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私刑教育】隱形的大美國主義

比起麥可貝那套「追求美國應該有的偉大」,這部電影才是在赤裸裸、活生生、毫無節制的歡唱大美國謳歌。



當社會經濟成長陷入停頓、階級流動可能性微弱後,人們對自身存在意義的鑑別標準自然不再是「外貌」、「學歷」、或任何很容易被階級給綑綁的東西。(家族的經濟後盾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穿著品味等級,甚至是否有能力負擔高級沙龍和整形手術。繼續用這種東西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或等級,恐怕會引來公憤吧!)

這個時候對暴力這類的原始力量的歌頌很容易回到娛樂舞台。(例如史特龍的【洛基】,表面上是美國夢,但骨子裡頭就是頌揚暴力,不管是暴力本身,或是精習暴力的人。)

而暴力在原始型態下的極致展現自然是「剝奪他人性命」,(抵禦他人的暴力並不一定要靠暴力,牽涉到意識姓、語言、或制度面的暴力時,那就不原始,也不一定總會以「剝奪他人性命」收場。)



所以中性的殺手題材一般來說不會多提殺手的身分背景出身。

「這就是個殺手!」

交代完,就是藉由殺手的觀點來描述/譴責這個世界的紙醉金迷.......或任何電影內涵的觀點。



限定殺手身分為「政府軍隊/特務單位的產物」,這樣的電影在內容或意識形態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空虛空洞,因為殺人的道德真空性不見了,變成一種很合理的「社會服務」。(所以盧貝松的「霹靂煞 Nikita」是經典!因為它不空虛空洞,很直接地觸及了「現代人對自己當下處境常有的違和感」。)

這樣的電影最後都會變成「美式中二病」的宣洩出口。(已經不敢再做夢了!所以開始不停地把自己丟到幻想世界中。)



但這也還好。

唯一真正讓人不樂見的負作用,就是會有一堆傻瓜以為讓自己人生獲得昇華的最佳法門就是投軍或報考特務機關。(希望自己會莫名其妙通過心理測驗被選為秘密殺手?)



但這部電影很奇妙.......

一個政府訓練的殺手服務多年後,並不是因為對政府或體制不滿,而是完全出於私人情感因素,決定在不經過上級批示的情況下退隱,成功後很安分地躲藏在市井小巷中、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平凡的美式生活」是多麼偉大的溶劑!可以輕鬆化解一個人凶暴的習性。(當然!劇情會告訴我們「這個人沒有這個問題,他只是單純的就是殺人如麻。」)

但他的平靜生活很快地被來自俄羅斯的黑社會寄生蟲給打亂了!──再次證明了「平凡的美式生活」的偉大!連俄羅斯都想要依附在上頭討生活。

結果被這個美國政府訓練出來的殺手打敗的,不單單是俄羅斯黑幫,還包含了俄羅斯政府訓練出來的殺手...或叫特種部隊士兵也行...

美國,不單單是文化比俄羅斯優秀,就連政府體制和政府體制運作的成果,都優秀了好大一截!



這樣一部節奏緩慢鬆散、攝影缺乏特色(只有膚淺的蒙太奇和極度不協調的極端攝影)的電影,如果意涵尚可,......那倒還能讓人開心看完,可惜它不是。

丹佐華盛頓這些年即使沒有像凱吉哥一樣拍一堆爛片但仍舊淪落為一個「只是得過影帝」的演員(沒人會真的把他跟其他人擺在一起),不是沒道理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