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人類規劃局 The Humanity Bureau】人性的失落


光是看劇情預告,電影看多一點的人大概都立刻知道背後的真相。

但實際看了才驚奇:本片竟然是低成本公路片!

為何驚奇?因為低成本公路片竟然可以拍科幻片,然後不搞致敬瘋狂麥斯式的動作橋段,也沒有廉價的賽博龐克怪物,就是完全回歸公路片的本色。

(觀眾將自己帶入劇中腳色後,)看著遠離城市的荒野,會讓人想起自己的人性是否依然存在。

不管是因為時代浪潮的推擠讓自己捨棄了人性,或是狂野放蕩、.只想縱情的享受孤獨自在的天性讓自己冷落了責任、道義、與他人的羈絆......

尼古拉斯凱吉的演技同時將這些掙扎疑惑全都囊括在主角諾亞探員身上。

雖然電影成本與視覺格局都很小很廉價,但卻有個配得上影帝演技的劇本和導演。


故事似乎有意無意間嘲諷了美國的現況(或帶給人的隱憂),結局故意切入了許多現實中發生的抗爭影片,意會到了會讓人對電影有深一層、但又有點詼諧輕鬆的感受。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倒數計死 Countdown】職場性騷擾


本片的創意成熟度可以挑戰前幾年大受歡迎的【忌日快樂】。

有科技題材。

又有傳統驚悚片的成分。

青少年YA成分沒缺席。

又有成人社會職場。

(根本就是【絕命終結站】一系列演化的軌跡,從青少年YA到成人社會逐一推進。)

但時不時有懸疑緊張成分(讓人以為背後帶有人為作祟或怨念存在,)中場變成【大法師】和【超自然檔案】結合讓觀眾措手不及.......

畢竟,根本沒有「死期不可躲」這種事,就算真有死期,上帝也不會公開給其他人看。


但除了恐怖片以外,本片也暗藏了一個時下流行、被大家關注的進步主義議題,那就是職場性騷擾。


男人的悲哀就是「從沒人跟他們講過如何和女性互動求愛」,即使情感是自由且多元的,但要搞婚外情也該有某種限度也規矩。

所以雖然可能造成很多女性的不舒服,但這些男人的出發點卻沒有惡意。

但確實很多男人是抱持著「能得手的技巧都是正確技巧」的惡意態度。

就好像爛主管(資方)要吃定下屬一樣,「能得手的技巧都是正確技巧。」所以......欺負你不懂法律,欺負你沒有資源走法律程序,利用勞檢調文形同虛設來躲避檢查與制裁........能得手就好。

莫名其妙殺死人,殺死一個人的自信自尊,讓他/她從深處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低賤一文不值、不配擁有自由意志、必須要為自己從未許可過的言行買單而順從那些人的慾望去賤踏自己........就這樣莫名其妙殺死了一個人。

也許電影中那殺死人的神祕力量確實存在於真實社會。

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東離劍遊記 Thunderbolt Fantansy 1/2】江湖真是無奇不有



以長篇武俠來說,單一季集的腳色人物出乎意料的少。

雙方人馬的核心人物可能十到十二個而已。(第二季又更少。)

但故事變化幅度很大,第一季中場轉折更是讓觀眾措手不及。

不過這個轉折算是在嘲諷跟告誡之間取得了個巧妙的平衡點:正義不過是兩個字,寫著旗幟上高舉著,但下面聚集的人可能都是一堆蠱毒魍魎。

再看結尾,其意境之高,即便是尊石像,在飄泊四方、以收伏魔劍為己任的殤不患眼中,也是要有借有還的平等尊重。

這就是「物我兩忘」嗎?


第二季完全顛覆了第一季「兩個陣營對抗」的「俗套」模式,用一段眾人要貫徹自己信念(慾望)或忠義的過程,不停翻轉各種俗世的認知。

後面看到蠍瓔珞被七殺天凌折騰得不成人形時,一方面是滿滿的對她的同情與不忍,但一方面又驚奇自己的心境是怎麼倒向這個反派人物,只能說編劇虛淵玄的手腕真是高竿。

七殺天凌這把魔劍顛覆了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關係結構。

奴僕是沒有資格要求主人兌現任何承諾的。不但沒有,我們可以確信的是:被奴役就是被剝削,承諾總會落空,只有不停地付出而已。

本以為自己是握著鞭子的人,經常會發現自己的變成不是因為想揮鞭子所以揮鞭子,而是鞭子下的奴僕要求自己揮鞭子所以才揮鞭子,但說到奴僕們在努力的事情其實也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拿著鞭子卻變成被鞭子奴役,想要使喚奴僕,但其實自己的人生才是被奴僕支配。(然後......被奴役就是被剝削,承諾總會落空,只有不停地付出而已。)


期待第三季。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兔嘲男孩 JoJo Rabbit】男孩與他心中的兔子和肚子裡的蝴蝶




初看預告,會以為這就是部大膽觸碰禁忌、利用醜化爭議歷史人物來搞笑的幽默怪異喜劇片。

但電影一開始就發現這片竟是如此的正經八百、決不戲謔。

開場竟然用披頭四來表達對那段歲月的描繪與反思,效果是深刻且不流俗。

希特勒的崛起跟今天流行娛樂工業塑造偶像的方法並沒有兩樣,他並沒有魔力,就連他的演說也不特別,只是那時代的人本來就好鬥,認為用武力解決政治糾紛很合理,就連德國的民主也都是一戰勝利者硬要塞給他們的!結果集合貴族、地主、財閥、軍人於一身的興登堡可以雄踞領袖位置,最後卻任命希特勒為總理!這才是希特勒崛起的真相。

否則,人們崇拜希特勒的動機是如此純良........

但正因為純良,所有人都會掉進這個陷阱中。

崇拜希特勒,崇拜偶像;為國奉獻犧牲,位偶像掏心掏肺掏錢;前者讓人在戰場上英年早逝,後者讓人徒然將生命潛力浪費在消費主義到死.......

今天的世界聲稱要反仇恨,方法卻是「鼓勵大家去仇恨不願意『大聲呼喊反仇恨』『熱愛過去的受害者』的人」。不是要消滅仇恨的種子嗎?怎麼卻是開後門告訴大家「仇恨是可以被特別允許存在、甚至鼓勵的事情」呢?(拜託,多實踐點包容吧!)


上尉K跟他的好基友

人們都喜歡將納粹的瘋狂單方面的歸罪到希特勒的濫權(使用黨衛軍與蓋世太保)與煽動人民投入戰爭。

但其實德國人的民族觀念與歷史遭遇或許註定了這個悲劇。

一次大戰結束,整個德意志被迫分裂成波蘭、德國、捷克、甚至奧地利。

不但如此,龐大的外債(賠款)與各種戰勝國的予取予求,(還有來自東方的變種共產主義,)讓德國人的民族意識非常的混亂且痛苦,(絕對不是台灣人今天的處境可以相媲美的!)

所以為什麼即使身為納粹同性戀零容忍政策的受害者,上尉K仍舊和他的愛人勇敢開心華麗的步上有去無回的必死戰場,──這是因為他們有自己身為德國人的尊嚴與價值觀,而不是為了希特勒。

(所以...雖然歷史沒有「也許」,但是否希特勒只是回應德國人當時對一戰戰勝國的憤怒,而不是德國人被他利用並改造呢?總會有人出來成為希特勒,用不同的演說方式和不同的小鬍子,但德國的命運卻是差不多的。)




母親是個讓我覺得既溫暖、但也很尷尬的腳色。

相較於上尉K的「明顯是個同性戀」,但母親的「幼稚、不顧一切地投入那看不出影響力的反戰活動」卻是非常隱晦的!

她跟兒子相處的方式或許可以解釋為「讓兒子有個沒有壓力又快樂的童年」,但跟牆壁裡的「兔子/猶太女孩」相處時,她的脆弱、徬徨、期望「藉由拯救別人來拯救自己」的一廂情願又在瞬間表露無遺。


這其實不是什麼反戰反納粹的故事。

這其實是個講述男孩怎麼長大的故事。

男主角喬喬的人生看似活在荒唐與悲傷中,但我覺得他何等幸運,因為大時代的瘋狂無奈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無法平復的傷痕,反而早早教會了他........

國家會讓自己失望,領袖與信仰會讓自己失望,就連母親也會不負責任的拋下自己。

所以愛情會不會讓自己失望呢?.......但經歷了那麼多失望,十歲的他早已經理解了生命的快樂其實就存在於領受失望之前的過程。

不要再去擁抱國家或偶像或任何理念與信仰,單純的擁抱愛就好。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怪物來我家 The Neon Dead】異常認真的瘋狂B級恐怖片



單論劇情、美術、分鏡、還有電影的企圖心,其實這是部上乘之作,大概是那種會讓電影部落客們願意放進年度遺珠/推薦名單中的作品。

但它的成本很低,低到影像質感很廉價,幾乎是用家庭用攝影機拍攝的等級。(搞不好iPhone拍出來的影片都比較好。)

節奏比較散亂,經常讓觀眾看著很多不知所云的細碎畫面、不知道接下來要期待什麼。

後製剪接也沒有好好處理,甚至想處理也不知道從何下手,總之在這方面,本片可惜交了白卷。

但這是B級片,而且是Indiegogo上募資的那種。

其實很有趣。

【賽道狂人 Ford v. Ferrari】原力的黑暗面



電影其實是種變相的大美國主義。

美國為了贏得二次大戰而變得過度工業化、組織化,反觀是享受(美國奉上的)戰勝成果的歐洲似乎不太懂得感激跟尊重美國,骨子裡都在瞧不起美國。

所以美國要藉由在賽車場上獲勝,證明自己不只能贏得戰場上的戰爭,也能贏得工業與智慧的戰爭.......


很多時候,我們會逼自己遺忘自己真正的夢想和渴望,去相信別人要我們去相信的東西,那大多是些膚淺的教條,例如功名利祿權位。

我們忘了自己真正欣賞的美或珍惜的東西是什麼,我們開始變得容易煩躁、容易暴怒、但又壓抑,等我們對這樣的自己/這樣反應事情的自己麻木了以後,我們會開始真心相信功名利祿權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穿上西裝,開始裝求品味,認真鑽研如何用話語驅使或奴役他人,甚至戴上厚重的面具,相信自己只要比手畫腳、單憑信念與意志就能使出扭轉天地的奇能,不然就用武力摧毀那些不受自己影響的東西........

我們變成了達斯維達和福特軍團。


周星馳在電影中說「人活著沒有夢想,哪根魚干有什麼分別!」其實新系列的星際大戰背後,則是J.J.企圖潛藏著這樣的訊息:「屈從於某個比自己強大的力量、然後扭曲自己的夢想意志信仰,這就是投向黑暗面。」

可惜這個時代的觀眾大多不珍惜J.J的觀點,卻對這部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共鳴頗深。


不要誤會!這是部很棒的電影,但它也是標準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產物,就跟福特汽車一樣。

裏頭對其他行業的認知都非常表淺。

每當這種時候,好萊塢編劇導演們都只能用歌頌的方式去帶觀眾「認識」贏家獲得勝利的過程。

怎麼打造一台車子的過程被極度簡化,跟官僚組織的戰鬥成了戲劇的重心,起承轉合的過程非常制式化,在表淺可見的細節表象上又極度吹毛求疵,例如賽車比賽的進行過程,尤其是跟賽方工作人員的「爭執」。

所以觀眾還沒開始就知道了電影的終極結局,不管是基於史實也好,還是為了不流俗套而加入的變化,其實對(大多數)觀眾來說意義不大。


電影的選角策略比較流於俗套,看到演員登場大概就能預知他們是扮演反派或中性腳色。

在追求50/60年代的質感上,似乎過於考究而失去了娛樂性,(那些配樂有滿滿的年代風,但反而不是很吸引我。)

小缺點。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王的文字 The King's Letters】不要自卑


正統儒家觀念中,國家是圍繞著士族士大夫打轉的。

君王再神聖,人民也不知道怎麼工作、交換資源、集中運作成就一個國家,那都是士族士大夫的成果。

所以國家運作必須要以他們的觀感或想法為優先,人民其次,君王的存在只是種避免大家(士族士大夫)有稱霸野心的假象而已!(他甚至不是個具有實體的人。)

很有趣的觀點!


就好像所有困在「轉型正義」思維中的國家都會有的行為,──企圖將過往的歷史灰暗與悲劇怪罪於「外來文化與思想」所造成的傷痛一樣,──這部電影想要將中國的儒家思想塑造成韓國李氏王朝統治階層中所有傲慢、冷酷、不知進取的根源。

故事非常細膩,將皇室家族成員的性格演繹得非常清楚、完全不拖累敘事(不會莫名其妙夾雜著多餘的台詞去說明腳色),過程的邏輯本身說服力頗高。

但電影節奏到了最後有點流於煽情但又不知所云,花了很多時間講述世宗大王和皇后之間矛盾但又溫和的衝突,試圖要讓這個故事的氛圍不會太離地、讓觀眾能夠感受其中的人性。

是否成功,又是見仁見智。但在我來說算是小小的缺陷。


能夠感受到導演想表達的──這世界上並不存在著文化上、歷史上、甚至血統上,完美無瑕的民族,大家的起點都是發自蠻荒原始,甚至表現還經常會落後於鄰近的文明大國。

但,「我們」不該因為這種歷史落後而自卑,因為前人怎麼面對這些缺點、苦苦追趕的過程、或因為顢頇保守不知檢討而帶來的困頓打擊,都是很珍貴的文化思想資產,不要為了趕上西方科學思維而忘了這個事實。

中文字,個別文字已經只剩下形而上、甚至空有形式的美學,裡面並沒有太多的思想可言,(或許「成語」還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反觀韓國,訓民正音的「精神」是否還留存於韓國人民之間?至少還是個可以讓人探討的問題。

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