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金剛】(2)創作者的責任

【上一篇:(1)先重新解構一下這部文藝片】


現代文明社會的特徵在於:大家都忘了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忘了自己的存在其實是建立在這個社會的安穩之上,結果大家都覺得自己對這個社會沒有責任、動輒以追求個人最大利益為行事準則......

???????

不是要講我對彼得傑克森版【金剛】的看法嗎?怎麼會忽然跑去論述社會倫理道德?

請讀這篇文章的各位壓下這個疑惑,讓我繼續順著自己的話題發展下去。

拿查克史耐德的【斯巴達300】作例子。這是一部技巧一流、劇本演技特效也一流,但內涵三流的電影。我不是指它醜化伊朗人,也不是嫌它考究不夠詳細,更不是嫌它大男人主義、賣弄肌肉棒子......而是這片從根本上,都在頌揚死亡。

對!敵人來了!全體軍民理當誓死捍衛家園和平與自由,但是那前提是在執政者要先盡了一切勇氣、智慧所能成就之事,譬如外交手段,譬如談判周旋,......我這番話是出於後人先見後知,批評斯巴達人並不公平,(天知道他們當時可否有商業貿易談判的概念?)可是很難想像這種要軍民百姓爲執政者的無能擦屁股、所以要奉獻犧牲自己的生命的行為,有何可歌可泣之處?

如果想到這,整部【斯巴達300】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笑話。

就是因為執政者有那個智慧與勇氣,去避免讓百姓陷入必須踏上戰場、犧牲性命的局面,所以在這個戰事仍頻的時代,美國仍有許多人可以躲再歌舞昇平的國內,拍出這樣的電影......這部電影其實是在否決自己存在的基礎,頌揚另一種會毀滅自己的精神。

誰叫拍這種電影能大賣?血腥、暴力、但畫面又異常的美麗,這部電影在行銷上,簡直男女通吃啊!

這就是種只顧慮到自己最大利益,完全不考量到自己的行為對整體社會的影響,──即使不產生任何「後果」,但是花了這麼多資源、拍了部這麼龐大的電影,如果唯一能夠產生的正面效應只有「工作機會」與「拍攝者名利雙收」,那我想這拍片的資源與機會,還不如讓給別人吧!



這就是彼得傑克森的【金鋼】所想講述的。

一個滿心狂熱、目空一切的導演,帶著一船人走進蠻荒世界、進行毫無道理的探險,所求為何?──拍電影!

大衛像的材質採自義大利本土,而不是西馬拉雅山頂,(先假設西馬拉雅山上有大理石,)藝術家、創作者不會要求這種事情,這不同於【神鬼玩家】中,為了拍空戰場面而導致拍片人員死傷,因為這片同時讓飛行工業受益。

爲了拍電影,遠度重洋來到荒島上,就連小船員吉米都藉著閱讀「黑暗之心」預知了這一趟旅行,其實是要遠離人類文明、走進原始蠻荒的最深處,導演自己心中不自知嗎?還是選擇了刻意忽略壓抑這種令人五體顫抖的感受?

不管導演的選擇為何,其成果成了文明世界的一場災難,──不管其本質是多麼美好溫馨單純,災難就是災難。

這就是創作。別因為它只存在虛構的影片、紙張、或石塊中,就可以忽略了自己身為人也有一份責任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