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有趣的概念】 他號召「吃飯部隊」救菜價

傻瓜二號》
他號召「吃飯部隊」救菜價

製作人:胡釗維、孫秀惠 撰文者:尤子彥 研究員:蘇鵬元

每天一筆小錢,到果菜市場批菜送人吃,竟因此建立起一套方法,既可以幫助農民,也讓弱勢團體餐盤多一道青菜。


黃榮墩從果菜市場成交行情表找出當天的便宜蔬菜後,大量收購,然後由民眾自由樂捐購買,形成一套成本極低的社區互助機制。(攝影者.翁挺耀)


一個善念,乘以一股傻勁兒,匯集的力量有多大?答案是,七百元就可以滾出一支超過六百人吃飯部隊的菜錢。

每天下午兩點整,花蓮市果菜市場拍賣競標的前五分鐘,對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執行長黃榮墩來說,心情就像等待樂透派彩結果。因為,果菜市場辦公室會在拍賣交易前一刻,將當天供過於求且品質欠佳的蔬菜,先抽出上百公斤堆到黃榮墩開來的小貨車上,滿滿一車的,可能是長豆、扁蒲,茄子、番茄、玉米、高麗菜等戰利品,也有可能是送人吃都送不完的大黃瓜、大冬瓜、青辣椒。

這一天,黃榮墩收的是每公斤下價(編按:果菜市場每種商品依品質批售價分上、中、下價,下價指品質最劣)十七元左右的高麗菜,滿滿一車總計五百公斤約要八千五百元,黃榮墩說,要不是莫拉克颱風後蔬果價格普遍上揚,同樣是堆滿一噸半小貨車的青菜,一千五百元鐵定有找。

幫助農民,收購價格最差的菜再義賣

「你沒法想像,產地盛產的時候,蔬菜價格低到不可思議!」去年初,有一天黃榮墩聽宜蘭的朋友說,產地茄子每公斤批發價只剩兩塊,但那時市場每台斤(○‧六公斤)茄子還賣到十五元,「價格這麼差,農民怎麼辦?」於是,黃榮墩心想,直接幫助農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到果菜市場批茄子,買來送人都好。

黃榮墩真的一個人開著車到吉安鄉的花蓮果菜市場,跟市場的拍賣官說想買賣不掉的茄子,「哇!九大件,每件四十公斤的新鮮茄子,全部才七百塊,」黃榮墩說,不到一千元的菜,就塞滿他小轎車前後座,整整載了兩趟才運完。

把菜載回吉安鄉公所旁的三級古蹟慶修院,黃榮墩把茄子放在空地上,讓社區民眾和遊客免費拿取,旁邊隨手放了一個樂捐箱。

黃榮墩回憶,茄子是拿來送人的,但第一天捐款箱竟然進帳四百元,雖然低於買菜支出,由於這筆錢根本不是他預期之內,一開始他有些訝異。隔天,為了盡快把茄子銷掉,黃榮墩異想天開把茄子煮熟,放在廣場請大家沾醬油免費吃,加上繼續批回來的玉米,捐款箱收入竟然超過四位數,錢雖少,但卻給黃榮墩帶來莫大的動力,這樣運作不到一個月,捐款箱的單日結餘款竟從四百元跳到兩、三千元,讓黃榮墩請得起一個月薪一萬八千元的正職人員。

「真的很神奇!」黃榮墩回憶,有一次他和工作人員打開捐款箱,看到一張藍色千元大鈔,大夥一時都愣住了,那個感動一年後都還很清晰。他這也才發現,不只是茄子,只要不挑貨,果菜市場天天都有一公斤三、五塊錢的新鮮蔬菜,平均每天一千五百元預算,隨便都能裝滿一部小貨車。

然而,買菜容易賣菜難,越便宜的菜越難脫手,是拍賣市場裡人人都懂的道理。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經理林連明說,一開始他實在都搞不懂為什麼有人要收這些菜,便宜歸便宜,問題是處理成本高,一公斤兩、三塊錢的青菜,買去轉賣,光是油錢成本都不划算,除非收購者有大型冷藏設備,等菜價高的時候釋出賺取差價,「但他就是傻傻的買,一直買。」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課長蕭能華則豎起大拇指說,「阿墩真的很厲害,塞什麼貨給他,他照單全收,有這種人拉抬蔬菜拍賣價格,對農民的幫助真的很大。」舉例來說,九月五日這一天,黃榮墩在拍賣前,先認購五百公斤高麗菜,占當天高麗菜到貨量七%,因紓緩部分供給壓力,高麗菜平均拍賣價格就能提高一到兩塊錢,「別小看這一點錢,對農民幫助可不小。」也是拍賣官的蕭能華說。

協助弱勢,幫安養院、育幼院加菜

為農民生計著想立意甚佳,但每天收購幾百公斤賣相最差的蔬菜,就算沿路送人,都未必能處理完,更何況也不是完全不需本錢,依目前黃榮墩每天平均約一千五百元的採購金額,一年下來,菜錢加油料成本少說也要六、七十萬元,怎麼看都是問題。

原來,透過這套批菜、送菜機制,一年下來,長年在花東發展青少年志工組織的黃榮墩,已經養了一隻超過六百人的吃飯部隊撐腰,成員除慶修院附近約三十戶社區住戶、還有透過村里長發送餐券找來的獨居和低收入戶食客,加上附近民眾帶食材換餐或自費組成的社區食堂,以及附近美崙、新城一帶的智能中心、安養中心和寺廟等,總計近十處非營利組織,自從黃榮墩開始每天到果菜市場批菜,這些地方的院童或出家僧眾,平均每兩天,餐盤裡就多一樣青菜。

黃榮墩說,最怕批回來的是大冬瓜、大黃瓜、長豆,這些都不是大家願意餐餐吃的蔬菜,盛產時每公斤一元的高麗菜,現場免費炒給大家吃也銷不完,這時候,就需要徵求吃飯部隊的阿嬤志工來幫忙醃製泡菜、製作冬瓜醬,或曬豆子乾。「有一次,果菜市場請我們拜託幫忙處裡三十公斤的青辣椒,看到之後我頭皮整個發麻,誰吃一大把辣椒啊?就算沒人拿,也總不能全送育幼院、安養中心吧!最後是拜託熟識的自助餐店老闆娘才處理掉的。」回想起來黃榮墩自己都覺得好笑。

但他的善行,卻未必受所有人歡迎。慶修院旁的青草鋪老闆娘鄭淑貴說,這樣對社區低收入戶是很好,但遊客未必這樣想。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召集人翁純敏坦承,有慶修院遊客看到古蹟內變得像菜市場,地上還鋪滿菜乾,拍照投訴到文化局,逼得文化局不得不要求「農民市集」縮小範圍。

畢竟,潑冷水的人只是少數。黃榮墩說,今年過年後,他把每天功德箱進帳,以及沒拿完的菜送到何處的明細公布在現場,功德箱內的捐款又更多。以七月份為例,當月赴果菜市場的總採購金額為三萬六千八百四十三元,捐款進帳則有八萬零八百六十二元,扣掉批菜成本,結餘款超過四萬四千元,這筆錢不止足夠支付送菜的油錢,還聘用兩位長期失業的全職員工和一名工讀生,這一切都始自一筆不到一千元小錢,整整一年下來滾出的結果。目前,黃榮墩累計一年在果菜市場的採購金額已達六十萬元,就算當天沒有每公斤五元以下的菜種可接手,也有能力買回滿滿一車的菜。

拋磚引玉,逾百人捐助送菜車油資

黃榮墩說,揀菜的人雖不乏拿著大袋子來裝免費青菜,但多數取菜民眾都會丟幾個銅板,但因為進貨成本實在很低,一公斤兩元的玉米,拿三根丟個十元零錢,如果真要算利潤,獲利率隨便都是幾十倍起跳。

拋磚果然引玉。今年初,長期關注公益事務的智邦科技董事長黃安捷,知悉黃榮墩的做法後,不但十分認同,更透過智邦基金會,募得一輛十五萬元的二手貨車,解決菜越買越多的運送難題。為募集這部送菜車的油錢和維修支出,黃榮墩把幫助農民做法寫在看板上,徵求八十八位善心人士,每人捐一千元,就把捐款人名字貼在車體,不到兩個月,這部二手貨車,已貼滿超過一百個芳名,每天下午在果菜市場,都能看到這部愛心滿滿的藍色小貨車。

問黃榮墩,當初是如何設計出如此聰明的機制,黃榮墩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說實在,絕非精心設計,也禁不起計算,我沒想那麼多,當初就只是想幫血本無歸的農民一點忙。」抓了抓頭想了一會兒,黃榮墩才說,真要歸納起來原則有兩個,第一,反正這些菜沒人要,買來就是準備送人;第二,我始終相信,這個社會上有善心的人遠多於貪心的人。結果也證明如此,「真的,這比烤地瓜還簡單,一點know-how都沒有,每個人都來學最好。」黃榮墩補上一句。「真的不是我厲害,要不是果菜市場拍賣官情義相挺、社會上太多的活菩薩……,」黃榮墩反覆強調。

翁純敏說,真的沒想到捐款箱會塞進這麼多錢,原以為社會上一半的人是有愛心的,但事實證明,超過八成的人都極富愛心,「台灣真的是一塊被祝福的土地。」翁純敏由衷的說。

黃榮墩堅信,善念繼續滾動,絕對可以匯聚更多資源。下一階段,他還打算朝成立「食物銀行」的方向進行,擴大收購中小型菜販再賣不掉就會腐敗的蔬菜,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才是熱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