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重點是,我愛妳】卓別林式的喜感

站在大時代面前,小人物需要的有時候不是同情或施捨,而是尊嚴與自由。一種可以自由選擇「要或不要主動迎合時代的腳步與變動」的尊嚴,而不是毫無選擇、整天誠惶誠恐的擔心自己即將被時代淘汰而狼狽不堪。

 主角本來是個墨西哥觀光區中無憂無慮的.......玩咖,可是美國人來、美國人去,偶爾在他床上留下點回憶,有時候還會像茱莉一樣回來丟個女兒給他照顧,從此以後,他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去不返。

看著他一路照顧女兒的方式,每次大笑完都是種失落,「這樣的生活,結局怎麼會是喜劇呢?」

果不其然,不用等到女兒長大,光是法律和社會觀念的轉變,就狠狠的讓他碰了一頭灰。

看到最後一刻,(雖然特效鳥鳥的,)沒想到一切都逆轉過來,勉強算是喜劇吧......

(卓別林的電影仍舊是我看過的電影中,唯一敢大膽、正面、不用矯情處理這種衝突的。直到這片為止。雖然相較之下這片還是在劇情取巧了。)



這並不是個「單親爸爸照顧女兒的歡笑日記」,這裡頭並沒有什麼爸爸、媽媽、或女兒的存在,跟親子相處、親職規畫、子女教養技巧等議題一點關係也沒有,就是專注在講述個平凡中帶點不平凡的男人怎樣活出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部電影其實無意中顯示了美式的家庭概念在歷經時代變遷、科技演進後,變的有多荒唐多虛偽。像主角這樣的男人,免不了會活得很悲哀、很沒尊嚴。這也算是替這樣的人作出得一種平反,讓大家看清楚這些人的價值。



家庭不是種人應該追求的目標,而是人努力去生活、努力去跟這個世界互動後自然會有的成果,強求反而壞事吧。

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屬物,更不是累贅、或他們「犧牲自己的生活」後換來的。

成長很難、很不容易,對已經長大、已經有能力、有覺悟去生養小孩的人來說,這種困難好遠好模糊。

 所以人們很容易以為「兒童節只是給兒童歡笑的節日」,但父親節和母親節卻是高唱「爸媽真偉大」的日子...


中國人認為「子女是父母親犧牲、奉獻、委屈自己之後的產物」。中國人同時也認為「子女是父母親的DNA附屬品、人身擁有物」。所以「父母理當享有子女服從與敬愛的權力」。

可是西方人卻認為「生育子女、照顧子女、教育子女,人生的一環」。所以「跟子女溝通應該要基於理性和平等原則」。他們同時也認為「人生可以在生養教育的過程中達到完滿的境界」。(但這個理念似乎正被扭曲。)

看完離開戲院搭捷運的路上,我想到這點,覺得有點悲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