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公投綁大選的利弊分析矛盾

 公投結束了再來討論這個會更有趣。


民主政治對台灣社會(甚至是絕大多數的民主社會)來說,並沒有達到「民主」理念上應有的功能,例如更合理開明有效率的使用公共政治資源。

民主政治只是讓「自覺翻身無望、只能被僵硬固化的綁在自己目前所屬的社會階層上、日復一日同樣的生活作息直到生理衰退或意外造成的死亡終結自己為止」的人可以替自己平淡無奇無望人生增添一絲「我是勝利者」的刺激感而已。

簡單來說,所有的選舉(議員?縣市長?立法委員?總統?罷免?公投?)其結果都是在營造並提供選民這種刺激感而已。

(所以投票率低落可能也象徵著「這個社會中有多少人對這種刺激感厭煩」。那數字可能不精準,不是每個人都是因為厭煩而不投票。)


因此,與其討論公投綁大選的利弊,不如去試著思考看看公投不綁大選的結果吧~

「不用在排隊投票等開票到三經半夜啊~」一件僅僅只需要增加投開票所、增加選務工作人員就能解決的事情,(而且用數學來看,這樣做遠比公投不綁大選便宜多了,)我們的社會判斷結果是「這件事情無法從投票流程的基本模式上解決,一定要徹底的改變選舉規則。」

這三小鬼啊!

明明舉辦了公投辯論,在辯論中也「充分」的討論了這個議題,但翻遍網路意見討論懶人包,大家普遍真的就是認為這個公投不過就是在選擇「要不要放手讓大家以後排隊排到半夜」而已!

等等...屁啦!這個辯論討論一點都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客觀!

為什麼支持方主張的「公投綁大選比較省錢」會變成一個獨立的議題在整個辯論中檢視(「真的有比較省錢嗎?」),但反對方的「會讓大家排隊到半夜」卻.......就這樣變成一個不可檢視的議題了?

光是這個結果就證明了反對方主張的「讓選舉焦點不要被模糊」是不可行的!(他們自己就模糊了整個議題。)


公投綁大選會模糊選舉焦點?很明顯的,就算不綁一樣會被模糊扭曲。

既然如此,合理的邏輯思考是「放棄用這個論點去評斷衡量出兩種意見的差異利弊」才對!


但,姑且討論一下吧......

選舉避免焦點被模糊,應該從讓輿論品質形式進化才對。

例如趁自媒體崛起的風潮去發展更多元的媒體型態,成立(甚至扶植)更專門、不會以政黨選情(權力增減)為基礎去進行選舉議題討論的媒體。

如果能做到,那不管公投綁不綁大選,我們都能讓選舉焦點被模糊的可能性縮小才是。


很可惜,就跟其他所有的政策一樣,不管是教育改革或產業發展條例,這些層面都不會被討論,更不可能被大眾思考,最後我們的社會永遠只能在錯誤狹隘虛假無用的各種說詞中間反覆被政治人物翻來覆去搞得暈頭轉向卻自以為真的掌握到議題真隨然後被推去選票所投票。


台灣民主根本是一場笑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