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我是殭屍iZombie】把人給動物化

這部影集的劇本用了種介於高明跟狡猾之間的策略。

它的核心本質就只是麗芙摩爾的芳心迷路之旅。一場派對上,她碰到了一個跟過去的自己毫無交集的男人,而這個男人在無意間狠狠地傷害了她、永遠的改變了她的人生,麗芙沒有恨這個男人.......

因為這個男人其實有可能才是她的真命天子!(寫下這段話時我才看到第二季的一半。)

很多理由都透露了這個叫做布萊恩的男人並不邪惡,而這個「並不邪惡」可能才是這部影集想要講述的核心價值,而不是一集又一集之間、麗芙所吃下去的人腦帶給她的價值觀或人生觀衝擊。


但插題聊一下。故事的主線:麗芙摩爾吃下一個又一個的腦子、獲得腦子的記憶人格和技能,其實就是歐美小說中典型的「Marry Sue」式的情境或情節公式,只是因為不連貫,所以大家沒有注意到「女主角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

乍看之下很廉價很俗氣,但再多想一下會發現女主角並沒有享受這個「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的自己,她最常做的還是經由一次又一次的體驗,去「思考」別人的人生有何意義與價值、然後藉著自己的口白將它分享給觀眾。

這不正是戲劇的本意(之一)嗎?擴展觀眾的生活體驗?

為什麼我們要花上十萬字去體驗某種生活體驗,即使這種體驗九成內容跟自己目前所有的沒有不同?為什麼就不能跳過那些相同的部分、直接濃縮那些不同的地方?

這部戲劇在做的或許就是這種濃縮。

狡猾,但高明。


布萊恩的道德觀當然非常的灰色,(甚至根本就邪惡,)但退一步來看,一方面照顧了很多手下(同時用傷害最小的方式在黑社會一步步往上爬)、一方面又濫殺無辜來賺錢,這顯然是種偽善。

但這種偽善並不稀奇。

說白了,「人」也是可以貼上標籤分類的!一般來說,我們會給人貼上親密和疏遠、信任和防被、朋友或敵人.......類似這樣的標籤,布萊恩比較奇怪,他把人貼上了「可以殺來當食物賣錢」跟「讓他們過自己的日子」兩種標籤。

如果要深入討論,我們還可以看出來他骨子裡濃厚的白人優越傲慢意識,但這就不用多討論了。──去討論用什麼標準幫人貼標籤嗎?貼標籤就是貼標籤,標籤的內容再正確,都不能掩蓋這是把他人給簡化、完全忽略標籤以外的特質、只用標籤上的描述來為自己的議題做辯護。

像......「可以看出來他骨子裡濃厚的白人優越傲慢意識」這就是個標籤,問題是「這標籤就可以象徵這個腳色嗎?」

對於很介意追求政治正確的SJW來說,他們才不在乎戲劇的完整性,所以....「對!這個標籤就可以象徵這個腳色。」

雖然我在理解、思考、甚至定義一部戲劇時,也是用簡單的標籤在定義細節和人物,但我終究要把自己的標籤撤掉、或是把一個又一個的標籤擴充,直到它根本不能算是標籤為止。所以這種「將人事物簡化就為了迎合自己意圖」的行為實在不符合我的品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