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衰人講話,我很不喜歡,但我是環保基本教義派,所以我對他的意見有偏見。話先講在前頭。】
我才剛發現連接東西岸的「藍色公路」行不通,今晚的政論「娛樂」節目就談到蘇花X(Y)路。
看完後的感想:基本上,李濤主持節目的風格依舊讓我很討厭,首先......他很明顯的刻意放縱觀眾跟來賓彼此誤解彼此的觀點。
對於環評、對於要不要蓋蘇花X路,蘇胖子講的話、和潘衰人其實講的都是不同觀感、但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可是一旦到開放觀眾call-in時,民眾卻是一面倒的罵潘衰人、肯定蘇胖子......,r節目會出現這樣的景象,一方面,我要罵花蓮人沒水準,一方面唾棄蘇胖子就會講體面好聽的話,另一個就是要厭惡李濤的主持方式。
接著我要針對具體的節目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
首先......環保團體面對的困境跟立場可能一般人不能想像。因為環保團體不是只要「反對」、或「監督/質疑」而已,去全方面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才是環團的立場。正因為這樣,在不斷宣導、傳達自己歸納出的「(其他)怎麼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過程中,就漸漸的變的好像「環保團體很喜歡模糊焦點」。
其次是一堆反對、質疑潘衰人的「人」,我覺得他們都犯了一個更基本的邏輯錯誤(亞利安星人式邏輯法):「蘇花高是條死亡公路」是「安全需求」的根本立論點,但一旦潘衰人試圖破除「蘇花高是條死亡公路」的迷霧時,就馬上有人跳出來質疑「這不是重點」?如果在電視節目上就用這種投機、不公平的態度,怎麼能夠期望你們的專業意見值得信任?
最後......我還是對蘇花高、蘇花改沒什麼好感。前陣子二高走山事件,已經證明了「不論是興建過程,或建設完成後的使用,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人為建設。」.......不!這段話的結論應該要直接改成「凡是人為建設,就等於不安全。」為什麼我們還要相信一堆明顯就是既得利益份子的工程師出來背書講話?
【畜生話:我也很希望看到花蓮人有一條安全的道路來使用,但是萬一今天蘇花X路蓋下去後,安全連連、甚至最後也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功能標準時,誰來買單?
這也是這也是我為何要幫潘衰人講話的原因。「要知道陳X扁有沒有說謊,只要看他有沒有開口。」同樣的文字理路,我也可以再這裡說:「台灣的公共工程有沒有弊端、利益輸送、官僚無能錯誤?只要看這工程是不是台灣的。」
蘇花公路繼續維持原狀,了不起一年死千人;萬一這條公路蓋下去,最後拖垮了台灣經濟,數千萬人會生不如死。也許反對蘇花X路的人真的是很畜生,但一想到這個未來可能的恐怖結果,我寧可今天當畜生給人罵,然後在那「廢話」一堆「藍色公路」、「鐵路」......。】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影史上最殘忍、血腥、暴力的電影,終於要在HBO上播映了!(?)
10/24的HBO,要撥出電影【變形金剛二】。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人,看到「人」在螢幕上被開膛破肚、一把抓起來揉個稀爛、一刀剖成兩段、一槍爆掉腦袋......會作何感覺?
【變形金剛二】絕對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殘忍、血腥、暴力(、也許還有一點點變態)的電影。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人,看到「人」在螢幕上被開膛破肚、一把抓起來揉個稀爛、一刀剖成兩段、一槍爆掉腦袋......會作何感覺?
【變形金剛二】絕對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殘忍、血腥、暴力(、也許還有一點點變態)的電影。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絕命終結站四】迷信,是好物。
如果有一個【公共安全宣導影片奧斯卡獎】,基本上只要當年沒有推出新的【絕命終結站】,最佳影片就應該從缺。
只要掌握這個原則,這系列影片的很多缺點是可以被無視的。
就連[片商又再猛撈錢]也可以讓我諒解……對人類文化來說,這片的價值明顯高過幾乎全部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總合。
以上是引言。重點在[宣導公共安全]明顯優先於[驚嚇觀眾],是拍攝本片的指引,第一集時還有會異常消失的積水,第二集明顯戲劇化的編導,到第三集以後完全消失。
一切都是意外,無論死神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第四集,這概念又更進化了,[逃離、遠離意外是不夠的,要更積極的避免意外發生。]
(結尾可以說是徹底實踐了這個原則,如果主角有機車點、確認工人作好安全工作,而不是笑著走掉……)
除此之外,第四集不刻意放大血腥或慘不忍睹的畫面,這是值得稱許的地方。
【如果主角聽信自己對眼前所見一切畫面的直覺, 也許他們還有機會在第五集出現。
所以.....迷信是好物。】
只要掌握這個原則,這系列影片的很多缺點是可以被無視的。
就連[片商又再猛撈錢]也可以讓我諒解……對人類文化來說,這片的價值明顯高過幾乎全部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總合。
以上是引言。重點在[宣導公共安全]明顯優先於[驚嚇觀眾],是拍攝本片的指引,第一集時還有會異常消失的積水,第二集明顯戲劇化的編導,到第三集以後完全消失。
一切都是意外,無論死神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第四集,這概念又更進化了,[逃離、遠離意外是不夠的,要更積極的避免意外發生。]
(結尾可以說是徹底實踐了這個原則,如果主角有機車點、確認工人作好安全工作,而不是笑著走掉……)
除此之外,第四集不刻意放大血腥或慘不忍睹的畫面,這是值得稱許的地方。
【如果主角聽信自己對眼前所見一切畫面的直覺, 也許他們還有機會在第五集出現。
所以.....迷信是好物。】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捉鬼宅男】我們的教育制度
【這文沒有前言,但不見得會變的比較簡潔、好讀。】
跟腦中被裝了「介面」的查克相比,【抓鬼宅男】的主角實在不夠宅,頂多就是有個怪胎朋友而已,本身倒是個十足普通的傢伙,......最多、最嚴重、罪直得一提的,就是染了個害他被大學退學的怪病。
劇集廣告中預告的最大賣點,本來是「看主角如何使用日常用品除鬼驅魔」,但巧思實在不夠,(而且那些日常用品都被魔鬼改造過,實在已經算不是日常用品,)而且才第一集就看到主角外掛上身,放超大絕、使用超能力擊退妖魔......
賣點到底在哪!(問號?有必要嗎?)
不過我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AXN在禮拜三晚上撥出的第一、二集。
因為裡面對魔鬼的描述吸引了我。
我們今天對魔鬼的描述和感覺,到底真實、正確嗎?
聖經裡頭,「鬼」是一種和疾病一樣普遍的現象,──但是「鬼」到底引來了哪些疾病,感覺上已經不可考、或無法完全信服人了,──人們對疾病,不耐煩、望除之而後快,但不會「恐懼」,更遑論「仇視」。
煽動人們去「仇視」、「恐懼」魔鬼,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概是「十字軍東征」這個點子開始出現以後吧!
當時大概是流行這樣的說法:「魔鬼」,等於「異教徒」。
因為這種說法,所以連帶的也流行另一種聯想:如果「魔鬼」很恐怖,「異教徒」一定也很恐怖。
因為這種說法和聯想的綜合效果,流行了一種結論:如果「堅定的信仰」可以作為對抗「魔鬼」的武器,那......「加入十字軍」一定可以成功消滅「異教徒」......
很熟悉的語言。對吧?
國民黨以前就來這一套反共抗俄的把戲。
「共產黨是魔鬼、很邪惡、對我們有威脅。國民黨的領導、對領袖的忠誠是對抗共產黨最佳的武器.......」
爲了方便灌輸這套狗屁,我們的教育制度被徹底的從裡翻到外、再從外翻回裡......這樣「改造」了個三回吧!(概念性的誇示數字,請大家別去深究。)
搞笑的事,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反共抗俄,但未了方便宣揚這種思想而留下來的制度,卻被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教育體制。
破除迷性、迷思、陋習、荒謬的舊觀念,是件很好的事。
但......就像本片所描寫的,魔鬼或許不是那樣整天張牙舞爪,(傷害人類是他的工作,並不表示他喜歡、一定只會傷害人類,)但是否魔鬼就會如此平易近人?或地獄就是「懲罰邪惡」的工具?
無意要否定任何「可能性」或「說法」,但說到底,陳述了一個事實的同時,卻也強迫灌輸了一個(極可能)荒謬的論點倒觀眾腦中。──這些大眾媒體娛樂創造者到底何時才要認真的對待觀眾的大腦?這種討便宜、只想著猛撈錢的創作心態,好像永遠沒完沒了。
至於說到我們的教育制度......每個人都想利用這種「洗腦」制度,誰會來破壞它呢?畢竟要在建立新的洗腦制度,實在太麻煩了。
跟腦中被裝了「介面」的查克相比,【抓鬼宅男】的主角實在不夠宅,頂多就是有個怪胎朋友而已,本身倒是個十足普通的傢伙,......最多、最嚴重、罪直得一提的,就是染了個害他被大學退學的怪病。
劇集廣告中預告的最大賣點,本來是「看主角如何使用日常用品除鬼驅魔」,但巧思實在不夠,(而且那些日常用品都被魔鬼改造過,實在已經算不是日常用品,)而且才第一集就看到主角外掛上身,放超大絕、使用超能力擊退妖魔......
賣點到底在哪!(問號?有必要嗎?)
不過我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AXN在禮拜三晚上撥出的第一、二集。
因為裡面對魔鬼的描述吸引了我。
我們今天對魔鬼的描述和感覺,到底真實、正確嗎?
聖經裡頭,「鬼」是一種和疾病一樣普遍的現象,──但是「鬼」到底引來了哪些疾病,感覺上已經不可考、或無法完全信服人了,──人們對疾病,不耐煩、望除之而後快,但不會「恐懼」,更遑論「仇視」。
煽動人們去「仇視」、「恐懼」魔鬼,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概是「十字軍東征」這個點子開始出現以後吧!
當時大概是流行這樣的說法:「魔鬼」,等於「異教徒」。
因為這種說法,所以連帶的也流行另一種聯想:如果「魔鬼」很恐怖,「異教徒」一定也很恐怖。
因為這種說法和聯想的綜合效果,流行了一種結論:如果「堅定的信仰」可以作為對抗「魔鬼」的武器,那......「加入十字軍」一定可以成功消滅「異教徒」......
很熟悉的語言。對吧?
國民黨以前就來這一套反共抗俄的把戲。
「共產黨是魔鬼、很邪惡、對我們有威脅。國民黨的領導、對領袖的忠誠是對抗共產黨最佳的武器.......」
爲了方便灌輸這套狗屁,我們的教育制度被徹底的從裡翻到外、再從外翻回裡......這樣「改造」了個三回吧!(概念性的誇示數字,請大家別去深究。)
搞笑的事,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反共抗俄,但未了方便宣揚這種思想而留下來的制度,卻被大家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教育體制。
破除迷性、迷思、陋習、荒謬的舊觀念,是件很好的事。
但......就像本片所描寫的,魔鬼或許不是那樣整天張牙舞爪,(傷害人類是他的工作,並不表示他喜歡、一定只會傷害人類,)但是否魔鬼就會如此平易近人?或地獄就是「懲罰邪惡」的工具?
無意要否定任何「可能性」或「說法」,但說到底,陳述了一個事實的同時,卻也強迫灌輸了一個(極可能)荒謬的論點倒觀眾腦中。──這些大眾媒體娛樂創造者到底何時才要認真的對待觀眾的大腦?這種討便宜、只想著猛撈錢的創作心態,好像永遠沒完沒了。
至於說到我們的教育制度......每個人都想利用這種「洗腦」制度,誰會來破壞它呢?畢竟要在建立新的洗腦制度,實在太麻煩了。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鬼扯】如何讓劉曉波出國去領諾貝爾和平獎?
簡單。
死掉、燒成灰、裝在罐子裡、讓他老婆捧著上台......
坦白講,如果諾貝爾協會頒獎給第一代的中共民權鬥士,我覺得實至名歸。
可......劉曉波算第幾代?他真的對和平的實質貢獻有大到、重要到值得獲頒這個獎嗎?
諾貝爾獎的權威,早在他們頒獎給高爾以後,我想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頒獎給劉曉波?這根本就是政治功能大過「學術/獎勵」的意義,或者就是想要藉著頒這個獎,來突顯中共是個野蠻殘暴的國家。
既然要突顯中共是個野蠻殘暴的國家,槍斃劉曉波、燒成灰.....豈不是皆大歡喜?
要求釋放劉曉波的人,──「嘿!劉曉波出獄了!」
不能釋放劉曉波的官員,──「嘿!我們沒放人喔!」
想要突顯中共很野蠻殘暴的人,──「哇!你們(中共)果然夠殘暴野蠻!」
嗯!我應該去玩政治!
死掉、燒成灰、裝在罐子裡、讓他老婆捧著上台......
坦白講,如果諾貝爾協會頒獎給第一代的中共民權鬥士,我覺得實至名歸。
可......劉曉波算第幾代?他真的對和平的實質貢獻有大到、重要到值得獲頒這個獎嗎?
諾貝爾獎的權威,早在他們頒獎給高爾以後,我想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頒獎給劉曉波?這根本就是政治功能大過「學術/獎勵」的意義,或者就是想要藉著頒這個獎,來突顯中共是個野蠻殘暴的國家。
既然要突顯中共是個野蠻殘暴的國家,槍斃劉曉波、燒成灰.....豈不是皆大歡喜?
要求釋放劉曉波的人,──「嘿!劉曉波出獄了!」
不能釋放劉曉波的官員,──「嘿!我們沒放人喔!」
想要突顯中共很野蠻殘暴的人,──「哇!你們(中共)果然夠殘暴野蠻!」
嗯!我應該去玩政治!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人工進化】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
【我不喜歡把這片解釋為「告誡人不可扮演上帝」。因為「第一支」從突變而產生的物種,其DNA往往和其他進親歧異過大,所以必須要回頭跟自己的親代交配繁衍後代,──這是種必然、也是很正常的選擇和反應,本片安排了男主角和「怪物」發生性行為,後來「怪物」又變性強暴了女主角,就是基於此道哩,所以這並不是種「懲罰」的象徵符號,而是爲了在科學考究上作到嚴謹。
不只是這段劇情的考究在學理上很嚴謹,本片從頭到尾所搭設的實驗室場景,逼真講究的程度超越了所有到今天為止,牽涉到了生化題材的電影在搭景上所下的功夫。
因為生化實驗其實仰賴的大多是藥劑和培養皿、試管,而過往的電影都不太強調「藥劑」,對於培養皿和是館的期待,也都太過於巨大、前衛、超現實。
至少......從沒看過哪部電影真的讓演員在鏡頭前做DNA複製和合成的PCR反應,但本片作了。】
上帝計畫了「創造耶穌」,而且早在計畫執行的百年前就預告猶太人會有這號人物的到來,甚至同時暗示了「你們會把他吊上十字架」,......然後執行計畫......然後對著按照自己計畫行事的猶太人「動怒」。
有時候真的很感慨,不管是讀聖經也好、當基督徒也罷,───好累、好煩、好整蠱人啊!
重點是......
神到底是什麼?
骨子裡身為一個「不可知論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可能才是「一切問題」(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癥結核心。
今天,每個人,不管中心思想、所屬的生長環境......一旦講到神,大家所謂的神不外乎是兩大類,也就是絕對的人格化、和極端的超然物化。
前者很好懂。後者,例如早已經消失的大地之母信仰,或是陽具崇拜、祖靈祭祀、敬畏聖山與聖地......都是超然物化。
可是我相信神的存在,或神的性質,或神的真面目,絕對不屬於這兩者。
因為前者的真面目是一種神話迷信、和自我感覺良好,後者則是純粹的無知。可是「神」絕對存在,就好像人相信、也歸納並證明了有「科學定律」這種東西一樣。無法證明、且無法歸納......終究祇是眼前的技術障礙而已,不管這個技術是物質面、或精神面。
所以......假設基督教中的神、這位耶和華存在,那它的第一個特徵,或它作事情的方式,就是:上帝計畫了「創造耶穌」,而且早在計畫執行的百年前就預告猶太人會有這號人物的到來,甚至同時暗示了「你們會把他吊上十字架」,......然後執行計畫......然後對著按照自己計畫行事的猶太人「動怒」。
......不懂?
按照人的標準來看,這種行為不是毫無邏輯,就是絕對的流氓。「我要打你,你不許閃。」(一拳打出,正中要害,)「打你要害也不閃?那麼欠揍?可惡!」(繼續揍。)
但......這個「神」不是人。所以不管是毫無邏輯、或絕對流氓,這些批評都不能適用在他身上。
所以...假設女主角藉由自己的DNA,來影射上帝讓人類「像」他,那女主角就「是」上帝。
不論結果為何,──電影的形象符號學,最終一定會和現實有某種程度的偏差,──女主角最後的遭遇,其實都可以假設為上帝「原始計畫」的「初衷」。
所以......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是要人類強暴「他」(?)
【人類絕對有權利、也應該去扮演上帝。
因為扮演某人,畢竟不是在當某人。
甚至扮演這個動作,本身最深層的動機根源,不正是一種肯定、渴望、崇敬嗎?】
不只是這段劇情的考究在學理上很嚴謹,本片從頭到尾所搭設的實驗室場景,逼真講究的程度超越了所有到今天為止,牽涉到了生化題材的電影在搭景上所下的功夫。
因為生化實驗其實仰賴的大多是藥劑和培養皿、試管,而過往的電影都不太強調「藥劑」,對於培養皿和是館的期待,也都太過於巨大、前衛、超現實。
至少......從沒看過哪部電影真的讓演員在鏡頭前做DNA複製和合成的PCR反應,但本片作了。】
上帝計畫了「創造耶穌」,而且早在計畫執行的百年前就預告猶太人會有這號人物的到來,甚至同時暗示了「你們會把他吊上十字架」,......然後執行計畫......然後對著按照自己計畫行事的猶太人「動怒」。
有時候真的很感慨,不管是讀聖經也好、當基督徒也罷,───好累、好煩、好整蠱人啊!
重點是......
神到底是什麼?
骨子裡身為一個「不可知論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可能才是「一切問題」(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癥結核心。
今天,每個人,不管中心思想、所屬的生長環境......一旦講到神,大家所謂的神不外乎是兩大類,也就是絕對的人格化、和極端的超然物化。
前者很好懂。後者,例如早已經消失的大地之母信仰,或是陽具崇拜、祖靈祭祀、敬畏聖山與聖地......都是超然物化。
可是我相信神的存在,或神的性質,或神的真面目,絕對不屬於這兩者。
因為前者的真面目是一種神話迷信、和自我感覺良好,後者則是純粹的無知。可是「神」絕對存在,就好像人相信、也歸納並證明了有「科學定律」這種東西一樣。無法證明、且無法歸納......終究祇是眼前的技術障礙而已,不管這個技術是物質面、或精神面。
所以......假設基督教中的神、這位耶和華存在,那它的第一個特徵,或它作事情的方式,就是:上帝計畫了「創造耶穌」,而且早在計畫執行的百年前就預告猶太人會有這號人物的到來,甚至同時暗示了「你們會把他吊上十字架」,......然後執行計畫......然後對著按照自己計畫行事的猶太人「動怒」。
......不懂?
按照人的標準來看,這種行為不是毫無邏輯,就是絕對的流氓。「我要打你,你不許閃。」(一拳打出,正中要害,)「打你要害也不閃?那麼欠揍?可惡!」(繼續揍。)
但......這個「神」不是人。所以不管是毫無邏輯、或絕對流氓,這些批評都不能適用在他身上。
所以...假設女主角藉由自己的DNA,來影射上帝讓人類「像」他,那女主角就「是」上帝。
不論結果為何,──電影的形象符號學,最終一定會和現實有某種程度的偏差,──女主角最後的遭遇,其實都可以假設為上帝「原始計畫」的「初衷」。
所以......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是要人類強暴「他」(?)
【人類絕對有權利、也應該去扮演上帝。
因為扮演某人,畢竟不是在當某人。
甚至扮演這個動作,本身最深層的動機根源,不正是一種肯定、渴望、崇敬嗎?】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神鬼無間】(修正版)看電影,到底是在追求什麼?
看電影的人,到底在追求什麼?
是理性沉澱和感性的刺激,還是民族驕傲與挫折感的平衡?
很多人、甚至可以說是華人界的主流聲音,一致的同意【神鬼無間】不如【無間道】。可是除了寥寥幾部可以評論出【神鬼無間】的手法、或是特色以外,幾乎一整個的意見,不論是網路或專業雜誌媒體,其實都是在論述一件事:【神鬼無間】不夠像【無間道】;而【無間道】的地位太崇高、太美好,所以一部不像【無間道】的改編電影,是不該有資格獲得那麼多奧斯卡獎的;就差沒有說出: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應該開一場反省道歉大會,跟亞洲粉絲承認自己羞辱了這部經典。
換個方式來形容:認為『神鬼無間』不如『無間道』的人,其實都是期望看到充斥著大量B級製作的港式電影中,警匪動作片中那種誇張、扭曲、畸型的邏輯和手法,出現在這部有著好萊塢一流資金、導演、技術的電影中,而且用著幾乎朝聖、膜拜的觀點重現、複製、模仿一次,以作為一種「好萊塢文化向東方文明與思維低頭」的一次勝利象徵。
看完神鬼無間,我的良心大聲的提醒我:「我並不喜歡港版【無間道】。不只是因為它並沒有那麼優秀,事實上它還很膚淺。」所以我告訴自己:「寫一篇文,來推翻【無間道】的神話地位,讓大家持平而論的看待【神鬼無間】。」
【無間道】,很精彩,徹底突破以往港式警匪動作片的極限。但是那僅限於技術面,骨子裡它仍舊是部觀點上毫無新意的電影。
作為一部電影界的指標,它除了那極為有限的藝術手法外,也僅僅只是比較清楚的標示出了香港進入全新的時代。全新現代的警局取代了那個從雷洛時代就遺留下來的老建築,警察也全部脫掉了舊風衣、夾克,換上帥氣的西裝﹍﹍數不清的例子,可是我對新香港還不熟悉,對舊香港也沒有什麼深刻的回憶,所以無法做仔細的比較,總之,這是種電影「企劃」、「規劃」手法的進步,還是屬於技術面。
至於說到毫無新意的部分......數十年的發展後,港示警匪動作電影最大的奇蹟,就是毫無節制的神話、美化警察和黑道人物,不論是他們的形象、作為、或是能耐。這樣的電影看起來很過癮,但那是因為(個人推測)無法製作出精細龐大的內容,仔細論究會發現一部港式A級預算的動作片,呈現出來的精細度往往只有好萊塢B+級的成果,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中製造出自己優勢,才發展出這種型態的電影手法。
港式警匪動作片(還有黑道片)將人物神話、美化?——咖哩辣椒(二?三?)中就說了,這只是黑道投資拍攝的電影,為了吸引年輕人加入黑道當小弟,所想出來的把戲,沒有必要把它當作一種藝術手法來看待。如果真要將它視為一種藝術手法,那這種手法的層級事實上也很「空洞」。如果大量的利用慢動作特寫、聚焦,再配上刪情到了極點的配樂,任何觀眾的情緒都可以輕易被挑動,「我在暗示這個人很了不起」、「我希望觀眾覺得這麼人很了不起」......然後觀眾們就乖乖買單接受......這種手法有藝術性可言嗎?
反正這種把人物極端神話美化的手法,並不是港式警匪動作片的專利或特長。這種形式的創作或人物鋪陳,在華文可以說相當典型。最經典的例子: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都沒有獲得絕對的正統王朝繼承權,只能看著最後是誰用武力吞併對方,藉此產生繼承者;即使規則是這麼訂,一旦要區分誰是忠是奸,大家馬上可以搬出小說三國演義的結論,說蜀漢的桃園三結義是忠、三公曹操是奸。
對於這種觀點,我相信其實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根本上主張:「世俗或文字表面的善惡不過是種假象,真正的惡是平凡和失敗,真正的善則是優越與成功。」(中國小說或戲劇當然不乏以平凡、受挫折的小人物為主角的故事,但那都是建立在大環境相當腐敗混亂、根本毫無介入著力的焦點上頭。)因為這傳統就已經賦予我們的思維,所以香港電影把這些「人物的神話、美化」視為必要性,甚至就連觀影者都習慣看到這種手法,認為這才是警匪動作片不可缺少的元素,想擺脫都擺脫不了!──到了【無間道】,這種思維被發揮到了極限:善弄權謀、智計卓越、野心龐大且意志力堅定者,理當被鏡頭包裹著一曾英雄或神聖的外衣;因為不識時務、擋在他面前、賣弄小智慧和他為敵的警探,最終下場就是壯烈、悲劇般的死亡,不知好歹背叛他的人,自然而然就是奸險小人。
(多麼不開化、反文明的思維啊!)
相較之下,好萊塢就徹底的採取相反地手法,甚至連正邪善惡對比的觀點都拋棄了。
怎麼說好萊塢連善惡對比的觀點都拋棄?
梁朝偉在吳宇森的鎗神中,就曾經扮演過臥底警員,也曾經大吐臥底警員的辛苦與風險,沒有什麼太高明的策謀與計畫,所謂的臨場反應,不過就是賭下自己的性命行走在光明的邊緣、甚至一腳踩進黑暗的核心。可以看出港片基本上對於臥底警員的定義,就是在「為了打擊犯罪、不惜承受生命風險的正義精英」,這造就了『無間道』在「鬥智」內容超越了過往的作品,──因為大談臥底的甘苦談,怎樣也不可能「超越」前人(其實是梁朝偉自己)的作品。
可是在神鬼無間中,卻挑明著講:臥底,其實是見很粗糙的事,——假裝自己和對方是同一掛人,其過程不只是辛苦和危險,甚至往往充滿屈辱,而這一切付出都是有代價的。
什麼樣的代價?薪水?獎金?名聲?升遷機會?還是以上皆非?
真正的答案是以上皆非。神鬼無間中的兩個主角,簡單說是:一個是骨子裡是黑道,可卻妄想做著警察的工作;一個骨子裡是徹底的警察,但是卻一時糊塗而跟黑道掛勾。前者是成為臥底的比利,後者則是警察敗類柯林。
比利是黑道?這問題要用兩種層面來看待,一是他的出身,另一則是他的本性。
比利的父親死於黑道鬥爭(地盤?火拼?利益糾葛?),母親的親人(似乎)因為父親的關係,也對他們母女兩個疏於照顧,但是這一切都是導因於父親的黑道身份。所以他痛恨黑道、抗拒走上黑道之路——乍看之下這樣的理由非常完美,但是這並不表示他有理由一定要成為警察,成為一個警察只是種暴力性的選擇罷了。
可是比利還是加入警校,而且順利完成警校訊練,為何會說他骨子裡是黑道?這答案其實是還是要經過「柯林骨子裡是個警察」來相比較後得到的結論。
「柯林骨子裡是個警察」?重新用個例子來說明港式警匪動作片是如何神化黑道和警察。這些電影其實都建立在一個電影價值觀上的基礎:雙方在鬥智鬥力的過程中,並不存在著絕對的善惡,也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著道義上獲勝的必要性。(參照「三國演義」部分的說明。)
在美式的警匪動作片中,卻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觀點:警察是種非必要之善,黑道卻是種必要之惡。非必要之善和必要之惡,之間有明確絕對的優劣、正負可言嗎?
還是看一下【神鬼無間】,或是美式的價值觀吧!──警察是種政府組織的單位,而政府與黑道其實是種性質雷同的東西。例如政府跟黑道都一樣,不會徵求百姓同意,就發出稅單跟抽保護費;如果拒絕,政府(再次不經人民同意)就祭出高額罰金與刑罰手段,並且灌上各種難聽的名號,而黑道也有屬於自己的手段。
可是收到稅金與保護費後,政府(在完美狀態下)會想盡辦法將稅金利用在可以促進社會進步的管道上,例如公共建設、福利制度、公務機關﹍﹍,黑道則是跑去花天酒地享樂。所以人民會接受政府管轄,而不是選擇黑道,是一種類似利益交換的模式,並非表示政府理所當然的有權利管轄人民,而黑道也並非理所當然的要被當成蟑螂一樣剷除。
基於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更有效率的追求利益,所以旗下的公務人員任用標準也應該以追求利益為優先。就好像:奉公守法的警察與快速破案的警察,究竟哪者比較符合全民利益?
說到底,警察並不是正義的守護者,拿起衝鋒槍和黑幫火拼是警察,可是告訴觀光客回飯店的路、幫助八十歲老太婆過馬路、努力進修換取學歷和升遷的也是警察,即使懂得擺脫「玩槍」和「炫耀警徽」的心態,警察組織中還是不乏追求功名利祿之徒。柯林就是個「快速破案」型的功名利祿之徒,即使沒有法蘭西的扶持幫助,也只是稍微減緩他攀升的速度,並不能改變他很優秀、很熱衷於名利的本質。
(和柯林相較之下,比利就缺乏真正的警察特質,比較像是「暴力型」的秩序維護者,也就是所謂的黑道。)
因為警察並不等於正義,(即使正義是他們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這個社會要維護秩序,有時候需要依賴警察以外的手段。黑道老大法蘭克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不要因為他身上掛著黑道老大名稱、老愛口出諱言、動不動就威脅手下的生命安全,就錯判他的價值。電影一開始就顯現出這個人和一般的黑道差異,這人心中顧念的,其實是自己身為愛爾蘭人對同胞所應負起的「責任」,所以他走進商店向遲交保護費的店家催繳保護費,也僅僅只是用溫和的口吻做出警告,而不見什麼極端暴力的手段:相較於燒香結拜時才知道「曉以大義」的韓琛,法蘭克尚且知道要照顧一個家世貧困的小孩、還不忘叮嚀他要用功讀書,兩者之間的格調根本是天差地遠。
簡單說,【神鬼無間】的內容並非著墨在善惡黑白之間的鬥智鬥力,而是要精確的剖析警察與黑道真正本質上的不同,(可是模糊兩者的本質、全力聚焦在鬥智上卻是港版【無間道】的「一切」,)因為如果法蘭克是個貪婪無度的「兇殘份子」,那警局裡面的那一幫警界精英,也只是藉著打擊犯罪,來滿足自己對功名利祿慾望的「衣冠禽獸」罷了。可是對於整個城市的秩序貢獻,法蘭克所建立起的秩序可能遠遠超過政客、律師、警察的能力範圍。
再更深入一點,港式警匪動作片,在價值觀上向來無視這點。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警察、或是任何形式的政府官員與公務員,並不需要真的證明自己的價值,(人民天生就需要接受這些人的管轄,忍受因為他們的怠慢造成的不便,不只要忍受,甚至要必恭必敬,)所以警察就是有權力以正義使者的姿態出現在鏡頭前;黑道的惡劣性也並未被明證,所以韓琛可以是個「奸雄」、是個形象高偉的偶像領導人物。
即使刻意強調了善惡兩字,【無間道】中的善惡是絕對中性的字眼,最後只有成王敗寇的問題。但在【神鬼無間】中,善惡根本不存在,也不需要存在,因為一切只有人的作為,也只需要人的作為,畢竟這些人的作為最終都有觀眾的眼睛作「公評」。
當所有人,不論黑道、白道,其實都只是一幫用自己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名利渴望時,如何界定誰是正、誰是邪?﹍﹍這話帶有陷阱,因為其中一方確實對自己帶有更多的期許與規範,這就是正邪的分界。但這種期許畢竟誰都可以掛在嘴邊講,一部電影只有兩個小時,畢竟要作出取捨,沒有時間去深入探討誰是講講、誰是實踐。
和黑道掛勾者永世不得超生,那單純的和競爭者同謀、出賣同伴者呢?丁南最後槍殺柯林,並不是正義的制裁,而是代表被拋棄的同袍出口怨氣,因為這種怨氣無論如何都不能公諸於世。(為何不能?自己思考啦!)
所有站在權利與物質金字塔頂端的族群們,是不是隨時都在擔憂著自己哪天開門回家,卻發現過往被自己拋棄的同袍,早已等候多時、要掏鎗在自己腦袋上開個洞?更可笑的是﹍﹍自己早就引頸盼望這一天到來。
無間地獄,無所不在,沒人躲得掉!
是理性沉澱和感性的刺激,還是民族驕傲與挫折感的平衡?
很多人、甚至可以說是華人界的主流聲音,一致的同意【神鬼無間】不如【無間道】。可是除了寥寥幾部可以評論出【神鬼無間】的手法、或是特色以外,幾乎一整個的意見,不論是網路或專業雜誌媒體,其實都是在論述一件事:【神鬼無間】不夠像【無間道】;而【無間道】的地位太崇高、太美好,所以一部不像【無間道】的改編電影,是不該有資格獲得那麼多奧斯卡獎的;就差沒有說出: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應該開一場反省道歉大會,跟亞洲粉絲承認自己羞辱了這部經典。
換個方式來形容:認為『神鬼無間』不如『無間道』的人,其實都是期望看到充斥著大量B級製作的港式電影中,警匪動作片中那種誇張、扭曲、畸型的邏輯和手法,出現在這部有著好萊塢一流資金、導演、技術的電影中,而且用著幾乎朝聖、膜拜的觀點重現、複製、模仿一次,以作為一種「好萊塢文化向東方文明與思維低頭」的一次勝利象徵。
看完神鬼無間,我的良心大聲的提醒我:「我並不喜歡港版【無間道】。不只是因為它並沒有那麼優秀,事實上它還很膚淺。」所以我告訴自己:「寫一篇文,來推翻【無間道】的神話地位,讓大家持平而論的看待【神鬼無間】。」
【無間道】,很精彩,徹底突破以往港式警匪動作片的極限。但是那僅限於技術面,骨子裡它仍舊是部觀點上毫無新意的電影。
作為一部電影界的指標,它除了那極為有限的藝術手法外,也僅僅只是比較清楚的標示出了香港進入全新的時代。全新現代的警局取代了那個從雷洛時代就遺留下來的老建築,警察也全部脫掉了舊風衣、夾克,換上帥氣的西裝﹍﹍數不清的例子,可是我對新香港還不熟悉,對舊香港也沒有什麼深刻的回憶,所以無法做仔細的比較,總之,這是種電影「企劃」、「規劃」手法的進步,還是屬於技術面。
至於說到毫無新意的部分......數十年的發展後,港示警匪動作電影最大的奇蹟,就是毫無節制的神話、美化警察和黑道人物,不論是他們的形象、作為、或是能耐。這樣的電影看起來很過癮,但那是因為(個人推測)無法製作出精細龐大的內容,仔細論究會發現一部港式A級預算的動作片,呈現出來的精細度往往只有好萊塢B+級的成果,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中製造出自己優勢,才發展出這種型態的電影手法。
港式警匪動作片(還有黑道片)將人物神話、美化?——咖哩辣椒(二?三?)中就說了,這只是黑道投資拍攝的電影,為了吸引年輕人加入黑道當小弟,所想出來的把戲,沒有必要把它當作一種藝術手法來看待。如果真要將它視為一種藝術手法,那這種手法的層級事實上也很「空洞」。如果大量的利用慢動作特寫、聚焦,再配上刪情到了極點的配樂,任何觀眾的情緒都可以輕易被挑動,「我在暗示這個人很了不起」、「我希望觀眾覺得這麼人很了不起」......然後觀眾們就乖乖買單接受......這種手法有藝術性可言嗎?
反正這種把人物極端神話美化的手法,並不是港式警匪動作片的專利或特長。這種形式的創作或人物鋪陳,在華文可以說相當典型。最經典的例子: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都沒有獲得絕對的正統王朝繼承權,只能看著最後是誰用武力吞併對方,藉此產生繼承者;即使規則是這麼訂,一旦要區分誰是忠是奸,大家馬上可以搬出小說三國演義的結論,說蜀漢的桃園三結義是忠、三公曹操是奸。
對於這種觀點,我相信其實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根本上主張:「世俗或文字表面的善惡不過是種假象,真正的惡是平凡和失敗,真正的善則是優越與成功。」(中國小說或戲劇當然不乏以平凡、受挫折的小人物為主角的故事,但那都是建立在大環境相當腐敗混亂、根本毫無介入著力的焦點上頭。)因為這傳統就已經賦予我們的思維,所以香港電影把這些「人物的神話、美化」視為必要性,甚至就連觀影者都習慣看到這種手法,認為這才是警匪動作片不可缺少的元素,想擺脫都擺脫不了!──到了【無間道】,這種思維被發揮到了極限:善弄權謀、智計卓越、野心龐大且意志力堅定者,理當被鏡頭包裹著一曾英雄或神聖的外衣;因為不識時務、擋在他面前、賣弄小智慧和他為敵的警探,最終下場就是壯烈、悲劇般的死亡,不知好歹背叛他的人,自然而然就是奸險小人。
(多麼不開化、反文明的思維啊!)
相較之下,好萊塢就徹底的採取相反地手法,甚至連正邪善惡對比的觀點都拋棄了。
怎麼說好萊塢連善惡對比的觀點都拋棄?
梁朝偉在吳宇森的鎗神中,就曾經扮演過臥底警員,也曾經大吐臥底警員的辛苦與風險,沒有什麼太高明的策謀與計畫,所謂的臨場反應,不過就是賭下自己的性命行走在光明的邊緣、甚至一腳踩進黑暗的核心。可以看出港片基本上對於臥底警員的定義,就是在「為了打擊犯罪、不惜承受生命風險的正義精英」,這造就了『無間道』在「鬥智」內容超越了過往的作品,──因為大談臥底的甘苦談,怎樣也不可能「超越」前人(其實是梁朝偉自己)的作品。
可是在神鬼無間中,卻挑明著講:臥底,其實是見很粗糙的事,——假裝自己和對方是同一掛人,其過程不只是辛苦和危險,甚至往往充滿屈辱,而這一切付出都是有代價的。
什麼樣的代價?薪水?獎金?名聲?升遷機會?還是以上皆非?
真正的答案是以上皆非。神鬼無間中的兩個主角,簡單說是:一個是骨子裡是黑道,可卻妄想做著警察的工作;一個骨子裡是徹底的警察,但是卻一時糊塗而跟黑道掛勾。前者是成為臥底的比利,後者則是警察敗類柯林。
比利是黑道?這問題要用兩種層面來看待,一是他的出身,另一則是他的本性。
比利的父親死於黑道鬥爭(地盤?火拼?利益糾葛?),母親的親人(似乎)因為父親的關係,也對他們母女兩個疏於照顧,但是這一切都是導因於父親的黑道身份。所以他痛恨黑道、抗拒走上黑道之路——乍看之下這樣的理由非常完美,但是這並不表示他有理由一定要成為警察,成為一個警察只是種暴力性的選擇罷了。
可是比利還是加入警校,而且順利完成警校訊練,為何會說他骨子裡是黑道?這答案其實是還是要經過「柯林骨子裡是個警察」來相比較後得到的結論。
「柯林骨子裡是個警察」?重新用個例子來說明港式警匪動作片是如何神化黑道和警察。這些電影其實都建立在一個電影價值觀上的基礎:雙方在鬥智鬥力的過程中,並不存在著絕對的善惡,也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著道義上獲勝的必要性。(參照「三國演義」部分的說明。)
在美式的警匪動作片中,卻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觀點:警察是種非必要之善,黑道卻是種必要之惡。非必要之善和必要之惡,之間有明確絕對的優劣、正負可言嗎?
還是看一下【神鬼無間】,或是美式的價值觀吧!──警察是種政府組織的單位,而政府與黑道其實是種性質雷同的東西。例如政府跟黑道都一樣,不會徵求百姓同意,就發出稅單跟抽保護費;如果拒絕,政府(再次不經人民同意)就祭出高額罰金與刑罰手段,並且灌上各種難聽的名號,而黑道也有屬於自己的手段。
可是收到稅金與保護費後,政府(在完美狀態下)會想盡辦法將稅金利用在可以促進社會進步的管道上,例如公共建設、福利制度、公務機關﹍﹍,黑道則是跑去花天酒地享樂。所以人民會接受政府管轄,而不是選擇黑道,是一種類似利益交換的模式,並非表示政府理所當然的有權利管轄人民,而黑道也並非理所當然的要被當成蟑螂一樣剷除。
基於政府的存在是為了更有效率的追求利益,所以旗下的公務人員任用標準也應該以追求利益為優先。就好像:奉公守法的警察與快速破案的警察,究竟哪者比較符合全民利益?
說到底,警察並不是正義的守護者,拿起衝鋒槍和黑幫火拼是警察,可是告訴觀光客回飯店的路、幫助八十歲老太婆過馬路、努力進修換取學歷和升遷的也是警察,即使懂得擺脫「玩槍」和「炫耀警徽」的心態,警察組織中還是不乏追求功名利祿之徒。柯林就是個「快速破案」型的功名利祿之徒,即使沒有法蘭西的扶持幫助,也只是稍微減緩他攀升的速度,並不能改變他很優秀、很熱衷於名利的本質。
(和柯林相較之下,比利就缺乏真正的警察特質,比較像是「暴力型」的秩序維護者,也就是所謂的黑道。)
因為警察並不等於正義,(即使正義是他們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這個社會要維護秩序,有時候需要依賴警察以外的手段。黑道老大法蘭克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不要因為他身上掛著黑道老大名稱、老愛口出諱言、動不動就威脅手下的生命安全,就錯判他的價值。電影一開始就顯現出這個人和一般的黑道差異,這人心中顧念的,其實是自己身為愛爾蘭人對同胞所應負起的「責任」,所以他走進商店向遲交保護費的店家催繳保護費,也僅僅只是用溫和的口吻做出警告,而不見什麼極端暴力的手段:相較於燒香結拜時才知道「曉以大義」的韓琛,法蘭克尚且知道要照顧一個家世貧困的小孩、還不忘叮嚀他要用功讀書,兩者之間的格調根本是天差地遠。
簡單說,【神鬼無間】的內容並非著墨在善惡黑白之間的鬥智鬥力,而是要精確的剖析警察與黑道真正本質上的不同,(可是模糊兩者的本質、全力聚焦在鬥智上卻是港版【無間道】的「一切」,)因為如果法蘭克是個貪婪無度的「兇殘份子」,那警局裡面的那一幫警界精英,也只是藉著打擊犯罪,來滿足自己對功名利祿慾望的「衣冠禽獸」罷了。可是對於整個城市的秩序貢獻,法蘭克所建立起的秩序可能遠遠超過政客、律師、警察的能力範圍。
再更深入一點,港式警匪動作片,在價值觀上向來無視這點。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警察、或是任何形式的政府官員與公務員,並不需要真的證明自己的價值,(人民天生就需要接受這些人的管轄,忍受因為他們的怠慢造成的不便,不只要忍受,甚至要必恭必敬,)所以警察就是有權力以正義使者的姿態出現在鏡頭前;黑道的惡劣性也並未被明證,所以韓琛可以是個「奸雄」、是個形象高偉的偶像領導人物。
即使刻意強調了善惡兩字,【無間道】中的善惡是絕對中性的字眼,最後只有成王敗寇的問題。但在【神鬼無間】中,善惡根本不存在,也不需要存在,因為一切只有人的作為,也只需要人的作為,畢竟這些人的作為最終都有觀眾的眼睛作「公評」。
當所有人,不論黑道、白道,其實都只是一幫用自己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名利渴望時,如何界定誰是正、誰是邪?﹍﹍這話帶有陷阱,因為其中一方確實對自己帶有更多的期許與規範,這就是正邪的分界。但這種期許畢竟誰都可以掛在嘴邊講,一部電影只有兩個小時,畢竟要作出取捨,沒有時間去深入探討誰是講講、誰是實踐。
和黑道掛勾者永世不得超生,那單純的和競爭者同謀、出賣同伴者呢?丁南最後槍殺柯林,並不是正義的制裁,而是代表被拋棄的同袍出口怨氣,因為這種怨氣無論如何都不能公諸於世。(為何不能?自己思考啦!)
所有站在權利與物質金字塔頂端的族群們,是不是隨時都在擔憂著自己哪天開門回家,卻發現過往被自己拋棄的同袍,早已等候多時、要掏鎗在自己腦袋上開個洞?更可笑的是﹍﹍自己早就引頸盼望這一天到來。
無間地獄,無所不在,沒人躲得掉!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神鬼驚奇:古生物復活】好爛、好爛、好爛的片名啊
我喜歡蓋瑞其版的【福薾摩斯】,因為裡面的倫敦神秘、古老、但又有現代的前奏要素。
但我更喜歡【神鬼驚奇】的巴黎,──這城市能夠成為時尚之都不是沒理由的,住在裡面的人即使狼狽不堪,也絲毫不減時尚華服穿在身上的魅力。
片名爛歸爛,可是以中文化的電影片名來說,其實也不算太糟,畢竟我們中國人文不對題習慣了。
(歐美電影或小說的標題名稱,在中文文學作品中,經常會讓人有「這是論說文」、「這是抒情文」、「這是自傳」的錯覺。)
總之......
這是部很棒的電影。
不是因為法式幽默,而是因為它就是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這點可以從電影賦予木乃伊的形象跟個性上看出來。對法國人來說,木乃伊的看待文明的觀點遠比木乃伊恐怖的外表有魅力,)不同於好萊塢或任何一地的美國電影,金屬味、工業生產的味道很濃厚。
何謂金屬味、工業生產味?......好萊塢的電影,「起承轉合要有一定標準作業流程」味道很濃厚,電影的節奏、長短、氣氛轉折點都相當固定,電影劇本如果寫成大綱,大多非常簡單。
例如:1.段落不能超過十個要點。2.(外景、佈景、攝影棚)場景單位(各)不能超過十個。精準控制這些要點,就是好萊塢電影。(舉例:有注意到【神鬼傳奇三】的夜總會跟魔宮傳奇的開頭夜總會很像嗎?......能不能夠「重複使用現有的東西」就是這第二點的執行小技巧。)
相較之下,這片可以說靈活數倍。(其實這片的製作技巧也有參考好萊塢原則,畢竟製片是盧貝松。)
其餘,美女還要配俊男,俊男要用來洗辣妹......這公式更是百用不膩。
反觀這片,美女有了、俊男一個也沒有,(其實有,但都刻意低調打扮,)既然沒了俊男,要沒人洗的辣妹何用?
比起要靠夜夜笙歌、嚐遍天下男人來表達女性獨立自主的美國片,這片的女主角既不失女性的優雅、大方,但又充滿活力、勇氣,絲毫不做作,「掌握自己的人生,爲自己的行為負責,」完全不需要去消費男性、評論男性,真是.......
【本片不適合那種明明電影開演前,就已經「知道」電影的主題、也已經預想好自己「會」看到哪些橋段,只是等著看別人怎麼把自己腦海中點名的橋段拼貼、重組、下重藥重新大鍋炒,如果藥下的夠重、炒的夠力,就會說電影好看,除此以外的電影一律不買帳的人。】
但我更喜歡【神鬼驚奇】的巴黎,──這城市能夠成為時尚之都不是沒理由的,住在裡面的人即使狼狽不堪,也絲毫不減時尚華服穿在身上的魅力。
片名爛歸爛,可是以中文化的電影片名來說,其實也不算太糟,畢竟我們中國人文不對題習慣了。
(歐美電影或小說的標題名稱,在中文文學作品中,經常會讓人有「這是論說文」、「這是抒情文」、「這是自傳」的錯覺。)
總之......
這是部很棒的電影。
不是因為法式幽默,而是因為它就是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這點可以從電影賦予木乃伊的形象跟個性上看出來。對法國人來說,木乃伊的看待文明的觀點遠比木乃伊恐怖的外表有魅力,)不同於好萊塢或任何一地的美國電影,金屬味、工業生產的味道很濃厚。
何謂金屬味、工業生產味?......好萊塢的電影,「起承轉合要有一定標準作業流程」味道很濃厚,電影的節奏、長短、氣氛轉折點都相當固定,電影劇本如果寫成大綱,大多非常簡單。
例如:1.段落不能超過十個要點。2.(外景、佈景、攝影棚)場景單位(各)不能超過十個。精準控制這些要點,就是好萊塢電影。(舉例:有注意到【神鬼傳奇三】的夜總會跟魔宮傳奇的開頭夜總會很像嗎?......能不能夠「重複使用現有的東西」就是這第二點的執行小技巧。)
相較之下,這片可以說靈活數倍。(其實這片的製作技巧也有參考好萊塢原則,畢竟製片是盧貝松。)
其餘,美女還要配俊男,俊男要用來洗辣妹......這公式更是百用不膩。
反觀這片,美女有了、俊男一個也沒有,(其實有,但都刻意低調打扮,)既然沒了俊男,要沒人洗的辣妹何用?
比起要靠夜夜笙歌、嚐遍天下男人來表達女性獨立自主的美國片,這片的女主角既不失女性的優雅、大方,但又充滿活力、勇氣,絲毫不做作,「掌握自己的人生,爲自己的行為負責,」完全不需要去消費男性、評論男性,真是.......
【本片不適合那種明明電影開演前,就已經「知道」電影的主題、也已經預想好自己「會」看到哪些橋段,只是等著看別人怎麼把自己腦海中點名的橋段拼貼、重組、下重藥重新大鍋炒,如果藥下的夠重、炒的夠力,就會說電影好看,除此以外的電影一律不買帳的人。】
【POSTAL】the company flight song
這部電影的很多片段都很有趣,不只是有趣,簡直是無限濃厚的趣味。
像這段......一開始主角去面試一段工作,講沒幾句後,旁邊的女秘書開始問起了一機智問答......
我覺得機智問答不是壞事,可是當所有的公司都開始跟風搞這種遊戲,會讓經歷一連串面試的人精神錯亂吧!(個人頗有感觸。)
尤其是後面的這首「the company flight song」。
It's not a flag, it is a company#
high flying company#
and it will cheerfully work you to death#
by the time you are old, the pension is sold#
and your cube will be your casket#
It is a company,high flying company#
Now please get back to work#
像這段......一開始主角去面試一段工作,講沒幾句後,旁邊的女秘書開始問起了一機智問答......
我覺得機智問答不是壞事,可是當所有的公司都開始跟風搞這種遊戲,會讓經歷一連串面試的人精神錯亂吧!(個人頗有感觸。)
尤其是後面的這首「the company flight song」。
It's not a flag, it is a company#
high flying company#
and it will cheerfully work you to death#
by the time you are old, the pension is sold#
and your cube will be your casket#
It is a company,high flying company#
Now please get back to work#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竊盜城】這「應該」是爛片
【心靈捕手】好看嗎?......羅賓威廉斯同時期拍的電影,都是垃圾、都是搶著想得奧斯卡而策略性應景拼湊出來的東西,為何這片可以例外?
對我來說,【心靈捕手】不但爛,根本就是應該被撒旦收藏的荼毒人心、引人走向罪惡的「佳作」。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角「心靈剖析」就像廣告,把這種廣告拉出來當成主題,而且還包裝成「人類文明的主流價值」,就變成了【心靈捕手】。──如何?夠爛吧!)
所以班艾佛列克的編劇能力在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號召力。
我本來很想看【竊盜城】,甚至不惜抱著踩地雷的心理準備,可是一聽說它影評這麼好,又有點興趣缺缺了。
對我來說,【心靈捕手】不但爛,根本就是應該被撒旦收藏的荼毒人心、引人走向罪惡的「佳作」。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角「心靈剖析」就像廣告,把這種廣告拉出來當成主題,而且還包裝成「人類文明的主流價值」,就變成了【心靈捕手】。──如何?夠爛吧!)
所以班艾佛列克的編劇能力在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號召力。
我本來很想看【竊盜城】,甚至不惜抱著踩地雷的心理準備,可是一聽說它影評這麼好,又有點興趣缺缺了。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人工進化】人怎麼當父母?
人不是為了當父母,所以才變成父母。
人會當上父母,理由大多不像話。
開始的理由就不像話,何況是接續的發展。
以上是引言,也是我對現今人類文明現況的部分(關於父母的部分)所做的側寫。
這片藉由這對科學家的處境和觀點,「完整」呈現了現代文明人當父母的心路歷程,―─再加入了很多存在主義。
看完,我有了種心得(或從本片得到的教訓):「要當好父母,就要能承受苦難。」
可是現代人承受苦難的能力…退化幅度完全抵消因為科技進步和文明化而得到的能力。(哈哈哈哈哈哈!請參考【鬥陣俱樂部。】
(Dren不是自母親的子宮內誕生,所以女主角並未經歷生產的痛苦,但她企圖用手將Dren取出時就被毒刺攻擊,原因與意義不言自明。)
因為沒有承受的經驗,當Dren又哭又鬧又任性、沒辦法和她有效溝通、她又一天隨著一天發展強壯……咿?以上純為個人觀點,看看就好。(結論是啥我就不講明了。)
……簡單講,當父母不是仰賴知識、身份、經歷…如果以上皆不管用,到底要仰賴什麼?可是不管答案為何,我們顯然早已失去這些能力。
既然如此,我們又是靠著什麼樣的機制或動機,維持“當父母”這件事?或者我可以更進一步、更乾脆的質疑:還有父母這種東西存在嗎?(今天存在這世界上、普遍被稱為父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今人的DNA結構都已經和古人有所差異,何況是我們對事務的認知、執行的手法與心態,真的還有一絲一毫相似之處嗎?既然都已經不同,我們怎麼能用相同的詞和概念去定義今天這個明顯已經跟史祖/初代完全不同的東西?)
……
……
少想為妙。
【參考文:科學的疆界,人性的疆界 〈人工進化〉 (Splice)】
【那些用手機寫文的人......真是強啊!這篇文原本就是在手機上完成,利用看完早場二輪後、整天再外面走走停停的時間寫完。】
人會當上父母,理由大多不像話。
開始的理由就不像話,何況是接續的發展。
以上是引言,也是我對現今人類文明現況的部分(關於父母的部分)所做的側寫。
這片藉由這對科學家的處境和觀點,「完整」呈現了現代文明人當父母的心路歷程,―─再加入了很多存在主義。
看完,我有了種心得(或從本片得到的教訓):「要當好父母,就要能承受苦難。」
可是現代人承受苦難的能力…退化幅度完全抵消因為科技進步和文明化而得到的能力。(哈哈哈哈哈哈!請參考【鬥陣俱樂部。】
(Dren不是自母親的子宮內誕生,所以女主角並未經歷生產的痛苦,但她企圖用手將Dren取出時就被毒刺攻擊,原因與意義不言自明。)
因為沒有承受的經驗,當Dren又哭又鬧又任性、沒辦法和她有效溝通、她又一天隨著一天發展強壯……咿?以上純為個人觀點,看看就好。(結論是啥我就不講明了。)
……簡單講,當父母不是仰賴知識、身份、經歷…如果以上皆不管用,到底要仰賴什麼?可是不管答案為何,我們顯然早已失去這些能力。
既然如此,我們又是靠著什麼樣的機制或動機,維持“當父母”這件事?或者我可以更進一步、更乾脆的質疑:還有父母這種東西存在嗎?(今天存在這世界上、普遍被稱為父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今人的DNA結構都已經和古人有所差異,何況是我們對事務的認知、執行的手法與心態,真的還有一絲一毫相似之處嗎?既然都已經不同,我們怎麼能用相同的詞和概念去定義今天這個明顯已經跟史祖/初代完全不同的東西?)
……
……
少想為妙。
【參考文:科學的疆界,人性的疆界 〈人工進化〉 (Splice)】
【那些用手機寫文的人......真是強啊!這篇文原本就是在手機上完成,利用看完早場二輪後、整天再外面走走停停的時間寫完。】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粉絲眼中的Apple產品】別人的九十九分,等於蘋果的零分
「蘋果的東西有那麼好嗎?」注意!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蘋果的東西很爛」,請粉絲不要每次一聽到有人發出這樣質疑就開始過度反應。
其實我對蘋果的東西是好是壞,並不是真的那麼在意,賈伯斯的暴君式管理,和偶像式行銷,才是讓我看不爽的原因,(這些行為都很反智、反文明,)但這文不講這個。
我比較好奇的問題是:那些把iPhone、iPod、iPad捧的那麼高的消費者,腦筋到底哪裡有問題?
再澄清:我不是要那些人「清醒」過來,從此不再買蘋果產品,......東西好就是好,用好東西天經地義,不但是種權力、更是種義務。
可是如果無法清楚明確評斷自己手中、身邊所使用之物的價值或優缺點,那哪天要投票、決定公眾事務時,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腦筋有清醒的去明辨自己現在所持的立場是正確、是錯誤,或其必要點、合理性、潛在價值是什麼? 還是完全只憑自己的感覺,「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的,所以這是對的;因為這是對的,所以我覺得這是對的。」......(八成的人會用這種邏輯決定自己八成的行為。)
所以......我覺得討論一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是很重要、極其嚴肅的一件事。
標題其實就是我的答案。
「為什麼蘋果可以創造出好東西、有創意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而我們卻不行,只能任份的作仿冒、代工,或是當個小公司裡的苦命小員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裡頭瀰漫著一種很矛盾、根本站不住腳的觀點,就是「只要有心、肯努力,人的能力可以不受限制。」簡單講,蘋果做得到的事,我們大家都做得到,但事實上就是我們大家都做不到的「事」,蘋果就是做到了。
為何?
極其終極、及至的答案版本,就是:「蘋果比我們大家都來的優秀,而這些事情只有像蘋果這麼優秀的公司團隊才做得到。」
這個「優秀」不是99分和100分的「這種差距」,而是0分和101分之間的「那種差距」。
「這種差距」不足以讓我們的自尊心、安逸感、生存自信抵擋現實的打擊所帶來的挫折,.....我們當然可以訓練自己,讓自己可以承受這種挫折,可是(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從源頭......也就是這種打擊去下手,不是更乾脆、更有效嗎?相較之下,「那種差距」就是個很有效的「擋板」,可以讓我們完全無視現實帶給我們的打擊。
因為有了這些心理上的「擋板」,讓我們可以不用去認清現實,──什麼樣的現實?先不講,──可以繼續去追逐蘋果的產品、崇拜蘋果的設計,同時每天不斷的看各式各樣的「老師」、「講座」、「網路名家」分析、分享、指導我們怎麼做到和「蘋果」一樣與眾不同。(有些人鑽門追蘋果,有些人擅長捧臉書,還有些人專於其他領域如巴菲特、google........)
事實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iphone的iOS介面設計的很棒。我說狗屁!......iOS的介面(如果)好用,關鍵點在於蘋果導入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手持觸碰操縱裝置。在iphone之前的手機多使用「電阻」式觸碰螢幕,這才是真正導致以往的產品(如WM6.5)使用經驗不像iphone的原因,不是因為iphone就是設計的比它們棒,而是因為iphone佔有後來者的技術優勢。(蘋果真正的優勢不在於創意或設計,而在於看出了這種新觸碰介面技術的成熟。)
可是作為最早使用「電容式觸碰螢幕」的產品之一,iphone真的就做的很成功嗎?第一個視窗概念、或真正商用化的視窗介面是蘋果或微軟發明的嗎?(光是在DOS系統中,我就使用過一堆搭配鍵盤來進行操縱的視窗系統或介面,)沒有看過更多更新更棒更有突破的產品以前,就擅自認定iphone最棒、iphone最好、其他人都只配抄襲iphone......(f_ck!一堆無腦人在放屁。)
但......就算(未來證明了)iphone並沒有把電容式觸碰介面設計到最佳、最理想狀態,但iOS依舊是相當優秀的產品,(這種優秀是絕對的,而不是比較出來、藉由別人的插進與失敗而襯托出來的。)
簡單講,粉絲們、追隨者們以為蘋果藉由「某種方式」達到了「完美」或「及至」,(所謂的「完美」或「及至」,就是種經過比較後的優秀,代表著「沒人能比我更好」。)可是其實蘋果並沒有達到「完美」或「及至」。
如果連這麼簡單明顯的事都會判斷、定義錯誤,要怎麼思考、判斷、回答「蘋果做了哪些事?」
至於蘋果到底做了什麼?
再拿iOS的介面或使用者經驗來說。觸碰面板的技術才是真正的關鍵,(CPU性能的進展也是其一,)而且不需要去強求和電腦的連線同步,也是它不具備的包袱,(可憐的WM系統,)說來說去,iOS並不需要真的去「設計」什麼,光是決定方向、決定基本架構,就已經決定了它今日九成的樣貌。
不懂?不懂就算了,因為「蘋果」根本不是關鍵,正在崇拜著蘋果、試圖將蘋果複製到自己身上的「各位」如何看待、分析、取捨事務的眼光與標準才是關鍵。
(今天如果蘋果是家台灣公司,iPhone會有傳統的電阻螢幕、仿電腦作業系統的介面,還有一個又大又笨重的鍵盤,和性能高到嚇死人的CPU。完畢。)
(對別人來說可以拿到99分的創意,在蘋果和賈伯斯眼中到底可以拿到幾分? )
其實我對蘋果的東西是好是壞,並不是真的那麼在意,賈伯斯的暴君式管理,和偶像式行銷,才是讓我看不爽的原因,(這些行為都很反智、反文明,)但這文不講這個。
我比較好奇的問題是:那些把iPhone、iPod、iPad捧的那麼高的消費者,腦筋到底哪裡有問題?
再澄清:我不是要那些人「清醒」過來,從此不再買蘋果產品,......東西好就是好,用好東西天經地義,不但是種權力、更是種義務。
可是如果無法清楚明確評斷自己手中、身邊所使用之物的價值或優缺點,那哪天要投票、決定公眾事務時,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腦筋有清醒的去明辨自己現在所持的立場是正確、是錯誤,或其必要點、合理性、潛在價值是什麼? 還是完全只憑自己的感覺,「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的,所以這是對的;因為這是對的,所以我覺得這是對的。」......(八成的人會用這種邏輯決定自己八成的行為。)
所以......我覺得討論一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是很重要、極其嚴肅的一件事。
標題其實就是我的答案。
「為什麼蘋果可以創造出好東西、有創意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而我們卻不行,只能任份的作仿冒、代工,或是當個小公司裡的苦命小員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裡頭瀰漫著一種很矛盾、根本站不住腳的觀點,就是「只要有心、肯努力,人的能力可以不受限制。」簡單講,蘋果做得到的事,我們大家都做得到,但事實上就是我們大家都做不到的「事」,蘋果就是做到了。
為何?
極其終極、及至的答案版本,就是:「蘋果比我們大家都來的優秀,而這些事情只有像蘋果這麼優秀的公司團隊才做得到。」
這個「優秀」不是99分和100分的「這種差距」,而是0分和101分之間的「那種差距」。
「這種差距」不足以讓我們的自尊心、安逸感、生存自信抵擋現實的打擊所帶來的挫折,.....我們當然可以訓練自己,讓自己可以承受這種挫折,可是(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從源頭......也就是這種打擊去下手,不是更乾脆、更有效嗎?相較之下,「那種差距」就是個很有效的「擋板」,可以讓我們完全無視現實帶給我們的打擊。
因為有了這些心理上的「擋板」,讓我們可以不用去認清現實,──什麼樣的現實?先不講,──可以繼續去追逐蘋果的產品、崇拜蘋果的設計,同時每天不斷的看各式各樣的「老師」、「講座」、「網路名家」分析、分享、指導我們怎麼做到和「蘋果」一樣與眾不同。(有些人鑽門追蘋果,有些人擅長捧臉書,還有些人專於其他領域如巴菲特、google........)
事實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iphone的iOS介面設計的很棒。我說狗屁!......iOS的介面(如果)好用,關鍵點在於蘋果導入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手持觸碰操縱裝置。在iphone之前的手機多使用「電阻」式觸碰螢幕,這才是真正導致以往的產品(如WM6.5)使用經驗不像iphone的原因,不是因為iphone就是設計的比它們棒,而是因為iphone佔有後來者的技術優勢。(蘋果真正的優勢不在於創意或設計,而在於看出了這種新觸碰介面技術的成熟。)
可是作為最早使用「電容式觸碰螢幕」的產品之一,iphone真的就做的很成功嗎?第一個視窗概念、或真正商用化的視窗介面是蘋果或微軟發明的嗎?(光是在DOS系統中,我就使用過一堆搭配鍵盤來進行操縱的視窗系統或介面,)沒有看過更多更新更棒更有突破的產品以前,就擅自認定iphone最棒、iphone最好、其他人都只配抄襲iphone......(f_ck!一堆無腦人在放屁。)
但......就算(未來證明了)iphone並沒有把電容式觸碰介面設計到最佳、最理想狀態,但iOS依舊是相當優秀的產品,(這種優秀是絕對的,而不是比較出來、藉由別人的插進與失敗而襯托出來的。)
簡單講,粉絲們、追隨者們以為蘋果藉由「某種方式」達到了「完美」或「及至」,(所謂的「完美」或「及至」,就是種經過比較後的優秀,代表著「沒人能比我更好」。)可是其實蘋果並沒有達到「完美」或「及至」。
如果連這麼簡單明顯的事都會判斷、定義錯誤,要怎麼思考、判斷、回答「蘋果做了哪些事?」
至於蘋果到底做了什麼?
再拿iOS的介面或使用者經驗來說。觸碰面板的技術才是真正的關鍵,(CPU性能的進展也是其一,)而且不需要去強求和電腦的連線同步,也是它不具備的包袱,(可憐的WM系統,)說來說去,iOS並不需要真的去「設計」什麼,光是決定方向、決定基本架構,就已經決定了它今日九成的樣貌。
不懂?不懂就算了,因為「蘋果」根本不是關鍵,正在崇拜著蘋果、試圖將蘋果複製到自己身上的「各位」如何看待、分析、取捨事務的眼光與標準才是關鍵。
(今天如果蘋果是家台灣公司,iPhone會有傳統的電阻螢幕、仿電腦作業系統的介面,還有一個又大又笨重的鍵盤,和性能高到嚇死人的CPU。完畢。)
(對別人來說可以拿到99分的創意,在蘋果和賈伯斯眼中到底可以拿到幾分?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