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第一滴血四 史特龍的人生智慧

史特龍的電影,不論是編劇、導演、或演出,一直有別於好萊塢的主流,雖然表面上都是打打殺殺的動作片居多。

就好像「刺客戰場」,我私底下評論此片為:用殺手的觀點來詮釋男性中年危機。(這片也是史特龍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但是『刺客戰場』劇本並非出自史特龍之手,『洛基』和『第一滴血』才是。


『洛基.一』是部很有趣的電影,因為它點出了「美國夢」的本質:人人都有機會,而且機會隨時會從天而降。

但是電影中的洛基,並非為了成名、賺大錢,才接受拳王的「挑戰」,(拳王的打算只是找個當地出身的拳擊手,到場上當自己的活沙包,輕輕鬆鬆贏一場。)而是更消極的想要捍衛自己的自尊心。(不然,他本想認份的領錢、然後乖乖上台被扁個滿頭包。)

如果研究一下歷史,會發現當時美國經濟有點蕭條(或說是民風保守),油價浮動、消費衰退、多次對外戰爭失利﹍﹍就這層意義來說,所謂的「美國夢」是種無法實現的事,最起碼,有那樣的環境,卻沒有那樣的實力。今日美國遍地年紀輕輕、就身價百萬的年輕創業家,就是種「美國夢」的體現。

所以娛樂事業因此迷人,因為在『洛基.一』的年代,只有娛樂實業仍有「美國夢」實踐的舞台,拳王阿波羅自己就是個例子。

可是對洛基來說,捍衛自尊才是他真正在意的。自尊遠比成名、成功、賺大錢更重要,拋棄這點後的「美國夢」就有點走樣,年輕人景仰的、渴望的,其實大多是成本跟門檻低廉的路,例如演藝事業,而在功成名就之後,往往也只汲於享受功成名就所帶來的物質收穫。

也因此,很多以這類年輕人逐夢實踐為背景的電影,經常都會經歷的公式就是:蟄伏、成名、獲利、進入業界、享樂、與同業發生衝突、看清業界現實、夢想破碎、帶著自己僅存的尊嚴黯然退出﹍﹍即使不以演藝界為主題,很多電影也都遵守這樣的公式,例如湯姆克魯斯的「黑色豪門企業」。成績好、原本住在破公寓、開破車的法學系高材生,一夕之間躍昇為中產階級菁英,但是慢慢的,他發現代價竟然是要出賣自己的良心(為幫派洗錢)和違背誓言(不得洩漏客戶隱私)﹍﹍

相較之下,『洛基.一』的觀點真的非常特殊。


不過與『第一滴血.四』相比較,『洛基.一』的視野整個就變成了小兒科。

當人類之中,大部分的老百姓都遠離戰場,躲在安全的文明社會享受空洞但豪華的物質生活時,英雄變成一種心靈上難得且珍貴的消費品。(因為英雄不會沒事走在大街上,或在家鄉的酒吧裡炫耀自己參戰時的事蹟,現實中的英雄大部分都只是屍體、殘缺、不然就是坐在角落絕口不提往事。)

所以藍波會從一個滿腔憤怒的越戰退伍兵(第一集),在螢光幕上搖身一變,成為一台殺人戰技展示機(第二、三集)。

因為老百姓不曉得、也不理解殺戮的本質,更不清楚戰爭的真相,大家只滿足於政府和媒體合力朔造出來的膚淺假象,矯情虛偽的去相信善惡是如此單純、相信暴力如此管用、相信膚淺的愛國情操是如此正確﹍﹍任由以上的信念在自己心中購築出一個框框。

史特龍自己就是個被這樣的框框所套住的犧牲者,窮其一輩子的演藝生涯,幾乎可以說是因此框框而起,但也極盡所能的想要跳出這框框的過程,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可惜最後只有失敗收場。

不過失敗歸失敗,經驗和智慧總是有的。『第一滴血.四』就是部史特龍在跟觀眾闡述自身經驗的電影。

如果士兵上戰場殺戮無數,最後只是為了自己,那演藝巨星吸引無數鎂光燈的焦點、在電影終將自己朔造成不死英雄,但最後其實還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影迷或票房﹍﹍


我另外也要說:擺在『第一滴血.四』之前,好萊塢主流所拍攝過的所有電影都顯得如此虛偽矯情,(好吧!庫布力克的『金甲部隊』例外,)機關槍拿到手中,誰都可以把人的胸口打出一個鍋蓋大的窟窿,為何會有英雄跟狗熊的分別?

如果不去探究殺人者與被殺者之間真正的差別,只是一味扭曲的渲染其中一方的惡行,(以往都是將惡行的定義侷限在綁架跟傷害美國人,而不去深入追究這些人的惡行,)大家當然會因為眼前主角帥氣的開槍動作而著迷,何必還要「正義」當作大開殺戒的藉口呢?(『限制級戰警』就是典型的例子,身手不凡、膽識過人、而且有政府特務牌在身,怎樣的雜碎都可以變英雄。)


所以﹍﹍人老了真的會長智慧,梅伯轉型當導演的成績讓我亮眼,(好不好看是其次,勇於嘗試跟創新的精神讓我佩服,)史特龍的『第一滴血四』同樣也成績不俗。我想我會繼續期待史特龍的電影。(聽說第五集要他救自己女兒﹍﹍而且舞台轉到非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