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微笑 Smile】偽善無用的社會安全網





電影乍看之下是恐怖片,而且是雷大雨點小、噱頭居多、「七夜怪談」的東施效顰。

但一深入會發現它有兩個層次的議題。

首先,它控訴了這個社會對精神病患的不友善。
幾十年前是把病患丟給家屬自己想辦法,不要讓病患出現在世人面前就好。
現在是把病患丟給醫療體系想辦法,不要讓病患拖累自己的人生就好。
(這可能已經不是「不友善」,而是種社會人際關係的崩潰。當每個人都如此自我中心自利到這種程度時,人際關係的意義為何?)

其次是種不懷好意的提醒: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黑暗的秘密,不要以為你真的可以「放下它」「繼續往前走」,它遲早會送你的過往爬出來、鑽進你體內掌控並毀滅你的一切........
雖然講述的方式有點一廂情願,但比起惡魔或詛咒,這層意義可能更可怕。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幻想空間1~4 Leisure Suit Larry 1~4】

這系列的遊戲說是「歐美風格的戀愛」,不如直接說它是「H Game」比較直接且貼切。

但跟日系後來很氾濫的「H Game」又不同,它直接將內容明確的定位為「獵豔」,算是誠實且合理。

當時電腦遊戲的主流彩色螢幕技術還是CGA和EGA。EGA比較好懂好呈現,但CGA就比較奇妙,它是利用比較獨特的頻率來讓四色或十六色螢幕獲得更豐富鮮豔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是「錄影」無法呈現的。

所以有些看起來美術效果很淒慘的古老PC遊戲,其實在CGA螢幕上色彩跟畫質都比錄影所呈現的要豐富許多。


一代(In the Land of the Lounge Lizards) (重置版)


故事整體來說比較像是「入門級特種行業娛樂導覽」(從般酒吧、非法應召站、賭場、脫衣舞秀......),有些異想天開的情節要素,但整體來說卻是異常的「有教育意義」。

一代(原版)






二代(https://youtu.be/-DiCXG1bqhg)
玩法跟一代差很多,算是突破不小。




三代(Passionate Patti in Pursuit of the Pulsating Pectorals)



四代.....抱歉。這款遊戲不存在。製作未完成。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小小兵2:格魯的崛起 minion 2 : rise of gru】壞人也是人(劇情混亂缺乏焦點但又有趣)

 



本片像是吃錯藥一樣的拼命混用了大量80年代電影與流行文化素材,雖然省去了許多的不精準與刻板印象偏見以作為優化,但用的太賣力,適得其反的效果很有限。

根本原因:它使用的方式缺乏「對那個年代的熱愛」。——就是為了用而用,而沒有真正思考過80年代真正的樣貌。誰都能哼「I see the bad moon rising」,有角色一邊洗澡一邊唱著自己的改編版,並不能讓這片的氛圍變得有80年代的氣氛。

像這樣的錯誤數不完。

總之,大量的80年代要素不但沒有讓本片的娛樂性或質感加分,反而會讓電影變得有點不知所云,還讓本來就欠缺焦點的故事變得更嚴重。


這片的故事缺乏一個明確核心的主線,直到最後一刻才登場的格魯在本集也有了充足的戲份,這有奪走小小兵們主角光彩的嫌疑。

但主線不明、彼此的份量分佈很不均勻的劇情反而有種自在與暢快,真的無法預料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缺乏邏輯與合理性、但又能讓你輕鬆融入的事件。(雖然有幾個時刻還是挺老梗的。)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邪城風雲 WILD FANG(TECMO KNIGHT)

 


這個遊戲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它的美素風格。

否則它的遊戲方式其實很單調,—「戰斧」有魔法系統,「雙截龍」有武器道具和個種格鬥技,但這個遊戲有什麼?就是三種模式變化而已。

就連打擊手感都很差、難度不合理。

但就是這個美術風格讓它成為某種另類經典。(連「戰斧二」都要參考它的設計。)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不! Nope】奈沙馬蘭?是你嗎?(【靈異象限】+【水中的女人】+【破天荒】)

 



這部電影用平淡且不著痕跡地手法講述了一批配角與路人們駭人恐怖的命運,並以此間接嘲笑了那些把「娛樂」當成「改變人生」管道的芸芸眾生。

「為什麼你們會以為自己可以靠著一張門票跟幾個小時就從此讓自己的人生閱歷見識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呢?有這種想法的人活該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這可能有點超譯的嫌疑,但每個角色的定位與遭遇都是導演編劇作為某種價值觀與信仰的投射,(或是單純的為了討好不看電影又瘋狂的金主與政治正確批評者,)而這部電影的這種投射是種用著到處東施效顰式的模仿著各家導演(主要是奈特沙馬蘭)的手法後精心包裝起來的一種粗暴又傲慢的心靈灌食。

(威爾史密斯走上台去賞克里斯洛克一巴掌大概就是意識到自己剛剛被克里斯洛克給心靈灌食、成了嘲笑自己老婆的共犯。)

對於這樣的電影或戲劇,我的感受反應向來很不穩定、很難預測,這次顯然是有點消化不良。

電影的氛圍節奏明顯就是【靈異象限】的翻版,但並沒有那種略帶八股但又神祕不可知的宗教人生哲學思想在背後,它的核心還是很科幻的!甚至反向的否定了這種哲學態度,將這種哲學態度的發展導向了前半段所說的那些「活該成受駭人命運的芸芸眾生」。

但說是科幻,它又使用了否定科幻基本價值(「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研究應該以想像為基礎」)的【破天荒】式觀點(「有些事情的道理就是超越人類理解和想像能力,所以只能被動消極的接受事情發生。」)

就視覺上來論,電影質感不俗,展現了導演的技術力與巧思,但實際上故事頗為平庸自膩,不是糟糕、甚至可以說是不錯的電影,但我實在無法真心喜歡它。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雷霆任務外傳 Front Mission: Gun Hazard】魔改的極致

這款遊戲與其說是雷霆任務系列的衍伸作品,不如說是史克羅威爾將IP授權給另一家公司、然後另一家公司魔改自家遊戲(拿現成的遊戲模組修改)的成果。

成果很驚人,整體來說,這款遊戲其實比正傳還要受歡迎。因為正傳很明顯充滿了「機器人大戰」的影子,但整體概念卻又差強人意,(畢竟故事設定上,機器人的性能與作戰方式差異很大。)

反而是正款外傳是十足十的天馬行空。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奇異世界:阿比逃亡記&阿比再出擊】末代的波斯王子

 





這款遊戲在當年來看可以說是「末代的波斯王子」。

它是少數唯一仍舊堅持橫版2D移動、關卡畫面不滾動(捲動)、角色動作極度仿真的遊戲。

「洛克人」系列的動作並不仿真,而且關卡畫面會滾動(捲動)。

光是以此論,這系列的遊戲就配得上與「波斯王子」平起平坐。


後來次世代主機上的續作我就不熟悉了,據說在GC上,換成一條魚來當主角?(如果拿到Good Ending,會有預告或暗示預作的存在?)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超級魂斗羅 Super Contra (Arcade)】

 


一代街機版除了畫面優異以外,會讓我搞不太懂它怎麼成功的。

嚴重縮水的關卡跟平衡性做得很差。

但這個「二代」證明了這個街機遊戲開發小組的實力。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魂斗羅 Contra (Arcade)】


 

任天堂版的畫面雖然差了些,但平衡性反而更好且內容豐富。

這個街機版的根本是一團「混亂」。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打卡獵人 Day Shift】毒性很低的電影


 

這是個消失有一陣子的片種。抑鬱、情緒失調(沒被良好社會化)的硬漢型男性如何對抗陳腐的職場與對自己不友善的社會男女交往塵俗。

雖然前陣子「蝙蝠俠」已經開了第一槍將它(更硬核的版本)帶回觀眾眼前。

但這種電影會消失是有原因的:它就是在滿足男性觀眾自我陶醉的渴望。

只是佐以大量爆破暴力動作填塞作為娛樂引子來降低對非男性觀眾的隔閡,一旦非男性層觀眾意識到、粗製濫造或換湯不換藥的作品充斥市場,這種電影就會失去觀眾曾,電影製作者也會失去繼續製作這種電影的胃口(和創意)。


這種電影消失多久?久到可以說有一整個世代的觀眾是不知道這種電影的存在與樣貌的。

畢竟連梅爾吉勃遜都因為反猶言論而被好萊塢半冷凍十年以上,警匪動作片都變成笑鬧喜劇的常見題材,(連布魯斯威利都要跟這風潮低頭,)忽然要回歸這種電影的本色,除了商業策略冒險以外,好像連製作方也不知道怎麼著手吧!

這種題材需要的一些「配菜」在本片中幾乎都缺席,例如身材火辣暴露的反派(或是反派基地內常見的「妓女」「情婦」)、廉價可笑的豔遇(或會沒頭沒腦送上門的「砲友」「紅粉知己」)。

除此以外,它認真誠實地剖析了男性的困境:人生是自己選的,太太會離開自己也是自己造成的,堅持要太太小孩待在自己周圍真的是聰明的選擇嗎?把太太想像成拜金不知羞恥的女人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情。

也就是說它徹底捨棄了「滿足男性觀眾自我陶醉的渴望」這件事。

主角必須認命認真地扛起責任幫離婚的前妻付帳單,主管對自己的壓榨或排擠畢竟是自己過去造的業,荷爾蒙亂噴的陽剛同行品行端正(只是有點噁心衛生小習慣)不歪哥不低級,離婚前妻非常理性客觀、甚至可以說對主角很友善。

即使如此,它還是一部很道地的憂鬱型警匪動作片。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烏克蘭v.s.俄國的戰爭

先說明我的立場跟我對這場戰爭的理解......

雖然頓巴斯內戰從2014年就開始,但要一直到了2016年底甚至2017年中,我才開始認真大量接觸到頓巴斯內戰的真相。

直接第一手接觸到的資訊就是某部BBC製作的「萬人塚」報導:不是名詞上的萬人塚(為了誇大戰況慘烈而隨意聲稱某個地方有萬人塚),但也不是真的在一個坑內埋了萬人........

而是一個人口約有六百人的小鎮因為烏軍發射一發真空彈而導致超過半數的人窒息死亡。(聽說還有一個一千兩百人的小鎮也遭遇了一樣的襲擊,一樣半數人死於窒息。)

屍體在馬路旁一字擺開,記者想要用鏡頭從「屍體列隊」的一側一口氣拍攝完整列屍體,卻發現辦不到(?),必須要出動空拍機。


是不是很有違和感?

其實這次俄烏「戰爭」中,烏克蘭對俄國的指控都是2014內戰中頓巴斯地區對烏克蘭的指控。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Youtube上搜尋一位叫做Anne-Laure Bonnel的法國女記者拍攝的紀錄片「Donbass (2016)」,裡頭有完整的記錄到烏軍在2015年對頓巴斯平民開火的當下過程。可以說是非常寶貴的紀錄片段。(要注意!這部紀錄片在2016年時沒有電視台願意播放,甚至還被Youtube火速、重複撤下,就連人權組織都不願意轉載這部影片,要一直到「戰爭」爆發後,西方媒體發現這位從2016以後就不停來往頓巴斯與莫斯科之間、持續關注並訪問頓巴斯的女士已經成了「頓巴斯問題」的另類權威,才開始比較重視她的意見與她的作品。)

(另外一提:因為烏克蘭封鎖頓巴斯邊境,所以Anne-Laure不得不從俄國境內進入烏克蘭。)


以上這些資訊就足以總結我對整個頓巴斯-俄烏衝突的觀感:烏克蘭在這起事件中是絕對理虧!這個國家對待自己的人民竟然是用如此態度!首都區的部分人民可以隨自己的意發起武力行動驅趕合法選舉選上的總統(議會事後再毫無道理的罷免總統),但地方人民用沒有流血衝突發生的武裝起義佔領地方政府大樓後將「本來就要在當年六月舉行的公投」提前到五月舉行,結果是.......

先建議看看上面的紀錄片開頭,然後去看看「2014新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維基百科網頁」。

維基百科上顯示這個人想要用溫和理性的手段解決頓巴斯問題,但事實是他對著全國(剩下的烏克蘭)的演說中表示:「我們的小孩去上學,他們的小孩躲地窖,這就是我們贏得這場戰爭的方式。」

聽了讓人很傻眼?

還可以繼續研究下去....來看看頓巴斯局勢的發展吧!


要說明頓巴斯局勢,應該要從敖德薩的「工會大樓縱火案」開始說起,(基輔的政變或政治局勢反而不是那種重要。)

這篇文章寫於2022年八月,到這個地方要繼續寫下去時發生了些困難。

我無法取得更多資料。網路上關於2014年發生在敖德薩工會大樓的縱火案,忽然從網路上消失了。

直接用「敖德薩」與「公會大樓(慘案/縱火案)」去搜尋,得到的會是一系列聲稱「這是俄國扶持的叛亂份子在敖德薩與政府之間發生的衝突」的文章。(而且這些文章的內容大多欠缺客觀的第三方佐證新聞影像或新聞資料,總是在不停重複引用烏克蘭政府的官方聲明,或是互相引用。)

...........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尼羅河寶石 The Jewel of the Nile】文明世界的迷信方式


本片是「綠寶石」的續集——我一直無緣親眼觀賞的電影。

「綠寶石」的原著兼編劇「Diane Thomas」在第一集上映前就死於車禍,本片與其說是種狗尾續貂,不如說是監製與主角麥可道格拉斯對這位才華洋溢的女士所做的一種惋惜。(據說因為相中了第一集的小說,製片兼主角麥克道格拉斯親自上門三顧茅廬說服作者除了賣出版權外還要親手編寫劇本,但這些苦心熱情全都無情的毀於一場車禍中。所以片中有「本片是為了紀念Thomas」的文字。)


從故事情節對話,可以看出那個年代對「男性沙文」都採用比較幽默風趣的觀點去看待、去嘲諷,電影主題則是用另一種方式去呈現一個道理:不要用財力外貌、或是否滿足女人的虛榮心去衡量一個男人對女人的真心,要用真實的行動。

不能跳脫多數續集電影的魔咒,本片的評價普遍較爲一般,畢竟故事主題基調從「叢林浪漫冒險」轉為「對第三世界文化的廉價剝削」。

對,在今天來看,本片對非洲或埃及的描繪是非常帶有冒犯性的,比如「大家都喜歡美國人,不喜歡美國人的一定是壞人,」或是「大家都喜歡美國的流行文化」.......

但說到美國的流行文化,本片故事背後隱含著某種極為強烈的嘲諷,但要先簡單介紹一下本片故事:埃及獨裁者囚禁了埃及人的精神領袖——一位能行使神通奇蹟(把石頭變蝴蝶、不怕火燒)的先知——然後期望利用西方現代科技的舞台娛樂特效幫自己膚淺俗氣的演說加分鍍金、讓百姓崇拜自己。

這不正是娛樂工業發明那麼多舞台特效的終極目的嗎?「讓台下的人崇拜台上的人」?

所以,不管是先進國家或落後第三世界,說到底好像沒有那麼多不同吧!


看完最新版的【尼羅河謀殺案】,忽然回想起本片,就去把它找了出來。在年輕一輩觀眾的認知中,女主角凱薩琳透納最知名的演出可能是「六人行」中的「錢德的爸爸」。不懂這其中奧妙的人可以去找「六人行」來看。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比爾·伯爾:笑爆紅石劇場 Bill Burr : Live at Red Rocks】大多數笑點都換湯不換藥(對我這個經常關注女權議題的人來說)


 我對上次的「紙老虎」是印象深刻。

反觀這次,對美國現況的嘲諷就不是那麼有力,甚至缺乏焦點渙散,不敢狠狠地抓起來嘲諷。

當然還是很好笑,尤其是講到WNBA或是「女子職業運動員的薪水為什麼比男子職業運動員的薪水低」時(註),但突破性遠不如上次的「紙老虎」。


註:絕大多數的「男女同工不同酬」議題都藏有這種陷阱,像「薪水不是按職務頭銜在計算的,而是按照實際產值,」所以「職業運動員的薪水不是按出場次數或獎盃在算的,是按照門票收入在計算的。」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DOS遊戲:黑暗之蠱(1&2) Dark Seed(1&2)】故事邏輯怪異的經典(?)

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DOS系統上推出的解謎遊戲。

除了難度極高的解謎以外,遊戲最大賣點就是「美術設計是由異型的設計師H. R. Giger所擔任」。

但我個人是不太吃這套,所以對我來說,這個遊戲最大的賣點就是解謎。

偏偏我早些年喜歡的是「凱蘭迪亞傳奇」那種畫面輕鬆優雅、關卡內容豐富幽默風格的解謎遊戲,這款遊戲「Game Over」頻率太高、又強制玩家採取一定的破關模式,而且中文配音讓我很不舒服(很出戲),所以我個人對它的印象評價很低。


一代:一位已經很久沒寫出作品的作家麥可道森買下一棟小鎮的豪宅作為清修寫作之用,沒想到這豪宅竟然是異次元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關鍵點....




二代:一代的事件過後一年間,麥可道森回到自己出生的小鎮投靠母親並療養,但在高中女友離奇遭到殺害後,他發現自己出生的小鎮竟然也有異世界外星人的基地......

 



作為解謎遊戲,二代除了美術有進步、劇情份量更豐富以外,其實並不能稱為一款優秀的續作。

與其說是故事豐富,不如說是主軸模糊曖昧,而且謎題不夠精彩、整體故事也沒那麼精湛。所以二代註定要在商業上失敗,遊戲公司也隨之倒閉,這個系列從此成為絕響。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超人剋星/超人糾察隊/灰袍特攻隊 The Boys】神與惡魔(美國人的真面目)

 


超級英雄們確實幹了不少胡作非為、甚至可以被稱為「惡棍」或「反派」的事,但「The Boys」介入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更像「惡棍」與「反派」。

別忘了,竊聽、綁架、暗殺......各種非法、暴力、邪惡的手段他們全用上了,他們就是沒考慮過任何正面積極溝通或開導的手段。

偏偏第三季(直到片末Homelander暴走前一刻)雙方衝突的收場方式正是說明了「除了幹掉胡作非為的超級英雄以外,一定有更好的選擇、更好的做法。」(才剛這樣說完,片尾馬上又一個急轉彎,讓大家看見:真有需要「The Boys」才能制裁的對象存在。)


不但如此,隨著「The Boys」越是企圖追尋正義,超級英雄們出格的手段就隨之升級。第一季一連串行為的結果導致第二季「暴風女」復出、成為了「超級七人」團隊一員,她要幹傷天害理的事時就真的毫無顧忌,不像其他超級英雄的行為大多是因為「心態鬆懈魯莽」「手法粗糙隨便」。(她就是真的有心去隨自己喜好的傷害無辜百姓。)

所以到底誰才是善良?誰才是邪惡?


人們崇拜超級英雄的心態跟人們渴望神是同樣的道理,只是人們在選擇崇拜對象時的標準純粹只考量這個對象所展現的力量,而不是任何是非善惡或真理。基於這個理由,「The Boys」其實是站在民眾的對立面,因為他們缺乏一個可供膜拜的力量。

但對看盡各種戲劇、某方面來說預先掌握了事情發展走向與命運必然性的觀眾來說,擁有主角威能的「The Boys」才是真正擁有力量的一方.........

誰是神?誰是惡魔?除了神話故事的版本以外,說白了不過是遵循這樣的道理而決定的。


第三季收場前,整部故事背後關於神與惡魔的隱喻被瞬間打破打爛,變成一整個對今日民主公民社會道德智識低落的嘲諷。

(自以為在堅持正義的人當看到自己奉為高標準的偶像做出了極低水準的行為時,腦內毫無困難與糾結的調整了自己的認知與立場,開始對著這種極低水準的行為叫好.......不想劇透,就不說那是怎樣低水準的行為了。但,兩種或多種理念陣營間,不去試圖針對現時證據或利害關係進行討論,而是去進行道德辯論,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這樣,這不是今天的美國嗎?)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捍衛戰士:獨行俠 Top Gun : Maverick】假裝瀟灑的老屁孩看鬱悶焦慮的小屁孩


 

美國海軍可能是想藉機哭窮才會這麼豪邁大手筆的支援湯姆克魯斯拍這片,但——蘇愷57連俄國自己都只有幾十架,哪可能賣給伊朗?想用這種方式來抱怨超級大黃蜂太老舊也未免做得太刻意!

不過看得很過癮就是了。

(但如果海軍真有這個企圖,這片也等於打臉海軍自己。因為「誰說老古董就不能打仗!裝備只是其次,是軍人在打仗,獲得勝利的關鍵在於軍人的素質。」)


作為美軍形象與政治宣傳的部分就先不多說,(文章最後補可能會觸怒很多人的幾句話。)

本片最巧妙的地方在於使用了主角「獨行俠」的觀點去觀察年輕人,(如果是三流導演就會很功能性的強調這些年輕世代就是主角年輕時的翻版,但幸好本片的導演沒有這樣做,)結果我們看到的是老人的感慨!

年輕人除了有年輕本錢以外,各方面都不如老人,但這不是在說「一代不如一代」,正好相反,這反而是上一代的錯誤與債務卻要下一代承擔。

是上一代選擇了將資源投注在發展無人機,也是上一代選擇了超級大黃蜂今日的定位(總是飛高高丟炸導引炸彈讓飛行員們的格鬥戰技欠普遍欠磨練),上一代人年輕時是桀驁不遜,但這一代人卻承受著很多上一代人專斷獨行所帶給他們的苦悶。(不是只有「呆頭鵝」的兒子「公雞」有自己的故事,可能/應該每個人都有。)


藉由上一代、和上上一代老人的視角——「獨行俠」和「龍捲風」——我們可以感受到非常強烈的自我反省和愧疚,但又不能讓這些情緒外顯出來,就必須要用加倍的瀟灑與權威來武裝自己。

這或許也反映了點湯姆克魯斯對今日好萊塢的個人感受,也或許這正是「湯姆克魯斯版鋼鐵人」不會發生的原因,把演員當成任由片商改造擺弄以形塑角色IP道具的迪士尼不會是他想要與之合作的對象。


結尾.......

就政治上來說,這片顯現了美「軍」對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有利比亞戰爭的不滿。

軍人們加入軍隊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為的不是實現政客們的骯髒野心,但過去那個矢志要為民主自由正義奮戰的美國,今天完全沒有野心勇氣去制止妄想成為核武流氓的野蠻政權,甚至都已經從韓戰、越戰、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一路走來,怎麼會什麼經驗教訓都沒學到,最後還跑去武裝納粹化的烏克蘭呢?

(從2014年開始,烏克蘭屢屢縱容甚至鼓勵亞速營民兵朝烏東頓巴斯自治區的百姓開火或發射飛彈,平民死亡人數早已超過上萬人,其中還有很高的比例是孩童。光是俄國發動戰爭的2022年二月,烏克蘭就朝頓巴斯自治區發射了超過二十顆導彈,造成了超過兩百人的傷亡,這還只是二十萬部隊準備正式突破自治區邊界、消滅自治區政府的前奏。

不要以為真讓那二十萬部隊進入頓巴斯會只是單純的鎮壓或解散自治政府而已,亞速營在歐洲的勢力之大,可以從這個2019年的報導看出點端倪,這篇報導還只是我以「Azov battlion hate russian」為關鍵句進行查詢得到的第一個結果。

亞速營的運作方式是以:提供武器、訓練、甚至庇護為賣點,號招歐美各地極端種族主義者加入自己,成為自己未來和頓巴斯與俄羅斯發生武裝衝突時的前線武力。即使可能無冤無仇,但「殺俄羅斯人可以當成一種練習,讓自己未來返鄉後要進行仇恨攻擊時,變得更有效、更強大。」

在拜登成為總統以前,歐美的輿論時不時就能聽聞到這類的擔憂、討論、甚至新聞專題報導,但拜登上台以後全都被噤聲。)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 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人總是活在執念與妄想中(這是好萊塢最平庸的時代)


總之,這說白了只是個講述人總是會無法自拔地活在「如果我能改變現實」「如果我能毫無道理的獲得第二次機會」這類妄念中、甚至漸漸分不清妄念與真實差異的電影。

奇異博士跟緋紅女巫汪達只是命運上的一體兩面,看見多元宇宙中的自己,奇異博士知道緋紅女巫的今天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整個故事與其說是在對抗邪惡,不如說是在戰勝對命運的恐懼(而不是被恐懼征服)。


整體娛樂性來說是很不錯的電影。

故事的野心頗大,雖然結尾彩蛋不能免俗的又是漫威宇宙一貫的狗血鋪路,但主線清晰暢快、題材豐富多變。

從【美國隊長】開始,其實漫威電影並不總是單純的「超級英雄」電影,【美國隊長】本身就是「二戰題材」,兩部續集則是轉向兩種不同類型的諜報動作電影(大概就是「伊恩弗萊明」或「湯姆克蘭西」),【雷神索爾】和幾部續集則是80年代很流行的神怪動作片,只是科幻味道又更重。

這樣一路拍下來,這次漫威終於想到要在自己家電影陣容中加入「恐怖」類型,而且還找到了「把恐怖片拍的很有趣(老少閒宜、而不是重口味粉絲獨享)」的「全世界獨一無二專家、錯過這位就找不到第二位」的山姆雷米。

(有鑒於喬許威登算是正式廢掉了,而且水準確實有落差,所以我想這樣評價山姆雷米算很正確的。)


免不了有很多缺點,但好像也見怪不怪,例如.......好吧!幾乎是全部!.......劇情邏輯或發展銜接性很掉漆。——戰鬥場面的細緻度很差,上一刻在做的事情跟下一刻沒有關聯,或說下一刻的發展經常毫無道理可言,(你現在能做到這件事,那請問你剛剛在幹麻?)一切都是為了讓山姆雷米可以毫無顧慮的施展自己擅長的恐怖片手法,除此以外的東西都能犧牲。

但犧牲過頭會導致普羅觀眾反感(吧)!


不過最讓我感到疑慮的是:連成名三十多年的山姆雷米都被你請來拍這片,好萊塢導演是沒人了嗎?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樂高玩電影2 Lego Movie 2 : The Second Part 】失去焦點、 失去動畫的樣貌


 

「樂高」電影在定義上應該是動畫,而且是黏土類的定格動畫,雖然它實際上大多是電腦動畫而不使用實物模型(可能有幾個片段是)。

先不提它成功了延續上一集的精神與賣點,說說它的缺點吧!

用樂高積木作為動畫的素材,表現手法或動畫質感先天上會有某種限制:不夠精細。

乍看之下是因為「積木」這個素材的極限,但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它捨棄了創作者本位,不去追求創作者的繪畫或創意技術,而是反向的引導觀眾一起經歷一場積木模型創作,——雖然觀眾實際上從頭到尾什麼都沒創造!這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似乎是為了彌補這個缺點,或說是導演編劇製片的個人偏好,電影又捨棄了動畫的創造目的(用動畫的質感與不受技術限制去表現許多真實影像做不到的畫面),反而去更僵化的追求、重現、致敬各種經典電影的橋段。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不怎樣、或說沒什麼突破的歌舞場面,然後到處都是經典電影的東施效顰橋段,雖然這可能也是「觀眾拿起樂高來經常會做的事情」,所以電影就忠實的使用這樣的內容,但與其說是隨著觀影過程很快的疲乏,不如說這從頭到尾就沒那麼有趣。

(集合各種經典電影橋段,然後去惡搞、或是用樂高積木重現,這兩者孰優孰劣?這樣問可能答案就很清楚了。)


跟【大魔域】不同,這部電影的故事主軸並非某種「存在書中的虛幻世界」,而是某種(虛構的、只存在電影情節中的)獨立存在的客觀人事物,主角們雖然是樂高積木,但他們的意志並不是種玩積木組樂高的兒童們所幻想出來的虛像。

與其說他們是玩具,不如說兒童成了他們的玩具,兒童的「主觀」創意成了「被動」實現他們存在的工具。

人成了物,物成了真正具有意志、能順著自己慾望/意圖/偏好去掌握自己命運的一方。

第一集首次使用這個手法時,用的很大膽,第二集繼續使用這個手法時,用的又更大膽了。大膽到觀眾似乎有點吃不消。

可惜。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壞蛋聯盟 the bad guys】不要對這個世界表示忠誠


很喜歡這張海報。

裡頭沒有好人或壞人,只有一車勇敢的、堅持不惜衝撞這個世界也要忠於自己本性去追尋快樂的漂泊人。(因為這個世界不接納他們。)

這麼說來,電影的價值觀是一種處於非善非惡但也非道德灰色地帶的混屯態度,——反正努力做好人也經常得不到應有的、最基本的尊重與回報,被當壞人往往只是因為「外表」「出生」這種不講客觀說服性而是齊頭式平等暴力的強加在每個人身上的要素,那為何還要勉強自己去當好人呢?就大膽的對著這個世界盡情放縱肆意享樂完之後踩下油門揚長而去吧!

但它最後還是採取了一些妥協的手法,硬讓故事基調走回「好人打敗壞人」的基本老套,去優先認可了世俗的良善。

在呈現這種良善的手法上,它的劇本無意間跟【無敵破壞王】採取了一樣的手法:不論是善或惡,邏輯都不能有瑕疵,有瑕疵的好人是壞人,有瑕疵的壞人一樣也是好人。(破壞王拉夫不能循作弊的管道去讓自己獲得獎章.a.k.a好人證明,用互相幫助與支持的方法去尋求內心和諧的壞蛋們也不是真的壞人。)

這是「夢工廠」的大膽創意嗎?——除了那部製作精良但難看到讓人無言的【守護者聯盟】以外,這種「主角的身份定位在故事世界中很尷尬」的設定是每部夢工廠動畫的必備元素,史瑞克是個山怪,波是個熊貓,麥克邁是個外星人,四人幫是動物園的動物,傑瑞是蜜蜂,蝸寶是蝸牛........族繁不及備載,這些角色最終的選擇(或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選擇的必要)都是擁抱這種尷尬,但本片不是!

說到麥克邁就要離題一下,因為本片也只是【超能壞蛋:麥克邁】的變形,只是角色陣容更華麗,「演員」表演手法應用了更多美式無釐頭,故事要素很細緻地引用了一堆大部頭犯罪電影的內容,【瞞天過海】不用說,【不可能的任務】也必須要有,連昆丁塔倫提諾或蓋瑞奇的雅痞幽默被用的有模有樣.........

重點是:這部電影超越了論述是非善惡的境界,好人難道就要好人來當?也許這一切只是我們看不清的世界運作與命運的無情玩笑,我們都只能無奈無礙地接受自己的定位,然後從中尋求「最符合自己渴望的一條路」?究竟我們以為的天性有幾分是真正的天生?又有幾分是來自後天環境所強施加的印象?莊周夢蝶、蝶夢莊周,我們怎麼可能有答案,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當下的想法、然後誠實地實現它。


電影巧妙地用3D做出了2D動畫的質感,讓我看完第一個想法是替2D手工動畫的前景擔憂。

但本片的匠氣(流暢的故事節奏、豐富有品味的配樂、堅實的技術)透露出來的卻是「缺乏真誠的創意」。

人物設計看到四處取用各種非皮克斯陣營的電腦動畫二軍佳作的特色,警察局長和各種肢體動作處理方式明顯就是【食破天驚】,壞蛋聯盟的成員很多都有【冰原歷險記】的影子……

看完,其實有那麼一絲絲遺憾,或說是不滿足。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世界上最爛的人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佛洛伊德與奇幻蘑菇

 



女主角有點輕微的戀「父」傾向,——這不是什麼伊底怕斯情節,而是百分之百字面上的戀「父」,——但這傾向本身不是問題,糟糕的是她處理的方式是渴望「將自己的身體獻給父親」。(但這表示她渴望跟父親性交嗎?這是個永遠沒辦法知道答案的問題了!)

因為這渴望永遠不可能被滿足(甚至無法實行),所以她對自己身為女人的意義充滿了徬徨,總是擔心自己的價值,這種焦慮在漫畫家男友開口暢談佛洛伊德(整天討論性變態的傢伙)和吃下咖啡廳男友提供的迷幻蘑菇後徹底炸開!

所以真的會有人看完電影後依然認為女主角是個爛人嗎?

生命發給她的牌就是如此,命運配給她的際遇就是這樣,她從未明顯的利用剝削過任何人,也從未對任何人做出惡意的舉動,在她簡單的生活與人際關係中,她是個非常友善、充滿熱忱的人,(尤其是跟她那糟糕的父親相比,)怎麼能說這樣的人是個爛人呢?

就因為她工作一直換?男友一直換?


其實「爛人」這個字從來都不是指人的行為,而是人的內心狀態吧!

只是人心隔肚皮(或是為了方便自己用貼標籤的方式發洩自己對某人的怨恨),所以我們會希望「人的行為就直接反映了人的內心」,就開始生出一堆「A行為代表了A想法」的虛假道理。

建議:不要去執著於「到底什麼樣的人是世界上最爛的人」,這部電影根本不想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跟這個問題一點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這部電影只想去呈現一種很抽象虛無的人生哲學:爛的永遠不是人,而是這個充滿的空洞承諾與虛假希望的「時代」。

這個時代,人們被承諾了會擁有更充實充裕的生活品質與自由選擇機會,但實情是「人們生活的難度一代比一代高」。獨立的門檻越來越高,各種資訊交錯關聯的方式越來越複雜、得到的結論也越來越不可靠,但對於正卡在這種掙扎中的人,大家都只會回一句「哎~你們真辛苦~」然後就繼續「但還是要認真努力啊!什麼時候有穩定的工作?什麼時候有穩定的關係?」


電影分成十二個章節,象徵了十二種獨特的敘事技巧手法。

例如【消失的情人節】中也使用過的「全世界都時間暫停」。(不過這部電影裡,時間暫停是種想像,而不是真實。)

還用到了傳統手繪動畫!


但除了敘事技巧外,電影很重視各種元素的前後呼應。

像上述的「人們生活的難度一代比一代高」,作為電影很重要的一個核心觀念,開頭不到十分鐘的地方就清楚的點出來了!整部電影接下來的篇幅只是在讓觀眾理解這個時代的男男女女所要面對的「難度」。

在這「難度」之前,眾生皆平等,若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爛!不然就根本沒有人是爛人!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古墓奇兵 Tomb Raider】


 

一代當然是永遠的經典,它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讓電玩的魅力從新奇與刺激昇華為浪漫。(這是指「動作遊戲」來說。)

後來的二代三代四代也都很不錯,不管是萬里長城、海底沈船、雨林、賭城,都是很有創意很吸引人的關卡。(朋友曾經拿到三代第一關試玩版,他面對開場的大斜坡只知道不加思索的滑下去,但到了我手上卻可以重複讀檔探索上半個小時。他看完只能大嘆「這真是好玩的遊戲」。)

可惜這些續作在玩法或故事上,都沒能帶給玩家和一代同等級的衝擊,在玩家心目中就變成了「盡責(但又明顯是撈錢)的續作」。

但從今天回頭看,在主機性能框架不提升、都維持在PS1的情況下,這種不講求再次製造衝擊性、逐步穩紮穩打(維持IP熱度同時擴張開發團隊)的開發策略,恐怕反而才是合理的選擇。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碧血狂殺2】StrangeMan的影片

原來基蘭的死背後含有這些訊息。



看得到左輪的子彈變少?邪教徒最後就這樣自殺了?



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鹿魔/血魔獸 Antlers】反女性


【不爆雷。】

電影的邏輯(道德觀點)講得很隱晦: 男孩應該要跟(變成「溫迪哥」後的)家人在一起,是女主角剝奪了他跟家人在一起的機會。

但電影開頭卻講得很明白:這些怪物並不邪惡,他們是這塊土地天然的道德與秩序的一部份,真正邪惡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也因爲不願意正視自己的良心有愧,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另外發明了一種觀點來讓這種怪物顯得很邪惡。

這部電影(還有其他許許多多談論溫迪哥的電影)正是使用這種觀點作為表象。

也就是說.......

女主角所佔的立場/角度/視角其實是被修飾並扭曲過的一種假正義。


女主角認為必須殺死怪物、或即將變身成怪物的人。假正義。

女主角認為自己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弟弟完全不懂自己所經歷的痛苦。假正義。

女主角認為事情已經結束、怪物已經被消滅、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呵護下)繼續生活、繼續前進。假正義。

女主角思考和看待事情的基礎,就是一種女性主義。假正義。

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久違的政治文〕蔡英文是蔣經國接班人~高潮吧~台獨蠢蛋們~

這個部落格也寫了超過十年了,一開始是手癢,後來變成興趣,最近就是習慣。

寫了也算不少東西,電影居多,政治文不少,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堆......有一點點固定讀者(各位不會相信裡頭「可能」有些什麼人),但不算有人氣。

各位可能不曉得:這個部落格(曾經)在中國是讀不到的,——在谷歌的服務還沒被中國擋下來以前,因為在四川大地震時,我曾經寫過「不值得支援中國人(畢竟他們選擇溫馴地接受共產黨統治)」這樣的話。

所以這個部落格是「沒有」特定政治立場的,——這個「沒有」其實就是種政治立場。在台灣,政治立場就是指「支持政黨」,就算不是「政黨」,幾乎所有的政治理念最終都只是在決定「哪個政黨會因為這個理念而受益」而已。所以........


不拐彎抹角了!

這幾天,支持台獨的蠢蛋們開不開心啊?你們痛恨的蔣經國(蔣氏父子)竟然被你們心愛的蔡英文定調為「堅定抗中保台」的「先行者」。(不是美國在保台嗎?蔣氏父子除了荼毒台灣以外毫無正面作為?如果蔣經國是在保台,當時吵著要民主的人是在幹嘛?來亂的嗎?來禍國殃民嗎?)


台灣政黨政治真的是場笑話。

凡是有政黨背書、政黨支持、政黨推行的理念,真相說白了都是如此。


大家猜猜蔡英文的下一步會是什麼?中正紀念堂加強警衛?可以開槍射殺企圖對著蔣介石雕像潑糞的抗議者?

我本來期待蔡英文會把中正紀念堂改成新民主紀念堂,裡面放個鄭南榕的雕像,一堆蔣經國支持者就會想要去對著那個雕像潑糞,然後警衛可以開槍射殺那些人........

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遊戲)忍者龜1】任天堂 v.s Amiga

 這遊戲在任天堂上可以說非常知名。



但原來它也有其他平台的版本。




Amiga明顯畫面好很多,但不表示它比較好玩。

遊戲的素材媒介只是種工具管道,「遊戲」本身的樂趣是靠創意巧思來營造的。

西洋棋不會因為是用黃金做的、或任何材質做的,就變得比較好玩。要線上化數位化,必須要相對地投入創意和設計,否則一樣也沒人要玩。

台灣的遊戲業(大廠)就是因為根本搞不懂「生產遊戲」是種追求樂趣的過程,而不是追求媒介素材的儀式,所以才會慢慢後繼無人。(台灣上一波的「遊戲業」自稱是遊戲業,但其實根本是在邯鄲學步,把追求媒介素材當成做遊戲的根本目的。希望下一波的會好一些。)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魔鬼剋星:未來世 Ghostbuster:Afterlife】腐敗的年代&偽科幻版【七寶奇謀】

 


80年代的美國雖然經濟蒸蒸日上,84年的「魔鬼剋星」就連主線主題都是在講「創新型創業」,但紐約其實是個正在腐敗的城市!——「鬧鬼」這個題材恐怕只是電影委婉地用來形容這座城市實際景況的煙霧彈。

那些鬼可能是治安問題,可能是各種糜爛浮華的風氣,可能是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問題.......

現在,快四十年後,情況倒轉了!紐約這類城市活力十足,而84年時活力十足的中小型鄉鎮則是嚴重衰敗、但又毫無自覺(還鄙視那些努力想要挽救一切的人)。

就這層意義(或隱喻)來說,這片的成果非常驚人,甚至可以說是有某種時代的代表性。


可惜,故事很單薄,或是因為主線主題變成某種【七寶奇謀】般的Y.A冒險電影(講青少年的煩惱、而不是三個創業家的奮鬥過程),所以有很多會轉移人注意力的東西(青少年生活)。

也因為時代的改變(觀眾口味變大),「抓鬼」的過程變得非常浮誇、好像是某種超規格大型動作片,但實際上完全不是,因為這騙不了人!

「飛車」橋段絕對不會搞出撞車場面,劇中人物不需要跟妖魔鬼怪之間進行某些極其複雜驚險的追逐打鬥,兒童終究需要大人的鼓勵跟保護.......結果除了音效攝影等基礎技術進步以外,本片因為「放不開」所以在各個地方都「虛晃一招」的成分極高。

甚是可惜。

但好像又不意外,Y.A冒險電影是個幾乎已經死翹翹的電影類型,故事總是放不開(忙著灌輸政治正確意識),在我來看上一次成功的電影是【超級8】,那片的冒險內容就非常扎實、不會讓兒童淪為「跑龍套式的經歷一段冒險後終究需要大人的保護」,而且為大人提供了一種情感與心靈上的救贖跟指標。(本片並沒有成功地提供這些內容與功能。)

它並不是賣情懷的電影,但我會忍不住告訴自己:我寧可它賣情壞,也不要前半段看得異常新鮮,但最後發現它收尾很潦草俗套。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千萬別抬頭 Don't Look Up】很犬儒的電影

 



雖然觀看過程一路上我笑聲不斷,但我打從心裡不喜歡這部電影。

問題不在結局(或後半場力道偏弱),問題在它的嘲諷過度刻意不自然,想要假裝中立的針對「政治」一事去批評大家都用政治立場處理需要溝通的問題,但編劇導演自己的觀點卻毫不遮掩的直指保守主義(或說共和黨和川普)。——這種行徑本身不就跟片中媒體荒唐的行徑如出一轍嗎?

所以編劇導演對現實的批評嘲諷是本於客觀的觀察現實並思考?或是出於(片面的)對自身的了解後擅自擴大解釋並推演到現實世界中呢?

在我看來本片顯然是後者,而這種態度很犬儒。電影創作可以有各種態度,用態度去談論創作的價值其實沒必要,唯獨犬儒不同,因為犬儒長遠來看都會讓創作失去魅力失去作用,所以必須要反對(或抨擊)犬儒式的創作態度。


這要不是部很犬儒、但又自以為聰明幽默的矯情作品,不然就是在反智反理性的藉由拍這部電影去鼓吹或餵養自己片中所抨擊的價值觀、讓它在現實中越來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