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信奉者/捍衛者,都會認為「鬍鬚張漲價是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消費者無權干涉,如果不高興,可以不要吃!」
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並不是天經地義的東西。會把這句話拿出來講,就跟封建時代末期,那些王侯貴族欺壓老百姓時,都喜歡說「我比你們高等」、「這是上天賦予我的權力」之類的說詞,沒啥兩樣!都是一個王八蛋樣!
這個社會賦予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 ,是因為期望他們可以使用這些權力和自由,來間接造成社會進步!當權力和自由的規模、範圍、或使用方式已經違背了這個初衷,為何要繼續給予企業經營者這個權力和自由?
套用相同的邏輯:嫌自己的權力和自由不夠?你可以不要幹!你可以退下那個經營者的位置,讓願意作的人來作!
以上,只是「鬍鬚張漲價是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消費者無權干涉,如果不高興,可以不要吃!」這個論點最表淺的漏洞。
如果消費者經由輿論表達自己對企業經營者策略的不滿,是在干涉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那以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起了衝突,大家都直接兵戎相見,不要再浪費時間溝通討論,「用暴力解決事情,也是種人天生的權力和自由。」以後企業如果罔顧輿論、老擺出「不高興就別消費」的屌樣,那消費者也應該抵制到底,管你企業事後是不是道歉、或撤銷決議。
到底是「整體文明的運作基礎」較大?還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力平衡原則」比較大?那些為企業經營者的無良決策發聲捍衛的人,大概都不敢思考或討論這個層面的問題,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層面的存在。
其實我可以不用太多理論去分析這些人發言的動機與心態,因為人一直會毫無節制的擴張自己的權力和自由,但卻忘了:其實權力和自由也是一種經濟行為,藉由付出某種東西,例如能力與責任後,才會間接的被承認擁有權力與自由。
就好像父母對子女的權力,並不是種天經地義的生物本能,暴力的箝制、體力智力的優越性和提供了實質的安全庇護......等,才是父母對子女權力的根源!(這三者要取得一個平衡,總不能過度仰賴暴力、體力智力、提供安全庇護......社會新聞大多是這樣來的可以為證。)
所以近代華人文化發展出了「武俠」這種獨特的小說體裁,可能就是為了發洩那種對「不受限制的權力和自由」的想要、卻不可得的鬱悶。
反觀西方,應該就是用「言情」來達到同樣的目地。
近代華人文化的「武俠」可以說是金庸體系一支獨大!
金庸的觀點是種很機械性的、教條化的,來看待武俠世界所存在的中國文化。
因為有某條規條存在人(讀者)心中,所以金庸就藉著自己的小說,不是去探討這些規條的意義與價值,而是用武俠世界的邏輯來呈現這些規條的必要性,──藉著描寫盲目遵守這些規條的人,來舖陳他們所展現的「力與美」,來使讀者更近一步達到認同這些規條、也認同自己的創作的目地。
就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孝道倫常來說,子女到底有沒有權力反抗那些已經失常、失序、失去功用的父母?
金庸的體系思維根本不承認有這種空間的存在,所以他總是會非常刻意的不去過度誇大那些父母的惡行與荒唐,(別拿連城訣出來講,那終究是一疊小菜,)但這種困窘在陳可辛的【武俠】和朱延平的【大笑江湖】中並不存在。
武俠的本質是一批追求暴力來直接滿足自己慾望,而不是和社會中的其它個體進行交換的人。
否則,這些人為何不去乖乖當兵、保鑣、賣武,而是整天幻想著可以行俠仗義或是為所欲為,然後不用擔心最基本的生活問題、不用害怕自己的行為矛盾被別人發現?這就是【大笑江湖】中所有梗的根源問題。
又或者因為習慣了使用暴力來直接索討「自己所要之物」,所以父母不會因為子女的「孝心」而滿足,始終要回歸到自已的意志是否獲得絕對的深張和滿足為標準,【武俠】最後的戲劇張力,即是在這裡。
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並不是天經地義的東西。會把這句話拿出來講,就跟封建時代末期,那些王侯貴族欺壓老百姓時,都喜歡說「我比你們高等」、「這是上天賦予我的權力」之類的說詞,沒啥兩樣!都是一個王八蛋樣!
這個社會賦予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 ,是因為期望他們可以使用這些權力和自由,來間接造成社會進步!當權力和自由的規模、範圍、或使用方式已經違背了這個初衷,為何要繼續給予企業經營者這個權力和自由?
套用相同的邏輯:嫌自己的權力和自由不夠?你可以不要幹!你可以退下那個經營者的位置,讓願意作的人來作!
以上,只是「鬍鬚張漲價是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消費者無權干涉,如果不高興,可以不要吃!」這個論點最表淺的漏洞。
如果消費者經由輿論表達自己對企業經營者策略的不滿,是在干涉企業經營者的權力和自由,......那以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起了衝突,大家都直接兵戎相見,不要再浪費時間溝通討論,「用暴力解決事情,也是種人天生的權力和自由。」以後企業如果罔顧輿論、老擺出「不高興就別消費」的屌樣,那消費者也應該抵制到底,管你企業事後是不是道歉、或撤銷決議。
到底是「整體文明的運作基礎」較大?還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力平衡原則」比較大?那些為企業經營者的無良決策發聲捍衛的人,大概都不敢思考或討論這個層面的問題,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層面的存在。
其實我可以不用太多理論去分析這些人發言的動機與心態,因為人一直會毫無節制的擴張自己的權力和自由,但卻忘了:其實權力和自由也是一種經濟行為,藉由付出某種東西,例如能力與責任後,才會間接的被承認擁有權力與自由。
就好像父母對子女的權力,並不是種天經地義的生物本能,暴力的箝制、體力智力的優越性和提供了實質的安全庇護......等,才是父母對子女權力的根源!(這三者要取得一個平衡,總不能過度仰賴暴力、體力智力、提供安全庇護......社會新聞大多是這樣來的可以為證。)
所以近代華人文化發展出了「武俠」這種獨特的小說體裁,可能就是為了發洩那種對「不受限制的權力和自由」的想要、卻不可得的鬱悶。
反觀西方,應該就是用「言情」來達到同樣的目地。
近代華人文化的「武俠」可以說是金庸體系一支獨大!
金庸的觀點是種很機械性的、教條化的,來看待武俠世界所存在的中國文化。
因為有某條規條存在人(讀者)心中,所以金庸就藉著自己的小說,不是去探討這些規條的意義與價值,而是用武俠世界的邏輯來呈現這些規條的必要性,──藉著描寫盲目遵守這些規條的人,來舖陳他們所展現的「力與美」,來使讀者更近一步達到認同這些規條、也認同自己的創作的目地。
就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孝道倫常來說,子女到底有沒有權力反抗那些已經失常、失序、失去功用的父母?
金庸的體系思維根本不承認有這種空間的存在,所以他總是會非常刻意的不去過度誇大那些父母的惡行與荒唐,(別拿連城訣出來講,那終究是一疊小菜,)但這種困窘在陳可辛的【武俠】和朱延平的【大笑江湖】中並不存在。
武俠的本質是一批追求暴力來直接滿足自己慾望,而不是和社會中的其它個體進行交換的人。
否則,這些人為何不去乖乖當兵、保鑣、賣武,而是整天幻想著可以行俠仗義或是為所欲為,然後不用擔心最基本的生活問題、不用害怕自己的行為矛盾被別人發現?這就是【大笑江湖】中所有梗的根源問題。
又或者因為習慣了使用暴力來直接索討「自己所要之物」,所以父母不會因為子女的「孝心」而滿足,始終要回歸到自已的意志是否獲得絕對的深張和滿足為標準,【武俠】最後的戲劇張力,即是在這裡。
2 則留言:
無法同意你這篇的論點.
滷肉飯這種食物比比皆是,鬍鬚張根本就沒辦法構成壟斷市場的條件. 更遑論你文中所說的"無法使社會進步" 鬍鬚張占有的市占率也是低到可以忽視.
今天它高興要賣100元你我都無話可說.
難不成版主也要去抗議一客法式套餐要賣到3000元?
對於沒有寡占市場的事物,不爽就不要買.
我並不是要大家去干涉鬍鬚張的定價
我關注的焦點 只是很簡單的在於
為什麼那麼多人濫用 自由市場 這個概念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