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每一年都會有一部票房讓人看了覺得很可惜的電影。

2013是獨行俠,2012我暫時想不起來,2011我認為是雲端之戰,2014年就是【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



它讓英雄不只是英雄,是一種象徵。這個象徵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

麥克斯狄倫崇拜英雄,因為他不懂英雄的價值,不懂當英雄的代價,對他來說英雄是力量與焦點的使然。

講更白一點,他只是「沒長大」。

「沒長大」並不足以形容他在這部電影中經歷的轉變,一個人要如何從渺小無助變成自大狂妄?.......有些人是不知不覺間變成這樣,但有些人卻是反過來,當下立刻感受到自己的變化、自己的成長、自己新獲得的力量。

人總是喜歡否定自己兒時的興趣來作為自己成長的象徵。(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是因為逃避自己的弱小或不成熟才沉溺在其中、期望從中獲得生活的動力.......?)

當他明確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力量後,轉頭「否定」蜘蛛人應該只是早晚的事,──可惜他否定的方式最後變成以恨為基礎。不然這個本來也只是熱衷於小偷小搶的反派,實在不應該落得如此下場。



對主角來說呢?

他究竟怎麼看待自己被父母遺留在嬸嬸(媽媽的姊姊)家?...那其實也是一種恨,但推論這種恨,會發現「他或許期望自己跟父母一起死在飛機上」。

這導致他的人生是以「追尋怎麼終結生命」為基礎。(挺奇妙的...這樣的小孩子沒得憂鬱症...不過原著的彼德帕克確實是個有點愛把負面情緒往肚子裡吞的人。)

雖然滿腦子天才,但他似乎從未好好發揮,興趣不定(又是滑板、又是攝影、又是機械、又是化學.....甚至還有一點文學......)

所以當英雄並不是什麼「責任」!(注意到這個新版的蜘蛛人刻意將這句話的重要性大幅降低了嗎?)那只是種天性使然!是他人生中最後一絲「追尋怎麼開拓人生」本性的迴響。

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想要給自己開拓什麼樣的人生,(有些人管那叫夢想,)或是我們會放下自己的藍圖、選擇替代品,不管是因為難度太高,或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出了錯、受了傷、不小心扭斷女朋友的脖子.......

但是「英雄」最後總是會回來找我們,要我們繼續穿上製服扮演它...然後越演越好?...這太理想化了!?管它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