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今世,也許大家會決定歡樂度過,也許大家會決定寧靜沈思談心,也許大家會投入瘋狂愚行,也許大家會決定開始撕殺......對,也有這種選項。
但這一切的花花綠綠多采多姿無責任無風險只是種假象,它真正的意涵在於「每一天、每一個世代,生命的意義都被剝奪、也失去了對未來的展望」。
雖然在電影情境中,循環是因,但在符號上,這種循環是種覺醒、是種結果,掉入循環是因為人覺醒了!人從真實的假象中覺醒、理解自己的生命如無意且無望。
而這一開始出現在男人身上。
對,男人身上。
女人後來也加入了這種循環中。
而女人加入後才發現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混亂不負責任,她會自怨自艾的做一些虛假的女權主義式檢討和反省,然後發現這些檢討和反省並不能帶給自己一絲改變、或是讓混亂減少,自己依舊要不停面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帶來的後果(主要是愧疚、不安、自我輕視、和.....不重要,反正就是那麼回事。)
然後有一天忽然大聲咆哮、把錯都推給更早就覺醒的男人。
為什麼說女主角做的檢討和反省是種女權主義?
這些檢討跟反省的特徵有兩個:1.她完全忽略了男方的感受,就片面的認定男方毫無愧疚感、毫無被拯救的價值。2.她的行為基本上是聯合其他女性躲在男性背後對男性進行人格處決。
最後,她自以為無私的反省檢討其實傷害了男人、也忽略了女人。(女人的部分就不爆雷了。)
所以電影等於很直接地打臉女權主義,不管是女權主義的主張、或是自以為獲得了女權主義啟發的女權主義者陶醉自得的神態,還有女權主義對男性樣貌的各種定義,例如男性反對女性的性自主(為了霸佔跟掌控女性的身體)、還有恐懼同性戀跟非典型二元性別.......
不意外啦!這年頭的電影多多少少都在以女權主義自身所建立的哲學思維議題為基礎,然後去反省、嘲笑、甚至反對女權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