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很多,但卻是硬底子的劇情片。
就好像所有災難片一樣,它的主軸是「災難帶給人的影響」,雖然亂入了一組拍紀錄片的人馬,但並不影響故事的主線。
十多年前的「Twister」就是因為這樣,讓我有很不好的感覺...故事主軸完全擺在那些把「科學研究」當擋箭牌,但根本上就是把玩命當有趣、當特權的路人身上,而且說是災難片,其實故事劇情的拖展模式/目的還是很俗濫的那套「A發現自己最愛的還是B,還有跟B一起擴展的事業........」(這根本就是三流言情小說家想要搞點冒險刺激的戲碼寫出來的故事!)
這部片的基本輪廓就讓我有很不錯的感受,特別是劇中一家三口的個性與衝突,讓我確定這片絕對是劇情片。
好萊塢拍出很多驚世駭俗的東西,但歐美文化最陳腐的一面往往也在好萊塢展示。(相較之下,歐洲的電影就很敢衝撞陳腐、向衛道比中指。)
青少年的叛逆是最常見的主題之一。這邏輯很簡單,大人的世界很複雜,大人的工作很辛苦,未成年人不該讓這份重擔加重,──所以叛逆是不可以的!無論如何,故事最後都是年輕人認錯、虛心的接受大人(虛偽、甚至有點刻薄)的「善意」。
但其實「跟成長相比,大人的世界太單純了!」
龍捲風來不來、畢業典禮要不要中斷、學生要不要避難......天哪!一翻兩瞪眼、非黑即白,這簡直單純到了極點!根本上,大人只是用「複雜」來為自己的無能和無膽做開脫,然後傻傻的期望子女們永遠不要理解。
叛逆期大概就是這種「大人自我欺騙」和「子女想配合大人的謊言但又做不到位」的拉鋸戰......(不多解釋。)拉鋸到電影最後(...其實也沒多久,電影不過就是現實世界的早上到下午而已),大人終於承認自己的脆弱和對待子女方式的不得體,子女也很識相的修正自己反抗的方式。
典型皆大歡喜的劇情片!
龍捲風來不來、畢業典禮要不要中斷、學生要不要避難......天哪!一翻兩瞪眼、非黑即白,這簡直單純到了極點!根本上,大人只是用「複雜」來為自己的無能和無膽做開脫,然後傻傻的期望子女們永遠不要理解。
叛逆期大概就是這種「大人自我欺騙」和「子女想配合大人的謊言但又做不到位」的拉鋸戰......(不多解釋。)拉鋸到電影最後(...其實也沒多久,電影不過就是現實世界的早上到下午而已),大人終於承認自己的脆弱和對待子女方式的不得體,子女也很識相的修正自己反抗的方式。
典型皆大歡喜的劇情片!
話說...就算是劇情片又怎樣?
因為它是劇情片,所以它有個真正有趣的地方就是:它又再次擴展/點出了「拍攝」的意義。
人拍攝,為的是留下紀錄證明「自己」曾經存在。
電影一開始就是(雖然是作業)想要跟未來42歲的自己證明17歲的自己曾經存在,看到影片會想起來:「『我』在這裡,『我』曾經存在。」.........
未來的你可能會變的「好像很偉大」,但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經很平凡很不起眼;未來的你可能會變的窮途潦倒、眼神毫無光彩、胸中毫無鬥志,但不忘了自己也曾經如此活力煥發、對未來抱有期待。...........不過說再多,最重要的是從17歲那天到42歲這天的中間,自己有沒有認真的過每一天...........
電影這樣的結尾算是成功的做到了「通俗」、但不庸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