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赤壁 之 新聞觀後感】責任不等於義務

今天,蘋果日報的頭版報導了件很有趣的新聞,因為在其他幾家大報上頭都看不到這件事,網路上也沒有多少資訊,所以我只好簡單口述這個新聞:

海軍司令部的營區原本分配有二十五名伙房兵,每日要準備三百人份的餐點,可是近日因為國防部一只莫名其妙的命令,導致用膳人數暴增至兩千人,而剛好碰到退伍潮,伙房兵只剩下十五位。因為不滿意工作壓力過大,所以近日竟然發生伙房兵們以三人為一組,集體用出公差採買為界口,不假離營,導致當天只有六名士兵負責準備餐點。

新聞記者訪遍了藍綠陣營的人士,得到的意見幾乎一片倒的在譴責士兵『不抗壓』、或是『如何把保家為國的責任交給他們』,甚至還有某個不具名的退休將領質疑『為何沒人遭軍法審判』......

【如果找到新聞,有空再轉貼過來。】

看完了這則新聞,讓我挺心寒的,不是為國軍士兵的不爭氣心寒,而是為大家的反應心寒。

中華民國的男性國民,只要體位符合標準、且無特殊情事,都有『義務』服兵役。--簡單說,所謂的兵役是種國家用暴力強迫加諸在人民頭上的勞役,人民會心不甘情不願,是理所當然、也應該諒解的。

進了軍隊,每個人都有他的責任。士兵有,軍官有,將士也有,軍隊裡頭如此,整個社會毅然;士農工商......大家都有自己的責任,盡責就是這個社會能夠順利運轉的關鍵;今天伙房士兵不盡責,因為工作量超乎自己的能耐,就選擇逃跑,除了紀律不嚴之外,首先突顯了我們的社會沒有把盡責任的價值和必要成核心價值,『逃跑』看起來只是個很單純的選擇,但其實意謂『保全自己、犧牲同僚』。

真正導致士兵逃跑的原因,其實有一部份早在士兵進入軍營以前就已經種下了。

兵,是種用來送死當炮灰的東西,沒有意識到這點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理直氣壯的口持像這些立法委員一樣的論調,尤其是當這些講話的人已經退出『當炮灰的首波名單』時,往往講得更大聲。

大家都忽略了要能讓兵有覺悟、有勇氣、有那個意志去冒生命危險,是件多困難的事,連退一步思考「如果是自己碰到這種場面,有沒有辦法當個完美稱職的士兵」都不肯,--當然!要別人拿自己的生命當籌碼換取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作這種划算到了極點的事情當然不用考慮。

送死,只是一瞬間的事,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一位講出這簡短四個字的人,把送死這件事輕描淡寫,所以大家也都忽略了要讓士兵能夠服從指令到去送死,是需要『千日』之工的。可是中華民國規定的義務兵役期限,基本上最長就是兩年,也就是說想出這套制度的人當初就沒有要讓士兵有能夠送死的能力。

『送死?你在講什麼?不過就是煮飯而以,跟送死有什麼關係?』我已經可以聽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在這樣問......

並不是說軍隊只會把士兵當成消耗品一樣往前線丟,而是說要有不怕死的覺悟、甚至刻意送死般往前衝鋒的決心,軍隊才有辦法在戰場上運作。『送死』並不等於『必死』,用複雜一點的譬喻來說明,『送死』是必要配備,但不是可以隨時拔出來的一把劍,即使要拔劍,也要有不會折損劍的技巧。

妥善的事前規劃、偵查、調度、和訓練,然後要士兵不顧生死的往戰略目標前進,同樣是要人『送死』,這才符合軍隊之道;可是不管敵我雙方實力差異,也不提供士兵充足的資源裝備,立下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就要士兵在上頭虛擲自己的生命......這是瘋狂與不人性。

今日如果士兵們知道這道指令或作戰計畫,是擺明了要把自己當犧牲品,誰還敢遵從?

二十五個士兵準備兩千人份的伙食?六菜一湯加點心?我在學生時代曾經住校,十位專業人士負責差不多也是兩千人的伙食,四菜一湯加點心,水準經常出現讓人無法下嚥的菜色,今天如果國軍可以這樣規劃伙房的人力,戰爭發生時會怎麼安排作戰計畫?要整天播放軍教影片教導民眾為了一枚榮譽勳章而當人肉炸彈是很值得、很光榮的事?(回教恐怖份子至少還會用『上天堂』欺騙人肉炸彈,誠意及格、技巧滿分,)沒有人去檢討軍隊在這方面的失職,反而爭先恐後的質疑軍隊能不能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基層士兵的生命,在國軍、政府、還有全體社會眼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價值與功能,我想這個事件是最好的註解。

【赤壁】,周榆袒護甘興的士兵,看起來好像只是種籠絡士兵的手段,可是現在一想,確實很有道理。眼前的士兵,各個將來都是要去送死的,難道要為了一條牛,而將他們處極刑?多沒尊嚴啊!可是又不能讓士兵有變性的錯覺,以為軍法的絕對性可以推翻......

將這個新聞和電影的這個橋段相結合,我發現不是這部電影的劇本太幼稚、膚淺、或簡陋,而是我也在不知不覺間被好萊塢那套虛偽的美學給洗腦了。

曹操為何不能是個好色貪杯之徒?想想搞出衍申金融商品泡沫的華爾街『菁英』,說穿了不也只是空有貪婪、但其實能力見識平凡如你我的高知識衣冠禽獸?

『多吃點,』為近關於三國的翻案式解說可以說是顯赫一時,好像大家不讀點這方面的說法,就是孤陋無知;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對於劉備的人格評價,--三國演義寫的太文縐縐,好像這些帝王將相講話都要字字用典、用意精妙,否則不配開國立朝、留名於歷史,可是寫過頭之後,哪曉得後人會以此為『證據』,推論出『劉備是個善於籠絡人心之徒』。吳宇森(和寫劇本的人)偏偏就是不信邪,硬要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劉備,那麼的不起眼、那麼的不會講話、甚至是那麼的寒酸的人,可是也唯有這樣的人,會用一句『多吃點』來表達自己的關懷和感激.......

這樣看【赤壁】,好像忽然變得缺點沒那麼多,優點也沒那麼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