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獵殺星期一】政治謊言的通則

正式的英文片名是「What happened to Monday」


結局說是小驚喜,倒不如說是老套到讓我不敢相信。

政治謊言都是這樣,理想主義/美好的未來都是這樣。每次有人這樣說的時候,其實背後的真相毫無例外的都是:我們會犧牲掉一大票人,為的是確保我們自己的未來。

(所謂的發展工業,其實是指犧牲農民,所謂的發展高密度勞力電子業,其實是指犧牲無技術勞工,所謂的發展高科技、或低勞力密集產業,其實是指犧牲學生合理健康的受教權去提前成為生產線工人.......所謂的發展勞權其實是犧牲中產階級的收入正義.......所謂的性別平等、性別友善、性別自由...是打算犧牲什麼?)


這種「未來黑暗絕望」的科幻片都是這樣,差別在於這個講話的人背後的盤算有多冷血殘酷、又怎樣的不公平(犧牲的都是別人,自己人就有後門可以開。)

這部片基本上刻意走B集科幻片懷舊風。80年代很多低成本科幻片都喜歡在「現實」場景中混入大量的未來高科技。但其實場景只是等著拆掉的舊社區,那些高科技都只是製作很粗劣的道具,像一隻手錶可以是超級電腦,但我們都知道那真的只是手錶,或是霓虹燈可以掃描人的身體內部、分析炸彈結構........

只是80年代的都市風貌都已經不見了、被都更掉了,或是那些地方又已經破舊到不好走進去拍片了,所以這種電影變成要掏出A級製作的規模才拍得出來。

除此以外,這部電影就跟詹姆斯卡麥隆一樣,還活在80年代,恐懼80年代的人會恐懼的東西,批評80年代的人愛批評的事物。(跟女權主義沒兩樣,論調內容都維持在三十年前,只是越變越暴力偏激狹隘,但卻愛聲稱自己在追尋美好的未來。)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大概只是因為題材很好玩,讓一個人分飾七個腳色還可以順便展現攝影單位的特效剪接實力吧!


電影還又連結了一些「今日世界是如何仇視個人特質」的要素。──我們展現給世界的樣貌其實都是自己眾多特質中最有競爭力的組合結果,就結果來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其他六天樣貌給藏起來。所以電影中政府法令所禁止的,其實不是「多生育」,而是人擁有過多的個人特質。

但.......電影沒有真的深入這點。

【帶來末日的女孩】毀滅世界來保存理性/進化的契機

乍看之下,很像2016年相當轟動的電玩遊戲【最後生還者 The last of us】,不管是故事的視覺風格(用動畫構築的末日廢墟有濃濃的電玩動畫味,反而不太像電影),還是劇情要素(被真菌感染的殭屍)。
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看完【羅根】(聽到片尾曲時)的感慨又浮現了...

生命的常態/真理是:絕大多數的個體存在的目的就是死去,然後在死前盡可能的探索自己(DNA)所具有的可能性,藉由展現可能性來決定誰(的DNA)有資格被延續下去。

在大人眼中是被邪惡寄生的小孩,到了電影結尾瞬間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觀點。──凡是(殭屍)沉迷於物質文化、(軍人)窩縮在集體意識中、(科學家)用冠冕堂皇的大愛偽裝自己的怯懦自私悲傷、又無法抵抗這種殭屍疾病的,竟然皆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舊物種!──觀眾就好像在思考「薛丁格的貓」這個題目一樣,以為熟知的答案與哲學論點在這部電影面前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電影並不是主張新一代有抵抗力的人類比較優秀,──批判或唾棄世俗主流文明並不是它的本意,──只是他們象徵的是個全新的機會,就類似一種洗牌、線上遊戲人物打掉重練。就好像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大洪水、或啟示錄中的天譴........目的上比較像是前者,概念上卻是後者,「沒人能預料它何時會發生,或發生時真正會發生些什麼事。」


潔瑪雅特頓飾演的女軍官算是本片的一大亮點。

她的體格高佻、但完全不纖細,甚至可以說相當精壯結實,演起軍官不需要刻意賣弄鍛鍊出來的肌肉就相當有說服力。(再加上天生有點娃娃音的嗓子,其實要演出性感腳色是很吃力的!但她就是成功的在【量子危機】或【波斯王子:時之沙】裡頭站了一個要角。尤其是【時之沙】,看似端莊優雅的公主到了沙漠裡頭忽然可以無底限的耍潑辣耍刁蠻.......她真的是個實力派演員。)

劇中她所扮演的腳色流漏的哀傷,在我看來是本片的基礎:這不是個講述我們所熟悉的人性與文化如何被保存、被拯救的故事,而是(說服自己)只能無奈地放手、任由命運決定下一代的方向的故事。

反觀葛倫克蘿絲在本片的演出就比較平實穩重(普通)。

挺奇妙的安排。(但或許是導演刻意「低估」了科學家自以為的熱血情操,不想要讓觀眾從中獲得太多的鼓舞而去認同這個腳色。也許吧!)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the red pill】物化女性是件好事

看完為止到今天(已經過了好幾個禮拜),好幾次在心中忍不住嘆息...

感謝好萊塢有如此惡質的「物化女性」習慣,否則本片導演Cassie Jaye永遠都是個花瓶演員,而不是拿著攝影機開啟自己的紀錄片導演之路。

(真的!她缺乏成為「優秀演員」或大明星的素質。唯一能讓她上鏡頭的理由就是那頭漂亮的金髮和讓人感到舒服的嗓音。)


這不單單是一部題材前衛聳動的紀錄片,它的形式本身也顛覆了紀錄片的常態,(或說讓某種正在興起的實驗型紀錄片更為成熟。)

紀錄片拍攝者在電影製作圈中享有一定程度的聲譽與地位(雖然商業圈經常不把他們當一回事)是因為拍攝紀錄片的本質是種豪賭式的冒險。為了追求真實的內容,拍攝者可能規畫了一個主題(事件)後扛起攝影機去一路拍攝,但最後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拍到...就這樣周而復始的虛耗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似主題(事件)中,最後只好放棄...或無意間獲得大成功。

 畢竟電影可以虛構劇本、場景、特效、演出......唯獨真實不可以虛構,這真實卻是紀錄片所追求的。(反過來說,即使經過層層計劃管理,片場的演出也可能稍縱即逝,這稍縱即逝的東西一樣也是種真實。)

這部紀錄片卻是從根本上顛覆了紀錄片對於取用真實一事的角度:怎樣的真實有價值?

這問題明顯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一個又一個的觀點,而且觀點之間也很難評斷誰好誰壞。問題是觀點總要先能成立,很多所謂的觀點其實是提出者的一廂情願、甚至是「將A觀點包裝成新的東西」為的是來讓原本不會接受A觀點的人無意間對A觀點轉為「不反對」的態度。

(例如美國最近盛行的極端左派Antifa就是用「反法西斯」包裝自己集團暴力武裝排除異己的行為和主張。)

至於在本片中,怎樣的真實有價值?──一路上指引導演通往說出「我不再稱自己為女性主義者」的真實才有價值。





但........為什麼導演不再自稱為女性主義者?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的女性主義者並不關心男性受迫害的情況(而作者不希望跟他/她們為伍)。

否則女性主義者至少會承認這些MRA運動者所倡議「大家應該關注的議題」,而不是一邊說「很遺憾發生這種事」,但又立刻轉頭說「但事實上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因為男人不可能成為受害者。」甚至很積極地對著公眾鼓吹「所謂的M.R.A就是一批支持強暴、反對女性有權力、看到女人成功就會焦慮的男人企圖在互相取暖並且重新奪回自己的特權。」

(所以影片的前三十分鐘就已經註定了這部影片的結論。)

但這樣的答案反而捨本逐末:上面說了,紀錄片的意義在於呈現真實,而不是結論。

畢竟,任何一種社會運動的複雜程度已經不亞於社會結構本身,我們甚至可以說「社會運動群」本身就是個完整的社會縮影。



去細部評論紀錄片的內容可能會失焦讓文章流於抨擊與爭論主流女性主義的惡行惡狀,只是想要提醒大家:請親自去看看這部紀錄片,不要聽從其他女性主義者的二手扭曲評論。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柯羅索巨獸】用父權控制女性也是需要技術的,也是一種值得被讚賞的技術的。成為一個領受特權的男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且輕鬆。!

【本文標題之創意來源啟發自臉書網紅兼「自稱女性主義者(但我看只是個麥卡錫主義變形蟲)」──周芷瑄的發言結語:當個正妹也是很辛苦的(點這行連結到臉書看原文)。」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不是已經寫過了嗎?)

......因為下面這篇文.......


 上一篇文有講女主角這種(現代獨立女性普遍會有的)領父權紅利的行為(和心態)。

但我也有講:這部電影對這種行為的描述其實算是中立觀點。

因為人(或者說生物)本來就不是很理性、會積極地用效率與正確來決定自己的行動行為反應。

「就已經在渾渾噩噩過日子了,去計較或批判人家領父權紅利的心態為何,這不是有點脫褲子放屁嗎?」(所以在女主角的角度來講,她要掙脫的並不是用暴力威脅與控制她的男人,而是她自己的頹廢心態。)



但事實上這部電影也有講述男人的惡質行為。

雖然電影反映出來的這種行為簡單來說終究是種個人本性,但看完(我)還是忍不住反思...

這難道是女性成長過程中經常要面對的事情嗎?

8~12歲這中間短短的幾年,很多女孩子會長得比男孩子高壯,所以自信心與活力也比較高、導致學業與創造力也比較好,但也就短短的這幾年而已。接著很多男孩子會開始成長、然後攻擊力也跟著旺盛,但學業與創造力的差距卻還未補上,偏偏我們的教育體系與教育文化也不想要去針對男孩子的心態予以輔導,就指望「放任」與「威權壓制」兩種矛盾的態度可以管用。

所以女權主義者總是聲稱自己成長的過程被壓迫........事實是真的一堆人在壓迫她們!那些學業、情緒控制力、甚至基本的思維深度都不如她們的男孩子,當碰到要競爭要爭鋒相對時,捨棄當下題目真正的核心重點、拿出自己比較高比較壯比較大聲比較兇的優勢出來逼女性讓步、甚至私底下玩小花招.........

其實挺無奈地。



【請支持M.R.A!男性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教育資源去輔導、訓練、學習怎麼克服這種心態差異!我們應該要教導小孩子學校的競爭本身的意義在於「體驗競爭」本身可以帶給人的經驗,而不是單純的競爭獲得好成績!(升學主義真的是萬惡之首!)請支持M.R.A,請用同理心看待男性特質,而不是女權主義者所主張的仇恨仇視與嫌棄!因為那並沒有用!】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數位重製版)】克蘇魯‧泰勒德頓和他的深潛猴子崇拜者一起在萊拉耶街開心地煮著肥皂........

【關於標題,請有興趣的人自己用維基百科查詢一下:克蘇魯、深潛者、印思茅斯、與萊拉耶。】

電影到了最後要開始收尾的四分之一,主角拿著地下室發現的計劃書跑去警局、然後又被迫逃出來在街上狂奔........

自己的理智正在崩潰,(他跟泰勒德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個世界已經徹底了落入了「泰勒德頓」勢力的掌控中,保有理智的人卻各個都對此渾然無所覺、甚至還和那些被「泰勒德頓」給扭曲了心智的人和平共處於一室之中.........



 感謝洛氏(H.P.Lovecraft)在百年前開始寫下了一系列的克蘇魯式恐怖文學。

今天我們似乎可以理解跟想像:作者的擔憂、恐懼、或想像的對象,其實就是「原來我們不過是太空猴子,現實對我們來說是如此扭曲又難以消化接受。」 (作者並不在乎怎麼幫助人獲救就是了,他們那個年代可能沒有這個概念。

也就是說:在導演大衛芬奇眼中,泰勒德頓的言語並不是種對現實的批判,而是種惡魔的呢喃魘語,主角的失眠、互助會、與泰勒的認識,其實都是惡魔覺醒並佔據主角身軀毀滅世界的計畫。

(難過.......)



剛上映的數位化重製版非常值得一看。

當年即使是一流戲院的音響設備在今天來看可能也都是二流而已,光是用細膩上數倍的音效去重新體會片中的片頭、互助會的冥想山洞、鬥陣俱樂部上的喧囂打鬥、主角的墜機幻覺、甚至是最後的一槍與大樓倒塌...(很多細膩的音效是在電視小螢幕上無法感受的。當年不管戲院是否有同等級的設備,都已經無法再回味了!)

光是重新在威秀這種水準的戲院中重新體驗這些片段的音效就絕對值回票價。

 (小聲講:扣掉對父權體系下的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的批判與男性困境的「陳述」以外,本片其實只是在講述一個有著30歲肉體的10歲小男生不敢相信自己愛上了一個漂亮女生的事實,所以夥同一票朋友欺負她、欺負到最後覺醒了要保護她和自己的朋友對幹的故事而已。)

【通靈神探】一層又一層的挑戰猜想式道德議題的虛無

火車難題,俗人大多以為這個題目的目的在於考驗人們如何想像出一個解答、然後繼而想像出新的限制去讓這個解答失效....直到其中一方無法再帶出新的解答(因為這一切的限制讓情況變得無解),或無法再加上新的限制(除非要讓之前加上的限制矛盾、否則解答必然會成功)。

但其實這個難題只是想要讓眾人去體會和刺激人們有那個契機去想像「完美的追尋正義」是件多徒勞無功的事。

每次有警察執法過當的「爭議」時,就會有人質疑警察的操守與能力,另一邊自然就會跳出來質疑講話的人「從未站在警察的角度思考事情」,──但這樣的質疑也忽略了小老百姓在面對這種事情時的立場.......「你怎麼能夠期望我們就這樣接受這種事情發生呢?」


這部電影一口氣挑戰了無數個道德猜想議題。

例如死刑,「如果遭遇這種事情的是你女兒,你還會這樣想嗎?」(這話其實是死刑支持者經常用來攻擊廢除死刑支持者時所用的話術,好笑的是在電影中,講出這話的人立刻道歉、立刻表示自己後悔說出這種話,但現實中在死刑議題的攻訐上,講出這話的人自得意滿自以為很有深度修養見識甚至道德高度........但其實他們根本粗鄙沒有修養、擅自放大自己的情緒反應。)

例如上帝是什麼。「我不是要扮演上帝,我可不欣賞牠的作為。」(從宗教符號的觀點來看,柯林法洛飾演的殺人魔已經超越了「人」的範疇,真的進入了魔鬼的領域。到了這一刻,電影從犯罪鬥志忽然轉為神魔對決.......挺奇妙的。)

 例如安樂死與人對待生命尊嚴的方式。

又例如人真的有全知全能的權力與資格嗎?你希望當個能夠精準預知未來到如此地步的人嗎?如果未來可以被這樣預知,這一切的意義又何在?........不過這都是老掉牙了!只是第一次看到有電影可以這麼巧妙地一口氣把這些議題通通擺在一部電影中。



可惜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演出就是那樣。總是一副老謀深算、隨時都在細細品味的眼前事物的美醜好壞的超然度外(假掰)...就是因為這原因,所以我不喜歡【沉默的羔羊】。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金牌特務:機密對決】此刻拯救你、跟你一起奮戰的人,未必真的是你的朋友

茱莉安摩爾年輕時跟史特龍合作過一部電影【刺客戰場】,裡頭她曾經跟主角(史特龍)講過一個笑話...

「有隻鳥從北方要飛往南方,但出發的太晚,所以飛到一半在空中凍成冰塊掉下來...快凍死的時候有隻牛正好在牠頭上拉了坨屎,屎的溫熱竟然融化了牠身上的冰...因為太舒服,所以牠就在屎中開心的唱歌,有隻貓發現了牠,就過來把牠從屎中挑出來後吃掉牠。......這故事告訴我們,在你頭上拉屎的人不見得是你的敵人,把你從屎中撿出來的也未必是朋友,還有......不要因為自己當下的處境溫暖又舒服,就開心的高歌,請安靜。」

這部電影的某些劇情元素正好就是這個笑話的具體呈現。「此刻拯救你、跟你一起奮戰的人,未必真的是你的朋友。」

貼這照片不是要劇透




這部電影諷刺政治正確諷刺得很兇。

「為什麼反毒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跟毒品劃清界線到多絕情的地步。」相較於用這種念頭武裝自己、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的政客...

其實罌粟妹只是個「看到自己喜歡的文化一去不回而感傷、想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園保存它(但又不甘心自己稱為家的這塊小天地必須要建在蠻荒偏遠之地中)」的科技宅女。

靠賣酒作為經濟來源的仕特曼(以領導者香檳酒為代表)更是有著古道熱腸、俠肝義膽,援助金仕曼時毫無猶豫,知道政治人物的冷血計畫時更是果斷的決定私底下出手干涉矯正世局。

抱持的立場是否政治正確...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其實這部電影也在討論一個很有趣的經濟議題:不正當的政治干涉會導致何種結果?

罌粟妹的「黃金圈」(背後的歷史暫時是個謎)象徵的其實是種毫無意義的政治干涉(強硬地將毒品宣告為非法)所產生的扭曲結果。

但這種扭曲並不是指「非法」,而是指「養出了無法被挑戰的巨獸」。( 罌粟妹的組織是全世界最「大」的販毒組織,大到連犯罪者之間都不知道她......可見其規模之深之複雜。)

用比較好懂得說法就是「因為政府頻繁的干涉創新,導致產業兼併和原始手段競爭,養出了一個再也無法被挑戰的巨大壟斷組織。」──而這樣的組織絕對只會為惡。(想要毒品合法化,方法很多.......有必要這樣嗎?)

相較之下,金仕曼和仕特曼就象徵著保有合作管道但又以獨立運作、互相競爭為重的產業運作方式。



但撇除掉這些複雜的經濟與社會學層面...

這部電影的關鍵只有這首歌:Country road。

「Country road~~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真的有人回家了,只是他們的家鄉只存在回憶中,山川景色永遠是記憶中的最美,而這種美就和自己的夢想雄心壯志長存。

死前能夠想起這份雄心壯志、並且帶著它上路,何等豪邁悲壯!

查寧塔圖今年兩部電影都有用到這首歌,而且都在電影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美國製造 American Made】國士無雙:將時代的墮落集合於一身的男人 (有Youtube影片)

彼得柏格的【反恐戰場】片頭精準地述說了發動911恐怖攻擊的蓋達組織前身和歷史,但影片內容跳過了1973年到1990這中間的歷史,這部片則是無意間補足了這中間的背景細節。






簡單來說........1973年後,美國暫時把反共戰場焦點轉到中南美洲,但進度一路不順暢。越戰時,美國高估了自己的先進裝備能夠換來的優勢,但在中南美洲,美國則是高估了自己的情報與後勤動員能力。

(最後一路吃鱉,才會想到請伊朗介入,結果伊朗反而從親西方的開明君主國變成親共產主義政教合一國家、這幾年又自行慢慢轉身變回開明保守政權...)



這中間的轉變之所以會發生全是因為這個男人。

他就像個潘朵拉的盒子一般,對自己的「內容」與能耐沒有自覺,但確實是因為有他,CIA的很多非法行動才能成立,今日另歐美頭痛不已的哥倫比亞毒品走私集團才能壯大到今天這個地步。

所以說「這個男人創造了歷史」恐怕一點也不為過。但身為能創造歷史的男人,他也逃不了那麼悲哀的收場。

另一方面來說,這片也在同時揭露美國反毒品政策的虛假...因為這政策的本質與真正目的竟然不在反毒而是反共。

這種虛假會讓人想要懷疑:我們對毒品的危害認知真的正確嗎?當權者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會不會不惜犧牲民眾往後無數個世代的正確認知和知識?(我們知道這種事情經常發生的!政客所以無良,就在於他們根本無視別人的獨立自主與人權尊嚴的完整性。)



看完(打出色彩絢麗、但構圖簡單的片尾)才發現這部電影根本不是走【軍火之王】的模式,因為【軍火之王】是在不知不覺將這個世界塑造成一個充滿奇幻又光怪陸離的戰爭樂園,而這部片卻是走寫實記錄(還原時代氛圍)的模式。

(也許我們接下來會不停看到很多重返70~80年代的電影出現。)

在模式之下,這部片是講一個男人一開始只是想要平衡自己身為一個男人(期望能從工作中滿足自己對刺激的渴望)與丈夫(從家庭中獲得安適平靜)的腳色衝突,最後竟然一步一步成為歷史運轉的軸心。(最後歷史把他淘汰掉,換上別的人作軸心。)

 那是「男人的特質還不會被明目張膽地指為有毒、幼稚、自私、必須零容忍」的年代(看最後的影片連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太太會換上性感內衣迎接工作返家的丈夫,也會順從丈夫突然的要求搬家,但我們也看到丈夫焦慮地對著CIA探員表示「等我回去,我太太可能就不在了。」(顯然他並不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擁有自己的太太、更不會傻傻地以為太太要自己調適所有反彈的想法好一心一意的順從丈夫,而太太也知道自己擁有這樣的權力。)

 只能說造化弄人。如果他繼續安穩地待在航空公司,當個偶爾會關閉自動駕駛、惡搞一下乘客的的機長,或許對他對這個世界也未必不是一樁美事。

造化弄人。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暗光鳥電影院 After Dark Theater (這裡不是官網)



官網在這裡


「暗光鳥影展」本來是指台北市西門町的樂聲戲院在2015年開始的10點以後撥放的電影。這些都是台灣以往習慣直接發行DVD的電影,但因為這個機會就有在戲院上放映。(這幾年也開始有其他戲院跟進在同檔期撥放這些電影。)

很多都是準影展級的電影,恐怖片居多,奇幻、賣血漿、女性主義、信仰虛無、次文化衝擊......通通都有,不要因為「直接發行DVD」就小看它。

除了DVD以外,它有自己的線上影音平台,friDay也有它的專區。



以下是我看過的片單:
天靈眼
下坡戮
今夜血肉燦爛
飢膚
屍落沙漠/血染黃沙
索命半徑
屍速狂殺
靈蝕
懼嬰 
勇闖地獄門
惡靈金庫
帶來末日的女孩
降靈曲
魔女劫
絕境之南

絕魂夜

A片有鬼

活屍大丈夫
活死人之廁
失控一夜情(神秘感染)/失控二夜情
她們的顫慄故事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七夜怪談(西洋版)】讓人無能為力的惡意

好萊塢改編日本的東西,最常做的改編應該在於日本習慣將人性的美、醜、善、惡、熱情、消沉...等元素都極度放大。

例如最近的【死亡筆記本(Netgflix)】,它拿掉的是人類自己為的全能(用漫畫腳色的超凡來暗指人的潛在可能性)。

【七夜怪談(西洋版)】拿掉的是人類可以輕易冷血自私的將它人的性命做出輕重遠近的排比。(這種冷血自私說白了就是貞子的性格,但貞子是個不具備人性、徒有人型的怪物。)

但人性的自私其實是很多要素的結合後展現出來的東西,並不是種基本元素。

因為缺乏遠見,所以看不見更合理的路、只能強求眼前的「心理安適」(明知道問題沒有解決、危機等一下還是會找上門,但...就先犧牲他人吧!)──這是大家最常討論的自私。


「看了這捲帶子的人會怎樣?」「我不知道。」

片尾,瑞秋帶著兒子操作錄影機時,面對兒子那麼簡單的問題時,她所展現的就是一種完全的徬徨不知所措。兒子的性命當然重要,換作是別人遭遇同樣的詛咒時,她絕不會選擇犧牲兒子;但這不表示她現在選擇犧牲他人是因為他人的性命與價值一文不值,操作錄影機時臉上所顯露的「不在乎(「先救了兒子再說」)」其實是在壓抑自己對「徬徨無助」的不安和恐懼。


這種無力與不安會不會是今日(中產階級開始消失、生活穩定性開始瓦解後)女性獨立生活跟走入職場後經常要面對的?

原著鈴木光司的另一部作品【鬼水怪談】中,主角也是個獨自扶養女兒的單親媽媽,工作是家「讓男性閱讀的色情小說」出版社的編輯和校稿員。她就經常要為了自己所閱讀的稿子感到煩惱,內容讓她不安不舒服,可是上級又老愛交代她處理這樣的工作。

先把批判或責任歸屬擺一邊,事實是:今天企業管理的法則開始變得「沒有人性」,員工的產值與存在不過是種數字,員工的失業或升遷跟員工本人的能力或功過經常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上面就是要這樣幹」「上面就是看你/妳不爽」。

有些人會很厚黑(很奴性)的發展出一種「有權力的人本來想幹嘛就幹嘛」的哲學,也有些人選擇徹底脫離這種職場(例如男主角),又有些人選擇心態上逃避去面對去討論這些事情(例如女主角)。但會不會.....像【七夜怪談】這樣的電影只是不願意接受這種哲學、逃不了、又一直不面對的人終於覺醒時的恐慌?而貞子的惡意其實只是這種恐慌的根源的影像化兼擬人化:企業/社會的運作越來越沒有人性、而我們又對此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種惡意在挑選受害者時是不會看性別的,所以人人都應該要來關注跟思考它。只是電影用女性做為受害者,會比較容易引起共鳴、可是也會讓大家忽略了事情的焦點。】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紅鞋茱莉】勞工權益...等等!歌舞片?音樂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6&v=OgDq_xzQDRc

【女狼俱樂部】跑最先的不見得會成為經典

這部片充滿了今天很多「女力當道」「女人也有一片天」的電影會用到的要素。

在這之前,女性工作者/上班族大多低調保守、只會在夜店裡尋求刺激(和空虛寂寞的解藥)。

別的不說,【穿著Prada的惡魔】就有借鏡它的節奏,【歌喉讚】說穿了只是把背景改在大學,一票女生周旋在一大批人中玩很瘋...大家確定最近的幾部喜劇是【醉後大丈夫】的女生版嗎?

(所以這個區塊的電影除了製作上越來越會搞置入行銷、劇本越來越精緻以外,其實變化並不大。)


可惜它終究是成本很低很廉價的電影,本質上是順應著當時的小天后黎安萊姆絲的熱潮、但是又學會了「還是別找歌手演電影」的教訓所推出的電影

現實中,男人會騷擾女服務生,然後另一批男人會制止這些人而把酒店打爛,接著...以前是女服務生會嚇跑,今天是女性主義者會帶人把剩下沒打爛的東西燒掉........

我想表達的重點是:這部片真正實際的東西並不多,終究是場為了讓觀眾看了開心沒壓力的幻夢。


好看。但不知道為什麼不慎吸引我。(以上所說其實都只是我為了這個簡單的結論硬掰出來的。電影還是很好看的。)


【夢魔纏身Dead Awake】建立在恐懼上的信仰跟視角 To believe and see in fear



把這片定義為【半夜鬼上床 Elm Street】的同類元素應用未免太可惜,因為這片談論的東西更廣更深入更大膽有野心。

它講的並不單單只是「人們的恐懼情緒」,而是更深入去指那些核心其實是「恐懼思維」的事物。

像哈山醫生對女主角凱特說的話...「感覺並不是現實」、「情緒只存在思維中,而思惟是自己握的」,這話對應到現實中,就是大家(批評者)對女權主義(主張的論調)的抨擊!


所以片中的惡魔其實是指「當人們一無所知時,生活所在的世界不只看似一切正常,客觀上也是。但當自己開始有了某種特別的想法後,這個世界就會開始充滿了各種的不正常、歪曲、甚至邪惡。當所見越來越多、世界的運作從穩定變成一個瘋狂的漩渦後,自己就會忽然發現自己正置身於這漩渦的中央.......」

如果你/妳對「父權」一無所知,那自然會看見人類社會運作的法則自有其道理,還有原本就存在的彈性與配套(避免人們被法則的不完美處給無情的碾碎...雖然它依舊不完美)。(例如:所謂「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從來就不乏女性成功的例子。相對的,男性也絕對不可能可以無能但獲得肯定與機會,或是失敗卻獲得較輕的處罰,「如果可以...那叫階級特權,親愛的。身為男性本身並沒有這種特權,而且舊社會也一直抨擊這種特權,說這是腐敗、官僚、鄉愿、不人道,絕沒有偏袒男人、特別處罰女人的道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妳知道了女權主義(者)荒唐歪斜的一面.......(基於個人的「政治正確主張」,所以就不詳細論述這段內容了。)


只能請大家都擺脫建立在恐懼上的信仰跟視角吧!


睡眠治療中心的女醫生賽克斯竟然是坦克女郎Lori Petty,──Surprise!

妹妹的男友伊凡的畫作是本片的遺珠......藝術水準非常驚人。




回私人目錄 


Get it on Google Play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弄了個APP

關於這個部落格...

一開始想寫小說,寫東西寫習慣了手會癢就會持續寫找題目寫想到什麼就寫,時間一久又覺得寫好的東西自己保管麻煩但放在討論區中又容易不見,所以就開始寫部落格。

 寫電影只是因為自己愛看電影,而且早期電影部落格是大宗,所以同好間交流多。

雖然寫了幾年下來,成不了名、當不了大咖,但也有點心得。






發現行動網頁缺乏很多功能、而且就算做了也不好用,所以就想自己用個APP把網頁包起來並且用APP的格式與功能觀看這些內容而不是網頁。(連結在下面。)

這樣做的本意是想要讓有意將自己的作品放上APP的人可以有個快速簡單的工具完成這件事。不需要使用額外的管理介面,部落格就是作品內容的發送器(不需要自己架伺服器提供資料檔案,也不需要使用別人的伺服器、被別人管。)

會繼續完善它...希望大家嘗試看看...

Get it on Google Play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性、愛情、漢堡飽 Franky and Johnny】先滿足性,再來講話



這部片的原名是取自這首經典老歌。(其實內容很暴力又有點幽默.....)




這是我比較熟悉的版本。(我曾經有一度是Johnny Cash的狂熱粉。大概是看完【活人生吃】以後吧!)




其實歌曲跟電影(舞台劇)內容有點不同,雖然都是「把男女情慾百態很坦白的說出來」,但歌曲內容很曖昧:男人應該要堅持忠誠避免女人陷入這樣的困境?還是女人也要學著節制自己的火爆衝動(不要像男人一樣)?

但電影就一點都不曖昧了.......

不只是相對於歌曲也相對於今天(?),80年代的男男女女都誠實正視自己跟彼此的慾望,「先滿足彼此的基本慾望,我們再來交流。這樣做沒什麼不對或不好。」

(肉體上的忠誠或單一好像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反觀今天,這種事情就是很單向了.......人都把自己真正的意圖隱藏起來,滿足慾望時只滿足自己的,不管是物質或性愛;在交流的時刻都用膚淺制式的對話回覆,或是忙著要把自己的焦慮絕望傷痛丟給對方讓對方代替自己承受。(如果是女人丟給男人,大家會稱呼這是女性主義。如果是男人丟給女人........這只是單純的沙文,電影結尾男人都要道歉改過。)





據說艾爾帕西諾因為拍攝本片的關係曾經一度動念想要「棄影入廚」。這是因為他的演藝人生已經走過好幾波起起落落?(【教父】的成功對他來說並不是個好的開始,因為拍那片很辛苦、讓他有很多難受的「片場與片商」經驗,而且又讓他有些微的被定型,)還是因為他就是那麼投入與專注於飾演一個剛出獄、人生找不到方向的廚師?

(我個人不喜歡方法派的表演方式,有些演員所呈現出來的表演在模仿上雖然很傳神,但他們所取樣並模仿的對象經常很刻板或膚淺,但艾爾帕西諾不會!所以即使他的「獲獎」數跟實際成績不成比例,但在很多人心中他就是「最棒的演員」。)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縮小人生】資本主義的玩笑?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這是2017威尼斯影展開幕片。

(竟然有布魯斯威利?)

看完預告我只想問:這部電影是在開資本主義玩笑嗎?

莫名其妙的,你的「勞動」價值就是可以比別人高,只因為你生在西方世界,只因為你從前人手中繼承了自己根本打造不出來的文化.......但其實你根本沒有能力滿足自己需要的任何東西,不管是抵抗原始世界的野蠻,或是讓玻璃瓶中裝滿伏特加......

這根本就是現實西方文明的寫照!

我賭:這會轉變成驚悚片!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無底洞 The Abyss】深海人/導演的父權觀點批判


本文內容並沒有太扎實的「心理學」或「社會學」基礎
大家要認同或反對,只能靠主觀的自由心證。請見諒。


從本片可以看出來詹姆斯卡麥隆對人類本性本質的極差評價,──不只是極差,甚至可以說根本上不抱持太多的好感與希望,──這樣的觀點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所以......

天網其實他眼中是「人類本性低劣面(用毀滅來解決事情)」的極致放大! (所以約翰康納在第二集中要感慨「人類沒有機會」。)

納美星人可能就是他所嚮往的「人性失落的純真善良(完全沒有沾染科學文明所啟發的物欲)」的終極表現!

鐵達尼號的沉默並不是什麼意外與災難,而是人類文明發展最「理想」的方向。(被一塊平淡無奇的冰山/大自然的產物給摧毀。)


但,如果他能夠順應某些「末日」行恐怖片常用的絕望、虛無觀點去幫電影作結,那也就算了。但他總是愛給電影一個明確明白的結論(代替自己親自走到觀眾面前進行「男性說教」)。

所以深海人除了救了主角一命以外,還要對著全人類展現他們極度優勢的科技,譴責全人類(但其實就只是螢幕前的觀眾)冷漠無知不尊重他們這種高尚優雅的物種、拿自己微不足道的冷戰鬥爭產物去人家門口添亂........

如果把深海人替換成上帝,大家可能會比較好理解這種態度的偽善跟荒謬。


(我懷疑這是因為...)「這類人」會順從理性主義而對人類現況做出負面跟不滿的評價,並不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什麼「更崇高理想的境界」,而是基於某種「無以名狀」的自悲自亢。

這種人就是存在,他們總是急於順從某種「態度極端」的發言者所發出的批判性思想,例如環保分子對工業的批判、自由主義者對政策法規的不滿、甚至女性主義者對傳統性別分工的仇視.......

所以納美星人可以隨手抓起一把泥土往嘴裡塞、還可以隨意跟動物植物進行神經連結,鐵達尼號上的中下階層純真善良樂於分享喜悅,放棄殺戮指令的終結者充滿好奇心與責任感......

2017年,11月


十二月院線:
攔截異種(這其實是B級片,很難得看到片商會讓這種電影上戲院。)

十一月院線:
正義聯盟
氣象戰(其實這是十月上映的,但我一直到十一月才看。)

十月院線: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
忌日快樂
母親(Mother!)
銀翼殺手2049
極地追擊


特別議題:
溫斯坦影業
Louis C.K. -- 婚禮終結者


新發行DVD:

線上影音:
北越歸來
辣手保姆(正常版) / 辣手保姆(不正常版)
死亡筆記本(美版) 
柯羅索巨獸(1) (2?) (3?) 
惡靈嬰弒

第四台:
新鹿鼎記

其他(低調):
The Monster Project
The Red Pill



其他:
暗光鳥影展
金馬奇幻影展


請注意:
人們看電影,不是為了被拍電影的人教訓和上課。所以看電影時請不要在那不停鑽研「電影想表達什麼」,或計較批評「誰誰誰有沒有看懂」...想看什麼想寫什麼,如果不尊重這點不理解這點,電影本身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九月院線:
金牌特務:機密對決
牠IT
美國製造 American Made
鬥陣俱樂部(2017數位重製版)
鬥陣俱樂部(女權主義太空猴版)
獵殺星期一 

八月院線:
殺手保鑣
羅根好好運


DVD:
人造意識
暫時停止呼吸
神力女超人
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 
夢魔纏身 
異星智慧
羅根

其他非院線、非DVD:
驚叫少女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
通靈神探
瘋狂謀殺計畫/山谷兩日
怪獸大戰外星人
仙履奇緣
魔詭
無底洞  
全民情聖
性、愛情、漢堡飽 
駭客任務 
獵殺U-571 
活人生吃
自殺突擊隊
第五毀滅 (1/2)
第五毀滅(2/2) 
女狼俱樂部 
鄰家特務
七夜怪談(西洋版)
酷斯拉
......
廢宅特務 (「鯨鯊」支援)




測試

【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妓女的假乳房



原來道德只是用來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大家都以為自己只要片面遵守了自己所「看重」的道德教條,自己就可以聲稱自己跟野獸不同。(派人殺了自己姊姊的人認為自己有權力復仇。)

所以自由主義者聲稱自己尊重自由意志,(美國的)左派聲稱自己在捍衛社會多元,法西斯聲稱自己尊重國家社會權威,女性主義者聲稱自己尊重平等.....


動作場面好像水準很高,但邏輯上已經太刻意、又太戲劇性。內行的人看了只會想笑。(畢竟只要特效或攝影技術不停翻新,動作場面的水準本來就會越來越高。電影真的看得夠多,大家都會誠實的理解:這並不是什麼值得讚嘆的元素,就好像妓女的假胸部一樣只是噱頭,聰明務實的嫖客並不會把它看得太重要。)

腳色的情緒衝擊變得很膚淺,大家都好像在上演一幕又一幕的中二戲碼,「我的退休生涯被打斷」「我老爸不傳位子給我」「我終究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我的主子被殺掉我卻還要坐在這裡跟你喝酒」.......

導演/製片應該去考慮找個懂武俠的東方人來寫接下來的故事。

像李連杰自己寫的【龍吻】就不錯。(難以想像。)

============================================

有朋友問我說:「你最近好像對女性主義很有感。」

我說:「(略過起頭).... 近三十年的電影不乏對女性主義的各種觀點,不管是辯證或呈現,但不知道為什麼到了近十年,這些觀點都消失了,只剩下檯面上的那套女性主義。討論女性主義的觀點本來就是種電影傳統,但不知道為什麼,女性主義者開始侵門踏戶的要求觀影人連發表意見(不管是評論電影或演員),都必須要遵守他們的規則.........明明他們才是不懂女性主義的人,因為他們的知識根本狹隘短淺但心態又如此自大。......我這不是有感,我只是他媽的受夠了!」

先把這段對話放一邊......我認為這其實也是一部「講述男人的傷痛怎麼被這個世界給忽略、壓抑、甚至踐踏」的電影。

男人的感受其實是很多電影的主題,已經是種歷史了。

譬如卓別林的默劇就有男性的憂傷愛情故事,西部片有【日正當中】或是【原野奇俠】,近代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同樣講述喪妻的【西雅圖夜未眠】,還有不知道為什麼被扭曲成「講述同志情慾」的【一路到底:脫線猛男】。

忽然這樣的電影從好萊塢中消失了......將近快十年。男人的觀點只能是粗魯沙文,為的是要襯托女性的溫柔感性理智,男人不會負責承受社會的壓力與不公,男人不會感受到社會體制的扭曲與冷酷......

絕大多數的人根本對此一無所覺,畢竟他們本來就對自己的人生與思考沒有太多的自主權,──他們就是隨風搖擺的草而已。

但有人可以明顯清楚的看到這其中的荒謬,並且開始與之對抗唱反調。

所以即使評價不高,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部片,因為有時候人就是要敢單槍匹馬硬上。

去你的女權主義者。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牠 IT】男孩很害怕

 男孩恐懼這個世界,女孩恐懼自己是個女孩這件事。(幕迷連結)

【魔女嘉莉】中,嘉莉的母親並不是「傳統宗教體系」的象徵,不但不是,事實上她母親是個「脫離宗教體系」的宗教狂熱者。看似虔誠,但她們家其實跟周圍的所有教會都不相往來、教會也不敢拜訪她們一家。而在嘉莉出生以前,父親其實也跟她一樣被母親的狂熱給箝制著。

【克莉絲汀魅力】中,主角的母親就是典型的(第二波)女性主義者,結果她除了使用家父長特權不停地對主角情感勒索以外,她的作為與堅持其實都是事情會走向無法挽回的悲劇之關鍵所在。

【禁入墳場】中,主角因為不想涉入醫院醫療體系的權力鬥爭所以選擇擔任大學的校醫,雖然妻子沒有太多抱怨,但岳父可是一肚子的不滿。

【黑塔:卡拉之狼】中,卡拉的姐妹會(我忘了名稱) 成員平時都是安守「傳統美德」的婦人或待嫁少女,但其實她們都身懷可以對抗狼群的絕技,可是她們卻選擇隱藏這項絕技、等待主角一行人降臨。

(雖然【禁入墳場】的腳色是男性,但他其實象徵在傳統男性腳色定位中活得很痛苦的男性,而其他女性則不外乎「順應傳統、強大又有能力」或「追求新時代的新定位但一無所獲」這兩種原則而已。這樣的特性或原則幾乎可以在史蒂芬金的所有小說中都找到。)





還有【牠】,我沒看過原著所以無法比較,必須要以電影為基礎。

但基本上史蒂芬金的小說都是以他自己獨特甚至獨創的觀點在觀察社會或是事件,幾乎看似(其他作者也會遵循或參考的)刻板印象的腳色都會讓他用不同的觀點與邏輯巧妙分析並重組過,最典型的就是【克莉絲汀魅力】中主角的母親。「女性主義並沒有幫助她成為更好的女人或母親,」這樣的描述顯然就是違反常俗通行的「女性主義者」認知。(除非所謂的女性主義者根本拒絕成為女人跟母親。)

在這部電影中,小丑的真實身分或本質是什麼並不重要,其實人生中充滿了許多無法解釋的悲劇(因為自己的知識與認知都極為有限),那可能會讓人失去朋友,會讓人失去夢想,會讓人失去純真,當人們遭遇這種事情又無法調適自己的無知所帶來的挫折感時,「牠」的存在就成了一種解答與解脫。

像牠可能是女性的身分與特質,(但丟掉女性的身分與特質根本沒有幫助,)牠也可能是在大眾眼中日益矮化且扭曲的家世背景, 牠也可能是小康家庭對於撫養第三個小孩所要面對的經濟壓力一籌莫展的恐慌......

不論如何,故事的結果都是男孩子總要繼續扛著社會的變態期望與規則繼續成長,但女孩子會獲得更寬廣的空間與機會(甚至是呵護)。



討論史蒂芬金是不是討厭女性主義恐怕沒有太多意義,因為史蒂芬金不可能討厭女性主義,畢竟在他眼下,社會傳統的邪惡與黑暗跟女性主義的論述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畢竟他都懶的控訴「男性凝視」或「強暴文化」了。顢頇、封閉拒絕聆聽、用權力壓抑弱小的主見...這些行為是人性之通病(不是每個人都有、但絕對很常見),根本和性別或傳統一點關係也沒有。

說白了女性主義只是另一個膚淺的錯誤罷了。


回私人目錄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模犯生】真正的正義是......???



這個社會並不是學校的延伸與擴大,會考試並不吃香;但在學校裡,會考試的人卻容易被錯認為比較優秀。

因為基礎教育本該是全人全面的啟發培養,然後藉由「考試」來抽樣間接評估所有項目。(然後加開其他科目避免有不擅長考試的人被體制遺漏。)可是亞洲的教育觀念(聽說在歐美也越來越普及)卻是......「我只看你最後審核什麼東西,然後就犧牲其他東西全面加強考試。」

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我不認為電影(導演、編劇、製片)會不懂這個道理。

所以隱藏在電影表面情節之下、真正一直在享受不當待遇的,其實是女主角自己,而不是學校跟有錢人。


靠人情入學跟參加課後輔導拿到考題其實是種「假希望」,就跟高價名牌一樣。

有錢人買它是買感覺,說白了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在真的去了「戰場」時幫助很有限,自己(的小孩)是坨怎樣的爛泥,自己最清楚。(不然大家找女主角幹嘛呢?)

學校賣它則是種變相的「階級流動」,社經階層中等的高知識份子可以靠賣這種垃圾來改善自己的社經階級位置。

所以這看起來是作弊,在經濟學上來說卻是正義。


但這種正義卻是SJW們想要否定的!他們希望把大家都認同這是種作弊...可是SJW式的觀點(幾乎是所有觀點)已經開始讓人吃不消了!

他們想要控訴社會不公可是卻總是只能觸及表象、或拿表象出來當議題,結果他們總是忽略真正的不公、然後讓一個其實「呈現巧妙平衡的正義」被打壞。


可是電影人不敢直接打SJW的臉...而且也不好這樣做,因為電影劇本其實都是現實世界文本創作的延伸總和發想(很少有完全走在時代前端的獨創),而我們這個世界還沒有累積那麼多東西讓他們去大膽成熟周全的打SJW的臉, (如果不夠成熟周全,SJW只會更理直氣壯的要求大家抵制電影卻不作任何回應與討論。)

所以結局要這樣安排...畢竟現實是...

那些沒實力的有錢人家小孩終究會上大學,只是上的學校沒那麼好。(因為大學本該讓真正有實力的人獲得機會。)或是要花多更多倍的錢。(然後學校錢拿來資助學術運作。)可是女主角把這些東西通通打壞,然後把錢轉進自己口袋.......

老師們就算違反公平去洩漏考題,但那終究是他們在自己的小圈圈中主持的考試考題,但女主角玩的卻是整個體制基礎。

所以正如片名所示,這是個「Bad Genius」的故事。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魔鬼命令1 Universal Soldier】女性凝視的惡劣玩笑



這部電影有點像是對【魔鬼終結者】這種看似賣弄男性陽剛、卻在「不知不覺間」滿足了女性凝視男性肉體慾望的電影做出廉價的模仿與嘲弄。

對!電影場景大多發生在鄉村、甚至是鳥不生蛋的荒野,篇幅又很短(相較於片頭有這麼長的背景前言),所以雖然動作場面規模也不小,成本必然較低,(這片的成本只有兩千多萬美金,前一年的魔鬼終結者二卻高達九千多萬美金。)

 但除了滿足男性觀眾對爆破或暴力的追求以外,這片可能也在探索著女性觀眾對動作暴力型電影的接受度,而不僅僅是提供廉價的男性雄壯肉體給女性欣賞而已。

片中完全沒有女性賣弄性感,(不像【魔鬼終結者】還需要仰賴女主角的上空演出!)女主角滿嘴粗話還拒穿高根鞋。 男主角是個沒有太多自己想法跟意見的呆頭鵝、只能讓女主角牽著鼻子走,在汽車旅館還演出裸體逛大街給老奶奶欣賞,在鄉下餐廳裡服務生也假設他是那個「負責付錢的人」。(反過來,【魔鬼終結者】則是讓男人跟「機械人」指引康納母子的行動。也就是說「女人終究不如男人和機械無腦人」。)

甚至還主張「只要技巧得宜,女性也可以輕易擊倒男性。」

所以這部電影一直在用很多些微的小動作(甚至可以說是娛樂女性的觀點)挑戰很多男性觀眾為主的動作片常規要素。(電影中的很多要素看似在重組【魔鬼終結者】這類電影的結構,但其實追求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目的。)


它雖然是在女性主義還不受好萊塢重視的年代所拍攝的電影...誰知道呢?也許它的內容反而比今天的電影更多元更有包容性。(導演可是個同性戀。)


至於劇情的主軸:戰爭、科技、和士兵,這片的觀點也跳脫了對科技的不信任,而且預言了科技應用除了會製造機械外,也會進一步改造人體。──或者說不是預言,而是一反已經盛行了一陣子的Cyborg風潮,直接呈現「將非機械科技應用在人體身上所能夠產生的可能性」但又不會把人搞成克蘇魯風(body-snatcher形式)怪物。

士兵天生是善是惡並非科技能夠決定或扭曲的。這種觀點明顯的是對科技採取中立視角,不去譴責也不突顯它的缺點或風險,更不是基於無端的想像與恐懼。

 一個死在戰場上的士兵有機會重新回家、回到父母身邊,這全歸功於科技。至於這科技原本設定為軍事用途......命運的運作方式就是這麼奇妙。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美國製造 American Made】國士無雙:將時代的墮落集合於一身的男人


彼得柏格的【反恐戰場】片頭精準地述說了發動911恐怖攻擊的蓋達組織前身和歷史,但影片內容跳過了1973年到1990這中間的歷史,這部片則是無意間補足了這中間的背景細節。



簡單來說........1973年後,美國暫時把反共戰場焦點轉到中南美洲,但進度一路不順暢。越戰時,美國高估了自己的先進裝備能夠換來的優勢,但在中南美洲,美國則是高估了自己的情報與後勤動員能力。

(最後一路吃鱉,才會想到請伊朗介入,結果伊朗反而從親西方的開明君主國變成親共產主義政教合一國家、這幾年又自行慢慢轉身變回開明保守政權...)



這中間的轉變之所以會發生全是因為這個男人。

他就像個潘朵拉的盒子一般,對自己的「內容」與能耐沒有自覺,但確實是因為有他,CIA的很多非法行動才能成立,今日另歐美頭痛不已的哥倫比亞毒品走私集團才能壯大到今天這個地步。

所以說「這個男人創造了歷史」恐怕一點也不為過。但身為能創造歷史的男人,他也逃不了那麼悲哀的收場。

另一方面來說,這片也在同時揭露美國反毒品政策的虛假...因為這政策的本質與真正目的竟然不在反毒而是反共。

這種虛假會讓人想要懷疑:我們對毒品的危害認知真的正確嗎?當權者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會不會不惜犧牲民眾往後無數個世代的正確認知和知識?(我們知道這種事情經常發生的!政客所以無良,就在於他們根本無視別人的獨立自主與人權尊嚴的完整性。)



看完(打出色彩絢麗、但構圖簡單的片尾)才發現這部電影根本不是走【軍火之王】的模式,因為【軍火之王】是在不知不覺將這個世界塑造成一個充滿奇幻又光怪陸離的戰爭樂園,而這部片卻是走寫實記錄(還原時代氛圍)的模式。

(也許我們接下來會不停看到很多重返70~80年代的電影出現。)

在模式之下,這部片是講一個男人一開始只是想要平衡自己身為一個男人(期望能從工作中滿足自己對刺激的渴望)與丈夫(從家庭中獲得安適平靜)的腳色衝突,最後竟然一步一步成為歷史運轉的軸心。(最後歷史把他淘汰掉,換上別的人作軸心。)

 那是「男人的特質還不會被明目張膽地指為有毒、幼稚、自私、必須零容忍」的年代(點此看影片)。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太太會換上性感內衣迎接工作返家的丈夫,也會順從丈夫突然的要求搬家,但我們也看到丈夫焦慮地對著CIA探員表示「等我回去,我太太可能就不在了。」(顯然他並不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擁有自己的太太、更不會傻傻地以為太太要自己調適所有反彈的想法好一心一意的順從丈夫,而太太也知道自己擁有這樣的權力。)

 只能說造化弄人。如果他繼續安穩地待在航空公司,當個偶爾會關閉自動駕駛、惡搞一下乘客的的機長,或許對他對這個世界也未必不是一樁美事。

造化弄人。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第三類終結者 the Relic】勇敢的女性


本片同名原著小說有中文翻譯,叫做【聖者之物】。不知道為什麼書序或介紹完全沒有提到過這部片。



電影裡頭的怪物算是「非動畫」製作中的一流佳作,(當年就是為了這點才在「根本不知道在演什麼的情況下」進戲院看這部冷門的電影,)或許沒有異形的那種特色,但製作精細、又符合電影的所有場景主題(下水道和博物館)。

說到博物館,這也算是以博物館為背景主題的電影,而且介紹的不只是文物,而是真實的介紹博物館的運作,還拍攝給大家看,不僅僅是用口條介紹而已。劇中女主角用來分析DNA的工具是現實中真的在操作的機械(和電腦軟體),而不是電影團隊製作的廉價道具。

這部電影始終沒有受到重視(畢竟劇情的漏洞不少),我想多多少少還是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某些「不追求專業」「大家都想當明星(能出名比有實力重要)」的風潮吧!

(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後來的DVD發行版本非常的「暗」,暗到很多橋段讓觀眾完全看不出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印象中在院線那可是非常清晰明亮的片段,後來在電影頻道上看到也是這樣,所以應該不是我的「回憶」將電影內容給美化了。)



但除了科幻跟恐怖要素以外,本片鮮少有人注意或討論的...是這部片的女主角Penelope Anne Miller所飾演的瑪歌博士。

這女人(劇中腳色)直觀上缺乏特色,而且還經常害怕得在鏡頭前尖叫,但其實她可能完全符合女性獨立自主的標準。

學有專長(不是空有學歷,是真的很有挑戰性、需要經年累月的實作練習和研讀的學科),也不會執著於都會女性的時尚表面功夫,面對男性的(不光明、甚至很惡質的)競爭壓迫時,不會退縮、也不會歇斯底里(聲量大了點)的尋求反擊(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讓腳色去處理這件事,就一直很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只是隨著劇情的推演讓競爭者「自然而然」退場)...

片尾當男人倒下了,也不會害怕無助地等死,反而是奔跑掙扎求生的途中找到了反攻的一線生機...





總結來說:她不需要學莎拉康娜一樣把自己搞得渾身肌肉或是對體制充滿激烈的不滿和敵意,也不需要走神力女超人路線刻意把自己裝扮得很漂亮、時不時賣弄性感來維持自己的「女性特質」。這部片就好像在天平的兩端取得了一個真正的平衡點,可惜就是這種平衡搞得這腳色兩面不討好。



但反過來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推測檯面上主流的聲音追求的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理想,而是執意的要往偏激的一頭鑽?──反向思考一下就會發現:莎拉康納如果是個男性,肯定是個負面的男性形象。因為「女戰士」在社會意義上本身就是種「背離社會生產運作」的腳色,他們的存在並沒有什麼理性可言,是種純然的生存本質之必要。(除非大家面對外來威脅,會選擇乖乖受戮等死。)

在「女戰士」上頭尋找「社會化的人類該有的合理形象」的答案,說好聽是走錯方向,說白了根本就是命題錯誤,講難聽就是「一堆無視社會生產運作邏輯之必要的寄生蟲在那刷存在感營造自己有在思考的假象」。


畢竟社會要進步,提高生產是絕對的基礎和必要。鼓勵女性走出家庭為的也是希望女性投入生產,──不單單時低等勞力,也包含設計、創意、科學、甚至管理(貢獻思維與觀點)。

如果女性的未來都變成了...大學念的是「性別研究」(可是對其他的哲學技巧實務應用又一竅不通只會調書包),實務技巧是專研社會運動...那我們還是回頭維持傳統父權充滿壓迫和僵化的社會好了!至少女人在家庭後勤的部分有正常運作與發揮,而不是在生產線上站著不做事。

但是對於認為「打倒父權」才是重點目標(而不是讓人類文明穩定維持和持續進步)的女性主義者來說,以上意見一點意義也沒有。


仔細分析,我還注意到...

本片被怪物殺死的鮮少是女性,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就算扣除了企圖和怪物正面交火但全軍覆沒的警察,真的大多數都是男性。

雖然它有一幕怪物伸出長舌頭舔舐女主角身體的戲,──可是女主角穿的衣服沒有比較少,而是穿著晚禮服。電影在製作上無意靠著女性肉體或性暗示來營造戲劇效果(跟絕大多數的B級恐怖片或科幻題材為基礎的恐怖片不同)。

披著怪物皮的人殺人只因為牠有牠的邪惡需要,不是因為牠的性別或社會化賦予的後天本能。

這是另一個本片即使沒有讓「女權主義正確」明顯影響(甚至左右)電影劇情要素後仍然優於其他近代電影的地方。這是真正理性的觀點,而不是決定了政治正確後,再來決定解讀現實的方式,然後進一步將解讀後的結果拍板定案為「大家所應該認識的現實」。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黑塔】 你敢孤身挑戰絕望的未來嗎?



(2020-01-13 這片當初是在手機APP上寫的。沒想到文句會不通暢到這種程度。)

故事裡的黑暗是跟【特攻聯盟】中的黑暗相反但又相似的矛盾東西。

【特攻聯盟】中的黑暗?──那是指會讓人一輩子平庸意志消沉黯淡的某種東西,而年輕人那小小的心靈就是一整個宇宙,怎麼生出勇氣去起身對抗黑暗就是故事背後所隱藏的「熱情」。

電影【特攻聯盟】拍得很明亮輕快,相較之下,【黑塔】就非常的壓抑。

但我還是會說【黑塔】其實就像是成人版的【特攻聯盟】(就連槍客羅蘭的戰鬥場面也跟超殺女友幾分相似),因為它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孤身取回自己的道德勇氣的冒險。

這種主題有它很古典的一面,「人在復仇的途中如何讓自己超越復仇、去尋得更遠大的目標,免得在旅途的終點時被自己的空虛給吞噬。」

但在這個世代不同。這主題在這個世代產生了一些突變:「每個人的生命之中,都有一座必須抵達的黑塔。」

因為這個世界變得很小、連結很緊密、複雜的就好像無數個平行荒蕪的世界所構成。

站在不同的世界,總會看到不同的危機或魔法師正在企圖摧毀黑塔,而守護黑塔的「槍客們」正在節節敗退、甚至已經被消滅...


回過神,最後「一對槍」不知怎麼的就落在自己手中...


這裡頭沒有太多「這個世界咎由自取」的悲憤,或是「我一定很特殊才會有這樣遭遇」的中二。

那很絕望,也幾乎只有絕望,因為「黑塔終究會倒」.....

作為史蒂芬金獨一無二的大部頭奇幻小說,其實這電影夾雜著很多一點都不奇幻的東西。有西部片、有公路電影、有好友們在鄉間徒步旅行漫步(非常多的漫步)、有隱藏著邪惡祕密的平靜村莊......

所以電影這樣(極端壓縮內容)的改編我覺得反而真的抓住了【黑塔】獨一無二的神髓......

(電影好像有偷偷預告蘇珊娜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