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年度鳥事】不要羨慕別人能追求夢想

這年頭,類型電影有嚴重萎縮的跡象。

【魔球】已經算是奇蹟了,因為娛樂性其實不高;一卡車的歌舞片則是完全聚焦在討好想要無視社會法制群體原則的年輕人(自以為「會跳舞」就可以凌駕一切);瑞秋麥亞當斯的【麻辣女強人】不夠深入「電視台晨間節目」這個主題,(天哪!我用了「瑞秋麥亞當斯的」這個字!......像黛安阿姨與哈大伯鞠躬道歉.....)

大家還想到這三五年內,有什麼類型電影是兼具深入主題、但又不流於技術細節、整體節奏內容老少咸宜的電影嗎?

除非要把【巡邏驚很大】算成是「大賣場人生」與「好管閒事深夜社區守望隊報告」的綜合體。



定時觀看幾部類型電影,對像我這樣的電影狂來說很重要。

因為非類型電影其實大多都在「銷售」一種已經被套裝化千百次的既定認知。

所有的職場都有只會拍馬屁見不得人好的混蛋同事/上司,所有人都要對抗那些罔顧職權與社會規範,只為了能夠賺飽自己荷包的不法份子,警察會貪污、結黨亂紀,小老百姓可以處成幫派,就連醫生、記者、律師......也可以濫用權力。

除此以外,大家的心境其實已經到了一種大同小異的境界,帳單壓力,婚姻失和,被同儕輕視或排擠........除了對抗以上的要素以外,電影還有其他的最終的目嗎?說白了都差不多!只是換個環境跟表象而已。

但類型電影不會這樣搞。

因為大部分的人,可能生活中只要有棟好房子、公司開會時被分配到好位置、每年可以出國度假個一次到兩次、周末可以帶著全家上個好餐廳......只要這樣,他們就會滿足、會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幸福、會認為自己為了這樣的生活而放棄其他選擇是正確的。

這就非類型電影想要販售套裝化認知,(極少數極少數的選擇中的其中一種而已。)

就好像:因為怕退休,所以乾脆不停工作、工作到直到不能工作為止,然後被強迫退休後沒多久就死於癌症、心臟病、自殺........但是葬禮上牧師還是要勉強擠出幾句「這個人的人生很多采多姿」之類的話。

又好像:因為怕老爸唸,所以勉強維持住跟其實不是那麼愛的女人的婚姻,然後下半輩子只能好奇自己除了這份工作、這段婚姻以外,還有沒有機會過別的人生?看到電影或其他人跟伴侶親密融洽的相處時,只能夠嘆口氣安慰自己「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機會」?



類型電影之所以重要,其實就好像「人有千千百百種」、「沒有人有義務去按照樣版過生活」,甚至也可以說「活出自己的人生是每個人的義務」。

有人(一定要)在賞鳥的過程找到自己的人生,那為什麼乖乖的跟著樣版唸書、升學、考試拿證照、參加面試、每天定時打卡、小心的安排自己的辦公室人際關係、小心的掌握自己的考績評鑑、小心的出席每一次有機會認識異性的聯誼.......這樣的樣板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想也知道不可能。

1 則留言:

喬小夫 提到...

大推,尤其是最後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