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攔截記憶碼】觀點獨特,舊不如新(內有雷)

對照文:《攔截記憶碼》:視界侷限,新不如舊。

說到底,「記憶決定人性」是舊版的觀點,否則......為何豪澤要跟柯黑根連手滲透入反抗軍呢?顯然換了個記憶,整個人也換掉了!真正決定「要當好人」還是「要當壞人」的關鍵,在於記憶,如果人有靈魂.....那靈魂是被記憶所定義的!

這麼一來,與其說舊版是在回答 「我是誰?」 這個問題,不如說是在假設性的定義「何謂人?」

相較之下,新版的【Total Recall】不只是更大膽,思維邏輯上也更為細緻縝密!

容我分析一下柯黑根的計謀.......

1.先讓豪澤誤以為自己知道了某個可以癱瘓柯黑根政權的機密,讓他留下一堆線索好讓自己有機會把這個機密送倒反抗軍手中。
2.把他換成奎格,並把他塞入一個充滿了歧視和壓力的環境中,讓他對「聯邦」心生不滿,同時又對自己是「殖民地人」充滿憤恨,然後在他心中植入一個概念,一種「想要做一番大事業」的概念。

將1和2結合再一起用沙盤推演後,會看到的結果是奎格遲早會拋下「既有的」/「維持了六個禮拜」的人生,投入反抗軍的行列,因為一切是那麼的自然,同時他又有著豪澤的外表,反抗軍必然會對他的出身感到好奇.....接下來的過程充滿著各種可能性,但又只有一個唯一的結果,就是直接讀取奎格的記憶,然後系統就會被奎格腦中的駭客程式入侵.......



但奎格始終沒被「想幹一番大事業」或「對聯邦的怨恨」所左右,豪澤當初是因為女人,所以改變了關點,現在換成了奎格,他始終還是在追尋相同的女人。

因為這才是豪澤/奎格!

人的本質/核心,那個可以作為「我是誰?」之終極答案的解答,不是記憶,不是靈魂,也不是基因,而是「人」。

我就是我!



可以感受到編劇Kurt Wimmer相當沉浸在思考這個問題之中,先從自己去追尋「我是誰?」開始,才生出了這個概念,整個劇本的意義並不在於灌輸給觀眾他的結論,而是一種單純的分享。

我相當喜歡這種類型的創意人!

畢竟,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此刻正在創作、正在表達、正在分享自己的創作的人。

創作就是他們追尋「我是誰」的方法和過程!

他們應該不希罕觀眾是不是會把他們的作品當成聖經一樣研究、想要從中找出什麼「創作者想要啟示給觀眾的訊息」,他們也不在乎觀眾會不會因為作品概給觀眾的驚奇和品味而崇拜他們,他們也不擔心觀眾會不會抓著劇本開始找劇本的錯誤......

因為.....他們是誰?他們是一批不會在乎、不會擔憂、不會因此而動搖的一批人。




觀眾是誰?......如果觀眾自己都不在乎,我想這個問題也不需要多問了。



我是誰?我是個會寫出這篇文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