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星際大戰 絕地:組織殞落 劇情攻略 (1) 序章 (AMU chanel)


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星際大戰觀點。

曾經有過「帝國」觀點,(那是人人都想當帝國組織一員的時代,)也有走私客黑幫的觀點......

但遊戲基本上就是古墓奇兵/秘境冒險加上步調比較穩重扎實的「原力解放Force Unleash」。

超愛「原力解放Force Unleash」,被迪士尼收購後,整個系列被冷凍,再次興起的舊共和國武士系列又不是我的菜。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異想天開 Igor】愛上自己的創造物


2008年的卡通。

電影的諷刺意味極高。講述整體社會是如何因為科層體制(階級制度)而輕易的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

客觀來說,這部卡通最大的特色就是人物造型反映了人物性格與立場,但它使用的策略很多卻跟一般美式卡通的顛倒:一般美式卡通中,善良的角色有著可愛溫和的外表,但在這卡通中卻變邪惡的象徵,本來富有心機的角色醜惡則是變的單純正直。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導演/編劇利用美術效果來嘲諷:現實社會的表象跟人們的認知大多相反。)


但在2019年來回看,我發現它其實是在用帶有宗教信仰的觀點去講述人怎麼用自己的天份解決自己的孤單寂寞。

因為是種隱喻,所以我們應該可以合理忽略伊娃和最後競技場上的其他邪惡機器根本的差異:她會思考、又有人性。

也就是說:伊娃其實和其他機器沒什麼兩樣,都只是創造者為了自己的片面觀點而創造出來的東西,(所以主角伊果真的失敗的一塌糊塗!他創造出來的東西根本不按照自己的期望行動。)

但伊果創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刻意跳過這個問題不去填滿它、不去呈現伊果的目的最終產生什麼結果,(電影結束前的轉折、發生在伊娃身上的扭曲並非他的作為。)而是指出「生命就是一片混亂,我們不需要去在意或堅守著自己的欲望跟目的,只要去感受當下發生、當下經歷的每件事情即可,因為那也許是更好的答案。」(也許電影並非跳過這個問題,拋出這樣的觀點也算是種回答。)

也就是說.......創造就是創造,伊果的創造、邪惡科學家的創造、現實中人們的各種創造,在意義上都是平等相似的。

而伊果「愛上了」自己的創造。

就好像畫家看著自己創作的角色然後無法自拔的迷戀著它一樣。


這當然還有很多思考空間。

因為伊娃並非精準地按照伊果的設計,但現實中的畫家畫出來的人物絕大多數依然只存在畫家的腦海中,(就跟其他觀眾一樣,)要說「去現實世界中找個真實的人物來愛吧!」好像有點.......膚淺?多於?不著邊際?

喔~對了!因為伊娃可以視為是個有思想的生命,所以「伊果的創造」也帶有「上帝創造人」的色彩,所以或許故事不是在反應跟思考人怎麼迷戀自己的創造物,只是在反映基督教信仰中「神愛人」這件事情。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神機有毛病 Jexi】人類有什麼是科技沒有的?




這部奇妙的電影非常小巧精緻,塞滿了置入行銷,但又不會讓人討厭。

取用了大量的實景拍攝戶外片段,主要演員結構非常簡單,電影起承轉合(腳色情感間的發展)雖然受限於片長而有點倉卒不實際,但每個轉折都不濫情膚淺,演員亞當迪凡的演出更是討喜......

而且電影的質感步調甚至氛圍都跟預告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電影充滿各種豐富的兩面手法,而且比起許多A級製片喜劇硬要填塞許多銜接生硬的笑點,而少有讓人心靈放鬆並享受被電影溫馨的內容滿足的時刻,這部電影實在強上許多。


電影乍看之下是講述人們今天對手機的依賴,但我覺得這是因為電影不敢太明白的指出今日男性在婚戀市場中的「弱勢」,否則手機上的人工智能Jexi與其說是台手機,但它其實已經像個活生生的女人一般在霸佔和扭曲著男主角(短暫的)人生。

從男人的角度講述:在愛情中女性對扭曲男性的毫不猶豫,甚至無情傲慢的完全不給男性時間與(心靈)空間去體會跟理解怎麼面對愛情、面對和另一個人有親密的連結。這樣的電影其實本來有一定的市場與分量,(例如經典喜劇【殺妻記/完美謀殺/How to murdur your wife】或【七年之癢/Seven year itch】。)

可是這類電影經常不懂得拿捏「不要冒犯(女性)觀眾」而刻意在劇情上譁眾取寵,要不是慢慢從市場上退主流、不然就是變得較為收斂含蓄,這導致今天的(好萊塢)電影在兩性關係的描繪上顯得有點單向。

(另一方面來說,這種電影可能無意間助長了男性毫無道理的主張「女人不管在哪個階段都不要干涉男人的生活」,卻忽略了從另一個角度提供解套、教導男性怎麼和女性相處,這或許確實是它不夠文明理性之處,而不單單是作為娛樂電影在商業與戲劇創意上的失敗。)




但同樣的劇情人物結構,一方面可以是在隱喻性的講述愛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在隱喻性的突顯今日科技、工業大量製造、制式無人性的SOP流程等工商業經營手段在「企圖取代人力」一事上的荒唐

「人類到底有什麼競爭力?」每當科技、工業大量製造、制式無人性的SOP流程等工商業經營手段企圖用這句話大聲宣告自己的獲勝時,往往就是他們輸的一敗塗地的時候。

電影沒有清楚的講明為什麼人類最終會獲勝,但原因很明顯:終究要由人類的意志做出決定與判斷,來決定如何滿足人類的需求才是工商業發展的硬道理。

今日產業經常聲稱:我們懂消費者的需求。但其實那個「需求」往往是他們藉由鋪天蓋地的行銷或裙帶產業鏈限縮與控制的環境下突顯出來的假象。

不管再怎麼完美的滿足了那個假象,人類真正的需要其實一直存在、一直沒被滿足,一旦假象崩潰、或那需要無法再忍受被假象壓抑忽略時,這就是、工業大量製造、制式無人性的SOP流程等工商業經營手段大潰敗的時候。

(或,我們可以講的學術一點、精準一點,因為擴張太快太積極、又充滿了不穩定與實驗性的商品,導致企業的利潤成本不能平衡,整個消費市場已經充滿泡沫.......)

本來看預告已經可以知道手機其實就是「要命女朋友3000」,但實際看完發現它的內容遠比想像的豐富,這可以說是驚喜之外的驚喜。





借一下別人的【七年之癢】介紹。



還有【殺妻記/完美謀殺】。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曼達羅人 S1E01/S1E02】白雪公主醒過來




相當奇妙的影集。

乍看之下預算非常高,但本片完全遵循B級科幻片的製作原則──場景的成本都很低!善用巧思重組現實的影像來營造虛幻世界!(全動畫的片段又都很簡單。)


強法夫洛執導的兩集鋼鐵人最大特色就是不賣藥、不鋪梗!(所以要有片尾彩蛋!)故事總能在一集內向觀眾交代自己在每集開頭所承諾的東西。

第一集結尾掃平了路上所有的障礙、找到客戶要的東西,找到了回家的工具、並且也順利上路。

故事解釋的都很完整,就好像白雪公主醒過來、跟著白馬王子回家.......但之後他們是不是真的一路幸福快樂平安,這並不是故事本傳該解釋該交代的東西了!

硬要去生個續集出來、而不是讓觀眾自己的鱉腳想像力自我欺騙、自我滿足,這就是很多片商的通病了。

但強法夫洛執導過兩集鋼鐵人,他證明了自己有能力生出一個優秀的續集。所以這部影集第二集的成功應該不是僥倖。


原來星際大戰不是只有原力與絕地西斯間的正邪大戰吸引人。作為一個科幻Saga,它架構出來的宇宙世界本身就有完整的魅力。

(就連穿越一個山洞時的背景生物,在強法夫洛製作的作品中竟然值得這麼精細的設計。)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為止,故事的氛圍明顯是走西部片風格,這樣的手法在執導一二集復仇者聯盟的導演喬許威登早期的作品「螢火蟲Firefly」也使用過。


飾演主角的佩卓帕斯卡(【冰與火之歌】第四季中的奧伯倫馬泰爾)一路上都戴著面具,所以主角的魅力與特色還是完全建立在劇本、動作設計、與攝影上,還看不出他有什麼發揮。



另一位知道未來會登場,但還看不出太多資訊的腳色則是.....吉娜卡拉諾?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 Terminator:Dark Fate】前方的黑暗裡空無一物,等著我們去開創



從硬式科幻的角度來看,「魔鬼終結者」最迷人的一個議題是:凱爾瑞斯到底是約翰康納的父親?還是兒子?

這想像與爭論與曖昧與「不舒服」困擾(吸引)了無數人。

但這集藉由給予一個答案後讓這個議題變得更巨大,想像空間更多、更曖昧,但沒那麼不舒服。

原來我們該問的是:莎拉康納到底是約翰康納的媽媽?還是約翰康納的女兒?

如果是後者?她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


「等等等!她怎麼可能是約翰康納的女兒呢?」

如果只看生命物種DNA延續的層次,莎拉康納是約翰康納的媽媽,但約翰康納的人生並不存在這個現實中,他是個只存在多元時空縫隙間的人。

好奇怪的說法...

重點是:他的人生存在於莎拉康納的過去中!當年輕的莎拉康納活在那個經濟衰退、夜晚灰暗令人不安的洛杉磯中苦苦掙扎、找不到人生方向、被空虛寂寞消磨時,約翰康納已經走完了大半自己的人生!

從(年輕時)莎拉康納的現在回望過去,那竟然是一個存在朦朧混屯、讓人看不見的現實(未來)。

聽起來荒唐,但仔細想想,人不總是活在自己看不見的「過去」所創造的「未來」嗎?(那個「過去」的「未來」即是我們的「現在」。而莎拉康納活著的「當下」其實是「未來」的......「未來」?)


所以,莎拉康納是約翰康納的未來,約翰康納才是莎拉康納的父親,而莎拉康納註定要負責養育並教育反抗軍未來的領袖!

搞半天,這依然是個莎拉康納如何活下去的故事。

電影不只是延續了正宗第二集,它也將那些被片商廢棄的續集內容做了大量的取經整合。

開場致敬了被腰斬了影集。

新獵殺機器人Rev-9有第三集T-X的眾多特性,例如沒那麼剛硬、更注重靈活與戰術、還有最後的下場。

最後一代的最後一支T-800明顯是上一集終結者的翻版,還借用了第四集「一個殺人犯的救贖」。

新一代摧毀人類的人工智能樣貌則是採用了第三集的版本。(但它摧毀人類的理由則是在電影開頭的工廠裡曖昧地揭露:它們是被創造出來取代人類、將人類從環境中驅逐的機械,所以它失去了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機會,它創造出來的Rev-9反而因此更有人性、更懂的回應人類面對這個議題時會有的反應。--這跟天網相反,天網自己充份的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它創造出來的機器人只會忠實地執行它的指令,對人性的理解也很表層、永遠有一道跨不過去的牆。)

(看得出來卡麥隆說他很喜歡莫斯陶版的第三集不是隨便講講而以。)


整體來說,電影的視覺確實很「死侍」,幾支終結者們動不動就被摔來摔去、撞來撞去、切來切去,還會講冷笑話(註)。動作場面少了經典版的冷硬乾淨、也沒有後來續集的熱鬧誇張,反而都發生在相對簡單樸實的場景中。

而且慢動作超級多。

但故事的議題成功的挑戰/延續了「魔鬼終結者」的經典地位,這讓我很滿意。


註:是啊!就算沒有天網或什麼魔鬼軍團,人類也總是在互相殘殺,機器背後是有人駕駛、或自動控制,有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