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大美國主義就像珈椰子,電影是房子,觀眾的心靈是走進房子的....



好棒棒喔!

美國打過內戰,所以可以很假掰裝模作樣的告訴全世界「所有內部紛爭的起源都是大家不肯放下自己的仇恨恐懼自大...」

自己國家的歷史經驗與觀點...這種東西還是關在自己家門內研究就好,雖然我自己也很喜歡研究他的某些部分,但就這樣隱晦又主觀的放在電影中對著全世界播送、當這是可以放諸供全世界參考的經驗與觀點.......這什麼大美國主義的狗屁!

而且電影嚴重淡化了用政治手段處理事情之惡的風險,(那是什麼樣的政治手段?先指揮公權力去指著某人的鼻子、宣告這人是罪犯,然後開始攻擊那些不仇恨、不恐懼、依舊信任、依舊不抽回友善的人,說這些人也同罪。看似承認用這種手段處理事情不好,但那是認小罪、逃大罪。)更是替美國在「收拾911反恐爛攤子」上更多荒唐的作為作掩護!

爛片!

從不是議題在撕裂團體、分化社會!如果需要漫威拍一部這樣劇情有點鬆散、風格頭尾不協調的電影來提醒,那這個世界還是因為墮胎\統獨\槍枝\死刑存廢\歐元....之類的議題而開戰然後毀滅全體吧!



不過,退一步看,這種行為雖然視野/心胸狹隘,但也不失赤誠。

因為它保護的、宣揚的,是種全然超越利益的東西。

比起過往忙著宣揚美國文化或形象正面的大美國主義,這片還是強上許多。

而且隨著時代進步,它沒有再圍繞著「自由和極權」的假議題紛爭,這也算是超越了原著!

甚至用美國隊長樂於保護和成全年輕人的創見、又能包容年輕人的傲慢與焦躁的胸懷.......根本就是在暗示觀眾「漫威要把棒子交給新一代的英雄了!」

就是為了加入蜘蛛人,硬把德國機場那段兩陣營交鋒的戲順暢完整給破壞殆盡...可以說是失算!(到處都是不協調的電腦動畫!)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蝙蝠俠2 Batman return】利用女人的青春氣質來壓榨女人

我很討厭「方法派」的演員!

所以,不管大家再怎麼盛讚希斯萊傑的演出,對我來說他永遠不如傑克尼克遜!

就好像安海瑟威不可能比得上蜜雪兒菲佛!



挺奇妙的...到了3字頭這個年紀,必須要承認就算不提方法派演出技巧,蜜雪兒菲佛其實是個有點鱉腳的演員!

除了身材性感還有天生帶有一些妖媚的氣息(在表情、在肢體上)以外,作為一個女演員,她各方面的表現都不如安海瑟威。(對!我在說安海瑟威身材不如她!)

那安海瑟威到底哪裡不如蜜雪兒菲佛呢?



說說蝙蝠俠2的貓女吧!

被老闆(像犧牲品一樣)從高樓推出去...這種經歷誰都有,憤怒的不只她一個!但她表達憤怒的方式是先將自己公寓中所有富含女性青春特質的東西給搗毀!

不管是娃娃!或帥哥的裝飾照片!或衣櫥裡的貓咪睡衣!或粉紅色的牆壁!...然後她才開始製造、轉變成貓女!

所以貓女...牠其實是女性對於工業化社會與都會職場文化所比出的一根中指。




「我們需要女性加入」背後的訊息是「我們只需要女性的溫柔」、「我們只需要女性的活力氣息」、「我們只是想要(用女性的肉體與性吸引力來)壓抑男性的剛硬與好鬥」...

所以先是職場沒日沒夜的體力和(家事)藝能工作,下班後還有各種消費資訊轟炸來迎合女性發揮(回味)自己的還是個女孩子時的各種青春回憶...

不是說女人都應該以拋棄那些東西為人生目標,但是當職場(賺錢)和消費(花錢)是這樣聯手剝削一個人的精力與夢想時,不憤怒怎麼行呢!──不但要憤怒,而且應該以貓女這種等級的憤怒來發洩才對得起自己!



這與沙文主義無關,這更與女權主義無關!(說這是資本主義之惡都比較令人值得敬佩!)

這真的就只是在講一個人如何對著讓自己不爽的體制舉起(裝上了爪子的)中指(然後唰、唰、唰...把體制刮得面目全非)而已。



這種憤怒是真實存在的!不存在的是沒有人成功當過貓女!

所以方法派演出在這個舊版貓女身上會吃鱉,因為她缺乏現實中可以臨摹學習的對象!(希斯萊傑的小丑只需要模仿躁鬱症、帶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人就好,說什麼「這是種邪惡」都是腦補兼欲蓋彌彰。)

要演出貓女,只需要...去理解這個憤怒、去想像自己怎麼面對這個憤怒...然後「做自己」就好!

這些才是讓人感動的演出!

而蜜雪兒菲佛這個「鱉腳」的女演員做到了!



試想未來再重新製作新版本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故事,然後再把當代最強的方法派女演員找來,觀眾會看到什麼呢?

演員的長相當然不太一樣,但那還是一樣的故事!當然...導演會用比較不一樣的角度捕捉這個故事,剪接與攝影與編劇也不同...

但我真的很懷念那個光靠演員個人去理解、去揣摩、去想像、去投入自己來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的時代。因為我是在享受藝術,不是享受表演技術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蝙蝠俠(提姆波頓版)】Partyman -- Prince. R.I.P




可能年輕一輩的不知道這首歌,也不知道唱這首歌的人...Prince...他過世了,享年58歲。

這首歌是提姆波頓版的蝙蝠俠中所用的一段音樂,被直接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中、或是發行單曲,而不是另外發行、或收錄在其他主題的專輯中!是真的為這部電影所打造的音樂!

可以看的出來還有很濃厚的Disco風格,但又有一些麥可傑克森的影子!(或是說麥可傑克森跟他都是學習/融入同樣的元素。)

電影中小丑傑克用昏迷瓦斯打劫了一家藝廊,裡面的人全暈倒後,他帶著一堆手下進去,大聲的(對著觀眾)說「今晚!讓我們來創造藝術!」然後旁邊的手下揹著80年代電影街頭混混很愛背著的大型音樂撥放器,就開始撥這首歌。

接著這票由瘋子領導的惡棍就一邊跳舞一邊用極度惡搞的塗鴉把裡面的畫和雕刻全毀了...不乏世界名作!

其實某種程度上,「Partyman」這個字總結了提姆波頓版的小丑精神!──雖然歌曲在說「派對是為了想要狂歡的人而存在」,但小丑傑克說白了也不過是把犯罪人生當成一場派對的罷了!「是否曾經在月光下與惡魔共舞?」

這種超「狂」的劇情、行徑、和演出,諾藍版的蝙蝠俠絕對比不上!



不同意?

看看下面這段如何?


「只要能撒下兩百萬美金,其實大家才不會對惡棍說不!看準很多人有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就趁機實行自己的邪惡計畫...」...

相較之下,刻意捏造一個絕對很難成立的炸船危機,來突顯老百姓對善良的堅持、惡人也有惡人的正直,提姆波頓的蝙蝠俠是在諷刺和議論一個具體存在的現象,諾藍的蝙蝠則其實只是在用一個純粹理論、幻想的情境來試圖告訴觀眾.......

什麼都沒有!



或許諾藍版的蝙蝠俠整體來看,會給觀眾一種很「厚」「重」的感覺與印象,但不好意思說...除了某些愛裝屄的人會一聽就認出來黑暗騎士的配樂以外,諾藍版電影的配樂並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這是當代電影配樂創作者很虛的地方!他們並沒有像更古早更古典時代,那些寫歌劇寫音樂劇的創作者一般的能耐,他們的作品經常擺脫了「電影」的招牌後,就失去吸引力了。)

電影配樂盛行使用電音的時代被認為是「低成本」「廉價」的恐怖時期,(如此評論的人不會說「恐怖時期」這樣的話,但其實都有這個意思。)

可是等電影配樂改回以樂團演奏為主流,(雖然初期讓我領教到了Jerry Goldsmith這樣的大師魅力!)可是現在我回頭看發現...90年代電影的情境中開始變得沒有音樂了!

對!演員們會出現在演唱會上,甚至會演奏唱歌,會在生活中「撥放音樂」,但那些音樂不會跟劇情有關係!電影需要的只是個節奏、只是個「聽音樂」的事件發生而已!(雖然也出現了些新型式的幽默,例如我們以為是配樂的東西,沒想到卻是劇情現場真的有東西在撥放音樂,然後演員們會煞有其事的嫌音樂吵、或是抱怨自己討厭這首歌...)

這或許是歌舞劇式微的關鍵!(是「式微」,不是消失,)...新的流行音樂沒有跟戲劇好好的銜接,(不然就是偶爾才有!但質感也不怎樣!)大多數的電影製作都只顧著做版權授權這樣的行銷式異業結合!

所以故事劇情很喜歡出現「夜店」這類的地方,因為「夜店」撥放的音樂是個異業結合的廣大戰場!(說白了就是音樂圈的置入行銷!)



當然不是說電影音樂一定要有歌詞。

現在主流的形式也沒有什麼不對。

我就是想感慨而已...感慨那個「傑克跳舞」的時代結束了。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托陰】1.用恐怖的方式嘲笑基督教;2.生不逢時的小男孩





有人發現這部片其實是用很恐怖的方式在取笑基督教信仰嗎?(大部分的電影都是用喜劇模式。這麼說來,光是喜劇這點在先天創意上都已經輸這片一截了。)

「小男孩」其實是基督教信仰中的「耶穌」!「他」的「父母」要女主角善待他,正如同神要信徒們以耶穌的名為呼喊的對象...

結果人們發現「耶穌」的表面真相後,都輕忽怠惰...反正大家來應徵這份工作,一開始就是為了錢,或是為了躲避爛情人...



撇除前半段、或是劇情給人的印象,急轉直下的結局一樣也很有意思,而且方向屬性完全不同。

不管是解讀的層面,或電影的類別調性...非常有創意!

(以下是據透,還對這部片有興趣的人別點開看)

其實「男孩」不是「男孩」!而是男孩對於自己的投射...

有男孩期望自己是超級英雄有超能力,有男孩期望自己是女孩...但這男孩期望自己不是人,是個玩偶,是個象徵。

他顯然不是無法分辨自己跟玩偶之間的差異,只是他也無法以「人」的身分跟別人互動...

從照片中就可以依稀看到這樣的徵兆...(不夠明顯就是了。可惜。)



這其實有點像今天的人沉迷網路世界一樣。

「你」不是真的你,而是網路上一個虛假的身分。

不管是臉書帳號,或網路遊戲腳色。

比起真人的互動,或真實肉體間的交流...「你」更需要的是大家對這個虛假身分所投入的一切。



這麼說來,布拉姆只是個單純生不逢時的倒楣鬼罷了,如果晚生個幾十年,他一定過得很逍遙!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與森林共舞】啟發自小說原著的內容,但又完全超越原著、提升到了滿足了當代人的心靈需求的層次

這部電影其實在鼓勵人要...

用純真對抗邪惡!

用傳統對抗邪惡!

用仁慈對抗邪惡!

用樂善好施對抗邪惡!

用原則與自律對抗邪惡!

邪惡越強大時,我們越要講究手段!

所謂的不擇手段,都是無能與無恥的推託之詞!



啟發自小說原著的內容,但又完全超越原著、提升到了滿足了當代人的心靈需求的層次。

現代人經常被莫名其妙地告知「個人的人生困境主要來自於體制的挾制,所以人活著應該以質疑體制、跳脫體制、超越體制、甚至打倒體制為人生之目標...」可退一步看,這論調其實是在引誘人忽視自己的困境,用「對抗體制」獲得的快感來填補現實中失敗的空虛。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對在這種論調的強力反擊甚至譴責!

「不是體制讓你失敗讓你失望,而是因為你不夠善良、不夠努力、不夠有勇氣、太不切實際、太自大、太欠缺經歷與自我探詢...,不要把錯推給體制!」



所謂的全壘打大概就是這樣吧!

強哥轟得實在太棒了!(在我心目中)硬是把年初的死侍比下去了!

進戲院前就知道這是部好電影,但沒想到看完發現完全超出我的預期!絕對是年度最棒電影之一!



作為電影,它劇情非常流暢!
 
從主角身為一個小孩子卻要活在一個「沒時間慢長大的叢林」中的尷尬開始,接著讓他一起見證了老人們也沒見證過的大旱災(以長見識),然後生出了自覺在大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主張........故事完全沒有空洞或多餘的片段!(即使是【駭客任務】,也會有「一群人在地洞藉著跳舞來表達自己不怕機械的決心」這樣不知所云的片段...拜託?跳舞!)
 
(有人會告訴你「主角的演技生澀」,但那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劇本所呈現的森林社會有著怎樣的邏輯。)
 
而且其他迪士尼動畫改編電影都做不到的「把音樂元素放進去」...但它做到了!
 
不但做到了,數十年前迪士尼的原版動畫是因為要作為「音樂劇」所以有音樂,但這部電影卻將它做為「區隔動物個性」的手法!(有些動物喜歡唱歌...這些動物中又有些是為了朋友唱歌,但有些卻只是為了自吹自擂!)
 
最後不但有了音樂、還讓音樂的存在有它的劇情價值!而不會淪為不知所云!(但「不知所云」的標準很主觀。也許我認為不知所云的電影片段有人不這麼認為,反之亦然。)
 
 
 
視覺特效不是這部電影的賣點而是這部電影的基本元素!
 
就好像曹丕典論論文中的一句「理不勝辭」,當代其實是有很多電影因為缺乏扎實的劇情與內容,只好極力追求視覺效果做為賣點!...(然後網路影評就已「電影是要看爽就好」來為這種風潮作掩飾。)

但這部電影沒有這個困擾,因為它的劇情跟基本功真的就是遠在水準之上!

沒有這樣如幻似真的叢林和動物,這部電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沒有動物就沒有原著所追求的叢林世界,沒有那樣的叢林世界自然就沒有叢林法則,沒有叢林法則...何來的傳統、何來的體制、何來的群體庇護與個體追尋自我定位的歷程?

所以視覺特效真的是這部電影的基本元素!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英倫夢田】電影,幻想,魔法,謊言,操控人心與被操弄,弄瓶酒來喝它個爛醉是唯一清醒的辦法



今天晚上去看【不良之家】和【腥靈診療室】時,在戲院外的金馬奇幻影展活動牆上看到有人貼了張小紙條問:「看不懂這片在表達什麼?為什麼可以得獎......」

當下差點吐血...這些年在奇幻影展看了不少電影,但沒有一部像英倫夢田一般的奇幻。

它沒有明顯的特效,卻又有貨真價實的魔法!

能夠如此輕鬆地直指魔法的本源與最不典型的面向,難怪最棒的奇幻作品始終來自英國,反觀日本美國只有遊戲。



必須要順便簡單評論一下這些年的奇幻作品。

占卜,操縱人心,這兩個最基本的「魔法」被容易視覺化的動漫型魔法排擠,幾乎很少有創作者或奇幻作品會聚焦在這領域上。

即使有,也都帶有「殭屍」的色彩。(被操作者行為異常,甚至智能會降低。)



其實這部電影裏頭的魔法都可以對應到現實世界中,發生階級對立或體制衝撞時(不管是當下或醞釀期),大家最常思考或爭論的問題...

我現在的想法會不會並不是我本身自願產生的?

我現在遵循的指引(不管是習俗、常規、甚至道德)真的有必須遵循的必要嗎?



體制的強大,讓活在裡面的人很容易失去自我。這不需要多爭論。

但這些現象自古就有,(或許人們自古也早就觀察到這種現象,但他們不懂的、或不能接受用任何負面的文字去定義跟解釋眼前的現象,所以他們發明了魔法這個概念!)有時候不是體制要這麼做,而是活在體制中的人要體制這麼行.......這不討論,因為短短數千字根本無法帶出真正有意義的答案。

這片將背景定在古老(但又不會古老到嚇人)的英國,因為這樣才有魔法介入的空間,讓這些現象可以用魔法解釋。

認分的遵守階級之分,不敢有自己的自主想法和打算,這豈不是種魔法控制?

道德常規要人們戒除喝酒等這類壞習慣,但其實真正的目的是要避免被魔法控制(部分行為)的人因為喝酒而打破了這種魔法控制,這豈不是前面描述的魔法控制所延伸的另一套輔助魔法控制?(本文之標題...)

莫名來由地接受眼前這個空有一身華服、只會夸夸其談、前一秒還被人一拳打倒在地的人的指揮,這豈不也是種魔法控制?

但到底誰在控制誰?

原來的主人?還是眼前主人的敵人?或是這塊土地(或埋在土中的寶物)?萬一是這塊土地要人們破除身上的魔法,而不是人自己破除了自己身上的魔法,這豈不也是種魔法控制?

如此一來,各種對體制的質疑與衝撞,正當性又何在?因為那不過是另一種體制罷了!只是它的名目不叫做順從體制,而是質疑、衝撞、甚至推翻體制。



不太容易享受的一部電影。

但真的很精采!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電視台殺很大】毫無節操、完全不打算收斂的一路到底狂歡與諷刺


幾乎把【女巫別讓男人流淚】的班底全都請回來了!連主角的名字都沒變:Jose!(懂西班牙文的人應該知道J不是J。)

沒想到那個很矬的綠色阿兵哥竟然在本片載歌載舞狂放電,把純真與好色用喜感十足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本片我最喜歡的演員!)

另一個更矬的計程車司機,在本片也大展歌喉,唱歌部分印是把綠色阿兵哥給比下去了!

(本片的歌舞表演水準之高、份量之足,幾乎可以說是年度電影之冠!恐怕要到寶來塢才能找到電影可以相比。)



可以看的出來西班牙的電影在場面調度的密集性連貫性上,還只有好萊塢十幾年前的水準,但反過來說,好萊塢的水準也沒啥值錢的,因為這種電影他們已經拍不出來了!



看完能夠理解為何向來有電影圈比電視圈高級的刻板印象。

因為電影圈的人一年通常只需要「假」一部或兩部戲,但電視圈的人一年要假很多次...幾乎天天都在假!

人當然無貴賤,但那自尊心肯定有差。

可惜,為了混口飯吃、下個月的帳單不會轉到討債公司手上,人們總會持續出賣自尊。



最驚人的,應該是本片用電視台內外把這個世界運作的道理給講白了...

電視台是電視台工作員工在運作的!可是這批人不但自私,工作的方式與態度草率可笑、又充滿焦慮與暴躁,完全掩蓋了他們應有的專業!

主持人、歌手、電台工作人員、電台高層...相較之下只是在電視台內忙於爭名逐利、花天酒地、甚至尸位素餐的一批人!(沒這批人電視台依然能運作!)

現場來賓?現場來賓就好像中產階級,或說是不上不下的一群人,做在現場讓觀眾信服於電視節目的情境氣氛或接受電視節目想要傳遞的訊息!

但其實他們的處境從未比觀眾好多少!他們很多時候並不是真正在享受歌舞表演或感受到了節目想要營造跟傳遞的訊息,他們只是種工具而已!甚至當工作人員出差錯時,要流血甚至賠上性命的...也是他們!

它們存在於現場,並不是因為他們很重要,(跟工作人員不同,)僅僅是因為電台的高層/權力圈希望有他們存在而已!(電影沒有機會拍到、或讓劇情走往「被需要」的假象被戳破後,因為大家畢竟都清楚自己只是個一晚五十歐元的臨時演員罷了!)

儘管存在的方式是這麼卑微與尷尬,但這些臨演們還是要很努力的融入拍攝現場、努力不要破壞電台的運作、承受工作人員無理的指揮、甚至還要恐懼電視台外抗議民眾的怒火!(明明就跟他們無關!但他們卻是那些在擔憂、那些生活真正被影響的人!)

你/妳覺得自己是哪種人呢?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死期大公開/超新約全書】用仇女心態轉移批評焦點還包著女性主義、女權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假掰又勢利」的仇男心態



也許這部電影只是單純想要反諷「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與存在價值」,(完全是因為剛好人類文明有很長一段時間掌權的人都是沙文暴力豬,否則基督教這種東西早應該消失了呢!)

不然這部電影也帶有鼓勵女性走出傳統價值觀的束縛、不要被自己的獨特性冠上「我應該有罪惡感」的標籤。


也許這樣做,只是編劇導演自以為很有深度的賣弄落實的膚淺教條,──拜託!不知道歐洲女人血液中都流著時尚和獨立自主精神嗎?哪需要拍這種電影來鼓吹什麼啊!──但假設不是...那就表示...

其實法國女人也沒那些網路文章或財經雜誌中介紹的那樣,那麼先進獨立開明、不受傳統禮教束縛、懂得享受與珍惜「自我」嘛...(所以編劇導演才會很雞婆地拍這部電影跟社會大眾對話。)


如果是這樣,接下來必然會產生的疑問自然就是「為什麼這種錯誤資訊會在台灣流通呢?」

(好吧!其實沒那麼必然,台灣人天生奴性重,除非眼前的人地位氣勢明顯低於自己,不然我們是很少對人表示質疑的!──我不是說「台灣人把質疑用來展現/享受對方地位不如自己的事實」,........因為這不需要我說,如果沒警覺到這點,你/妳大概沒有「觀察後思考」的慧根,去買勵志或心靈啟發教材然後引用/賣弄裡面的東西過一輩子吧!哈哈哈!)

也許答案只是因為那些網路部落客、臉書紅人、或雜誌社編輯根本不懂歐洲文化,他們所謂的歐洲經驗大多只是花錢去留學遊學觀光,了不起就是短暫的外派,但其實心思都花在購物、拍照、開會、享受表淺的歐洲文化,跟實質的歐洲人根本沒有多少互動經驗,更遑論理解人家的思維與文化底蘊。

又或者...這是大家刻意有意為之的下意識帶風向動作。


為什麼懂潮流時尚會是那麼偉大、重要、特別的一件事?

說白了就是徒然的拜金與追求享樂罷了!

這是伊索寓言中沒了尾巴的狐狸,只不過這次不是要大家一起放棄尾巴,而是在試圖告訴大家「這樣做很了不起、很高尚、好棒棒,大家都該學習、或都該稱讚那些還沒看到這些文章就知道要朝這方向努力的拜金女、假掰女、或綠茶婊」。

啥啥啥?我這樣說是仇女?

不然請先回答一下為什麼不去比較歐洲人跟亞洲人可能在收入上的差異,也不去探討時尚對他們真正的意義,卻要鼓吹大家肯定這種追求時尚形式的行為呢?

啥啥啥?我這樣問是仇女?...這問題裡面根本沒有提到女人耶!


也許我真的仇女吧!

但...萬一我不是呢?

萬一真的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文化早就容許女性用敵視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不會照顧自己」、「不會供應自己物質享樂」、「不會回應自己的呼喚」、「不會排擠自己的寂寞」、「不能滿足自己虛榮心」的男性.....那,很多現象其實都很合理了!

所謂的綠茶婊,不過就是女性在對自己的職場或社交表現有幫助的男性面前表現出來的樣子罷了!

所謂的西餐妹,不過就是用手勾著的老外來肯定自己不屬於眼前這個俗氣的海島小國文化罷了。(我不是否定ㄈㄈ尺的存在,我是在說「真正的」西餐妹。)

所以網路上,一堆女人三五成群出沒各種兩性議題版面,每逢女性立場或利益發言必辯護到底,有男性立場的發言就「沙文」「沙豬」「請寂寞一輩子吧」的攻擊四起....

男人要不是父兄長輩,不然就是男友/丈夫/飯票,不然就是職場上司或免費的義工,再不然就是自信心和崇拜目光投射機。

不能得罪、不得不巴結討好、可以給自己帶來好處......

如果連投射有意義的「崇拜目光」來讓自己有自信的價值都沒有,例如點讚像喝水一樣的肥宅、或外表身分財力都不入流的歐巴.......「別靠近我!不要跟我講話!不然....啊!變態!壞人!討厭!」


也許我真的就是在仇女、只是上面這段文字不小心寫得太有說服力打到你/妳了吧!

但...萬一我不是呢?

其實不是任何等級的女人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存在地球表面上。(不是什麼女人都可以靠外貌當個花瓶業務或假網路團購推手。更不是什麼女人都可以當職場綠茶婊或...不想再寫了...)

上不了轎子,至少檯個轎、證明自己沾過邊不會太俗氣太沒常識。

骨子裡,不管等級再差的女人都會幻想自己有成為「那些女人」的夢。(如果不做這種夢,別擔心,一堆小說電影電視劇雜誌網路文章會來洗妳腦。)


也許......我真的就是在仇女吧!如果各位只希望可以輕鬆愉快看這部電影,那就這樣想吧!

這部電影扣掉劇情令人值得咀嚼深思以外,拍攝、燈光、音樂...都有達到極高的藝術水準。

不但可以看到各種精妙的攝影與光線捕捉技巧,甚至連「反藝術」的形式都可以輕易隨手拈來。例如它就嘲諷了電影作為「具有動態影像」的戲劇,其實帶給觀眾的不是更好的感受,反而很多時候只會讓觀眾感受到突兀的情緒、工業化凝滯的氣氛、機械化缺乏個性的元素,例如小說中常用的某些文字譬喻法,這些譬喻法的內容一旦被具體用現實影像呈現...既沒有美感,還會徒然讓人感到焦慮。

但我不想花太多心思在那上面,只想在這篇文章結局寥寥數字帶過就好。「誰說網路影評人是一堆不懂的分析攝影和燈光的外行人?是這樣說的人自己沒有咀嚼劇情的能力、只好賣弄可以被輕易重複的攝影和打光原則吧!」


總之,決定在金馬奇幻影展2016上觀看本片的女性同胞們,請多保重!

「什麼!為什麼這個不懂潮流的看家歐巴桑可以有這麼爽的結局,我連養個工具人都要這麼小心呵護?這不合理啊!」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科洛弗10號地窖/柯洛佛十號地窖】其實是很保守的電影!




地窖中的三個成員。

主人,前海軍退役,有遠見、有堅強的意志,但是個瘋子。

男子,建築工人,缺乏自信、沒有主見與想法。

女主角,業餘裁縫師,任性的逃離未婚夫,性格狂野不受控制.........

電影選擇了個反政治正確、但卻很文化正確、或說是文學正確的結局,──性格狂野、缺乏實用性專業技能的人活了下來!



但這就是美國文化的精隨。

屈從,堅忍,或是嚴守秩序與原則...這類的人格特質並不是他們的文化根基,(所以美國軍隊征服不了的對象,就讓他們的音樂、電影、甚至文學來征服吧!)

乖寶寶和用功的學生並不是這國家文化得以延續的基石。──挺奇妙的觀點!這種觀點一直支配著他們的文學與戲劇,從馬克吐溫開始,一直到近代好萊塢(開始吹起英雄主義或政治正確風潮)為止。

在這樣的故事中,敢發自內心抵抗強權的人才有資格獲得最後勝利,看準了遊戲規則有灰色地帶就把自己裝扮成狂野少年(或硬漢)的人都會變成鱉三或反派。(那些聽話、或認真順從規定的人就是砲灰。)

反而是那些平常看似文弱的弱雞(或弱女子),才有挺身堅持到最後的勇氣和智慧。(在本片並沒有這個原則發揮的空間,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另外,在神怪類的克蘇魯神話或殭屍/邪靈類的概念支配恐怖圈之前.......

「他/她仔細回想一下,真正恐怖的從來不是什麼荒野的嚴酷或野獸,而是那個瘋狂的老人.......」

在課堂上介紹或討論起這樣的故事時,學生們/我們總不能免俗的要說「作者是要表示人性比所有的東西都恐怖」。

但這樣說只是為了避免冒犯到「課堂老師」的權威。

因為這些戲劇中的老人其實正是「課堂老師」...或這類權威的化身。 一開始看似帶著善意,性格有些不好相處,聲稱自己可以指導我們、保護我們...但其實他/她帶給我們的磨難可能遠超過我們接下來即將直接面對的威脅...(或說經歷過他們以後,後面的東西都是小菜一疊。)



所以,看似是很有新意的電影,但骨子裡保守、甚至八股到了極點。

只是不會讓人討厭罷了!

(保守跟八股並不一定會討人厭喔!注意到了嗎?)