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史前一萬年 失敗的莫名其妙

電影可以毫無焦點到如此程度,我想也算是影史一絕了。

女主角的臉,看了半天想不起來在哪見過,才想起來她就是當年在「侏儸紀公園二」開頭海灘一幕,露面過的那個小女孩。

『魔男生死鬥』實在太難看了,所以裡面的任一個演員都無法在我腦中流下深刻的印象,就像男主角的演技一樣。


大家可能都已經知道,海報上的主角「劍齒虎」,其實在電影中的戲份少得可憐,在這個電腦玩偶用到爛的年代,我們連研究「這段是怎麼拍」的樂趣都蕩然無存時,這樣的劇情安排等於是在戲弄因為海報而走進電影院的觀眾。

可是這並不表示「史前一萬年」是爛片。不管它的劇情和「阿波卡獵逃」有多少雷同,任一段的劇情切割後都非常有可看之處。

一開始在雪地冰原生活,獵補長毛象,不精彩嗎?走進叢林中,碰到史前巨鳥獵殺,不精彩嗎?重現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一幕,不精彩嗎?

甚至在整部片的觀點上頭,也算成功的踩入了「史前人類」的觀點,用「史前人類」的價值觀與理解力來敘事、來建構整個世界。(大家都忘了這是部「神話」,所以才會拿最後的「復活」當笑話看。)

所以﹍﹍這片到底失敗在哪裡?

答案就是它違反了近代好萊塢電影建立的劇情推演公式。

侏儸紀公園系列,暴龍、迅猛龍、始秀鄂龍﹍﹍因為牠們是劇情角色重心,擔任著扮演「反派」的角色,所以重複出現在故事中,而不會像劍齒虎一樣,跑個兩次龍套就退場。

簡單說,『史前一萬年』的內容有一半是「叢林求生」,而不是單純的人與野獸之間的善惡對決。(可是野獸並不是單純的野獸,就好像劍齒虎有權決定誰是預言中將會解救眾人的英雄,而長毛象的領袖,也要藉由「奉獻自己的血肉」,來成就下一任白矛的持有者。)

如果能夠理解、並認同這一點,那其實『史前一萬年』是部很成功的電影,只是「重心」太多──多到等於沒有重心可言,讓坐在電影院裡的觀眾有點無所是從,只能在散場後納悶:「我們到底是為了看什麼而買票?」。更可惜是後半段,儘管場面很浩大,但劇情真的單薄到「弱智」,——單薄或弱智都不是壞事,電影無止盡的把現實中可能發生的鬥智鬥力情節,極盡誇張鋪成到反而呈現極度反現實,雖然娛樂性很高,但不應該視為電影或劇情創作的必要條件。


所以,劇情野心過大,可是在追求視覺或是任何感官上的刺激,卻採取了相對極度保守的作法,造成觀影時的情緒落差,恐怕才是讓這部電影缺乏可看性的原因。──這樣的理由,連我自己聽起來都覺得莫名其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