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萌眼殺手Blue-eyed butcher】純真與邪惡的灰色地帶 The zero between guilty and innocent

這部電影很狡猾。

它把眾人的視野揉合在一起,但又不告訴觀眾這件事情,所以我們一下看到女主角徬徨、接著又看到她迷失在「老公死了」的混亂和愉快(?)之中,一下又看到女主角狡猾的不停構想著怎麼脫罪......

我們也看到檢察官的偏激與對法理和真相的堅持,還有辯護律師時而友善、時而冷酷。(就好像【Lincon-Lawyer】中,理性讓他希望自己的客戶是有罪的,但打從心底,他希望客戶是個無辜善良的倒楣鬼。)

因為真相只有兩個人知道,而其中一個人已經說不出話了。



但就像玩「數獨」一樣,真相是可以藉著剃除「可能」來一步步發掘的。

但電影在無形間很冷酷的指出一點:就算真相如Susan所言,她是在過度恐懼下失去了判斷力而犯下大錯,難道這就讓她有「無罪」的資格嗎?或是這場審判其實就像是她人生的其他片段一樣,美麗,但其實荒腔走板?

冷血的人未必會做出冷血的事情。或許命運就是那麼荒唐的讓這一切碰在一起,就好像黑色喜劇中要掩藏屍體的丑角們一樣。(小丑冷血不冷血,重要嗎?)只是這不完全是電影,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玩命獵殺 Pighunt】鄉村殺人魔的雛形


故事的主角本來應該是這隻野豬......但很抱歉,這隻野豬最後才登場。

編劇/製片可能吸收了點日本神話的觀點,把這支野獸給神化了,還有一票死忠的信徒幫他收集食物......或是我沒看得很專心,有點誤會,其實這支野獸就是單純的娛樂用「寵物」.......

但重點並不在這支野豬上...



簡單介紹一下故事:

主角是地主,但他已經多年沒回來,這次帶著女友和幾個一起從軍隊退伍的好友回來度假兼打獵,路上遇到了小時後一起長大的幾個鄉下人(兄弟檔),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沒想到野豬還沒獵到(只打死了一支跟人一樣大的「小豬」),他們就在主角的土地上發現大麻田。在怎麼處置這塊大麻田上,一行人發生了口角,兄弟檔奪下主角的十字弓作勢威脅他,結果主角的朋友情急之下就用左輪槍從背後射殺了弟弟。傷心難過的哥哥變衝回家族成員聚集的營地,準備帶人回來殺光主角一行人.......



這一家鄉下人大概就是鄉村殺人魔的原型。

從一開始,不管是外觀、行為、言語,甚至就連單純吐個痰都能讓人感到不舒服、覺得被威脅。

事實上這種人對文明人來說真的是威脅。對他們來說,自己不管對別人做什麼都可以,別人沒立場抱怨,反過來,自己的權益如果受到別人侵害,不管因由為何,十倍奉還、把別人殺光光.......「這是一定要的!」「我能殺人,別人不準傷我。」「我就是要這樣幹!」.......這些人不是因為信仰暴力所以行為乖張,這些人選擇用暴力解決事情只是因為「自己有能力這樣幹」。

所以殺人魔為何要殺人?......因為他能輕易殺死這些人。不殺白不殺,這次不殺,這些人明天可能也會死於車禍、心臟病、火災、食物中毒、老死.......殺吧!

(講真的,我們一定都碰過這種人。他們對人粗魯、無禮、自私、武斷、刻薄.......只因為他們可以這樣對待別人,而別人拿他們沒辦法。)



但反過來講,這些都市人被殺的很合理。

有出了事就只會尖叫、只會哭、只會在泥堆地上爬的死胖子。

還有拿著左輪槍、十字弓,好像很帥,卻總是主動拿槍指著別人(虛張聲勢)、暴露了自己內心極度沒安全感沒自信的事實,而且不管在什麼狀況下,老是忘記裝子彈、弓箭的傻瓜。

這些人沒事到荒郊野外來度假,坦白說最後竟然還有人活下來......簡直是老天不長眼。

【在好萊塢電影台上看到的電影。其實挺有趣的。可惜導演真的該多檢討一下自己掌握步調的功夫。】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危險秘密 Kill for me】

這是部加拿大的電影,去年才在台灣端上DVD架,今年在HBO上又看到。

女主角是美劇【綠劍俠 the Arrow】中主角的「前女友」。



表面上,它講人會為了自保而跟自己的道德觀妥協到什麼程度,但其實它的基礎卻是建立在「女性在體力跟行使武力方面遠不如男性」這個事實上。

因為對自己的「弱」感到恐懼,所以兩個女孩子做了些遠超出自己應採取的作為...



看看她們做了些什麼?殺人,棄屍,嫁禍給別人,綁架,威脅.......搞蕾絲邊還沒露點!(這點最不可原諒!)

幸虧是電影,裡頭把男性都設定為邪惡兇殘的生物,會拿著槍偷溜進妳家,或是講些甜言蜜語灌妳酒、然後偷偷在酒中下迷藥把妳迷昏後關在地牢中...

否則很難想像電影中的兩位女主角(道德上)要怎麼「脫身」。

【我的超人前女友】多元化的超級英雄和「性別平等」概念

黑暗英雄本來就有例可循,法國作家大仲馬筆下的英雄就不乏愛行小偷小盜小騙之徒,甚至像基督山伯爵那樣心靈有殘缺。

連沒有超能力的人都可以變成超級英雄,不管是蝙蝠俠,或鷹眼,或更古早的【轟天奇兵】(雖然他擅長馴服野獸,還可以跟死去的父親說話,)......顯然超能力的形態並不是超級英雄的標準類別判斷標準。



我不是想要建立自己的「超級英雄標準」。我只是想要指出這部電情其實很成功的無視、甚至是違反了所有(早就已經存在的、抽像的、具體的、不成文的)「超級英雄標準」。

超人的制服?俗到了極點!如果沒有這樣有勇氣的俗做為範例,我想就不會有【特攻聯盟】或【全民超人】的誕生。至少要晚很多年。而且我舉的兩部電影都已經是快五年以上的事情。如果覺得這兩部電影可有可無........(那等於否定了所有的創新跟多元文化!)

超人的行為?可能有點反向的「物化女性」或「沙文主義」,──這部電影的超級「女」英雄大概是第一位把自己的超能力拿來用在滿足自己的性需求上的,而且那性需求真的必須要說「很低級」,──如果是男超人對女伴提出在空中做愛的需求,甚至像電影中這樣飛出去、毫無預警的來一發,這片大概會是反指標的黑色喜劇,甚至是要「引人深思」的劇情片,而不是愛情喜劇。如果超級英雄在道德、品味、修養上頭沒辦法真的有較高的水準,超級英雄(邏輯上來說)很快就會淪落為超級惡棍,如果男超人都很有志一同的自我克制,女超人卻這麼不檢點.......這是否意謂著「嘿!還是我們男人才懂的怎麼善用超能力,娘兒們哪做的到呢?」

綜觀來說,它可能是好萊塢電影中第一部正視超級英雄黑暗面的電影,(不是帶有邪氣的那種黑暗面,也不是一些情緒或行為上的小瑕疵或史詩概念的「悲劇色彩」,更不是「因為某些外界因素而被扭曲了心智」,而是「他們也身為人」的特質。)

反過來說,它其實也表示了「女人也是人,跟男人沒兩樣,女人不比男人了不起,男人不管有無超能力都不會比女人低等。」

比起還在讓英雄們像青少男鬥毆一樣的【復仇者聯盟】,這片雖然也是兩個英雄鬥毆,但至少它直指了這種鬥毆的本質。(就是男女皆有的權力慾,沒什麼!)



身為愛情喜劇,它把(紐約)大都會男女在追求速食愛情與「真愛」的過程中要遭遇的尷尬與負面形象......都集中在女性身上,(女主角教訓劈腿男友是發神經,男人見異思遷卻被輕描淡寫帶過?)這可能是它真的比較不討喜的地方。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海克力士】今日,真正的神話,不在怪獸或神的考驗,而在人的美德

這部電影的手法非常有創意!

它的視覺效果很「保守」,不會用速度感或各種新奇古怪的攝影技巧來誇大視覺效果,(九頭蛇登場完全不會藏頭藏尾不現真身,「唰」的一聲從水底冒出、「嘩」的一聲退場,讓人毫無心理準備,但也不會讓人覺得「為什麼它的戲份不多一點!好可惜!」)因為它完全不想要「讓神話看起來真實」、也不想「讓被講了好多次的神話、大家都有點熟悉的怪獸在視覺上看起來有新意」...

研究神話,執著神話的正統,計較改編是否有忠於神話正統.......很多人都喜歡這樣。

迪士尼十年前的卡通【大力士】就是因為這樣而吃了大虧。(今天IMDb上一堆人在替它叫不值,我也想替它叫不值,但我比較想把時間花在「複習它」。)

可是這部電影卻是藉著「保留神話內容」來做到「把神話割光光」,而且是要挑戰「把神話割光光的神話會更好看」。

(講真的,難道大家對研究「誰來演宙斯」這類的問題有興趣嗎?)



神話割光光後.......

它有我看過最精彩的盾牌方陣戰和騎兵衝刺戰!這裡頭幾乎沒有什麼神話般不可思議的動作武打,就是用凡人血肉刻劃出來扎實的戰爭畫面!(不像【斯巴達300壯士】那樣誇張的強調殺戮的力與美,)就連拉戰車的馬和騎兵馬的馬種都可以明顯看出差異!(因為馬的脖子短,奔跑時又會壓低,所以才會變成「半人馬」,)完全不以「巨觀的戰術」和「戰爭場面」的壯觀取勝,而是去捕捉到古代戰爭的「精髓」──當單兵戰技與裝備的進化就足以左右戰場的勝敗,英雄不過就是兩方大將單挑用的代表而以。

亞馬遜女戰士雅特蘭達的兵器‧「弓斧合一」把「暗黑破壞神」亞馬遜女戰士給硬生生比下去了!

結尾字幕時搭配的動畫把「神話」的內容還原為真實版!(這部分不破梗!看了就知道!)

以上這些還是比較電影製作中比較「硬」的內容。



它的文戲不老套(或說會去讓老梗有新生命)、不拖泥帶水、不灑多餘的狗血(不騙觀眾眼淚),轉折不突兀,每個角色的存在與戲份都很均勻、也有合理的功能和發揮,沒有多餘或被邊緣化的角色。

都是英雄主義電影,但又不像【美國隊長2】的「愛國主義氾濫」,或是【雷神索爾2】的「兄弟基情太搶戲」。



因為這是部完全基於理性觀點的電影!凡是神話都有相對應的真實與真相,可能是被誇大的英雄事蹟,或是反映先人與野獸/大自然的搏鬥。

在這部電影裡,它認為海克力士的神話反映並追求的是凡人在肉身武勇跟美德兩者的極致成就。(科學證實了「人能扛起車子」,何況是打飛一匹馬,或扯下釘在石頭上的鐵鍊,或推倒「靠幾顆石頭支撐」的神像。所以──「海克力士」的力量完全真實!)

而且沒有一點底子,光是靠說書人的「謊言」是撐不起神話的。

但說到底,海克力士個人的美德(對夥伴忠誠、為他們的前途考量、有決心為他們犧牲)才是他能夠凝聚這一幫夥伴,領導大家不斷出生入死的關鍵。

現實中的領導者根本沒有這樣的美德(似乎也從不打算追求這些美德),所以他們總是要靠謊言、要靠利益、要靠權謀心機、要靠暴力、要靠「征服者」的自滿與洗腦來呼召追隨者,那些神話般的野獸或許真的不存在,但(曾經存在和上還存活的)人類已經多如天上的繁星,像海克力士這樣的領導者卻是從未曾真的存在過,只能在神話中尋找,這恐怕才是真正的「神話」。


================================


這部片的內容有個極度諷刺跟搞笑的地方就是:

它想要戳破神話,賦予神話一個超越浪漫跟想像的意義,故事裡世人都不知道神話的真相,唯有神話的主角們知道神話是假的,但主角們竟然也有自己的神話,他們會相信有半人馬、相信有巫師在戰場上蠱惑人心、相信黑地斯派出了地獄的三頭獵犬殺死了自己的親人.......

因為他們只相信自己,只相信夥伴,雖然他們不自大、不狂妄,但他們確實清楚自己只是凡人,這種「脆弱」讓他們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也跟凡人一樣...(廢話!!!因為他們是凡人。)

但那個口口聲聲主張「神話真相不過如此」、同時整天預言自己死期的老頭,本身不就是種神話嗎???...誰會有事沒事預言自己的死期,而且(除了最後爆掉的那次以外)神準無比???...跟這種人當夥伴,會不相信神話才有鬼!!!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詭鎮】超展開到讓人想罵,而不是誇讚

習慣好萊塢恐怖片步調的人可能會覺得錢人豪的「技巧」與「風格」很不成熟。

但這樣的超展開方向,即使是拍了【詭屋】的好萊塢看了也要拍拍手、承認自己做不到吧!(不客氣的批評:【詭屋】就是燒錢而已!)

可惜!為了讓這個「超展開」有說服力,電影的細節很草率很凌亂。

而且劇情的社會性層面少了像【混混天團】【Z108】那樣讓我細細咀嚼的樂趣。

最後又變成了錢人豪另一部很有野心,但(只會讓台灣觀眾公幹)「質感欠佳」的電影。

這張海報明顯有學好萊塢某部恐怖片的設計...



(以下是故事...)

經常會失去記憶和做詭異惡夢的小說家/女主角收到本來死於墜機意外的老公的來電,發現老公的手機在另一個死於墜機意外的女人手中,就跟女人的老公/男主角一起踏上尋找真相之路。

接著兩人開車開到了結合了「沉默之丘」和「恐怖旅舍」的偏遠小鎮上,在小鎮旅館的地下室,發現了一個可能通達地殼底下的大洞,還有一批有「偷人臉」能力的邪教...而且逃出來後發現整個鎮上的居民的臉都是偷來的...

女主角從夢中醒來後發現男主角根本不存在,自己是獨身一人上路,一路上陪伴她的男主角,其實是在醫院偶遇的保險理賠員.....

再次驚醒後,發現自己平安躺在家中,老公沒事好好的活人一枚,但是伸手抱住老公,老公卻又變成枕頭,家變成精神病院的隔離病房,而男主角在病房外探視她,跟醫生討論她的病情。

討論完,護士走過來,責怪男主角「不該愛上她,否則也沒有必要把她弄出精神病來保護組織的秘密」.......

但「組織」到底是什麼?電影最後十分鐘解答........

【恐怖海灣】公務機構怠慢,言論管制,危機反應對策的邏輯僵化,環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薩地區的衝突?

先碎碎念一下......

女主角(之一)/牙醫的老婆減肥後跑去演了【詭屋】。

上網查一下「縮頭魚虱」就知道這部片中講的是真實存在的「寄生蟲」,但詭異的是這種寄生蟲不會殺死魚,而是真的變成魚的舌頭/取代魚原本的舌頭。

想像腦中的寄生蟲取代宿主的腦.......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這部「偽記錄」不單單只是使用單一攝影者的觀點,還採取了多方的資料源,這在【活屍日記】就已經採用過了,這部片在手法上並沒有比較巧妙。

至於內容,要人重視環保當然是最表淺的主題。

但我感覺它真正想講的,其實是「為何這類公眾議題老是不受重視」,還有「即使受到重視,為何政府、或相關單位採取行動的速度總是如此緩慢」。

公務員寧可無表現、也不願意犯錯,寧可賭一把、也不願給上級流下壞印象,這種心態當然是原因之一,可是專家們忙著打嘴砲、甚至體制的功能就是提供嘴砲,卻沒有充分的接受、過濾、管理所有資訊,(早就有人發現海彎中有危險的異常生物,但發出去的警訊卻沒人理會,)這......就很有趣了!

去年的電影【末日之戰World War Z】中,主角在以色列碰到的情報官員就跳出來「痛斥」人性集體思維的盲點,說:「當有六個人看到一模一樣的資訊、得出一模一樣的結論,第七個人就有異物反對、並思考對應方法。」這大概是同樣的概念吧!只是【恐怖海灣】控訴,【末日之戰World War Z】還提出了對應之道。



順便一提。

最近這幾天,全球都在關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地區的衝突,國內(台灣)一堆人紛紛譴責以色列的軍事報復行動.......

看到那些言論我其實覺得很噁心。

在這之前,有多少人知道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的差異?又有多少人知道加薩走廊在哪?

知道「以色列的轟炸醫院」、「以色列隊無辜的老弱婦孺開火」.......so what???

看到「半澤直樹」說「十倍奉還」時,電視收視率創新高,為何現實中有人落實這樣的策略,卻被罵到翻?



對........我真的覺得那就是單純的「十倍奉還」罷了。

但我不是說「轟炸醫院」是對的。

我也不是說巴勒斯坦人活該.......雖然我很想這樣講,因為當年在以色列正式建國以前,猶太人是合法進入這塊地區用金錢購買土地的,也就是說當地的居民自己受不了金錢的誘惑賣出了自己的土地!(即使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有用公權力做後盾,讓猶太人可以更輕易的取得土地,這也改變不了「這是合法行為」的事實。)而且(維基上查一下就知道)當地的居民拒絕對「這塊土地即將被畫為以色列建國之用」表示任何看法、也拒絕參予協商......這不是台灣政府召開的那種「騙人公聽會」,(當地居民根本沒多少人知道、沒多少人參加,)據說是英方大張旗鼓的提出邀請、然後當地具民毫無參與協商的意願,........什麼人會這樣幹?不想講太多、講太白,但有意願的人自己想像一下,如想通了,可能對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心會降到零點以下。

我是認為:這整起事情從一開始基本上就是狗咬狗!不同的地方是隨著歲月的演進,其中一隻狗努力的壯大自己,但另一批狗卻忙著內鬥、內戰、捍衛自己落後野蠻的文化與政治體制,然後雙方實力差距越來越大,不肯認清這個就開始搞恐怖主義,而且始終主張「要殺光以色列人」........

如果用這種觀點來衡量雙方立場,大概只有豬腦袋會認為我們應該在兩方中選一方來同情、選一方來譴責。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追愛總動員】...跟語錄無關的東西

第一季第九集。感恩節當天,Ted和Robin想當義工,當著當著...最後卻變成跟巴尼一起在脫衣舞俱樂部中享受自助餐,(美國的脫衣舞俱樂部有自助餐?)Ted認識了一位脫衣舞孃,叫Tracy,然後「他」立刻開玩笑的跟自己的兒女說「我就是這樣認識你們媽媽的」......

第一季第九集,重要資訊:媽媽叫Tracy。

【追愛總動員】...訪談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追愛總動員】剩下的「巴尼語錄」(從頭開始)...(天哪!我真的停不下來)

「Ted!你一輩子都困在安全帶中,現在開是解開它的時候了!」~~第一季第三集。巴尼和Ted為了泡妞就臨時跳上飛往費城的飛機。

「Saaaaaashaaaaaa. She has friends over her drink and her house. It's gonna be legen... wait for it... I hope you don't have Lactose-Intolerance, because the second-half word is dary. Legendary!」~~第一季第三集。巴尼想要說服Ted一起去機場警衛Sasha家喝一杯。最經典的台詞第一次登場,之前都是直接說出「Legendary」,直到這句台詞。

「我們的先人選擇賭上性命去追求幸福,而不是坐在那等待幸福降臨,所以...你可以每天去光顧同一家酒吧,喝同樣的啤酒,跟同樣的人聊天...或是你可以去舔自由鐘!」~~第一季第三集。Sasha家的派對無聊透了,巴尼本來想要改變戲碼、轉戰去舔自由鐘,但Ted堅持要去機場。整部戲的精隨都濃縮在這句話中了,雖然被包裝的有點愛國主義氾濫。

「You can grab life by the crap. And lick the crap out of it.」~~第一季第三集。接續上一句。(把上一句凝聚的嚴肅氣氛破壞光了。)


「Ted, these chicks are desperated and hot. That's a perfect cocktail. Shake well and sleep with.」~~第一季第七集。巴尼想要說服Ted一起去找某個Robin在電視中採訪的紅娘。

「We will meet our soul-mates. Nail and never call them again.」~~第一季第七集。巴尼把Ted騙去找Robin在電視中採訪的紅娘,看著辦公室中牆壁上掛的照片,他期待的說...(這實在不是什麼經典語錄,但因為太「黑」了。)


「夥伴們,我曾經夢想過這樣的一天,而且它一定會是傳奇!......我們三人一起征服這座城市!每當有女孩子想要回到前男友身邊時,我們會出現!每當有女孩子想要藉著濫交和酗酒排解戀父情結時,我們會出現!每當有女孩子從(正在舉辦單身派對的)加長禮車上探出頭大喊『紐約!你好嗎!』我們就是『紐約!我很好!』...紳士們!我們即將展開一段...」~~第二季第一集。巴尼對馬修和莉莉分手一事的興奮宣言。(接著手搭到Ted和Robin肩頭,他立刻「感應」到兩人「在一起」了。)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愛情三選一】...【追愛總動員/老爸老媽戀愛史/HIMYM】...紐約,活著就是為了犯錯的瘋狂男女浮世繪

其實【愛情三選一】很明顯的有受到【追愛總動員】的影響,只是【愛情三選一】用的是經典愛情模式,【追愛總動員】卻是比較俗氣的「情境搞笑喜劇」。

但是後者拍了九年,劇情多多少少會有些前後不連貫,可是內容與層面都比較豐富,反過來看【愛情三選一】,萊恩雷諾斯、伊莉莎白班克斯、艾絲拉費雪......當時都只是在水準之上、在指標之下的演員。(挺尷尬的。)

這些電影/影集不管具體內容為何、風格為何,都有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告訴觀眾:不管你/妳是美/醜、是窮/富、是天才/白癡、是正常/瘋狂......任何人都有權力跟機會獲得幸福,不應該放棄機會,也不應該小看自己獲得它的能力。

變相的說:一個人不管長的再俊美、天賦才華再高、身世再高貴......還是有可能在這條路上跌的狗吃屎。

所以泰德跟「媽媽」在一起最幸福。(「April」跟「爸爸」在一起最開心。)

好東西就該是這樣。它期望讓觀眾除了獲得一場空動大笑、或掉幾滴虛假的眼淚在手帕衛生紙上以外,觀眾真的獲得一些東西好帶回現實生活中,可能是一點信心、一點指示、一點方向........而不是麻醉或終歸失敗的洗腦。



除此以外,【追愛總動員】跟近期一些也很受歡迎的情境喜劇(例如【Big Bang Theory】)相比,為何我特別給【追愛總動員】更高的評價?(好吧.......我根本不喜歡【Big Bang Theory】。)

因為它的背景結構比較巧妙。

從【六人行】開始,情境喜劇都會在演員組合中講就對襯,三男三女,偶數,個性要互補........但【追愛總動員】卻是五人組合,而且其中兩人登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結婚」(然後第一季最後決定分手?)

大家都在擔心工作、在失業跟再就業中反覆轉變,巴尼卻是永遠「PLEASE」。

每個人都想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巴尼卻是用「Let me teach you hw to live」做為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個永遠立志要奮發向上的「馬修」就好像每個人心中最積極善良的一面。那個從加拿大來的、老是擔心自己青澀害羞的少年光陰被發現的Robin就好像每個人心中最不光彩亮麗的一面。泰德的隨和讓他可以跟所有人相處,(簡單來說,他是這個小團體的潤滑劑。)莉莉的口無遮攔某方面來說就像Robin與巴尼的綜合體,還有每季定時的「感恩節大餐」與「巴掌裁判」又融合了Ted與馬修的特質.......

這是個不講求互補,只講求不協調式融合的「不對襯」的小團體。

這種「不對襯」讓這部電視劇的內容可以跳脫「搞笑」或「虛構情境」,轉變為一種(一堆活著就是為了犯錯的)「瘋狂男女浮世繪」。──好吧!瘋狂的大部分是泰德和他追求/約會的女孩子,或是被巴尼騙上床的那些人。

雖然這跟我說的「不管你/妳是美/醜、是窮/富、是天才/白癡、是正常/瘋狂......任何人都有權力跟機會獲得幸福,不應該放棄機會,也不應該小看自己獲得它的能力。」是一體兩面的事,但它不單單是隨口講講而已,它是真的「追」到底,不讓觀眾徹底見識「瘋狂」(甚至是怪異)不罷休。

某方面來說,這部影集的高潮反而是在「船長」竟然跟「Boat!Boat!Boat!」小姐結婚,炸掉「Playbook」的Jeanete竟然跟超正經的Ellen終成眷屬......的這些小片段上。因為.......再瘋狂、再怪異的人也有機會獲得幸福。



但真正有趣(讓我想寫這篇文的原因)是...

「紐約是文化大熔爐」,我們這些非紐約客講這些話,其實都低估了、僵化了「文化」兩個字。

我們都以為「文化」是種族與地區的變形。

但其實「文化」就是形形色色人的形形色色生活最後累積出來的形形色色人生!

有一事無成、做什麼都搞砸、但啤酒釀的超級棒的.........看過這部影集的人知道我在講誰。

也有滿肚子詩書的文青,可是不去出席讀書會,卻整天跟朋友泡在三流酒吧中。

有不愁金錢、時間精力多到花不完的女憤青,十八歲以前是個太妹、二十二歲以後是個想當畫家的幼稚園老師、三十歲以後變成美術品鑑賞家的原生紐約客......

真正的文化融爐並不是單純的講求「大」跟「多」,而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來到這個地方,(雖然這裡的生活成本很高,)不管犯再多次錯,這裡永遠不乏機會,不管前半輩子虛耗了多少時間,它都會給人發掘自己才華的空間,它不會硬定一套潛規則,要人去迎合這些規則來成就這座城市。

在我們華人的文化中總想像著「文化融爐」是一種強勢與霸氣,讓人不得不(沒有選擇權力)心甘情願(但其實是自我催眠)的將自己原來的風貌扭曲、甚至徹底放棄,好去迎合一個更強勢的框架。(這就是所謂的「中華文化五千年」。)這是紐約的規則嗎?不!這座城市徹底反其道而行!

它歡迎怪異的行為。

它容許低水準的表現。

它欣賞不成熟的技能、言論、和思想。

它(似乎)真心希望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喜歡這裡,而且當有一天覺醒了、成長了、醒悟了,回頭要回饋這座城市時......是發自內心的,是有深刻的體悟與規畫,而不是基於功成名就、手握大權的傲慢與快意。



哇!這文比我想像中的短很多,本來以為可以有很多東西能講,但我發現細節根本不該講,讓有心力想看的人去看就好。

下結論吧!

挺感慨的,雖然結論很「形而上學」、根本沒什麼邏輯可言,但我還是要寫下來......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台灣花了那麼多時間與資源,去規畫、去建設,然後有了一翻看似驚人的小成果,結果卻在短短幾年間被消耗殆盡,失業率掉不下來,經濟其實根本負成長,貧富差距加大..........因為「我們一直在用潛規則去鉗制在這島上生活的人,要他們放棄追求跟發展屬於自己的生活和文化,轉而去用自己的人生成就這座島。」一堆人一天到晚說自己愛這裡,但是根本不愛自己的人要怎麼愛這座島呢?不重視自己獨特性的人,要怎麼捍衛這座島的獨特性呢?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追愛總動員】我的「巴尼語錄」(從第四季開始,這是大陸非正式漢化團隊的版本...)

「電影的名字叫什麼?Robin?到最後一刻,就算它的小紅眼珠掉出來都沒掉過一滴眼淚,.......而且它追殺那些人還失敗了!......我失態了!那電影真是太......他們甚至沒想到要幫他!(大哭)」  ~~ 第四季15集,大家問他【魔鬼終結者】的主角是誰

「擁抱就像沒快感沒創意的性交。」~~第四季16集,大家正在評論Ted跟大學時那個跟他交往、但又不停劈腿的義大利籍女友Karen一起出來吃午餐,吃完後該如何到別時

「花生醬和果醬有什麼不同?」~~第四季20集
(天哪!這個笑話真的有夠低級、有夠羞辱女性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想想「花生醬和煉乳有什麼不同?」男性不會覺得被羞辱,但是差不多的模式。)

「Give a week, you will get her back... and her front...」~~第四季23集。泰德在雨中巧遇在婚禮上拋棄他的Stella,可是從容淡定的和Stella聊天,巴尼高興的下了這樣的「預言」。又是個歧視女性的極致發言,只是沒那麼差勁


「錯了!正確答案是『我們才不在乎,那看起來反正很蠢,我們還是出去買點有害健康的東西,然後告死製造它的人,』這才是美國人。」~~第五季5集。羅賓決定參加取得美國國籍的考試,巴尼在幫她「複習」

「不但答錯了,還固執己見的要跟我一較高下、還從中羞辱了我......Robin Scherbatsky,妳是個美國人了!(敬禮。)」~~第五季5集。羅賓高分通過最後一道測試

「人類的嘴可以做那麼多美妙的事,為什麼要浪費來講話?」~~第五季6集。這話太精采了,根本不需要註明那情境

「Mother, lock on your daughters.  Daughters, lock on your MILSWANCAS.」~~第五季8集。巴尼恢復單身的宣言 --  MILSWANCAS : Mother I'ilL Sleep With And Never Call Again. (S???)

「Yeah, wait till you get laid off. Then kill yourself. Like what'-his-face. Although I guess now it is more like where's-his-face.」~~第五季11集。馬修的新上司是個會隨自己喜好開除人的混蛋,他正在擔心新上司會怎麼看待他時,巴尼這樣安慰他...(英文很有趣,但稱不上名句。只是因為英文很有趣。)

「I just can't hook up with a girl if there is a hotter girl out there with whom up can be hooked.」~~第五季15集。巴尼跑去超級杯決賽場上舉牌公告自己的電話,然後電話一直來個沒完,讓他再也沒辦法專心泡任何一個妞

「錯了!人們不喜歡發現自己被騙,因為謊言是將事實分崩離析後重新組合好的好故事。」~~第五季19集。馬修為了安慰莉莉自己並沒有被人持槍搶劫,所以騙她其實自己的錢包是被籠子裡的猴子搶走了。事後他跟泰德與巴尼說出事實,但兩人反而不相信。




史汀森名言:辣手摧花,每日一朵。
"The everyday boutonniere" by Stinson.
~~第六季9集。巴尼別上一朵花,因為容易發生性行為的場合有83%都與花有關。

"Robin, did you know that boutonniere is French for "bootie is near?"  True story."
~~第六季9集。巴尼跟羅賓解釋「胸花」為何能增加自己達陣機會的語文根據

「OK, I won't lie to her. I may, however, lie on her.」~~第六季18集



「Every penis is a girl.」~~第七季15集

「Can you hear its inspiring chant, Ted? I think I can get laid. I think I can get laid. It's-it's The Little Engine With Wood. The Whore-ient Express. The Long Island Tail Road.」~~第七季16集。和泰德一起搭上「醉後列車」的獵豔行動



「Bro-McDanald had a farm, E-I-E-I-Bro. And on the farm he had some chicks, E-I-E-I-Bro. With a hot chick here and a dumb chick there...」「Bro-bro-bro your broat, gently to the bar. Hit on sluts, then do ten shots, and...」「The boobs on the bus go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The boobs on the bus go up and down....... All through the town.」~~第八季4集。試圖說服莉莉與馬修他會是最佳的代理監護人。(這人腦袋有問題的「完美例子」。)

「你會愛上阿姆斯特丹的,小兄弟。」~~第八季4集。莉莉與馬修為了選出最佳代理監護人舉辦了一場問答大賽,題目是「Bird and Bee」(關於性教育之類的)時,巴尼的答案是.......實戰教學。(又是個這人腦袋有問題的「完美例子」。同一集!天哪!)

「我知道心碎很痛,小兄弟,但是你遲早會在愛上別人的,因為時間可以修補一切.......但修補不了那賤人(碎掉)的窗戶!......逃啊!」~~第八季4集。莉莉與馬修為了選出最佳代理監護人舉辦了一場問答大賽,題目是.......謎,反正巴尼計劃教馬文(莉莉與馬修的兒子)丟磚塊砸窗來發洩被甩的怨恨。(又是個這人腦袋有問題的「完美例子」。同一集!天哪!)

「Guys, I got a new bro, a bro who puts all other bros to shame. Bitches love him. He buries bones all day. No one chase tail like him.」~~第八季5集。巴尼的新泡妞夥伴,是一隻叫「Brover」的小狗。(好可愛啊!!!!!!!)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五億探長 雷洛傳】香港

(我喜歡讀歷史看歷史研究歷史思考歷史,從沒有跟隨大師講座、親自接受過大師在思想和究學習慣上的薰陶.......對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所以如果我寫了些什麼「行內人」認為很差勁的觀點意見......不要客氣!儘管吐嘲!如果我可以盡情寫,各位無辜點進來、花了時間看完覺得想吐潮想批評的人理所當然有那個權力。)



雷洛,就法治文明社會來說,一個靠貪汙累積了五億身家的警察何德何能成為電影主角、在片中享受英雄般的光芒?

就因為香港是殖民地!

在那種地方,當地的世家為了維繫自己的經濟政治權益,大概早就拋下了中國文化與中國人的自尊,學英文、住洋樓、出門都穿西裝洋裝、娛樂看得是西洋電影或歌劇或流行英樂、關心的是西方歷史......(金庸的小說可以找到參考自西方文學名著的內容其實遠多過東方,除了背景地點和迂腐的民族觀點以外,那根本已經是西洋的東西了。──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時空背景。)

因為這樣方便跟英國官僚或商人打交道、建立關係。



貪污的警察很多,貪更多的未必沒有,貪了轉投資賺更多更多相信更是不在少數。

但問題是(如果本片講的內容有源有本有一定可信度)雷洛有個地方是所有警察都比不上的........

經營領導的能力。



他沒有搶著巴結那些英國官僚,他也沒有把自己銳利的鋒芒轉成敵意,他專注的做好警察的本分,.......甚至可以說遠遠超過警察能做的。

嚴同在那大大小小的會議上長袖善舞時,雷洛可以拍桌子放狠話:「要不你們明天各帶五十個人到廟街前面火拼,幹完了各自收屍,我們警察當做什麼都沒有看見!」然後接著跟屬下講「怎樣讓大家心甘情願交出更多規費」......

當嚴同在那玩權弄權時,雷洛已經懂的建立屬於自己的公權力,藉此營造出可信賴的公信形象。



像雷洛這樣的人成了香港華人社會的菁英領導者,成了西方殖民統治者要成功統治這塊土地不得不妥協與之談判合作的對象,代價是........

中國文化與英國殖民文化之間的衝突最後停在那條詭異莫名的線上,香港註定要西方不西方,要中國.......但也不中國。

他們沒體認到自己做事情的方式其實已經是西方的方式,(秦朝的「徙木立信」以後,凡是講統治、講領導,大家都以為是建立威信,但雷洛這套卻是建立公信,讓人信服他的判斷是好的、讓人自然而然會仰賴他。)總幻想著自己是中國人,(而不是語言不通、生活習俗、家庭價值都有隔閡的英國,)但又瞧不起當時中國的落後......



所以.......除非再有一代如雷洛那樣的強人現世,能夠在現實的殘酷下,低頭但不彎腰,彎膝但不下跪........否則香港的繁榮大概終歸於一場大夢。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咒怨 終結的開始】善良的人,殺!惡毒的人,殺!缺乏同情心的人,殺!純真的人,殺!認真負責的人,殺 !........凡是活人......殺!

很少有恐怖片可以在不停跳針循環中,還能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邏輯去對世俗,不管是東方或西方,的信仰、價值觀、道德觀、對生死的想像進行毫不留情的徹底破壞。

(雖然最直接的效果,除了讓好萊塢的殺人魔顯得像娘砲和作假報導的記者一樣不專業以外,就只剩下不停的循環那些混雜著疑似精神病患自謔式自殺的殺人過程。)



對。說穿了,它的本質只是種對死亡的想像。

不只是死亡本身,還有對自身死去的看法。

這些想像的種類不外乎遺憾?痛苦?恐懼?怨恨?............那一個?

這部電影的惡鬼佐伯母子是以怨恨為主。



藉由這對母子的怨恨,顯現出人對死亡的感覺就是怨恨,(雖然電影開頭說明了咒怨是帶著怨恨死去人,他們的怨恨不會消散,)我們對他人的死亡表是哀傷與憐憫其實是針對他人的怨恨產生的一種反應,殺人其實是在藉由讓別人比自己死得更痛苦來弭平自己的怨恨.......

這種怨恨是沒有什麼排解機制可言的。

好萊塢的殺人鬼只是種「可對抗的邪惡」能力超級進化版,不管怎麼說,電影的主軸其實就是「凡人」與「邪惡」的對抗,只是有人已經被安排好領便當,(他們的命運根本沒有扭轉的機會,他們為自己的生命所作的奮戰只為了讓觀眾有被娛樂的效果而已,──好萊塢真該用後設主義的方式拍攝幾集「傑森/佛萊迪/鬼娃」系列的電影,)主角(人類)最終是否會是勝利者?主角(邪惡殺人鬼)是否可以在屠殺中獲得最高榮譽(觀眾的無盡掌聲)?

但那是好萊塢,在日本,對左博母子來說,這場遊戲只有一個結果.......



很適合作在最前排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