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開版文]鬼使神差 The Messengers 2007


所謂的好萊塢式鬼屋,一種我曾經認為已經走到終點的題材,就是把冤死、急欲復仇的亡靈,和帶著傷痛過往的新住客,一起湊在一個屋簷下,最後再配上老調牙到不行的劇情,叛逆期、或是有情緒問題的家族成員,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看見警訊,或是被亡靈騷擾,可是因為過去的紀錄,與過度光怪陸離的說辭,讓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她,緊接著外在的恐怖之後,原本應該團結和樂的家族也開始分崩離析……這些元素,在『鬼使神差』中一個不缺,完全沒有新花樣。

可是這反而是我要特別讚賞它的原因。

我一直感慨好萊塢的鬼屋型題材的電影,在揚迪邦的『鬼入侵』之後,每況愈下。(已經夠爛了!可是揚迪邦完全不知創新,只知因襲前人留下來的題材。儘管電影本身是「恐怖名作」改編,但還是要讓我倒喝采,因為這片真的有夠難看。「拍片」這件事比最後所拍出來的「影片」還要恐怖,這可能是好萊塢首例。)
空有特效,尾大不掉的劇情,可是電影的基本手法功夫卻是「比爛大車拼」,好像在觀看一場「百萬名車連環撞特技賽」。
唯一有點創意的『毒鑰』,卻讓我很難把它列入鬼屋類題材。

相較於恐怖片過往的習慣,彭氏兄弟的電影一向都很「低調」,場面不會過度龐大,──『見鬼』的那場大意外除外,『鬼域』的預告讓我不敢領教;特效也很廉價,例如能夠用一個「鬼影」帶過的東西,絕對比照辦理,也不會有太噁心、太驚奇的化妝,能夠擦滿臉白粉就已經是他們的極限。


可是他們營造氣氛的手法,卻可以賽過一卡車所謂的「好萊塢大導演」!
例如一直在天花板牆壁爬行的「鬼」,嚇人一跳之後(這是一般電影的手法),更讓人驚奇的竟然是小男孩的反應(這就很少有電影可以做到)。
「不要過去!」這句話,在觀賞電影時有完全不同的定義了!

除了導演手法不留俗以外,這片的基本功夫也很扎實。
就例如姊姊在深夜,抱著弟弟在走廊上,企圖探視到弟弟眼中所見之物。導演已經很明確的暗示了「背後有東西」,可是最後卻又捨棄了「驚嚇觀眾的手法」,恐懼氣氛的驚爆點,全部都累積在小男孩的手伸出去的那一剎那。伸出手,一個簡單的動作,可是裡面卻蘊含了無窮的氣氛轉折與醞釀。就連「探求事實真相」的過程中,也出乎意料的簡潔俐落,不只捨棄了好萊塢電影的包裹,也是彭氏兄弟自己的突破。
不過整體來看,最讓我驚奇的是它的劇情。在流浪漢出現之前,故事中的恐怖氣氛一直維持在「恐怖的景象」,可是當那流浪漢出現後,「恐怖」忽然突破的了「景象」的界限。「一切……都是從那個人來了之後開始的……」這句文學作品中常用的自述句,被很巧妙的應用在這部電影中。

說它是商業化的恐怖片,可是卻應用了相當多的好萊塢式藝術手法。
說它是部充滿好萊塢式藝術氣氛的電影,可是娛樂價值卻一點都不打折扣。(雖然它的娛樂價值比不上大部分的爽片,或是某些徹底賣弄血腥與驚恐氣氛的電影。)(沙拉蜜雪兒的『回魂』就是在這點上吃虧。)

鬼屋題材走到終點了嗎?不!電影沒有終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