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貓的報恩】「那家動畫工作室」近幾年出品的作品中最成熟且豐富的卡通

大家都知道(或需要知道)「那家動畫工作室」的當家台柱「那個當自己是皇帝、想退休傳位給『皇太子/兒子』卻發現『子民們/觀眾們』不買帳的日本國寶級的動畫監製」(以下簡稱「宮崎駿」)並不是這部卡通的監製。(這部卡通的監製...)

它的內容相當輕鬆討喜,故事背景還是我們很熟悉的現代化文明社會,而且擺脫了很多宮崎駿不成熟的情感與價值觀。

像「老愛把小孩子配在一起談大人的戀愛」,但在這部卡通中,女主角卻學會了「青澀的愛情不過是人生的小註腳」。

空動、膚淺、極端、反科學、反人本思維的環保意識......真的!宮崎駿自己雖然極度否定,但是那種封閉、極度壓抑、否定個人價值的傳統封建舊社會才是他一心嚮往的『美』。

爐灶、螢火堆、煙燻.......就象徵著(足以代表著)美食跟豐足。──這根本是沉溺在自己的兒時回憶中啊!難怪他兒子學不到他一成本事!因為他忙著把自己過去的回憶灌給兒子,卻忘了教兒子怎麼創造未來!



總之,希望他要退休就乖乖的退休吧!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女巫不該讓男人流淚】狂歡吧~~~

這是2015年金馬影展我最喜歡的電影。(2014/09/04:太神奇了!2014年都還沒結束,哪來的2015!)竟然看到它出現在好萊塢電影台上。(點此看我最早的想法。)

它主打賣弄血腥,類型又定義為恐怖片,但(除了有點太長了以外)看完又讓人心情異常愉悅。這樣的電影真的錯過可惜。

但我個人最欣賞它那毫不遮掩的歧視、妖魔化女性......覺得活著很痛苦的男人、一天到晚被女人壓著的男人,都可以看看,舒不了怨氣,但可以感受一下導演想要在你肩膀上拍拍、安慰你說「你的痛苦大家都知道........趕快逃命吧!還在那邊唉?」......挺不錯的吧!



要特別說明的是它的邏輯完全迥異於好萊塢或是典型的北歐電影和英法電影。

該追著男主角們跑的時候不去追,女巫們反而待在家中,........磨棍子?煮菜?(但是那棍子真的磨的好啊!──電視上如果沒看到,下面的預告有片段!)



要死了、可能要世界末日了,該怎麼辦?男男告白?陪著女巫一起喊口號要他們痛快的燒死自己?(這有點搞笑。)

結局的安排更是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逃命逃著逃著就逃到兩個月後?為何「幸福會吞噬人」?其實不難理解,畢竟這票人都是因為很不幸福所以才會碰在一起。一旦幸福了,還會繼續走下去嗎?......但這不是應該要深思內容的電影。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露西】如果不是盧貝松拍這部片

如果扣掉盧貝松的招牌、特色、創意精華,這片的劇本其實跟國中生第一次試寫小品型科幻小說的水準差不多。

但是.......這是盧貝松,「經典史詩科幻」也沒那麼偉大。



如果是日本人來畫成漫畫,「露西」是高中交換學生,身邊莫名其妙圍繞著斯文帥到不行的學生會長、粗曠狂野到極致的街頭幫派少主、整天哀怨爸爸不要自己的中二生.........。

如果是大陸人來寫成網路小說,「露西」會變成男人,立志征服世界、每征服一個國家就蓋一座後宮、每天早報都要一邊「啪、啪、啪」一邊訴說「自己兩腿之間長初老二後逐漸失去人性、又要忙著統一世界」的痛苦。



如果是美國人來拍這部電影,首先Marvel和DC會搶先推出同樣的漫畫,而且腳色要定義成黑暗系超級英雄.........接著導演如果是史匹柏,「露西」會苦於找不到生命的意義、無法說服自己生命的意義為何、哀傷自己即將失去人性並且死亡.......然後在最後一刻被上帝感召,「人類還是只要用10%的大腦就好。我們不該挑戰上帝的領域。」



如果是台灣人來寫成小說,首先作者會對外宣稱「創做這本小說的過程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戰鬥」,然後「露西」腦力獲得提升後立刻察覺了吸血鬼的存在還有整座城市的居民都被「房東」玩弄再鼓掌之間,並且決定開一家咖啡廳當老闆等一個人.........



總之總之總之...這部片好看是好看在它是盧貝松的電影。

不然,連希格斯玻色子都沒講到的科幻電影暢談「一加一不等於二」、「時間才是絕對的」.......國中生水準。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卑劣的)原燒排隊領餐券事件......

一般來說,不搶著跟大家一起發表意見才是我的常態。(因為我懶。)



基本上,這起事件我一面倒的認為原燒要自己承受苦果。

如果排隊的民眾態度很番,所以事情的過錯就應該落在他們身上,那以後「殺人犯」只要到被害家屬面前被揍一頓,是不是事情的對錯邏輯就會變成「(家屬)怎麼可以做這種事?活該被殺!」嗎?

排隊的人是什麼心態,我覺得這根本不值得爭議。「沒領到的人態度不好」犯了什麼錯,.......我覺得根本不該被優先討論。(但因為大家都在談,所以我也只好優先講。)

仔細想想看,排隊了沒領到一肚子火,發洩一下、或申訴、大聲表達不滿,這不是現代化商業營業中最基本的「客服項目」嗎?使用這項服務結果被網友們罵,那難道哪些領到了、開開心心離開的人比較優越比較了不起嗎?──如果無視這點,那就是道德上的盲目!

「客人」覺得自己的權益被侵害了、受到店家怠慢而造成損失了,申訴或要求賠償是天經地義的!哪有「客人」自己要堅持釐清並舉證「這是我的權益」後才有立場大小聲的道理?(這就跟氣暴事件中,幾乎每間石化廠都在打爛仗、賭「沒人可以證明我有錯」一樣!)

今天又不是一票人為了個優惠券氣得砸店燒店,哪來那麼多的質疑與批評?還是說:因為耍青番耍到動手打人不可以,店家服務有明顯瑕疵氣得動手就可以?(「情緒失控」跟「事件」與「發生事件的情境」是不相關的。)況且在台灣青番的人那麼多,批評的人在今天這起事件之前又批評過多少人?或是自己也當過多少青番客?

要出來做服務業,要有能力面對番客,即使沒辦法把人家搞得服服貼貼、開開心心下次再光臨,至少也要人家服服氣氣離開。「原燒」顯然(一開始)完全沒這個打算,那些認為原燒沒錯、沒領到就耍青番的客人都是混蛋的人也沒這個認知。

孔子講「以德報怨,以何報德?」邏輯上就是類似的道理吧!一起事件中的關係人,不管是兩方、三方.....甚至是N方,道理的曲直對錯必須要用同一套邏輯立場跟觀點來評斷,(就算是不客觀的觀點也好,但這是另一個狀況,)而不是「我用A邏輯看A,但卻用B邏輯看B,A邏輯徹底對A有利,B邏輯卻徹底對B不利。」



原燒哪裡不對?

以一個企業家來說,戴勝益很「渣」。他老愛暗示(但其實是強調)自己眼界卓越、執行力跟品味非凡,所以王品才有今天的地位。

但他從不敢回應「哪個真正白手起家的人有他那麼好的人脈?而這些人脈又有這麼驚人的資本?」這類在明白不過的質疑與矛盾。

他這種行為就是沽名釣譽!是百分之百的騙子!

所以先徹底揚棄「原燒是家優秀連鎖餐廳」的先決條件,(因為這些條件是建立在謊言和戴勝益虛假的個人形像之上,)來客觀看看一些事實........

原燒若是真的那麼優秀,怎麼會需要搞「到店門口排隊領優惠券」這樣的活動呢?

這擺明了是在利用假日排隊人潮騙人氣、騙逛街名眾眼球的廉價形銷術!

............搞懂了嗎?腦筋快的人注意到了嗎?除非是最近幾個月剛開張的新店,否則「原燒」根本就只是「沒啥名氣」、「沒啥領導地位」、「根本沒啥人注意其存在」的店而已!所以他們才會需要搞這種行銷方式去解決這種最最最最最最底層的經營問題。

根本沒人在真的注意我們!



順著這個邏輯繼續推演下去,原燒這樣的行銷其實就是在剝削顧客!

看到有人「佔個位置帶N個人排隊」?負責任、有膽識的店家會出面制止!──請問原燒有這樣做嗎?

要送優惠券的管道跟方法那麼多,就算跟捐血中心合作都還比較有誠意!(西提牛排就是這樣幹!)──請問原燒有這樣做嗎?

..........多問是多心酸的!因為這種行銷方法的目的真的就是那麼簡單!(原燒不敢承認自己的處境有多心酸!想裝高檔裝不上去,中低價位大家又不接受,..........我可以這樣寫上一個小時。)

為什麼第一時間事情會失控到搞到要請警察到現場維持秩序?.......在笨的人都有「感受」能力,原燒的行銷策略本來就沒有什麼誠意可言,如何讓到場排隊的人心服呢?一家「晚上至少可以招待一百、甚至兩百組以上客人的餐廳竟然限量只發一百張優惠券?發放現場毫無規畫、也沒有維護公平與秩序的決心,這是什麼樣的管理與策略?.......

一般來說「笨」沒有錯,但是做錯事(心術不正)還不知道控制負面效應(傻傻的以為百姓會被大企業呼來喚去)......這時候「笨」真的有錯!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原野奇俠Shane】牛仔穿得很花俏的「西部片」,但故事、角色重情義的程度似乎始終沒有作品可以超越

直到在電影台Cinemax上看過這片以前,根本不知道這部片的「存在」,剛開始撥放時也只是抱著看看老電影調整心情的想法在電視前觀看本片,沒想到本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不只是大有來頭,內容即使在今天也只能說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西部片的精髓,或說是好萊塢電影思維的精髓,被徹底展現。

 如果說殭屍片的精髓是:殭屍可怕,但人更可怕。那西部片的精髓就是:括荒雖然艱險,但應付人的惡意更艱險。


可能是「明星」架勢的關係,所以主角剛登場穿的牛仔服裝有一堆愚蠢的蕾絲毛線花編。
不過別太去在意,因為很快就脫掉了,換上很正經八百的鄉下農夫耕田勞動的衣服。




電影剛開始,Shane是個隱瞞過去身分的流浪槍手,(可能曾經參與南北戰爭,)但他似乎不喜歡這種生活,因為他(其實)是個斯文人,被人當野蠻人、危險人物對待,只能跟亡命之徒做伴、或是被像雷克這樣的人(野蠻、自大)雇用的生活......顯然不合他胃口,但是他又沒有其它一技之長(不可能從商或當工匠),沒有祖業或家族可以依靠(自然也不可能去擴荒從農)。

所以農場主人Joe大方的讓他路過自己的院子(不用繞過農場圍欄、跨越河川)、還好心請他喝水的舉動可以贏得他的尊敬和情義。

克林伊斯威特演過很多西部片,但似乎一直到【殺無赦】才撿回這種人與人間的情義,不再只是「本領決定一切」。最後為了幫朋友討公道而抱著必死的決心走進酒吧,跟這部電影中Shane代替Joe赴雷克安排的死亡談判,其實是類似的局面。



電影的層次相當豐富,跟後世為了重娛樂性、讓腦袋直線條的觀眾可以輕鬆享受的娛樂片不同。

就好像男女互動的方式.......

Shane可以忍受雷克的手下拿酒潑自己,──好吧!看他後面把酒吧的人打翻了一半的氣勢來看,他也不是真的那麼能忍,(但這又有個背景前提:上次被羞辱,因為他是自己一個人入城買東西,第二次卻是所有被雷克欺壓的自耕農們團結起來,入城宣示「我們不怕你」。這個時候如果再忍,就有違他們入城的目的。)──但不能忍受雷克用下流的口氣「提到」Joe的老婆......僅僅只是講到「Joe的老婆」幾個字而已,就可以讓他為此大動肝火.......

兩人之間其實沒有曖昧,完全只是Shane擺在心中的單相思。但國慶日的舞會、同時也是Joe和老婆的結婚周年紀念會上,Joe卻很大方的跳到舞圈外,鼓勵Shane跟自己的老婆共跳一支舞。

「為什麼?」「Joe看不出來、感覺不到Shane對自己的太太有意思嗎?」「Shane對自己的老婆那麼信任嗎?」........女權思維抬頭後興起的論調,主張男女應該要把配偶當成自己的地盤一樣宣示主權,所以「要對這種事情很敏感、很警覺」變成一種「偽常識」。但是看看保守時代的思維就知道「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地盤或所屬物」是不對的行為。

Joe要去找雷克算帳,老婆哭著求他不要出門,但Joe反用更哀戚的態度問老婆(企圖取得老婆的諒解)「你怎麼肯跟一個『放棄這種事情』的男人在一起?」──用「男人的事女人不要管」當說辭吼回去?或用力的甩一巴掌、把女人推倒一邊走出門?這部電影不這樣做!

男人跟女人之間的情、愛、信任、與文明和理性的互動方式,隨著電影內容逐漸膚淺化後,就只剩下藉由讓其中一方片面滿足另一方的肉慾和獨佔慾來展現與彰顯了!(這麼說來,色情片還文明許多,因為男女情慾是平等的。)

因為膚淺化後的故事很難告訴觀眾,甚至即使講了、暗示了,觀眾也看不懂,(告訴女人「打死小三」這種話卻很好懂!聽到「把自己男人看得死死死的」這樣的建議就猛點頭!)但這部電影卻提醒大家這對夫妻這十年來是過著什麼樣的日子,那是無數的挖渠道、引水灌溉、築圍籬、蓋房子、挖井.......連院子中央的老樹根都要花兩年才能鏟掉,這兩年中間老婆從沒有抱怨過、或數落過Joe能力不夠、速度太慢,她只是日復一日的煮飯、洗衣、帶孩子、整理家務。(如果從這段文字就以為這是女方單方面的付出與成全男人......快去看醫生吧!腦袋真的壞掉了。)

這樣的故事已經再也看不到了。

電影就算不膚淺,也充斥著各種政治、經濟、道德、科學的假議題,或是很文青的掙扎於表表現和(假裝)思考「新世代的認同焦慮」和「不同世代間的荒唐衝突」.......

這樣的故事真的再也看不到了。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殭屍哪有麼那麼正/我的殭屍女友Life After Beth】死者為大......W.T.F??!!

【剛好碰到羅賓威廉斯過世的消息。】

這片並不屬於瘋狂搞笑式的喜劇。

也不是狠狠的、用力的諷刺現實的冷硬式喜劇。

它就是很直白的用「死去的人變成殭屍」來指出我們這個社會看待死者的觀點有多麼虛偽荒謬。



Beth不是個糟糕的女孩子,她就跟一般的時下青少女一樣,喜歡享樂、有點任性跟自我中心......

但她一死,這些都煙消雲散。父母只記得照片中甜美的笑容,男友只記得「自己沒有跟她更緊密的享受生活」.......

大家都假裝/誤以為她「活著」回來是件美好的恩賜,但其實那只是讓彼此的人生繼續往下探底的開始。



「死者為大」很多時候只是種集體荒謬的集合。大家聚在一起,把彼此心目中認知的死者優點都投射在一起,即使它們很多時候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然後把對死者的怨氣跟遺憾用美化的方式轉化後,進一步變成了「這個人是多麼美好」.........

等到散會後,大家都會背負著這個概念,強迫自己相信這個概念,或至少別去喚醒那些相信的人,務必要陪那些相信的人一起裝瘋賣傻的最後一刻........

荒唐!

【2014年金馬影展將這片改名為【殭屍哪有那麼正】......唉!】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直闖暴風圈】對叛逆期的不同解讀

特效很多,但卻是硬底子的劇情片。

就好像所有災難片一樣,它的主軸是「災難帶給人的影響」,雖然亂入了一組拍紀錄片的人馬,但並不影響故事的主線。

十多年前的「Twister」就是因為這樣,讓我有很不好的感覺...故事主軸完全擺在那些把「科學研究」當擋箭牌,但根本上就是把玩命當有趣、當特權的路人身上,而且說是災難片,其實故事劇情的拖展模式/目的還是很俗濫的那套「A發現自己最愛的還是B,還有跟B一起擴展的事業........」(這根本就是三流言情小說家想要搞點冒險刺激的戲碼寫出來的故事!)

這部片的基本輪廓就讓我有很不錯的感受,特別是劇中一家三口的個性與衝突,讓我確定這片絕對是劇情片。

好萊塢拍出很多驚世駭俗的東西,但歐美文化最陳腐的一面往往也在好萊塢展示。(相較之下,歐洲的電影就很敢衝撞陳腐、向衛道比中指。)

青少年的叛逆是最常見的主題之一。這邏輯很簡單,大人的世界很複雜,大人的工作很辛苦,未成年人不該讓這份重擔加重,──所以叛逆是不可以的!無論如何,故事最後都是年輕人認錯、虛心的接受大人(虛偽、甚至有點刻薄)的「善意」。

但其實「跟成長相比,大人的世界太單純了!」

龍捲風來不來、畢業典禮要不要中斷、學生要不要避難......天哪!一翻兩瞪眼、非黑即白,這簡直單純到了極點!根本上,大人只是用「複雜」來為自己的無能和無膽做開脫,然後傻傻的期望子女們永遠不要理解。

叛逆期大概就是這種「大人自我欺騙」和「子女想配合大人的謊言但又做不到位」的拉鋸戰......(不多解釋。)拉鋸到電影最後(...其實也沒多久,電影不過就是現實世界的早上到下午而已),大人終於承認自己的脆弱和對待子女方式的不得體,子女也很識相的修正自己反抗的方式。

典型皆大歡喜的劇情片!



話說...就算是劇情片又怎樣?

因為它是劇情片,所以它有個真正有趣的地方就是:它又再次擴展/點出了「拍攝」的意義。

人拍攝,為的是留下紀錄證明「自己」曾經存在。

電影一開始就是(雖然是作業)想要跟未來42歲的自己證明17歲的自己曾經存在,看到影片會想起來:「『我』在這裡,『我』曾經存在。」.........

未來的你可能會變的「好像很偉大」,但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經很平凡很不起眼;未來的你可能會變的窮途潦倒、眼神毫無光彩、胸中毫無鬥志,但不忘了自己也曾經如此活力煥發、對未來抱有期待。...........不過說再多,最重要的是從17歲那天到42歲這天的中間,自己有沒有認真的過每一天...........

電影這樣的結尾算是成功的做到了「通俗」、但不庸俗。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從政」也不過就是種「職業選擇」,一直搞不懂這點的連勝文其實只是台灣的「偶像迷思」的犧牲者

先澄清,不是今天才跑出來批評連勝文,甚至.......我早就知道這咖很明顯要選台北市長......(對!很多人都知道。)

我所謂的「偶像迷思」不是演藝圈的那種偶像!──政治圈的偶像跟演藝圈的偶像,雖然都是「擁有一批死忠無腦粉絲」,但怎麼獲得粉絲,還有這些粉絲的行為特質......幾乎每個細節都天差地遠。



演藝圈的偶像,形像經營很重要,滿足粉絲的「性慾」或「感官慾望」很重要,營造出「應該藉由她/他們來紓解你/妳的感官饑渴」的潮流很重要。

但在政治圈.......說白了!民主世界會容許政治偶像存在,因為就是有一堆人民主素養低落,個人尊嚴與存在感嚴重不足,所以才會認為自己應該藉由「支持政治偶像」來讓自己在這個社會有一席之地和存在的必要。

上面講的可能不夠白話、不夠貼近台灣現況。用個更簡單的方法來說,台灣人很多潛在意識裡根本就認為「這個社會是有階層的,有些人天生階層高,有些人天生階層低,階層低的人要主動服從高的人,要主動崇拜高的人.......」

(所以有錢人犯罪被輕判招來的憤怒遠不及罪行曝光的當下.......因為時日一久,大眾的思維又會落入「我們在批評有錢人」、「有錢人的階層比我們高」、「這樣好像不太好吧」、「(掩面羞愧的消失)」......的順序之中。)

可是這種認知主要存在老一輩的腦袋裡。新一輩,或只是稍微年輕一點、思想比較叛逆的人,大多不吃這套。(或其實只是沒這麼強烈而以,或至少知道「偶像」應該要能回饋自己一些實質的東西,就好像「性感偶像明星可以拿來打手槍」之類的.......)

(這可能是台灣平民社會中政治口水紛爭的主要來源。「你/妳怎麼不一起崇拜我的偶像?你/妳這個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危險特質?」)

(這或許可以解釋李登輝那些看起來層級很低,但對台灣來說卻是對症下藥的「口號」,特別是其中一句「人民才是頭家」,現在來看,或許完完全全就是針對台灣人這種「悲」賤的文化與個性。)



重點.......

連勝文的從政之路會走成今天這樣,問題就在於他的團隊、或他的策略錯看了「政治偶像」的價值。

早些年的台灣,一個人只要學歷跟工作資歷比較「豐富」就可以成功營造出「政治偶像光環」。──一但有這種光環加持,即使沒有死忠支持者,大家也不會隨便用「低層級的觀點」去審視他或攻訐他,(到了今天)即使這樣做,砲火都可以控制在媒體平台上,(這樣就會自動變成「這本來就是一種偏頗、用來騙收視率的觀點」。)

可真正的問題是:當個政治人物、當個政治領導者,意義並不在接受眾人的喝采與崇拜,──或許連戰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所以跑去大陸當「連爺爺」。

看看連勝文的資歷,從「工作」開始檢視,會發現他根本沒有可以真的拿出來講的實績!──最讓我反感的就是他上電視節目暢談如何不停的嘗試說服國內各大企業老闆「使用悠遊卡付費」的好處。我真的相信國人對他的印象就是從那次訪談開始,就一路走向「只會往下、不可能往上」的不歸路。

因為真的太難看了!把全國百姓都當成只會聽客套話、表面話的腦包。(要不是因為你老爸是連戰,大老闆們哪會給你那麼多機會「騷擾」他們?)



其實台灣人並不「反商」,也不敵視「世家子弟」,否則郝龍斌不能當台北市長,一對二代議員也不會全台遍佈。

「從政」其實也不過就是種「職業選擇」。(沒人從政,這個社會是運轉不下去的。)

「連勝文」一直(拒絕)搞懂這點,一直花太多力氣在漂白自己的富家子弟、官二代色彩,但是又做得很沒技巧。──因為他的選擇/策略竟然是試圖告訴/說服選民自己具備著「政治偶像」的資質!

就好像一個菜鳥新鮮人不敢正視自己就是「經驗不夠」、「沒資歷」的事實,硬要把學校工讀和社團幹部經驗也寫進履歷,滿腦子想的就是怎麼讓自己的履歷表「好看」。十幾年前,這些把戲或許管用,(大學推薦甄試時很管用,)今天呢?成效如何相信大家都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