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 外星異種Sputnik】緬懷(?)蘇聯共產主義的女性主義政治批判

 


好萊塢的原創劇本其實不少,問題是今天A級電影的製作流程根本容不下這些劇本,例如太驚世駭俗的背景設定、台詞或情境的靈感醞釀過程太過冗長的編寫修改過程。

所以最後能拿到大筆預算在戲院播映的電影(例如漫威的電影),裡面功能性台詞都太過生硬不自然、導致人物造型鋪陳不夠有力道........

(因為視覺太有震撼性,最後只要特效砸下去,人物的單薄最後都會被觀眾遺忘。)

本片基本上都沒有這些問題。

開場,兩位太空人坐在太空艙中,一邊準備執行登錄流程、一邊討論任務結束後的安排,簡單的對話就將主角的性格、背景、和「伏筆」建立起來,但對話不枯燥、甚至頗有趣。

這是俄國電影編劇的功力勝過好萊塢電影編劇嗎?不,這恐怕只是因為俄國電影製作的流程沒有好萊塢的問題。


本片劇本最驚世駭俗的地方首先在於那只有三男一女的主要演員陣容。

這三男中,一位是「被外星人附身的太空人」,另一位是和前一位作對比的「極有血性的指揮官」,最後一位是「乍看之下對女性很不友善的研究所負責人」。

指揮官初登場,一反好萊塢潛規則常態(對軍事官僚多帶有負面成見)的讓觀眾看到一位願意勇敢承擔責任、不去墨守軍隊成規而把「人命擺優先」的年長軍人,而且比起「聽話」的研究所負責人,他更看重女主角的意見,甚至在女主角受傷時還帶了花去探望她。

相較之下,「待救援」的太空人態度屌兒啷噹、不時嘲弄所有試圖拯救自己的人,看到所有女人(特別是女主角)都很自信的展露自己的「性別魅力」。————稱他為「渣男」恐怕也不過份。


在科幻驚悚題材包裝下,本片演到三分之一就忽然把俗爛愛情喜劇的劇情框架都先演過一遍:女主角是個天份才華不受重視、身心受創、魅力待開發的平凡女性,男一號會先用「冷酷、難以親近、甚至令人厭惡」的姿態登場,男二號接著會帶著「神秘、危險、令人興奮」的驚喜殺入、並奪走女主角的注意、然後又讓女主角受傷,接著男一號會完全一改初登場時的姿態,進來安慰女主角、提供女主角各方面的幫助與肯定.......

但電影在這時候才真正要急轉直下。

原來男一號(指揮官)終究是個「冷血無情」的人,他展露給女主角看的一切人性與溫暖都是謊言,為的是滿足他個人狂妄偏執的道德理念。

而男二號也表現了他的真面目:他其實只是用玩世不恭的態度偽裝自己,讓被困在這個名為「研究所」牢籠中的自己看起來體面一點。


但電影如何藉著女主角的觀點去比較或批判兩位男性已經不再是重點,電影真正的結局忽然又一轉:我們應該要關注的其實還是女主角本身。


兩位男主角剛好一老一少,分別象徵著舊傳統與新思維,也就是蘇聯式的共產黨統治與隨著冷戰競爭(太空競賽)而滲入共產世界的民主自由資本主義。

而前者在電影開場時,是「極有血性、堅守道德良知並對抗體系」的好人,後者卻是融合了「渣男」和「外星異形」的危險異類。

雖然善惡的界定上到了中途被翻轉,但女主角本身是介於兩者(共產主義與民主自由資本主義)之間。

她習慣從前者(蘇聯式的共產黨統治)觀點去思考與看待事情,「戰爭不邪惡,入侵其他國家不邪惡.......」

但面對著本質上很危險的外星怪物和被他寄生操弄的男二號時,她又不忘優先保全「他也是人」的事實。

為什麼在這樣的衝突下女主角會有這樣的抉擇?

要看到最後,我們才明白女主角所抱持的蘇聯式(共產主義)思維:「人應該要盡全力去挑戰不平凡,不管是能力或成就,依附在國家招牌或道德理念下的所有作為,都只是在掩飾自己很平庸的事實而已。人命的價值?平等自由博愛?多元平權?這些口號聽起來就好像在說『我很平庸、一輩子庸碌無為,但我是個追求民主自由多元平權且看重他人生命價值的高等人種』一樣。」

英美式女性主義並不是女性主義的全貌,尤其在第三波女權成了英美女權的主流後,「女性天生擁有的特質:善於同理他人、合作、分享」成了英美女性主義者對女性主義「目的」的全部。但在共產主義剛興起(同時是吳爾芙開始寫意識流並且抱怨女人在英國社會混不開)時,還未成形的女性主義並沒有這樣的目的,甚至可以說是反對這樣的目的(所以西蒙波娃寫了「第二性」)。

這些歷史變化與女性主義多樣性都被左派極力在教科書上用「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這樣的歷史標籤給抹殺掉,就連俄國自己也漸漸的被西方女性主義表淺議題給淹沒,夜行全、反強暴、反家暴........但作為人文思想上其實內涵更豐富的俄國本土觀點似乎無人聞問。

觀點頗耐人尋味、甚至可以說擲地有聲。光是這點就讓本片有一看的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