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美味關係】好看,但卻是部標準的濫片!(兼論:不高興的茱莉亞柴爾德/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在還沒有現代文明雛型以前......大概是人類剛開始懂的製作比較精巧的石器、利用群聚的優勢、夜晚會圍著營火的時代。

「好無聊啊!」某個老兄(年輕、可能仍然單身、後世如果知道他的存在一定會尊稱為「夜貓子」的始祖)這麼說。

「那......想聽件有趣的事情嗎?」

這(大概)就是「說故事」的開始。(以上這翻假設完全沒有證據支持,但......按照人性本能作為自由心證,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並認同。)

從打獵時碰到的「有趣事情」,到走在樹叢裡碰到的「有趣事情」,然後有「山的另一端有什麼」、「另一端的另一端又有什麼」......漸漸的,開始有「為什麼天上的螢火蟲都不會動」「為什麼水會變成一滴滴、從天上掉下來」......這類的「大哉問」出現在故事中。

簡單講,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從「說故事」開始的。

只要人還會繼續說故事、想聽故事、用聽故事來優先打發時間,文明就會繼續進步。

但,故事的「發明」卻不是為了「我們想要讓文明進步」,用一種很模糊、很神秘、完全缺乏概念性與關聯性的說法來解釋,就是因為那一聲「好無聊啊」,讓故事變的這麼神奇。

所以......我無法明確告訴大家什麼是(我心目中的)好故事,但我肯定可以告訴大家什麼樣的故事很濫!

「快來聽(看)這個故事,不聽(看)你就落伍了!」......這故事肯定很濫!

「我的故事沒什麼劇情,但因為我有很多特效,所以快點來聽(看)!」......我好想打死這個說故事的人,......真的!也許神會把這當作「義行」、然後讓我因此上天堂也不一定。

重點是......當說故事的人的動機,從圍在營火旁那純良的一刻,轉變成為一種帶著炫燿、或為了牟利而出發的狡猾奸詐自利行為時,說故事就是在「拿著文明反文明」。



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在美食上。而這其實就是部在論述「何為美食」、「人為何要追求美食」的電影。

人為何追求美食?道理跟講故事是一樣的,只是起點/根源從圍繞著營火,變成圍繞著餐桌罷了。

所以真正的美食,不該是追求技巧、氣氛、食材等級,更不是那句帶著炫燿和自信的「祝各位胃口大開」。

那種「想要跟其他人分享(交換)自己努力的成果」的心情與企圖心,才是美食的根本。

這個觀點,基本上在這部片中可以說是徹底缺席了!

為了一本食譜,茱莉亞柴爾德經歷了多少年,花費了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和丈夫朋友們分享過多少自己製作的食物,其動機絕對不是單單的一個「想要出本書賺錢」。

相較之下,茱莉鮑爾,只打算花一年,也就這僅僅一年,而且明顯的還是搭茱莉亞柴爾德名氣的順風車來完成一本書.......

試問:  茱莉亞柴爾德知道後開心的起來嗎?

當然,這個在明顯不過的答案,也在這部電影中徹底缺席了。

【講白一點,我覺得這片雖然打著美食的名號,但其實卻在反美食的根本。

儘管原著似乎是嘗試著想要表達「茱莉亞柴爾德的美食」是作者的人生在谷底/同時也是紐約因為911而最低潮的時刻,所能經歷最美好的一件事,但這電影的編劇和導演似乎不想理會這點,劇情雖然囊括了以上所說的內容,但電影的敘事觀點純粹只想專注在一個人如何藉著在部落格上寫「美食經驗」而功成名就的過程上。】 

3 則留言:

Hui G. 提到...

遊影足之友來留言啦ˇ
(我是在社團內用本名的人XD)

我知道Julia Child她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學作法國菜,當時出版食譜還有各種突發狀況,所以情況沒有像後來打算挑戰他食譜的女生那麼順利給人注意到,也難怪電影中提到Julia Child拒絕對Julie Powell評論或見面,雖然後者有粉絲心理,但是花的時間和心態不成正比,難怪Julia Child心情不好.....

然後這部分沒有交代,使得故事除了顯示本作的男生真的很支持她們愛作菜的太太/女友之外,少了一點東西...

卵生水筆仔 提到...

我是覺得年輕女生本來是什麼都沒有情緒甚至有點低落想激勵自己的女孩,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著功成名就。

而老牌大廚的不高興電影裡顯得莫名其妙,但是從你的角度切入,顯得很合理。沒有大廚的觀點是可惜,雖然片名並列,但整部電影我們只看得到年輕的聲音視角。

不過這部電影還是蠻聰明的,從一個沒未來沉悶上班族的突發奇想,慢慢變成一個美食主題的勵志故事,兼顧了兩種群眾。而且你看得開心,我也喜歡。視角的抉擇也是必要的吧!而且原著本來就是那年輕女生的書。

婊爆俠 提到...

是這麼說沒錯

畢竟有商業考量

但是 既然錢賺到了 就容許我用比較嚴厲的角度來審視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