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羅賓漢崛起Robin Hood(2018)】哥不是賊,哥搞社運



我一向認為「拍電影」是創作者專屬的東西,創作者要拍的電影應該要忠於自己、要有自己想講想發洩想表達想灌注的東西,能夠娛樂觀眾當然是很好,但這是附加的東西。

(電影最根本的娛樂來自於讓觀眾去思考去感受──任何東西、任何主題、不需要有限制──而不是提供聲光娛樂與節奏刺激。)

本片創作者(導演與編劇)運用羅賓漢的經典文本從新灌注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當權者怎麼利用恐懼與國家社會安全大義的旗幟羅織謊言讓人民安於看不到盡頭的勞動與稅賦,但其實勞動的果實與稅賦的用途都被當權者拿去穩固自己的地位與填飽自己的慾望,這種事情千百年來從未改變過。

電影同時也講述了中產階級怎麼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的階級地位,(可能是為了從軍、也可能是為了堅守某些道德或商業理念,卻因為不黯權力遊戲,所以反而優先成了掌權者的犧牲品,)還利用十字軍戰場隱喻了今日中東反恐戰爭的亂況。


相較於其他崇尚核心思想是歌頌羅賓漢的俠義與忠貞的版本,本片的羅賓漢說白了就是個有戰場創傷、人格思緒都還不成熟的青年,自然提不上擁有什麼豪邁的俠義氣節,基本上就是個等待約翰做計劃與發號施令的士兵,但電影似乎有意利用他的年輕跟結尾結合,──街頭社運靠的不該只是眾人的憤怒,尤其激起憤怒靠的不該只是用想像描繪出來的邪惡,因為針對目標所採取的行動必須要看到實質成果,像搶到一大車當權者橫爭暴斂的贓款,或是引起實質的立法或司法行動。(而不單單只是新聞報導、新聞報導、新聞報導......新聞為街頭運動取了個空泛的名詞......結束。)

要有實質成果,靠的是對邪惡的結構有足夠「清楚」與「深入」的認知,──單單知道壞人在哪裡、壞人遙遠的過去做了些什麼,這還不夠,壞人當下的計畫、未來的目標...必須要有實體的證據,而不是想像與臆測。

所以,羅賓漢不只搶錢,羅賓漢也搶真相與內幕。


電影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篇幅太短,剪接有點凌亂,(成功地帶入自己想講的議題、但也有這些缺點?)美術風格還是有點突兀、沒有將「現代元素」妥善地融入古典背景,(拍出【大亨小傳】與【紅磨坊】的巴茲魯曼是大師。)

說起來並不多,但偏偏這些缺點都很搶戲,會讓人忘了開頭有多精彩、主角矯健的身手多帥氣俐落、瑪麗安的身材有多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