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我評論沙贊,我會說它的商業盤算很有誠意.......
有些電影人喜歡把自己的固執與偏好包裝成藝術或某種高調的特色,──例如提姆波頓和昆丁塔倫提諾,前者吃鱉很多次,後者未嘗敗績,──但這些終究都是商業盤算!
尤其提姆波頓的蝙蝠俠支配或影響了DC數十年,諾蘭的蝙蝠俠只是坐實了它的影響力、把漫畫要素減少黑暗成分放大,(但...諾蘭的第一集蝙蝠俠我很愛,第二集以後就讓我有點不耐煩、甚至不爽,因為它的劇情或電影結構有「狂吃漫畫原著豆腐、偷渡導演與編劇自己主觀狂想或偏好」的味道。)
不是在主張「所謂的導演(們)就只是電影公司用來讓拍攝片場可以順利運作的工具人(而且按照【死侍】第一集的說法是「要價過高」)」,但迷信名導光環也曾讓【正義聯盟】吃大鱉。
重點是:「沙贊」沒有遮掩自己就是想要用討好觀眾的方式拍電影的事實,(找哪個導演來根本沒有不同!)差別在於它是一次華納旗下或相關企業資源的優秀大整合!(優秀程度海放【怪獸與它的產地】十萬八千里!)
它的基礎調性並不是超級英雄電影、甚至與DC漫畫無關,它的基礎其實是「哈利波特」。
視覺上,騎士公車、斜腳巷、魔法煙霧、「魔法/超能力好好玩」.......這些東西貫穿全片。
就連腳色在劇情與設計上也充滿重複性。寄養家庭的大家長就好像霍格華茲的海格或麥教授,(只是性格顛倒過來,)可以看到跟妙麗一樣優秀、寄望向這個世界表現自己的優秀、但其實內心充滿徬徨不安(不知道該不該拋棄自己原鄉或人類世界)的年輕女性,或是像榮恩一樣對自己的天分(對次文化的著迷)感到沒有信心、對社交充滿活力但經常不知道拿捏尺度的年輕男性.......
最奇妙、最令我驚豔的地方是它跳過了哈利波特的過程,直接點出了開頭與結局:「英雄是壞人自己的映象與產物」與「不要去痛恨壞人」。
壞人其實跟英雄的差異性微乎其微。孤單,想要藉由外物來消除自己的孤單,都沒發現自己的孤單是來自內心觀看這個世界(或家庭)的方式......差別只在於英雄碰到了充滿愛的寄養家庭,壞人碰到了誘惑它走上邪路的魔物(然後內心從此萬劫不復),但他們內心原本都有善良與純真的部分。
而英雄導師在尋找英雄的過程都犯了一個錯:他們以為英雄乃天生。結果英雄只是時勢選擇,就好像佛地魔選擇了哈利波特作為自己的天敵,若不是剛好七宗罪被釋放、年輕的比利貝特森也不會成為沙贊。
所以跟漫威不同.......加入迪士尼後的漫威,終究還是自己。設計要自己來,劇情要自己來,可是顯然又要被迪士尼管東管西。
但【沙贊】不同。這是部「華納」出品的電影,處處顯示了華納身為一家老牌製作、投資、與發行公司的實力。電影是華納過去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電影系列時所累積的各種製作資源的兵力大盤點,不足的部分(例如動作場面)就適時導入了其他公司坐彈性擴張......
山不在高(英雄不需有名),有仙則靈(電影製作要靈活有彈性)。這種製作上的靈活與彈性,或許是上個月【驚奇隊長】在口碑與市場上都不如預期(但又不至於被稱為失敗)時,真正應該要檢討與借鏡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推給「大家都不支持女性主義」。
電影結束離開前除了彩蛋外,別忘了欣賞一下片尾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NdmMYZsn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