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地下弒】千錯萬錯,都是父母的錯!

擔心有人第一次走到這個部落格,所以在此先複述本部落格的五大信條:

1.凡是電影皆可婊

2.凡是電影皆該婊

3.有話不直說,繞一大圈先

4.別問我電影值不值得看

5.「對著讀者比起中指」是件很快樂的事

(6.有圖無真相)



對上一代人來說,【驚魂記】是經典,但對我來說,【驚魂記】不過就是部結局很刻意很突兀的電影罷了!

只是......它也很成功的戳破了那個時代(和現代)的人對「流浪」、「拋下一切、遠走它方銷聲匿跡」這種行為的浪漫幻想,──走不了多遠就死在鄉下小地方的破爛旅館中!...夠浪漫吧!

謀殺/屠殺式的驚悚電影,其實大多帶有這種對現實的揶揄、抨擊,甚至直接醜化的潛定律在背後運作著,就好像「蕩婦」、「蠢貨」、「書呆子」、「校園萬人迷」都是必殺名單,看似刻意搞怪,但其實都是在對現實校園中的刻版表淺的人際關係作出一種控訴!

因此我個人(還有其它許多人)歸納出了一個結論:殺人只是表象,控訴才是重點。

本片當然也不例外的對現實作出了點控訴。

1.支持著美國今日消費主力的中產階層是如何的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2.徒然追求文憑的風氣是如何扭曲了美國的青少年和家長的價值觀。

但上面這兩點都是最表面的。

看完,我最想鼓掌叫好的,是它對人類親子關係從本質上發出的一種徹底否定。

剛看完、走出放映廳時,有朋友很不爽的問我:「這片是想講什麼?聽媽媽的話準沒錯?」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媽媽知道──嗎?(消音!不能暴雷!)...媽媽其實也不知道吧?假設和現實的結果重疊,並不表示出發點就是正確。」

所以,我在這裡大膽下一個結論:媽媽幾乎都是錯的!

我會不會太偏激?不會!所謂的父母,就是那個會「不管自己在子女身上犯了千錯萬錯,但只要拿出『你/妳是我生的,你妳是我養的,』什麼錯都會瞬間消失在空氣中、啥都不剩」的人。

所以?當大家一起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時,每次有意外發生時,明明大家都有責任,但本來該負起最大責任的人卻總是可以輕輕一抹就什麼責任都不用扛,然後讓那個其實責任相較支下很小的人...子女...扛起所有責難......

聽起來很熟悉嗎?

該溝通時不溝通,總是一意孤行、罔顧我們的看法、要我們遵從他們想法安排自己的人生?......可是當自己的想法觸礁,卻又喜歡把一切責任都推給「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妳不努力!」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經歷,這些經歷中都有各自獨特的狀況,我沒辦法一一列舉或概括,反正只要當事人願意撥開成見,其實事情的狀況利害很容易明辨。




扣掉內容不論,這部片的技巧也相當有野心。

帶有懸疑成分的電影就像魔術表演,三流的電影後半段就好像在看「魔術手法解碼」,平鋪直敘的一一把前面舖陳的謎題帶出解答,看完之後只會讓你不知道該感慨魔術師燒的錢多、還是自己的時間多。

但高明的電影卻是沒有太多花俏的機關,你/妳以為自己正看著表演最精華的片段,但其實你/妳什麼都沒看到,一個謎還沒解完,你/妳馬上又掉入下一個,解謎本身就是下一個謎,謎不見得巧妙,但環環相扣的方式所展現出來精湛的技藝遠超過複雜百倍的機關。

尤其當你/妳發現:真正的謎底其實亦是一切的開端,只是你/妳可能從來沒有真正仔細看........

這部電影就屬於高明的這種。

看這部電影時,如果老在那邊等著「躲在暗處的殺人魔何時要開始出來大開殺戒」,可能會錯過很多東西。

像攝影師精湛的攝影技巧,成功的捕捉到了母女關係的緊張,與搬到新環境所要面對的焦慮,還有自己一個人守著祖傳房子的空虛......



「不是說『凡是電影皆可婊、凡是電影皆該婊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這樣好奇...

其實我已經婊了,只是你/妳們都沒發現我在婊啥罷了。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詭屋】滅亡吧!台灣!滅亡吧!

在關鍵時刻採用錯誤的跑龍套演員,真的會毀了一部電影。

我不是說【詭屋】爛,──殺大學生的過程其實挺無趣的,但一想到這是Joss Whedon編劇,一定又跟【衝出寧靜號Serenity】一樣,都要到後半半段,才會瞬間將所有的爆炸性張力釋放出來!(他也只能這樣搞,不然大概又會像【復仇者聯盟】那樣,很快就打的彈性疲乏。)──畢竟這片把虐殺式恐怖片的形象符號推展到一個極致。

一旦躲到暗處、一旦開始用單向性的權能思維去左右他人的人生/自由意志/生殺大權,其實人跟魔鬼/殺人殭屍/吃人妖怪沒兩樣。

可惜!這種極具思維高度的安排,卻在雪歌妮薇佛走出來的那瞬間被破壞殆盡!

X!上次是獵殺外星人Paul,這次是擔任某種企業化運作的獻祭儀式大祭司?......(她大概欠金主很多錢,才會演出這些電影。)



但整體來說,這片最讓我感慨的,是整體劇情。

不跟邪惡妥協,不管是哪種型式的邪惡,所以人類才有今天的文明。

不跟邪惡打交道以換取利益,不管是哪種規模的利益,所以人類才有今天的文明。

不會因為邪惡的威脅,所以就犧牲其他人以交換苟且短暫的生存機會,所以人類才有今天的文明。

否則,我們今天還會沉迷在各種活人獻祭儀式中,跟火山獻祭,跟河流獻祭,跟暴風獻祭........

不!人類不來那套!人類會預測火山的活動,人類會觀察天氣變化模式,人類會建立堅固的避難所.......對付大自然如此,對付疾病、饑荒、野獸,更是不會手軟。

但我想真正最關鍵的,是我們不會為了生存、或為了獲取利益,而化為惡魔。

我們不會隨便把整個社會與文化的未來發展性扭曲成片面有利公業發展的狀態,我們也不會把公眾言論導向隨便矯正成「我們只需要出口製造業」的形態,我們更不會一直犧牲某些產業或階層,來迎合前面兩者!

啊!我錯了!在台灣,我們一直犧牲農民、勞工、在學青年,一直犧牲犧牲犧牲.......

當沒東西可以犧牲了,當沒東西可以繼續滿足那個一開始引誘我們讓步、好換取利益的對象,........砰!一支大手打扁這個島,好像是多麼的輕而易舉,.......說「打扁」好像不是很適當,不如說是拋棄、任我們無力自救,最後只好死光光,這樣可能比較貼切。

能說什麼呢?這個島好像活該滅亡。




幹!為什麼我要生長在這個地方?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消失的子彈】另一種【發條橘子】

我不相信善的價值。

因為很多時候,善只是多數人為了自己方便、可以理所當然壓抑扭曲少數人所發明的規範。

漫無目的、盲從於某種指示所行的善,跟因為無法壓抑內心狂躁所犯下的惡,孰輕孰重?孰優孰劣?

這跟【發條橘子】和【消失的子彈】有什麼關係?



庫布立克版的【發條橘子】是美國出版社刻意刪除最後一章、也就是真正的結局之後的作品。

最後真正的結局是:重新獲得犯罪能力的主角,竟然醒悟到自己應該脫離作奸犯科的生活,像個正常守法公民一樣去工作、成家、傳宗交代........



按照作者的自述,至少這個決定是主角自己所為。

美國不同於歐洲,曾經「真正」的經歷過集權、公民授意的的暴政、姑息主義所養成的狂人暴行,所以他們對於這種「公眾集體暴力所定義出來善」,可以用一種不帶有焦慮、不積極譴責、不過分誇大的姿態去描繪跟看待。

真正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有自由選擇的意志。

每個人都應該要時時檢視自己現在所為,是不是正盲目的服從、跟隨、或被引導,而正一步步走向荒狂毀滅而不自知,還是我們正沉溺在自以為是的孤傲、冷僻、不為所動之中。



人應該要有警覺到、並進一步去思考、然後作出超越教條指示企圖在我們腦中刻劃的印記之決定的能力,否則人只是顆裡面裝了發條的橘子而以!

(看起來是顆橘子,但其實不是;看起來是人,但其實也不是。)



為了遂行自己的正義而策化這一連串的陰謀,真的有錯嗎?

自以為一絲一毫不踰越法律規範,難道真的就是正確嗎?

誰有資格抬頭挺胸?誰應該跪地求饒?.........在這部電影裡頭,編劇說了算,導演說了算,他們憑自己偏執的認真決定了一切......

我.........只有在這地方寫寫文的份。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幕後人生 Te Final Curtain】讓【007空降危機】變的像爛片

很羞愧的一件事:在看到這片之前,我不太認識彼德奧圖,但看著他時而豪邁的主持節目,時而用充滿著陰沉邪惡憤怒的表情計畫著怎麼打擊對手.........

真的是沒有王冠的影帝。



片尾,「大家都忘了這些人其實也都只是小人物。」這話真是如雷貫耳......

新的007不也是如此嗎?

想要讓這個角色有著更豐厚的背景,讓他更能贏得觀眾的認同.....我覺得這是好主意。

可是用一種近乎神話、情緒渲染、反理性的推崇為出發點?

即使對很多人來說,這只是看過即可忘、即可丟的電影,但我還是覺得這已經「超越了電影應該遵守的底線」。

爛片!


【請大家就忘了剩下的六種樂趣吧!我不會寫了。】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空降危機】看007的七種樂趣 之 台灣人的公務員心態

只要你是四十歲以上的台灣人,而且喜歡看好萊塢電影,一定都作過這樣的夢:

看著007系列電影,幻想著只要有西裝、特務身分、跟一身高科技裝備,誰都可以當個精灑七海的萬人迷、救國救民大英雄。



滿符合我們台灣的民族性,不是嗎?

只要身分對了,例如是個特務,例如是個醫生,例如是主管,作的事情就會特別管用,原本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原本不懂的事情可以輕鬆理解,原本不管用的想法會好像有神仙下凡加持一樣.......

所以想辦法去搞個不一樣的身分吧!

用升學主義換文憑,用厚黑學在職場過關斬將......




但從皮爾斯布洛斯南開始,到現在的丹尼爾克雷格,新系列的龐德一直想要強調:

龐德之所以是龐德,從來靠的就不是裝備,而是長期的訓練、對自我的要求、不怕死......有龐大的組織後援作後盾,不只是後盾,還要能夠合作無間!

考試考出來的特務只能做些監聽、填表格、當跟斑之類的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