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12】(下)真正不公平的事情......
【這文去年就寫好了。只是一直後續的潤飾,也忘了發出。】
據說有人批評:讓有錢人可以買票上船...是件「很不公平的事」......
太明顯的錯誤就不直接講出來了。
首先問個問題:能上船的全是有錢人嗎?
我想大家都有心理準備,如果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而政府也準備用方舟來進行避難,那這片所描繪的政策被採用的機率極高。
所以......大家為何不問問自己:你想用什麼樣的身分登船呢?
為何不去試著挑戰成為一個對人類文明進步有助益的人,然後被挑選上船,而要在電腦前、螢幕前罵...「這是什麼狗屁不公的標準?」
答案其實很簡單。
1.世界末日不見得會來,2.人類文明進步干自己鳥事,3.花花世界與數不盡的享樂就在眼前,每一樣都要錢......誰會去挑戰成為一個「對人類文明進步有助益」的人?腦殘啊!
我還沒「罵」完!大家別急著點回應。
開罵的人顯然不但對人類文明助益是漠不關心,對於自己眼前的權益也選擇另一種狗屁王八蛋的處理手法和判斷標準。
請問:在一個完全社會主義化,或資產被平均分配、且政府全能運作良好的社會,需要用「賣船票給有錢人」的方式來籌資蓋船嗎?
我相信答案是不需要。──不提會採用何種籌資管道,這部片中所描繪的方式,成本過高,可行性太低,只是導演爲了讓觀眾想起聖經預言,所以強加選擇的項目。
重點是為何今天的世界會「資本主義」化到這種程度?(我知道今天的資本主義其實是被嚴重扭曲的,我的重點在於為何我們今天的社會會離「平等」、「均富」、「仁愛」等思危如此遙遠,不管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兩者其實都很重視這些東西,只是認為實現的方式不同。)
因為......我相信人性本惡,我相信人都有一種無謂的慾望和虛榮心,要滿足這些無謂的慾望和虛榮心,就要靠踐踏其他人、獨霸所有利益。而這是只有完全的「資本主義」才能做到的事。(法西斯和共產主義也行啦!但是不太可能在發生了。)
就好像爲了避免「明天我如果當上總統後要被那過度嚴苛的反貪污法規綁手綁腳」,所以不乏小老百姓要發言反對各種存在各種層面規條的「反貪污法」一樣。(或言不及義的聲討貪污者,然後等自己掌權後,馬上用同等、甚至超過的手段貪污。)──簡單講,人總是會為別人的惡行找藉口,就為了明日自己即將作出的惡行準備暖身配套找出路。
所以呢?
大家平實熱衷於對人類文明毫無實質貢獻的行為中,例如升學考試、職場權力鬥爭、選舉抬轎......鮮少花時間去關心文明、制度、真善美、公理正義.......
等到哪天要「檢視」成果時,就開始怒罵「檢視標準」是如何的不公平、醜惡......
多不公平啊!
與其說這是不公平、醜惡......為何不明目張膽、誠實坦然的說:我就是不想關心、就是不想付出、就是自私醜惡,憑什麼要我用生命付出代價?
對了!
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是:等到大洪水過去之後呢?富人可以繼續在船上,讓有著專業技能的科學家、船員伺候,過著豪活舒適的生活?
大家是不是腦殘了!
等到洪水一退去,重建生活開始後,這些人要付出比過往的享受大上數百倍的辛勞、甚至痛苦。
因為他們賴以維生的一切制度和工具都已經不在了。
沒有金融制度,世界第一首富很多時後跟垃圾沒兩樣,──對!我在說巴菲特。
沒有政治獻金運作,政客也是屎。
在一片荒無的世界中,農夫、木匠、樂手的價值遠遠大過富翁和政客。
大家多想想那是什麼樣的光景吧!
據說有人批評:讓有錢人可以買票上船...是件「很不公平的事」......
太明顯的錯誤就不直接講出來了。
首先問個問題:能上船的全是有錢人嗎?
我想大家都有心理準備,如果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而政府也準備用方舟來進行避難,那這片所描繪的政策被採用的機率極高。
所以......大家為何不問問自己:你想用什麼樣的身分登船呢?
為何不去試著挑戰成為一個對人類文明進步有助益的人,然後被挑選上船,而要在電腦前、螢幕前罵...「這是什麼狗屁不公的標準?」
答案其實很簡單。
1.世界末日不見得會來,2.人類文明進步干自己鳥事,3.花花世界與數不盡的享樂就在眼前,每一樣都要錢......誰會去挑戰成為一個「對人類文明進步有助益」的人?腦殘啊!
我還沒「罵」完!大家別急著點回應。
開罵的人顯然不但對人類文明助益是漠不關心,對於自己眼前的權益也選擇另一種狗屁王八蛋的處理手法和判斷標準。
請問:在一個完全社會主義化,或資產被平均分配、且政府全能運作良好的社會,需要用「賣船票給有錢人」的方式來籌資蓋船嗎?
我相信答案是不需要。──不提會採用何種籌資管道,這部片中所描繪的方式,成本過高,可行性太低,只是導演爲了讓觀眾想起聖經預言,所以強加選擇的項目。
重點是為何今天的世界會「資本主義」化到這種程度?(我知道今天的資本主義其實是被嚴重扭曲的,我的重點在於為何我們今天的社會會離「平等」、「均富」、「仁愛」等思危如此遙遠,不管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兩者其實都很重視這些東西,只是認為實現的方式不同。)
因為......我相信人性本惡,我相信人都有一種無謂的慾望和虛榮心,要滿足這些無謂的慾望和虛榮心,就要靠踐踏其他人、獨霸所有利益。而這是只有完全的「資本主義」才能做到的事。(法西斯和共產主義也行啦!但是不太可能在發生了。)
就好像爲了避免「明天我如果當上總統後要被那過度嚴苛的反貪污法規綁手綁腳」,所以不乏小老百姓要發言反對各種存在各種層面規條的「反貪污法」一樣。(或言不及義的聲討貪污者,然後等自己掌權後,馬上用同等、甚至超過的手段貪污。)──簡單講,人總是會為別人的惡行找藉口,就為了明日自己即將作出的惡行準備暖身配套找出路。
所以呢?
大家平實熱衷於對人類文明毫無實質貢獻的行為中,例如升學考試、職場權力鬥爭、選舉抬轎......鮮少花時間去關心文明、制度、真善美、公理正義.......
等到哪天要「檢視」成果時,就開始怒罵「檢視標準」是如何的不公平、醜惡......
多不公平啊!
與其說這是不公平、醜惡......為何不明目張膽、誠實坦然的說:我就是不想關心、就是不想付出、就是自私醜惡,憑什麼要我用生命付出代價?
對了!
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是:等到大洪水過去之後呢?富人可以繼續在船上,讓有著專業技能的科學家、船員伺候,過著豪活舒適的生活?
大家是不是腦殘了!
等到洪水一退去,重建生活開始後,這些人要付出比過往的享受大上數百倍的辛勞、甚至痛苦。
因為他們賴以維生的一切制度和工具都已經不在了。
沒有金融制度,世界第一首富很多時後跟垃圾沒兩樣,──對!我在說巴菲特。
沒有政治獻金運作,政客也是屎。
在一片荒無的世界中,農夫、木匠、樂手的價值遠遠大過富翁和政客。
大家多想想那是什麼樣的光景吧!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獵殺代理人】布魯斯威利的中年危機
【話說...2012最後一篇還沒寫完,不過......管他的。】
這片真的很神奇,光是導演Johnnathon Mostow的風格部分,就值得再寫一篇...
可是這篇是要寫來讓大家笑一笑的......
知道電影中,扮演主角太太的那位女演員嗎?(【007誰與爭鋒】、【毀滅戰士】)我看到她...忽然覺得她的氣質和老布的前妻黛咪摩爾有幾分相似.......
現實中,布魯斯威利和老婆離婚,經常在夜店流連忘返,......對比之下,反而是不是和電影中,沉溺在代理人皮肉像的妻子有幾分相似?
話說......老布是在向前妻懺悔嗎?
老布老了,可是影迷心中的他永遠是那個約翰麥克連,是那個講話尖酸中帶著風趣和豁達的大老粗,日漸稀疏的頭頂...不過是皮肉相。
科技不會泯滅人性,人性也不會被科技矇蔽,一切都是人自己選擇關閉人性。難道沒有代理人科技的現在,每個人都能無所障礙的接受真實的自己,或是毫無遮掩的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
有多少人選擇用工作、享樂、狂歡、麻木......來躲避與人交心、建立親密情感?
科技...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片真的很神奇,光是導演Johnnathon Mostow的風格部分,就值得再寫一篇...
可是這篇是要寫來讓大家笑一笑的......
知道電影中,扮演主角太太的那位女演員嗎?(【007誰與爭鋒】、【毀滅戰士】)我看到她...忽然覺得她的氣質和老布的前妻黛咪摩爾有幾分相似.......
現實中,布魯斯威利和老婆離婚,經常在夜店流連忘返,......對比之下,反而是不是和電影中,沉溺在代理人皮肉像的妻子有幾分相似?
話說......老布是在向前妻懺悔嗎?
老布老了,可是影迷心中的他永遠是那個約翰麥克連,是那個講話尖酸中帶著風趣和豁達的大老粗,日漸稀疏的頭頂...不過是皮肉相。
科技不會泯滅人性,人性也不會被科技矇蔽,一切都是人自己選擇關閉人性。難道沒有代理人科技的現在,每個人都能無所障礙的接受真實的自己,或是毫無遮掩的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
有多少人選擇用工作、享樂、狂歡、麻木......來躲避與人交心、建立親密情感?
科技...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12】(中)信仰,才是一切的根本,而非人性善惡
同樣都是在划水,有人像鴨子一樣表面優雅、底下奮力,也有人像蜥蜴爬水一樣,姿勢難看、可總是能安然渡河.......
電影裡頭,眾人都在拼命把握生存的機會,就好像都在划水一樣,可是其心態跟手段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我說的不是隨便一個部落客都在講的「勢力」、「權勢」、「冷血」、「大愛」.......而是造成這一切根本差異的源頭。
但還是先說說所謂的「大愛」好了!
人所有的善惡觀念,(這個觀念要足以應付這個現代化社會的一切事物,)究竟是天生?或是後天認知?
把人性的部分排除,因為我們是種社會化的動物,人性天生所賦予的善惡其實並不能支持我們判斷在和其他個體互動時所遭遇的一切,──人性的善惡觀念僅僅只能用在規範自己而已,──所以這個問題只要用這個論點就可以輕易排除錯誤的選項......人所有的善惡觀念是建立在後天認知上的。
再進一步觀察,我們會發現其實所謂的大愛,是建立在「神」這個詞之上的。
神要我們行善,所以我們才去行善。否則,即便是人類,也要接受其他個體的生老病死、腐朽、最終與萬物同化的過程在眼前發生。......而且我相信人會適應的很好。
那人為何需要佛教、或許多宗教中講的「與人為善」這樣的觀念?......說白了,其實就是人怕死,而且是自身的死亡。在不確定有沒有死後的世界時,(沒有人能證明確實有死後的世界,幾乎所有的證據與證詞都跟幻覺、瘋言瘋語無異,)「死後的動向」變成每個人前所未有的恐懼感襲來......要轉化這種恐懼感,需要一種樂觀的可能性.......
我無意否決所有的「神」,畢竟我本人並不是無神論者。重點是:人們開始「確定」有神存在,也界定了各種神的功能與性格,例如有神專門幫助人五股豐收、旅途平安,也有神建立了一個天堂和死後的世界,然後開出一連串條件清單規定什麼樣的人可以進天堂...北歐人相信善良的人不見得能上天堂,只有死在戰場上的人才可以上天堂,上天堂的條件從來就是五花八門,只是很多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或不被現代文明社會所重視罷了。
這就是「大愛」。神開出來的條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既定習慣與認知,是不是為了進天堂,反而被大家忽略。(這個社會文化習俗認知的大愛,往往是跟這個社會文化習俗主流的宗教所認定的「上天堂的條件」綁在一起。)
跟「大愛」,或進天堂相對的,就是相信沒有死後的世界。
如果沒有死後的世界,(也就是「人有靈魂」之說是狗屁,)則人活在這世界上其實與草木、吹沙走石無異,都只是種轉化太陽放出之能量的介面罷了,「我」這個認知只是電子流在大腦皮層上流竄時產生的副作用,地位與因為被電子和熱能激活的空氣分子所凝聚而成龍捲風無異。
既然這樣...那存在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呢?畢竟我們只是堆分子行動秩序詭異的有機物質罷了!(其他分子不是完全不動的固體,就是成渾沌、半無序的液體氣體。)
這問題就要用哲學或自然科學來解決了!
「生命的意義,在於延續自身(或物種)之存在。」
不管是科學家也好,還是政客也罷,大家的行為都是以此一觀念為基礎。
對這些人,要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他們?
說他們沒人性?自私?冷酷?........那跟十字軍打著「消滅異教圖」、或認定「異教圖一定野蠻無文」的想法有何差別?
一切的一切,只是種信仰上的不同而已。
信仰,並不是專指「拜哪個神」而已,如果「神的意願/想法/價值觀」指導了信徒們的生活方式,哪信仰其實應該廣義的定義為「生活方式」。
所以.......一端,是相信有神的人;一端,是不相信有神的人。兩端的人在如何延續人類文明的議題上交錯,而導演很巧妙的避開了「有神論者」全軍大敗、通通淹死的下場,讓大家看見了「大愛」、「勢力」、「冷酷」......等等表面的議題,我不知道這是成功還是失敗。
電影裡頭,眾人都在拼命把握生存的機會,就好像都在划水一樣,可是其心態跟手段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我說的不是隨便一個部落客都在講的「勢力」、「權勢」、「冷血」、「大愛」.......而是造成這一切根本差異的源頭。
但還是先說說所謂的「大愛」好了!
人所有的善惡觀念,(這個觀念要足以應付這個現代化社會的一切事物,)究竟是天生?或是後天認知?
把人性的部分排除,因為我們是種社會化的動物,人性天生所賦予的善惡其實並不能支持我們判斷在和其他個體互動時所遭遇的一切,──人性的善惡觀念僅僅只能用在規範自己而已,──所以這個問題只要用這個論點就可以輕易排除錯誤的選項......人所有的善惡觀念是建立在後天認知上的。
再進一步觀察,我們會發現其實所謂的大愛,是建立在「神」這個詞之上的。
神要我們行善,所以我們才去行善。否則,即便是人類,也要接受其他個體的生老病死、腐朽、最終與萬物同化的過程在眼前發生。......而且我相信人會適應的很好。
那人為何需要佛教、或許多宗教中講的「與人為善」這樣的觀念?......說白了,其實就是人怕死,而且是自身的死亡。在不確定有沒有死後的世界時,(沒有人能證明確實有死後的世界,幾乎所有的證據與證詞都跟幻覺、瘋言瘋語無異,)「死後的動向」變成每個人前所未有的恐懼感襲來......要轉化這種恐懼感,需要一種樂觀的可能性.......
我無意否決所有的「神」,畢竟我本人並不是無神論者。重點是:人們開始「確定」有神存在,也界定了各種神的功能與性格,例如有神專門幫助人五股豐收、旅途平安,也有神建立了一個天堂和死後的世界,然後開出一連串條件清單規定什麼樣的人可以進天堂...北歐人相信善良的人不見得能上天堂,只有死在戰場上的人才可以上天堂,上天堂的條件從來就是五花八門,只是很多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或不被現代文明社會所重視罷了。
這就是「大愛」。神開出來的條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既定習慣與認知,是不是為了進天堂,反而被大家忽略。(這個社會文化習俗認知的大愛,往往是跟這個社會文化習俗主流的宗教所認定的「上天堂的條件」綁在一起。)
跟「大愛」,或進天堂相對的,就是相信沒有死後的世界。
如果沒有死後的世界,(也就是「人有靈魂」之說是狗屁,)則人活在這世界上其實與草木、吹沙走石無異,都只是種轉化太陽放出之能量的介面罷了,「我」這個認知只是電子流在大腦皮層上流竄時產生的副作用,地位與因為被電子和熱能激活的空氣分子所凝聚而成龍捲風無異。
既然這樣...那存在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呢?畢竟我們只是堆分子行動秩序詭異的有機物質罷了!(其他分子不是完全不動的固體,就是成渾沌、半無序的液體氣體。)
這問題就要用哲學或自然科學來解決了!
「生命的意義,在於延續自身(或物種)之存在。」
不管是科學家也好,還是政客也罷,大家的行為都是以此一觀念為基礎。
對這些人,要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他們?
說他們沒人性?自私?冷酷?........那跟十字軍打著「消滅異教圖」、或認定「異教圖一定野蠻無文」的想法有何差別?
一切的一切,只是種信仰上的不同而已。
信仰,並不是專指「拜哪個神」而已,如果「神的意願/想法/價值觀」指導了信徒們的生活方式,哪信仰其實應該廣義的定義為「生活方式」。
所以.......一端,是相信有神的人;一端,是不相信有神的人。兩端的人在如何延續人類文明的議題上交錯,而導演很巧妙的避開了「有神論者」全軍大敗、通通淹死的下場,讓大家看見了「大愛」、「勢力」、「冷酷」......等等表面的議題,我不知道這是成功還是失敗。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2012】(上)再婊一次藍藍路,順便講講web2.0的未來...
【之前婊過藍藍路一次,那時候沒講的是:他寫的關於【2012】的觀影心得,才是讓我真正火大的原因。那時候不好意思把話講重,所以故意扮小丑,沒想到他觀影心得繼續寫......奉勸藍藍路,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寫文章是大家的個人自由,我讀到你的文章後,如果要發表心得/要寫婊文,那都是你自找的,沒本事承受就不要貼文,沒那個本事讀完文章也可以不要讀,反正我不能阻止你躲回粉絲堆中和朋友群內酸我。不想再讓這種事發生,一是不要再寫,二是寫了不要讓我搜尋到,三是文章不要讓我轉連結。(老子會附上文章名稱,請網友自己搜尋。)】
這是藍藍路關於【2012】的「電影感想」,依舊很隨便,好像以為不打著「評論」,就什麼心得都可以寫,而且還有下篇。
這位,是丹尼葛洛佛,不是什麼黑猩猩。
在這個大家只記得黑人帥哥,例如威爾史密斯,或真的很有特色,如摩根費里曼的時代,依舊很難想像有人會稱葛洛佛為黑猩猩,還毫無猶豫、帶著炫燿心態的張貼出來。
至於關於這位演員:
1)他是當代獲講最多的黑人演員。
2)由他參與演出主角的【致命武器】系列已經推出第四集,同時期開始(推出第一集)的電影中,老布的【終極警探】比它整整晚了五年以上才推出第四集。
3)他也是唯一曾經在電影螢幕上痛宰外星終極戰士「predator」的人類。(哪像阿諾,靠運氣好險勝;更不像AVP中的人類,完全是路邊野花野草般隨意任兩大主角踐踏。)
在專業/半專業/休閒性質的影評圈中,像上面這樣的資訊幾乎隨便一個人都倒的出來,為何?因為這些人是專業演員,他們用其青春血汗灌溉了電影事業,而不是去選擇其他投資報酬率更高更穩定的事業。
沒有演員,就沒有電影事業,沒有電影事業,就不會有動畫,沒有手工動畫,就不會有電腦動畫......演員其實還是一切的基礎。(當然,基礎不只一個。)
要尊重這些人,所以要重視這些資訊。而尊重是擺在心裡的時時運轉的,不是當本人出現在面前、或要寫一張寄給他的信或卡片時才拿出來用。
寫這些,只是想表示不管是影評、還是觀影心得,藍藍路的文章到底有多隨便!...請思考一下!
一個靠討論/譏諷網路創業者的醜態,兼夾雜一些根本不專業的資訊潮流評論的部落客,沒事跑來寫啥觀影心得?
在直接討論原因之前,我先講講一個現象就是:最近在網路上,大家都跑來寫影評、寫觀影心得,而且如果用【片名】和【影評】兩組關鍵字進行搜尋,大家會發現這些文章都會出現在裡面。
為何?
還不就是想魚目混珠、或是以為自己這樣搞無所謂。
Web2.0上,寫部落格的人大致上有兩類,一是甘於平凡、自己埋頭寫自己的東西,二是想靠著專業來揚名牟利。藍藍路應該就是後者,否則不會在自己的網頁上擺了那麼多和網頁文章不相關的東西。說白了,他就是要藉著部落格來推銷自己的公司。
可是......他靠什麼來吸引人氣?早期是靠著分享/分析網路創業的甘苦難易,但其實是在揶揄那些前來向他請教的人。
Web2.0基本上是個網路界吹出來的大泡沫,騙的許多人以為可以在裡面牟得自己的天地,就好像今日的金融理財世界一樣,可是有人用平實的方式戳破這個泡泡,例如綠角,(不知道的人去找找綠角和「指數」兩個關鍵字。)請問這個Web2.0的領域中,有誰負責在戳破泡泡?
來看看藍藍路吧!他把別人跟自己的msn對話貼到部落格上,還自以為高明的加了一些羞辱人但又不著痕跡的詞語,結果呢?今天還有人跑去諮詢他的意見嗎?......大概沒人那麼不知死活了吧!網路上資訊那麼多,友善、又有誠意的人一堆,為何要來找藍藍路?這些人嚴格說起來,都是藍藍路的「顧客」,結果顧客上門來是被他如此消費利用......初看覺得很有趣,細看發現這是一種有系統、有計畫的行為後,我只想吐!
所以...有沒有注意到藍藍路最近幾乎沒有這類文章可以貼了。高調、有前景的行為,藍藍路從一開始就畫地自限不碰。(這跟他文中取笑科學家的發言是大愛頻道...似乎有點關聯。)
結果呢?...當專業底蘊開始見底後,不知道該繼續用什麼東西佈置自己的部落格,所以只好東喇西扯,反正不擇一切手段要讓自己的部落格繼續有產能就是了!
這就是Web2.0的未來。
專業或絕技開始見底的部落客.......很多很多。
想要遮掩這點,就開始跑萊寫電影分析、或觀影心得,(那麼閒?還不就是靠消費自己的顧客和讀者賺來的!).......我說這是活該!反正只是死狗吊在那,嚇不了貓、只會發出屍臭和吸引像我這樣的蒼蠅而已。
也許...我這樣評論藍藍路是太重了!......可是他利用那些前來向他求教的人時,又有為對方留多少尊嚴呢?
一開始就先多關心/分析對方的財力與本事,而不是一副「反正成敗是你家的事,我只出一長嘴」的樣子,甚至大膽給對方負面的建議,而不是事後才把對方當「負面教材」放上網,還講成是「這傢伙在浪費我時間」。
像他這樣絲毫不體恤所有人都具備的人性缺陷,我又有何好顧忌?
這片並不差,可是藍藍路也只能看這樣的電影、還自以為有心得吧!
【下一篇內容會正常一點,盡量不要再針對藍藍錄了,請點進來的各位...不要客氣,想要唾棄我的請儘管唾棄我。】
這是藍藍路關於【2012】的「電影感想」,依舊很隨便,好像以為不打著「評論」,就什麼心得都可以寫,而且還有下篇。
這位,是丹尼葛洛佛,不是什麼黑猩猩。
在這個大家只記得黑人帥哥,例如威爾史密斯,或真的很有特色,如摩根費里曼的時代,依舊很難想像有人會稱葛洛佛為黑猩猩,還毫無猶豫、帶著炫燿心態的張貼出來。
至於關於這位演員:
1)他是當代獲講最多的黑人演員。
2)由他參與演出主角的【致命武器】系列已經推出第四集,同時期開始(推出第一集)的電影中,老布的【終極警探】比它整整晚了五年以上才推出第四集。
3)他也是唯一曾經在電影螢幕上痛宰外星終極戰士「predator」的人類。(哪像阿諾,靠運氣好險勝;更不像AVP中的人類,完全是路邊野花野草般隨意任兩大主角踐踏。)
在專業/半專業/休閒性質的影評圈中,像上面這樣的資訊幾乎隨便一個人都倒的出來,為何?因為這些人是專業演員,他們用其青春血汗灌溉了電影事業,而不是去選擇其他投資報酬率更高更穩定的事業。
沒有演員,就沒有電影事業,沒有電影事業,就不會有動畫,沒有手工動畫,就不會有電腦動畫......演員其實還是一切的基礎。(當然,基礎不只一個。)
要尊重這些人,所以要重視這些資訊。而尊重是擺在心裡的時時運轉的,不是當本人出現在面前、或要寫一張寄給他的信或卡片時才拿出來用。
寫這些,只是想表示不管是影評、還是觀影心得,藍藍路的文章到底有多隨便!...請思考一下!
一個靠討論/譏諷網路創業者的醜態,兼夾雜一些根本不專業的資訊潮流評論的部落客,沒事跑來寫啥觀影心得?
在直接討論原因之前,我先講講一個現象就是:最近在網路上,大家都跑來寫影評、寫觀影心得,而且如果用【片名】和【影評】兩組關鍵字進行搜尋,大家會發現這些文章都會出現在裡面。
為何?
還不就是想魚目混珠、或是以為自己這樣搞無所謂。
Web2.0上,寫部落格的人大致上有兩類,一是甘於平凡、自己埋頭寫自己的東西,二是想靠著專業來揚名牟利。藍藍路應該就是後者,否則不會在自己的網頁上擺了那麼多和網頁文章不相關的東西。說白了,他就是要藉著部落格來推銷自己的公司。
可是......他靠什麼來吸引人氣?早期是靠著分享/分析網路創業的甘苦難易,但其實是在揶揄那些前來向他請教的人。
Web2.0基本上是個網路界吹出來的大泡沫,騙的許多人以為可以在裡面牟得自己的天地,就好像今日的金融理財世界一樣,可是有人用平實的方式戳破這個泡泡,例如綠角,(不知道的人去找找綠角和「指數」兩個關鍵字。)請問這個Web2.0的領域中,有誰負責在戳破泡泡?
來看看藍藍路吧!他把別人跟自己的msn對話貼到部落格上,還自以為高明的加了一些羞辱人但又不著痕跡的詞語,結果呢?今天還有人跑去諮詢他的意見嗎?......大概沒人那麼不知死活了吧!網路上資訊那麼多,友善、又有誠意的人一堆,為何要來找藍藍路?這些人嚴格說起來,都是藍藍路的「顧客」,結果顧客上門來是被他如此消費利用......初看覺得很有趣,細看發現這是一種有系統、有計畫的行為後,我只想吐!
所以...有沒有注意到藍藍路最近幾乎沒有這類文章可以貼了。高調、有前景的行為,藍藍路從一開始就畫地自限不碰。(這跟他文中取笑科學家的發言是大愛頻道...似乎有點關聯。)
結果呢?...當專業底蘊開始見底後,不知道該繼續用什麼東西佈置自己的部落格,所以只好東喇西扯,反正不擇一切手段要讓自己的部落格繼續有產能就是了!
這就是Web2.0的未來。
專業或絕技開始見底的部落客.......很多很多。
想要遮掩這點,就開始跑萊寫電影分析、或觀影心得,(那麼閒?還不就是靠消費自己的顧客和讀者賺來的!).......我說這是活該!反正只是死狗吊在那,嚇不了貓、只會發出屍臭和吸引像我這樣的蒼蠅而已。
也許...我這樣評論藍藍路是太重了!......可是他利用那些前來向他求教的人時,又有為對方留多少尊嚴呢?
一開始就先多關心/分析對方的財力與本事,而不是一副「反正成敗是你家的事,我只出一長嘴」的樣子,甚至大膽給對方負面的建議,而不是事後才把對方當「負面教材」放上網,還講成是「這傢伙在浪費我時間」。
像他這樣絲毫不體恤所有人都具備的人性缺陷,我又有何好顧忌?
這片並不差,可是藍藍路也只能看這樣的電影、還自以為有心得吧!
【下一篇內容會正常一點,盡量不要再針對藍藍錄了,請點進來的各位...不要客氣,想要唾棄我的請儘管唾棄我。】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Live Guru 愛情大師】傑西卡艾芭...不賴
我沒從頭看完這片。
只是剛好轉到後半段,看到女主角在球場上對著觀眾飆狠話......
傑西卡艾芭有表情耶!狠生動、貨真價值的表情!絕對稱的上是演技!
希望她下一部片也能繼續保持。
只是剛好轉到後半段,看到女主角在球場上對著觀眾飆狠話......
傑西卡艾芭有表情耶!狠生動、貨真價值的表情!絕對稱的上是演技!
希望她下一部片也能繼續保持。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27件禮服的秘密】Bennie and the jets (我從不喜歡的艾爾頓強)
任何阿貓阿狗來唱他的歌,幾乎都比他本人唱好上許多倍,──簡單說,他本人幾乎沒把任何歌唱好過...我個人的偏激定義。
一個唱不好歌的歌手...而且還是徹底的唱不好...
算了!
聽歌吧!
一個唱不好歌的歌手...而且還是徹底的唱不好...
算了!
聽歌吧!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抱怨文】誰來殺了我...緯來為何要請那傢伙介紹電影?
聽他那完全沒有任何真實感情、純粹只有虛偽的聲調,一口氣介紹四部電影,稿子內容也完全沒有深度、只有矯情到了情點的噱頭,穿的衣服更是毫無品味,自以為是的時尚感.......
蔡康永......
蔡康永......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波波醫生】少點圖,長篇大論還是有價值的
這幾天,"找"到一堆堅持著「我們就是要長篇大論」的部落客,──雖然把自己和他們相提並論有點羞辱他們、降低他們的格調,可是至少是種欣慰...我不用再感到孤獨、在黑暗中盲目探索了!有人在前方提供我經驗、讓我學習參考!
波波醫生事件到今天已經快滿一週年了,請問還有多少人繼續關心後續發展?
九把刀當初寫的文章,其實並不算差,只是真的很不專業、很情緒化,(他大概也是那種走進教學醫院會拒絕讓實習醫生當觀摩對象的那種人,)而且......我「肯定」他是那種放完砲就不再管事的傢伙。
相較之下,花了十篇文章、人還親自跑去國外探查事實的吳祥輝...鼓鼓掌、快去買他的書。
(嫌我的連結太籠統的人,可以到搜尋器打「白鷹報告--波蘭醫學生爭議事件調查採訪報告」,真的是不讀會可惜的文章。)
有些事情,真的要靠長篇大論才能說清楚、講明白。
可是台灣今天、或整個web2.0上,充斥著的都是一種「短一點、少一點、有趣一點」至上的思維。
「能讀長篇大論」有多重要?這次事件可以看出來,可是我相信台灣人都有一種天性,就是國家大事交給大人物管,自己平常不用關心、不用注意、不用支持、不用鼓勵、甚至不屑表達意見,反正只要打開自己的錢包、或檢查安全感指數,馬上就可以知道大人物們有沒有好好做事,事情沒做好該罵誰。
不想培養自己關心公眾事務的能力,卻又堅持自己有權利關心公眾事物...而且權利明顯優先於任何人.......
在台灣,當專家的地位不如當鄉民,尤其沒有辦法和利益團體、政治團體掛勾時。
所以......到底是利益/政治團體邪惡、主動勾引專家其同流合污?還是專家不知羞恥主動放下身段去追求自身利益?.....在台灣,這根本是一體兩面、同時進行、一拍即合的的事。
唉唉唉......台客寫手們啊!趕快絕種吧!別那麼不知恥,還在自己的書中酸那些批評自己的人。
波波醫生事件到今天已經快滿一週年了,請問還有多少人繼續關心後續發展?
九把刀當初寫的文章,其實並不算差,只是真的很不專業、很情緒化,(他大概也是那種走進教學醫院會拒絕讓實習醫生當觀摩對象的那種人,)而且......我「肯定」他是那種放完砲就不再管事的傢伙。
相較之下,花了十篇文章、人還親自跑去國外探查事實的吳祥輝...鼓鼓掌、快去買他的書。
(嫌我的連結太籠統的人,可以到搜尋器打「白鷹報告--波蘭醫學生爭議事件調查採訪報告」,真的是不讀會可惜的文章。)
有些事情,真的要靠長篇大論才能說清楚、講明白。
可是台灣今天、或整個web2.0上,充斥著的都是一種「短一點、少一點、有趣一點」至上的思維。
「能讀長篇大論」有多重要?這次事件可以看出來,可是我相信台灣人都有一種天性,就是國家大事交給大人物管,自己平常不用關心、不用注意、不用支持、不用鼓勵、甚至不屑表達意見,反正只要打開自己的錢包、或檢查安全感指數,馬上就可以知道大人物們有沒有好好做事,事情沒做好該罵誰。
不想培養自己關心公眾事務的能力,卻又堅持自己有權利關心公眾事物...而且權利明顯優先於任何人.......
在台灣,當專家的地位不如當鄉民,尤其沒有辦法和利益團體、政治團體掛勾時。
所以......到底是利益/政治團體邪惡、主動勾引專家其同流合污?還是專家不知羞恥主動放下身段去追求自身利益?.....在台灣,這根本是一體兩面、同時進行、一拍即合的的事。
唉唉唉......台客寫手們啊!趕快絕種吧!別那麼不知恥,還在自己的書中酸那些批評自己的人。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暮光之城:新月】不看這電影和小說的理由
【2014/10/23 :哇!這麼饒舌的意見,我還真寫的出來。年輕.......】
按照慣例,我還沒看這部電影。
寫這篇影評,純粹只是想佔那些「想先花點時間做功課、搜尋網友評論後,在評估要不要看這部片的人」的便宜。
不過...這篇文還是有認真內容的,請點進來的人耐心。
首先...主角叫愛德華?對吧?一個活了百歲的吸血鬼,對吧?
問題是他的行為舉止真的像百歲嗎?──光是看幾幕預告片,就知道這仍然只是個衝動、莽撞、獨占欲超強的年輕小鬼罷了!
「So what?」也許有人會這樣問。
一個百歲的人,不顯露出百歲的歷練深度,空有「我已經活了百歲」的名號,這一定顯露了些什麼。
「暮光之城」系列小說的定位為言情小說,也就是說這部片對於男女形象的觀點仍維持在言情小說的觀點。
相對於女性看言情小說來追求理想的愛情,男性就是直接看群交A片,尤其是一男對多女的那種.......在言情小說中,假設愛情是種「(流於形式的)工作」,男女雙方是要仔細評估彼此的身分、地位、習慣、工作、學歷......那女性公認最美好的、最浪漫的那種愛情,就是一個擁有一切完美資歷的男性,願意放低身段去全心全意愛著一位條件遠遠不如自己的女性,──這是買東西吧!哪是在談戀愛!
吸血鬼。扣掉那種嗜喝人血、剝奪人命的本性後,小說總是將他們描寫為異常俊美、且力量遠遠優異於人類,再加上他們不老不死。人類在他們眼中,理論上跟蟑螂無異,而這個男主角竟然愛上了他所屬的階層中認為跟蟑螂無異的階層.....
(這其實反映了女性評估其他個體,也就是女主角以外的人類的眼光。對於自己討厭、瞧不起的階層,就把他們標上蟑螂、次等生物看待,然後發動群眾力量排擠這些人,可是這些人往往只是比較窮、比較醜、外在條件比較不如自己而已,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雖然男性也有人支持這種行為,可是九成主動打破這種界線的人,也是男性。從人類的社會行為模式來考量,我們可以推測所謂的「種族歧視」其實是來自女性,藉由孕育下一代這個動作,再將這個觀念傳給男性。)
接著...男方愛上女方了。原本不起眼的女方,就因為這份愛,忽然鍍了一層金,成為眾方男性爭奪的對象。
這裡頭,最強力的競爭者不是男方的麻吉,就是個充滿危險氣息的壞痞子。
以吸血鬼電影來說,相對性的腳色就是狼人。
這種行為又反映了女性對於愛情的另一種荒謬迷思:1.愛情會讓我變美麗。2.要證明愛我,就要為我而戰。
事實是......這裡頭有些矛盾的假設,請大家忽略,畢竟這是創作、是虛構的。......女主角其實本來就不是「毫不起眼的」,幻想這種故事前提能成立只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醜小鴨心態」,希望一覺醒來、一場戀愛降臨,自己就可以瞬間改頭換面,然後開始到處放電、發洩過去的不滿。
順便......因為到處亂放電,所以惹來了一身腥,然後要男人去保護自己、收拾善後,卻美其名為「愛情的試煉」。
還要繼續說嗎?
丹布朗出現,讓美國出版界知道「即使不具備經典式文學的嚴謹思緒和文筆,普羅大眾依舊會對自己豪不負責任的宣傳文宣買單」,所以什麼樣的小說他們都敢出版、都敢推薦、都敢砸錢作廣告,「暮光之城」只是好運而已。
「哈利波特」花了十年來證明自己「值得一看」,(當然還不能跟傳統的經典並列,)「暮光之城」花了多少時間?
基本上,這部小說的基本架構還是言情小說,(安萊絲的「魔咒女王」已經證明了吸血鬼小說絕對可以脫離這種範疇,只是她的寫法很不言情,)為何要為它的內容買單?
說到電影內容,這部片有什麼非看不可的影像視覺畫面嗎?...說句不好聽的批評,當代的青少年影星,沒一個能端上檯面,看演技絕對會失望;至於要看特效?...當我們腦殘嗎?...看攝影?看製作?這片有哪方面是當代一流之選?
不過又是原著粉絲的大拜拜,希望看到這部電影出現「好看」的評價,來藉此證明自己當初會看這部小說,事種有品味、有先見的行為,然後晚上作夢就帶著這種成就感微笑入睡......
拒看!
12/17 糗大!竟然把安萊絲打成瑪莉雪萊!感謝網友指正。
按照慣例,我還沒看這部電影。
寫這篇影評,純粹只是想佔那些「想先花點時間做功課、搜尋網友評論後,在評估要不要看這部片的人」的便宜。
不過...這篇文還是有認真內容的,請點進來的人耐心。
首先...主角叫愛德華?對吧?一個活了百歲的吸血鬼,對吧?
問題是他的行為舉止真的像百歲嗎?──光是看幾幕預告片,就知道這仍然只是個衝動、莽撞、獨占欲超強的年輕小鬼罷了!
「So what?」也許有人會這樣問。
一個百歲的人,不顯露出百歲的歷練深度,空有「我已經活了百歲」的名號,這一定顯露了些什麼。
「暮光之城」系列小說的定位為言情小說,也就是說這部片對於男女形象的觀點仍維持在言情小說的觀點。
相對於女性看言情小說來追求理想的愛情,男性就是直接看群交A片,尤其是一男對多女的那種.......在言情小說中,假設愛情是種「(流於形式的)工作」,男女雙方是要仔細評估彼此的身分、地位、習慣、工作、學歷......那女性公認最美好的、最浪漫的那種愛情,就是一個擁有一切完美資歷的男性,願意放低身段去全心全意愛著一位條件遠遠不如自己的女性,──這是買東西吧!哪是在談戀愛!
吸血鬼。扣掉那種嗜喝人血、剝奪人命的本性後,小說總是將他們描寫為異常俊美、且力量遠遠優異於人類,再加上他們不老不死。人類在他們眼中,理論上跟蟑螂無異,而這個男主角竟然愛上了他所屬的階層中認為跟蟑螂無異的階層.....
(這其實反映了女性評估其他個體,也就是女主角以外的人類的眼光。對於自己討厭、瞧不起的階層,就把他們標上蟑螂、次等生物看待,然後發動群眾力量排擠這些人,可是這些人往往只是比較窮、比較醜、外在條件比較不如自己而已,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雖然男性也有人支持這種行為,可是九成主動打破這種界線的人,也是男性。從人類的社會行為模式來考量,我們可以推測所謂的「種族歧視」其實是來自女性,藉由孕育下一代這個動作,再將這個觀念傳給男性。)
接著...男方愛上女方了。原本不起眼的女方,就因為這份愛,忽然鍍了一層金,成為眾方男性爭奪的對象。
這裡頭,最強力的競爭者不是男方的麻吉,就是個充滿危險氣息的壞痞子。
以吸血鬼電影來說,相對性的腳色就是狼人。
這種行為又反映了女性對於愛情的另一種荒謬迷思:1.愛情會讓我變美麗。2.要證明愛我,就要為我而戰。
事實是......這裡頭有些矛盾的假設,請大家忽略,畢竟這是創作、是虛構的。......女主角其實本來就不是「毫不起眼的」,幻想這種故事前提能成立只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醜小鴨心態」,希望一覺醒來、一場戀愛降臨,自己就可以瞬間改頭換面,然後開始到處放電、發洩過去的不滿。
順便......因為到處亂放電,所以惹來了一身腥,然後要男人去保護自己、收拾善後,卻美其名為「愛情的試煉」。
還要繼續說嗎?
丹布朗出現,讓美國出版界知道「即使不具備經典式文學的嚴謹思緒和文筆,普羅大眾依舊會對自己豪不負責任的宣傳文宣買單」,所以什麼樣的小說他們都敢出版、都敢推薦、都敢砸錢作廣告,「暮光之城」只是好運而已。
「哈利波特」花了十年來證明自己「值得一看」,(當然還不能跟傳統的經典並列,)「暮光之城」花了多少時間?
基本上,這部小說的基本架構還是言情小說,(安萊絲的「魔咒女王」已經證明了吸血鬼小說絕對可以脫離這種範疇,只是她的寫法很不言情,)為何要為它的內容買單?
說到電影內容,這部片有什麼非看不可的影像視覺畫面嗎?...說句不好聽的批評,當代的青少年影星,沒一個能端上檯面,看演技絕對會失望;至於要看特效?...當我們腦殘嗎?...看攝影?看製作?這片有哪方面是當代一流之選?
不過又是原著粉絲的大拜拜,希望看到這部電影出現「好看」的評價,來藉此證明自己當初會看這部小說,事種有品味、有先見的行為,然後晚上作夢就帶著這種成就感微笑入睡......
拒看!
12/17 糗大!竟然把安萊絲打成瑪莉雪萊!感謝網友指正。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轉載】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知識通訊評論 2009/06/11
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神經科學的新發現,質疑了自由意志的觀念。但是只要透過觀察動物行為,就能顯現我們人類的行動是出於自由意志。
【文/知識通訊評論】
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神經科學的新發現,質疑了自由意志的觀念。但是只要透過觀察動物行為,就能顯現我們人類的行動是出於自由意志。
我們把自身對未來的影響力,視為像呼吸一般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認為未來之事尚未底定,能夠讓事情轉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這份自由的觀念,以及其所委與的責任感,似乎是我們日常生活賴以存在的根本。
然而這個概念現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攻擊。有些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以神經科學領域最近的一些研究結果,加上認為任何行動必以先前成因為依歸的哲學原理,顯示出我們的行為從來不是自發性的,而所謂的自由只是一種幻象。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資料正指出來,在我們意識到之前七秒鐘,我們的頭腦就已做出了決定。
辯論的焦點雖然集中在人類與「有意識的自由意志」,然而我們在討論到人類如何開始行動的時候,還是可以從觀察動物學到許多。縱然我們並不認為動物擁有任何類似人類意識的東西,研究者卻發現,動物行為並不像它表面上那麼不由自主。動物只根據外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概念早已遭到揚棄,現在多已認為,動物跟人類一樣,是根據內在狀態產生行動的。
在深入探討人類行為之前,我們先退一步,從更根本的層面來觀察自由與決定論的本質。大約在一百年前,量子物理學打破宇宙初創之時,就已經鉅細靡遺底定萬物的觀念,為我們探討這個議題除去了一大障礙。量子物理學揭露了大自然天生無法預測的事實,我們永遠無法確實知道一個小粒子在某一特定時刻,其位置與動量等的所有屬性。
這要如何反應到日常生活經驗的層面?就行星規模而言,古典力學定律掌控大局,量子效應無甚著力之處;然而到了像是測量放射性衰變的中等規模,量子效應卻偶然會放大到可以被觀察的程度。大體而言,生命是決定論與隨機性的交互作用結果。
機率在大腦裡產生作用的情況,有很多證據可供佐證,比方說神經膜的離子通道隨機開關,或是突觸泡隨機釋放的微小電勢。腦中隨機事件所觸發的行為,可以稱之為真正的「主動」,換句話說,這具有一個起始的特質。
行動與反應不同之處,在於行動不依靠外界刺激,而這種行動隨機產生的證據,可以在單細胞生物體內找到。以大腸桿菌移動的模式為例,大腸桿菌有條可以繞著縱軸,雙向旋轉的鞭毛,往一邊旋轉時可讓細菌向前移動,往另一邊旋轉時則會讓細菌隨機翻滾,好讓它最後面對一個新的方向,準備進行下一階段向前的移動。這種「隨機走勢」可以透過感官受器進行調節,讓細菌得以找到食物,以及適宜生存的溫度。
這告訴我們生出的行為,可以不依賴感官的刺激而定。這與單細胞生物在早期階段,移動系統比感官系統稍微早一點發展出來的事實一致。演化的情況可能也是如此,因為僅只是能在空間中擴散,就應該是有優勢的,也應該有利於發展出機動性。
那麼比較複雜的行為呢?隨著多細胞體的出現,個別細胞喪失了行為自主性,生物必須重新發明運動模式。複雜生物體的行為一般都以模組呈現;譬如說新生兒的抓握反射,鳥語的音節,雙腿在行走時的韻律。有些像是心跳之類的模組,會從胚胎發展時期一直持續到死亡為止,其他像是鱷魚嘴咬合的模組,則只會持續幾分之一秒而已。有些模組可以並存,像行走與唱歌之類,另外像睡覺跟彈鋼琴之類的模組則互斥,有些模組則必須接在其他模組之後,比方說飛行與降落就是一例。動物與人類的生命由生到死,就是這些行為模組持續交織而成。
就像細菌移動一樣,行為模組的激化是根據大腦的正規反應與機率變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動物在準備不足、資訊不充分、又欠缺反應時間的情況下,就必須找到可供調適的模組。牠們的大腦以一種隨機走勢,持續提前激化、棄置並重新形成選項,然後評估這些選項可能的長短期後果。
「有很多證據顯示,動物的行為不能化約為反應。」
這些過程是如何發生的生理機能,研究甚少,但確實有很多證據顯示,動物行為不能單純化約為反應。舉例來說,我的實驗室團隊就曾經證明,果蠅在牠們從未遭遇過的情況下,能夠調整其對於行動後果的預期。牠們能夠解決在整個果蠅演化歷史上,沒有任何一隻個別果蠅以前曾經解決過的問題。我們的實驗顯示,果蠅會主動產生行為。我們發現果蠅就像人類能夠彩繪腳趾一樣,能夠利用幾種不同的移動方式,避開威脅到生命安全的危險,或是觀察到牠們穩定在空間中的方向感。
這能夠告訴我們有關人類行為自由度的事情嗎?在我回答之前,先讓我們先建立起自由一詞所指為何。有一種大家知道的定義來自康德,他主張如果一個人出於自願,為其所應為,就可以稱他自由行事。因此倘若我的行動是由某事或別人所決定,就不能說是自由。一如前述,自發性行動與物理學並無衝突,也可在動物身上表露出來,因此只要人類的行為是自發性的適應,就可以視其為自由。
有些人將自由定義為「有意識地決定如何行動的能力」。我主張我們的決策不需要非得有意識才能算是自由,重點是我們的行動是否是自己產生出來的。清楚地意識到行動,也許有助於改良我們的行為,但意識卻不必然會改良行為,這也不是很要緊。為什麼只因為我們有想到某個動作,它就從不是自由意志的變成是了?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裡所提出的著名「第三二律背反」,認為我們一方面由自然法則決定行為,另一方面卻因為我們能夠遵從道德法則而自由。他一定會很高興看到,這個難題的被量子力學與行為生物學解決。
(本文為德國符茲堡大學生物系榮譽教授海森堡 (Martin Heisenberg)在二○○九年五月十四日《自然》雜誌的專文)
【完整內容請見《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期;訂閱知識通訊評論月刊電子版】
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神經科學的新發現,質疑了自由意志的觀念。但是只要透過觀察動物行為,就能顯現我們人類的行動是出於自由意志。
【文/知識通訊評論】
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神經科學的新發現,質疑了自由意志的觀念。但是只要透過觀察動物行為,就能顯現我們人類的行動是出於自由意志。
我們把自身對未來的影響力,視為像呼吸一般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認為未來之事尚未底定,能夠讓事情轉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這份自由的觀念,以及其所委與的責任感,似乎是我們日常生活賴以存在的根本。
然而這個概念現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攻擊。有些科學家與哲學家認為,以神經科學領域最近的一些研究結果,加上認為任何行動必以先前成因為依歸的哲學原理,顯示出我們的行為從來不是自發性的,而所謂的自由只是一種幻象。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資料正指出來,在我們意識到之前七秒鐘,我們的頭腦就已做出了決定。
辯論的焦點雖然集中在人類與「有意識的自由意志」,然而我們在討論到人類如何開始行動的時候,還是可以從觀察動物學到許多。縱然我們並不認為動物擁有任何類似人類意識的東西,研究者卻發現,動物行為並不像它表面上那麼不由自主。動物只根據外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概念早已遭到揚棄,現在多已認為,動物跟人類一樣,是根據內在狀態產生行動的。
在深入探討人類行為之前,我們先退一步,從更根本的層面來觀察自由與決定論的本質。大約在一百年前,量子物理學打破宇宙初創之時,就已經鉅細靡遺底定萬物的觀念,為我們探討這個議題除去了一大障礙。量子物理學揭露了大自然天生無法預測的事實,我們永遠無法確實知道一個小粒子在某一特定時刻,其位置與動量等的所有屬性。
這要如何反應到日常生活經驗的層面?就行星規模而言,古典力學定律掌控大局,量子效應無甚著力之處;然而到了像是測量放射性衰變的中等規模,量子效應卻偶然會放大到可以被觀察的程度。大體而言,生命是決定論與隨機性的交互作用結果。
機率在大腦裡產生作用的情況,有很多證據可供佐證,比方說神經膜的離子通道隨機開關,或是突觸泡隨機釋放的微小電勢。腦中隨機事件所觸發的行為,可以稱之為真正的「主動」,換句話說,這具有一個起始的特質。
行動與反應不同之處,在於行動不依靠外界刺激,而這種行動隨機產生的證據,可以在單細胞生物體內找到。以大腸桿菌移動的模式為例,大腸桿菌有條可以繞著縱軸,雙向旋轉的鞭毛,往一邊旋轉時可讓細菌向前移動,往另一邊旋轉時則會讓細菌隨機翻滾,好讓它最後面對一個新的方向,準備進行下一階段向前的移動。這種「隨機走勢」可以透過感官受器進行調節,讓細菌得以找到食物,以及適宜生存的溫度。
這告訴我們生出的行為,可以不依賴感官的刺激而定。這與單細胞生物在早期階段,移動系統比感官系統稍微早一點發展出來的事實一致。演化的情況可能也是如此,因為僅只是能在空間中擴散,就應該是有優勢的,也應該有利於發展出機動性。
那麼比較複雜的行為呢?隨著多細胞體的出現,個別細胞喪失了行為自主性,生物必須重新發明運動模式。複雜生物體的行為一般都以模組呈現;譬如說新生兒的抓握反射,鳥語的音節,雙腿在行走時的韻律。有些像是心跳之類的模組,會從胚胎發展時期一直持續到死亡為止,其他像是鱷魚嘴咬合的模組,則只會持續幾分之一秒而已。有些模組可以並存,像行走與唱歌之類,另外像睡覺跟彈鋼琴之類的模組則互斥,有些模組則必須接在其他模組之後,比方說飛行與降落就是一例。動物與人類的生命由生到死,就是這些行為模組持續交織而成。
就像細菌移動一樣,行為模組的激化是根據大腦的正規反應與機率變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動物在準備不足、資訊不充分、又欠缺反應時間的情況下,就必須找到可供調適的模組。牠們的大腦以一種隨機走勢,持續提前激化、棄置並重新形成選項,然後評估這些選項可能的長短期後果。
「有很多證據顯示,動物的行為不能化約為反應。」
這些過程是如何發生的生理機能,研究甚少,但確實有很多證據顯示,動物行為不能單純化約為反應。舉例來說,我的實驗室團隊就曾經證明,果蠅在牠們從未遭遇過的情況下,能夠調整其對於行動後果的預期。牠們能夠解決在整個果蠅演化歷史上,沒有任何一隻個別果蠅以前曾經解決過的問題。我們的實驗顯示,果蠅會主動產生行為。我們發現果蠅就像人類能夠彩繪腳趾一樣,能夠利用幾種不同的移動方式,避開威脅到生命安全的危險,或是觀察到牠們穩定在空間中的方向感。
這能夠告訴我們有關人類行為自由度的事情嗎?在我回答之前,先讓我們先建立起自由一詞所指為何。有一種大家知道的定義來自康德,他主張如果一個人出於自願,為其所應為,就可以稱他自由行事。因此倘若我的行動是由某事或別人所決定,就不能說是自由。一如前述,自發性行動與物理學並無衝突,也可在動物身上表露出來,因此只要人類的行為是自發性的適應,就可以視其為自由。
有些人將自由定義為「有意識地決定如何行動的能力」。我主張我們的決策不需要非得有意識才能算是自由,重點是我們的行動是否是自己產生出來的。清楚地意識到行動,也許有助於改良我們的行為,但意識卻不必然會改良行為,這也不是很要緊。為什麼只因為我們有想到某個動作,它就從不是自由意志的變成是了?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裡所提出的著名「第三二律背反」,認為我們一方面由自然法則決定行為,另一方面卻因為我們能夠遵從道德法則而自由。他一定會很高興看到,這個難題的被量子力學與行為生物學解決。
(本文為德國符茲堡大學生物系榮譽教授海森堡 (Martin Heisenberg)在二○○九年五月十四日《自然》雜誌的專文)
【完整內容請見《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期;訂閱知識通訊評論月刊電子版】
【孤兒怨】1.女人是螳螂,2.孤兒不是小貓小狗
【女主角一:小女孩。男主角:爸爸。女主角二:媽媽。──叫「媽媽」,是因為如果用「Tai-Tai」,恐怕這篇文章會被一堆搜尋人妻A片的好色客點擊到。】
問題不是出在孤兒領養制度上頭,而是前來領養孤兒們的這些「善心」父母們。
本片的導演是【恐怖蠟像館】的導演,──可惜我記不住他的名字,──而【恐怖蠟像館】是YA恐怖片,所以我們可以用YA恐怖片來重新解讀一下這部電影:
YA恐怖片的出發點,大多是以時下青少年荒唐的行為作為基礎,繼而引申出一種類似「寓教於樂」的效果,只是這是恐怖片,所以應該改為「寓教於驚恐」。因此...主角們一定犯下了某些荒唐的行為,所以才導致恐懼、危險、殺人魔盯上他們的腳步。
我這麼說,旁人一定很難理解:有愛心,難道也有錯嗎?
首先,電影中那「小女孩」跟媽媽攤牌時,說了句話:妳把家庭看成理所當然的東西。其次,媽媽在看心理醫生時,心理醫生也一再暗示她:其實妳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這表示什麼?這表示──大家都不該將善心當成是種應該理所當然無上限褒揚鼓勵的事物。適度的自私、自省、自我修復其實也是必須的。
故事是以媽媽的夢為開始,可是這段夢與所謂的真實回憶又有很大的落差,......通常這種夢都是暗示著潛意識。在這段夢中,媽媽痛苦的躺在手術台上哀嚎,可是爸爸卻拿著攝影機在旁邊興奮的拍攝,......好不容易從夢中驚醒過來,卻是自己一個人走到浴室去吃綜合維他命。(還是直銷牌的綜合維他命。)
顯然,這對夫妻感情早就已經有裂痕存在,而且遲遲沒有修復。
試問:這樣的家庭要如何領養小孩呢?
再問:作妻子與作丈夫的,怎麼會對這點毫無警覺呢?
如果將兩個問題視為銅板的一體兩面,唯一的答案就很明顯了:妻子並不是真的需要丈夫,丈夫用縱容妻子的要求來留住妻子。
也許是照顧前兩個小孩太過容易,所以才會讓媽媽滿腦子都想著只要再有一個小孩,就可以彌補失去一個小孩的遺憾。可是事實上,事情發生時,兩個小孩中沒有一個選擇主動向父母坦承自己所見所聞所作......這媽媽當的有多失敗,可見一班。
所以電影的結局爸爸死的理所當然,這個家庭也破碎的輕而易舉。
因為...
1.女人是螳螂。男人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後,就只剩下提供養分的價值而已。(老公的人壽保險應該夠她們三人過好一陣子了。)
2.孤兒不是小貓小狗。如果領養小貓小狗,要花十分的愛心與精力,請確定你/妳有一百分的愛心與精力時,再來領養孤兒。尤其要確定:領養來的孤兒不是要作為自己再過去某個時間點上失去的情感代替品。
--------------------------------------------------------------
本片不停的嘲弄傳統恐怖片的拍攝手法,看完這片後,我真的很確定:下次再看到哪部恐怖片想靠這些手法嚇唬觀眾,我一定呼籲大家拒看。
【嗯.......用「媽媽」兩個字,會不會吸引來一堆搜尋亂倫A片的好色客?】
問題不是出在孤兒領養制度上頭,而是前來領養孤兒們的這些「善心」父母們。
本片的導演是【恐怖蠟像館】的導演,──可惜我記不住他的名字,──而【恐怖蠟像館】是YA恐怖片,所以我們可以用YA恐怖片來重新解讀一下這部電影:
YA恐怖片的出發點,大多是以時下青少年荒唐的行為作為基礎,繼而引申出一種類似「寓教於樂」的效果,只是這是恐怖片,所以應該改為「寓教於驚恐」。因此...主角們一定犯下了某些荒唐的行為,所以才導致恐懼、危險、殺人魔盯上他們的腳步。
我這麼說,旁人一定很難理解:有愛心,難道也有錯嗎?
首先,電影中那「小女孩」跟媽媽攤牌時,說了句話:妳把家庭看成理所當然的東西。其次,媽媽在看心理醫生時,心理醫生也一再暗示她:其實妳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這表示什麼?這表示──大家都不該將善心當成是種應該理所當然無上限褒揚鼓勵的事物。適度的自私、自省、自我修復其實也是必須的。
故事是以媽媽的夢為開始,可是這段夢與所謂的真實回憶又有很大的落差,......通常這種夢都是暗示著潛意識。在這段夢中,媽媽痛苦的躺在手術台上哀嚎,可是爸爸卻拿著攝影機在旁邊興奮的拍攝,......好不容易從夢中驚醒過來,卻是自己一個人走到浴室去吃綜合維他命。(還是直銷牌的綜合維他命。)
顯然,這對夫妻感情早就已經有裂痕存在,而且遲遲沒有修復。
試問:這樣的家庭要如何領養小孩呢?
再問:作妻子與作丈夫的,怎麼會對這點毫無警覺呢?
如果將兩個問題視為銅板的一體兩面,唯一的答案就很明顯了:妻子並不是真的需要丈夫,丈夫用縱容妻子的要求來留住妻子。
也許是照顧前兩個小孩太過容易,所以才會讓媽媽滿腦子都想著只要再有一個小孩,就可以彌補失去一個小孩的遺憾。可是事實上,事情發生時,兩個小孩中沒有一個選擇主動向父母坦承自己所見所聞所作......這媽媽當的有多失敗,可見一班。
所以電影的結局爸爸死的理所當然,這個家庭也破碎的輕而易舉。
因為...
1.女人是螳螂。男人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後,就只剩下提供養分的價值而已。(老公的人壽保險應該夠她們三人過好一陣子了。)
2.孤兒不是小貓小狗。如果領養小貓小狗,要花十分的愛心與精力,請確定你/妳有一百分的愛心與精力時,再來領養孤兒。尤其要確定:領養來的孤兒不是要作為自己再過去某個時間點上失去的情感代替品。
--------------------------------------------------------------
本片不停的嘲弄傳統恐怖片的拍攝手法,看完這片後,我真的很確定:下次再看到哪部恐怖片想靠這些手法嚇唬觀眾,我一定呼籲大家拒看。
【嗯.......用「媽媽」兩個字,會不會吸引來一堆搜尋亂倫A片的好色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