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道德只是用來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大家都以為自己只要片面遵守了自己所「看重」的道德教條,自己就可以聲稱自己跟野獸不同。(派人殺了自己姊姊的人認為自己有權力復仇。)
所以自由主義者聲稱自己尊重自由意志,(美國的)左派聲稱自己在捍衛社會多元,法西斯聲稱自己尊重國家社會權威,女性主義者聲稱自己尊重平等.....
動作場面好像水準很高,但邏輯上已經太刻意、又太戲劇性。內行的人看了只會想笑。(畢竟只要特效或攝影技術不停翻新,動作場面的水準本來就會越來越高。電影真的看得夠多,大家都會誠實的理解:這並不是什麼值得讚嘆的元素,就好像妓女的假胸部一樣只是噱頭,聰明務實的嫖客並不會把它看得太重要。)
腳色的情緒衝擊變得很膚淺,大家都好像在上演一幕又一幕的中二戲碼,「我的退休生涯被打斷」「我老爸不傳位子給我」「我終究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我的主子被殺掉我卻還要坐在這裡跟你喝酒」.......
導演/製片應該去考慮找個懂武俠的東方人來寫接下來的故事。
像李連杰自己寫的【龍吻】就不錯。(難以想像。)
============================================
有朋友問我說:「你最近好像對女性主義很有感。」
我說:「(略過起頭).... 近三十年的電影不乏對女性主義的各種觀點,不管是辯證或呈現,但不知道為什麼到了近十年,這些觀點都消失了,只剩下檯面上的那套女性主義。討論女性主義的觀點本來就是種電影傳統,但不知道為什麼,女性主義者開始侵門踏戶的要求觀影人連發表意見(不管是評論電影或演員),都必須要遵守他們的規則.........明明他們才是不懂女性主義的人,因為他們的知識根本狹隘短淺但心態又如此自大。......我這不是有感,我只是他媽的受夠了!」
先把這段對話放一邊......我認為這其實也是一部「講述男人的傷痛怎麼被這個世界給忽略、壓抑、甚至踐踏」的電影。
男人的感受其實是很多電影的主題,已經是種歷史了。
譬如卓別林的默劇就有男性的憂傷愛情故事,西部片有【日正當中】或是【原野奇俠】,近代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同樣講述喪妻的【西雅圖夜未眠】,還有不知道為什麼被扭曲成「講述同志情慾」的【一路到底:脫線猛男】。
忽然這樣的電影從好萊塢中消失了......將近快十年。男人的觀點只能是粗魯沙文,為的是要襯托女性的溫柔感性理智,男人不會負責承受社會的壓力與不公,男人不會感受到社會體制的扭曲與冷酷......
絕大多數的人根本對此一無所覺,畢竟他們本來就對自己的人生與思考沒有太多的自主權,──他們就是隨風搖擺的草而已。
但有人可以明顯清楚的看到這其中的荒謬,並且開始與之對抗唱反調。
所以即使評價不高,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部片,因為有時候人就是要敢單槍匹馬硬上。
去你的女權主義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