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這部片,沒有同類,所以理當沒有標題... 【侯孝賢的 刺客聶隱娘】

因為沒時間,所以我遲遲沒看【刺客聶隱娘】,所以就先在臉書上寫下...

看聶隱娘,我會看到什麼?

一個人,沒有同類。...不!

我會看到一個人對自我的認同理解都是建立在虛假(甚至錯謬)的教導和人生經歷之上。

對此,她沒有什麼驕傲,沒有什麼悲哀,沒有什麼憤怒,更沒有什麼怨恨與對立,只有寡言與接受。

放下「對自我的認同理解」的堅持,在矛盾中繼續追尋並建立自己的人生...

好政治啊!


不可否認,看完以後我還是覺得它有政治意涵,但已經不只是上述所說。

我看到編劇利用魏博與中央朝廷的關係隱喻政治時勢的轉變,還用道姑和汝公主說明了政治這種東西的「愛即是恨」、「恨亦是愛」的道理,(汝公主究竟是希望守候魏博?還是守候自己出生的朝廷?道姑派聶隱娘回家以前,是不是就已經知道了結局?)

(我用「道姑」和「汝公主」這兩個詞,是想表示:有沒有事前做功課搞懂人物的背景關係,並不會妨礙觀眾沉醉在這部電影無邊無際的想像空間裡。)

但在形式上,這還是一部以「文化」為主、「政治」不彰的電影。

不說衣服器物音樂,就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田季安的愛妾瑚姬是個舞者,所以田季安用(蹲姿)跳舞的方式主動表達自己的愛慕,在房中,他也不求瑚姬的肉體,(別告訴我「反正都例行公事了,何必急,」)而是要來求心靈的慰藉,(房間中的薄紗似乎就象徵著田季安的心情狀態,隨著瑚姬伺酒、聊天,多次的掀開、放下、再掀開、再放下........)

簡單來說,唐朝的女人是很有地位的,男人不會覺得在女人面前「逞威風」「展現霸氣」有必要;不單如此,雖然從沒出現在議事廳堂內,但田季安的元配田元氏手下的能耐對魏博的影響力不輸給唐上的所有男人,而田元氏也從不會顧忌使用跟展現這份力量。(就跟聶隱娘不把田季安的兵器威脅當一回事一樣,田元氏自然也不怕憤怒的田季安拔劍作勢要砍殺自己。)



雖然形式有很多解釋跟想像的空間,但我想它的主題還是要展現中國人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觀點。

人活著,目的不是要求同伴、求理解、求幸福、求名利.......

人活著,活的其實很短暫,無時無刻不被生老病死糾纏著,所以超脫這種糾纏才是根本。

因為做不到,人才會發明求同伴、求理解、求幸福、求名利.......這些概念。(為得僅僅是麻痺自己。)



因為一直做不到,所以我們自己中國人的文化或道德觀早就捨棄了這層。我們也開始慢慢隨著世俗化的腳步、或流行娛樂的傳入跟普及,開始認為「刺客」或殺戮這些東西可以是人用來展現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命運的一種方式。

藉由剝奪別人的生命,消滅生命中的所有可能性,帶給別人痛苦,來證明自己還有能力活下去......

所以今日在「次文化形式」的電影和漫畫中,「刺客」或精於殺戮的人都要很帥氣、很吸引讀者。不然相貌就要醜不拉雞、言行也要令人作噁...

「因為帥氣所以好棒,因為好棒所以做的事情也好棒!」



但怎麼擺脫?

是要往外的忘我?還是反向的尋真我?

當然還有以上兩者皆非的選擇。例如任憑歲月的增長和肉體的衰老,讓對生老病死的恐懼排斥日漸消逝...(所以長壽是福亦是德,老了卻還貪圖權力榮華富貴是種惡。)

聶隱娘這個故事怪異/奇妙的地方在於:道姑用「殺戮」來教導聶隱娘。

聶隱娘在「田家」的人生是很扭曲的。(跟我「還沒看」以前的假設有點類似。)

這可能牽涉到家族的形式、家風、與藩鎮的文化。──身為魏博主軸的田家,身分規格等同帝王或諸侯。尋常人家的幸福與煩惱本來就跟他們無緣。

她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被當成了維繫魏博和朝廷和諧的第二代祭品,又不知從何開始,連真心都被扭曲,(「愛」田季安成了她心靈的依靠,試問這種愛真實嗎?)又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任務消失、自己存在的功能也消失。

如果對常人來說都會是巨大的打擊,何況是「無法捨棄人倫親情等與他人牽連」的聶隱娘?

家人(因為沒能力)看不見她的心中可能隱含或孕育的哀傷/憤怒,就連(長大成人後的)田季安都理所當然以為她會怨恨自己,......事實上,她的命運本來也應該是這樣的。

這種命運也是「生老病死」的一種!

如果沒有被道姑帶走,只能沉溺在怨恨、憤怒、或哀傷的她,不知道人生會如何落寞。

畢竟即使是田季安的元配,也有屬於自己的幸福,但聶隱娘如果一直留在田家,得到的可能連那樣幸福的「一絲」都不如。

但最後她放下了一切,並將自己的決定告知師傅。就跟開頭一樣,師傅對她的決定沒有表示任何的喜惡悠樂,只是下了評論:「劍道無親,惟不與聖人同憂,汝今劍術已成,惟不能斬斷人倫親情。」

沒仔細看英文翻譯,但我想這地方的「不能」,是「can't」,也就是沒辦法,主詞不是「it」,而是「you」,也就是說「聶隱娘的劍術是有人倫親情的劍術」,也反映了她是個「無法捨棄人倫親情等與他人牽連的人」。

所以這是反向的尋真我,看見自己。

雖然故事最終呈現的答案不是什麼多玄妙多偉大的東西,但必須要說...道姑的教育有用。

多少人,終其一生總是被不知名的某種憂鬱或煩惱糾纏著,割不開放不下,看不見自己擁有的,看見了也無法好好珍惜跟享受.......(所以古老道德的首要目標要追尋超越它!)

所以,很多自以為務實的人一聽到「古老的道德觀點」都會嗤之以鼻,笑說「講這種東西有用嗎?」但侯導演卻要將它拍成電影。

想想聶隱娘回到離開多年的家,她眼中的一切都好陌生。

本來該是舒服的沐浴,讓她要在澡盆中縮成一團。

僕人伺候她更衣、讓她等一下和長輩拜會,但她臉上表情一片木然。

格格不入?...這不單單是刺客聶隱娘所擺脫的命運,這不也是很多人今日生活的寫照?

沒能力去追尋自己的歸屬,只能硬著頭皮去強迫自己去認可、去接受世俗的教條和遊戲規則,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工作?生活?感情?.......一陸硬著頭皮,硬著硬著......不知不覺就要死了!

看來所謂超脫「生老病死的糾纏」、在這過程中尋得真我,其實就是要讓人尋回感受自己、實踐自己、重建自己的機會罷了!

實用的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