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駭客任務:復活 Matrix: Resurrections】療癒女權主義謊言造成的創傷



就好像華卓斯基自己所有的作品一樣,這部電影不意外的:故事轉折缺乏鋪陳很僵硬(不管是因為劇本瑕疵或剪接粗暴的結果),如果沒有燒腦對話轟炸、炫目的視覺刺激、與節奏震撼,光憑那已經落時的色彩美學、和處處東施效顰的情境結構就會讓觀影過程變成一場睡眠儀式。(上次是在90年代末用90年代初的色彩美學,這次是在千禧年後第二個十年用千禧年後第一個十年的色彩美學。)

這就是被大家捧在雲端的導演!這才是「真相」!不要真以為導演是心不甘情不願地來拍所以才拍那麼糟!華納真要像電影中暗示的那樣「拿契約威脅」,就不會讓導演連續搞砸【朱比特崛起】和【雲圖】等一系列電影。——但這種現象存在嗎?片商真的會這樣拿著契約去打電影創作者的臉?...不好說。

那導演到底為什麼要拍、或說導演到底拍了什麼?

整部電影其實只是在深究「到底什麼是母體?」

舊三部曲中指出:母體是種社會控制。雖然電影中很具體的將所謂的社會控制形像化為電腦機械讓人以為自己是清醒的所以製造了各種幻覺、並且躲在暗中強制調控這個幻覺世界的運作,但如果明確、但又模糊的說「母體是種社會控制」,那母體就可以泛指為父權體系、金權結構、黑箱政治、暗影政府.......等東西。

這麼一說,「駭客任務」的文本還真沒什麼太深奧的學問,反而很犬儒且老掉牙。「你是個奴隸」「為的是把你變成一顆電池(好維持母體自己運作)」「我們已經不清楚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這些不過是很典型的女權主義論述常用的詞句而已。(所以「母體」是指「父權」。中文的巧和真其妙。)

在女權主義論述中,人類全體都是父權的奴隸,看似活在美好的文明世界中,但人類真正創造的美好文明早已經被遺忘在黑暗廢墟中,我們能取用到的都只剩空殼假象而已。我們已經不清楚這一切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了,但在今天,(有些人會說)黑人是第一線反抗軍、(幾乎所有女權論述都主張)女人既是受迫害者同時也是反抗父權的精神象徵與指導者,(電影獨特的觀點)救世主的超能力是種男性特權,將這種特權轉化為對抗父權的力量是男性的義務、同時也是整個「反父權神話」的高潮.......然後這是個「謊言」!

因為它是如此單純(但又隱晦),所以我懷疑導演顯然討厭世人對前三部曲的解讀,才會有這部續集。

因此這註定是部不管怎樣都會討人厭的電影。

它的手法再次過於前衛、還過於刻意「跟前作不一樣」,已經是在明目張膽地「驚嚇觀眾」。

電影頭五分鐘看似中規中矩的開場後,接下來竟然花了三十分鐘去企圖讓觀眾以為「前三部曲只不過是中年魯宅安德森先生腦海裡的幻覺」「他的人生無法避免的會是空虛落寞收場」,(這情節根本是赤裸裸的攻擊坐在戲院椅子上的觀眾了!)

同時,它也顛覆、或說反思了自己過往對「母體是種控制」這觀念的狹隘。


母體的控制真的那麼糟嗎?會把活在裡面的人當武器,顯然這體系本質真的邪惡,但清醒過來的人何嘗又不是把自己當成武器、不停的想要攻擊母體呢?——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抗議的?

第一集中,不管賽佛是因為瘋了、傻了、或心性邪惡、對真相不屑一顧,才會萌生出賣全艦成員的念頭好換得回歸母體的機會,這集卻是直接為這些人平反,畢竟「連救世主都不是那麼在乎何謂真實」。——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抗議的?

身為支配與奴隸人類的機械一方,這集不只會反過來為了爭取「加入人類一方」的機會而不惜放棄一切也要挺身奮戰,原來它們也會有「自己並不是活在真實中(是活在別人設計好、精心操控的假象)」的困擾,那到底有誰是真正被奴役的呢?(被奴役者其實也奴役著奴隸主。)——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抗議的?

那些堅信「打倒機械、解放人類」的人,成了雕像被供奉,但大家其實知道他們主張的路卻是一條無處可去的死胡同。


早已經明確告訴大家「打倒父權神話」其實是場謊言,但「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一回事,真正去走過又是另一回事」,這十幾年間,發生在導演身上最大的改變不是親人逝去、也不是繼續拍了好幾部電影,真正的改變應該是用自己的身體去實踐「反父權神話」中對「男性特質」的否定.......

對!我在說「變性」這件事。(有注意到我一直不給「導演」一個性別嗎?)

只是去講或去相信「反父權神話」,真正用自己的身體去執行去體驗又是一回事。

父權真是奴役者嗎?女性或非雄性陽剛族群(LGBT)真的是受害者嗎?如果不是,一直相信著這些謊言(即使早已經隱隱約約知道這是謊言)的自己又算什麼?(守著錫安城、相信女權主義救世神話的笨蛋嗎?)........誠實的面對它、將那結論講出來,這才是導演拍這部電影的目的、這才是導演想要療癒的傷。


對了!這部電影滿滿滿的酷兒文化或LGBT符號,且處處取用其他電影的情境,連殭屍片都用上了。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公投綁大選的利弊分析矛盾

 公投結束了再來討論這個會更有趣。


民主政治對台灣社會(甚至是絕大多數的民主社會)來說,並沒有達到「民主」理念上應有的功能,例如更合理開明有效率的使用公共政治資源。

民主政治只是讓「自覺翻身無望、只能被僵硬固化的綁在自己目前所屬的社會階層上、日復一日同樣的生活作息直到生理衰退或意外造成的死亡終結自己為止」的人可以替自己平淡無奇無望人生增添一絲「我是勝利者」的刺激感而已。

簡單來說,所有的選舉(議員?縣市長?立法委員?總統?罷免?公投?)其結果都是在營造並提供選民這種刺激感而已。

(所以投票率低落可能也象徵著「這個社會中有多少人對這種刺激感厭煩」。那數字可能不精準,不是每個人都是因為厭煩而不投票。)


因此,與其討論公投綁大選的利弊,不如去試著思考看看公投不綁大選的結果吧~

「不用在排隊投票等開票到三經半夜啊~」一件僅僅只需要增加投開票所、增加選務工作人員就能解決的事情,(而且用數學來看,這樣做遠比公投不綁大選便宜多了,)我們的社會判斷結果是「這件事情無法從投票流程的基本模式上解決,一定要徹底的改變選舉規則。」

這三小鬼啊!

明明舉辦了公投辯論,在辯論中也「充分」的討論了這個議題,但翻遍網路意見討論懶人包,大家普遍真的就是認為這個公投不過就是在選擇「要不要放手讓大家以後排隊排到半夜」而已!

等等...屁啦!這個辯論討論一點都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客觀!

為什麼支持方主張的「公投綁大選比較省錢」會變成一個獨立的議題在整個辯論中檢視(「真的有比較省錢嗎?」),但反對方的「會讓大家排隊到半夜」卻.......就這樣變成一個不可檢視的議題了?

光是這個結果就證明了反對方主張的「讓選舉焦點不要被模糊」是不可行的!(他們自己就模糊了整個議題。)


公投綁大選會模糊選舉焦點?很明顯的,就算不綁一樣會被模糊扭曲。

既然如此,合理的邏輯思考是「放棄用這個論點去評斷衡量出兩種意見的差異利弊」才對!


但,姑且討論一下吧......

選舉避免焦點被模糊,應該從讓輿論品質形式進化才對。

例如趁自媒體崛起的風潮去發展更多元的媒體型態,成立(甚至扶植)更專門、不會以政黨選情(權力增減)為基礎去進行選舉議題討論的媒體。

如果能做到,那不管公投綁不綁大選,我們都能讓選舉焦點被模糊的可能性縮小才是。


很可惜,就跟其他所有的政策一樣,不管是教育改革或產業發展條例,這些層面都不會被討論,更不可能被大眾思考,最後我們的社會永遠只能在錯誤狹隘虛假無用的各種說詞中間反覆被政治人物翻來覆去搞得暈頭轉向卻自以為真的掌握到議題真隨然後被推去選票所投票。


台灣民主根本是一場笑話。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蜘蛛人:無家日 Spiderman:No way home】原本可以有多精彩呢? (微劇透)


漫威這幾年的行銷手法改變了電影...不!是扭曲了電影。

剛剛在臉書上看到一段很奇妙的意見是「索尼的驚奇蜘蛛人把精彩畫面都剪在預告中,所以真正去看了電影時就覺得沒那麼精彩。」

這種意見有幾個問題……

首先:吸引眼球的片段不等於「精彩」。就算如此,比起視覺上完全缺乏亮點、必須要拿奇異博士的「鏡像空間」來充數的漫威蜘蛛人,驚奇蜘蛛人(1&2)至少拿得出動作有創意巧思、色彩絢麗、運鏡取景充滿魔幻感、整體邏輯節奏又清晰的影像畫面。 

這段決戰真是魔幻、絢麗、調理又清晰,簡直是這類情節的巔峰之作。


看看這畫面!今年的【脫稿玩家】讓人期待,不就是因為已經好多年沒有這樣的動作片了嗎?


而且還很幽默(不單單是蜘蛛人賤嘴連發)。




反觀漫威蜘蛛人,就是從頭到尾都很單調、很老套(幾個動作招式從第一集用到第三集),偶爾看似有創意的東西出現卻讓人發現都是在致敬山姆雷米版的蜘蛛人和驚奇蜘蛛人。

這是因為漫威的電影(最初)除了鋼鐵人以外,如果會得到好評通常都是因為它們是復仇者聯盟,只不過看是復仇者聯盟正傳、前傳、還是迷你版。(所謂的英雄獨立電影就是復仇者聯盟前傳,不然就是美國隊長3那種迷你版復仇者聯盟。)

對漫威而言,與其拍出好電影,不如去費心思製造噱頭、或讓觀眾有種飽足感,所以電影的內涵與形式日益空洞化,故事結構變得複雜、但邏輯與內容卻變得很單調。

而且開始熱衷於花大錢製作假預告。(看到的廣告不是真正商品的內容,這感覺上是詐欺吧!)


真正的好電影應該要讓人能沉澱下來深刻感受,應該要能讓人靜下來去針對劇情產生反響,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等著被下一段刺激或精彩劇情轟炸。

像……三代蜘蛛人性格的差異是否有突顯出來?(有,但不知道觀眾有沒有去細細察覺。「你是什麼樣的人」並不是指一個人的性格,而是種很形而上的特質。)

像……為什麼大家會那麼容易相信神秘法師的謊言?尤其在司法單位已經藉由「查無事證」間接證明了他是個騙子惡棍以後?……「基於反英雄心態,人們願意去相信一個英雄其實是假面惡棍,但這證據為什麼是另一個死掉的英雄來提供呢?」這裡的矛盾是個很有深度值得探討與發想的議題,可以直指這個時代的網路言論和主流媒體缺乏堅定的是非辯證價值觀邏輯之亂象。

還可以讓蜘蛛人真的同時成為全民公敵與全民英雄,一方面有警察與被煽動的市民跟他做對,一方面又有熱心市民同樣願意挺身而出提供棉薄之力幫助蜘蛛人對抗壞蛋。這似乎是蜘蛛人電影的焦點元素,但在漫威中完全不存在這樣的情節橋段。

又或者是可以讓蜘蛛人去對抗躲在暗處操縱輿論、挑動其他超能者成為壞蛋的反派。(壞蛋所以是壞蛋,並不是單純的善惡二元論,壞蛋也可能只是某種社會機制或戲劇後設主義下的犧牲品,所以為什麼要期望善惡對立邏輯的公式「好人勝利、壞人滅亡」掉在這些人頭上呢?)........


寫這篇文不是為了幫劇本故事抓蟲補洞,更不是我自以為聰明、自以為發現了很多「不合理」的情節,只是想指出「它有多可惜」、想要去想像「漫威電影宇宙(既然都已經成功囊括了每年A級大作三到五成以上的票房)內容可以以何種形式去變得更多元」。

「無家日」的故事當然有它可觀之處。尤其是結局,讓蜘蛛人失去一切,不管是家人、友情、物質......就連東尼史塔克為他準備的蜘蛛戰衣也無法再使用,自此,彼得帕克真正的成了一個孤膽英雄、終於踏上了他所崇拜的東尼史塔克曾經所處的高峰。

這證明了:漫威並不期望它們的電影供應的只是無腦爽感或眼淚,一系列的新影集導入了很多過往超級英雄作品不會使用的戲劇技巧和故事類型,「鷹眼」更是深入使用「凡人」的眼光感受挖掘這個漫威宇宙。

那......既然要這樣做......那為什麼不好好做呢?明明有個很好的切入點,為何要輕輕點到以後就完全丟棄在一旁?

還是要說:本片看完,失望,很失望。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蜘蛛人:無家日 Spiderman:No way home】漫威:對不起!一直在讓你們看這麼無聊的蜘蛛人!

 



漫威基本上是承認一件事:新版蜘蛛人如果會讓你覺得好看,完全是因為「我們有復仇者聯盟」。

事實上,它的動作設計很普通,技術上沒有突破、鏡頭缺乏美學、沒有強烈的個人特色.......(一旦蜘蛛人三代同堂擺在一起比較後,就會知道漫威的蜘蛛人有多普通。連噴個蜘蛛絲的帥氣爽度都被海放。)而且蜘蛛人校園生活的劇情張力很差,整體邏輯結構很無腦。

沒有「失去班叔叔」的哀傷後,取代的是「失去東尼史塔克」的哀傷。雖然東尼史塔克教給了彼得帕克不一樣的人生哲學,「如果沒有這套蜘蛛裝,你就什麼都不是,那你不配擁有這套蜘蛛裝。」但這證明了「我們的電影好看是因為我們有復仇者聯盟」,而且這個哲學並不需要用東尼的死來強化,東尼的死最終帶給蜘蛛人的只有「嘿!你是復仇者聯盟-漫威宇宙的成員」而已。

雖然充實彼得帕克的校園生活、更聚焦在他是高中生這件事情上,也可以說是不錯的創意,但「這樣能拍三部電影」?


好!漫威承認了這個事實!漫威企圖在「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有蜘蛛人」的情況下(又再次放手讓索尼去主導)好好地拍出一集「既可以做結尾、但也保留後續可能」的電影,結果.........

動作設計很普通,技術上沒有突破、鏡頭缺乏美學、沒有強烈的個人特色.......而且蜘蛛人校園生活的劇情張力很差(一幕就結束),整體邏輯結構很無腦(每個人的行為舉動都不合理、連劇中角色都可以這樣嘲諷自己),整部電影從頭到尾依舊在賣弄「我們有復仇者聯盟」。

最後除了跟嘉菲爾的「驚奇蜘蛛人」平反、承認並稱讚「你很棒(有最棒的動作設計跟鏡頭美學)」以外(還有讓XX俠預先登場),這部電影讓我看的.......


失望。

除了失望以外還是失望。

頂多只能安慰自己「不難看啦!結尾收得很棒、讓蜘蛛人不再是個不知世情冷暖艱苦的屁孩!而且還是有幾段很棒的感情戲!」


(我竟然為了這部電影錯過禮拜三的「鷹眼」。不值得啊!)


這裏還有第二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萊豬陰謀論

我們如果比較廣泛且動態的去觀察回憶一個議題的意見變化,不要急著去比較討論,只要把意見變化本身攤開來看,會得到一些很有趣的樣貌。

萊豬進口議題的關鍵不該是豬肉有毒無毒,因為美國自己也都在加速停用萊克多巴胺,可能台灣根本沒機會吃到有萊克多巴安的美國豬肉。
但為什麼鮮少有支持萊豬進口的人提起這件事?
就政治上的效益來說,強力主張這點是最快解決問題的手段,一直不講、一直聚焦在「萊豬沒那麼毒」上頭,難道他們在期望老百姓在這段期間對科學資訊的識讀能力會獲得飛躍性的提升嗎?

很顯然。
「萊豬的毒性」是在避免大家對議題更廣泛的進行討論和思考啊!

如果沒有毒性議題,請問我們此刻會在討論什麼呢?
不就是進口豬肉對本土豬肉的衝擊嗎?

開頭說:我們需要動態的去觀察回憶……
那就來回憶一下這些年本土台灣豬肉的新聞議題有甚麼明顯的變化……

不是說要出口豬肉嗎?怎麼好像忽然完全遺忘這件事情了?
不是還在擔心台灣豬肉開始出口後,豬隻產量大增,會消耗更多用水、製造更多污水嗎?……怎麼不討論、不擔憂了?
怎麼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但卻完全不提「美國能否也進口台灣豬隻」呢?(不是對台灣豬的風味很有信心嗎?)
怎麼可以為了突顯韓國魚無能而大賣特賣農產品的民進黨政府,過去兩年在台灣豬肉出口這個議題上,卻變得異常無能、好像當它是死狗放水流一樣?(對比豬瘟禁令即將解除時的大肆宣揚,這對比跟變化未免太匪夷所思。)

這樣攤開來一看,我嚇到。
萊豬進口的目的跟國際貿易無關,而是要摧毀台灣本土養豬業吧!因為中南部要擴建半導體廠,需要的用水就指望從養豬業身上擠出來啊!
(時間點都切得剛剛好啊!半導體廠大肆擴建的時間,剛好民進黨政府開始計劃進口美豬、同時加速啟動發電廠興建。)

除非政府(民進黨)也能承諾並在美國進口台灣豬這件事上拿出對等的成果,否則我看這件事情大概就跟我過去所抨擊的柯文哲(他的真面目)一樣——我事前完全拿不出直接證據,都是建立在對人性的合理分析推論上的陰謀論,但偏偏就是這陰謀論最終無可避免的大獲全勝。

綜合以上所說,我要聲明:我是人。我反對萊豬進口。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千古惡魔靈/幽冥遊戲室 Playroom (1990)/Schizo】獻上你的善良、喚醒你的邪惡


 

再感謝一次【詭屋】,那部電影點出了「所有包含血腥殺戮內容的恐怖片,都是一場以娛樂觀眾為名而進行的獻祭。」

電影中,每個角色的遭遇或多或少都在它尚未在鏡頭前登場就已經決定了。現實中,人要為了看不清、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目的而煩惱焦慮,但在電影中,每個人存在的目的卻是清晰明瞭的,要成為反派、要成為英雄、要成為路人、要成為犧牲者.......

每個電影角色身上具備的要素,不管是外貌、還是「(不曾真實發生的)人生經歷」,一切都是為了讓這個人完美的實現自己被賦予的角色目的。

所以我們不需要以為這片是【鬼店】的跟風模仿而去多愁善感的為失去理性後陷入瘋狂的主角感到惋惜、也不值得為他糟遇了各種事情而投向黑暗去感到難過,因為他存在的於電影世界中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邪惡的~


對!主角是邪惡的!即使他知道何謂邪惡、甚至抗拒邪惡,最終卻欣然接受自己的邪惡。

這是本片最驚世駭俗、令粉絲讚賞的地方。

除了在隱喻這個世界眾多的衣冠禽獸以外,「惡童(Evil Child)」這個題材可以說是因為本片而立下了一個後人很難超越的標竿。(直到【凶兆Sinister】為止。)

電影要不是必須為惡童們加上一個無害純真的濾鏡去解釋他們不合理的恐怖行為,要不就是為他們的身份加上一個「非兒童」的謎底。

但這部片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的劇情,卻敢讓「兒童是邪惡的」「兒童不會畏懼向魔鬼獻上自己的良知」「魔鬼不需要引誘兒童、兒童天生會渴望魔鬼」這樣的觀點深刻烙印在(某些)觀眾腦海中,更奇妙的是「主角明明已經是大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惡童。」這些電影創意與劇本基礎功上的成果,真的是很難超越啊~


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故事太有信心,或是畢竟年代保守,所以本片在殺戮上頗保守,反而花了很多心思在攝影美感與色情美學上。

巧妙的剪接讓故事在一個半小時裡連續翻轉數回,這證明了它有著優秀的電影製作團隊。

可惜本片在台灣並沒有正式發行過,不管是錄影帶或VCD/DVD,非正式管道引入的LD用的片名是「幽冥遊戲室」。

但也因為年代久遠,所以Youtube上竟然能找到全片。有興趣的人可以挑戰看看。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男孩與泡泡怪 (A Boy and His Blob: Trouble on Blobolonia)

 



波斯王子?阿比大冒險?

這兩個超經典IP的玩法都可以在這個遊戲上看到雛形,甚至可以說這個遊戲做得還更好(更純粹更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