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脫稿玩家 Free Guy】消費主義的下一步:再見了!泰勒德頓!感謝你多年以來的教誨




這片的劇本結構跟【瓦力】有那麼點像。

宅宅男主角迷上了不把它當一回事的女神,沒想到女神真的被宅宅男主角癡迷純真的追求態度給感動而心動,結果下一刻就因為反派的陰謀,宅宅男主角失去了記憶與性格、變回了毫無特色的機器人......

真是部好卡通。


比起【無敵破壞王】或【駭客任務】【楚門世界】,這部電影跟【樂高玩電影】有著比較像似的內裡:人的核心(意志)是因為創造而有存在的意義。

在【樂高玩電影】中,樂高們雖然只是玩具,他們的意志看似只存在「小男孩的幻想」中,但父親把小男孩趕出地下室後對玩具所施加的「暴政」卻也同樣客觀存在於「小男孩的幻想」中。

所以究竟是小男孩賦予了玩具們意志,或玩具們的意志被小男孩感受到?如果是後者,那就表示小男孩的「想像」並不具備主動,反而是被動地反映了玩具們意志的樣貌,——小男孩的想像力是為了玩具們而存在,玩具們才是小男孩想像力的主宰。

扯遠了!(這種「莊周夢蝶」的思想遊戲跟本片無關。雖然這個議題確實存在【樂高玩電影】中,但不存在本片中。)


【樂高玩電影】的主角很熱衷於活的跟群體價值一模一樣,他唯一的獨特之處只在於對自我的熱情和熱衷於自我對話,除此以外.......那就是場現實中芸芸眾生所正在經歷的悲劇:你除了「相信自己很獨特」的方式以外皆毫無獨特之處。

正好像「蓋(Guy)」的人生一樣——不管「蓋(Guy)」對自己的人生有多少熱情與熱愛,那都沒有價值,因為那只是某種程式或社會規範強制賦予每個人的屬性。(注意:你不能說那些熱情與熱愛是種虛假的感情。)

「程式賦予每個人的屬性」這應該好討論,但說到「社會規範」,那可能要扯得比較遠。

比如:看商業周刊學到的信條或行為指引是否能賦予自己獨特性呢?答案是「不能!」因為這種屬性的核心在於「為了讓人可以快速成為工業體系所需的生產勞動力」,而且它同時是被大量複製後散播並用廣告的方式灌輸給許多人,它的作用本身就是用讓人失去獨特性而成為生產勞動力,不管這個信條或行為指引是否在生產體系中有特別地位,它也都被大量複製並散播,它也不問本人是否真的需要、或適應良好。

簡單來說:在這個時代,就連人生藍圖都可以是種商品被大量生產散播並消費。

如果說到這一部分,會發現比起【樂高玩電影】,【脫稿玩家】又更接近【鬥陣俱樂部】!


從消費主義來看,這片其實在探討的是消費主義的「未來」。

消費主義有它積極美好的一面!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反正下一句未必是要接上「而是靠神所說的話」,)但過於積極在消費生產「食物」成了消費主義的濫觴。

如果不生產或消費「食物」,人其實可以生產或消費「無形的東西」,而我們正活在「生產與消費無形的東西」正在逐漸追趕上「生產與消費食物」的時代。

電影工業規模持續增加,電玩娛樂慢慢成為主流,就連直播或自媒體也慢慢成為不可忽視的娛樂選項。這種消費模式固然不算完美,但至少已經成功擺脫了「讓自己的消費定義自己」,而是真的開始往「讓自己決定該消費什麼東西」前進。


另外,如果仔細看會發現本片中出現的黑心的遊戲公司並不是在影射現實中的任何一家遊戲公司,(就連發行「俠盜獵車手」系列的R-Star也不是,)而是跟遊戲業無關的網路巨擘:谷歌。

這家公司多次併購其他公司的產品後,將其技術應用在自家核心產品上,然後任由被併購的公司凋零衰亡、產品自然地消失在市場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