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屍樂園2】(我被晃點了.......2015年也等不到這部片)別搞錯,2013年才會上片

上一集:我寫的,不知道在寫啥?

這是編劇/製片/導演...搞不清楚哪一位,在MTV頻道訪問時所透露的,不是「有打算」,而是確實要執行的動作,如果順利,可能劇本都已經快要完成了.......

這些不是我的重點。中文化轉手資料已經一堆,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如果是政治、財經這類比較冷門的資料,我才會有轉載兼備份的衝動。)



編劇/製片/導演在訪問中同時有提到:這本來是拍攝成電視劇的一個概念構想。

如果稍微了解電視/電影圈在評選劇本拍攝計畫的流程,馬上會想到前陣子的【陰屍路】,應該是電視台發出英雄帖,要各方創作者提出一個已殭屍橫行的世界為藍圖所製作的劇本構想,然後再進行「提案討論PK生死大決鬥」。

這種「提案討論PK生死大決鬥」說白了就是要各方創作者無償的進行前製作業,然後「贏家全拿、輸家閃邊死」,──不多婊。

總之,最後勝出的作品往往才是次級之作,真正的遺珠之憾才具備經典架式。(口水商業小說往往一投稿就被錄用,但幾十年後只能當廢紙回收。這是相同的邏輯。)

簡單說,我不認為【陰屍路】很好看,劇情太狗血、邏輯很怪、相當羞辱喬治羅密歐,──不多婊。



左看右看、東拉西扯......,如果以電視劇的標準來看,【屍樂園】還是比較優的,特別是那個『每週殭屍最殺法』(我忘了正確的翻譯),特別就是為了電視劇的內容而設計的,──編劇/導演/製片(?)如是說。



這麼一比較,就會發現【屍樂園】真正的優點並不在於它的黑色幽默,而在於它的內容與結構。

最近幾年的電影,似乎是為了成本優勢,都在拍攝將場景數目經過精確控制與調整,例如一棟大樓的大門、屋頂、後門、地下室......都可以獨立拍攝一段戲,剪剪貼貼後就讓觀眾誤以為電影帶著大家跑遍了一座城市,但其實這只是一座攝影棚、一個景區的四個面罷了。

如果是要讓觀眾「誤以為電影帶著大家跑遍了一座城市」也就罷了,很多時候電影劇情乾脆挑名著告訴大家「對!我們又回到這裡了,」所以經常有第一天搭景、第二天弄髒、第三天爆破、第四天放把火、第五天閃人到下一個地方的設計,那種懸疑動作冒險電影中繞了一大圈、經常要回到出發點找大魔頭算帳的情節,其實根本上的理由也是在於「可以少搭一個景」。

(拿【終極警探4.0】來說吧,真正高難度的外景只有兩處,其他包含宅男的公寓、壞蛋的基地...都是在攝影棚,配電站內與資料除藏庫還是同一組攝影棚,風格、建築的相四處太高。)

把這種原則過度運用,很多公式化的電影劇情都會變的很好懂.......原因不是因為這些情節好用/好看,而是為了拍片方便而已。

所以如果以「景」為單位來觀察電影,會發現這幾年的電影都可以區分成「五」到「七」個單位。太少,劇情會單薄,太多,劇情會混亂。

【屍樂園】完全不具備這些限制或特色,因此它的劇本觀點也流暢自然很多,──因為當初是主打闔家觀賞的電視劇,如果每週都要拿一個很深奧、或是引人深思的議題來轟炸觀眾,這樣的電視劇大概沒人要看,【犀利人妻】一個「女人要自私點、對自己好一點」就可以讓大家感激悌僯的當作福音一樣拜領十幾集,就是巧妙的利用這個道理,「不要想在電視劇中放什麼好料,而是要把垃圾概念議題包裝成好料。」當然,【屍樂園】沒那麼黑心到真的塞垃圾進去。

同時,【屍樂園】也不像【陰屍路】一樣,刻意模糊這個世界已經被徹底摧毀、未來除了過一天算一天以外根本不存在著真正希望的事實,眾人追求的並不是一個「Happy/Sad Ending」,而是專注在手邊的事情上頭,過一天算一天、拍一集算一集。故事需要明確的目標或最終走向嗎?例如有什麼必須要打倒的壞蛋、非獲勝不可的競賽、非泡到不可的妞?好像都沒有耶!『太平洋樂園』事實上可去可不去,或是中途結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徹頭徹尾的放棄的公式化電影的「濫觴」,擷取了它的「精華」(角色的定位和設計),成了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

【這幾年,真正讓人驚豔的好電影都有同樣的經驗原則,電影公式化不是應該無限制順從信服的首則,對抗、但不要期望會有什麼大成果,但還是要不停對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