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超人 v.s 蝙蝠俠:正義曙光】沉迷於假議題的世界


最近很奇妙。

漫威電視的【夜魔俠 第二季】中,夜魔俠要和懲罰者因為「處理犯罪者的手法與底線」有歧異而大打一架,四月底的【美國隊長三:英雄內戰】觀眾又要掏錢進戲院看一票英雄們為了自己的私人理由而互相兵戎相見。

昨天,3月25號,全世界才看過了超人與蝙蝠俠也要一起大幹一架.......

最近流行超級英雄互相廝殺嗎?



有些人說超人與蝙蝠俠的這一架在電影中有雷大雨點小的嫌疑。但......

一個凡人(蝙蝠俠)下定決心要傾盡自己一身(沒有政府或企業資源做後盾)的勇氣與智慧去對抗「神」(能力與概念上),另一邊是「必須要放棄自己心中唯一的原則去保護自己跟這個世界所剩不多的牽連」(不能暴雷,所以不多解釋,)...

這部電影真正的關鍵應該在於這兩個人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這中間的過程又如何?

這一架是否打得驚天動地、是否有什麼別開生面的視覺娛樂特效...這真的不重要!(不要說這一架不重要,雷克斯路瑟搞出來的「消滅超人 part2」其實也沒那麼重要!)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煞有其事地拿著【英雄內戰】研究跟解釋「政府的權力範圍」或「自由與義務之間的關係」。(然後認為這部電影在展現意涵上,也應該達到同等級的「華麗」。)

但其實現實事件中,真正對立的產生往往只是因為雙方眼中所看到的,都只有彼此扭曲的形象,與被偏見詮釋後又放大的作為。(不管是超人還是蝙蝠俠,不能否認兩人交鋒的當下,彼此都已經忘了自己走到這個位置上的初衷,只記得沉醉在戰鬥中。超人差點忘了自己的目的是要拯救自己重視的人,蝙蝠俠也忘了自己的目的是要避免未來變成自己夢境中看到的毀滅景象,結果自己差點變成「促成那景象的兇手」。)

同樣的事情一再上演,人們始終不能學會、或重視去避免讓自己的觀點或衡量別人的方式被侷限住,反而很熱衷於研究那些偏見的內容和那些被偏見給扭曲的作為。



對了!

不管是【英雄內戰】也好,【夜魔俠第二季】也罷,還是【超人 v.s 蝙蝠俠:正義曙光】...

其實都只是在試著解釋人怎麼去包容、跟化解與自己歧異的意見,並展現「不這樣做的後果」。

包容不是件容易的事。用純粹的暴力或力量或智慧、技巧......去讓跟自己歧異的一方對讓、放棄、甚至被毀滅,人會這樣選擇講白了...因為這樣做很爽!

不去研究如何包容、如何溝通、如何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選擇,把問題的焦點轉向「誰比較有道理...即使只是一點點...即使那可能只是因為呈現方法產生的謬誤...」,因為人需要一個理由讓自己可以放縱自己去完全的滿足自己對「爽」的渴望!



所以...【超人 v.s 蝙蝠俠:正義曙光】的哲學意涵不夠到位嗎?

這就是個假議題。

【超人 v.s. 蝙蝠俠】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小」世界

先把所有的負面評價收一邊,因為「娛樂重擊」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但問題是單純用這樣的視野或水平看這部電影未免太可惜。



這片在西方也收到不少負評,我想這敲響的警報是基督教文化正在全面性的對西方文明失去關鍵影響力,純然的理性、甚至功利與享樂主義正在抬頭。

要解釋就要先問:為什麼在這個電影世界觀中,就是有一批人會選擇不相信超級英雄呢?

電影中兩位超級英雄不相信彼此,因為他們其實也不相信自己。

這兩位超級英雄之所以是超級英雄的原因,從來都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個人需求而已!超人只是想要享受可以在陽光底下坦然地做自己,蝙蝠俠不用暴力就無法宣洩自己因為街頭罪犯而失去雙親的傷痛,「超級英雄」四個字在這兩位(視野其實跟凡人一樣狹隘的)超級英雄心中本身就不值錢。

但芸芸眾生也不乏「並未成為無辜受害者」但仍舊恐懼蝙蝠俠、或痛恨超人的人。可是我很難去假設一般人也會跟兩位超級英雄有同樣的觀點和精力,所以他們不信任彼此的理由並不適用於一般人!

先記著這個問題,直接回答其實很無趣。



從負評的相反方向來說,──這部電影並不是「寫實化」的負面教材。

相較之下,諾蘭的蝙蝠俠才是負面教材!

因為諾蘭就是單純的「把做正義使者這件事簡化成『資源』和『技能』結合的結果。」

但史奈德版本的蝙蝠俠份量雖然簡單許多,(被雷克斯路瑟與超人、與「蝙蝠俠挑戰超人」搶去不少,)但至少交代了打擊犯罪、追查背後的主謀有多困難,甚至很明確的點出了「我在犯罪」的事實!



現實當然黑暗,但黑暗的恐怕不會是超級英雄們,(如果超級英雄真的存在,)而是芸芸眾生!

人們期望「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超級英雄們會回應自己的期望」,所以超級英雄必然善良美好,(若是不美好,怎麼會回應自己呢?)

但真正的現實是當有個用心純良、但有點天真(如超人)或有點過度偏執(如蝙蝠俠)的人跳出來戴上面具在黑夜打擊壞人、或披著披風整天繞著地球飛來飛去拯救待救援者時,人們看到的並不是他們為了正義或善良的付出,人們看到的是他們並沒有回應自己在心中所描繪的「自己的苦難」。



我不是說「芸芸眾生期望超級英雄們為自己服務」。

我是說「芸芸眾生不知道自己內心其實期望超級英雄們無視正義、理性、真善美,完全只為自己服務,『自己』就是他們為何行俠仗義的動機『核心』。」(但這正是諾藍版的蝙蝠俠!這樣的東西,不管視覺或背景在寫實,怎樣都跟寫實無緣了!)

這又回到電影中提到的...人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自己在這塊天地中獨一無二。

是人自己選擇這樣相信,不是天主教的教義觀點規定人們要這樣想!哲學史、科學史、宗教史對於新教興起的論述完全掩蓋了這個事實!

科學進步、科學證據出現、科學知識普及...讓人們已經沒辦法再躲在宗教教義的背後,把自己的自大之過和醜陋推給教義,本來「信仰」的過程就是人們建立一種個人專屬的「對神的認知」,但失去信仰後,人們也失去了對「神的認真」。

請注意!廣義來說,這個認知是最早驅使人不聽從自己單純的慾望去行動去思考的動力,所以反過來說,人們失去的不是「對神的認知」,而是不以自我為中心去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的能力。(這恐怕才是基督教在西方文化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基督教中的「神」和「經典」。)

所以人們選擇創造了超級英雄這種東西!



在超級英雄的世界中,人最主觀最自我中心的想法和困擾,都可以被轉化成天大地大的邪惡!

會有壞人來驅使它們發生,或利用它們來滿足自己的野心。

而自己就好像是他們為了實現的野心所產生的無辜犧牲者.......

所以人們一方面用言語或文化符號歌頌超級英雄,但內心深處大多數的人其實不相信超級英雄。



「這不就是中二嗎?」...我知道。我只是不想這麼簡單把話講白而已。

這部電影或許有諸多缺點,但我覺得它把芸芸眾生的中二嘴臉用另一種方式給突顯出來。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聖獄:耶路撒冷】 形而上學幾乎完美的電影範本

(這片根本是在幫Google Glass置入行銷...先不管它...)

勇於打破迷信、不被傳統的教條形式限制,曾經是種「優於常人」的特質。

問題是今日當「不信迷信」、「無視傳統教條型式」才是主流與教條型式時,會不會反過來...「有信仰」反而是種「優於常人」的特質呢?

電影中的幾個主要腳色,除了Sarah的父親和幾個士兵以外(包含Omar的父親),剛好就代表了今日人對於信仰的幾個主流態度。

Kevin算是種不可知論者,不否定、經常談論與信仰相關的事物、但內心深處卻沒有動力去擁抱信仰。(這種人說白了就是「信仰薄弱」,耶穌的十二門徒中大多是這種人...Surprise!)

Sarah則是完全的享樂主義,知而不信。(嚴格來說,基督教中所謂的「不信神」應該是指這種人,而不是指異教徒或無神論者。)

Omar卻是和Sarah相反,信而不知。(有信仰,也願意擁抱信仰,但內心卻沒有能力去分辨或感受誰是假先知或神棍,只能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採一種渾渾噩噩的策略。耶穌曾用「無花果」「長不出麥的土地」來形容這種態度。)

Omar的父親則是異於以上三者,他知,他也信,但卻拋棄了所知所信,採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生活。(就好像他所遺忘的地下通道的逃生路徑一樣。)

主角Rachel的態度又是與所有人都相反。他既不是享樂主義者,也不真誠地擁抱理性,在聖城前寫下願望時,卻帶有惡意、甚至嘲諷地寫下了「希望哥哥回來」的內容...

這些人的結局正好符合了一般猶太教/基督教/回教體系中從信仰態度來看待人善惡的標準。(人的「善惡」當然有很多標準在,但假設信仰是唯一的標準...)





挺奇妙的電影...



耶利米哀歌的本意,一是描繪古代以色列亡國時的錫安城內的景象堪比地獄!二可能也是預言這塊土地為後世造成的各種痛苦一樣也堪比地獄!(舊約聖經經常有這樣的內容。)

眾人都拋棄信仰、讓信仰淪為一紙「書面紀載資料」的今天,導演/編劇一方面在電影中暗喻了各種人,但同時自己也用「信而不知」的態度去引用耶利米哀歌...實在無法對此做什麼評斷。

這部電影開啟了一種全新的電影題材和想像空間!手法完全沒有創新,甚至很明顯有殭屍片和「柯洛佛檔案」的影子。

但劇情和世界觀的特性跟過往的任何電影都不同。

因為它不是科幻片,更不是殭屍片,有神魔鬼怪但又不搞驅魔、或用世俗武器斬妖除魔那套...

所以缺點雖多,(劇情太拖太鬆散,畫面缺乏創意,)但我還是要給以本片極高的評價。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奪命祭】布景動線的創新救不了整部片



這部電影混和了很多【奪命旅社】這類形式的虐殺電影要素,而不是很老掉牙的再次採用【惡夜追殺令From dusk till dawn】中的封閉元素,或是【惡夜三十Thirty day of nights】中的求生元素而已,在吸血鬼電影來說這是個創舉,──吸血鬼吸血的過程中受害者要承受或感受的不單單是流失生命時所要承受的哥德式黑暗文學美化過的恐懼而已,本身就充滿了原始、直接、暴力的痛苦。

故事中的設定,吸血鬼比較像是種似人、但又非人的生物,所以沒有將人轉化成吸血鬼的可能,但吸血鬼必須要向所有的生物一樣,經歷成長與自我探索和發展的過程。因此電影中有一堆獵殺技巧還不成熟的吸血鬼,還尚未能完全聽從自己的獵殺天性,在電影中後段,他們尾隨女主角進入廢棄工廠,藉由陰影隱藏自己的身形,然後逐漸包圍女主角,(就電影來說,只有女主角單方面看不到那些吸血鬼們,但觀眾可以從遠景視角裡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是非常有實感的畫面,卻變成了童話故事的插畫一般,黑暗森林中,有各種妖魔和野獸躲在樹林後變,從縫隙間探出頭來監視著主角們........

能想出這樣的設計,導演在視覺上的潛力不容小覷!



另外,電影講的其實是「潛能覺醒」的黑暗面!

人都不希望自己平庸,都不希望自己沒有卓越的才華可以突顯自己和旁人的差異,人都不希望自己平庸(講第二次).......

所以「小鎮」或「故鄉」經常讓人感到不耐、急於逃離,因為那地方不認可自己的才華,或沒有讓自己的潛能發揮的空間。

但到了異地,人真的開始探索甚至發揮自己的才華後,事情可能會變得很難堪!要付出很多代價,不管是電影戲劇最常用的「純真」,(現實中確實也經常是這樣,)或是自己最珍視的友情!

面對這樣的結果,你/妳未必會喜歡自己的才華和潛能!



導演沒有因為主角是個女性,就刻意讓女性意識過度膨脹,這是不錯的地方。(但女性意識膨脹的【辣得要命】卻沒有讓這變成缺點。那部電影中無處不在的「詩意」讓女性意識變成了電影的特色,所以........)

可惜這始終是恐怖片!電影在劇情上太過單薄,或是太過「文藝」,是致命傷中的致命傷。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驚字塔】摧毀了我心中對古埃及的浪漫

可能是因為圖坦卡門的詛咒,所以西方恐怖片總是習慣將焦點聚焦在「木乃伊」上,但其實這些「古埃及神祇」才是真正值得西方流行文化大書特書的對象。

電影並不難看,甚至質感不錯,女主角外型亮眼,飾演女科學家的效果出乎意料吸睛。

但總覺得劇本格局那麼小,浪費了這麼棒的題材。




為何說它格局小?

因為劇本可以花比較多篇幅在預告阿努比斯的出現!



阿努比斯究竟是超凡的神?或是單純的異形怪物?...先不提「生物必有壽命」,也許這東西就是可以活這麼久。

但如果是神,這個懂得操作機關、能將活人心臟挖出又保其不死的神顯然智能不高,否則它會逃出去,而不是在地牢中徘徊獵殺主角一行人。

還不用等主角們闖入,可能在墓穴被打開的第一時間就已經走出去了。

如果能夠先在電影前段就諭示這座驚字塔和阿努比斯的關係(「這裡是阿努比斯的迷宮」),甚至暗示這裡的阿努比斯和大家在其他地方所見到的不同(例如可以預先揭示他挖人心臟的動機與真實神話間的差異),那後來的違和感(因為外型?)可能會小很多。



而且如果阿努比斯其實是兇惡的怪物,那其餘的古埃及神祉呢?...這裡頭有個奇妙的矛盾點:為何古埃及人要幫一個兇惡的怪物建造監牢,卻又在監牢中布置了各種美輪美奐的浮雕與紀錄?但同時又有異常詭異、不協調的機關牆?

如果能夠在劇情中加入其他囚禁其他古神祇的金字塔存在,是否會更有趣?(會讓觀眾對可能不存在的續集抱有更多想像空間。)

劇情也忽略了那些更小隻的奇異生物和怪異傳染病。

不是要假裝自己很會寫劇本,但就是會忍不住好奇...

總之,這些都是我認為劇本格局很小的地方。



總結來說,它並未妥善的、深入的刻畫這個關在墓穴中的古埃及神祇,並未讓「傳說」結合「恐怖」後的魅力在它身上發光發熱,而真的就只是將它當作怪物。

枉費了如此細緻的古墓。

甚至,這本來可以成為另一部沒那麼俗氣的【神鬼傳奇】。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全面攻佔2:倫敦救援】政治面比較細膩

曾有人問我對恐怖份子(針對西方的攻擊)的看法。

我說「今天如果反過來,是中東世界佔有科技跟經濟優勢,他們會對西方客氣嗎?面對西方這樣強大的敵人,中東世界顯然還是比較在意屠殺勢力範圍內的異己,而不是彼此包容、彼此扶持、求取強大來抵抗西方。在弱小、被軍事武力和經濟侵犯的受害者外皮下包著的是什麼樣的東西,答案其實很明顯。」

這部電影算是把我那天「隨口講講」的話給落實了。

無良商人為了發戰爭財的貪婪兇惡嘴臉是不會有國界與人種之分的!



西方有沒有人在發戰爭財?

當然有!

但西方有沒有從內部發出檢討的聲音?...如果沒有,今天就不會有這些爭論和批評!更不要提電影!「西方很邪惡」這樣的印象會大行其道,本身就是西方比中東世界優秀的證明。

但美國就好像主角傑瑞德巴特勒一樣,是個粗中帶細,但細中是個無比魯莽的大老粗一樣!「我們會犯錯!但你以為你可以帶著受害者的姿態和悲痛來教訓我們、跟我們討公告、傷害我們卻要我們買單.......再等一千年吧!」





另外,這可能是第一部精準描述西方想像中的「無國界恐怖份子的可怕」最完美型態的電影。

過往的電影都把這種恐怖份子當成「犯罪」或「軍閥」的延伸,但其實這些恐怖份子的層級遠超越前面兩者。

即使不用錢收買,這些恐怖份子都可以號招到一堆願意響應自己理念的人,其數目之眾、組成之複雜,絕對可以構成一個穩定運作的國家!過往的電影都把響應恐怖份子號朝而加入恐怖活動的外來者描繪成只為錢辦事的偏激份子或亡命之徒,但這部電影就點出了「他們就是些有自己的理想,想藉著恐怖份子的攻擊來看到自己的理想畫面實現的小人物!」(這是否也在議論其實西方越來越極端的民主政治才是恐怖主義的溫床?在民主遊戲過程中落敗、理念被獲勝者摒棄甚至踐踏的一方,有可能會轉頭走向恐怖主義?)



所以...其實是很細膩的電影!而不單純的無腦爽片。

就跟它後半段一鏡到底的街頭攻防戰一樣,顯示的不是這部電影對花大錢追求爽度的決心,而是它在電影開拍前在劇本、在跟實務結合上的發想所下的心思。

我各人特別喜歡開頭,再三警告沒人可以打擾他休假的副總統,因為英國首相過世而不得不中斷自己的休假、回到白宮走進總統辦公室後,鏡頭還沒切換到下一幕,但音效已經先轉換成雷聲大作。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魔鬼剋星(2016)】恐怕會是很壯觀的電影實驗大冒險跟電影製作大災難

很久沒這樣幹了...才看預告就先把電影評完...所以有點生疏...

若是不夠生疏導致電影上映後發現看電影的胃口跟樂趣已經被我毀掉了...不負責!



主題曲竟然有鋼琴版!因為低成本電音已經式微了嗎?
看的出來其中的諷刺嗎?Jerry Bruckheimer這個「前」電音派製作擁護者近幾年轉走樂團配樂後的電影基本上都是俗濫娛樂片,(雖然我超愛【神鬼奇航1】。)

但比佛利山超級警察好歹還是近代警匪動作喜劇的正宗開山之作,他這幾年製作的電影真的都是在比俗氣比濫情,好不容易有了個獨行俠(一樣是走樂團配樂),結果票房之差害他落馬要從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落魄出走...(有出走嗎?...反正大家懂我的意思!)



結果現在好萊塢只好回頭真的去跟電音時代的經典電影取經!

因為全球化的關係,好萊塢錢越賺越多,但事實是他們錢也越燒越多!

特效公司前一刻才一家接著一家開,下一刻一家接著一家倒閉!(拍部電影先成立一家特效公司來省錢已經不是個聰明的做法了!這方法導致特效公司泡沫化!)

三部大成本製作中,其實就有一部是慘賠的時代,好萊塢真的已經走到一個死胡同,但外人完全看不出他們內裡有多困窘焦慮的處境!

所以讓他們要用這種矛盾的態度來拍攝這部...說不出來是重啟,但又不是續集的電影?



看一下預告...

四個女主角中的兩位Kristen Wiig和Kate McKinnon竟然是Satureday Night這幾年的要角!



而且預告中,兩個隊員搶著講出「Let's go.」時,竟然還互相道歉!這不是在嘲諷舊版的演員們在今天的標準來看,明顯的都太「娘砲(缺乏雄性鬥爭意識)」嗎?

(或許退一步看,用這幾位不走性感路線的女演員來向當年部挑帥哥當主角的選角策略致敬就是個失敗的開始!..........)



色調很明顯的跟原版走不同路線!但這應該是因為傳統合成特效使用藍幕,所以藍色都不明顯,但新的電腦動畫用「綠幕」色調就比較自由
....

但真正的問題是...

故事背景在紐約!

上兩集電影是在這個城市最蕭條、光芒最黯淡的時刻拍成的!(美國還因為越戰和雷根的經濟措施困在一種事事都在整合的低迷中!)

西雅圖,芝加哥,邁阿密......大概除了底特律.......,這些城市顯然隨便一座可能都比紐約還要迷人!(我沒去過...請大家不要鞭我,我也只是說說我在電影中看到的。)

但就是這種「不迷人」催生了上兩集的魔鬼剋星。

紐約就是髒亂甚至帶點破舊!但這只表示它不會對想要在大都會立足的新鮮人造成太多壓力,它是個追逐夢想、實踐荒誕不羈的夢想最佳的好地方...(這幾年處處在講創業、但都只是投入紅海競爭的時代,竟然沒有人會想到要回顧一下這部講「在藍海事業中創業並獲得超級成功」的電影!)

今天的紐約還能保有這種魔力嗎?

把這事實掀開了...那些還嚮往著紐約夢的人恐怕會憤怒!因為紐約夢已經變成了華爾街或慾望城市.......

不太妙的電影。恐怕會是很壯觀的電影實驗大冒險跟電影製作大災難。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荷魯斯之眼:王者爭霸】沒有根的好萊塢演員...(奧斯卡2016年的「白人爭議」)(終於回頭把這篇文修好了)

電影很好看!劇情調理非常清晰!

雖然視覺效果很華麗,但剪接或敘事方式並不炫技,甚至可以說有點死板!不像這年頭的商業電影,都愛用跳躍式的時間線來串接兩個故事線,所以經常會有時間線似乎是平移,但故事線卻跳啊跳的現象。

例如故事線A在時間點M上跳到故事線B後,一般來說都會隨著故事線B進行了一段時間N後,轉到故事線A的M+N才繼續故事。

更具體一點的例子會是...主角A要去竊取一個功能不明的寶物,取到寶物後卻發現自己被大反派的手下最強的「惡魔種族S」團團圍住隨時會沒命,這時故事不繼續交代主角A的命運或他怎麼逃脫,反將鏡頭帶到正和大反派對峙的主角B,而大反派同樣也送出了「惡魔種族S」要消耗光主角B的力量,眼看大反派的計謀將要得逞時,「惡魔種族S」忽然失去了力量紛紛倒下...原來功能不明的寶物就是「惡魔種族S」的生命力!而主角A正好用寶物剝奪了所有「惡魔種族S」的生命力.........

例子可能很爛!但這年頭一堆穿插入雙故事線的電影總是在鏡頭帶到主角A大喊著「該怎麼辦」、甚至就是「帶著絕望地看著鏡頭」時忽然被切斷......

這種用到爛的懸念製造法,每次我都在電影結束後咒罵自己「老是上當」。

能夠完全不用這種方式把這樣的劇本故事在兩個小時內講完...還可以更好,但我已經很滿意了!



關於標題.......

我想沒有比自己的「信仰」被異文化所正視、了解、和接受更能代表平等了!

所以好萊塢歧視白人或西方以外的所有人種或文化嗎?

這部電影給了個否定的答案!

雖然找個法裔柬埔寨女演員來飾演荷魯斯的妻子「Hathor」,是真的比找白人來演埃及眾神更誇張(不政確)的一件事...

由左至右
Hathor、荷魯斯、賽特、「神偷」貝克的愛人(莎雅)、「神偷」貝克


但向來是西方基督教(特別是天主教)或重視財富和教條的猶太信仰天下的好萊塢,竟然會「(盡可能)誠實」的抓住埃及信仰在形式上的核心,而不是只取用有娛樂價值的部分!(不會像日本武士道被簡化成忠君、武道、與切腹,非洲土著信仰和巫毒教就是一堆邪靈邪神邪祭...)

怎麼能說好萊塢歧視白人或西方以外的所有人種或文化呢?



畢竟電影的本源就是娛樂,好萊塢電影更是工業化的娛樂!(看看這部電影後製名單中,服裝與布景的陣容可能遠遠超越任何一集星際大戰!...這說穿了不就是製造就業率!)

那...2016奧斯卡的「白人爭議」到底怎麼來的呢?

這樣看來,說白了就是一堆非白人演員在替自己的「沒機會被滿足的虛榮心」抱不平、但卻用「種族平等」來包裝罷了!

所謂的「白人爭議」其實反映的不就是西方文化始終仍是美國和好萊塢的思想核心嗎?

如果美國或好萊塢在思想上可以更多元一些,電影的選材、劇情內容、腳色形塑想當然也會更多元一些。

但以西方文化為核心,這有錯嗎?

難道日本或寶萊塢的電影業很多元嗎?誰不是以自己家的文化為核心?

不要把「文化多元化」的工作和責任推到演員和導演頭上...奧斯卡得獎名單是觀眾在左右的,不是所謂的奧斯卡獎策劃單位,如果換了個時刻,演員和導演們巴結觀眾都來不及,何況是將提名者清一色都是白人的怒火對準觀眾呢?

觀眾的責任頂多只有「要不要花時間看看好萊塢以外的地區所製作的電影」而已。

說白了,自己的處境多多少少是自己選擇的。畢竟大部分的非白人演員和導演大多早已拋棄自己出生地的文化傳統和信仰,留著的只有自己的血統和外貌。



還是看電影就好。

電影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