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自殺實境秀This is your death/The Show】「生命寶貴,切勿虛度。」...別鬧了!「我們都是這樣忘記初衷的。」...好多了!


主角的本意是要藉著這個節目來提醒大眾「你們之中很多人所要面對的真實生活景況」,那不是單純的平庸、無聊、樸素、沉悶而已,那裏真的充滿了各種的痛苦與絕望。

節目播出後的效果真的驚人,一堆人都被死者的故事與死去的景況給震撼到,──大家紛紛覺得自己的生命值得把握珍惜,主角也很滿意地看到自己的理想成功。

但這種真誠只是曇花一現。

沒人真的轉頭去將「把握珍惜自己的生命」付諸實現,大家只是渴望更多「這樣的感覺」,所以節目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大家都以為再多看一點別人的死亡,自己就可以擁有更多「這樣的感覺」);主角忘了自己只是個電視台的小小主持人,以為自己真的成了什麼偉大的宗教領袖,有權力去凌駕任何人決定自己的生命去留。


任何的理想或美好的願景,存在的目的就是崩潰而已。

發動越戰(對抗共產暴政)?廢死?平權?強大可靠的社會照顧服務?言論自由?(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下的)選擇自由?........哪個不崩潰了呢?(有哪個理念的支持者或推動者願意在「讓理念崇高」或是「讓理念可以被落實」間取得平衡呢?──寧可崇高的失敗,然後把錯都推給不願意極力支持並配合自己的人,也不要讓理念有一丁點被落實的機會。又有哪個理念不會因為推動者和支持者從一開始就懷著這樣的態度而引來反對者呢?)

所以不要去擁抱任何太過偉大的理念,務實一點、但又別太務實、別太功利、別太躁進.......免得自己單純的迷失在「我竟能擁有如此崇高的願景」這樣的自大自滿之中。




講到電視台,這片並不會侷限在「新聞第四權/公信力」或「電台高層貪婪」這種帶有「政治正確」色彩的俗濫議題上(總要唱道德與慈善高調、總要一味迎合左派與無神論觀點)。而是像【艾德的私人頻道】這類的經典一樣,客觀且全面的向觀眾演示「接下來可能的走向」。

從這角度來看的結論卻跟我上一段所寫的相反,其實這片鼓勵人去擁有偉大且崇高的願景,問題是請不用「權力」或「影響力」去推動它。請讓願景自己說話、去吸引人或號招人追隨,免得自己必須要掉進追逐權力或建構虛假影響力的漩渦中。

已經很少有電影可以在短短一百分鐘內如此徹底地展現兩種似乎是互相矛盾的態度,但選擇與詮釋的權力又全然的開放、交由觀眾自己決定。只可惜導演似乎還比較習慣電視節目的形式,所以電影不管是質感或節奏都比較像中型製作的電視劇。──但這年頭,這兩者之間的界線經常若有似無,所以這也不算什麼缺點。


電影也解構(破壞)了今天社會在家庭或職場中的性別權力結構。

電視台主管大多是女性,男主角只是個花瓶主持人。男性在家庭中只是負責「賺錢」的腳色,家庭真正的話語權決定全都落在女性手中。──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地獄。」........ㄎ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