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收錄了一個雖然劇情一樣,卻有著非常美妙的歌曲做配樂(而不是樂隊演奏)的開頭。
這張DVD開啟了我從此「只聽電影配樂」的習慣。
(可惜導演不算多產。而且他的下一部電影【賞金戀人】相較下就是很平凡無奇的電影。只能說珍妮佛安妮斯頓...真的缺乏電影明星的架式,即使她仍然算是個很優秀的演員。)
雖然現實中真的開始有所謂的「約會顧問」這種職業出現(只是形式跟本片所描述不太一樣),而且男女主角為彼此安排的「活動」也是種新興的「約會文化」(我自創的詞,大家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描述),因此本片不僅僅是愛情電影,也可以算是種「主題式電影」。但它的故事仍然是在講述「現代都會男性在求偶上經常碰到的焦慮和挫折」。
所以?.......對!這是部「撫慰男性」為出發點的電影。因為這片,我個人都標記2005年為「愛情電影的文藝復興年」,之後出現了很多有同樣特色的電影,(【愛情三選一】、【二十七件禮服的秘密】...等,)從純情男性角度觀看愛情一事、描述他們對愛情的渴望,男性在愛情電影中不再只有傻配角、沙文反派、狂野情人...不然就是路人功能性腳色這幾種單純的樣貌而已。
(我從那時候就一直是萊恩雷諾斯的影迷,不管大家再怎麼唱衰凱瑟琳海格,我也都會給她的演出最基本的機會和正面評價。就是因為【愛情三選一】和【二十七件禮服的秘密】。)
雖然這股風潮在持續的四五年後,很快就轉為「衰弱」,但它留下了很多可以讓人討論的事情,不管是電影本身,或它反映的時代。
(為什麼大家卻很少討論這部不管是商業或評價都很成功的電影內容?...想想看,2005年的電影中講述「女性也要為自己的酒買單」的夜店興起,但這幾年卻有像【單身啪啪啪】這種披著「女性可以勇敢追求放縱快樂」但卻連「幫自己的酒買單」做不到的電影...答案應該很明顯了。)
男性的求偶焦慮和挫折到底是什麼?
電影給的答案很清楚,這絕對不是因為男性無能、或女性有能所引起的文化衝突,除非大家要說「男性天性害羞」是種無能,或單純的因為女性有年齡優勢(追求者的年齡層最廣因此數目也最多、所以女性能夠選擇的對象最多)就算是有能。(如果離開這篇文章開始在現實中討論這個議題/名詞,有很高的機會會碰到有些人堅持要忽視電影內容然後開始賣弄某些學術課堂上聽來的套裝話說開始講述「什麼叫做男性求偶焦慮與挫折」...)
其實男人為女人所付出的愛從不會比較少,失戀了、被劈腿了...(異性戀)男人一樣會心痛。但過往的愛情電影總喜歡單方面的講述女性怎麼傷心,男性的憤怒會轉為愚蠢、然後立刻急轉直下變成「衝動做出傻事、自取其辱」。(這算是種物化、甚至羞辱男性吧!)
甚至還有很多電影喜歡明目張膽的誇大男性在兩性關係中的「拒絕付出」「能力低下」......但這就不多討論了。(不然接收了這些觀點的「某些」女權主義者要來抗議了!)
但說白了...這個社會對這種男性的焦慮和挫折始終抱著偏見,對男性(因為偏見而發出)的反駁與辯護要不是反應遲鈍、不然就是繼續戴著有色眼鏡看待。
所以主角要被心儀的女性誤會是個幫下流男人騙色騙砲的敗類,只能對著亞伯心儀的富家女Allegra(忘了中文翻譯)用帶著些許憤怒的語氣質疑「如果沒有我的幫助,妳會注意到他其實是個這麼可愛的男人嗎?」(而女人只能心虛地回答「也許會吧...」)
仔細想想...是令人回味無窮的電影,不僅僅是能夠讓年輕人幻想「有個人/工具幫助自己去獲取任何女人的芳心」而已,而是在多年後狠狠一掌打醒年輕人──「沒有真心,這人/工具也不會靈光。」只不過...這部電影是拍給那些本來就懂這個道理的男人看得,所以這一巴掌大概就沒派上場的機會了。
至於對我個人來說,我會很驕傲地說「2005年,我學會了看似表面光鮮亮麗的人與生活方式,底下也可能充滿各種挫折,不需要去羨慕,但也不應該吝於表現關懷或體諒。」
這張DVD開啟了我從此「只聽電影配樂」的習慣。
(可惜導演不算多產。而且他的下一部電影【賞金戀人】相較下就是很平凡無奇的電影。只能說珍妮佛安妮斯頓...真的缺乏電影明星的架式,即使她仍然算是個很優秀的演員。)
雖然現實中真的開始有所謂的「約會顧問」這種職業出現(只是形式跟本片所描述不太一樣),而且男女主角為彼此安排的「活動」也是種新興的「約會文化」(我自創的詞,大家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描述),因此本片不僅僅是愛情電影,也可以算是種「主題式電影」。但它的故事仍然是在講述「現代都會男性在求偶上經常碰到的焦慮和挫折」。
所以?.......對!這是部「撫慰男性」為出發點的電影。因為這片,我個人都標記2005年為「愛情電影的文藝復興年」,之後出現了很多有同樣特色的電影,(【愛情三選一】、【二十七件禮服的秘密】...等,)從純情男性角度觀看愛情一事、描述他們對愛情的渴望,男性在愛情電影中不再只有傻配角、沙文反派、狂野情人...不然就是路人功能性腳色這幾種單純的樣貌而已。
(我從那時候就一直是萊恩雷諾斯的影迷,不管大家再怎麼唱衰凱瑟琳海格,我也都會給她的演出最基本的機會和正面評價。就是因為【愛情三選一】和【二十七件禮服的秘密】。)
雖然這股風潮在持續的四五年後,很快就轉為「衰弱」,但它留下了很多可以讓人討論的事情,不管是電影本身,或它反映的時代。
(為什麼大家卻很少討論這部不管是商業或評價都很成功的電影內容?...想想看,2005年的電影中講述「女性也要為自己的酒買單」的夜店興起,但這幾年卻有像【單身啪啪啪】這種披著「女性可以勇敢追求放縱快樂」但卻連「幫自己的酒買單」做不到的電影...答案應該很明顯了。)
男性的求偶焦慮和挫折到底是什麼?
電影給的答案很清楚,這絕對不是因為男性無能、或女性有能所引起的文化衝突,除非大家要說「男性天性害羞」是種無能,或單純的因為女性有年齡優勢(追求者的年齡層最廣因此數目也最多、所以女性能夠選擇的對象最多)就算是有能。(如果離開這篇文章開始在現實中討論這個議題/名詞,有很高的機會會碰到有些人堅持要忽視電影內容然後開始賣弄某些學術課堂上聽來的套裝話說開始講述「什麼叫做男性求偶焦慮與挫折」...)
其實男人為女人所付出的愛從不會比較少,失戀了、被劈腿了...(異性戀)男人一樣會心痛。但過往的愛情電影總喜歡單方面的講述女性怎麼傷心,男性的憤怒會轉為愚蠢、然後立刻急轉直下變成「衝動做出傻事、自取其辱」。(這算是種物化、甚至羞辱男性吧!)
甚至還有很多電影喜歡明目張膽的誇大男性在兩性關係中的「拒絕付出」「能力低下」......但這就不多討論了。(不然接收了這些觀點的「某些」女權主義者要來抗議了!)
但說白了...這個社會對這種男性的焦慮和挫折始終抱著偏見,對男性(因為偏見而發出)的反駁與辯護要不是反應遲鈍、不然就是繼續戴著有色眼鏡看待。
所以主角要被心儀的女性誤會是個幫下流男人騙色騙砲的敗類,只能對著亞伯心儀的富家女Allegra(忘了中文翻譯)用帶著些許憤怒的語氣質疑「如果沒有我的幫助,妳會注意到他其實是個這麼可愛的男人嗎?」(而女人只能心虛地回答「也許會吧...」)
仔細想想...是令人回味無窮的電影,不僅僅是能夠讓年輕人幻想「有個人/工具幫助自己去獲取任何女人的芳心」而已,而是在多年後狠狠一掌打醒年輕人──「沒有真心,這人/工具也不會靈光。」只不過...這部電影是拍給那些本來就懂這個道理的男人看得,所以這一巴掌大概就沒派上場的機會了。
至於對我個人來說,我會很驕傲地說「2005年,我學會了看似表面光鮮亮麗的人與生活方式,底下也可能充滿各種挫折,不需要去羨慕,但也不應該吝於表現關懷或體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