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因為拍攝的年代「比較早」,所以對這些議題的詮釋或觀察可能比較「原始」,但它講的其實不是什麼「情人眼裡出西施」或「諷刺外貌至上的愛情觀」。
它講的其實是所謂的「母豬」議題。而且是不含任何女權主義或女性思想的「母豬」。
如果不是,那........用外貌來展現「人的內在美」豈不是種雙重矛盾?
畢竟內在美不可能是用眼睛來看,若是需要用心靈錯覺來讓主角對女人的外觀產生錯誤的感覺,好表達「內在美」的意義........「內在美」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一定有人看到這裡會反駁「電影嘛!符號學上本來就不會太講究。」...但請先遷就一下吧!
簡單來說,母豬就是「醜陋」!(英文的「Ugly」?)
更進一步說,母豬們的愛情觀其實是種「不包含愛情」的「吞食男人但不需要背負任何責任的技巧」。
最典型的就是藉由無端的譴責男人膚淺(可是自己更膚淺),來要求男人修繕自己的內心後、再來間接肯定「自己其實也是有豐厚的內涵」的愛情價值觀。
像是哈爾的鄰居辣妹,後來誤以為哈爾是個不重視外表的男人,就積極地用誘惑的方式展開「反追求」...這其實象徵的是女人想要證明「自己是個有內涵的人」、但不想要付出任何努力!(待人既不溫柔親切,也從不熱衷任何有意義的活動。)
這其實很矛盾!因為一方面她既認為這個男人不膚淺,但又期望他跟其他膚淺的男人一樣被自己的魅力征服!
或是另一種典型:用各種世俗盛行的愛情語錄來掩飾自己只是個愛情中的恐怖份子的事實...
像那位主張「時間點剛剛好,所以我們就在一起了。」的女孩子,但她口中所謂的「時間點剛剛好」其實只是「身邊沒有男人供我使喚、出錢讓我享樂。」
進一步擴展一下這句話,結果就是:交往的過程中,這個男人都很稱職的滿足女人的需求,女人就放心地認為這個男人會維持這樣的生活品質到天長地久,然後「選擇」(或說催促)這個男人一起步入婚姻。等到哪天這個女人膩了、或是真的又碰到了愛情的火花,就把責任推給這個男人,說「我沒辦法跟你在一起了!你都沒有認真經營婚姻!你都沒有想要把激情留住!......贍養費簽一簽,我們離婚吧!」
所以,這片的主題真的不是所謂的「情人眼裡出西施」,電影當然用了非常極端跟矛盾的手段,一方面完全捨棄了愛情電影中必須的郎才女貌,但另一方面又原封不動地想要移植那種「狂熱的愛上了某人」的反應,但它的主題其實是聚焦在這個時代的母豬們的猖狂上!而這種猖狂不是只傷害到男人,更是傷害到女人!
因此這樣的結局或是主角個性的轉變是非常必要的!畢竟電影沒有能力去解釋、分析、讓觀眾理解為何世俗的愛情觀點會扭曲跟沉淪到這種地步。
它只能很用力的點醒大家「快樂真的不是建立在懷抱中的女人有多漂亮上,快樂是種絕對非常主觀的感覺!而人要時時客觀的睜大眼睛看這個女人的行為,而不是用她的美貌來塘塞一切。」
這根本是在向那些迎合母豬主場優勢的愛情遊戲比起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