每個行動後果的議題,──不要在自己的人際關係中累積「垃圾數字」,──而不是整天想著「交這個朋友可以得到多少好處」、「提出這個要求會不會導致這個朋友反彈」.......寧可人負我,決不我負人。
【相當政治不正確的一部電影。奧斯卡大敗?難免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