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婚禮終結者】女性追求情慾自主文化的寄生蟲?



才不過是2005年的電影,但今天看到、或想到這部電影,其實有種感慨和感傷。

觀察一下網路時代,為了爭取流量與會員數,各種企業推出的新服務都以免費為主打,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堆人在專研「怎麼獲取最多最大的免費服務」。而眾多敢追求情感外放、情慾自由的女性就好像那些推出免費服務的企業,而兩位男主角其實就是那些專研「怎麼獲取最多最大的免費服務」的人。

這本該是種無可無不可、很中性的文化現象,就好像絕大多數人都還是在合理範圍內順著企業的導引在他們規劃的情境下使用那些免費資源,也不是所有男人都巴不得自己靠著這些簡單的演技和小道具就把女人拐到床上自己翻雲覆雨一番。

對某些特定人士(例如狂熱級別的女權分子)來說,兩位主角的行為可能非常惡劣噁心,(就連電影中主角都忍不住要自我質疑。)

可是退一步看,這只是種空虛寂寞的人在尋求的小卻幸。──尋找到那個能夠消除自己空虛寂寞的人有多不容易,兩位主角也不是什麼剛脫離乳臭味的小鬼,但他們的人生中也就只能找到彼此(不但一起工作、還能一起享受下班娛樂),如果要再去找一位異性(跟自己一樣的瘋狂),是何其困難的事情?

所以這其實是從男性的角度來觀看「在講求情愛(慾)自由的時代,要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與匹配自己的對象、而不是縱容自己把時間光陰精力甚至青春消磨在獵豔中,有多麼的困難。」──女性可能會嗤之以鼻地說「男性不像女性一樣青春寶貴,是在那邊感慨些什麼。」但這片講了、許許多多的愛情電影也講了,愛情的意義並不在於最後引領兩方走向婚姻,而是一起創造美好的經歷體驗,男人或許生殖力或性魅力不會那麼快衰退,但事實是男女雙方的時間是一樣多的,自己的三十歲過去了就不再,就算四十歲時找一個三十歲的女性也無法彌補那種空缺。

這種獵豔生活看似光輝燦爛,但其實裡面是數不盡的空虛。愛情電影用這種男性作為主角(或劇情設定上的「Mr.Right」),恐怕反映的還是女性也想從愛情中獲得「征服」的成就感,還有單方面獲得物質的保障。


但讓我感慨和感傷的地方是.......

過去人們能夠理解跟用比較平實與公平的觀點去看待主角們的行為,──這些在婚禮上尋找對象一夜狂歡的女人並不會不切實際的以為自己有什麼立場去譴責兩位男主角,(應該是說電影在無形間認可了這樣的價值觀,)如果男人用謊言提高自己在這種「一夜情戳和場所」的勝算應該被大力譴責,那在這種地方尋找誠實務實的關係豈不是更幼稚可笑?天知道女人自己又帶了多少的假面具,例如女主角的妹妹;又或者是像女主角自己,其實享盡「女性在兩性交往中佔有選擇權與優勢」的好處,一路上不停跟男主角搞曖昧,想要換個男人還不用有良心上的譴責,(因為這個男人骨子裡是個超級爛人、是個真正瞧不起女人又佔女人便宜不手軟的敗類。)

只能說;男人並不一定比較幼稚,因為女人並不一定比較成熟。女人之所以可以顯得相對成熟,只是因為社會先將她們的期望與需要擺在男人之前。

「其實男男女女都可能一樣幼稚啦!」

面對人們在情感路上所要經歷跟表現的幼稚(不管是表露在行為或內藏於心態),這部電影的評價其實是非常溫和的。(我不會說客觀,畢竟這有可能是我個人主觀角度的評斷.......不多糾結在上面,懂的人自然會懂。)


相較之下,最近好萊塢演藝圈很火熱的「Louis C.K.猥褻女藝人」的新聞就是明顯完全相反的情況。

身為一個相對比較成功的脫口秀表演者,並不表示他在情感的表達與控制上相對比較成熟。尤其新聞中提到的事件都是十年以上的舊新聞,新聞不談這些是否有意想要讓讀者混淆Louis C.K.和Harvey Weinstein(直到最近幾年都還在不停的用權勢引誘女性和自己性交)的差異?

我知道不成熟並不是無罪的藉口,但因為「感到不舒服的人是女性」就要不合理的去怪罪別人幼稚的言行,這種行為無疑是種瘋狂。

尤其Louis C.K.平常就因為經常講「政治不正確」的笑話而「樹敵無數」,──許多政治或社經議題的基本教義派就因為經常被他嘲弄而敵視他,很多攻擊他的言論看起來根本是這些人在藉機發揮


電影看多了,可以明確感受到...高舉著平權、追求理性文明的大旗,可是西方電影卻在不知不覺間不停地忽略男性...美其名是追求女性主義,理由是「女性經常被物化」,但男性並沒有從「物化女性」中獲得任何好處,不但沒有,事實上他們的經濟選擇權經常是被扭曲的,(這就是典型的「男人一樣也是受害者」,)...最近開始有些不同

但現在看起來,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